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明确托管银行不负责未兑付产品追偿

银保联手提升险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服务水平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2013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指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针对《指引》中部分关键条款,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确职责边界”是《指引》的核心要义所在,有利于厘清委托人、管理人或受托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银行托管业务甚或整个资产托管行业亟待加强顶层监管设计。

强调银行托管“独立性”要求

《指引》在商业银行开办托管业务的条件中,专门提出了“独立性”要求——托管行“设立负责托管业务的专门部门或机构,且该机构可以保障托管资产的独立性”。

为何在托管业务中,独立性如此重要?“托管业务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由托管人对托管资产所产生的资本利得等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被托管资产的安全性和独立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武雯认为,目前,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导致现有的规则体系不能对托管人的独立性给予充分的保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管理人对托管人有较强的利益制约,有可能会影响托管人的独立意志。例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提高效率,托管机构面临被动顺应管理人不当诉求的压力;或者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更多的资产托管业务,如果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投向监控和核算估值,就更容易失去独立性,导致不能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事实上,资管新规已就第三方独立托管提出相应要求,即在过渡期内,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可以托管本行理财产品;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独立于银行其他业务,托管资产与银行资产相隔离是银行开展托管业务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于‘独立性’来说,是托管银行一直以来需要严格遵守的准则之一。”渤海银行托管业务部总经理赵亚萍表示,《指引》进一步强调“独立性”的重要性,一方面,有利于托管银行加强风控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投资者了解,托管资产与银行自有资产是两回事,也使社会机构进一步了解托管财产独立的法律地位。

明确银行托管权责边界

值得关注的是,《指引》专门新增“托管职责”章节,通过“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托管行应当全部或者部分承担的7项职责以及十项不应由托管行承担的职责。

例如, 《指引》对托管行的免责范围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对未兑付托管产品后续资金的追偿”,以及不得承诺刚兑、不承担实际控制以外资产的保管责任、不承担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情形,并且要求在托管合同中对于免责事项进行专门明确“对法律法规尚未明确、托管合同未约定,或者超出托管职责的事项,应设定‘免责条款’予以明确”。

此外,《指引》还规定,在委托人、管理人出现违规、被取消资质、破产、失联等特定情形时,托管人有权停止托管服务。兴业研究团队认为,《指引》在明确托管行托管责任的同时,强调了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边界划分和事先合同约定,加强了对托管行的权利保护。

“此次《指引》的修订,不仅明确了托管人应承担的职责,也明确了托管业务所不包含的职责,这对于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赵亚萍认为,目前广大普通投资者对于“托管”的理解仍旧较为模糊,少数管理人利用这一点,泛化银行托管业务职责,利用银行信誉为其行为增信。此次《指引》明确了托管银行所不承担的职责,可以使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托管银行的职责边界,免于受到误导,促进理性投资。

武雯则认为,《指引》明确银行托管职责边界,充分契合当前防控金融风险的要求,也将为托管行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带来新的机遇,助推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托管行业监管统—性

去年7月,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上海意隆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郁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财行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失联后,市场关于托管行的责任范围、托管行和基金管理人的责任边界存在分歧。

“这次《指引》的发布针对于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实际上,从整个托管行业的角度来看,行业里还有其他托管机构,都是行业的共同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托管人’,希望整个托管行业能够得到监管层的更多关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行业统一的法律法规。”赵亚萍表示。

武雯预计,随着托管机制的逐步完善、规则的逐步明确,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其转型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银行机构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加强风险防控;进一步发挥托管业务的协同效应,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托管產品,加大创新力度;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现差异化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进一步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第2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与对策分析

【摘要】资产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兴中间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日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它也为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极大可信赖的居中便利。但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详细探究,并积极寻找有效措施降低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产托管 运营风险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与之伴随相生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新型的资产管理计划也不断涌现,资产托管业务也越来越多元化。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覆盖面极其广大,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阔,不管是大中小企业,还是个人业务,都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运营范围。与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具有极大的独特性,它推动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迅速发展,但是同样也是因为其独特性而给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存在更大的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一、商业银行资产托管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在商业银行展开的资产托管业务过程中,可能会有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意外,对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人员操作失误、制度不健全、系统瘫痪等都有可能给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带来极大的风险[1]。这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是降低其危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因为规范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是因为业务流程太过繁杂,系统突然中断等原因,或是重大的灾害和信用违约等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之,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自始至终都贯穿于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整个业务流程,可能对银行业务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形象和实力,解决资产托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迫在眉睫。

二、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就是法律风险,它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型金融产品的涌现给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如互联网金融产品的P2P借贷和众筹业务,但是相应地由于法律监管在新产品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失和不足,使资产托管业务在操作过程中面临无法可依的现象。而且,我国的金融企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使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独特性特征,托管的产品也可能会受到多种监管部门的监管,或是监管缺失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风险时无法获得相关部门的合理的裁决。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办理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风险,从签订合同、到托管产品的运营或是投资过程中的监督、估值,直到完成托管产品的清算支付,这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操作风险[2]。操作风险多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或是系统、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而且外部重大事件也会对资产托管业务造成重大冲击,从而使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极大的风险。为了保障商业银行运营业务的安全性,必须将操作风险作为重点防控对象来解决。

(三)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银行业务的选择,对银行业务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要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银行的信用度。在商业银行接受资产托管业务时,会以托管人的身份与委托人、管理人签订相应的合同或是协议,这些合同或协议具有极大的法律效力,一旦有一方违约,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责任而使托管人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失,则会触发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为了争取尽量多的客源,而为顾客做出过度的承诺,最后达不到承诺,也会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对于托管人也是如此,若是由于托管人单方面违约而造成极大的损失,也会引发信用危机,降低托管人的信用度。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在注重开拓客源、抢占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银行内部建设,逐渐完善内控制度,从而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危害程度,形成良好的自控机制。构建完善合理的内控制度,需要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的支持,严格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资产托管业务内控制度。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部门应加强各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对合同签订、资产托管产品上线、运营及下线等进行严格管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每个工作细节中。

(二)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具有极大的复杂性,而且由于业务种类多,再加上相应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资产托管业务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它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能够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以保证操作的无误性。因此,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部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他们与操作业务相关的知识进行完善和全面的整合和提高。操作人员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对于银行新增加的资产托管业务产品,相关业务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去学习,结合相关案例和老员工的经验等,尽最大努力减少操作失误发生的可能性。

(三)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系统的综合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存在极大风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综合建设也不过关。因此,商业银行资产托管部门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时,对操作流程进行整合和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把新的规章制度和相应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如托管产品外汇账户的管理等。对于新近展开的托管业务,可以借鉴以往实际操作经验,再结合相关政策,以便于及时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同时还要加强综合建设,以系统建设为首抓,推动业务规范操作,全方面降低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存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来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成本主要是系统开发、系统设备和人力资源等,而托管业务的主要盈利包括托管收入、资金沉淀收入等,这方面的收入是十分可观的。因此,为了保障收入,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成本[3]。银行可以根据要求,通过使用风险事件案例数据库,风险评估和控制等工具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且,相关的风险部分和审计部门也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及时对存在的风险漏洞进行整改。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对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降低资产托管业务的运营风险亟待解决,这也是保障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健康发展,实现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有效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节.浅析我国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J].上海金融,2014,03:101-104+119.

[2]樊飞舟.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8:110-114.

[3]王颖,李铭.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2:43-44.

作者:牛庆科

第3篇: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进行资产保管、 资金清算、投资监督、财务报告、保存纪录以及 QDII业务等相关职责并收取一定托管费的一种中间业务。简而言之,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是接收客户委托,安全保管客户资产、行使监督职责,并提供投资管理相关服务的业务。

我国的基金托管业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97年我国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必须由具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托管,自此拉开资产托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序幕。紧接着,98年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成为我国首批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

资产托管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六个字形容:起步晚,步伐快。首先,在获得托管银行资格的数量方面,截止到2010年3月末,国内托管银行从最初的5大国有银行扩大到了17家;其次,在银行的收入方面,托管业务已成为托管银行提升收入的新动力,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托管的费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另外,在托管的规模方面也有很大进步,托管产品也不断增加,逐步形成托管领域广、托管规模大、托管技术含量高的局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设计了比较完善的资产托管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但是就总体风险管理体系而言,仍然存在因客观环境原因或主观态度能力的原因,造成或是内控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或是制度本身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及缺陷。而这些漏洞和缺陷在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来说,有共同性。详细如下:

客观问题:从客观环境来看,我国的托管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托管制度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托管双方地位不对等。托管业务市场形成以管理人为主导,托管人激烈竞争的格局。一方面,资产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新的表外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投入和风险小,收益却比较稳定,并具有很强的规模效益,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均希望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管理人对托管人的选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而使托管人处于一种相对从属的地位。

托管费用固定。托管费一般都是固定按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的,托管人即使没有很好地履行其监督职能,也不会影响其托管收入,相反,如果托管人要忠实勤勉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则无论在信息获取方面还是人力投入方面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而且还承担着被管理人撤换的风险,从“经济人自利”的角度看,托管人总是倾向于选择不履行监督职责。

主观问题:从主观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不少关于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上的缺陷。

内控不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自觉主动地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管理有效、资产安全,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目标。为此,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必须在银行内部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央行监管制度在各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

风险意识低下。风险管理贯穿托管业务流程中的每個环节,因此每位从事资产托管业务的员工都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加强风险管理,但并非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一般都认为风险管理是内控人员的职责所在,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内控部门只是制定、监控、更新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制度的职能部门,而这些措施和制度需要前、中、后台的每一位员工在每个业务环节中予以贯彻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体系,如果没有到位的实施,也是没有意义的。

专业人才缺乏。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涉及托管业务操作、运营、合规性检查、规章制度制定等等,遍及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专职人员却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在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很普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托管部员工数都已超过百人,但其风险管理人员往往不足其总数的1/25,甚至1/30。因此导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内控稽核工作主要针对托管服务来进行,主要集中在资金划拨、合规性检查和安全保管基金资产。这些内控稽核工作可以完成我们作为一个托管人“勤勉尽则”的使命,但对整个托管部的成长和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风险防范作用。例如在客户选择方面,如果托管行选取了信用等级、基金运作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较差的客户,托管行的运营风险和运作成本都将大大增加,对托管行的市场开拓也将形成一定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改进治理结构:目前,《基金法》所规范的有效范围只限于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产业基金等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且,《基金法》同时赋予托管人以基金保管人和(共同)受托人两个角色,基金托管人必须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这也符合IOSCO报告中对于契约型基金主要以保管人或受托人作为独立监督实体的理念。另外,由于我国托管制度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切实指导和支持;在技术上,交易所也对基金的场内交易信息具有信息优势,为了完整履行独立监督实体的监督职责,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也应该成为我国目前基金独立监督实体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本人认为,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基金独立监督实体应采取以托管人为主,监管机构、交易所等为有效组成部分的形式。托管人与其他独立监督实体组成部分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沟通机制,以形成合力监督。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还有着很多的盲点,填补这些盲点,也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内控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以托管机构的持续成长为目标,发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参与风险防范,同时加强对每个运作环节的监控,使托管部门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保证业务循环的安全畅通。在实践中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机构。这是构筑体系的组织基础。风险管理部门必须独立运作,以保证其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托管工作。风险管理机构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以免造成职责不清。风险管理人员不能参于任何实际操作的岗位,以保持独立性。

内部控制机构已得到了许多跨国银行的重视,但是中国作为起步较晚的国家,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在传统观念中,风险管理本身属于后台服务部门,是作为辅助部门存在的,基本不产生任何效益,因此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相当低,同时又由于监管机构没有出台过明确的风险管理办法,致使一些中资银行甚至没有设立内部控制部门,即使有的银行设立了,但其职能又不够明确,还会发生兼做其他工作的情况。但是建立风险控制机构恰恰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缺了它一切的努力都无从谈起。

加强制度建设。内部风险管理部门的一个职能是将实际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隐患转化为内部的规章制度,通过书面语言予以确认,这不仅有利于操作的规范化,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当然制度也必须通过日常的不断积累进行完善。具体的制度可以包括:员工行为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业务风险管理重要环节等。

建立全程监控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部门是否安全稳定运行,并且有效控制风险的尺度。在制订标准时,需要内控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找出运作中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进行重点监控。建立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抓住重点控制关键部位的风险,同时也是评价员工绩效的有用工具。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张睿航

第4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下属或控股的其他从事托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托管银行”)开展托管业务的,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托管”是为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市场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以下简称“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基于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办理资金清算及其它约定的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

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托管银行提供的服务还可包括会计核算与估值、投资监督、绩效评估、投资管理综合金融服务以及其他资产服务类业务。

第四条 商业银行开办托管业务应当遵循“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平等自愿、有偿服务、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五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监会指导下,实施托管业务的自律管理,并履行行业维权和行业协调职责,建立与监管机构或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参与相关决策论证,代表行业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定托管业务应取得相关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应依法向有关监督管理机构或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业务资格。

商业银行将取得的有关监管机构颁发的托管业务资质情况及时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七条 为保障托管业务的独立性,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完善托管银行的治理结构,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机构可采用职能部门制、事业部制、公司制等组织模式。

第八条 商业银行开办托管业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负责托管业务的专门部门或机构;

(二)有充足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三)具备保管托管财产的条件;

(四)有营业需要的固定场所和软硬件设施;

(五)有完备的托管业务系统,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

(六)具备保管财产、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投资监督能力及相应的应用系统;

(七)建立相应的托管业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托管业务管理指引、内部稽核监控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对于不同的托管产品,托管银行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承担下述全部或部分职责:

(一)开立托管账户;

(二)妥善保管托管财产;

(三)执行资金划拨指令,办理托管财产的清算及交割事宜;

(四)对托管财产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复核受托人或管理人计算的托管财产财务数据;

(五)对托管财产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提供托管财产的相关托管信息;

(七)提供与托管财产相关的增值服务;

(八)保管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等相关资料;

(九)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托管服务。

第十条 托管银行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将托管财产与托管银行自有财产混同保管;

(二)将不同的托管财产混同保管;

(三)侵占、挪用托管财产;

(四)进行不正当竞争;

(五)非法利用内部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法律法规和合同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十一条 托管业务类别主要包括:

按服务对象分,托管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从事投融资活动、商事交易、公共事业、社会慈善及其他活动的企事业法人、行政单位、社团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按经济关系分,托管业务可分为服务于所有权转移的交易类资产托管业务,服务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余额类资产托管,以及其他业务。

按产品类别分,托管业务可分为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保险(放心保)资产托管、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信托财产保管、银行理财产品托管、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股权投资基金托管、跨境投资产品托管、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以及其他托管业务。

第十二条 托管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根据不同产品类别与业务相关当事人签署合同,合同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托管财产类型;

(三)托管银行提供的托管服务内容;

(四)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

(五)托管合同有效期和合同终止方式;

(六)违约责任和免责条款;

(七)争议解决方式;

(八)其他事项。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托管产品的合规性审查职责,亦不对托管产品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三条 托管银行应按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为托管财产开立资金托管账户。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业务存续期间的货币收支活动通过该账户进行。托管财产应与托管银行的自有财产及其托管的其他财产分离管理,相关资金划拨由托管银行执行。因托管财产投资需要而开立的证券账户、基金账户、债券账户、期货保证金账户其他账户,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开立、管理和使用。

托管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托管账户内的资金和证券履行保管职责,但对于已划转出托管账户的财产,以及处于托管银行实际控制之外的财产不承担保管责任。除法律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对托管财产所投资项目的审核义务。

第十四条 托管银行应依据有关法规和托管合同的约定,负责办理托管账户资金清算业务,托管银行不得非法擅自动用托管财产。

托管银行应规范资金清算操作,严格岗位授权制度,控制资金清算风险;并依照有关法规及托管合同规定,对托管账户的划款指令进行形式有效性审核。

托管账户发生的资金汇划费用等相关费用可从托管账户直接扣收。

第十五条 托管银行提供核算和估值服务的,应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与相关当事人共同确定托管财产会计核算和估值原则;对于没有行业统一规则或创新类的投资品种,须与相关当事人协商统一核算、估值方法。

托管银行为各项托管财产建立单独的会计账务,对托管财产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按照相关法规复核管理人计算的托管财产财务会计数据。

托管银行复核托管财产估值结果不一致的,应与受托人或管理人共同查找原因以达成一致;若最终不能达成一致,按受托人或管理人最终计算结果对外披露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因此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托管银行应加强会计核算和估值风险防范,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复核、授权、对账、数据备份等制度,完整保存托管财产会计账册、交易记录等资料。

第十六条 托管银行提供监督服务,按照托管合同约定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可以对托管财产的投资行为、支付费用、分配收益情况等进行监督。

托管银行应当在托管合同中约定,由相关当事人提供监督工作所必需的财产数据、关联信息等业务资料,相关当事人应承诺所提供的业务材料完整、准确、有效。托管银行发现管理人投资行为违反托管合同约定的,应进行提示,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履行报告义务。

第十七条 托管银行提供信息报告服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向监管机构、相关当事人提供信息查询、报表和报告、绩效评估等服务。

托管银行提供托管报告服务,应当在托管合同中约定报告内容、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监管部门对信息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托管银行应当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相关信息报告义务。

第十八条 托管银行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代为办理外包财产的会计核算与资产估值、信息报告、投资者登记、监督、资金划拨、头寸管理、税务代缴等服务。

托管银行提供上述服务的,应当设立专门的团队和业务系统,并与原有托管业务团队和系统建立必要的隔离制度。

第十九条 托管银行可依法开展资金借贷和证券借贷业务,并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防范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托管银行借贷资金和证券业务量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 托管银行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基于业务承担的工作量和风险程度,综合考虑托管财产规模、托管服务内容、业务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为客户提供有偿托管服务。托管费收费标准、计算方法和支付时间应在托管合同中明确列示。

托管费收费可参照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托管费率指引,依法形成合理的行业收费原则和标准;托管银行不得以免收托管费、减免委托人债务或承担有关费用等不正当竞争方式争揽客户。

第二十一条 托管银行选择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应提前进行尽职调查,综合考察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的托管资格、财务状况、运作能力、技术、人员和风险控制等要素后进行选定。若转托管是由管理人或受托人发起决定的,应由管理人或受托人承担尽职调查责任。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应根据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与主托管银行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加强风险控制,接受监督,严格维护托管财产利益。

第二十二条 托管银行应按照规范高效、独立运作、确保安全的原则,建立托管业务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并保证托管业务系统的各项硬件设备运行稳定,保证各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可靠性,保证托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 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托管银行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指引,建立科学合理、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第二十四条 托管银行的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审慎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在岗位人员、运营系统等方面建立适当分离的防火墙,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第二十五条 托管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管理指引、操作规程等,涵盖各项业务流程。

第二十六条 托管银行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操作风险,积极应用技术系统实现风险控制。

第五章 自律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为维护托管业务的市场秩序,规范托管业务行为,建立托管银行的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机制,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监会指导下,组织实施托管业务的自律管理。第二十八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是托管业务自律管理的专业组织,按照公开、客观、促进的原则,维护托管业务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托管银行通过成员大会参与自律管理。

第二十九条 托管业务自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依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防范业务风险,保障托管财产利益,促进托管业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等。

第三十条 托管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循商业道德,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托管银行的商业声誉,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干预或影响托管业务市场秩序,不得非法泄露客户商业秘密,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第三十一条 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和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和实施托管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第三十二条 为规范和促进托管业务,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专业委员会组织和实施行业信息统计、分析和披露。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自律管理规范的托管银行及其从业人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警示并责令限期整改;

(二)进行内部通报批评;

(三)暂停、取消其托管委员会成员单位资格;

(四)报请中国银监会对其进行监管处罚。

第三十四条 托管银行应开展托管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托管从业人员应当忠实、勤勉的履行职责,不得从事损害托管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的有关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5篇:[转载]关于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和“同业业务”的范畴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3-21 14:55:15)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水泥、建材、施工

转载这一篇,进一步探讨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令我心中有些不安的是,随着商业银行越来越庞大复杂,谁又能真正说清银行到底有多少存款和贷款呢?银行会不会通过IT系统创设出虚拟的资金进行周转呢?但愿我这只是杞人忧天。

原文地址:关于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和“同业业务”的范畴作者:心悦向日葵 [转载]关于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和“同业业务”的范畴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

目前,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定向资产、保险资金、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产(QDII)、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直投基金、资产证券化资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账户监管类资产等多个业务门类。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总规模近几年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包括:信托计划保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托管、基金专户理财托管以及证券定向资产管理托管。

兴业银行中间业务

兴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结算、B股清算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代理信托产品资金收付、信托理财业务、信托财产保管、代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客户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

兴业银行负债业务

兴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同业存放、协议存款等。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是兴业银行独具的特色业务:负责与境内外金融同业合作,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发挥综合业务联动,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延伸金融产品链条的各项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提供业务扩展平台和网络共享平台服务,与金融同业合作伙伴在产品、渠道、客户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目前兴业银行已与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期货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多达 1,100 家境内外同业客户建立了各类业务合作关系,在银银合作、银证合作、银信合作领域创造了领先优势,具备多项创新业务资格,能够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今天重点说兴业银行同业业务。小屋兄,我今天忙,一切资料有劳助手整理于可见资料,尽可能的详细。我下午还忙,希望谅解。对与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收入增长的持续性问题,确实值得再思考。2011年买入返售资产的中增长最快的就是信托收益权类资产,余额从2010年末的14.50亿升至2011年末的2831.20亿,增长了194倍。而由于可能涉及到表内资产表外化的风险,银监会已经在去年严格控制银信合作,并逐步规范信托和票据类同业资产。虽然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在监管环境逐步收紧,信托业务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兴业银行2012年的同业业务如果仍维持2011年高增长的话,需要进一步观察。=====

2011年第四季度,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稳步提升至29.51%,这一比例也在上市银行中居于首位。然而,对于兴业银行同业业务模式成本过高、盈利不稳定以及银信合作前景黯淡的质疑,也始终存在。

兴业银行是如何做大同业业务?“银银平台”真正的战略价值在何处?银信合作监管收紧,兴业银行又将如何开展新的创新?

在兴业银行内部,对于同业业务包含的内容,有着两个不同口径:

1.

指单纯的金融机构客户关系管理,也就是同业业务部所承担的职责。

2.

包括同业、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三大部分的大同业业务板块,这里面包含的业务部门就有同业业务部、资金营运中心、投行部、托管部等等。

外界提到的兴业银行在同业方面所取得的优异业绩,更多指的是“大同业板块”所获得的利润。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开拓了两个全新的领域:

1.

与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主要途径就是银银平台。

2.

与信托业展开合作,就是将银行理财计划和信托理财计划进行对接。

截止2011年底,兴业银行同业存款规模超过千亿,包括: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在内的四类金融机构。来自“银银平台”合作银行城商行和农信社的同业存款约有三千多亿元,来自信托、券商和保险协议存款的同业存款则各有一千多亿元。六千多亿元的同业存款规模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利润。另外,从2007—2011年间,兴业银行也与信托通过理财计划挂钩的同业合作模式,同样成为银信合作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模式。

从2010年起,兴业银行再次调整了同业业务的规则,原本只做负债业务即只负责为资金营运中心、投行部等部门提供存款的同业业务部,也开始进行资产配置。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资产配置为买入返售资产。而截至2011年年底,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配置资产超过六千亿元,同期负债余额近七千亿元,大体实现同业资产负债平衡。

这一改革将让兴业银行的同业盈利模式更加灵活多样,相当于在兴业银行“大同业板块”中增加了一个利润中心。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同业部门自行开展资产业务,如何划分“大同业板块”各部门间权责,以及如何实现有效地风险控制提出了挑战。

城商行与农信社在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中占据半壁江山,主要来源于兴业银行推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银银平台”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兴业银行试图打造出一支由兴业领衔、在网点数量和同业规模上可比拟国有四大行的同业联合体。而这样的同业“联合舰队”也令兴业银行在控制同业存款成本的同时,亦获得了一定的清算手续费收入。

“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针对城商行和农信社等同业合作伙伴推出的一个银行间业务综合合作系统,其主要的八大业务模块分别为:科技输出、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融资服务、结构优化、资金运用、外汇代理和人员培训。

其中兴业银行着力推广的,正是支付结算体系下的“柜面互通”业务,即为加入“银银平台”的任何两家银行之间搭建清算通道,而兴业银行作为清算支付的中枢节点,向清算方收取手续费。

相比于“银银平台”其他业务创造的利润,柜面互通带来的清算收入其实并不高。而兴业银行大力推广这项业务的真正用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在“现实的经济收入之外”。

按照柜面互通业务的清算特点,加盟“银银平台”的城商行和农信社要实现这项功能,势必要将一定量资金预存在支付结算的中枢节点。对兴业银行而言,这部分送上门来的同业存款除了支付利息外,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成本。

不仅如此,透过柜面互通的清算支付网络,兴业银行亦可有效加强“银银平台”加盟银行间的业务联系和对加盟银行的影响力。在加盟银行投资水平与银行存在明显差距且普遍缺乏市场化客户的情况下,将闲置资金交由兴业银行代为投资,无疑也是加盟银行较为理性的选择。

在同业业务领域,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配置同业拆放和买入返售。但银行间资金交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实,使得各家银行的收益率往往只会在基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谁能控制成本,谁的同业业务收益就会领先同行。

除此以外,柜面互通的推广同时是将兴业银行的银行服务渠道,在不必大规模开设新网点的情况下,延伸到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而由此节省的人力和硬件设施开支亦属不菲。

在“银银平台”的八大模块中,“科技输出”看上去与金融同业业务相隔最远,但这一模块却成为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用来维护金融机构客户关系的“利器”。

在国内银行业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IT系统的银行只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即是以较低价格向加入“银银平台”系统的中小银行出售兴业银行所开发的IT系统的使用权。而通过低价的技术输出,从软件系统上强化与银银平台加盟银行的合作关系,被视为是兴业银行此举的真实战略意图。

加入该系统的中小银行,可接受兴业IT系统的银行不需要签订附带“退出壁垒”的协议,即相关银行完全可以在合约到期后放弃使用兴业的IT系统而不付出任何代价。

不过在实践中,一旦纳入兴业IT系统的中小银行选择退出,将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菜单成本”——在员工已熟悉兴业IT系统使用的情况下,更换一套新系统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学习成本,还将面临较长时间的新业务系统磨合期,这显然是规模有限的中小银行无法承受的。

此外,有加盟银行亦表达了对兴业IT系统渗透力和数据安全性的担心。因为加盟的银行不可能无条件欢迎兴业的技术输出,因为采用兴业银行的IT系统,往往也意味着在业务流程和经营方法上向兴业银行靠拢,这可能令加盟的银行失去自主意识。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于,加盟银行的核心数据包都存放在兴业银行的机房里,万一出现泄漏和盗用,兴业银行又会如何处理呢?

对于上述担忧,兴业银行声称:一个明智的银行家是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加入“银银平台“的中小银行而言,兴业银行并未与其形成正面的市场竞争,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兴业银行也不可能采取大规模并购等手段在全国广设网点,因此现阶段兴业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合作完全是互利双赢的。

尽管透过“银银平台“和银信合作,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在近几年获得了耀眼的业绩成长,但仍有同业业务发展的深层次忧虑。因为单纯的客户关系管理不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但包括银信合作和同业拆放这样的金融市场业务却不能不考虑市场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的影响。

随着银信合作的受限,过去2007—2011年与信托行业合作甚深的兴业银行也不得不面对业务转型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在被兴业银行视为同业新蓝海市场的村镇银行领域,随着牌照审批制度可能出现的调整,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兴办村镇银行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而这对希望将村镇银行纳入银银平台的兴业而言,也并非好消息。

“理财门户”或许是令一个新利润增长点。2011年理财门户正式在“银银平台”上推出。构筑于“银银平台”上的理财门户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理财产品第三方销售平台,而这一平台的销售渠道即是加入“银银平台”的全体银行网点。

客户在“银银平台”的任何一个联网网点,比如农信社或者村镇银行,都能获得理财门户上销售的理财产品的信息,并且在该网点可以直接销售。供应者则是所有“银银平台”加盟银行,只要你有牌照,并且开发出了理财产品。理财门户卖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因此更多是基础性的理财产品。而其他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公司针对的大多是高收入群体,卖的也是相对复杂一些的产品。

理财门户对于加盟的城商行和农信社的激励效应在于,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大为上升。而农信社又往往不具备理财产品的创设能力,如果通过理财门户,不仅解决了产品供应的问题,还能让销售渠道获得手续费收入,还能留住存款,加盟的中小银行何乐而不为?

在目前“银银平台”的加盟银行中,有能力、资质创设理财产品的银行并不多,在这一门户上,兴业银行唱独角戏的情况可能会长期持续,最为关键的是,什么产品能放到这上面卖,都还是要经过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的同意,兴业银行还是控制着产品的供应。

除了理财门户,新一轮的银证合作也是抵御银信合作停摆风险的潜在利润增长点。兴业银行高度关注券商客户保证金以及自营资金未来与银行金融产品业务进行合作的可能性,随着证券市场转暖,相关政策的松动,这一部分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市场。

不过,尽管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在不断地寻找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同业业务所引发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却是兴业银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随着巴塞尔Ⅲ监管条例的逐步实施,其中对于资本稳定性的监管要求,将对同业资产占比较高的兴业银行来讲,构成严峻挑战。

第6篇:中国工商银行隆重推出票据资产托管业务

工商银行作为旨在成为“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企业的业内领军银行,肩负着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深化的历史重担,建行三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业务的开拓创新,严格防范经营风险,现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均位列全球第一的世界著名银行。在票据经营方面,该行始终站在票据市场的最前沿,以自身的积极探索和不懈追求,引领和提升中国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牢固树立了“工银票据”的品牌形象,成为国内票据市场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现阶段我国票据市场的深化发展面临着电票发展缓慢,纸票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部分市场参与主体资质经验有限,交易市场分割易引发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瓶颈的制约。对此,工行顺应票据电子化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和反复测试,于近期全新推出了票据资产托管业务。

票据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工行通过与客户签订票据资产托管协议,根据客户委托为其提供票据实物券保管、权属登记、资金清算、权属变更、信息报告以及与此相关的票面审验、代理托收等服务,委托期满后根据双方约定收取一定管理服务费的业务模式。自今年8月工行推出该项业务以来,签约客户已达25家,其中,股份制银行8家,外资银行3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3家,村镇银行2家,财务公司2家。已办理票据托管存入235笔、金额2.85亿元,发出托收233笔、金额2.07亿元,收回托收229笔、金额2.06亿元,票据移库(移入和移出)各4笔、金额100万元,票据交易(买入和卖出)各1笔、金额100万元,顺利实现了业务发展的良好起步。

汇集票据六大基础业务功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管家式服务 工行此次推出的票据资产托管业务,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商业汇票所涉及的各项基础业务功能,包括票据保管、票据审验、票据交割、交易清算、票据托收和信息查询,并将这些基础功能以前所未有的便利、高效的方式实现。

在票据保管环节,工行通过登记票据信息在实现纸质票据电子化的同时,对实物票据实行集中统一保管,并通过系统化综合管理,实时监测票据状态。

在票据审验环节,工行对托管存入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作出科学鉴定,提供票面质量的客观评价和等级归类,进一步完善票据定价机制。

在票据交割环节,客户通过票据资产托管系统进行票据的交割,工行托管机构则对交易交割双方资金、票据账户进行监督鉴证,保障双方资产安全。

在交易清算环节,客户通过票据资产托管系统完成票据交割后,可依托该系统线上实时清算资金(由工行托管机构进行监督),也可自行线下清算资金。

在票据托收环节,工行根据客户需要以高度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为其提供票据代理托收服务,可准确把握托收时间,并对发出托收票据进行跟踪,促使到期票款及时回笼。 在信息查询环节,工行通过网上银行或网络直连为客户提供票据托管账户、资金托管账户实时信息和交易信息的查询,以及各种会计报表和托管报告等信息服务。

依托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打造票据综合服务平台

工行一贯重视信息科技投入,具备国内领先的科技开发力量,此次推出的票据资产托管业务,便是依托其强大的业务系统开发能力和先进的信息储存技术而潜心研发的票据资产托管系统实现的。该系统是工行专门为票据托管业务量身设计、打造的,并历时一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具有完备的授权审批和业务控制流程,是一个集业务处理、风险防控及统计分析于一体的统一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托管客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网络直连的方式实现托管票据存入、取回、报价、交割、查询、对账等各种功能,真正实现操作无障碍,享受到轻松、快捷的票据业务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工行在上海和北京设有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为该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工行依托票据资产托管系统的强大功能,不但为托管客户实现了票据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运作,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业务模块的定制服务。与此同时,工行正积极研发新型票据中间业务产品,并欲将其逐步嵌入到该系统中,实现与传统票据业务的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的外延,将票据资产托管系统打造成为国内票据业界首屈一指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专业专家优势,有效降低各类票据业务风险

传统纸质票据业务无论在前台的交易环节,还是中后台的审验、托收等环节,都蕴藏着各种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合规风险等隐患,这些成为制约不少票据经营机构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使票据市场整体风险攀升的主要诱因之一,阻碍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票据资产托管业务实现了对传统纸质票据交易流程的优化,通过票据资产托管系统,客户可通过网上银行或网络直连进行交易,仅在票据首次存入该系统时有票据实物的存入、审验等环节,而后续的交易均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流转,实物票据不随权属的变化而发生物理转移,真正做到了“动账不动票”。工行则通过实时监督和系统控制,为交易提供安全保证,保障双方票据资产和资金的安全。

在中后台的票据审验、托收等环节,则由工行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所有进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的票据进行真伪审验,并对实物票据实行统一专业化保管,同时对票面质量进行客观分级,为客户进行票据交易提供专业、详尽的参考信息,而高度专业化的托收处理,可大大减轻客户票据托收及催收压力,有效降低各种潜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票据资产托管业务中,工行将严格遵守第三方托管机构的角色,保证系统平台、岗位流程、机构场所的“三独立”,与交易双方无关并对交易双方负责,监督交易的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客户资产和交易信息的安全。

降低票据业务成本,提高票据交易效率

此次工行以票据资产综合服务商的姿态推出票据资产托管业务,通过其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帮助客户有效降低了票据业务经营中的各项成本,如客户通过外包代理保管、审验、托收等中后台服务,以及电子化交易避免票据的实物传递,降低了人力成本;托管票据在首次存入时进行审验,并得到专业化实物保管,消除后续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降低了客户的风险成本;实物票据传递、交割、审验等流程的减少,并依托统一电子平台获取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渠道,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集中、专业的票据保管服务,降低了客户的保管成本等。

另一方面,客户在将票据存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后便实现了纸质票据的电子化,实际交易时无需再对票据进行人工背书,只通过该系统便可对票据进行电子背书完成权属变更和资金清算,大大提高了票据的流动性。同时,客户将票据纳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进行托管后,既不影响其原有的交易资源和渠道,又可依托该系统全国一体化布局的客户网络,突破原有业务交易模式在地域、客户类型上的限制,满足区域化、网络化、客户类型多元化的交易需求,实现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

引领改革创新潮流,开启中国票据发展新纪元

票据市场作为我国货币市场三大子市场之一,其能否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票据市场,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票据产品以及适合票据市场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把上海建成全国性的票据交易中心”的总体要求。此次工行以改革创新排头兵的气魄推出票据资产托管业务,不但高度契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规划,而且开创性地突破和解决了制约我国票据市场前行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第一,有利于规范票据市场秩序。由工行托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负责纳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所有票据的审验、保管、托收等中后台操作,同时对各项交易行为进行监督,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有效降低票据业务各环节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规范市场行为,可有力改善目前由于部分票据经营机构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民间非法票据融资等引发的票据案件频发、市场风险攀升的不良局面,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二,有利于提高票据市场交易效率。票据资产托管业务中纸质票据仅在首次纳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时涉及到实物的存入、审验等操作,而后则完全实现电子化流转,特别是在交易时由电子系统自动进行权属变更而免除了传统纸质票据交易中需进行人工背书、异地传递、票据及跟单资料的反复审验等不便,大大降低票据交易成本,可提高更多机构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激发票据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活力,扩大市场整体规模。

第三,有利于促进全国票据市场的统一。我国商业汇票市场自形成以来便始终存在着区域市场分割的缺陷,并引发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域割裂性,又造成各地监管机构的监管尺度不尽相同,产生所谓的“监管套利”问题,导致经济资源和监管资源的极大浪费。工行推出的票据统一托管平台,实现了“纸质票据电子化”的历史性转变,为纸质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交易、自由流动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与技术保障,将有力地推进现有票据市场的整合,逐步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票据市场。

第四,有利于丰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目前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的参与对象均为银行金融机构,今后,工行还将把对象逐步扩展到财务公司、企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资产交易所等,进一步促进我国票据市场交易对象、交易产品和交易模式的多元化,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第五,有利于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票据作为一种风险低、流动性高的基础信用工具,是积极尝试产品创新的良好载体。未来,票据资产托管系统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下还可成为票据业务及票据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可以通过其建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制,如对托管票据进行统一评级、对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同时也是推行票据标准化产品、票据与其它相关业务的融合产品、票据衍生品、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各类创新产品得天独厚的良好平台。

第7篇: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招聘启事

一、招聘岗位:工作地点在上海市

1、会计核算岗7名

工作内容:对托管资产进行日常的资金核算工作,资金划拨,投资监控。

2、行政管理岗1名

工作内容:前台接待、行政助理、行政后勤综合服务。

二、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全日制本科学历,会计、金融专业,条件优秀者适当放宽至大专学历要求。

2、招聘面向实习生、应届毕业生。实习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

3、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操守、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思维敏捷、工作积极、身体健康。

三、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从高中写起)

2、专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身份证、外语等级证书等有效证件复印件

3、其他认为对本人应聘该岗位有益的材料。

经审查符合条件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未被录用人员的材料代为保密,恕不退还。

四、应聘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word版发送至xin.zhou@randstad.cn 邮件主题:姓名+应聘岗位(会计核算岗或行政管理岗)

五、工作地点

静安区江宁路168号

第8篇:商业银行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指引

编辑:tgwyh | 2012-07-27 10:28:4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7317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适用本指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接受客户(以下统称“委托人”)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安全保管客户资金、办理资金清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披露资金保管及使用信息等职责,为客户保障资金专款专用、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升信用的资产托管业务。

第四条 商业银行开办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应当遵循“诚实履约、勤勉尽责、平等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

第二章 客户资金

第五条 本指引所称客户资金,是指委托人委托托管人托管的,在经济活动中用于专项用途的资金。

第六条 客户资金包括以下类型:

(一)融入资金:委托人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获取、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使用的资金;

(二)偿还资金:委托人通过专门账户归集、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

(三)交易资金:委托人在交易商品、服务、权益等的过程中按照交易合同等法律文件使用的资金;

(四)担保资金:委托人在参与商事、投融资等活动的过程中使用的、用于担保委托人履行某项义务的资金;

(五)专项资金:委托人拨付或发放、委托专门机构管理、用于公用事业或其他专门用途的资金;

(六)委托人需要商业银行托管的其他类型资金。

第三章 委托人和托管人

第七条 本指引所称的委托人,是为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将经济活动中的专项用途资金交付商业银行托管的企事业法人、行政单位、社团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在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中,委托人可以有一方或多方,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同一法人的不同部门。

第八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企业法人地位的商业银行,在取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后,可以办理客户资金托管业务。

第九条 在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中,托管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安全保管客户资金; (二)为客户资金设立托管账户,确保客户资金和托管人自有资产严格分离,保证客户资金的完整和独立;

(三)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执行委托人或其授权人的指令,办理客户资金的清算及其他处置事宜;

(四)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客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信息披露; (五)妥善保管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等相关资料; (六)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在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中,托管人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托管的客户资金与托管人自有资产混同; (二)托管的客户资金与托管的其他资产混同; (三)侵占、挪用托管的客户资金; (四)进行不正当竞争或垄断市场; (五)法律法规和合同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业务规范

第十一条 托管人应与委托人签署客户资金托管协议(下简称“协议”),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托管账户的设立和管理; (四)客户资金划拨的条件和方式; (五)客户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信息披露; (六)托管手续费及托管费支付方式; (七)协议期限和终止条件; (八)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九)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二条 托管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客户资金托管协议约定,为客户资金设立托管账户,用于保管所托管的客户资金,并为委托人提供清算等服务。托管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资金安全。

第十三条 客户资金到达托管账户后,托管人应向作为资金接收方的委托人或相关当事人通知资金到账信息或提供账务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四条 托管人应根据委托人签发的划款指令或协议规定的条件支付客户资金,不得自行运用、处分客户资金。

托管人在收到划款指令后,应按照协议约定审核划款指令的要素和资金支付条件,审核通过后执行指令。托管人如发现划款指令违反协议约定,应不执行指令并按照协议约定向相关当事人报告。

第十五条 托管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向委托人、监管机构或协议约定的对象提供托管报告,披露客户资金保管、使用等信息。

第十六条 托管人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应遵循有偿服务原则,由法人机构统一制定客户资金托管业务的收费标准,托管人应根据收费标准并综合考虑托管金额、期限、服务内容、承担责任等因素,与委托人平等协商确定托管手续费。 第五章 自律管理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应当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据本指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对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第十九条 为维护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市场秩序,中国银行业协会可依据本指引和自律规则,检查和处理违反本指引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全

2013年04月03日 22:08 证监会网站 我有话说(3人参与)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点击查看起草说明)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维护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竞争秩序,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托管,是指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托管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办理清算交割、复核审查资产净值、开展投资监督、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等职责的行为。

第三条

商业银行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应当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2.73,0.00,0.00%)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核准,依法取得基金托管资格。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应当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取得基金托管资格。

未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不得从事基金托管业务。

第四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基金合同和基金托管协议的约定,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诚实信用、谨慎勤勉,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履行基金托管职责。

第五条

基金托管人的基金托管部门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

第六条 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依照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基金托管人及其基金托管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依据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对基金托管人及其基金托管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基金托管机构

第八条 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最近3个会计的年末净资产均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二)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部门设置能够保证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

(三)基金托管部门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定条件,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低于该部门员工人数的1/2;拟从事基金清算、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内部稽核监控等业务的执业人员不少于8人,并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其中,核算、监督等核心业务岗位人员应当具备2年以上托管业务从业经验;

(四)有安全保管基金财产、确保基金财产完整与独立的条件;

(五)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

(六)基金托管部门有满足营业需要的固定场所、配备独立的安全监控系统;

(七)基金托管部门配备独立的托管业务技术系统,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数据备份系统;

(八)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九)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具有健全的清算、交割业务制度,清算、交割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系统内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及时汇划到账;

(二)从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安全接收交易结算数据;

(三)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注册登记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业务机构的系统安全对接;

(四)依法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第十条 申请人的基金托管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和相关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金托管部门的营业场所相对独立,配备门禁系统;

(二)能够接触基金交易数据的业务岗位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三)有完善的基金交易数据保密制度;

(四)有安全的基金托管业务数据备份系统;

(五)有基金托管业务的应急处理方案,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下列申请材料,同时抄报中国银监会:

(一)申请书;

(二)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净资产和资本充足率专项验资报告;

(三)设立专门基金托管部门的证明文件,确保部门业务运营完整与独立的说明和承诺;

(四)内部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规定;

(五)基金托管部门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和执业人员基本情况,包括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材料,拟任执业人员名单、履历、基金从业资格证明复印件、专业培训及岗位配备情况;

(六)关于安全保管基金财产有关条件的报告;

(七)关于基金清算、交割系统的运行测试报告;

(八)办公场所平面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和安装调试情况报告;

(九)基金托管业务备份系统设计方案和应急处理方案、应急处理能力测试报告;

(十)相关业务规章制度,包括业务管理、操作规程、基金会计核算、基金清算、信息披露、内部稽核监控、内控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保密与档案管理、重大可疑情况报告、应急处理及其他履行基金托管人职责所需的规章制度;

(十一)开办基金托管业务的商业计划书;

(十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受理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核准决定的,应当会签中国银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行政许可程序终止。

中国银监会应当自收到会签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中国银监会作出予以核准决定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共同签发批准文件,并由中国证监会颁发基金托管业务许可证;中国银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行政许可程序终止。

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在作出核准决定前,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审查:

(一)以专家评审、核查等方式审查申请材料的内容;

(二)联合对商业银行拟设立基金托管部门的筹建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的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五条 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为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应当及时办理基金托管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手续。

第三章 托管职责的履行

第十六条 基金托管人在与基金管理人订立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托管协议等法律文件前,应当从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角度,对涉及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基金费用、收益分配、会计估值、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条款进行评估,确保相关约定合规清晰、风险揭示充分、会计估值科学公允。在基金托管协议中,还应当对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业务监督与协作等职责进行详细约定。

第十七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安全保管基金财产,按照相关规定和基金托管协议约定履行下列职责:

(一)为所托管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设置资金账户、证券账户等投资交易必需的相关账户,确保基金财产的独立与完整;

(二)建立与基金管理人的对账机制,定期核对资金头寸、证券账目、资产净值等数据,及时核查认购与申购资金的到账、赎回资金的支付以及投资资金的支付与到账情况,并对基金的会计凭证、交易记录、合同协议等重要文件档案保存15年以上;

(三)对基金财产投资信息和相关资料负保密义务,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监管机构及审计要求外,不得向任何机构或者个人泄露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十八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与相关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签订结算协议,依法承担作为市场结算参与人的相关职责。

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应当签订结算协议或者在基金托管协议中约定结算条款,明确双方在基金清算交收及相关风险控制方面的职责。基金清算交收过程中,出现基金财产中资金或证券不足以交收的,基金托管人应当及时通知基金管理人,督促基金管理人积极采取措施、最大程度控制违约交收风险与相关损失,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十九条

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进行估值核算,对各类金融工具的估值方法予以定期评估。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份额净值计价出现错误的,应当提示基金管理人立即纠正,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份额净值计价出现重大错误或者估值出现重大偏离的,应当提示基金管理人依法履行披露和报告义务。

第二十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披露基金托管协议,对基金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中有关基金财务报告等信息及时进行复核审查并出具意见,在基金报告和半报告中出具托管人报告,就基金托管部门负责人变动等重大事项发布临时公告。

第二十一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根据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约定,制定基金投资监督标准与监督流程,对基金合同生效之后所托管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风格、投资限制、关联方交易等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提示基金管理人违规风险。

当发现基金管理人发出但未执行的投资指令或者已经生效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基金合同约定,应当依法履行通知基金管理人等程序,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持续跟进基金管理人的后续处理,督促基金管理人依法履行披露义务。基金管理人的上述违规失信行为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基金托管人应当督促基金管理人及时予以赔偿。

第二十二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对所托管基金履行法律法规、基金合同有关收益分配约定情况进行定期复核,发现基金收益分配有违规失信行为的,应当及时通知基金管理人,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二十三条

对于转换基金运作方式、更换基金管理人等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的事项,基金托管人应当积极配合基金管理人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基金管理人未按规定召集或者不能召集的,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规定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并依法履行对外披露与报告义务。

第二十四条 基金托管人在取得基金托管资格后,不得长期不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在从事基金托管业务过程中,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不得利用非法手段垄断市场,不得违反基金托管协议约定将部分或者全部托管的基金财产委托他人托管。

第二十五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综合考虑基金托管规模、产品类别、服务内容、业务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与基金管理人协商确定基金托管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方法。

基金托管费用的计提方式和计算方法应当在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明确列示。

第四章 托管业务内部控制

第二十六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基金托管业务建立科学合理、控制严密、运行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持托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有效。

基金托管人应当每年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由托管人内部审计部门组织,针对基金托管法定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情况,开展相关审查与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第二十七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制度,对发生严重影响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或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按照预案妥善处理。

第二十八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健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管理及保密制度,加强对基金托管部门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及投资基金等相关活动的管理。

基金托管部门的从业人员不得利用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十九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根据托管业务发展及其风险控制的需要,不断完善托管业务信息技术系统,配置足够的托管业务人员,规范岗位职责,加强职业培训,保证托管服务质量。

第三十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确保基金托管和基金销售业务相互独立,切实保障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

第三十一条

基金托管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基金托管协议约定委托符合条件的境外资产托管人开展境外资产托管业务的,应当对境外资产托管人进行尽职调查,制定遴选标准与程序,健全相关的业务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制度,加强对境外资产托管人的监督与约束。

第三十二条

基金托管人在法定托管职责之外依法开展基金服务外包等增值业务的,应当设立专门的团队与业务系统,与原有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

第五章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在申请基金托管资格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基金托管资格。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中国证监会商中国银监会取消基金托管资格,给予警告、罚款,由中国证监会注销基金托管业务许可证;中国银监会可以区别不同情形,责令申请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或者对其给予警告、罚款,或者禁止其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基金托管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基金托管资格擅自从事基金托管业务的,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百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履行下列信息报送义务:

(一)基金投资运作监督报告;

(二)基金托管业务运营情况报告;

(三)基金托管业务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四)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条

当基金托管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一)基金托管部门的设置发生重大变更;

(二)托管人或者其基金托管部门的名称、住所发生变更;

(三)基金托管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更;

(四)托管人及基金托管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受到刑事、行政处罚,或者被监管机构、司法机关调查;

(五)涉及托管业务的重大诉讼或者仲裁;

(六)与基金托管业务相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七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对基金托管人的基金托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议记录、报表、凭证和其他资料,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

(二)询问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三)检查基金托管业务系统;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国证监会进行现场检查后,应当向被检查的基金托管人出具检查结论。基金托管人及有关人员应当配合中国证监会进行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资料。

第三十八条 基金托管人在开展基金托管业务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国证监会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以暂停其办理新的基金托管业务;对直接负责的基金托管业务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第三十九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金托管人,中国证监会商中国银监会可以依法取消其基金托管资格,依法给予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国证监会依法给予罚款,可以并处暂停或者撤销基金从业资格,中国银监会可以并处禁止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一)连续3年没有开展基金托管业务的;

(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整改验收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境内法人商业银行及境内依法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十一条

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条件与程序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2日起施行。2004年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联合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9篇:中资商业银行开办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中资商业银行开办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申请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和主要风险指标。

2、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应至少包括:拟开办业务的定义、风险特征和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配备情况及其从业资格情况说明、支持系统、开发和实施业务的方案。

3、最近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资本充足率等经营管理情况。

4、最近3年案件情况。

5、拟开办业务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6、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信箱和联系地址(邮编)。

7、银监会按照审慎性原则规定的其他文件。

上一篇:幼儿园各岗位责任制度下一篇:帮你提高星际2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