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是比较多见的一类糖尿病合并症, 临床中的糖尿病患者大约有50%~70%都是该种情况, 并且该疾病的早起症状隐蔽, 很难发现, 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该疾病的治疗研究非常重要, 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式[1,2,3,4,5]。该次根据该院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析, 均是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 对他们提供了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式,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该院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析, 均是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 共有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30例, 最小患者23岁, 最大患者59岁, 平均 (39.5±5.3) 岁, 病程6个月~15年, 平均病程 (5.78±1.69) 年。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来进行分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4例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1999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1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7.0 mmol/L; (2) 1次或2次以上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尿糖多为阳性, 大部分伴有消谷善饥、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1.3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意识控制等护理内容,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 两组的主要治疗内容有以下几点。

1.3.1 观察组

患者给予中医治疗, 治疗方剂组成:牛膝10 g、黄芪30 g、延胡索10 g、当归15 g、白芍15 g、地龙10 g、川芎10 g、生地黄20 g、西洋参15 g、桂枝15 g、山茱萸15 g、鸡血藤10 g、威灵仙10 g、丹参10 g、炙甘草10 g, 用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100 m L/次, 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采取了西医治疗, 对患者进行微循环改善, 使用西药营养神经。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

患者的临床各类症状均消失, 并且显著改善;好转:患者的各类症状有较大的好转, 体征改善明显;无效:患者各类症状没有改善, 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的显效病例是18例, 好转病例是15例, 无效病例是1例, 临床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共有显效病例14例, 好转病例16例, 无效病例4例, 有效率是88.2%。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2,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糖尿病长期存在, 患者的脉络受到影响, 临床中会有困倦乏力、体质低下、身体消瘦、心悸、大小便失禁等等不良症状[6,7,8]。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治疗的时候, 中医治疗对牛膝、黄芪、延胡索、当归、白芍、地龙、川芎、生地黄、西洋参、桂枝、山茱萸、鸡血藤、威灵仙、丹参以及炙甘草等药物的运用可以达到益气养阴、祛痰理气、温阳行痹、通络止痛、活血行气、祛风除湿以及行痹通络的功效, 能够让患者的症状更好的缓解, 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更佳突出[1,3,6,7,8,9]。在该次研究中, 根据该院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析, 均是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的显效病例是18例, 好转病例是15例, 无效病例是1例, 临床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共有显效病例14例, 好转病例16例, 无效病例4例, 有效率是88.2%。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中接受中医治疗方式的效果非常优秀,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临床预后效果比较理想, 患者的康复情况优秀, 因此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了研究, 共有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均为34例。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 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的显效病例是18例, 好转病例是15例, 无效病例是1例, 临床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共有显效病例14例, 好转病例16例, 无效病例4例, 有效率是88.2%。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 (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体征缓解, 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 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维纳, 李思瓯, 曲世巍,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1例[J].中医研究, 2013, 26 (3) :32-34.

[2] 陈茜, 马丽, 李凯利.甲钴胺穴位注射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4) :309-312.

[3] 孙梅艳, 易敏春, 李庆兰, 等.中医滋阴养血、强筋健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 (1) :41.

[4] 赵天宇, 陈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治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10) :19-20.

[5] 田振宇.中医针灸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5) :86-87.

[6] 李林.中医综合疗法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 2016, 10 (1下旬版) :36-37.

[7] 周卓宁, 刘鹏, 庞健丽, 等.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5, 56 (1) :859-862.

[8] 陈伊, 刘松江, 秦潮, 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瘀血阻滞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 2015, 32 (5) :104-105.

[9] 陈茜, 马丽, 李凯利.甲钴胺穴位注射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4) :309-312.

上一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下一篇:唐山市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