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精选14篇)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1

蒋文英(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中医院针灸科

广西合浦

536100)

【关键词】 肩周炎

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35-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急、慢性损伤,加之感受风寒湿邪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又名“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等名称。本病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病情发展到后期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常常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针灸疗法是目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治疗肩周炎有独到之处,尤其在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减小,日常活动受限情况等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就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近有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做圆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上,多以取效。”具体的方法是: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此法有一举两得之妙,既达到留针之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传入深部,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彭氏[1]使用温针灸对6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6例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陈氏[2]用温针灸“肩三针”穴治疗42例寒湿型肩周炎,结果: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尹氏[3]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48例,同时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的36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1.7%;两组治愈率分别为58.3%和30.6%。结论: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提高治愈率方面优于普通针刺法。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通过毫针在腧穴上接通适宜的电流以刺激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电针以针和电两种刺激形式相结合作用于人体,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同时,用电针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周氏等[4]运用电针治疗肩周炎30例,并设温针灸组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93.33%,研究显示电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与传统经典有效的温针灸法在治疗效果上相比无明显优劣。孙氏[5]运用电针治疗肩周炎30例,取穴:患侧肩髃、肩髎、肩内陵、巨骨、曲池、三阳络、支沟、合谷、中渚。结果治愈29例,治愈率96.7%。蔡氏[6]采用不同波型电针治疗肩周炎患者62例,根据病情配合使用连续波和疏密波,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47%,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连续波。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学由王文远教授创立。它是通过针刺分布于四肢周围神经上的特色靶点来调节、修复大脑基因程序,使失衡、紊乱、破坏的中枢管理系统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熊氏等[7]将9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痛点注射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达到86.7%和64.4%。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较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好,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高氏等[8]采用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64例。结果治愈56例,显效7例,好转1例,治愈率87.5%,总有效率100%。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曹氏[9]通过对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镇痛远期效应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期平衡针肩痛穴疗法(治疗组有效率100%)治疗肩周炎总体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对照组有效率97.3%)。随访期平衡针肩痛穴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的远期效应相当,可是复发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表示平衡针对肩周炎远期效应维持优势。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在疼痛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即浅筋膜)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疼痛局部)进针,针尖先对准疼痛部位,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卢氏[10]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42例,与针灸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结果浮针组总有效率95.2%,愈显率76.2%;针灸组总有效率92.1%,愈显率52.6%。治疗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迟氏[11]采用浮针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与常规电针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取效快捷,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疗法。陆氏等[12]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一次性针灸针治疗。结果显示,在浮针疗法中使用一次性浮针比常规针灸针更为有效、更为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最早记载见于《灵枢·官针》,其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汉代《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并对其治疗的禁忌和误治后的处理作了详细的介绍。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具有驱风散寒、消瘀散结、温通经络、祛腐生肌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火针治疗具有行气和发散两大功能。李氏等[13]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果: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30.04±2.81,对照组16.30±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143.91±2.34,对照组84.95±16.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杨氏[14]采用火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4例,与用针刺治疗48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结果显示:火针组有效率98.4%,针刺组有效率97.9%,说明针灸治疗肩周炎是临床可选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治愈率火针组为45.3%,针刺组为25.0%,说明火针疗法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缓解肩部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胡氏[15]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高氏等[16]运用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8例,与常规针刺治疗28例对照观察,治疗组治愈率53.57%,总有效率96.46%,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法

采用以针灸手段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很多,如配合按拿、理疗、药物、穴位注射以及功能锻炼治疗等,效果相对较好,弥补采用单一方法疗效欠理想的弊端,在临床上较为常用。杨氏等[17]将4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取针刺、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推拿的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中药熏蒸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唐氏[18]将87例肩周炎患者都采用肩关节松动技术、针灸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电脑中频治疗配合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结果87例肩周炎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0例,第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8例,第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王氏等[19]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顺序选择51例肩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针灸和推拿治疗,均为1次/d,2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参照《康复医学评价手册》和Michael Reese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积分显著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均为P<0.01)。治愈显效率为68.6%,总有效率为90.2%。张氏[20]分期采用针灸加TDP照射、刺络拔罐、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36例肩周炎患者,对照组34例采用局部封闭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问题与展望

肩周炎治疗方法诸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大家都在探索,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各项治疗手段各有利弊,而传统医学显示其强大生命力,特别是祖国的针灸。针灸作为主要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从临床报道看,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报道也多。但是由于肩周炎这一疾病病因病理复杂,导致很难对其作一严格的定义,研究对象的不一致,其治疗效果也将必定各不相同,多数研究采纳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不统一,对结果的总结停留在对疗效和治愈率的统计和比较上的较多,故应规范、统一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助于提高临床研究的水平及文献报道价值。此外,针灸的方法繁杂,怎样选取穴位,怎样制定针灸治疗肩周炎操作常规,以便推广普及,利国利民,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肩周炎患者, 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1例。其中, 对照组男49例, 女32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 (52.8±3.7) 岁;单侧发病45例, 双侧发病36例。治疗组男50例, 女31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 (52.7±3.4) 岁;单侧发病49例, 双侧发病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针灸治疗, 具体方法为:取肩髃、肩前、阿是穴、阳陵泉、条口、中平穴等穴位消毒, 采用针刺泻法对肩髃、肩前、阿是穴、中平穴等穴位进行针灸, 强刺激条口、阳陵穴。得气后留针20min, 共行针3次。

1.2.2 治疗组

患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 推拿方法具体为:引导患者取正位端坐位, 肢体保持放松下垂状态;取患者天宗、肩井、肩贞、缺盆、曲池、合谷等部位进行点穴治疗;采用摩、揉、拿等手法对患者患侧肩前面、侧面、后面进行治疗;医生左手扶住患者患侧肩, 右手握住患者患侧手臂, 进行旋转、抖动、拔伸等手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2次, 帮助患者做旋转、伸展、前屈、内收等运动;运动过程应保持力度适当, 幅度逐渐由小向大变化, 直至患者耐受点;最后采用搓法对患者肩部进行治疗, 约30min。推拿后给予患者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同对照组方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 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3]。

1.4 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进行评价:痊愈:肩关节疼痛度完全消失, 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肩关节疼痛度有明显缓解, 功能明显恢复, 患者生活、工作等无影响;有效:肩关节疼痛度有所减轻, 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降低, 功能有所恢复;无效:肩关节疼痛度没有明显减轻, 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没有降低, 甚至出现加剧现象, 功能没有明显恢复。

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 均未发生复发现象。

3 讨论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症, 多发生于50岁左右人群, 也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日渐加剧, 肩周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肩周炎会导致患者颈肩部呈持续性疼痛, 并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因此采用及时、有效治疗方案尤为关键。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肩周炎主要由于营卫虚弱、筋骨衰颓, 导致风寒湿邪侵入静脉筋肉, 致使肩部血流不畅, 进而引发脉络疼痛、拘挛等[5]。同时因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囊、筋膜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充血、炎性细胞不断浸润、组织液渗出、纤维组织增生等, 导致肩关节部位逐渐形成慢性炎症, 功能不断减退, 并出现酸胀、疼痛等症状, 对患者生活、工作等产生不良影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方法治疗肩周炎。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在针灸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推拿治疗。其中针灸治疗目的为祛风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息, 尤其是止痛效果较好[6];推拿治疗主要目的为消除组织粘连、放松肌肉, 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通则不痛, 粘连期施以较重手法, 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6]。针灸具有明显局部止痛、消炎等作用, 但不能松解肩关节周围粘连组织, 因此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弊端。而推拿正好可有效弥补针灸存在的不足, 两者优劣互补,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4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治疗效果与文献[7]较为接近。此外, 治疗组患者先给予推拿治疗, 再给予针灸治疗, 可采用推拿手法对患者疼痛、酸胀等症状进行有效缓解, 并对粘连韧带、筋膜、肌肉等进行松解, 充分发挥针灸止痛、消炎的作用, 促使局部出现的炎性、充血等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 同时为下一次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采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且患者短期内未出现复发现象, 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门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随访跟踪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 均未发生复发现象。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 且患者短期内未复发, 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

参考文献

[1]张红安.针刺对肩周炎患者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14, 34 (2) :152-154.

[2]肖红玲, 孙立虹, 吴中秋.巨刺阳陵泉结合辨经取穴治疗肩周炎102例[J].中国针灸, 2010, 30 (3) :256-256.

[3]李丽, 孙敬龙, 鹿海峰.循经弹拨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1) :75-76.

[4]王晓惠, 徐元忠, 胡文标.针刺配合痛点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0, 30 (5) :364-366.

[5]肖开提, 美吉提, 王东.肩痛穴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60例[J].新疆中医药, 2010, 28 (3) :22.

[6]王明三.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8 (4) :54-55.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146例 篇3

肩周炎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种之一,其病因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它与年龄、气温、季节有关。近几年,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本病146例疗效奇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46例患者中,男62例,女8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以45-59岁为最多。好发于秋冬季节,患病部位:右肩88例,左肩58例。病程最长2年5个月,最短15天。患者全部在门诊诊疗。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肩髃,天宗、肩井、臂臑为主穴,据肩关节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再随症加减:极泉、肩贞、肩前、肩髎、曲池、外关,后溪,中渚,合谷。操作方法:嘱患者侧卧,以75%的酒精消毒后,医者持55mm毫针,将针剌入穴位后,行捻转提插得气后,配以电针仪25分钟后。再以灸条2.5cm长插入毫针上温针灸,取针后拔罐8分钟。

2.2 推拿。在肩关节周围以揉,滚,拿捏,点压,弹拨等法放松肩部周围软组织。次以摇,拔伸、搓抖,旋转活动肩关节。再嘱患者平卧,医者一手固定肩关节,一手托住患肘向上缓慢上举肩关节,致患者肱骨外展上贴枕头为佳。撕开粘连,如患者疼痛,嘱其喝一碗温开水。2-3分钟后方可缓解疼痛。时隔一天后内收肩关节,使患手摸住另一侧肩关节即可。二天后后伸患肩肩关节,使患手抬至对侧肩胛骨即可。切记手法轻重缓急为要。不可滥用暴力。

以上1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天便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肩关节活动完全恢复,疼痛消失。好转:肩部时有酸胀放射痛,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疼痛时有减轻,但肩关节活动障碍没得到改善。

3.2 治疗结果。146例患者经针灸、拔罐、推拿治疗2个疗程肩关节活动如常,疼痛与体征消失的88例,占60%,经治疗3个疗程全愈的26例,占24%,经治疗4个疗程全愈的16例,占11%,经以上治疗4个疗程好转的6例,占5%,总治愈率95%,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58岁,农民,2011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右肩疼痛难忍,时有向下放射痛,活动受限2个月,夜不能眠或眠中痛醒,不能摸头洗脸,曾口服中西药物及理疗未见好转。查:右上肢上举内旋,外展试验均为阳性,右肩峰下滑囊处,肱二头肌肌腱处压痛明显。舌淡红,苔白,脉弦紧。诊断:肩周炎。取穴:肩髃、天宗、肩井、臂臑、极泉、肩前、肩贞、曲池、外关。取55mm毫针,用以上方法针灸推拿治疗,3日后疼痛减轻,5日后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障碍大有好转。10日后全愈,经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5 体会

肩周炎的症状怎么治疗 篇4

肩周炎的症状之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发生肩周炎时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限,尤其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会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肩周炎的症状之三:肌肉痉挛与萎缩

肩周炎治疗药酒的制作方法 篇5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2、白花蛇酒

药物组成:白花蛇(炮制)1条,白酒500ml。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寒痹阻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3、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各种类型肩周炎。

★ 服务产品介绍范文

★ 康复求职信

★ 康复求职信范文大全

★ 行政服务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 出血热康复期怎么治疗

★ 康复医学毕业论文

★ 康复医学自荐信

★ 运动康复论文范文

★ 康复医院年终总结

肩周炎常见治疗误区 篇6

有统计发现,在曾发生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多数人抉择自己贴药膏、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本源仍旧不能得到恰当处置,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发慢性肩痛。

2、按摩等于医治:

肩痛时,不少人习惯借助按摩来舒缓疼痛。专业的按摩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除根。需要提醒的是,不适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乃至造成损伤。

3、努力锻炼就能治好:

活动疗法十分重要,但不是过度锻炼,否则可能人为造成肌肉拉伤,形成新的粘连,在综合医治的基础上适度锻炼即可。事实上,只有病情较轻的肩周炎可能无须医治即可自行缓解,然而医生的干预一定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4、见好就收:

许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就会立刻停顿物理康复医治或者药物医治。假如不遵照医嘱,凭感觉行事,病灶处的炎症或损伤可能只恢复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内反复发作。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7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康复技术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关统计资料[1]显示,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稍高。肩周炎患者多伴有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肩关节粘连、三角肌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关研究[2]指出,中医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3];病程在1~6个月之间;自愿加入该研究。2排除标准:颈椎病患者;肩关节结核肿瘤患者;急性肩关节损伤患者;伴有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者;治疗中断者。

1.2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3)。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0~63岁,平均(51.60±2.3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41~63岁,平均(51.86±2.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1针灸:取患者坐位,选取肩贞、肩前、秉风、天宗、曲池、外关、臑俞等穴位,常规消毒针灸处皮肤。沿健侧条口穴刺向承山穴位方向,完成进针后,指导患者作轻缓的外展、上举、前屈、内收等动作,并捻转毫针,6 min左右后将毫针拔出。以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穴位进行针灸,30 min/次,1次/d,同时对上述穴位进行点按,每个穴位约点按2 min,可辅以滚法、揉法按摩10 min左右。2康复技术:嘱咐患者坐于治疗凳上,使肩部处于放松状态,采用轻拿的方法改善肩部局部肌肉的弹性,并使用一只手轻按患者的肩胛,保证其不会大幅移动,使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肘关节,嘱咐患者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作肩关节旋转运动,可由较小幅度开始,并逐渐递增旋转幅度。再抓紧患者肘部,采用前抬上举和上举法搬法做肩关节外展活动,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若患者感觉明显疼痛,可暂停10 s,再开始活动,并缓慢增加外展度数。康复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肩部出现灼烧感或发出撕裂松解声音,可用冰袋对肩部进行冷敷,避免发生肿胀现象,在治疗结束后,可嘱咐患者进行爬肩梯等运动。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4疗效评定

以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部疼痛感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肩部伴有轻微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肩部疼痛感和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为尚可;不满足以上标准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尚可)/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6统计方法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2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肌肉劳损、肩部经络不通、素体虚弱、风寒侵袭等因素有关[4]。同时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理疗、针灸、推拿、关节松动、运动疗法、手术治疗等,临床效果各有千秋,因此在治疗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解除患者肩周肌肉痉挛和粘连,并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且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成为医学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5]。

该研究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2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周兵[6]在其研究中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针灸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组高于单纯针灸组,与该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康复技术是基于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主要应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通过对关节施加合理的力度,使其进行微小活动,再引导关节进行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实现促进关节液流动的目的,避免关节发生退变,且可增加关节囊内的运动,抑制脊髓和脑干释放致痛物质,减轻关节运动疼痛,增加关节的伸展性,同时通过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可松解组织粘连,从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针灸治疗是我国中医治疗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灵枢·卫气失常》[7]中指出,筋部无阴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因此局部气机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筋病的原因。《素问·缪刺论》[8]中指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该研究针灸时沿健侧条口穴刺针,可调动健侧的正气治疗患侧的邪气,促进血液循环,使经络通而气血和,气血和而阴阳调,脏腑筋脉得养,则四肢百骸得坚。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伴有疼痛与组织缺氧、缺血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解除组织缺氧、缺血是治疗肩周炎的关键。针灸结合康复技术以辩证法论治,或补或泄,或揉或按,圆机活法,直达病所,消结散瘀,使骨正筋柔,因此疗效可证。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松.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94-195.

[2]郑丽君.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100.

[3]乔梅.推拿与电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120,122.

[4]凌建伟.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07-308.

[5]李冬岩,毛银芳.超短波加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156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4):32-33.

[6]周兵.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74-75.

[7]刘正仲,刘政作,施德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6):67.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8

【摘要】目的: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能够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

【关键词】粘连性肩周炎;针灸;推拿

粘连性肩周炎是针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痛、功能性障碍为主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故亦称五十肩。近5年来,笔者采用封闭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本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我科自2004年~2006年,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38例,年龄45~65岁,病程3个月以内33例;3~6个月60例;6个月以上7例,单侧病变83例,双例病变17例。

1.2 症状体征:症状: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多为慢性发病,初时肩周微有疼痛,以夜间为甚,多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受限明显,肩关节其它方向活动功能可受限。体征:肩部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可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耸肩”现象。肩征阳性(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肩部随之高耸),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中医分型: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气滞血瘀型:肩胛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主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配穴:天宗、臂臑、曲池、手三足、外关、合谷等。TDP照射每日1次,每10天1疗程,并配合拔火罐治疗。

2.2 推拿治疗。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选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母、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作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3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显效:部分症状、体征减轻,功能改善,可坚持日常生活和工作。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日常生活工作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结果:痊愈68例(68%),显效18例(18%),好转10例(10%),无效4例(4%),总有效率96%。

3.3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女,48岁,于2005年8月20日就诊,自诉右上肢疼痛3月,并逐渐加重,查:右上肢上举背伸功能受限,天宗穴、肩关节周围有压痛。X线示:右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断:粘连性肩周炎。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及天宗穴注射后行小针刀拨离治疗1次,针灸治疗1疗程后,肩关节活动如常,疼痛消失。

4 讨论

粘连性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是肩部长期慢性劳损,退行性改变,部分外伤,兼受风寒,致肩部疼痛,活动减少引起。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因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从而阻碍肩关节的活动。局部消炎、解除粘连是治疗此病的关键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因此又有“五十肩”之称。通常认为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诱因为:肩关节周围病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三角肌滑囊炎等波及关节囊而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肩关节急性创伤,如挫伤、骨折、脱位,或因疼痛、肌肉痉挛,局部固定过久,肌力不平衡,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颈椎病、冠心病、肩部受寒、精神心理因素,以及体内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等都可诱发冻结肩。其发病隐渐,偶有轻微受伤史。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可向上臂前侧放射,偶尔可达前臂屈侧。夜间更加不适,甚至影响睡眠。压痛常位于肱骨头和结节间沟。侧卧时疼痛加重。所有方向上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旋转及外展活动受限明显。肩外展时,常呈耸肩征,为肩胛骨代偿性活动的表现。若强制进行活动则疼痛加剧。早期可见肩周围所有肌肉都可能有肌痉挛,特别是胸大肌和肩胛下肌尤为明显。患肢被迫靠近体侧并且内旋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肩关节囊以及肌腱韧带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囊挛缩、粘连、纤维变,关节腔容积缩小,并有渗出、增生、肉芽组织形成等慢性炎症的改变。

针灸、理疗使组织渗出、纤维变易于吸收、改变。④推拿使增生肉芽组织等炎症性改变,易于恢复、消退。

参考文献

[1] 吴林生、金嫣莉主编.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王和鸣主编.中医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130500 吉林省九台市中医院

按摩肩周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篇9

按摩肩周炎治疗方法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病因编辑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2临床表现编辑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3检查

本病主要采用X线检查和肩关节MRI检查:

1.X线检查

(1)早期的特征性改变主要是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所谓肩峰下脂肪线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层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的线状投影。当肩关节过度内旋位时,该脂肪组织恰好处于切线位,而显示线状。肩周炎早期,当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时,X线片上软组织对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软组织钙化,X线片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线片可见钙化影致密锐利,部分病例可见大结节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此外,在肩锁关节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端增生或形成骨赘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2.肩关节MRI检查

肩关节MRI检查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4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多可诊断。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5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伴有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单纯性冈上肌腱损伤,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等。这些病症均可表现为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但是由于疾病的性质各不相同,病变的部位不尽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发症可供鉴别。

6治疗

目前,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4月~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收治的66例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患者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0.6±2.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7±2.2)岁。纳入标准:(1)存在明显牙龈炎症。(2)探诊有出血情况,且探诊深度在6mm以下。(3)附着丧失程度在5mm以下。(4)X-ray显示牙槽骨轻中度角形吸收或水平型吸收,吸收范围不足根长的1/2。(5)不具有代谢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6)在进行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未曾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对比2组患者的基础病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正畸治疗以及健康宣教,在患者进行初次诊治时即对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患者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例如指导患者如何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时间以及每次进食后均要进行牙齿以及牙齿间隙清洁等内容。评估患者的牙周情况选取合适时间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方丝弓固定矫治术。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牙周序列治疗,在患者开始正畸治疗前1个月对患者进行牙周序列治疗,主要治疗项目为龈上洁治、跟面平整.龈下刮治等,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性进行调颌、调磨咬合高点等治疗。牙周序列的治疗时间若无特殊情况需维持1~3个月。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价标准

1.3.1观察项目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L)、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等指标。1.3.2疗效评价标准[3]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探诊深度与治疗前相比减少1mm以上,且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极大改善,探诊深度减少0.5mm以上则为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病况并无明显好转或反而有加重迹象则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检查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将72例确诊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余;其中左肩14例,右肩22例;有外伤史者9例,有明显受寒史者20例,不明原因者7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3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余;其中左肩10例,右肩26例;有外伤史者5例,有明显受寒史者21例,不明原因者10例。两组间所有指标比较经t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有拘紧感;(2)在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重,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4)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5)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骨质疏松,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6)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肩粘连,活动时运动功能受限,并均排除骨折、结核、骨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温针灸治疗

根据肩部压痛部位,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取患侧肩、肩、肩前、肩贞、阿是穴、条口、阳陵泉;随证配穴:上臂痛加臂、曲池,肩胛痛加曲垣、天宗。患者取健侧卧位,医师用2寸毫针待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直刺,针刺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取肩部3~4穴位,将艾条(长度以2.5~3cm为宜)套在针柄上,艾条下端距皮肤4cm左右。从其上端点燃,待其烧尽自灭除去灰烬后将针取出。为防止表皮意外烫伤,可用中间有圆孔的硬纸板穿过针柄放在皮肤上。每日针灸1次,留针30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开始第2疗程。

2.1.2 推拿治疗

顺次行以下手法:(1)揉捏法:患者端坐,双手下垂,自然放松,宽衣露出患肩。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用掌心或指腹贴于患者肩部的皮肤上,轻轻揉动3~5min。再用拇指点按肩、肩、天宗、肩井等穴各1min。随后用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和肩部痛筋进行捏法,以解除肩部的胀麻和疼痛。(2)展筋旋转法:术者一手掌按压患肩,另一手握患肢作缓慢的反复外展牵拉、后伸、内旋、内收等上举动作。然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一手按压患肩,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将患肢作耸肩动作5次。接着抬患臂至与肩齐平,作肩关节旋转活动。(3)抖动法:术者站于患者患侧,两手掌紧握患者鱼际,使其患肢处于外展姿势,然后轻轻抖动患肢1min左右。1次/d,10d为1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开始第2疗程。

2.2 对照组

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及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治疗后同时嘱患者配合功能锻炼:(1)患者面墙而立,用两手手指做爬墙运动,并做记号;(2)患侧手指通过头后触摸对侧耳部;(3)患侧翻手从背后触摸对侧的肩胛骨;(4)患侧肢体做顺时针方向划圈数次,再做逆时针方向划圈,范围逐渐由小到大。早晚各1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肩周炎疗效标准[1]。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稍受限;有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时仍有疼痛感;无效: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表1)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显效率为80.56%,经卡方检验,χ2=5.06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随访

对两组病例进行了3~6个月随访,两组远期疗效均可。但在治疗组中,略差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组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活动方面有显著差别。说明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远期疗效确切。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多因正气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流通不畅,或因积劳受损致气血不和,筋脉失养,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关节大范围活动的牵引,较易劳损而变性,使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局部发生急、慢性无菌性炎症,继发关节粘连、挛缩,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运动障碍,尤其是肩关节囊与邻近软组织的粘连是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2]。治宜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之作用,而推拿则具有放松肌肉,解除痉挛,滑利关节作用,二者有机的结合,达到消除疼痛,松解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一些穴位能够刺激脑啡肽释放,增加机体的耐受量,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致病因素及早排除,促进组织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聚集,有利于损伤的修复[3]。现代医学证明温针灸具有扩张血管和淋巴管、加快血液循环、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减少炎症渗出、同时能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松解粘连、消除炎症的作用[4]。推拿能促进变性、挛缩组织修复,并在外力作用下使挛缩组织充分到伸展,使粘连逐渐解除,关节功能恢复[5]。推拿治疗过程中,手法不可粗暴,应循序渐进地逐渐加大强度,患者能耐受为宜。功能锻炼对本病的治疗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患肩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韧带的修复,并使患肩恢复功能,防止再次发生粘连。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训练活动时,要注意掌握好活动的度,要因人而异,活动度过小,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影响疗效;活动度过大,则会造成局部疼痛加重,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难以坚持。应指导患者掌握好适合自已的度,即对疼痛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幅度越大越好。本临床研究表明,在总显效率、对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温针灸患侧肩、肩、肩前等穴,并结合推拿点、按、揉、捏等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总显效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0.5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3~6个月随访,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效。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推拿,肩周炎

参考文献

[1]陈佑邦,丁泽民,干祖望,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施杞,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6.

[3]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0.

[4]顾忠平.温针灸结合推拿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7,31(3):371-372.

针灸如何治疗紧张 篇12

有一种情况则为身体肌肉紧张及心理紧张造成的失眠。诊断后做针灸,主要为肾俞穴、关元穴,并进行腰部的按摩调理。

问题是太累了,一是身体累,二是心累。背部甚至全身肌肉都很紧,做了针灸后腰部得到松弛,感觉很舒服就睡得好了。”身体疲劳,先给失眠埋下了“病根”,再加上有了心理障碍——总觉得睡不好,总给自己不好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这种不能安睡的暗示越来越强烈,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后果。

“我们主要针肾俞穴、关元穴,调肾、调紧张情绪,再进行理疗,气血一活,就会感觉到很舒畅。这跟我们很累以后去做推拿按摩就觉得很轻松是类似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失眠有紧张性的,有药物依赖的,或因更年期造成的,只要针对病因来治疗,就可以做到针到病除,药到病除。而针灸对调节紧张度方面很不错,但对于亚健康、湿寒等方面,则会慢一些。”

如今失眠患者不少,尤其是一些生活无规律的人群。这类人群要调节失眠,就要把生活规律改过来,避免造成精神的张状态,再通过针灸调节紧张度,然后通过心理调解,就可以缓解失眠。

针灸去皱效果怎样

针灸除皱依据的是脏腑经络学说,将局部与全身取穴结合起来。局部取穴是指在易出现皱纹处就近取穴,通过穴位刺激,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供给,调节皮脂腺的分泌,进而达到消除面部皱纹、避免皮肤松弛的目的。

最近,在肉毒素除皱频出毁容事故的影响下,不少想除皱的人转而向传统的针灸除皱方法求助。这是我国古来有之的美容方式,除皱效果稳定持久。

针灸除皱依据的是脏腑经络学说,将局部与全身取穴结合起来。局部取穴是指在易出现皱纹处就近取穴,通过穴位刺激,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供给,调节皮脂腺的分泌,进而达到消除面部皱纹、避免皮肤松弛的目的。全身取穴则着眼于平衡脏腑,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以达到除皱的目的。不同体质的人,取穴位置有所不同:脾胃虚弱者常配合脾俞、胃俞等穴位,肾虚者常配合关元、肾俞等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除皱也并非万能,毕竟衰老是人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一般来说,针灸除皱最适合50岁以下皱纹早现者,特别是因患各种慢性疾病而出现早衰者。

接受针灸除皱,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针灸科。因为他们不仅针灸器具消毒严格,可有效预防感染及各种传染病,而且医师手法娴熟,疗程设置科学。通常针灸除皱以20次为1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第二个疗程每周2次,第三个疗程每周1次。在针灸除皱时,医生通常会配合面部皮肤按摩或耳部穴位贴压疗法,以消除面部细小的皱纹。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在经期、妊娠期、饥饿以及过度劳累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接受针灸除皱美容。如果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最好能在接受针灸除皱的同时,积极治病,因为各种慢性疾病往往是面部皱纹产生的“催化剂”。

针灸去皱的操作方法

牙周炎治疗方法 篇13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炎治疗成功与否关键有两点:

一是周密的治疗计划和医生细致,精湛的治疗。

二是病人坚持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否则医生的工作将是事倍功半,疾病也将再度发生。

冷、热、酸、甜吃了都疼,牙周炎给许多人带来痛苦。其实,牙周炎也有体育疗法,绝大多数人长期坚持练习都会有效。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篇14

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或冻结肩,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生于50岁左右女性, 临床主要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加重生活压力, 从而形成不良的情绪体验。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配合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温针灸治疗的肩周炎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 干预组男15例, 女16例;年龄52.11岁±4.88岁;病程5.98个月±4.18个月。对照组男14例, 女17例;年龄53.55岁±8.37岁;病程5.89个月±4.1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肩周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 (1) 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 右肩多于左肩,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体力劳动者较多, 慢性发病; (2) 肩周部疼痛, 以夜间较甚, 常因劳累及天气变化诱发, 有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 肩部肌肉萎缩, 肩外侧、前、后有压痛, 以外展功能受限明显, 并有典型的“扛肩”现象; (4) X线检查多为阴性, 病程长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肩周炎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的病人; (2) 年龄40岁~70岁, 性别不限; (3) 愿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 心血管疾病或颈椎病引起肩痛者; (3) 患有骨折、肩关节结核、肩关节脱位等肩部其他疾病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者; (4) 未按规定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因治疗方案以外的因素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每天1次, 每次取穴4穴~8穴, 连续治疗5d, 休息2d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5.1 常规护理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心理指导、生活护理 (饮食防寒、锻炼监督) 、疼痛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宣教。为病人进行温针灸时, 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 病人取侧卧位, 医生在消毒、取穴并针刺得气后, 护士均取约2cm长的艾条一段, 点燃后在艾段中间用无齿镊子戳一个小洞, 然后将其套在针柄之上施灸, 艾段距皮肤3cm~4cm, 在艾段燃烧过程中, 常规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 以稍减火力, 并定时巡视病人。

1.5.2 护理干预

在上述常规护理前提下对病人进行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 情志护理:病人常因长期反复的疼痛引起活动受限而心情烦躁, 应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情志护理, 讲解本病的基本常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关心指导鼓励病人, 积极进行关节功能训练,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病人第1次接受治疗前, 让病人观看其他病人的治疗过程, 更加清楚地了解温针灸治疗方式, 同时做好宣教, 告知病人温针灸整个临床治疗程序, 治疗过程的感觉, 感觉烫的时候及时告知。 (2) 防烫伤护理:在皮肤与艾柱之间放置硬纸片, 并将硬纸片的边缘向上折起1cm, 折起的部分可防止艾灰掉的部分掉落在硬纸片上继而滑落到病人皮肤上导致烫伤, 某些不耐受热力的病人, 可使用贴上锡纸的纸片。在行温针灸治疗时, 在床边放置一个装有少量清水及一个棉球的不锈钢弯盘, 当病人不慎烫伤或感到皮肤灼热难忍时马上用沾水棉球冷却局部皮肤及针灸针。 (3) 温针灸治疗中注意局部保暖, 特别是在气温较低时, 予红外线灯照射暴露部位。根据个人对热量的耐受度将红外线灯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 (4) 中医辨证护理:风寒湿痹证。嘱病人肩关节保暖, 严禁受风寒湿邪, 嘱食用性温类食物, 如牛羊肉、姜、蒜等;气血亏虚证。嘱病人减少活动, 多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 如可多食鱼肉、乌鸡、木耳等, 忌油腻;气滞血瘀证。嘱病人适量运动, 多食益气活血之品, 如黑木耳、白萝卜、桃仁、洋葱、山楂、红葡萄酒等。 (5) 肩部功能锻炼:患手摸肩, 使患侧关节屈曲, 前臂贴于胸前, 用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 使患侧手尽量向对侧肩上摸去;背后拉手, 两手在背后相握, 用力将患手拉向对侧;过头摸耳, 使患侧手尽量经过头顶摸对侧耳朵;空中画圈, 将患侧手臂伸直, 以手在空中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圈, 尽量扩大范围。至少每小时活动l次。以疼痛感减轻为止, 每个动作重复3次~5次。 (6) 皮肤护理:选取卷纸无裂痕的艾条, 在施温针灸前, 评估病人皮肤情况, 局部无炎症、无硬结, 清洁消毒局部皮肤, 严格无菌操作。施灸完毕, 缓缓移开硬纸片, 用清洁纱布擦拭皮肤, 肩关节局部注意保暖, 禁风寒侵袭。如若烫伤, 按烫伤程度分期处理, 用浓碘消毒局部皮肤, 涂擦烧伤软膏,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1.6 疗效评定

1.6.1 满意度评价

利用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评价表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评价。病人完成15d的温针灸治疗时, 由护士向其征求对温针灸护理工作的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

1.6.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痊愈:肩部疼痛消失, 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 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6.3 烫伤发生率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凡是因为艾火或艾灰造成病人局部皮肤Ⅰ度或以上烫伤症状, 如皮肤潮红、疼痛或者起水疱均属烫伤范围之内, 对烫伤发生率的评价由护士结合病人症状及自我感觉共同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疗效等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多因年老体衰或劳累过度而致肝肾亏虚, 正气不足, 筋失所养, 外加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入, 痹阻经脉, 或外伤使经络受阻, 气血不能畅行所致。肩关节位居于人体上部, 高颠之上, 唯风可达, 易受风寒侵袭。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退变或损伤而引起的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3], 肩周炎粘连期除关节囊粘连挛缩外, 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 退行性变加剧, 滑膜充血, 增厚, 软组织缺乏弹性, 以肩关节功能渐进性活动障碍为主要特点, 给病人带来负性情感体验,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 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 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借艾火之热力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驱寒除痹, 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4], 适用于寒盛湿重, 经络壅滞之证, 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5]。在治疗过程中, 从未接触过温针灸治疗的病人对其有恐惧感, 甚至偶尔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病人烫伤, 因疼痛而不敢活动, 因此, 护理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观察评估及护理程序的调节, 给予病人相应问题的观察及解决[6,7]。

本文就护理干预对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影响进行观察, 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宣教, 满足病人知情权的需要,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对温针灸治疗的恐惧心理, 并减少因烫伤而引发的医患纠纷。在温针灸治疗中,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干预, 发现其在改善病人总有效率、降低烫伤率方面优势明显, 在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可知,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温针灸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配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粘连性肩周炎病人,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 将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烫伤率及病人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6.77%, 对照组有效率为87.09%, 干预组的烫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温针灸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病人的疗效, 可有效预防治疗时烫伤的发生, 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温针灸,肩周炎,粘连期,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1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

[3]李平华.肩周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

[4]陈佩仪.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00.

[5]丛文杰, 方剑乔, 王晨瑶, 等.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 (11) , 713-715.

[6]易玉珍, 阮经文.针灸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9) :42-43.

上一篇:学生会秘书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男方父亲至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