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经济发展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黎平经济发展

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全县面积4 441千米2,总人口56万,是贵州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现有森林面积460.42万亩,森林覆盖率72.75%。近年来,黎平县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突出区域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带动,林下产业从无到有,效益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放下斧子也能鼓起钱袋子”的发展之路。2019年,全县共开发利用森林面积48.7万亩,实现产值6.4亿多元,覆盖农户6.52万户24万多人(其中贫困户2.01万户7.58万人),人均增收1 800元。

注重规划引领 找准林下经济定位

注重科学定位 依托本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制定了《黎平县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导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将林下经济发展和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发展紧密结合,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到2023年,全县林下经济开发利用森林面积达80.06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15亿元以上,将黎平县打造成“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县”。

做好科学规划 结合地形地貌、海拔气候、土壤条件等,制定了《黎平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

在海拔800米以上、土壤偏酸性地带发展天麻种植业,在石灰石连片裸露面积大且植被遮阳状况良好的地带发展叠鞘石斛种植业,在有高大乔木且气候半阴半湿的地方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业,在松林分布集中的微酸性沙壤土层地带发展茯苓种植业,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地带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在蜜粉源植物丰富地带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在种养业基地相对集中区域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在天然林资源丰富、具有观赏性价值、气候适宜地带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业,在适宜乔木短周期更新、符合土地发展规划地带发展原料林培育产业。

强化政策扶持 出台《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林权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通过财政奖补、整合涉农资金和扶贫资金、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多层次、广渠道筹措林下经济发展资金,“十三五”以来整合项目资金投入林下经济产业共计3.56亿元。强化科技支撐,积极搭建各类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学会、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林学院等林业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林下经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服务。

强化推进举措 激活林下经济活力

加强组织推动 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召开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明确全力抓好林下经济产业举措,召开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和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会,确定壮大林下经济和做强坝区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双引擎”全力打造,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由林业、财政、扶贫、金融等县直12个部门组建工作联动推进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层层分解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做好示范带动 为解决传统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成本高、规模小、对接市场能力弱问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种养大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制定示范企业建设示范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标准,辐射带动规模生产,通过企业有效连接市场,连接利益,带动农户,带动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扶持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赊销种麻、技术跟踪服务、产品订单回收”惠民举措,带动商品麻种植面积20万米2,涉及12个乡镇 42个村,带动合作社40家,农户2 600多户7 600多人。

强化改革驱动 推进林业“三变”改革,盘活和整合林下经济产业资源要素,采取“企业出资金、农户出林地、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方式,促进“林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采取“反租倒包”模式,由村集体将农户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经营主体(企业或大户)直接向合作社承包土地发展产业,有效整合了林地、资金等要素,控制了林地流转价格,组织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支持异地置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边远乡镇贫困村的产业合作社到发展条件较好的乡镇发展林下产业,有效破解了贫困乡镇发展难、群众增收难问题。开展国有林场改革,突出国有林场生态功能,将原为差额拨款性质和原为企业性质的四个国有林场全部转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进一步盘活国有林场资源,将闲置的林下土地与企业、合作社合作,种植中药材、开展特色养殖,增加劳务岗位,吸纳以移民为主的劳务队,实现企业、财政、农户多方受益,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现已实施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种植黄精示范基地1 400亩,种植天麻10 500亩、方竹600亩、草珊瑚100亩,开发竹笋基地1 500亩,其中东风林场经济效益预计增值640万元,万宝山林场经济效益增值4 400万元,每年带动季节性务工7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5 000元左右。

实施“五大工程” 做大林下产业

大力实施林下特色养殖工程 以适应性广泛、家家户户都能发展的林下养鸡为主攻方向,实施绿壳蛋鸡养殖“1244”工程,实行“统一鸡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管理手段,加快推进以绿壳蛋鸡产业为主体的林下养禽产业发展壮大;以小黄牛、山羊、竹鼠为重点,壮大林下养畜产业;依托油茶等经济林和天然林,以食用土蜂、蜜蜂为主,迅速壮大林下养蜂产业,2019年,牛、羊、鸡、蜂等林下养殖开发利用森林面积17.5万亩,产值1.9亿多元。

大力实施林下特色种植工程 以天麻、石斛等中药材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以西北部乡镇为重点发展天麻种植,以中北部乡镇为重点发展叠鞘石斛、铁皮石斛产业,依托中部传统产区拓展茯苓种植面积,以西南地区地为重点推广钩藤产业。2019年,天麻、钩藤、石斛、茯苓、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完成9.29万亩,产值3.2亿多元。

大力实施林产品精深加工工程 围绕“两茶一药”等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着力提升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加工水平,大力开发油茶中高端产品及多功能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推动种苗、基地、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强化国有企业带动作用,引领全县茶企共同建立生产、技术、品牌标准体系,着力提升茶叶标准化加工水平,加大多元化茶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扶持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现有企業发展中药材加工业。

大力实施森林景观利用工程 立足生态资源,融合民族文化,把准现代旅游消费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律,依托贵州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东风林场)、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省黎平县桂花台茶场、黎平县八佰里花果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态完好、环境优美的林区,推出一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露营旅居、骑行探险、森林学研、健康餐饮等“大健康”业态的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开发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林旅融合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假日游、周末游、体验游、科普游等多样化旅游服务需求,推动林区变景区、林业变旅游业、林产品变旅游商品。

大力实施原料林培育工程 在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链上游做文章,围绕原料用材需求,大力调整优化林种结构,培育发展一批以菌材为主的原料林,探索建立可持续利用、循环发展的原料林采伐机制,确保原料林持续释放经济效益。2019年积极争取上级到位资金1 200万元,推动实施菌材林基地建设2万亩,稳定在2.5万亩。

抓实“五大行动” 做强林下产业

开展基地建设行动 聚焦“五大工程”明确的主攻方向,围绕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百千万工程”目标,新建、打造、提升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和森林旅游基地,提升基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改变基地“小散弱”的现状。其中,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二望坡林场建成全国最大的零代种麻育种基地,在万宝山建成全国最大的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

开展培育市场主体行动 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全产业推进、多业态经营和全要素提升的关键,加大招商和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引进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浙江万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林下经济企业15家,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推动林下经济组织从单家独户松散型向“公司+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集约型转变,现已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50多家,黎平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开展科技服务提升行动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核心技术团队、一套技术支撑方案的标准,整合部门农技人员、用好东西部扶贫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整合本土从业人员,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以职业学校平台和农民讲习所为阵地,大力开展种养、加工、营销和管理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生产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管理经营水平;深化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学会、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改良品种、提升品质。2019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5期,培训贫困农户2 400人。

开展产销对接行动 通过建立“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农医对接”“东西部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县内7家企业、6所高级中学与23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销售农产品协议,与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每年20吨钩藤供货协议。拓宽电商产业链条,建设村级电商站点185个,新增电商市场主体57个,引进农村淘宝菜鸟网络发展县村二段物流,覆盖80个以上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有5家企业共41个产品推介进入贵州绿色农产品推介管理平台等,有效提升了黎平县林下经济产品电商销售能力。

开展品牌建设行动 狠抓产品质量体系和“三品一标”等认证工作,严格执行有机产品规范和标准,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推行“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商标”的“母子”品牌战略,分批打造和推出一批绿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黎平茯苓”“黎平雀舌”“黎平山茶油”等一批林下经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有效提升了黎平县林下经济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本文图片由杨代富提供。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委宣传部 邮编:557300)

作者:姚进忠

第2篇:黎平:守护侗歌 倾听天籁

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其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陈仓。

侗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是一个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精髓在侗歌。对于侗族来说,侗挨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其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陈仓。

贵州省黎平县——“天下侗乡第一县”,侗族大歌从一种声音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从这里起步,也从这里登上世界荣耀之巅……

2500年,从一种声音到人类遗产

被誉为侗族文化中心的黎平县,是国家对外开放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东南边缘。源于边缘,给她带来了悠远宁静。黎平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源于交叉,赋予了她多元和多彩:拥有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鼓楼群、“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地坪花桥、堂安民族生态博物馆、黎平会议会址,是贵州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而侗族文化的精髓则非侗族大歌莫属。侗族大歌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比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闻名世界的“击缶”还早两三百年。

在黎平,入传承着歌,歌记录着历史。歌声中透显的不仅仅是那美妙的音符,静静聆听,时空的穿越、人文的回想、历史的印记,都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

黎平县对侗族大歌的宣传、保护由来已久。

1986年10月,法国巴黎,金秋艺术活动节。

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马尔格维茨在观看了侗族大歌演出后,激动地说:“美极了!美极了!在亚洲的东方—个仅有百多万人口的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样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在世界上实为罕见。”

此后十余年间,侗族大歌的绝美逐渐旋响域中海外。

2002年10月的一天,黎平县城。

两万多侗人聚集在这里举行侗族大歌节,同唱侗族大歌,场面非常壮观。从此,贵州省、黔东南州和黎平县开始了漫漫8年的“申遗”之路。

2008年5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省文化厅的努力,在有关专家学者的辛勤工作下,“贵州侗族大歌”作为贵州省唯一候选项目,被文化部确定为2009年中国的35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初选项目之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

2009年9月3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

侗族大歌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入选世界级遗产名录。侗族大歌的美与生命价值,终于在世界的舞台上传唱,被世界倾听。

誓言与努力

8载“申遗”路,黎平^甘苦良多。

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黎平县投入一千多万元,加强对侗族文化的保护,率先启动侗族大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黎平县还将侗族大歌教育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发掘、抢救、整理;在侗族大歌的文化深化上,办好民族节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大力宣传侗族大歌为核心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心打造黎平侗乡国家风景名胜区,将其向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导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2009年11月22日,黎平县阳光朋媚。

黎平县委书记闵启华与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城关的万名干部群众,身着侗族节日盛装,聚集在黎平三中足球场。他们举手宣誓:遵循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竭尽全力存续侗族大歌。

作者:姚吉宏 等

第3篇:行动研究:贵州黎平岩洞中学母语音乐教育

近年,一项来自针对广西各地壮、瑶、苗、侗1700名学生的调查引起了音乐学界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9%的苗族学生和31%的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面对母语音乐文化急剧丢失的困境,有学者开始反思学校音乐教育近百年的得与失,呼吁“寻找家乡的歌”。基于此,开发、利用本土音乐课程资源,以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明确确定为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规定之一。依据新音乐课程标准,本土音乐进入课堂,成为新世纪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操作策略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的情境是教育教学的真实环境,研究主体是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者,研究目的是着眼于发展,解决教育过程的实际问题,研究方法是综合性、实验性的,它有别于一般理论研究的专家思辨、想象和假设,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环境中创设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情景真实化、专家身份转换以及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探索新领域、新知识的研究方法,成为当下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被较多地运用于本土音乐学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如西南大学尹红老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育实验研究”、云南省社科院杨福泉于1 999年始进行的民间文化传承试验的试点项目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黎平岩洞中学的母语音乐教育亦是“行动研究”的策略推行和开展的。本文即是带着这样一种问题意识,采用实地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探寻“行动研究”在岩洞中学母语音乐教育个案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策略。

2007年,在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委联合评选和命名的“贵州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中,贵州省黎平县岩洞中学榜上有名。在黎平县教育局的档案室里,我们看到了岩洞中学近1 0年来的相关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各项成绩:2003年8月在黔东南州举行的文艺比赛中表演的侗族大歌获一等奖:2004年2月,该校学生侗歌队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活动:演唱侗歌“有朋自远方来”获表演二等奖:2004年8月,参加中国第三届“博艺杯”童声合唱节获五项金奖:2006年第四届国际合唱节中,岩洞中学派出1吕名代表参赛,获金奖。2004年被评为黔东南州示范性农村初级中学,2005年被评为“黔东南州民族民間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2009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为什么在短短数年时间中会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和成绩,该校校长彭泽象老师告诉笔者:这一切得益于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

2010年5月23-24日,笔者随同中国音乐学院侗族大歌声学测定组来到岩洞中学,对该校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情况,对该校校长彭泽象、民族民间文化课专业老师吴鲁光、兰承红、吴国美老师进行了专访,现将初步调查结果呈示如下:

岩洞中学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始于1998年学校组建的侗族大歌文艺队,利用课外活动自编自演一些侗歌节目,逢节日走村串户演出。2000年黎平县教育局、民宗局、文广局和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决定》,岩洞中学根据通知精神,开始收集整理所在地的侗族大歌资源,编写校本教材,聘请民间歌师不定期进课堂教唱侗族大歌,并组建了“金蝉侗歌队”。2001年,学校提出了“发展侗族大歌、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口号,把侗族文化教育正式纳入课堂。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侗族文化研究所邓敏文教授和福泉文化基金会李威达博士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于2002年秋,岩洞中学挂牌创建“侗族大歌人才培训1基地”,至此,学校完成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创建工作,进入到了充实教材和抓教学、抓课外活动等具体工作的建设层面。

在课程建设方面,自2002年以来,学校每周安排三节课时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课堂教育教学,分为“侗文课”、“民族文化课”以及“民间体育课”三种课型,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以学习侗族语言、侗文(国家语委制定)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保存侗族语言“符号”、言语方式以及训练侗文书写能力,为学生收集整理侗族文艺、宣传侗族文化以及编辑、创作侗族文学艺术作品奠定基础,(2)以“侗族大歌”为主线的侗族民间音乐课程,包括拦路歌、祝酒歌、叙事歌、琵琶歌、牛腿琴歌、木叶歌、流水歌等歌种:(3)工艺制作课程,培养学生侗族民间木、竹、石等工艺制作的技能技术;(4)侗族民间体育课程,将侗族摔跤、抢花炮、打地鼓棒等传统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5)侗族文化课,介绍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伦理道德观念、信仰心理等。这是一种民族民间文化“整体式”引入课堂教学的方式,这一方式使得包括侗族民间音乐在内的侗族民族民间文化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式的知识体系和记忆,从动作记忆到文化认知都完整地传承和储存下来。

岩洞中学民族民间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采用侗文化专家、教师以及学生共同收集民间资料的方式积累教学资源的方式不断积累、丰富教学资源。其中侗文化专家负责教学资料的整体构架,教师把握教学资料与教学规律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则负责收集自己身边的民族民间文化事项,据侗文教师吴鲁光介绍,现如今,有许多学生已经俨然训练成了“标准的”民间文化的调查者了。这一方式不仅使得教师、学生在“行动中”了解了民族民间文化,训练了民间文化的调查、收集、整理能力,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日前,学校记录整理了侗族民间文化资料4万字左右,录音、录像20余小时,照片近200余帧,记录、整理民间音乐20余谱,编写各类教材5册,较好地满足了课堂及课外活动教育教学的需要。

据校长彭泽象介绍,学校采用“专家指导、民间讲座、教师主体”的方式构建教师队伍,所谓“专家指导”,即指聘请文化专家、教育专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和监督,将教育教学纳入当下国际国内教育整体环境以及未来教育发展态势中予以关照,基于此,学校成立了以中国社科院侗族文化研究专家邓敏文教授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民族文化进课堂领导小组”,全面管理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各项事务。所谓“民间讲座”,是指聘请民间艺人进入学校,以讲座的形式传授民间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技巧,现有学校

拥有一支由5位民间艺人组成的较为固定的“民间教师”队伍。所谓“教师主体”实则是指以本土出生的、有着侗族文化“濡染”的学校教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收集、整理、教学的主体,通过这一既有传统文化背景、又有高校教育经历的教师群体主体性活动,使得该校的民族民间文化学校教育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前沿的学术视野。

同時,学校还采用“课堂教学普及、课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走廊营造民族文化氛围”的方式立体式推进民族文化的教育教学。据吴鲁光、兰承红、吴国美等专业教师介绍,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普及民族民间文化,即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一般性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侗族文明用语和侗族日常生活用语,会唱3首以上侗族大歌,3首以上侗族敬酒歌,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知识。课外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民族文化的特长生,为此,学校组建了“金蝉侗歌队”、“民间工艺小组”、“民族体育兴趣小组”等活动小组,每年确保2万元经费作为购置器材、教师培训、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费用,目前,学校购置了侗族琵琶50把、芦笙50把、侗族服饰60套,修建了民族文化活动室1个。为了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气氛,建起了特色校园文化长廊,包括“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岩洞村寨文化长廊”、”侗民族文化校园雕塑群”、“民族文化校园广播专题”、“民族文化宣传铃声、板报”、“民族文化导释小组”等,通过这一“文化长廊”,为学生创造了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建构起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

调查显示,岩洞中学母语音乐教育“行动研究”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包括当地侗歌在内的侗族文化得以以学校教育的形式有效传承和传播,一方面有组织、有规模地培养了具有母语音乐认知和体验的青年学子,另一方面通过参演、比赛等学生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向外传播了侗族文化的渠道,同时为母语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鲜活个案,其深层的理论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它积极、正面地回应了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研究中有关“谁是专家”的问题。在岩洞中学母语音乐教育的“行动研究”个案中,“专家”是一个由教师、民间歌乐师、学者三个群体共同组成的集合体,

“专家主体”由受到本土文化“濡染”的教师和民间知识分子民间歌乐师共同组成,而仅有一般学科理论修养的学者退居幕后,作为“顾问”为“专家主体”的行动策略提出参考意见。

其次,在该“行动研究”中,学生的母语音乐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母语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回到家庭、回到村寨收集、记录并解释身边的音乐文化。学生进入到项目研究的各个环节,母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是被动“填鸭”,而是主动建构,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主动习得的过程,宛如侗族民间歌班传承方式在现代学校中的移植。

作者:张应华

第4篇:学习“温州精神”力促黎平经济发展

作者吴胜贤

温州的经济发展,以“温州模式”而闻名全国。

温州的成功,在于他们依靠家庭工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的传统优势,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主体、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笔者前不久到温州考察学习,感受颇深。温州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民众思想意识之前卫,发展思路之开阔,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再认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

温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率先发展,一是敢于实践不争论。他们本着“不唯成分看实践,不抠比例看发展,不限速度看效益”的发展方略,坚持实事求是,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不争论,不动摇。二是敢于吃苦不怕难。温州既没有资源,也没有销售市场,属于“两头在外”,但为发展自己,他们信奉苦熬不如苦干、苦干不如巧干、后进不如先进、先进不如冠军。三是敢于尝试不怕错。对于改革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不论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他们都允许试、允许改、允许干、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上,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思想,不断促进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进而使温州小型、分散的流通服务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业扩展到工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大多数领域,并表现出强劲的投资能力。温州很多投资数千万元的公益项目,都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和兴办的。

“温州经验在市场”。温州的产品之所以有着强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市场体系。本地市场向集中化大规模发展。在全市500多个专业市场中,超亿元的市场有57个,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规模化的连锁制、代理制、配送制等无形市场。二是规模生产基地。

温州产品在国内外大市场的导向下,形成一镇一品、一县几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新桥镇为鞋类生产基地,日产鞋50万双,出口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金乡是商标、徽章、塑卡、红膜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三是规模企业群体。温州的工业企业大都属家庭式的工厂,单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多、产值不高。如目前温州有鞋类生产企业4327家,服装生产企业2900多家,打火机生产企业2700多家,商标类生产企业近3000家等。这些企业按照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有的生产原材料,有的从事某一种或某几种工序加工,有的直接为大企业配套生产,形成以市场交换为纽带的企业群体。

“温州模式”的精髓是“温州精神”

“温州模式”的精髓,其实就是温州人的精神。我们向温州人学习,关键是要学习温州人的精神。

胡锦涛同志对温州人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有名的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老总周大虎当年举家创业,一家人挤在一间无窗无门仅7平方米的小屋,“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是温州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创办信用社、基金会,发展民间金融,实行浮动利率,自己给自己找资金;城里的国有商场不卖温州产品,他们就把国有商场的柜台租下来自己卖。这是温州人不等不靠,依靠自己求发展的自主精神。据统计,每年温州有200万人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经商做生意,其中40%在海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这是温州人不安分、不守旧的开拓精神。王钧瑶等从外地回家没有航班,竟然创造性地想出了包飞机,自己开辟了航线;范鸣强携妻儿到北京旅游,灵感一来,竟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旁开了一家“马列书店”。这是温州人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温州之所以成为我国思想最为解放、观念创新最为活跃、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正是因为依靠这些“精神”做“支撑点”,走出一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路子。他们眼界善于从世界的角度去构思自己的发展定位;办法活善于借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自己;主意正从不因无谓的争论而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

“温州精神”与黎平经济发展

结合温州看黎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人思想观念的超前;经济落后的实质同样也是人思想观念落后的结果。

面对温州,我们反思黎平,便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还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还大有市场,夸夸其谈的“口头改革”也屡见不鲜。“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墨守成规、自我封闭、患得患失,不可能实现“超常规”发展;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也不可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黎平旅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黎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难得的“双重机遇”,黎平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把黎平建设成大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哈交通枢纽和把黎平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黎平经济的发展,可以从生态工业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电力能源产业,把黎平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生物技术基地等,标志黎平干部群众以把“温州精神”拿来为我所用。

有思想的解放,才有体制的创新;有观念的创新,才有思维的创新。黎平目前正处于把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略付诸实践,建立旅游经济和绿色产业体系为主体的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大胆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温州精神”可以成为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己拥有的发展优势和需要弥补的不足;面对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要把黎平建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生物技术基地和把黎平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那些工作。

第5篇:黎平事业单位招聘

2011黔东南州黎平县事业单位招聘150名简章

2011年黔东南州黎平县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0名,报名时间:2011年7月4日—8日。笔试时间:2011年7月30日。考试科目及地点详见招考简章。

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和州人事局《关于印发<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州人发〔2006〕10号)文件精神,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复。2011年我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150名(具体招聘单位及职位见《黎平县201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为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一、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招聘对象

1、户籍或生源系本州的应、往届中专及以上学历未就业的毕业生、在职职工及其他人员(中专、中师学历报考者仅限本县户籍或生源);

2、2011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且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户籍不限,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户籍不限;

3、由省级及以上统一选派现仍在黔东南州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生户籍不限。

(二)招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事业心,服从组织分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并具备拟招聘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

3、年龄在18周岁以上(1993年6月1日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76年5月30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分别放宽到40周岁(1971年5月30日以后出生)和45周岁(1966年5月30日以后出生)以下;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体条件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体检合格标准。

(三)以下人员不得报考:

1、2008年1月1日以来已招考聘用到我州事业单位工作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1年7月31日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以及参加201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已签约的人员;

3、在读的非2011年应届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5、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不符合招聘职位要求的相关条件的人员;

7、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员。

二、时间及安排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11年7月4日—8日。

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2、报名地点: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室。

(二)笔试准考证发放

笔试准考证发放时间为:2011年7月28日-29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考生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和报名收据到原报名地点领取。

(三)笔试时间及地点:

1、笔试时间:2011年7月30日。

上午 8:30—11:30 《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能力测试)。

2、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3、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组织工作:

报名工作由县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报名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报名要求:

1、报考职位要求:每名报考人员只能填报一个职位。如某一职位的计划招聘人数与报名人数达不到1:3比例的,则对该职位计划予以调整或取消。

2、报考所需证件及费用:报考人员持毕业证(2011届毕业生可持就业推荐表原件及复印件),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州生源现户口不在本州的,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户籍系由我州升学迁出的书面证明;在职人员须持所在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考证明;报考教师岗位的历届毕业生,须持具有相应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生,须持所在服务地县(市)团委或“引导办”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材料报名。每个考生报名时,务必填写《报名登记表》一份(《登记表》务必按要求填写真实清楚,如填写错误或虚假信息,责任自负),同时交近期同底免冠一寸照片5张和报名考务费。报名考务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100元。

3、报名资格审查

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根据考生填写的个人信息,对照本《简章》规定的报名条件和填报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县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按照《简章》规定的报名条件和填报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核准,经核准符合招聘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的,签署“同意报名”意见、签名,并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

4、报名资格复审

报名工作结束后,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派人员组成资格复审小组,对已缴纳报名费的考生材料对照《简章》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复

审。复审工作务必在报名工作结束后10天内全部完成,对未通过资格复审的报名人员,由资格复审小组通知考生改报其他符合的职位或退还报名费。

四、笔试和面试

(一)笔试

笔试为闭卷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各招聘职位笔试科目均为《综合知识》。考试均不指定参考用书、不组织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笔试考务工作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生须持笔试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方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二)面试(说课)

笔试结束后,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考生笔试成绩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按考生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及招聘职位计划数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说课)(以下均简称“面试”)人员。如遇某职位进入面试人员末位考生笔试成绩并列的,同时参加面试。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报考非教师岗位的进行面试,报考教师岗位的进行说课。

本职位计划招聘人数因笔试出现缺考、违纪、弃权等原因致使面试人员达不到1:3比例的,考生笔试成绩分数为60分及以上的,可进入面试,但面试成绩须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不含放弃面试考生)面试平均成绩及以上才能按规定比例入闱体检。

如某职位参加面试人员因缺考、违纪、弃权等原因致使面试人员达不到1:3的,参加面试考生面试成绩分数需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不含放弃面试考生)面试平均成绩及以上才能按规定比例进入体检;如参加面试考生面试成绩达到本次面试所有考生面试平均成绩的人数超过本职位计划招聘人数的,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体检人员。

面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适应拟招聘职位工作的能力情况。面试内容及面试方式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未参加面试或面试成绩无效的考生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五、体检

考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的比例计算考生的总成绩。考生总成绩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按各招聘职位计划数1:1的比例(同一职位考生总成绩出现末位并列的,以笔试成绩高的考生作为体检对象,如出现笔试成绩相同的,则对其重新进行面试,以面试成绩高的列入体检对象)从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人员。对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的,则从该职位参加面试人员中按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依次递补参加体检。

本次体检参照公务员招录体检标准进行,体检项目和标准按黔人发〔2005〕4号、黔人社厅通〔2010〕181号、黔人社厅发〔2010〕6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体检工作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安排在指定的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医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体检并出具体检结论。其他体检结论、鉴定一律不予认可。

体检考生对体检项目要求复查的,采取当场提出申请、当场复查的方式进行。复查结果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体检医生和体检考生本人当场签字确认;体检考

生对体检和复查结果拒绝签字的,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和复查医生注明情况,视为认可体检考生检查和复查结果。体检结束后提出的复查申请不予受理。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六、考核

体检合格的人员,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考核对象。县组织、人事、纪委监察、人口计生、教育、公安及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廉洁奉公等情况进行考核。考察时还须进一步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学生以学籍档案为主要内容;下岗人员以户籍所在地的现实表现为主要内容;在职人员以在原单位的现实表现、考核和档案为主要内容。如遇考核不合格或放弃考核的,是否进行递补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考生的聘用资格:

1、2008年1月1日以来已招考聘用到我州事业单位工作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1年7月8日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以及参加201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已签约的人员;

3、在读的非2011年应届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5、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截止2011年7月31日下午5时30分,未能取得拟招聘职位所需学历、学位的;

7、不符合招聘职位要求的相关条件的人员;

8、自接到考核通知之日起20日内,未能提供有效个人档案的;

9、近三年考核中有不称职(不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

10、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

11、经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能聘用的其他情况。

七、聘用审批

经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县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向社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同意后,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属新参加工作或聘用前系工勤岗位的人员,由聘用单位填写《事业单位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审批表》(每人一式3份)并附接收意见、考核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聘用审批手续;属正式干部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程序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并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在职人员与原工作单位有录(聘)用(劳动)合同的,在新单位正式聘用前,

须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关系。

合并招聘计划进行公开招聘的岗位,由考生按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选择报考的拟聘用岗位。

聘用单位拟聘用人员,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不合格、或本人自愿放弃的,按报考该职位考生笔试和面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如该职位参加面试的考生全部不合格或自愿放弃的,不再递补。

聘用人员应严格按聘用合同进行管理。聘用(新参加工作)到县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按政策规定实行见习期制度(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见习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按规定程序和批准权限解除聘用。被正式聘用的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3年,3年内不得参加其他招考(聘)或提出工作调动等事宜。

同时考取几个县或州的考生,可以选择,但必须在正式行文聘用之前作出选择,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式行文聘用后,就不再另行行文聘用到其他县市。

八、纪律监督

(一)本次招聘工作要严格按照《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细则(暂行)》规定的纪律和要求执行。

(二)凡参与招聘工作的命题、评卷、监考、面试考官、体检检查等职责及办理其他聘用事项的人员,涉及与本人有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或者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主动申请回避。

(三)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和应聘人员,视其情节轻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为维护招聘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客观性,凡发现并经查实考生在报名、考试、体检、考核、聘用等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聘用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招聘工作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单位及社会的监督。

九、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本次招考聘用工作的责任主体,未尽事宜由黎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855-6223326 (县招考办公室)

监督电话:0855-6221555 (县纪委办公室)

第6篇:黎平四中高一(12)班家长会

时间: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晚8:30—9:30

地点:高一(12)班教室

主持:杨 婷张海勇

一、会前准备

1、筹备小组:班干同学

2、人员安排:主持人、发言人(班长、学生代表2人、家长代表、学科老师或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

3、物品采购:信封、便利贴、茶叶、水杯、食品、汽球、花草、彩纸-------

4、教室布置:全班同学(13日中午),

5、邀请老师:12日预约各科老师(领导)

6、会议主题: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黎平四中高一(12)班家长会

二、会议流程

1、清理好会场,播放轻音乐,按时恭迎家长与老师

2、家长入场后,积极问候,敬上茶水

3、全班齐唱《》

4、主持人致开场词,宣布会议开始

5、班长发言,介绍班级情况

6、学习委员发言,谈个人或班级学习情况

7、学生代表石庆山发言,谈个人入学来的感受

8、侗歌演唱《》

9、家长代表发言

10、老师或领导发言

11、小合唱是《感恩的心》

12、家长、老师、学生自由交流

13、班主任总结

14、会议结束,歌声欢送家长

注:会议结束后,每人写本次家长会的感受,以周记形式上交检查。

第7篇:黎平县统计局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

为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干部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调动和发挥全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效能。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勤政为民、开拓创新、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干部队伍。

二、组织领导

统计局成立党务政务财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局长担任,成员由各有关人员担任。

三、公开内容

(一)党务公开

1、党支部研究重大事项决定、决策、责任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

2、党建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3、党支委成员分工的情况和工作职责。

4、对干部的考核考评考察情况,后备干部推荐情况。

5、领导班子党内民主生活会及整改情况。

6、对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

7、重要情况通报和重要事项报告及各种制度、规定执行情况。

8、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

9、党员发展、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预备党员转正等情况。

10、其它公开的事项。

(二)政务公开

1、统计机关职责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工作目标、工作计划、重要工作部署情况。

3、统计专业考核评比办法。

4、局内重要规章制度。

5、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三)财务公开

1、单位预、决算执行情况。

2、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

3、财务及财产管理制度及管理情况。

四、公开的形式及范围

1、公开形式

(1)公开专栏:适时向全局干部职工公布公开内容。

(2)会议:通过党支部会议、局业务会议、干部大会等形式通报重要情况,公开重大决策。

2、公开范围

局全体党员干部或全体职工、退休人员。

五、党政涉密事项,应当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本制度的实施由局党务政务财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执行。 本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8篇:黎平县岩洞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为确实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校的教育改革进程,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巩固我校的近几年取得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兰承雄(具体负责计划、总结、教案的审核评分,以及对综合学科的审核评定)

成员:吴开远(教改方面的工作)

谢兴国(具体负责语文教学)

邵应龙(具体负责数学教学,科学教学) 吴显梅(具体负责综合教学)

二、黎平县岩洞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我校近几年教学常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校小学教学常规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为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岩洞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其内容如下:

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不备课不允许进课堂进行教学。

1、个人备课,做到六备

⑴、备《课程标准》(大纲)。明确本学科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价值(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找到德育渗透点。

⑵、备教材。①分析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知识线索,问题框架,重点难点,教材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联系。②加工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调查,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删除,课堂呈现顺序的变动等。③补充,拓宽教材。既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又不拘泥于大纲,教材。能运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设计和呈现课程实施方案。

⑶、备学生。①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②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③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有状况和本节课的发展性的意义。 ⑷、备教学设计。①备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模式的结构、程序,所依据的理论支撑,在教学流程中如何体现。②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要点。③备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什么,侧重点在哪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怎样衔接,相应的问题设置有哪些将要分别起怎样的作用。④备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多层互动的预设及反馈机制与引导措施。如心理,情感方面互动,反馈及措施;行为操作方法的互动,反馈及措施;思维参与方面(如体会、讨论、研究)的互动,反馈及措施等等。

⑸、备方法。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意方法的科学和实效性,避免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⑹、备板书和语言。精心设计板书,要具有科学性,版面、画面要熟练,准确,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逻辑性要强。

2、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每学期一次,由教研组长组织,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提前一周指定中心发言人撰写发言提纲,以说教学设计为主,能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一些备课经验交流及学法指导等专题性的课堂教学经验的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整体方案,达到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的目的。每次活动都要安排专人做好活动记录,并将其存档。

3、教案。即课程实施方案,教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教学实施的过程,精心设计每一教学过程,写出规范的文体教案,必须一课一案,严禁无教案进课堂上课,规范的教案标准如下:

⑴、课题、课时;⑵、教学目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⑶、课的类型(讲读、自读等);⑷、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⑸、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⑹、教具准备;⑺、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⑻、作业设计;⑼、板书设计;⑽、课后反思及对策。

讲课

课堂教学要求

⑴、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⑵、教学设计要符合新的课程理念,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把知识、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

⑶、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善导,激趣,引思。

⑷、要重视课堂上的反馈信息。以此调整教学进度,内容,方法。 ⑸、要尊重学生。课堂气氛要活跃,要善于激励学生提问和发表独立见解。 ⑹、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思维训练点,并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合理的训练方法,好中差全体参与,训练面广。

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精讲多练,给学生充足的自学和练习的时间。

⑻、要关注学生共同发展水平和个体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⑼、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师要克服单纯完成知识教学任务的心态。

⑽、要有计划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课堂环节,语言,板书,演示,实验,教具操作,练习方法等都要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⑿、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 ⒀、教师课堂上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行为举止文明。

⒁、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⒂、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酒后上课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不得接听手机。

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的内容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学,阅读有关书籍;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朗读,阅读,背诵,复述,问答等);实践作业(实验,实习,实地测量,工艺操作等)。教师要按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体现因材施教。

各科作业教学要求

⑴、语文:每周2次,作文每学期15次(包括单元测验),全批全改,数学作业每周2次,全批全改。

⑵、教学外语:每学期每班10次,全批全改。

⑶、科学,思品与社会、思品与生活,美术每周1次,全批全改。体育与健康、音乐只要求完成半期测试和期中测试。

作业要求:

⑴、作业内容和要求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掌握相应技能,技巧。

⑵、作业布置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按学生程度分层次布置作业,题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⑶、作业量要适度,作业规格要统一,书写形式要整洁,美观。

课外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

1、实施尖子生导师制: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个别辅导要针对其优势科目,加深试题难度,拓宽知识面,使其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名次。

2、对中等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3、实施学困生责任制: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

素质能力检测

素质能力检测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必须通过单元检测,阶段性检测等检测形式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教学质量。任课教师,教研组,教导处要对每次测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测试情况,试题分析,质量情况,改进教学的措施等。教研组,学校要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教研教改

1、参加校内培训,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教研培或教研活动。

2、要主动承担教研任务,服从教研活动安排。

3、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4、每学期,教师必须阅读一本以上的书籍,并填好读书反馈表,做好自学笔记。

5、每学期开展一次个人教研能力展示活动(含教研课、竞赛课、集体备课主讲、个人讲座等)。

6、每学期上交论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一篇(有参赛作品算完成)。

7、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有一条教育教学新闻发表,

(

4、

5、

6、7项到每学期结束时检查)

班主任、教师教学业务档案

班主任业务档案材料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案,听课记录,班队课记录,学生成绩册,家访情况记录等。

教师业务档案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案,听课记录,学生成绩册,家访情况记录等。

2011年9月1日

黎平县岩洞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

教 学 常 规 管 理 方 案

2011年9月日

1

第9篇:黎平县双江中学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学校(幼儿)安全检查的通知》(黔教办安稳【2011】380号)和《关于开展“清剿火患”暨冬季防火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和黎教科基[2011]117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进行安全工作部署,以确保我校师生在校人身安全,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开展,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现将我校进行安全大检查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

2011年11月3日,根据上级要求,吴克标校长组织班子成员及安全工作人员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本次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做出明确要求,结合大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

二、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的安全检查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吴克标

副组长:吴珍东吴 纲

成员:吴述远 吴秀杰吴建军罗世怀滚绍礼

岳太江 龙永向吴帮祥杨光忠吴朝英

三、细化好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工作原则。

每月对校园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并实行谁检查,谁记录,谁汇报的检查制度(记好安全检查记录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上极汇报,并及时排除,确保校园时时安全稳定。

- 1 -

四、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集会、黑板报、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制安全教育,有效的预防了各类打架斗殴和其它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五、校园安全检查情况。

在切实做好防范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的抓住四个环节:

一、长期坚持思想教育,提高师生对安全防范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广播等形式,经常进行安全纪律教育,作到警钟长鸣、坚持不懈。

二、建立通畅的预防反馈渠道,确保安全隐患早知道。

三、排查重点,对重点人或事实行随时控制的办法,及时排除重大隐患。

四、落实目标责任制。对预防,反馈和处理不当的人或事进行相应的处理。

2011年11月6日,学校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对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与采取措施治理情况如下:

1、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场所(尤其是操场)常有许多小石子,给同学们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进一步规定清洁区卫生责任:各班清洁区各班除了清除果皮、纸屑以外,还得捡掉自己清洁区上的石子,确保同学们活动不小心踩到石子而造成的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2、学校活动场地(林荫带)。林荫带旁架有通过学校的电线(部分裸线),树枝长长时有接触裸线而漏电的隐患,学校做到定期检查,遇到险情及时排查,总务处及时组织人员给予砍枝,消除安全隐患。

3、校舍。我校校舍大都是90年代建设的,在学期初就对学校所有校舍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危房与安全房,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5间一层木房、2间60年代建的已成危房的混泥土食堂已经拆除。教学楼和女生公寓楼避雷防雷设施完好,男生寝室年久老化、教师宿舍屋顶渗水,都尚未有避雷防雷设施,校内无建筑工地。

4、食堂。由于学校原食堂已经拆除,所以临时食堂(原粮站粮仓改建)的安全、卫生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学校加大对食堂的安全检查力度,并在食品采购、工作人员体检、食堂卫生要求、饭菜质量等方面规定具体要求和检查事项,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师生平安。

5、实验室。我校理化生实验室安全设施完好,有实验制度,危化物品管理规范,有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况。

6、厕所。厕所卫生是我校重点工作,搞好卫生,蚊子、苍蝇就失去了繁衍的场所和生存环境,学校由七年级至九年级按周轮流打扫厕所与消毒,并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挂钩,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但学校厕所出现大面积大裂缝,地基下陷存在安全隐患。

7、各教室门窗、玻璃。各班教室安全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制,负责检查各教室门窗是否有霉烂,玻璃是否有破损,同时做到及时拆除,及时购买更换损坏的玻璃,杜绝了因门窗、玻璃的损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8、消防安全。学校在原已有的消防器材更新添置配齐,消防通道畅通,学校总务处组织人员对校园全部线路、各教室的电源插座、各种电器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裸露在外的插座孔全部封闭,对损坏的设施、设备进行修整,严格落实防火防盗措施。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震等安

全知识的教育,切实保护师生人身平安。

9、交通纪律。学校利用集会、班会、学校广播、黑板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往返学校时,禁止学生乘坐无证、无照车船,对学生活动、进出校园、集合整队的纪律进行强调,特别是课间操进出操场每天都有值班教师专门看护,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强调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对学校教师骑摩托车进出校园做出规定,保证人身安全。

10、图书室。图书室安全设备配备齐全,图书室有制度,有图书管理员职责,消防安全通道畅通。

10、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与治理。

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此项工作牵扯到校群关系、师生安全、学生遵纪勤学等诸多方面,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为使此项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我校及时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吴克标任组长,副校长吴珍东为副组长,总务主任吴纲、政教主任吴述远、保卫科滚绍礼为领导小组成员。门卫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办公,随时记录进入校园的人、车辆,解决学校发生的情况,以便处理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处理,不留后患,并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制定了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学校联合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有力措施,具体有效的做了如下工作,为学校的周边环境营造了一片净土:

(1)双江乡派出所和学校共同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处理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2)禁止没有资质的无从业许可证的车辆搭载学生。

(3)学校结合卫生、工商等部门,监督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取缔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再加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针对房屋及设施设备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进行安全隐患大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但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学校厕所出现大面积大裂缝,地基下陷存在安全隐患,怎么办?这些问题还需上级有关部门做出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创文明平安校园,给师生营造一片安全和谐的空间。

2011.11.9.

上一篇: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汇报下一篇:科室护理质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