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引导策略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德格尔曾预言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 复旦大学孙玮教授也提到过:“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 也是现代审美的一种要求。”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信息媒体逐渐普及, 各种图像信息不断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传统阅读方式进行挑战。不可否认的是, 网络媒介具有的现场感、时效性、便捷性和逼真性等优点, 是传统纸质媒介所难以企及的, 电子书成为大众首选的阅读方式。而图像时代所带来的第二大冲击, 是对大学生阅读目的和阅读心理造成的改变。由于其极强的视觉冲击, “读图”带来的体验更直接, 更能满足大学生追求快感的欲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图像”最大的缺点是局限了阅读者的想象力, 弱化了文字留给读者的联想与感悟。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读者忽略了读者忽略阅读对象的深层意义, 而仅仅框制在图像给予的平面印象。后现代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享受着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在被信息化图像时代影响着自己的阅读方式与心理思维。根据最新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得到下面两张表格。根据表格, 我们可以对大学生阅读趋势进行深层研究与剖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 阅读目的扁平化、功利化、复杂化

就阅读目的来看, 学业需求占了极大地比重。学业需求和休闲放松两项占了阅读目的一半的份额。而个人爱好与提高眼界所占比重不足一半。

众所周知, 大学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考试充斥。无论是常规的期末考试, 还是诸如计算机等级、教师资格证、出国留学包括考研等非常规考试, 都或多或少的对大学生阅读目的进行影响。有太多的学生秉持着为通过考试这种目的进行努力的阅读, 并不见得就真正有效地吸收了读本的养分, 或许更多地是凭着一种浅显的死记硬背达到的暂时不忘记。从表格可以看出, 被迫进行阅读的大学生比重最大, 而阅读的书本类型也主要是教科书、学科辅导书籍以及专业书籍。这种“被迫”的阅读下, 更大程度上展示的是大学生在“隐形追求”上付出的不情愿的努力。这种“隐形追求”我们一般理解为“绩点”;而绩点却是实实在在与评优评奖、就业、保研相挂钩。大学生阅读不再是因为兴趣、因为想要去阅读而去阅读, 而是带着功利心, 带着“想要得到”某个荣誉或者利益而“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

(二) 阅读时间短, 缺少阅读氛围

在从阅读时长调查中可知, 每天阅读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大约占23%, 而阅读时长低于一个小时甚至不阅读的占了48%。阅读名家名著的只有23%, 更多地同学对经典名著持着“可读可不读”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下, 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不去浪费时间进行阅读”。结果显而易见。

1. 大学生对阅读兴致不高, 兴趣不浓

多数大学生认为阅读可以带来的最大优点是消磨时间、休闲娱乐, 只有在无事可做的时候, 才会想到去进行阅读。而选择阅读的书目类型, 也以休闲放松为主, 只有少数大学生会因为真正的兴趣爱好而选择阅读。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寡淡, 很大一个原因是受到了多媒体信息的冲击。在多媒体的快节奏洪流中, 大学生被各种各样的短视频、电子游戏支配, 而这些带给大学生最直接的是视觉与精神上的快感冲击。阅读更多地是以一种涓涓细流的形式带给读者情感和精体验, 而这种耐心和对注意力的高度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严重匮乏的。

2. 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态度不明确, 甚至持“无用论”

前面已经提到, 当代大学生阅读目的愈发“功利化”, 认为短期的阅读效果甚微, 既不能通过考试, 也不能为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和好处。经典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 通过长期的坚持阅读, 可以使气质得到升华, 心灵得到净化, 能力得到发展, 审美得到提高。而这些好处, 在大学生看来, 是“不切实际”的,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远没有网络带来的短期快感冲击力强。于是在大学生眼中, 经典著作远不如丰富便捷地多媒体有趣, 多媒体能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更直接更深刻。而经典著作, 在更多情况下, 短期的阅读是浪费时间, 而又不能让自己完全集中去进行长期阅读。所以更多地大学生选择不去阅读。

(三) 主要依赖以网络为媒介的泛读

同样进行阅读, 在纸质读本与电子读本之间, 80%的大学生选择了后者。暂且不论纸质读本是否真的如少部分选择前者的同学说的那样, 读起来更像是在读书, 电子读本最大的优点就是储存量大、携带方便。在调查结果中, 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书多重啊, 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满足你对文献和读本的全部需求, 何必花时间翻遍图书馆去找一本书”。传统阅读方式在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下, 受到严重挑战。

1. 大学生越发依赖以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电子书

高中政治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书店是一个城市最温柔的标志。”而在快节奏的网络信息时代下, 书店犹如年过古稀的老人, 被社会不断淘汰。在以前, 一个城市最大的商店就是书店, 最多的商店也是书店。但随着手机、电脑、kiddle等电子产品的普及, 纸质书籍, 这种仿佛刻着“老古董”印记的特殊产品, 越来越少的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电子书最大的优点是便宜且方便, 既看既找, 但最大的缺点却也在这上面。网络社会不像现实社会, 并没有严格法律的执行条件, 电子书籍良莠不齐, 不仔细甄别或三观不够端正, 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2. 阅读方式由精读、细度到略读、泛读

小学生会把一篇课文读八到十遍, 中学生会把一篇课文读五到八遍, 高中生会把一篇课文读三到五遍, 而大学生会把一篇文章读两遍就已经很不错了。高等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留给学生处理自己事情的时间更多, 大学教授不会监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大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的事。在这样的条件下, 大多数人把持不住网络的诱惑, 强制要求进行阅读的情况下, 才会“勉为其难”去翻一翻、看一看要阅读的书目。或者可以说是用“一目十行”的快节奏应付教授提出的学业要求。这里的“一目十行”仅仅只是阅读的速度快, 每个字都过了一遍, 但字和字连起来的句子是什么, 也就不去做深究。且网络带来的便利, 使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阅读到原本束之高阁的名著作品, 越来越多的著作需要被接受, 大学生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囫囵吞下而不去细细品味。

(四) 对经典理解程度浅或歪解作品含义

图像时代带来的便利之一是对经典著作的翻拍, 通俗化、大众化的画面式经典著作比晦涩难懂的文字更容易被大学生吸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翻拍出的作品除去少部分对经典的高度尊重而达到的高度还原, 更多地则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对原著进行“大手术”甚至“改头换面”。这让从未接触过原著的大学生对某部作品的理解框定在了影视作品等次生途径上。且影视作品带着观者的思维走, 大学生对著作的理解可能仅停留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思想上, 大学生在对著作的理解缺乏情感的主动性和深度思考的需求性。

二、对大学生阅读的引导策略

(一) 大学生阅读网络化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进行阅读方式的选择时, 首先考虑的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平台。这一方面反映出互联网的便捷快速,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阅读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但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却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僵持局面。我们可以将网络阅读效率高、成本低、快速便捷、影响范围广的优势, 和传统纸质媒介更有代表性的深度、广度、思想精髓相结合。根据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 图书馆可以把多种载体形态文献兼收并蓄, 最大程度满足大学生对阅读文本媒介的不同要求。

(二) 大学生阅读偶像化

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崇拜的偶像, 但过度的偶像化会带来负面效应。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时期, 其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需要时间去整合所有的混乱与矛盾, 在此期间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尊重与宽容[1]。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仅要有教师指导, 还应通过大量阅读来认识这个世界, 也可以通过偶像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和推荐[2]。偶像的标榜作用不应被忽视。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阅读比赛活动, 发挥获奖者的带头和引导作用, 让大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交流, 从而达到更好地阅读期望。

(三) 大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

网络为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 各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阅读者的神经。我国现在还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网络管理法律体系, 对网络无法进行法律上的制约, 只能在道德层面对负面信息进行束缚。这些负面作品会给大学生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严重摧残, 不良影响不言而喻。高校应注重在大学生群体内, 带领大学生对网络作品进行筛选、甄别、分辨, 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良性的阅读循环, 以营造有利于督促大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良好阅读氛围。

大学生作为能力和技术的前沿人才, 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储备, 还有自身的综合素质, 阅读对综合素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带来知识层面的不断开阔和增长, 更可以在无形中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阅读应当成为一种习惯和高校学习生活的主旋律, 应当是一件大学生想要主动去做并且有着强烈愿望的事。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 增加大学生阅读时间, 高校必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阅读的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在高校营造的阅读软境大背景下, 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 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3]。

摘要: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生属于社会新技术与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级人才。大学生阅读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 对大学生阅读状况呈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快餐,世界图像,网络化阅读

参考文献

[1] 严贝妮, 米雪.基于大学生网络心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8, 38 (3) :74-77.

[2] 陈亚妮, 谭新月, 彭海云.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及引导策略探析——以嘉兴学院为例[J].魅力中国, 2017 (2) :58.

[3] 马立, 王荣祥, 蒋建强.大学生阅读自觉培养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 (16) :155-156.

[4] 佟玲.“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 (1) :90-94.

[5] 鄢宁.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策略[J].鄂州大学学报, 2018, 25 (1) :65-66+92.

[6] 楚少保.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图书馆导读工作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11) :123-124.

[7] 陈立学, 张丹.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策略[J].卷宗, 2018 (3) :177-178.

[8] 刘少蕾.自我实现与时尚流行:当代城市青年时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 1996 (5) :26-29.

[9] 杨荣.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6 (6) :111-115.

上一篇:浅谈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下一篇:关于我国公路建筑技术的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