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共8篇)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篇1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因 之B.则 为 所

C.以乎 之D.且 于 所

【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篇2

原文:

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①,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译文:

赵芬,字士茂,是天水西人。父亲赵演,是秦州的刺史。赵芬年少的时候就口才敏捷,能说会道,阅读了大量的.经史书籍。周太祖引荐他做了相府的铠曹参军,又做了记室之官后,多次被提升官职到熊州刺史。他安抚招纳投降归附的人,总共收得两千户,然后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职。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做了中外府掾,不仅他又升官到吏部做下大夫。赵芬秉性精明干练,在任何职位上,都有好的声誉和功绩。武帝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授予他内史下大夫的官职,并正式转为少御。赵芬明了熟悉前朝旧事,每每朝廷有大家不能决断的有争议的事,赵芬经常为大家评议裁断,没有人不称道叫好的。后任司会之职,申国公李穆之讨伐齐的时候,他又被引荐做了行军长史,封他为淮安县男爵,食邑五百户。后来又出京为淅州刺史,转任东京小宗伯,镇守洛阳。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来往,赵芬觉察到了,秘密告诉了高祖。因此赵芬又深被重用,升为东京左仆射,晋爵位为郡公。开皇初,免去东京官职,授官为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一起,起草法律,不久兼任内史令,高祖很信任他。不久,他以老病之躯出京任蒲州刺史,被加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仍兼管关东的漕运,赏赐他钱上百万,粮食五千石前往。几年后,赵芬上表请求退休,被调回京师,赐给他二马轺车、几杖被子,让他回到家中,皇太子又送他巾帔。几年后去世。皇上派人吊唁,鸿胪卿监护丧事。

程易田诗序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篇3

原文: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译文:

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

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超过这个了。

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著材宿彦(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篇4

原文:

袁忠彻,字静思。从父袁珙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拥肿蚤肥而气短,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雄,于法皆当刑死。王大喜,起兵意益决。及为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赐赍甚厚。迁尚宝寺丞,已,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驾旋,仁宗监国,为谗言所中,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太子忧惧成疾,帝命蹇义、金忠偕忠彻视之。还奏,东宫面色青蓝,惊忧象也,收午门榜可愈。帝从之,太子疾果已。帝尝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朱能、张辅,文臣姚广孝、蹇义、金忠等祸福,后皆验。九载秩满,复为尚宝司丞,进少卿。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知诲,其神最灵。帝命往迎其像及庙祝以来,遂建灵济宫于都城,祀之。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忠彻一日入侍,进谏曰:“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帝怒曰:“仙药不服,服凡药耶?”忠彻叩首哭,内侍二人亦哭。帝益怒,命曳二内侍杖之,且曰:“忠彻哭我,我遂死耶?”忠彻惶惧,趋伏阶下,良久始解。帝识忠彻于藩邸,故待之异于外臣。忠彻亦以帝遇己厚,敢进谠言,尝谏外国取宝之非,闻之韪之。宣德初,睹帝容色曰:“七日内,宗室当有谋叛者。”汉王果反。尝坐事下吏罚赎。正统中,复坐事下吏休致。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节选自《明史·袁忠彻传》)

译文: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篇5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

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臣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澶渊之役,盖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

“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懿简。

【参考译文】赵瞻,字大观,他的祖先是亳州(安徽)永城县人。父亲赵刚,做太子宾客,迁居风翔府周至县(盩厔zhōu zhì,县名,在中国陕西省。今写作“周至”)。赵瞻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孟州司户参军,后来改任万泉县(山西万荣县)县令。他把自己用于祭祀的田捐献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他又凭秘书丞(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的身份上调去做永昌县知县(管理永昌县),他组织百姓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每年给百姓节省数十万赋税(科敛:按规定条文摊派,聚敛),因为灌溉水源产生的官司或纠纷都平息了,当地百姓把他与召、杜两个贤臣相提并论。(召:召康公,文王庶子,杜:杜伯,杜国君主,名恒,西周上大夫。召杜二公,布宣教化,断狱除讼,深得民心,辅佐周王室,屡施善政.古人认为此二人为辅佐之臣,其德可范。)

英宗治平初年,赵瞻由都官员外郎任侍御史,英宗下诏派宦官内侍王昭明等四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纳安抚各部。赵瞻认为唐代用宦官作观军容、宣慰等使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后世应当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做法,皇上应该追回宦官,任用守臣。瞻多次向上奏疏,言辞非常激切。适逢文彦博,孙沔(音免)作西夏经略使,另派冯京安抚各路官员百姓,赵瞻又请求朝臣罢免冯京的使者职务,专门委托有威望的老将代理。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抵抗,皇上反而加封长卿作集贤院学士。赵瞻对皇上说应当贬退长卿而不应当奖赏,皇上这样做是颠倒了赏与罚的标准。京东发生多起盗贼起事,赵瞻请求更换曹、濮两地没有才能的守臣,皇帝没有回应他的请求。于是赵瞻要求告老还乡,力谏应追回内侍王昭明等四人,英宗脸上显露出受了感动的表情(形容被言语、行为所感动),采纳了赵瞻的意见。

宋神宗登上帝位后,升赵瞻作开封府判官。神宗问他:“你知道青苗法实行起来方便吗?”赵瞻回答说:“青苗法是唐朝末年**之时实行的,用于聚敛百姓的钱财确实方便。现在皇

上想要制定令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话,青苗法实施起来确实没有什么便利。”王安石想赵瞻协助自己施行新法,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的官职)诱引赵瞻。但赵瞻决不答应,因此被贬出京城作陕西转运副使,又改作永兴军(西安)转运使。

当初,宋元丰年间,黄河在小吴决口,向北流入界河,向东流到大海。神宗下诏,东流入海的旧道淤泥很高,不能回流,还是不能再让它堵塞。于是开大吴来保护北都。这时,都水王令图请求恢复黄河故道,下达执政官讨论。赵瞻说:“黄河决口已经有八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突然进行大工程,需要三十万劳工,用二千万木料,我私下担忧这件事。朝廷可派使臣察看情况,如果认为河水向东流不便,应该立即听从他们的话;如果认为可以回流,应该制定几年的计划,以便缓和(减轻)民力。”讨论的人又认为黄河汇入界河向北流,就会失去了中原的险要屏障,过去的澶渊之战,如果不是黄河,战争就不会停止。赵瞻说:“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澶渊之战,是祖庙社稷显灵,章圣皇帝的恩德,将士们的机智勇敢所致;因此敌人的将帅投降,难道只是黄河产生的作用吗?”后来使臣认为黄河水东流不方便,水官又请求朝廷堵塞黄河北流,而赵瞻坚决力争,终于下诏停工,听从赵瞻的意见。

洮、河各少数民族认为青唐首领软弱可欺,想依靠中原军队的威力而废除他,边关的臣子极力请求发动军队。赵瞻说:“不可,抵御外国要把诚信作为本,况且朝廷已经用官爵任命了他们,他们虽然失去了民心,却没有违犯大王谋略之罪,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讨伐他们呢?如果他们不能被攻克,那么战争由此又重新爆发了。”朝廷终于采纳赵瞻之言,就不再做这件事。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篇6

原文: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译文: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篇7

原文: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世祖擒腊醅,暮棱水人尚反侧,不自安,使阿离合懑往抚差之,与斜钵合兵攻窝谋罕。乌春已死,窝谋罕弃城遁去。后从完颜撒改讨平留可,阿离合懑功居多。

太祖擒萧海里,使阿离合懑献馘于辽。辽都统耶律讹里朵以二十余万戍边,太祖谋伐辽。阿离合懑奏日“辽主失德,中外离心,今乘其衅,可袭取之。”及举兵,阿离合懑在行间屡战有功。太宗等劝进,太祖未之许也。阿离合懑、宗翰等曰:“今大功已集,若不以时建号,无以系天下心。”太祖日:“吾将思之。”收国元年,太祖即位。阿离合懑与宗翰以耕具九为献,祝日:“使陛下毋忘稼穑之艰难。”太祖敬而受之。顷之,为国论乙室勃极烈。

为人聪敏辨给,凡一闻见,终身不忘。始未有文字,祖宗族属时事并能默记,与斜葛同修本朝谱牒。见人旧未尝识者,闻其祖父名,即能道其部族世次所出。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天辅三年,寝疾,宗翰日往问之,尽得祖宗旧俗法度。疾病,上幸其家问疾,问以国家事,对日:“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国俗多以良马殉葬,可禁止之。”乃献平生所乘战马。及以马献太宗,使其子蒲里迭代为奏,奏有误语,即哂之,宗翰从傍为改定。进奏讫,薨,年四十九。

上闻阿离合懑临薨有奏事,日:“临终不乱,念及国家事,真贤臣也。”哭之恸。及葬,上亲临。熙宗时,追封隋国王。天德中,改赠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大定间,配飨太祖庙廷,谥日刚宪。

译文:

阿离合懑,是景祖的第八个儿子。他强健敏捷,善于作战。他十八岁时,腊醅、麻产起兵占领暮棱水,乌春、窝谋罕带领姑里甸的军队协助他们。世祖捉住腊醅,暮棱水的人尚在犹豫,不能安定。世祖派阿离合懑前去安抚巡察,与斜钵合兵进攻窝谋罕。乌春已经死去,窝谋罕弃城逃跑。后来,阿离合懑跟从完颜撒改讨伐平定留可,他立的功劳最多。

太祖抓获萧海里,派阿离合懑把所杀敌兵的左耳割下献给辽国。辽都统耶律讹里朵率二十多万大军镇守边疆,太祖谋划要攻伐辽国。阿离合懑上奏说:“辽主没有德行,朝廷内外离心离德,现在趁辽国君臣有了裂痕,可以趁其不备攻击他们。”到起兵时,阿离合懑在军中屡次作战立功。太宗等人劝说太祖称帝,太祖没有同意这件事。阿离合懑、宗翰等人说:“现在大功已成,如果不及时登位建号,就无法维系天下人心。”太祖说:“我要考虑一下。”收国元年(1115),太祖即位。阿离合懑与宗翰把九副耕作农具作为献礼,祝愿道:“愿陛下不要忘记耕种的艰难。”太祖恭敬地接受下来。不久,阿离合懑成为国论乙室勃极烈(相当丞相)。

阿离合懑为人聪敏善辩,凡是听到见过的事情,终身不忘。起初没有文字的时候,祖宗家族当时的事情他都能默记下来,与斜葛一同编修本朝记述氏族世系的谱牒。见到以前不认识的人,只要听到那人祖父、父亲的`名字,他就能说出那人所出身的部族辈份。有些多年旧事,偶尔因他事触及,别人可能遗忘了,他就一一辨解说明,对提出疑问的人都给解释出意义。世祖曾经称赞他的记忆能力强,常人难以企及。

天辅三年,阿离合懑卧病在床,宗翰每天前去问候,全部了解了祖宗旧俗法规。阿离合懑病重,皇上便到他的家中探视病情,向他讨问国家大事,他回答说:“马是战争中使用的,现在四方未曾平定,而国中风俗很多人都用好马陪葬,应该禁止这种习俗。”并献出自己向来所乘坐的战马。在把战马献给太宗时,阿离合懑让儿子蒲里迭代替他上奏,奏辞中有错误,就讥责他,宗翰在旁边帮他改正。进奏完了之后,阿离合懑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氓》原文及译文 篇8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着布匹来换蚕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呀。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那复关。没有看见复关的你,我的眼泪簌簌不断地掉下来。终于看见了复关的你,我就有说有笑。你用龟板、蓍(shī)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驾着你的.车子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唉,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标准,总是三心二意。

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生活过得顺心了,就逐渐对我凶狠起来。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够独自悲伤。

上一篇:铁路货车分类下一篇:印刷机长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