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件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
赵晓娟
摘要:近年来,如何提高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效率,一直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众多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为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学习效率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就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毫无自主性可言,自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以往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摒弃对教师的依赖思想,自主进行学习。毫无疑问,这样的方式,对于一直习惯于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由此,学习效率的提高自然顺理成章。
如,教学《再别康桥》,教师不要在开篇就为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而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并且让他们将掌握的知识跟同学们分享,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成功感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极为成功的一大改革。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么是接受教师所教给的`知识,要么就是自行思考解决相关问题,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知道,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深刻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最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探究学习,增强技能掌握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成立学习探究小组进行积极探究,最终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和传统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以及开放性更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相关学习技能的掌握。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及时转变学习方式,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艳。转变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陕西教育:教学,(6)。
[2]张敦云。高中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2)。
其实教学生学习语文, 犹如教宝宝走路一样, 先扶着他们走一段时间, 然后再牵着他们走一段时间, 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已走, 适当的采用玩具、游戏等手段, 吸引他们。自然而然的, 宝宝就从开始的扶着走, 到后来牵着走, 再到后来自己迈开第一步慢慢地走, 最后慢慢形走自由的脚步, 直至最终的飞速奔跑。当然他们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摔跤, 但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无数次的爬起才能领悟到走路的要领, 才能稳稳当当地走。老师教学生学语文同样要经过老师的“扶”、“牵”、“放”过程, 并采用一些教学手段,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他们自然就会在语文这门学科里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路。
提倡快乐学习, 无论学哪门科目, 都要在快乐中让学生接受知识。只有感到快乐了, 学生们才会有浓厚的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留心注意一下, 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天, 当还带着墨香的新语文书发下来的时候, 有多少同学会满怀兴致地去翻翻它, 看看每一篇课文?我想他们更愿意去看《读者》、《青年文摘》这一类的杂志, 却忽略了原来课本中的文章其实也是可以欣赏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种思维定式, 那就是:课文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的, 预习也不过是为了配合课堂学习的, 它怎么可能是可以欣赏的文章呢?难道我们的课文真的只是一些陈词滥调的古板之篇, 让人感觉乏味之极吗?如果语文课真的已经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畸形, 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可真得为语文课喊冤了。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语言那么生动, 富于文学魅力, 不愧为经典之作, 同学们能读懂, 很喜欢。在基础学习阶段有这样的经典之作垫底,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使其积累坚实的文学功底。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现当代精品诗歌有着强烈的文学气息, 作者也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文学兴趣。这是切实可感的文字中所流淌的芳香。
还有古文, 像《陈涉世家》、《鸿门宴》等篇目, 都是千百年来传诵的文章, 带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历史。这都是学生文学血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么多优秀的篇目, 怎么能说它们乏味呢?怎么会没有阅读欣赏的享受呢?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基于此, 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开动脑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于学习, 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走出低谷。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 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动些脑筋, 下些功夫:
一、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把单一的教授课文知识点的过程变成一种感受文章意境、领悟文章内涵、积累文章精华的立体的交流, 在不丢失文章内核的情况下融合知识点的教授。
比如教授《诗经》, 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诗歌的内容, 继而背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学去背, 无论是谁都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讲解《在水一方》这一篇目时, 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把诗歌内容读懂, 剩下来的时间就让他们听歌曲《在水一方》, 一两遍之后, 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大差不差地把诗歌背诵下来。和单纯的背诵比起来, 可以说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有独自面对课文的空间
不要让学生把课文当作考试的工具, 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文章的闪光点。
在学习话剧《雷雨》时, 我先让同学们在课后预习文章, 另
外找几位表演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几个人物角色, 上课时让这几位同学把他们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话剧在讲台上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 无需我的讲解, 同学们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课堂
如在教《蜀道难》时, 学生连蜀道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无法体会“难”的意义。所以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蜀道的图片, 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 通过这些图片消除学生对课文环境不熟悉所产生的心理隔阂, 使学生对蜀道产生感官上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投入到课文当中, 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 课中乐正浓, 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四、重视激励因素
另外,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 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 多鼓励, 多表扬孩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孩子们有强烈的上进心,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当他们受到鼓励和表扬时, 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
其实, 语文不只是学习科目, 它也有多姿的生命, 有瑰丽的光彩, 所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失掉灵魂, 要让学生发现原来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总之, 要想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教师应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 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 找到学习的感觉,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让我们在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中,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和学生一起寻找真谛。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玲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月刊, 2004 (4)
[2]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意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在教《过秦论》一文时,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不急于讨论分析,而是用多媒体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学生对秦国势力扩张路线有整体感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古诗时,课前五分钟进行竞赛活动,看谁背的古诗多,看谁知道的诗人最多,看谁讲的有关诗人的故事最多……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从而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功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摆脱“尽信书”和“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如预习新课文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积累、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理解文意,增强情感体验。
再如学习新课,第一遍通读文章,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统观全文,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形成“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定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和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学习流程图,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四、丰富自主学习的形式
语文教学后,可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辑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社会调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出发安排拓展。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应适时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
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制头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等。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掌握的自主学习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把课内的学习内容主动迁移到课外,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我想到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我在上课时,创设情景,利用远程资源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快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没有了水,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生成和升华。
二、轻松识字,引发自主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采用同桌合作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最后进入猜读不带拼音的字,让学生趣味识字,自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自主识字,体会到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积累了识字方法,增强了识字效果。
三、引导朗读,诱发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一、选择有趣的,有效的课堂引入
著名教育学家于涟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心灵火花,好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一堂课的实效与有效的课堂引入是密切相关的。那怎样的课堂引入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好的课堂引入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最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找到与内容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引入。如:我在设计《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的教学引入时,我就想到我的学生就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口袋也经常装满东西。于是我就把引入设计长谈话式:孩子们,看看你们的衣服裤子有口袋吗?有,孩子们一定会大声的回答我。再提问,看看你们口袋里都装了什么东西,没有装的都想一想平时你都装过什么东西?纸飞机、小卡片、小野花、小发卡、橡皮筋、小石子……你们看看你们装的这些东西都是你们喜欢的东西,对不对啊?对。孩子们会更响亮的回答你的。有一个孩子啊,他的口袋里也经常装满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好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课文看看他的口袋都装满了什么?同时板书:装满 的口袋。这样的引入结合了孩子们的实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去阅读课文。
二、设计各种各样的有趣的生字教学方法
底段语文教师都知道,生字教学即是底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数量多,学生又没有经验,要想在课堂中取得实效真的很难,而我们又不能在课外加重孩子们的负担,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生字时,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介绍几种我常用的方法:(一)顺口溜儿方法。就是把一些字拆开,编成顺口溜儿,如:赢,即编成亡口月贝凡;攀,既编成大手举起双木叉(× ),藏,即草下藏成,成里变臣……(二)我是魔术师,就是把一些字换换部首,把生字变成我们学过的字。如:清,换成请、情、晴、精、睛……把何,换成河、呵……把钩换成沟、构…… (三)我是造字王,即把学过的字和部首组成新字。如月+庄=脏、禾+日=香…… 经过上课的努力,你会发现:在下课时,孩子们还在津津乐道的反复朗诵你的生字口诀,看寄学于玩中多好啊!
三、合理的运用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所采用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被称为是课堂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误认为活动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兴趣,因而把活动简单等同于游戏、娱乐,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还有的教师误认为活动越多越好,活动量大思维含量也大。一时间课堂异常活跃,活动充斥整个课堂,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但活动无明确目的、无积极体验与思维反思,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样一些活动其实有时很难达到效果效。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区里的一次村校老师献刻大赛,上了《地球清洁工》一课,成绩不是很理想,那就是因为我的课堂活动没有把握好。那篇课文长,以读为主,可我在里面设计了一个课文表演的活动,由于时间的安排,结果学生在还没有完全充分的读会、读懂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开始表演,活动效果不用我说,大家都可以知道,不熟悉课文内容又怎么会有好的表演结果呢?所以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两点:
(一)找准活动的目的性 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课堂的需要。
(二)活动设计要有适切性 设计课堂活动时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适当知识,又要与教学内容本身存在具逻辑意义的、实质性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已有能力,自己所拥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而且我觉得如果老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主持人的角色来进行课堂活动更具有活动的魅力和活力的效果。
现代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作为教师要想掌握好这门艺术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必须要一桶水”的时代,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是连绵不断的江水,滔滔不绝的海水。让我们这些战斗在一线的老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孩子们的明天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谈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现代结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 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产士”。他的任务是按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眼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独立的学习,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个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又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那么我市如何引导学生自立学习的呢?
一、营造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就课堂教学而言,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动作,甚至眼神都要充满着对学生的信任,对数学学习的激情,教师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的神态,充满激情的话语,对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鼓励,都将感染学生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我就用手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微笑的暗示方法,它们反应是积极的。当学生探索困难时,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学生又会重振精神,一次次让我体会到情感的魔力。
教师应重视平时与学生心灵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学生敢问敢说敢争论。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我就微笑的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谁来帮帮他”这些语句达到在愉快的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巧妙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从而激发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引起学生的惊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拿着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刚进教室,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吸引过来,同时还小声议论:老师拿萝卜和刀干什么?在学生求知欲非常强烈的情况下,开始了面、棱、顶点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新颖、巧妙,加深并强化学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从而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学具进入自学状态,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巧设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们的受教育者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不尽相同,而教材中封闭式练习题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学生,这样必然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种情况我经常把教材中的原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改编。例如:人教版第九册《三角形面积计算》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着条线段减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时,我把问题删去,让学生根据条件比比谁解答出的问题多。这样一来,马上有人举手争抢着发言,就连平时反应慢的后进生也纷纷举手,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想法,有易到难,学生解答出不少问题。(1)正方形面积和周长:4×4=16(平方厘米)4×4=16(厘米)。(2)正方形边长一半:4÷2=2(厘米)。(3)三角形面积:2×2÷2=2(平方厘米)。(4)阴影部分面积:16-2=14(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按同样方法再剪去另一个三角形,剩下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全面兼顾,既让程度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又使聪明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看见孩子们争先恐后,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的神态,我深感轻松愉快、激动。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展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成功。
1、在操作实验中感受成功。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把客观的“要我说”内化为“我要说”,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使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过圆柱、圆锥体积后,我拿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石块问学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们都愣住了。随即我把石块放入装有水的圆柱杯中,让学生观察,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明白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要想求石块的体积只要求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亲自实验,只见学生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争论,所有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先求出原来水的体积,再求出放入石块后的体积,最后再相减。有的则计算出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再用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就求出来石块的体积。通过比较得出后种方法较简单,整个教学都是在学生做、学生学、学生教学生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而且锻炼了思维、口才、策化等能力,形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在发现过程中更能体现团队的精神。
2、通过推理想象,体验成功。
想象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和乐于表现的性格,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结尾出示用布盖着三个形体,学生只能看见每个形体的一个面,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学生情绪马上高涨,在好奇心驱动下自觉地向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经过对比、评判,学生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文体导入法
有些文体, 有些文学常识, 学生受知识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理解, 我们可以采取文体介绍, 文学常识介绍等方法导入。如《爱莲说》的导入: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马说》, 知道“说”是一种文体。《马说》是一篇议论性文章, 相当于今天的杂文。吴纳《文体辩体序说》中道:“说者, 释也, 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中可知, “说”作为一种古代文体, 既可以说明事物, 又可以发表言论, 还可以叙事抒情。《爱莲说》就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百字散文。又如在教学《六国论》时, 可由已学过的《过秦论》一文用此法导入, 效果较好。
二、标题导入法
标题导入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 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 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眼睛, 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 透过标题,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 从标题导入课文, 能让学生抓住重点, 把握中心。比如我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就是这样开讲的: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指农历六月, 也就是荔枝成熟期在农历六月, 荔枝是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 丹是红色, 也就是荔枝的颜色。标题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 虽只有七个字, 却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荔枝的生态特征:荔枝的产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成熟期在夏历六月 (公历七月) , 成熟时的颜色为红色。学生了解题目之后, 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大有益处。又如学习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可先板书“桥”, 让学生说出都见过哪些桥, 再写“拱”, 看有哪些拱桥;再板书“石”、“中国”, 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
三、作者导入法
运用有关作者知识导入,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 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 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如我在教学《爱莲说》这一课时, 是这样导入的:周敦颐, 字茂叔, 宋朝道州营道 (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之祖, 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 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 西北流合于长江, 也名之为“濂溪”, 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 胸怀磊落, 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质的文章《爱莲说》。又如, 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 让学生或老师介绍“东床快婿”这一成语, 学生不仅明白了典故, 还了解了王羲之的个性, 对他们理解《兰亭集序》更是起到了“知人识文”的作用。
四、背景导入法
这是常用的导入法。孟子说:“诵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这是说, 阅读诗文, 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 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 “知人论世”。所有诗、文, 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 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 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可以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何种情况下写成的文章:1927年, 蒋介石叛变革命, 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但因受阶级的局限, 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 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本文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另外, 由于生活时代、生活环境的不同, 学生在阅读古代作品、外国作品或某些现当代作品时, 会感到难以理解, 如果教师能补充些背景资料, 就可缩短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从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切入, 架设起时空桥梁,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彼时的社会、历史情况, 以便让学生进入作品所展现的世界,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主旨导入法
课文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 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导入语倘若揭示了课文的主旨, 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的内涵。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 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 我们很熟悉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在诗中, 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抚之情, 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真是母子情深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俗话说, 父子之情大如天。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 作者是怎样来表达浓浓的父子情的……”这样的导入语, 以一首耳熟能详的诗, 一番深情动人的话, 又由母子情联系到了父子情, 便在新课教学开始, 自然地揭示了课文的主旨, 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大致的了解,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这篇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我爱这土地》的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 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 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六、内容导入法
课文的内容是学生阅读的主体, 导入语倘若从课文的内容切入, 便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此类导语多用于第二课时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我在上朱自清名篇《春》的第二课时时, 就安排了如下的导入语:“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已粗略地知道了《春》主要是通过盼春———绘春———迎春———赞春这条线索, 写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节课, 我们主要领会作者是怎样用细腻的笔触来写出春草的柔软、春花的香艳、春风的柔和及春雨的细密的。”这段话直接切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能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进入教材去寻幽探胜。又如在教学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导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两句歌词是许多游子矛盾情感的体验, 齐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两句歌词的内容。从两句学生熟悉的歌词入手,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而边读边思让学生不自觉地用自己对这两句歌词的“前理解”去解读文本, 去与文本对话, 主动构建对文本的新的认识。设计这样的导入, 教师的依据是文本内容。且导入的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关联,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 如果导入的与文本内容相脱节, 即使导入再精彩, 也不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 将是无效的导入。
七、人物形象导入法
人物形象是倾注了作者创作心血的, 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往往也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所以在讲授小说、戏剧作品或写人的记叙文时, 由人物形象导入课文, 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一面》这篇课文时, 我曾选用了几个短语———理着平头, 留着胡须, 叼着烟斗, 穿着长衫, 清瘦却又显得十分精神, 令人肃然起敬———借以勾勒出鲁迅先生极富个性的形象, 使同学们一下子就了解了课文要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精神风貌, 为全文教学开了个好头。
【关键词】引导;积极学习;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效率才会有保证,否则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解得不遗余力,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低效情形,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升课堂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意识
1.潜移默化,弘扬经典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三字经》的德育功能,《诗经》的委婉流畅、《大学》《孙子兵法》 的玄妙精深……我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古典诗词名句、故事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学好语文的意识就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
2.谆谆教导,认识语文功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时我常说,语文没学好会影响人际交流、学科学习。理科题中有“之一”、“增加了”、“增加到”等限制性词语,有时题目文字阅读量大,如果理解不清,表述混乱,答案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此也深有感触,学好语文的意识也愈强烈。
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意识,学习才会主动,我认为它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它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1.充分备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备教材应讲究“精”、“准”、“透”“拓”,有效整合教材,教学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备学生要关注学情,教学目标和作业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获。备方法注重教法的科学性和学法的有效性。备课时恰当引入音频、电影等多媒体,使教学直观生动;设计多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备课时可抓住导入激趣,例如,《核舟记》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各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一只核舟上,同学们知道是哪两句吗?”,紧接着又问“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被生动记录在一只长不满一寸的核舟上,你们觉得雕刻者手艺如何啊?”导入既紧扣文本又激发学生钻研文本,实践下来也很有效果。总之,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2.尊重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教师要尊重差异,激励学生。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低一些,一有进步及时肯定;对水平强的学生要表扬其优点,并提进一步的要求。在我教过的2012届学生中,有个男生语文基础弱,多次考不及格,但是写作文很细腻,有一次我朗读他的文章,并让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当时他的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一丝自信。此后他上课认真,课后多阅读,成绩不断进步,中考语文成绩将近优秀。如果我当初对他只有失望没有鼓励,结果有可能截然不同。可见尊重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会更积极主动。其他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会你追我赶,学风好,学习兴趣就会浓厚。
3.正确引导,保护积极的学习热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安恩和奶牛》一文时,学生质疑“安恩牵牛来交易市场而不卖牛,有戏弄买主之嫌”,我顺着他的疑问而提问:“是啊,来交易市场不卖牛,她到底是来干什么啊?请通读全文回答。”这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终于找到答案。我再次提问:“文章结尾才道出原因,这样的原因你想到过吗?合情理吗?这样结尾有何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究,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自然有效。
作为一名教师,充分备课,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尊重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进步的感觉;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佩服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学习兴趣,无疑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条件。
三、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 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我的疑惑。预习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时有针对性,做到学生都知道的不讲,大部分学生知道的少讲,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疑惑的难点,把课堂时间归还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练。
2.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投入学习。
例如,诗歌欣赏,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采取小组朗读比赛的诗歌会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画,从画面情境中深入领悟情感,适当介绍写作背景等课外知识,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教师的崇敬。例如我在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先让学生解题意,并学了白居易送给刘禹锡的诗,这样的知识补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学生更佩服教师知识的丰富性,对语文学习也更投入。例如童话、戏剧教学,可让学生扮演课文角色朗读、表演。例如散文教学,可让学生赏析优美语句并仿写。例如议论文说明文教学可让学生为作者论点举例佐证、当堂写简短说明文。例如文言文教学,可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熟读自译。例如作文教学,可让学生当堂作文、自批、互批、修改,升格。例如专题复习,可让学生归纳文体特点等知识点,教师精选相应习题,学生当堂练习巩固。
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锻炼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学会了学习方法,学生不再感到语文学习无从下手,学习定会积极投入,可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之教师采取多样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就有了保障。
四、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语文书,而且生活也是很好的阅读对象。语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1)开列阅读清单。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为学生开列阅读清单。让阅读具体化,量化,并指导学生做好摘要。初中阶段的六部名著阅读我总会安排学生提前阅读,做好内容概述。我会采用好书推荐、佳文赏析等课前三分钟学生交流等形式检查反馈阅读情况。
(2)倡导社会实践。社会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基地实践、植树、社区服务、旅游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我就让学生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社会这本语文书,让语文融入生活。
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情感,提升素养,为课堂文本理解提供感悟基础,学生会体验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造成学生积极课内外阅读的良性循环,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拓宽途经。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致力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引导,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韦善广.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2.(2):63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了自信心,就能达到短时高效的效果。在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时,要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
这样,一方面我了解了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每天晨读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在一起背诵课文,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和全班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背诵,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老师能背下来,我也能行”的思想, 在心目中要坚定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如果一篇课文读一遍背不下来,就读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就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背诵的效果。
二、讲究方法,化难为易
学生有了自信心和动力还是不够的,还要讲究背诵的方法。无论是背诵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我一定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如:《 燕子 》一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燕子图印在脑子里,分段去背诵,学生很快就背出来了。再如,《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指导背诵面临严峻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举——放——举”这三个动作要读出语气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
三、引导辅佐,掌握技巧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外,还要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于比较难的课文,首先理解课文意思,分段,分层,分句背,然后连接起来;要想让学生学会背诵,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时,就要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把这句话读错,添字漏字,如不及时指出纠正,那他形成定势后,就很难纠正了。
所以在初读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指名读、同座位互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课文,还可以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再现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过程和在脑子里的映像来强化。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找准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达到富有感情的背诵。例如,背诵《荷花》一课,有感情的背诵,学生一边背诵荷花,一边陶醉在那一池美丽的荷叶、荷花中,忘了自我。这样的背诵会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会记一辈子,可见理解对背诵的重要性。
四、树立榜样,培养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来,现场为同学们背诵课文,介绍学习经验,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例如我们班的郝晓磊同学,她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我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背书时先读几遍课文,把课文内容弄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背,就很容易背诵出来了。
商南县西关小学阮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是一种宏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使学生能通过语文课中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获得参与和体验创新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加大“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件】推荐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0-07
如何引导学生写09-29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10-08
如何引导农村学生阅读10-30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09-15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10-17
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网络09-1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06-08
初中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思考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