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汉斯.贝尔廷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绪论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对艺术的理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迄今为止出版了较多的学术著作, 有些已经翻译成各种语言广为流传。他受到传统艺术史的熏陶, 但并没有局限于传统艺术, 敢于采用新的形式建立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并且通过不断调整, 使艺术史更有价值。其1983年出版的《艺术史的终结》透露了诸多新的对于艺术理论界的思考, 引发人们对于艺术理论的新思考。汉斯贝尔廷指出当代西方艺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广泛地、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理论体系, 并且预测艺术史理论的新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汉斯贝尔廷相关的艺术造诣来对艺术史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分析[1]。

二、汉斯贝尔廷对时间和媒介思考

现代主义将艺术发展设定为一个自律的发展过程, 其存在时间区别于日常生活而不受干扰。但是当现实中成品艺术闯入后, 它会将本来与艺术区别的时间引入艺术, 这使得艺术本身所构成的内部时间瓦解。当较早的艺术与后来的艺术架设在同一层次上, 时间上的区别就没有了。当我们直接照抄生活中的事物, 日常时间和艺术发展时间就变得难以区别, 这种现成的艺术作品使我们对时间产生混淆, 即如何区分艺术发展时间和照抄品的日常时间。艺术品在现代的定义应当是唯一的, 但日常物品的时间不是唯一的, 并且可以随意取代。时间使得艺术形态不断发生改变, 比如摄影录像对于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而且当大多数人都可以随意把玩所谓的艺术, 拉近与艺术的距离, 在贝尔廷看来, 这种全球性没有负担的艺术, 使得艺术的概念模糊了起来[2]。

而摄影录像这种艺术使得艺术全球性, 拉近了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使得艺术越发民族化, 电子化的表演。当一个艺术家只要将其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就能展现全球性的艺术,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 因此展现出的全球性艺术自然也有所不同。随着人们追求摄影录像的一致性, 媒介、时间等则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新媒介可以让全世界轻松共享图像艺术, 人们因为技术而获得艺术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图像艺术又因为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 贝尔廷认为没有这些新媒介, 就无法实现艺术全球化[3]。

在贝尔廷看来大部分艺术作品已经很难具体区分, 使得艺术不再高高在上, 这正是贝尔廷从图像与媒介解释了当代艺术。但为什么他们仍然可以称为艺术, 主要还是因为图像具有可见性, 这种可见性存在不同层次的水平。贝尔廷认为艺术作品卖出的那一刻可以打包带走, 只有观赏者内心想看图像时, 我们才觉得这是艺术。因此可以说新媒介具有两层意义, 一是媒介自身的反思, 二是如何通过巧妙搭配排练才能激发人们想看图像的欲望。而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们更依赖艺术而非有趣的图像[4]。

以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例, 贝尔廷认为, 其实照片来源于早期艺术作品图像, 通过集中新媒介的组合, 使得时间问题再次被带入进来。其作品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重新解读, 而无法只是简单的一种模式。实际上, 当代很懂艺术的人都是通过各种不同新媒体组成的不同模式, 这也注定了我们无法获得一个共同的视角来解读, 只能从单一地一个模式分享一个相对局限的艺术图像, 也可以说艺术的自律性。

三、汉斯贝尔廷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贝尔廷并不会去反对某些艺术史的一些理念和观念, 而是有些人将艺术的理念和观念框住了, 硬性将某种他们认为的艺术理念刻板套路, 使得艺术变得无法界定。比如欧洲艺术史曾经将艺术史定性为某种普适性的标准, 随着艺术形式的改变而变得不再有效, 最终这种理想化的标准只能作废。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 特地为艺术史编制一套可以复制测试的价值规范来评定艺术, 这种价值规范是一种像生物模式一样不断生长、成熟、衰老的过程, 期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 艺术的变迁, 这种固定的评价模式无法继续生存。后来温克尔曼研究出了又将这种生物学循环模式的解释进行完善, 以此来定义“何为艺术”。贝尔廷对此这样总结:“以前, 人们向一种包罗万象的艺术学说的价值观念看齐, 以便历史地描述艺术, 现在, 人们依靠多余的历史研究的陌生模式, 或者依靠哲学的美学的陌生准则, 而哲学的美学总是把艺术理解为一种独立于历史和经验语境的纯粹原则[5]。”

贝尔廷作为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家, 其主要的艺术理论能够直接跳出西方长久的艺术史固定模式, 摆脱欧洲极度中心化的艺术评判思维, 站在当下世界的高度, 吸收新媒体, 新的艺术形式等来不断改变着自己对于艺术的深刻判断, 敢于否定庞大的艺术史模型, 向艺术史模型的错误理论发起挑战, 通过不断创作和实践展开事实的研究, 重新定义了艺术史和创作者, 深刻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一味地信奉前人留下来的“真理”, 而忽视时代的变化对艺术史的影响, 贝尔廷的诸多思考影响了我们重新认知艺术的理论, 也值得世人学习和反思,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者, 我们在艺术实践和艺术定义的过程中是否有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思维, 才能使我们的艺术建设更上一层楼。

汉斯贝尔廷从“艺术史的终结”到“全球艺术”的相关实践和总结理论的提出, 围绕当下艺术和艺术史理论, 理论连贯严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汉斯贝尔廷不断追寻艺术研究的真理, 探索新的艺术理论。可以说其发表的理论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反响, 不过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今年汉斯贝尔廷团队开始研究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史, 其思考的理论架构和发现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艺术创作和艺术史的撰写实质上都是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处于永恒变化的状态下。无论艺术的危机也好, 还是艺术史的危机也罢, 其中所隐藏的意义都是双重层面上的意义, 在这当中也许还包含了人们对于未来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更为长远和壮大的期盼。

摘要:在西方众多艺术理论研究中, 汉斯贝尔廷理论可以说是最亮眼理论发表者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交广, 有文艺复兴艺术、西方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本文通过艺术史的模式问题、风格自律的问题、现代主义权威的问题、以及艺术在全球化状态中应处的位置对汉斯贝尔廷理论进行研究, 来阐述汉斯贝尔廷艺术成就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艺术,汉斯.贝尔廷

参考文献

[1] 汉斯·贝尔廷.作为全球艺术的当代艺术:一次批判性的分析[J].美术文献, 2011.

[2] 阿瑟·丹托:《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 王春辰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终结了吗?——当代西方艺术史哲学文选》, 常宁生编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4] 邵亦杨:《穿越后现代:当代西方视觉艺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上一篇:山梨醇在醇酸树脂合成中的运用下一篇:胰腺癌术后营养不良45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