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的影响(精选8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企业文化传承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弘扬传承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承;品牌
引言
一个企业的文化要在各种纷呈杂陈的文化或思潮中生生不息,推动企业阔步向前发展是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文化的传承,不但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更是作为企业发展基石至关重要的存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认为,传承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百年基业,既要打造路桥企业特色的文化,又要兼容并收各种博广的多元文化精华,延伸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员工作为企业发展创新的主体,也作为企业文化传承的主体,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企业发展创新的首要任务和企业文化传承的首要任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只有具备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主体。通过不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不断地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进行智力投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知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做到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企业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随着公司经营业务在公路施工产业链上下游和工程施工相关多元的拓展,公司的职工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从无到有,原有企业文化的内涵也在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相适应的多元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但给公司注入了强劲的思想活力,而且为推动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公司的蓬勃发展铸就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文化的传承促进职工素质的提升,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立足市场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如何弘扬传承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发展腾飞的基石,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传承的光大创新。做好企业文化的传承,对推进企业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本企业实际,我认为,企业文化的传承,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弘扬丰富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传承打造诚信基石,赢得企业信誉
打造诚信是办企之本,诚信是企业难以估算的“信誉资本”。相反,一个企业如果失去诚信,它就会被市场抛弃,不论是多老的企业或品牌都会倒闭和垮掉。企业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只要诚信不要利润,企业合理的利润是正常的,没有利润的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难以继续生存。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获取利润,有一个什么样的利润为合理和最佳。也就是说,不以暴利为底线,不唯利是图。随着“微利”时代早已到来,“微利是图”能解决企业打造诚信与获取利润的矛盾。实践证明,要想获得市场,必须打造诚信,以诚信换取信誉,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一个真正的胜者。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对于公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诚信经营更是企业立身之本。本企业长期以来能够立足市场,靠得是“诚信为上”、“诚信守法谋发展”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优质、安全、高效工程产品回报社会、回报业主,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企业的发展。
(二)传承团队与集体精神,争创一流企业与品牌
企业的团队与集体精神,其核心是企业广大员工的齐心协力和团结奋战,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支撑下,所有的事情都将事半功倍。但是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并不容易,它既有深刻的时空烙印,又受地域与年龄等文化情结影响,因此要将其真正传承和弘扬,则必须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不管这种精神的启动力来自哪里,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弘扬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企业的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奋战,把争创一流企业、一流品牌成为团队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行动。
(三)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信念,推动企业克难攻坚
精神信念是一个企业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活力,它是企业员工彼此共鸣的思想意志和思想境界,是企业精神的一种内在表现,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传承企业艰苦创业的精神信念,要降企业创业发展的追求信念化,并将这种共同语言根植于每个职工的心中,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关注企业前途共同的思想和行为,维护企业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善打硬仗,敢于胜利”是本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一种精神信念。我公司从建国初期一支工程兵,经历六十多年风雨,发展壮大成为一家具有公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企业,正式传承和发扬了“善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精神信念。这种精神信念支撑着企业能够在面对艰巨重任时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四)传承兼容并收的胸怀,发展企业多元文化
路桥企业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道德水准、民俗习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此外受时间、市场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位或工作环境的员工较难拧成一股绳,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我认为,必须让所有员工传承兼容并收的胸怀,即兼容并收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即工作环境甚至不同行业的文化精华,提升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建设企业多元文化,为企业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动力。
企业文化,这就构成企业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管理学这一学科自创立以来,就在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不断地完善。由侧重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早期古典管理理论,到侧重于行为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再到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而侧重于战略管理为主的当代管理理论,管理学科也随着时代的脚步完善细化。而企业文化也是在生产力与管理方式相互不适应的条件下产生的,是为了调整员工与旧的泰罗制管理制度模式的对立而应运而生的。
1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本就是企业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过程,它是以一种文化模式出现的管理方式。
威廉·大内(WilliamOuchi)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企业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是一家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的一种生存和发展方式。
综合西方学者的一些观点,一般把企业文化细化为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以及企业的团队意识等方面。不同的企业中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
质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寓教于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而使职工在进一步理解、认同企业文化的同时,树立了正气,提高了素质,传播了科学知识,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封建迷信、伪科学的能力,共同营造出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让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4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应该重视文化建设,否则企业战略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优秀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是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呢?
4.1在思想意识上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文化建设为着力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在落实上下功夫,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
2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分析
由于企业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企业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及经济环境等等外部条件都需要有不同的体现,而且即便在相同外在条件下,各个企业不同的发展起点、不同的经营历史、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人员构成等不同的内部条件也会造成差异性较大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2.1 企业文化的构建
2.1.1 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建立企业文化首先要确定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并用这个企业文化的灵魂来指导企业运行,规范企业行为。其次,要重视企业人才的培育。由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它重新审视了人的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创建企业文化时,需要创立以企业人为主的企业文化。再次,需要重视企业的文化传统。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创建新的企业文化时,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改造原有的文化传统,继承优秀的原有文化。接着,要重视企业的民主建设。企业民主是企业人全体参与创建企业文化的条件,企业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层次。最后,还必须重视对企业人的精神激励。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激励作用在于使人在精神激励下的精神力量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1.2 企业文化创立的程序。
企业文化的创立过程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论证试验阶段、传播执行阶段、评估调整阶段以及巩固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团结干部职工,凝聚力量,增强企业精神,丰富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4.2在执行策略上
(1)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继续为员工增加安全感,提高收入,改善居住环境,而且要根据企业运行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职工劳动作业条件,改善作业环境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满足职工精神需求上做实事做好事。
(2) 丰富活动内容,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散漫的,无序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来评价事物,处理问题。而组织强调更多的是集体主义观念和行为。
参考文献:
[J].工会博览,2010 (6).
[2]孙长坪.论科学精神与企业文化的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
[3]韩明俊,卢丽.浅谈企业文化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09 (19) .
作者简介:訾晓笑(1985-),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2.1.3 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
企业文化不只是一种管理策略,它离不开企业的环境。它是在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中,不断沉淀不断成长而形成的。所以,企业的环境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企业的环境因素包含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企业建立的人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社会环境。只有良好舒适的环境才能让企业人处于和谐的生产中。
2.1.4 企业文化传播媒介的选择。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是由传播而实现的。如果没有有效的传播,就不能完成企业文化的构建。主要的传播媒介可以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其他媒介。而当下常见的传播方法有印刷媒介中的企业报刊、函电,电子媒介中的企业网站,以及会议、赞助等等。
2.2 日本、美国以及我国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
企业文化的构建成功与否,在于它的激励功能、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功能等方面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列举不同地区的经典案例,分析不同地区的企业文化。
2.2.1 日本的企业文化。
案例1:松下电器公司的企业文化。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上九大公司之一,是目前日本获利最高的企业,现有职工20万名,产品14000种,工厂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倍以上。
松下的企业精神是松下幸之助在自己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并最终确立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1) 产业报国精神。 (2) 光明正大精神。 (3) 亲和一致精神。 (4) 奋斗向上精神。 (5) 礼节谦让精神。 (6) 顺应形势精神。 (7) 感恩报德精神。
日本的企业文化是较早时期就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传统的东方伦理基础上建立的。大多数日本企业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认为“人才开发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以“人”为中心,是企业员工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重视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尊重并信任员工。
2.2.2 美国的企业文化。
案例2:IBM的企业文化。IBM公司前总经理小托马斯·沃森称该公司在20世纪前半叶成长壮大为全国杰出公司过程中的氛围是“崇拜式文化氛围”。这种气氛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沃森的父亲(大托马斯·沃森)当上了一家小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正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当时,大托马斯就有意识地开始为创建一个富有兢兢业业和执着精神的公司而努力。沃森在墙上贴满了标语:“时间一去永不回”;“没有永远静止的东西”;“我们永远不能自满”;“我们出售是是服务”;“公司以其人员而为人所知”。他对个人的行为做了严格规范———他要求销售人员穿戴整齐,着深色工作服,鼓励结婚(在他看来,已婚者工作更努力,对公司更忠诚,因为他们得养家糊口),不鼓励吸烟,禁止酗酒。他还制定了培训计划,对公司新雇佣的人员进行思想灌输,努力招募年轻有为的新人,坚持严格通过实践提拔人才的原则。后来,他创办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经营的乡村俱乐部,主要鼓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人员在内部交谊,而不是同外部交往。
美国的企业文化发展晚于日本,它的理念既含有一些日本企业文化的理念,又具有独特的美国色彩。这就造成美国的企业文化在人文建设的理性民主中,偏重于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现状。
2.2.3 我国的企业文化。
案例3: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短暂,在与同样的东方文化体制中的日本相比,缺乏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在企业文化的创建中偏重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从不同国家典型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虽然在地域、人文环境等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从而构建出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带给企业很多方面的良好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推动企业生产力方面。
3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般而言,成功的企业文化都具以下几种功能: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推动企业管理的作用以及推动企业生产的功能。
凝聚作用会使得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表现为一种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并由此产生的强大的生产动力。
而不同于物质激励,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会产生一种内滋激励,是员工基于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劳动积极性。
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带动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变得更为有效和富于活力。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是靠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调动员工们的劳动积极性,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构建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从而形成员工与企业共进退的统一意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摘要: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解析了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 通过分析美国式和日本式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 以及现有中国式企业文化, 展现一个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湖南出版社, 1991.
[2]罗争玉.企业的文化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3]卫虎林.企业管理学科前沿动态述评.生产力研究, 2006, 07.
[4]陈传明, 史有春.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改造.经济管理, 2000, 10.
[5]曾仕强 (台湾) .中国式管理[J].企业文化, 2005, 08.
[6]刘卉.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家天地 (下旬刊) , 2011, 06.
[关键词]企业文化;因素;愿景;形成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探索研究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从而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是我们通过对不同企业文化形成过程的了解和研究,总结归纳出了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五大因素,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愿景、企业最高领导者、企业效益和企业典型人物。
一、企业所处环境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自然,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成。因此,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认真分析影响企业文化生成的环境因素。企业文化环境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构成,影响企业文化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传统、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企业文化的微观环境则主要包括企业所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法规、地方文化、乡土人情等等。一个企业只有很好地把握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特性,才能提出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愿景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愿景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或基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企业内大部分员工的个人愿景趋同时,整个企业的愿景才可能形成。与个人愿景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愿景,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无数例子证明,企业愿景建设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企业愿景的建设,并要求员工自觉推崇与传播本企业的愿景。为了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愿景,愿景应该用具体的语言表示出来,而不应该用抽象难懂、过于一般化的语言来表示。
三、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和领导者,他们既是本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设计者,也是奇特文化实践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比如,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精神素质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状态与特征,表现出是开拓进取还是求稳怕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知识素质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知识含量,进而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实际校内呢过,观念本事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市场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因此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非常大,管理者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为重要。
四、企业效益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的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不被淘汰,从而获得发展。所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对于刚成立的公司而言,企业文化是伴随着公司的成立而立刻就存在的,并直接,简单地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的大公司都在着力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是说在此之前这个公司就不存在企业文化,只不过是没有形成明文规定,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形式上而已。一个公司刚成立,也许只有一个或两个老板,没有太多的领导者,这时,老板们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对待招聘过来的员工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从宽泛的意义来说,就是这个刚成立的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会直接作用于员工,从而决定公司的经济效益。这种企业文化表现在公司老板的一言一行之中,只要老板的言行举止能得到员工的认同,信任,公司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足够的保证,并能够促进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的发展。而对于已经在正常运转,并且生存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已不再是在公司老板的直接指导下生产,而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团队或组织的指导下生产的公司,企业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的敏感和紧密。在这时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公司规定和各种规定的生产流程,一般来说只要按正常的生产程序进行生产,就能保证公司正常的运转,似乎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正常的保证和提高。但是,像我们听过富士康的“十几连跳”,以及其他企业劳工之间的“生死纠纷”,各种各样的“轩然大波”在不同的企业里掀起,引起社会的深刻思考,显然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我想这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具有莫大的关系的。当企业处在强大,高等发展期,在市场上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其发展已到了一定高度,通过改变生产和调整内部结构等一系列活动已难以战胜竞争对手时,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被放到了应有的地位,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这时企业文化对经济效益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五、企业典型人物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典型人物是企业为了宣传和贯彻自己的价值系统而为企业员工树立的可以直接仿效和学习的榜样。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象征。许多优秀的企业都十分重视树立能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英雄模范人物,通过这些英雄人物向其他职工宣传提倡和鼓励的东西。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任何人都有一种在群体中出人头地的愿望。企业能够利用员工的这一心理,促进他们将强烈愿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过程,是企业创造文化的一个根本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要借助榜样的力量,使员工从英雄人物身上认识到英雄人物同自己一样,也是平凡的人,他们能成功,别人也一样能。像去年集团公司开展的寻找“最美兵工人”活动,便是塑造平民英雄,发挥榜样力量的优秀途径。
参考文献
[1]沈人同.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浅析.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4)
[2]殷燕,罗春林.领导风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路径研究.时代经贸,2013(22)
作者简介
侯森(1981-),性别,男,汉族,吉林梅河口市人,学士学位,单位:北方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高琦(1988-),性别,男,汉族,新疆奎屯市人,学士学位,单位:北方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五千年来,更是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博大精深,流传千古。如同真理一样,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下,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1世纪的今天,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力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早已席卷整个世界,现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开始回归过去,从传统文化入手,审视现代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以求有所借鉴。故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以期有所裨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一、时代背景
提起传统文化,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多数国人来讲,都是一个不甚明晰的概念。尤其在“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道德近乎沦丧,诚信不值一钱,传统文化更是被人们抛之脑后。难道五千年来的深厚积淀如此不堪一击,我们的祖先耗费心血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将遭遗弃?虽然,我坚信这不会发生,更不可能发生。但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的所谓的信心实在是毫无底气。不过,随着近几年《百家讲坛》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类节目”的火热播出,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国学”狂潮。一时间,“传统文化”与“国学”便划上了等号。显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好事之徒”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以偏概全。“国学”这一概念,且不说它的具体内容,单就其“来自日本”的出身便撇清了它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界限。毫不夸张地说,这还是一“舶来品”呢。不过,概念的区别并非本文重点。在此援引这一事例,只是为了说明——“国学热”带动引起的传统文化再次被重拾这一现象,让人欣慰。而从“国学”之说出发,理解以儒释道为主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摘取其中对现代企业管理颇具借鉴意义的思想,不啻为一条捷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我看来,有三点内容:第一,它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其长期性、稳定性及不可动摇性;第二,它是我们的祖先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创造、总结并流传下来的,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腐朽和落后,而且根深蒂固;第三,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包含佛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学派及贵族、市井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文化在内的大杂烩,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内容给其注入了千年不衰的生命活力,直至今日,仍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深远。
(一)儒家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倡导的“义利观、忠信观、任爱观、中和观”今天看来,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具影响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以人为本。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管理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全球上下几乎所有企业在“人”这一问题上,可谓达成了共识——“重视员工的贡献”、“重视消费者的喜好”等。但是,各种各样的口号、仪式仅仅止步于浅层,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依旧缺少。像Google这样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呢?答案很复杂,在此不做赘述。我只说明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其一切行为自然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因而,在此基础上的任何人文关怀必然会沦为一种工具性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被披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而已。第二,重义、守信、轻利。“义信利”,这一商业精神是我国晋商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的从业信条。“重义”、“守信”、“轻利”这三个词,正是现代中国企业普遍缺失的“商业之魂”。接二连
三、频频爆出的“食品危机”,让整个中国上下惶恐不安。“我们能吃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吃?”等疑问萦绕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难道“传统美德”真的过时了?难道“利益”面前,就是人命也不关天?我不想探寻答案,因为我还怀有希望。我相信,一切的一切都会回归本真。就像儒、释、道三家共同点明的“初心”一样。初者,心也;企业者,良心也。
1(二)道家文化
“老庄之说”自古以来虽然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但其深远影响绝不亚于孔孟。记得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是孔子,而人生理想是庄子”。这是于人,于企业呢?我们知道,虽然道家主张“无为而尊”,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无所作为”。恰恰相反,道家之“无为”的建立基础是“有为”,而且是“有大为”。显然,对于追逐利润的企业主体而言,社会理想必然是“有为”,甚至是“大有所为”。那么,社会理想之后,企业该不该有“人生理想”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里之于企业的“人生理想”有所不同。对于自然人而言,它是“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以Apple公司为例,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IT企业,在外界眼中,它的社会理想早已实现。但以“不完美,所以追求完美”著称的Apple来说,它的“人生理想”仍在继续。今天的Apple,或者说未来的Apple,其对企业自身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已经成为它最大的内在驱动力。至于经济利润,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副产品”。这也是为何,一流的企业从不刻意逐利,但利会不由自主地送上门来。显然,能力的高低在这个时候已不重要,境界的大小才是关键。正如《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所说,“小 1孔南钢:《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1年07月第4期。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又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所记,“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眼界需要放宽,境界需要提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将其他对手远远抛之脑后。到了那个时候,失败远比成功困难得多。
(三)释家文化
“佛门,净地也”,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个共识。佛家或者说释家,在多数国人眼中都可谓“高深莫测”。且不说其思想内容和哲学内涵,单是传入时间到现在为止都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故其神秘色彩可见一斑。若论及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更是不易。在此,我仅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三点看法:第一,散财与人。即对佛家“乐施”思想的一个具体提炼。我一向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虽然在一线为企业创造财富,但却几乎很少直接参与分享。多数时候,除了微薄的工资以外,别无其他。因为,在马克思的笔下,员工从来都只是资本家的剥削对象,资本家依靠攫取“剩余价值”而聚敛大量财富。所以,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时,员工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待宰羔羊”。尤其是今天,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依旧未消的情境下,基本每天都有企业倒闭、员工下岗。“散财与人”的思想对企业而言就更具意义。还记得2009年阿里巴巴的“逆势加薪事件”吗?马云的做法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对员工们的一种关怀,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第二,先时快进。这是我在佛家“无常”思想的基础之上新创造的一个词语。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与时俱进”对于企业而言,早已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必须行为。而要满足“创新”这种高层次需求,必须“先时快进”,别无他法。Apple公司的成功,显然是对于本词的最好诠释。乔布斯用事实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证明——Apple公司从来都不是走在对手的前面,而是走在时代的前面。第三,善恶有报。这是从佛家的“缘起性空说”或者叫“因果报应说”中提炼出来的。我认为,这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良心,到底要不要有?到底应不应该有?或许有人会讲:“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的确,虽然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请相信,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行善,必得善报;为恶,必遭恶报。所谓“因果报应说”,便大抵如此。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牢记于心,因为做企业,说到底还是做良心。别忘了,有人说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2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只是摘取儒、释、道三家的部分思想稍作浅析。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蕴藏的财富是巨大的,有待挖掘、研究并运用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企业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择“恰当”而用,相信对其经营管理思想理念的转变、调整将有 2 引自香港电影,《无间道2》。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所启发。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玉德:《文化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黄河涛、田利民主编:《企业文化学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3]孔南刚:《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1年07月第4期。[4]熊捍宏、王维拉:《佛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企业导报》,2010年第2期。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时期已向我们走来。信息时代、生物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21世纪发展的大背景。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中国企业将以什么方式演绎一出精彩的剧目?中国社会在深层次领域内对外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将如何在全球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许多专家和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纳入了关注的焦点范围。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企业文化不是照抄,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文化就是经营者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的宣言。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因此,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它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所以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管我们抓不抓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企业之中。人的行为习惯受思维习惯的作用,如果不努力认真地抓,就会形成不良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是非正式的规章体系,它明确指出人们在大部分的时间内举止应该如何自律。
员工们一旦知道了组织对其行为的确切期望,就会只花费很少的时间来决定在给定情境下该如何做。而在弱文化中,员工仅仅为了试图确定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就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强文化对生产率的影响是惊人的,不妨来个极端的估计,企业每天可以从每个人身上额外得到多达一至两个小时的生产工作量。
其次,企业文化会使人们对他们的工作感到舒畅,因而更有可能努力工作。
人们在他们工作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要了解文化的意义以及他们怎样起作用的,因为很可能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人们刚开始工作生涯时会认为工作只是工作而已。但是,当他们选择了某一企业,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以强有力的但又微妙的方式形成他们的反应。文化可使他们变成勤快的或者拖沓的工作人员,严厉的或友好的管理者,合群的集体成员或孤独的个人。当他们工作几年后,他们的举止就会为文化所制约,尽管他们对此还一无所知,然后一旦他们调换工作,定会大吃一惊。
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还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层次。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有人称之为精神文化;制度和习惯对应着企业的制度文化;员工行为对应着企业的行为文化;最表层的物质层面对应着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避免的问题
1.主张“文化万能”
一些对企业文化过分的宣传使部分企业盲目地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副灵丹妙药,企业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靠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于是不管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与企业文化是否有联系,统统向企业文化靠拢,造成所谓“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样,企业文化就被错误地理解为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的思想、行为和过程。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研究和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的,它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导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它与其他管理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更不是某个具体的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我们常说,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必须与其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那种把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作用盲目扩大化的做法,不但搞不好企业文化建设,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管理职能的发挥。
2.过分强调“以人为本”
一些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者在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时常常不自觉地假设:员工都是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但在现实中,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其中必然有些与企业的利益和宗旨不一致,正所谓“有烧香的,就有拆庙的”。“以人为本”没有错,但要在一定的
2/8页
前提和条件下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就是“人”要称职,其个人利益要与企业利益相一致,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彼此间是一种对等关系。衡量员工是否称职,就是要看员工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全身心地为企业工作,是否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企业人员岗位编制要合理,没有冗员存在。因为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多余人员只能使工作的效率下降。
3.滥用“民主管理”
实践证明,民主管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民主的管理同样不是前提。决策时需要讲民主,但经营管理一定要有权威,一个普通人家还要有一个拍板主事的,何况一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里几百甚至几千个员工都是主人公,如何进行管理?企业需要一个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员工知道,企业的目标、使命是什么。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规模小时,能做到什么规模要看老板的能力;而企业做大之后,还有多少潜力则取决于员工的胸怀”。
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最好的管理是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而员工对管理权威的接受源于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他们觉得企业有前途,自己在企业中可以得到发展,再繁重的工作也乐于承担。对员工要强调少一些主人公意识,多一些打工仔精神,同时靠企业文化的推行,弥补制度上的缺陷。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但企业文化不仅是单一的依附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通过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来看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
新世纪中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把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一体,加强和推进企
3/8页
业文化建设,具有紧迫而长远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和整体形象的强大动力。其产品质量和销售,越来越依赖企业的人文管理和员工的精神状态。1998年美国《财富》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最受敬仰的企业”的主题就是“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为科技的迅猛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使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把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不能离开先进文化的引导,文化是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手杖和灯塔。
3).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灵魂,产业报国、团队精神、敬业守法等,使企业产生永远进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豪感。
4).企业文化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在运行中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中国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文化交流,包含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我们必须发挥文化大国的优势。
2、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哈佛商学院曾经就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方面的问题调查多名企业界人士,但同一个问题在一部分人士看来是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在另一部分人士看来却是属于企业战略范畴,由此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存在着一个交叉,这个交叉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这个交叉就是企业的经营理论,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起点。
企业经营理论实质上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凭什么存在等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层次的问题。企业经营理论客观存在,没有它就不会有企业。按彼德.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经营理论主要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对于所处环境的假设,关于企业结构、市场的假设以及关于顾客和产品科学技术的假设。
2).企业对自身根本目标的假设。
3).企业对能够确保实现预定目标的优势的假设。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的假设、对目标的假设及对优势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可以这样说,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理性的反映。
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即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
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前的很多企业家,特别是国营企业家经常有这样一种看法,即企业通过战略实施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只要战略的质量高,那么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差不到哪里去。其实中国过去的企业变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是被动的变革,这种被动的变革如果是在成熟的市场竞争前提下,可以说是没有你变革的机会,你还没有变的时候或正在变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把你淘汰了。国家等了那么多年的WTO,也正是在保护这些被动的企业,但现在已经WTO了,没有保护了,你就必须得时刻准备着主动变革,要主动变革就要一个基于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环境,这样的环境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形成。
也有一部分较前卫的企业家把企业文化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认为有了好的企业文化就有了一切,于是他们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心,以至于对企业其它经营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的归纳和整合,没有好的经营过程,何来好的企业文化?这就如同一个人的事业生涯,他可以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来形成自身良好的品德、素质与能力,也可以放下一切行动去修身养性,从而提高人生的生存质量。不可否认的是,后一种方式的成功机率会小很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更能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 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惠普企业通过确立“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了一种注重顾客、股东、企业员工的利益要求,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企业内部提倡人人平等与人人尊重的企业文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的、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作风。通过对这种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了飞速发展,企业在50,60年代纯收入增加了107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
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如柯达企业通过推行“柯达建议制度”的新型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了不凡的经营业绩,并通过这种建议制度总结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七个要素,即人事、资金、方法、机器、材料、市场、精神,通过这种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三是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如戴姆勒,奔驰企业正是通过其品质管理和品质文化的塑造,最终打造出了驰名世界的顶级品牌,为企业蠃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泛的赞誉,也才有了“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金”这样豪迈的广告语。
四是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宝钢企业自1978年建厂以来,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于1998年1月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审核认证,并通过其环境保护的“六领先”战略,即环保目标领先、环保教育领先、环保装备领先、环保技术领先、环境管理领先、环保成果领先,初步树立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一个具有优良经营业绩的企业,会越发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舍得花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互促互动和良性循环。而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没有精力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易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企业文化的投入得不偿失,从而限制了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跨越,愈发难以摆脱困境,出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恶性循环。
4、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愈来愈成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最近的研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国际著名的兰德企业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企业的实践证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在IBM、索尼、通用电气及中国的海尔等著名企业的成功过程中,企业内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无一不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深圳华为,这家成功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认识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并时刻注意精心培育华为的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提高竞争力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5、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多种层次,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最初的企业文化多为物质文化层次,他依靠一些具体的事物来体现企业的文化;其次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层次,他是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组织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一种依托企业中人的行为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愿景目标、企业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人际关系,这种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培训、日常工作教导,可以保证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但需要建立在企业完善的规章制度之上,才能保证企业文化氛围在企业内的顺利形成;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次,他是企业在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意识和精神文化层次,这种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已经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我们所说的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等,此时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员工的一种潜在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员工都会自然流露,不需要企业的监督和指导,成为广大员工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为社会所理解并接受,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社会承认层次。
企业文化具有精神性、团队性、连续性和学习性,他是建立在企业人的基础之上的,他在企业中起到一个企业精神支柱的作用,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对企业自身和社会现实的系统思考,是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的文化表现,一种思想沉淀,他比传统的说教、灌输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也更容易在人们大脑中形成思维模式,而且一旦形成是根深蒂固的,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监督层次提高员工在企业中自由度,有利于工作的进行,发挥员工的主观性,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形象不仅应依托企业自身的宣传,更多应依托与社会的宣传、企业文化的宣传,在这方面企业文化的渲染比企业的宣传更有优势。文化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相比传统的宣传要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目前的广告大战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的文化宣传,在文化中塑造企业的形象。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宣传,避免在单一产品宣传中无法表现企业的产品链,节约宣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一次宣传可以达到全面宣传的目的,而且文化宣传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塑造一个健康的企业形象。
根据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取得成功,使企业的主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象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立于世界众多的大企业之林,经济要不断取得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用巨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广大员工,拿起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企业文化,多在“优秀”这一点上做文章,真正创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 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惠普公司通过确立“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了一种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企业内部提倡人人平等与人人尊重的企业文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的、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作风。通过对这种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了飞速发展,公司在50-60年代纯收入增加了107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如柯达公司通过推行“柯达建议制度”的新型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了不凡的经营业绩,并通过这种建议制度总结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七个要素,即人事、资金、方法、机器、材料、市场、精神,通过这种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是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如戴姆勒-奔驰公司正是通过其品质管理和品质文化的塑造,最终打造出了驰名世界的顶级品牌,为企业蠃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泛的赞誉,也才有了“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金”这样豪迈的广告语。
四是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宝钢公司自1978年建厂以来,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于1998年1月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审核认证,并通过其环境保护的“六领先”战略,即环保目标领先、环保教育领先、环保装备领先、环保技术领先、环境管理领先、环保成果领先,初步树立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集团意识,企业文化,从众心理,内外意识,等级序列意识
一、集团意识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集团意识, 就是认为个人归属于某个集团, 个人以对集团的归属感为基础, 集团内的个人之间相互合作, 相互依赖, 忠诚于所属的集团, 为了集团发展而共同努力。围绕着这一核心含义,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又呈现出极为丰富而多样的具体内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众心理
首先, 通过一个故事来初步理解集团意识。
一艘油轮即将沉没, 船上的乘客来自多个国家。船长让水手奉劝乘客跳水逃生。水手告诉美国人“你是一位勇者, 跳吧”, 美国人立马就跳下去了;水手对英国人说“拿出你的绅士风度来吧”, 英国人就跳下去了;水手对德国人说“你必须要服从纪律”, 德国人也跳下去了;水手对法国人说“你跳水的姿势一定很优美”, 法国人跳下去了;水手找到日本人, 但无论如何劝导, 他都不敢跳。水手无计可施。这时, 船长走到日本人身边, 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你看大家都跳了, 你还不跳?”这时日本人才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这个故事形象说明了日本人总是把个人置身于某个集体之中, 尽量避免自己的行为异于他人, 只有做到自己与他人的行动保持一致才安心。
2. 内外意识
日本人认为每个人都从属于某个特定的集团。同时, 也因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 而从属于多个集团。集体内的人视为“内”, 而集团外的人就视为“外”。例如, 将同一公司的同事视为“内”, 公司以外的人视为“外”;同属于一个协会的会员视为“内”, 非会员的人视为“外”。
日本人有很强的内外意识。对待集团内的人, 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 语言表达都显得非常亲密融洽;而对待集团外的人, 则从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语言表达要谦逊客气, 行为举止也要彬彬有礼。这种对“外”所持的态度实际上表现出的是一种的距离感, 是疏远排斥对方的表现。
3. 序列意识
日本人认为集团内人际关系是一个从上至下的等级序列, 按工作年限、年龄、学历、资历等论资排辈。例如:先进入公司的同事为“前辈”, 后来者为“后辈”, 等级高者为尊。各等级者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不可逾越等级关系。如果有人有越级的言行的话, 便会被认为是不遵循规矩的人, 将受到集团内其他人的排挤。
二、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1. 利用从众心理, 强调个人行为与集团行动保持一致。
日本很多企业都有开“早会”的惯例, 即每天一上班, 就先进行唱社歌、朗诵企业理念、或是高喊口号等形式的早会, 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企业为了增进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 加深员工对企业理念的理解,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建立个人与企业命运共同体而设定的集体活动。
日本企业文化十分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认为工作应该是大家通力合作完成的, 功绩也是大家共同的, 不提倡突出个人。在日本企业中, 个性很强的人往往难以和其他人和谐相处, 甚至会被认为是破坏企业和谐气氛的异类者。要想融入集体就必须去掉个性, 与大家统一步调。只有将自己完全融入在集团中, 才能很好地维系与集团内的人的关系, 才能在企业中获得个人的发展。
2. 注重内外意识, 强化员工的忠诚度,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内外有别是日本企业的特点之一。将公司的同事视为“内”, 公司以外的人视为“外”。这一点可以从日语商务用语的使用上看出来:公司内部人员对外一定要使用敬语, 而对外人称呼本公司上司或同事时却不使用敬语。
日本的企业很多都是终身雇用制, 日本人一旦进入一家企业后, 便一心一意为企业服务, 不会轻易跳槽。企业也十分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企业内部强调对“内”和谐的同时, 又有严格的对“外”意识。在集团内努力维系和谐的关系, 对集团以外的人采取一种疏远, 冷淡, 默然的态度。这种群体外的排他性, 增强了集团内部的凝聚力,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斗和内耗, 确保集团在对外竞争中的战斗力。
3. 强调等级序列意识, 维系集团内的和谐。
年功序列制是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三大法宝”之一。年功序列制是指随着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的增加, 逐步提高其工资和资历;并把员工在公司工作年限, 作为其晋升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形成了竞争和协调有效融合的序列制度。
日本企业中, 先进入企业者为先辈, 后进入者为后辈。先进入企业的人比后进入企业的人资历要高, 后辈对先辈要尊敬。企业内的员工都遵循这样的序列制度, 认为只要努力地为企业服务, 个人的资历, 职务也会按部就班的晋升入更高的等级序列。
注重等级序列意识是日本企业维护经营稳定的管理理念, 这种等级序列制度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稳定性, 促进了企业内部竞争体系的和谐发展, 促使员工安心地为企业长期效力。
三、结语
日本民族性格文化是日本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集团意识仅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增强了凝聚力, 培养了员工忠于企业的观念, 树立了团队精神, 使员工对企业有信赖感和归属感。这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 也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中国企业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2]江华.日本企业文化的民族性及其启示[J].华夏文化, 1998, (3) .
[3]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万俊毅, 欧晓明.日本的家文化及其家族企业特征[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7) .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绩效;影响机制
一、相关概念综述
企业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当前世界范围内仍未有一个确实的概念对其进行评析。我们这里将企业文化解释为:体现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基本价值观的,抽象但是却能够确实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行为与思维的,稳定的精神财富与信念准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企业的管理者就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他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确实是有不同影响的。但是管理者不能准确说出这种影响是否显著,也无法判断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传统的观点认为:具备相对成熟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在整合内部资源和使用外部环境这方面比起不具备成熟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有较大优势,绩效也会更好。
二、理论模型假设
经过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不是说企业文化浓郁的企业,就会因此直接带来较好的企业绩效。我们试图寻找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因素,即,企业文化通过何种途径去影响企业绩效。我们将这个中介因素总结为:控制、凝聚和指引。企业文化形成一种固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企业往往因此制定确定的制度规范,以这种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员工的行为;而企业的价值观又会影响管理者对整个企业的氛围的构建,这种氛围其实就是凝聚作用;另外,企业的文化在管理者进行决策时往往会发挥作用,指引着不同企业的管理者在遭遇同样的问题时做出不同的应对。这三者看似是三个概念,但是三者却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作用。简而言之,企业文化通过具体的控制、凝聚和指引作用影响企业绩效。
三、数据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数据的来源方面,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调查问卷正式投放之前,笔者专门询问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者问卷中所设问题是否能够反映研究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节上的调整,形成最终的问卷,问卷的问题采取的是陈述性语句,采用Likert5分法,用数字1-5来代表对陈述语句的认同程度,其中1=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不知道或无所谓,4=基本同意,5=完全同意。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84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80%。(见表1、表2)
我们这里采用的数据分析的软件为SPSS软件,具体的方法则是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用其相关系数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我们综合分析数据,得出了表3的结论。
由表3我们得出结论,企业文化的控制作用、凝聚力、指引作用与企业绩效直接相关的盈利情况和顾客的反响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P值都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那么换句话来说,它们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四、结论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是较为显著的,但是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可能是简介的。企业文化一般通过一些重要的中介作用来影响着企业绩效,换句话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是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的。但是我们还应当意识到,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其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了这项研究具有复杂性和长远性,想要研究透彻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和时间来进行。
想要塑造一个能够使企业绩效显著提高的企业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环境必须是良性的,也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在这方面,具体的就是进行量化的考核,进行宏观和微观结合,纵向和横向结合的考核手段,确立规范的奖惩制度,为员工营造一个优渥的环境;其次是鼓励并要求员工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促进员工的进步,带动企业的进步;然后要建立较为科学和现代的管理环境与工作氛围,将大量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和具体,使员工充满活力地进行工作;最后要有吸引员工的手段,让员工有归属感,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员工多参与企业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市政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乐国林.文化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浅谈企业文化的影响】推荐阅读:
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12-17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07-26
企业文化影响团队10-11
浅谈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管理12-02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0-25
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的构建11-13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12-15
浅谈发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06-29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11-19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