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莫言诺贝尔(精选9篇)

莫言诺贝尔 篇1

围绕莫言领奖刮起的舆论风雨已逐渐平

息,但这并不代表有关莫言的舆论也已经雨过天晴。相反,人们再一次掀起的“莫言热”更让大家啼笑不已。

莫言火了!再将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后,莫言一夜间成为举国瞩目的偶像。同样火了的还有他的家乡——高密。高密县一夜之间成了旅游胜地,平凡的家具被人们当做神器来张扬;破败的土墙被无数人拍下作为历史的印记;莫言家的一草一木都似乎变得神奇而富有灵性;酒量莫言家种的萝卜都被人小心地拔出,到处炫耀说:“这是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

这一系列的行为荒诞可笑,难道说,吃了莫言家门口的山药豆后就可以获得来年的诺贝尔奖吗?难道说6.7万元投资就可以遮掩住钢筋水泥下的高密只是带了繁华的面具吗?这些所谓“诺贝尔奖的副产品”只是人们对一个新生热点的盲目追捧;只是一种盲目地炫耀与一份对文化的物质罢了。

央视记者问莫言:“你幸福吗?”他回答说“诺贝尔奖”后压力很大忧虑重重。

太多的人不想听故事,他们只想看故事,他们不知道即便是诺贝尔奖加身的人也会有孤独的事,脆弱的部分。我们都是需要壳的蜗牛,但这样的壳却容不得莫言藏身,有那么多只手恨不得把莫言从壳里楸出来放在人们面前暴晒。有人说他其貌不扬在饭桌上吃相难看;有人说他当年与一众官员在书展退席;有人说他当官方机构的公职等等。

诚然,人们对莫言的这份热,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大家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文学界的最高奖项的兴奋,表现了大家对于莫言的关注和更高的期待。

只是对于这股“莫言热”,我们更需要的是“冷思考”。一些人希望莫言发出某种声音,其实并不是想从莫言那里寻找答案,答案心中早就有。他们只不过试图让答案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嘴里讲出来。这种意图如此强烈,以至于动用各种语言暴力,让莫言感受到一种胁迫,莫言用了一个动词“逼”。长此以往,恐怕我们的“莫言先生”真的成为“不说话先生”了。

人们渴望从莫言的家乡找到他所描绘的事物的影子,却忘了莫言曾说过他喜欢高密的平静,可是现在的高密还能像以前一样平静吗?人们渴望莫言的下一部作品,却忘了在各路商家的层层厚利下,莫言还能像从前那样心静吗?

莫言诺贝尔 篇2

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奖章及奖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在致辞时说, “莫言是个诗人, 他粉碎了陈腔滥调, 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 他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的存在, 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 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

莫言生于1955年2月, 原名管谟业, 祖籍山东高密。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迄今为止, 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 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 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 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篇3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管谟欣(莫言的二哥):他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6岁上学,8岁开始看大部头的文学名著。他喜欢看书,我们这农户家里书比较少,他就一户户去借,还拿我的新华字典来背。他写的每篇作文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当时我们这个地方还不是机器磨面,是石磨,他帮人家推磨,博取邻居的好感,好去借书来看。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前天,莫言还在和我一起逛超市、赶大集。我们做过交流,对能否获奖,莫言老师表现得非常平静。他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也是在老家,当时他女儿生孩子。其实他还是很平静地看待这些奖项。但作为高密人,我还是非常盼望、期待他能获得这项世界的文学奖项,国际的文学大奖。

大江健三郎(日本作家):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莫言诺贝尔奖颁奖词 篇4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er Wästberg, Writer, Member of the Swedish Academy,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10 December 2012.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Esteemed Nobel Laureates, Ladies and Gentlemen,Mo Yan is a poet who tears down stereotypical propaganda posters, elevating the individual from an anonymous human mass.Using ridicule and sarcasm Mo Yan attacks history and its falsifications as well as deprivation and political hypocrisy.Playfully and with ill-disguised delight, he reveals the murkies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lmost inadvertently finding images of strong symbolic weight.North-eastern Gaomi county embodies China’s folk tales and history.Few real journeys can surpass these to a realm where the clamour of donkeys and pigs drowns out the voices of the people’s commissars and where both love and evil assume supernatural proportions.Mo Yan’s imagination soars across the entire human existence.He is a wonderful portrayer of nature;he knows virtually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hunger, and the brutality of China’s 20th century has probably never been described so nakedly, with heroes, lovers, torturers, bandits – and especially, strong, indomitable mothers.He shows us a world without truth, common sense or compassion, a world where people are reckless, helpless and absurd.Proof of this misery is the cannibalism that recurs in China’s history.In Mo Yan, it stands for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excess, rubbish, carnal pleasures and the indescribable desires that only he can attempt to elucidate beyond all tabooed limitations.In his novel Republic of Wine, the most exquisite of delicacies is a roasted three-year-old.Boys have become exclusive foodstuff.The girls, neglected, survive.The irony is directed at China’s family policy, because of which female foetuses are aborted on an astronomic scale: girls aren’t even good enough to eat.Mo Yan has written an entire novel, Frog, about this.Mo Yan’s stories have mythical and allegorical pretensions and turn all values on their heads.We never meet that ideal citizen who was a standard feature in Mao’s China.Mo Yan’s characters bubble with vitality and take even the most amoral steps and measures to fulfil their lives and burst the cages they have been confined in by fate and politics.Instead of communism’s poster-happy history, Mo Yan describes a past that, with his exaggerations, parodies and derivations from myths and folk tales, is a convincing and scathing revision of fifty years of propaganda.In his most remarkable novel,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where a female perspective dominates, Mo Yan describes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Great Famine of 1960 in stinging detail.He mocks the revolutionary pseudo-science that tried to inseminate sheep with rabbit sperm, all the while dismissing doubters as right-wing elements.The novel ends with the new capitalism of the ‘90s with fraudsters becoming rich on beauty products and trying to produce a Phoenix through cross-fertilisation.In Mo Yan, a forgotten peasant world arises, alive and well, before our eyes, sensually scented even in its most pungent vapours, startlingly merciless but tinged by joyful selflessness.Never a dull moment.The author knows everything and can describe everything – all kinds of handicraft, smithery, construction, ditch-digging, animal husbandry, the tricks of guerrilla bands.He seems to carry all human life on the tip of his pen.He is more hilarious and more appalling than most in the wake of Rabelais and Swift — in our time, in the wake of García Marquez.His spice blend is a peppery one.On his broad tapestry of China’s last hundred years, there are neither dancing unicorns nor skipping maidens.But he paints life in a pigsty in such a way that we feel we have been there far too long.Ideologies and reform movements may come and go but human egoism and greed remain.So Mo Yan defends small individuals against all injustices – from Japanese occupation to Maoist terror and today’s production frenzy.For those who venture to Mo Yan’s home district, where bountiful virtue battles the vilest cruelty, a staggering literary adventure awaits.Has ever such an epic spring flood engulfed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Mo Yan’s work, world literature speaks with a voice that drowns out most contemporaries.The Swedish Academy congratulates you.I call on you to accept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from the hand of His Majesty the King.授奖词节选

他是个诗人 让个体升华

莫言是个诗人,他……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

他以俏皮而难以掩饰的轻快口吻,揭示人类存在的极端阴暗面,几乎无意识地就找到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形象。高密东北乡收藏着许多中国民间故事与历史往昔,但只有极少真正意义上的旅程得以超越这些,描述出一个爱善与邪恶皆有超乎寻常之能量的地方。

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他对大自然有了不起的描绘……他描写英雄、恋人、拷打者和强盗——他尤其擅长描写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

莫言的故事里带有神话与寓言的伪装,但到头来他却颠覆掉这一切。

莫言采用了源自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夸张、模仿与派生手法。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篇5

北京时间昨晚11点30分,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今年诺贝尔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提名小组主席佩尔·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阐述了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他介绍说,莫言是个诗人,粉碎了陈腔滥调,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辞全文如下: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Award Ceremony Speech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篇6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如此便可以写一份感言将其记录下来。你想好怎么写感言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篇1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一篇小文,哲理浅浅。但发人深省。尤其对上点年岁的人,须解其味。把苹果弄到四五千元一个的乔布斯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乔氏西去,敬告各位:

1、别总是在压力下工作,累坏了自己,特傻!

2、别忘了身体是一切,没有了健康,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特亏!

3、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特对!

4、别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凡事只有不计回报,才能终有好报,特灵!

5、别忽视了与你有缘者,等繁华落尽,你才明白知音难觅,特悔!顺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乐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有人说: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我也要尽情地跳舞,尽情地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篇2

北京时间十二月八日,莫言在斯得哥尔摩瑞典学院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在短短四十分钟,讲述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感触挺多,在此分享。

我从他讲诉的成长故事阐明了不同的人生哲理,我从中学会了善良,宽容和如何写作。

在莫言小时候因为长得丑而被人打,但他的母亲却说道:“四肢健全并不丑,即使丑,多做善事也能变美。”他母亲的一席话使我认识到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情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不去斤斤计较,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因为你的宽容,会多个朋友,不是有人说过“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吗?怎么化敌为友当你有没有宽容的胸怀有直接关系,毕竟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在莫言讲诉中还有一个让感受颇深的故事,莫言一家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当有一个行乞的老人到莫言家时,莫言拿出干红薯打发老人,立马遭到母亲的训斥,母亲端出自己的半碗饺子给老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一年一次吃顿饺子,但母亲依然不顾自己的温饱将弥足珍贵的饺子送与老人,这就是善良。也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给予。

莫言虽然也给了老人东西,但那仅仅叫施舍,莫言妈妈的叫馈赠,反观后者远远比前者高尚。莫言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时对老人的不尊重;而莫言妈妈把自己最喜欢的饺子送老人,这是高尚的品德更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虽然没有看过莫言的作品,但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与他在务农时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连躲雨的时候都要看书,没有如痴如醉的看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的人很难写出文章,特别是好的文章。他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还与他丰富的阅历关系密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写作文也轻而易举,信手拈来,正应了小城老师所说“以我手写我心“,真实,才是文章的灵魂。

莫言诺贝尔 篇7

一、价值取向与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的对接

众所周知, 诺贝尔文学奖是在西方价值体系和语境中产生的, 诺贝尔评委们按照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来筛选作家及作品, 文化趣味倾向西方标准和判断, 带有明显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烙印。据统计, “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奖以来, 已有100多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获奖作家人数最多, 达15人, 德国作家10人, 排名第二, 接下来的是美国、英国和瑞典。”如果再加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丹麦、挪威、波兰、爱尔兰等其他欧洲国家, 欧美作家就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这就给人一种诺贝尔文学奖以欧美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为主的印象。这也不难理解, 因为非欧语言的文学作品被译成欧美语言也才只有十余年时间。

而以乡土民俗描写和中国民间叙事见长的莫言, 何以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莫言也从未出过国门, 也没有专门研习过西方哲学和其价值观, 属于地地道道的本土作家。那么, 他为何能在西方主流文化中异军突出?在笔者看来, 正是其运用酣畅淋漓、放诞无忌的表现手法书写的人、人性、人权和人的价值, 与西方主流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不谋而合。价值取向的趋同, 从而更能被西方主流价值观所接纳。莫言携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话剧、电影各个门类的优秀作品而登上诺贝尔文学最高奖的领奖台, 就理所当然了。

譬如, 以莫言象征意义十足的一部作品《蛙》为例, 其中折射出来的对人、人性和人的价值, 足以令人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蛙》以中国历史上计划生育这一敏感题材为背景, 全文以“姑姑”为核心人物。她既是农村妇产科医生, 又是不折不扣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计生干部。在这位烈士后代、红色出身的女强人身上, 兼有天使和魔鬼双重秉性, 相互矛盾的角色集于一身。作为妇产科医生, 她亲手迎接了上万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 晚年被高密东北乡人民称为送子观音、活菩萨;作为计生战线的领军人物, 她又冷酷无情, 种种残酷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直接导致许多孕妇和小生命死在她的手上, 以至于她晚年生活在不愿见人、不愿见天、不愿见阳光的地洞中, 以捏泥娃娃的独特生活方式表达内心深深的悔恨。这也是作者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敢于担当、具有自我救赎意识的呼唤。

又譬如, 莫言散文《母亲》, 叙述的就是“母亲”以及“我的父亲和爷爷”如何以他们自己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教育我, “人要忍受苦难, 不屈不挠地活下去;又教育我, 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 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对于人、人性、人权和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自我解读, 无疑能够获得西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接纳, 无意中登上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直通车。

二、翻译推介功不可没

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一百多年来, 中国的作家在过去一直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并不表明中国缺乏伟大作家和优秀作品, 像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冰心、王蒙等等, 均与莫言的文学成就不相上下。然而, 中国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家、作品, 没有进入西方大多数读者视野, 其主要原因除了上述我们分析的价值取向难以被接受、被认同外,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的文学作品未能很好地被翻译成外文, 推介到西方各个国家。也可以说是推介、翻译的水平、效果不够准确到位, 影响了西方国家普遍受众的接受程度。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马悦然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最主要是翻译问题, 中国很多伟大的作品还没翻译成外文, 因此外国人大多不能欣赏;有的作品翻译过, 但不是译得不对, 就是译得不好, 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

而莫言和他的作品, 则恰恰遇到了能翻译到位和解读透彻的高人, 也因此幸运地得到了评委认可,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第一位高人就是陈安娜。以至于有人说:“没有陈安娜, 就没有莫言今天的成功。”莫言在瑞典出版了三部作品, 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这三本书都出自在瑞典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陈安娜女士之手。

《西安晚报》以“莫言获奖翻译家功不可没, 陈安娜是莫言‘最重要人’”为题, 分析了莫言获诺奖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在:“莫言能够获诺奖, 西方各国翻译家功不可没。如果不是各国翻译家对莫言文章的翻译, 也不会使我国文学得到世界的欣赏。莫言曾委婉地解释过, 说近几年他的作品在国内一直不被看好, 但是却在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被翻译不少, 颇受广大学者和院士的欢迎。其实莫言的话外之音就是自己幸运地遇到了得天独厚的译者, 将自己的本意和作品的原貌, 原汁原味地翻译给了国外读者。

那么, 陈安娜是何许人?她出生于1965年, 供职于瑞典的一家图书馆, 是一名图书管理员, 有机会较早接触莫言等中国作家作品, 又师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而且更为有料的是, 她是中国人的媳妇, 在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翻译家陈迈平结为夫妇, 陈姓由此得来。其中文表达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说她是“瑞典的中国人”一点也不为过。她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20多年, 获得过瑞典学院的翻译奖。这是译界难得的罕有其匹的人物。

其次是美国翻译家葛浩文, 他对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力居功至伟, 有“莫言唯一首席接生婆”之美誉。他在20多年前就主动写信要求翻译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他以翻译严谨、考究著称, 被称作“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研究中国文学, 学习汉语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数十年来, 他已成功翻译莫言十几部作品, 为莫言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深入西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把莫言和他的作品介绍到法国的, 首推法国著名翻译家诺埃·杜特莱。他在普罗旺斯大学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工作, 多年来, 先后翻译了莫言的三部长篇小说《酒国》《丰乳肥臀》和《41炮》。他还出版了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他甚至通读了莫言所有的作品, 这一点, 恐怕无人能及。这对他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莫言写作主旨和准确译介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莫言作品外文版本最多的恐怕要数日文版本。如日本的吉田富夫, 已翻译出版了莫言八部主要的长篇作品。此人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学, 因其与莫言生活经历思想情趣相通相似而喜欢上了莫言。这使得莫言及其作品能够在日本广为流传, 并得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极力推崇。1996年藤井省三翻译莫言《酒国》时的一句导读“出自中国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与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授奖词竟不谋而合。

纵观当今世界, 莫言作品译本之多, 恐怕也是中国其他作家所望尘莫及的。其中《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 有英、法、德、意大利、日、西班牙、希伯来、瑞典、挪威、荷兰、韩、越南等国家多个版本。很多国家还出版过莫言的一些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

此外, 在境外的各种获奖也帮助莫言赢得了国际声誉和众多人气, 也为莫言获奖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诸如, 日本“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太阳有耳》获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酒国》 (法文版) 获法国“Laure Bataillin”文学奖;《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并于2004年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生死疲劳》2007年被香港《亚洲周刊》推选为2006年十大华语好书, 等等。

由此可见, 莫言获奖, 不说其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独创性、艺术风格的魔幻性等, 还有其作品流露出来的主流价值观, 被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同和接纳, 以及流畅到位的翻译、推介之功, 都是不可或缺、功不可没的。

参考文献

[1]兰守亭, 席梅红.中国作家为何迟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S1) .

[2]马悦然.谈中文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N].联合报:副刊, 2000-10-14.

谈莫言获诺贝尔奖对金融影响 篇8

关键词:莫言 诺贝尔奖 金融 影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前几日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国的社会和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就莫言获奖对我国的社会和金融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一下简要介绍。

一、莫言获诺贝尔将所产生的经济学意义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在10月11日北京时间下午七时发布的消息,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刚一出来便在我国社会各界掀起了巨大轰动。从整体上来看,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也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表现。莫言获奖体现了我国民族力量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构和游资敢死队,在莫言获奖过程中蓄势待发,并且他们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这对于我国的传媒机构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在莫言获奖的推动下,很多传媒机构的股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莫言获诺贝尔奖,对我国的文化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很多出版企业借助这个有利机会,纷纷推出莫言的相关作品,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他出版行业也看准了莫言获诺贝尔奖的机会,纷纷加快了出版行业的发展步伐,使我国的文学领域顿时升起了无限生机。

而实际上,近几年来,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一直并不乐观,甚至处于一种消退的状态。这也因此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观望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并对莫言获诺贝尔奖寄予了厚望。现实生活中,诺贝尔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期待,应当要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负起责任。

二、莫言获诺贝尔奖可以在国内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自从诺贝尔官方网站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显现出巨大的变化。其中有关文化传播的相关媒体在莫言获奖后其板块纷纷领涨,而且涉及文化传播的多支股票也出现了涨停的状况。在作家莫言的故乡,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出一个新的经济景点,也就是红高粱文化景点。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莫言获奖对我国社会和金融的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诺贝尔文学奖都会给经济领域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和变化,这对我国来说同样如此。有传媒公司将莫言的相关作品和未来的新作品进行买断,成为内地唯一的授权出版方。这对于促进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莫言获奖也会为出版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在其身上蕴藏的商业价值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比如,莫言获奖对于增加出版企业的版权税收,提高影视剧院的商业票房以及增加巨额的广告收入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莫言获奖对于我国的电商营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网站纷纷打起了莫言牌。有些网站将莫言的作品进行打包介绍和推销,并且这一推销方式极具视觉冲击力,莫言获奖激发了大批读者对莫言的追随和喜爱。在莫言获奖的影响下,很多网站的莫言作品都卖到了缺货。并且需要预定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求。莫言作品将会给我国的出版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会促进更多的莫言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三、莫言获奖引爆莫言概念股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我国的股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从莫言获奖前后,相关文化传播媒体的股票也出现了连续几天上涨的现象。其相应的股市交易额也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受莫言获奖的影响,新华传媒成为一支莫言概念股。因为此前曾出版了莫言的十多部作品,几乎将莫言的所有作品收入囊中。莫言获奖使国内多家出版媒体销售火爆。很多网站不仅对莫言进行相关介绍,而且着重添加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相关作品等字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版企业的销售业绩。

由于我国在近年来比较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也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巨大亮点。因此,莫言的获奖无疑是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射了一支强心剂。莫言获奖能够引爆中国股市,证实中国股市特别需要一个炒作的对象,也说明了我国在文化市场的欠缺。实际上,我国的很多文化传播媒体都在以往的市场行情中扮演了重要的先锋角色,在這种情况下莫言获奖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就。尤其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对我国文化领域的极大推动和激励。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各个行业几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莫言获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积极合理地利用好莫言获奖这一机遇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冰.美国诺贝尔奖村的隐忧[J].科学大观园,2008(02)

[2]伊瓦尔·贾埃弗.诺贝尔奖与科学的未来[J].科技潮,2010(10)

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篇9

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上一篇:记叙文儿童节的盛宴下一篇:iso体系建设管理汇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