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质量发展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一体化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明确了我国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立了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建设纲要》也对建设交通强国的任务作出了清晰的阐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建设纲要》强调指出,必须“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这三个转变简言之即: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发展。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照高质量发展水准,我国交通领域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绿色交通占比不高,能耗排放问题突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安全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精準发力,调结构补短板,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促进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构筑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城市交通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实现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全出行链”“全供应链”,提供一站式“门到门”一流服务;客运建成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全国主要城市间3小时交通圈;货运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建设高效快捷运输体系,形成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3天送达的物流圈;加速共享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改善农村客运服务,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促进土地、海域等资源的集约应用;优化交通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大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营造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解决道路交通伤亡率过高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化国际合作,构建联通周边、服务世界的重要通道,建设综合交通国际门户枢纽,布局海运、民航、铁路全球服务支点;打造国际知名交通企业和品牌,提升竞争能力。

关于推动一体化发展。尽管我国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但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尚待进一步理顺;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综合发展。推动运输结构优化,支持大宗、长距离货物运输从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发展公共交通,用价格机制调节私人汽车的使用。健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交通运输法》,填补交通运输基础性法律的缺项;适应形势发展和新技术、经济新业态的涌现,修订、制定法律法规。

关于推动创新发展。尽管我国交通科技取得了许多标志性创新成果,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一些重要装备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智能化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构建世界先进的交通技术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解决汽车、船舶、飞机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攻克载运工具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排放;发挥我国电动汽车在产能、技术研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实现“换道超车”;保持高速铁路领先地位,研发时速400公里级高速列车系统,攻克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巩固交通土建和港机技术的领跑优势。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提升智能交通水平,发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在市场、技术和制度的相对优势,建设综合运输智能管理平台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规划、调度指挥、运维管理,助力破解交通拥堵难题;推进车路协同技术研发,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实现自动驾驶。

当前,《建设纲要》已经发布,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作为交通人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交通强国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本文摘自傅志寰院士署名文章《为建设交通强国而奋斗》,略有删改)

作者:傅志寰

第2篇: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

[摘 要]发展绿色金融,是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动金融体系的绿色化转型,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湖南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的效率,也影响了绿色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绿色金融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构筑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

1 引言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精准扶贫”、“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做好中部崛起工作的“八点要求”等重要指示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新经济蓬勃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等都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新型能源发电所占比重显著提升,生物燃料和其他燃料消费企业数占比提高;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航空航天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等领域都迅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总体来看,湖南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从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到湖南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再到湖南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都无不要求湖南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走綠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早在2017年12月,湖南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长沙中支、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8个部门就联合推出了《关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5大类14项具体内容对绿色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湖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也充分体现了湖南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在绿色金融自身如何发展以及如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发展中,从顶层设计到产品开发以及具体操作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大推动了湖南省金融体系的绿色化转型,也充分发挥了绿色金融在湖南省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湖南省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不足、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湖南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的效率,也影响了绿色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试图在对当前湖南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湖南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推进湖南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更加高效地助力湖南省高质量发展。

2 湖南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近年来,湖南省加快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步伐,积极引导各种金融资源为绿色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提供金融服务。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并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足。首先,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结构不优,没有形成不同客户群体所需要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对绿色信贷重点支持的方向和领域把握欠精准。其次,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能够真正反映市场主体绿色投资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非常缺乏,投资者的数量少,投资规模小,社会资本扶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绿色化发展的规模有限。最后,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不够,受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对业务流程的环境评估能力以及业务创新能力的有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难以真正有效对接到绿色金融所要支持的各个领域。

2.2 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风险,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普遍存在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能严格执行,使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环境状况。很多上市公司对环境风险认识匮乏、自身分析能力有限,导致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不能严格执行,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企业或项目的环保情况,导致绿色信贷决策的失误。正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信息不透明,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绿色保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对于绿色保险的法律制度仍停留在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广实施阶段,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延伸至绿色保险的承保、投资、监管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绿色保险在转移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没能充分显现。从各省层面来看,大多也仅仅只是对绿色保险制度体系有了初步的框架,但对于怎样建立绿色保险、激励绿色产业投保、提高绿色保险效率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由于绿色金融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金融服务的风险问题。

2.3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现阶段,湖南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障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不能为绿色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二,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滞后于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实践,主要表现为绿色金融标准的缺失和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顺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第三,绿色评估认证机构较少,目前专门针对实体企业或者项目和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认证机构还为数不多,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证标准,不同绿色认证机构对于认证结果也不一定互相认可。绿色企业环境效益和项目资产质量数据资料库的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难以有效将绿色金融资源聚集到推动绿色发展最关键的产业上。

3 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加强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和投资者体系建设,一是要培育一批专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打造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二是鼓励并支持本地银行建立绿色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比如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者绿色金融专营支行等,通过这些专营机构来开展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率的绿色金融业务;三是引入和培育更多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比如扶持建立更多的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打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银行业要在对绿色产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特点设计配套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绿色金融服务,找准绿色信贷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鼓励资管、投资公司开发更加多样化的绿色投资产品,培育绿色PE、VC投资者;引导证券与基金公司建立适合自身的评价体系和方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将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债券作为常态化融资方式,提升绿色金融对绿色产业的服务能力。

3.2 构筑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构筑绿色金融風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执行力,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环境信息依据。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并探索建立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加准确地识别绿色企业或项目,并能够更加合理地对绿色企业或项目进行定价;另一方面要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强制上市公司及有条件的非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为绿色金融发展指明方向,更加高效地将资金有效配置到绿色产业中。其次,要大力推进绿色保险的发展,为绿色金融发展分散转移风险。重点要发展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的新兴绿色保险产品,鼓励更多企业参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支持保险公司助力环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加大与国内外保险业领先者的合作力度,对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绿色保险市场在分散风险、资金融通、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再次,要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对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成本的定量分析能力和项目担保、再担保能力,合理分担绿色信贷风险。最后,要加强绿色金融专项统计,尤其要加强对企业或者项目资产质量、环境信息、环境效益等关键数据的统计,为防范化解绿色金融在服务绿色产业或项目中的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3.3 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绿色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协调以及相关的配套支持。在组织保障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明确分工和侧重点,争取引导并鼓励更多的资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在政策协调方面,要从法律法规、金融资源、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做好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其次,要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产品服务标准、信用评估标准、信息披露标准、统计和共享标准以及风险管理和保障标准,要做到国内标准统一;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全球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在标准针对的具体范围和涉及的不同领域、标准的精细程度和复杂程度、标准的执行力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最后,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绿色评估认证机构认证标准的统一、认证结果的互认,区域内和省内绿色企业和项目资料库的互联互通等,最大限度实现绿色金融供给和需求信息的共享。以此推进湖南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更加高效地助力湖南省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凤荣, 王康仕. 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基于绿色转型视角[J]. 理论学刊, 2018, 277(3):61-68.

[2]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马昀,等.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 财贸经济, 2011(10):38-46.

[3] 侯亚景, 罗玉辉.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9):7-10.

[4] 胡宗义, 李毅. 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与门槛特征[J]. 中国软科学, 2019(7):68-80.

作者:王小艳

第3篇:高质量发展内涵及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是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高质量发展,是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以及更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目标;内涵;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質量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目标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起初因物资短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快速增加数量扭转短缺状况。随后,经过四十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三十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其显著特征就是规模的极速扩张和数量的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论断的本质,是我国经济已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而实现的粗放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改善的集约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特点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转而将关注重点放在实现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以及更和谐的经济增长上,甚至还可以部分牺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而达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要求

1.效率更高。提高效率一般以技术创新为前提,技术创新是以创造新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或以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造的资源为基础的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通过改善工艺流程等减少资源、能源和人力消耗,使各种要素投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即以较少的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在当年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为了实现高效率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尤其要获得颠覆性技术与原创性技术。以制度创新为抓手,要使各种要素投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首先要有效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制度创新即可起到这个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就是得益于制度创新。因此,我们要推动高效率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尤其是建立以现代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供给更有效。从产品的供求关系来看,有效供给就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虽然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形成了较大的积压库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一些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始终无法得到满足,国人出国购物、代购等成为普遍现象,这实际上是一种无效供给性增长。这种无效供给性增长,单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快速调节的,因而中央给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对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重在调整经济结构,矫正不合理的要素配置,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形成的无效供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给方没有做好风险管控,甚至根本缺乏防控风险的意识,经营者对过剩产能及库存没有风险约束,在生产上盲目扩张,负债高企,使企业负担严重。

3.结构更高端。人们对一些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中高端结构的增长。原本支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传统制造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等,已无法满足中高端需求,所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转为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可以有效调整经济结构。

4.更加绿色。我国以往多年的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换取GDP的增加,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与高污染、高消耗相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而高质量发展,是一种绿色的增长模式,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5.更可持续。我国以往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一些产业的无序和盲目扩张为基础的。而为了扩张规模,会促使个人、企业及政府盲目加杠杆。在盲目扩张与粗放方式下,虽然也可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但往往不可持续,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过度加杠杆必将导致金融风险的形成,甚至爆发金融危机。近几十年世界范围的几次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都是过度加杠杆。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整个过程中,防止杠杆率过高,去杠杆变得迫在眉睫。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增长,可持续增长需要认真考虑各种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不能以为经济增长可以为所欲为,任意提高增长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却爆发各种社会危机的原因。因此,要做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坚守科学发展观,量力而行,保证经济平稳地可持续发展。

6.更加和谐。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和谐性增长,社会和谐性增长要求在经济增长中每个社会阶层的福祉都能随着增长而增长,虽然各个社会阶层的福祉增长水平有所不同,但必须都能够有其应有的增长。“大锅饭”没有前途,但过度福祉分化也会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为了保证各个社会阶层的福祉能夠随着经济增长而有所增长,就必须实行良好的税收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有效社会财富调节机制。

三、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内涵式发展。国有企业要深刻剖析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向管理要效益,将精细管理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精细管理、开源节流、提质增效等工作。加强投资风险管控,严控非生产性设施投入和非主业投资,落实降杠杆减负债要求,严控债务和资金风险,加大“两金”清理力度。推进依法治企,合规管理,强化审计成果应用,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

2.坚持创新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有企业在科技方面要加快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只有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站上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更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着眼有效解决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3.深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发展动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简化业务流程、改善劳动组织方式、精简岗位机构设置、盘活人力资源存量等措施深入推进改革工作。如积极扩大二级单位经营自主权,增强基层单位自主经营的能力;持续调整完善生产经营一体化考核实施方案,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业绩考核体系,持续完善奖金与效益联动机制,加大薪酬考核分配力度,优化分配结构,薪酬分配重点向利润贡献大、减亏扭亏效果突出、注重科技与管理创新、劳动效率高的单位倾斜,向贡献大、责任重的关键岗位员工和基层生产一线员工倾斜,有效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

4.坚持党的领导。国有企业要坚持把党建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定海神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红色引擎”。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培训,推动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落实。着力建设坚如磐石、充满活力、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大力推进“互联网+党建”探索实践。团结带领员工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

作者:吴玉楠 戚金洲

第4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撑——读《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判断。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进入“十四五”时期,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由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郭克莎教授团队完成的《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书,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内涵、路径及政策取向展开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描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对回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该书内容详实,涵盖面很广。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和就业、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论性探索,也有实证性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发挥了咨询和服务作用,并入选了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该书研究深入,观点独到。比如,第七章就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作者认为,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净财富的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于社会净财富增长的贡献份额增大到适当程度,以及新增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

揭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要求;

基于国际经验揭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

从理论上揭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

提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的重点策略。

该书将理论分析结合现实问题,科学性和操作性很强。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结合的研究方式,从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再将理论分析结果运用到现实问题中,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王立忠

第5篇: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年以来,我区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市委建设法治文化名城战略为指导,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夯实基础与创新争先相结合,坚持拓展阵地与挖掘文化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七五”普法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区“决战新三年、决胜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在求真务实中做到谋篇布局成竹在胸

我区对“七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作为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使命。为保证“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快、开局好,我区从制定规划、健全组织、发动宣传入手,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了“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是明确目标,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中央和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精神,我区在全面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并经由区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及时分析普法现状与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真正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进度、有措施。

二是强化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区委、区政府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启动之初,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镇(街道)、各部门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区完善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同时,区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逐年递增,确保普法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三是层层部署,全面宣传发动。×年×月,我区召开了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七五”普法启动大会,对新一轮普法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与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全面拉开“七五”普法工作的序幕。各地、各部门也层层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本地、本部门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意见,与基层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形成普法宣传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在贴近实际中做到提升素质一着不让

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引导干部群众联系自身实际,在工作、生产、生活中学习实践相关法律知识,具体做到了“四抓、四突出”:

抓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中之重,坚持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做到年度有学法计划、每月有学法重点、每季有学法考核,全年有学法心得报告,并做到自学与集中学、辅导与交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从而强化了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规范性、有效性。在全面实施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治建设实绩和依法执政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着力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带动全体公职人员法律素养的不断提升。围绕服务民生、招商引资、产业优化、公共管理等领域,邀请专家、教授为领导干部上法制课,利用党校阵地、远程教育等形式和平台,广泛开展集中培训与自学轮训。×年以来,全区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场,讲学互动讲座×场,每年组织×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抓基础,突出青少年学法普及化。坚持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机制,目前我区配有法制副校长×名,校园法制师资力量与法制教育能力得到增强。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为抓手,广泛组织法律知识座谈、法治校园演讲比赛、法制青春志愿者等各类适合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开展法治夏令营、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和法制专题黑板报、手抄报制作评比、“唱响法治畅想明天”法制歌曲唱响校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增强了中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自觉性。整合家庭、村(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少先队员、青年团员成立村(社区)团队,组织青少年在阅览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市民学校等场所参加有意义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法自觉性和守法自律性。

抓骨干,突出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实用化。坚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每月依法学习制度,突出学法重点,实行普法与园区企业、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传递普及最新的、最实用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采取法制讲座、骨干企业座谈会及走访企业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管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模拟纠纷调解等法制实践,企业经管人员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为企业送去贴近式法律辅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干部职工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充分发挥企业普法骨干作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定期开展法制安全知识与依法维权等培训与辅导,农民工群体法制意识进一步强化。×年以来,我区共举办企业普法骨干培训班×场次,参训人数×多人次,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场次,举办企业经管人员普法讲座与座谈×场次,组织个体户法制辅导×场次,开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法律咨询活动×多场次,有效增强了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抓基层,突出群众学法多样化。依托镇村普法讲堂,广泛开展普法“接力棒”活动,通过村(社区)普法骨干学法讲法,层层传递普法接力棒。目前全区×个镇(街道)完成从村(社区)向企业、学校、机关部门的交棒。推进法制书香工程,保障群众学法有阵地、有教材。编印《农民学法手册》和《外来(出)务工人员学法手册》各×万册,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整合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党员远程教育、农村广播网站等平台资源优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五个百千万”工程,建立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法治同盟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燎原志愿者等×支百人宣讲队伍,举办千场法制宣传活动,组织万名基层群众参与其中,让法治文化深入民心。截至目前,×支队伍共开展普法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超×万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农民工学法活动月”、“余林杯”法律知识竞赛、“喜迎十八大网上学法考试竞赛”、“纪念宪法三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接受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层群众学法用法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景象。

三、贴近群众、弘扬文化,在创新实干中做到因时循变寓教于乐

“七五”普法以来,我区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将法治融入文化,促进平台与队伍相协调、风景与阵地相交汇,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社会覆盖面,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体做到了平台、形式、阵地的“三创新”:

创新法治文化推广平台。一是打造法治文化模型。我们借鉴和发扬企业文化模型理论,从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工作重点着手,在双桥街道康乐社区和地税局率先打造了由价值追求、行为规范、视觉形象三大核心模块组成的法治文化模型,并在全区加以推广,成为了扬州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在基层实践的一种新模式。二是构建校园法治同盟。在环保、卫生、国土、工商、质监等×个部门选聘了×名优秀执法人员作为法治同盟者,定期为在校学生讲授专业法律知识,并借助自身工作专业条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社会法治同盟”的模式,搭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平台,提升了校园法治文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打造法治文化建设联动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三是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实现全区居民法律咨询“零成本”,充分调动了居民“平时学法、日常守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开设普法微博短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推广,在原有×普法网的基础上,开设普法微博,针对网民的特点制作发布一些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法治产品,寓教于乐。定期向居民发送普法短信,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法治文化表现形式。一是“原生态”法治文化精品日益丰富。作为全国诗词、毛绒玩具之乡,我们组织×多位诗词创作者深入到基层、社区和厂企单位一线采风,创作编印了《×法治诗词》。采用卡通形式制作的法制动漫长毛绒玩具,让法治文化随着玩具礼品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地方法治文化主题巡演寓教于乐。×年在×街道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年在汊河街道举办法治文艺调演出,×年在双桥街道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巡回法治汇演或主题活动,向全区群众展示各镇(街道)地方特色法治文化,让群众在娱乐中提升法治素养。三是地方特色民间普法队伍深得民心。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引领法治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典型人群、典型做法的引导示范作用,成立了×等多支地方特色民间法制宣传队伍,引导他们在发扬社区文化和镇村特色的文艺表演、义务实践和志愿调解等各项活动中,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新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是法治文化“四线百景”遍地开花。结合新一轮的区划调整,按照“一地一品牌,一类多亮点”的目标,沿润扬路、扬天路、扬菱路、文昌路“四条主线”建设“百个”法治文化阵地,不仅依托现有的法治景观资源进行层次提高,品位提升,同时凭借“万亩良田安居工程”、工业集聚区、双拥一条街等农业、工业、人文资源进行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使各类法治景观相串联、相呼应,做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铺线成面,铺花成锦,形成具有×特点、富有鲜明个性的法治文化精品。至今,建成邗上消防文化街、西湖镇金槐村普法大道、黄泥沟石刻法治风光带、税收法治文化宣传基地等×座大型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每镇有阵地、每村有景观、机关有典型,其中引潮河法治文化广场喜获首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二是法宣中心核心工程紧跟潮流。×年,我区投资×多万元,建成×平方米的以声、光、电多媒体展示形式为主的区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宣中心自今年×月运作以来,举办多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法制讲座与培训,接待×多批省内外兄弟单位莅临参观交流,并获得广泛好评。三是法治文化“示范工程”覆盖全区。在全区实施基层法治文化“×”示范工程,重点培育×个法治文化示范镇(街道)、×个法治文化示范机关、×个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以典型带路,构建富有特色、覆盖全区的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

四、强化基础、突出检查,在创先争优中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七五”普法以来,全区各地以宣传促发展,以试点带全面,用典型促整体,基层民主法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创建带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强化以村居民依法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标准、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培育特色,进一步规范完善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内容和程序,提升“双创”工作质量。全区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个,市级创成率达×%。通过开展普法“接力棒”延伸工程、村(居)换届选举法制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基层普法活动,推进“学法讲堂”建设,引导广大公民自觉有序地参与依法治校、治村、治企等法治实践,基层依法自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艺鼓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文艺是我区开展普法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在全区开展“法治文艺大篷车”进镇入村巡回演出,以歌舞演出、知识竞赛、小品短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缩短了法治文化与群众间的距离,引发了参与者的强烈共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重视法治文艺宣传队伍的建设和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成立了区法治文化中心、邗上街道木兰苑普法文艺队和大学生村官普法工作室,区、镇、村三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业余)的骨干,每年创作大批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等获奖作品素材取自基层,创作依靠基层,成果贡献基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

检查促动,整体提升法制宣传水平。按照考核验收办法,我们对全区×个镇(街道)、×家单位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区“七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落实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有效提升了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五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行政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正司法有效推进,司法为民理念进一步确立,社会管理协调有序,法治惠民实践进一步丰富,民主政治得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普法教育在基层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把职工的普法当作一种负担,被动应付。二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提升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今后,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深化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抓好普法工作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打造普法工作的品牌特色,不断加快全区法治化进程,以法治环境的优化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我们将以此次“七五”普法中期考核为契机,把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把精力高度集中起来,把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在区委的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全区普法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稳定大局,为我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6篇: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讨 论 稿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不是放弃发展、停止发展,而是坚持绿色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既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华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满足群众期盼需要,绿色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每年,津南区的冬天都会经历2.3次雾霾天,人们呼吸道疾病高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路上开车连红绿灯都看不见,有时要开导航回家。所以,当前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必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去年开始,最大的感受是随着京津冀的环保治理和环保大督查,津南冬天的空气比原来好了,蓝天白云多了,雾霾少了。今天讨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是讲的如何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而是既解决发展的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新路。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追求幸福生活是人民的共同向往,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幸福生活的内涵有所不同。现在,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新变化新期盼,也迫切需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通过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空气更好,广大人民群众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将生态环境上的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通过构建“会展服务业、智能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相融、海河教育园园内园外互动”的绿色产业,那么绿水青山一定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困境的需要,指引着未来科学发展之路,也为津南迎来后发优势。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使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增强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津南一定能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第7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与创造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但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费时费力的懒汉心理,不看长远、只顾眼前的短视思维,企望立竿见影、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不愿下功夫搞创新,仍然沿袭简单模仿、低成本竞争的老套路。按照这种老套路走下去,企业最终难免被市场淘汰出局。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的创新型企业。它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面临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和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要摆脱这一处境,我国企业发展就不能止步于过去的老套路,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创新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密码,协同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全面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发展理念变革,用创新理念引领发展。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导行动。企业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首要问题是更新发展理念。一是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片面强调速度和规模的传统思维,摆脱要素投入、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探索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树立科技兴企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探索“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聚焦新需求,拓展新市场,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品牌,积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推进发展方式变革,用先进方式提质增效。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推进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流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坚持质量兴企,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和营销水平,加快由低端制造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

环节延伸。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走高效低成本发展之路。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崇尚创新的氛围。浓厚的创新氛围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培育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方面,爱护创新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观,给予创新人才应有的待遇和地位,增强企业员工创新意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将推进自主创新与建设学习型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学习、崇尚创新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6日 07 版)

第8篇: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同仁:

我是XXX,就职于江苏XXX有限公司副总一职,前面听了各位专家以及同仁关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演讲,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技术负责人,更有义务为公司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去努力,去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复杂局势,成功驾驭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的是质量而非速度、是发展而非增长,这是发展思想、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企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大纲。

我们XXX电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2年的时间里改进了百分之七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投入3500多万元,将传统的生产工艺改进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流水线,共改进自动化流水线设备4台,自动化喷涂生产线,数控转塔冲床生产线设备6台,自动化上下料机器人2台,自动化装配机器人2台。 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是里程碑式的改进,是我们企业从传统生产制造跳跃至现代化企业的一大步,在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下,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产品不合格率不足万一,给其他生产型企业也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高质量发展既然是一个阶段,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他是渐进的、积小变为大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是长期任务,但是我们会把阶段性目标分解为目标,从当前抓起,稳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的高昂精神状态奋力推进各项工作。

第9篇:党建引领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壳找房公司)是一家定位于以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平台企业。公司成立两年来,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进驻平台的新经纪品牌、线下门店、服务者和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从传统居住向智慧新居住的跨越。2019年4月,贝壳找房公司成立党委。一年多来,贝壳找房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推动企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各方面,持续推动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贝壳找房公司党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北京、济南等33座城市成立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积极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驰援湖北,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站位

贝壳找房公司党委坚定履行平台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进,以高质量党建有效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打造新居住品质服务生态,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平台发展优势,引领平台连接的新经纪品牌、线下门店和服务者,助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再上新台阶。

在业务发展中,贝壳找房公司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居住服务平台落地生根。公司党委坚持在深刻领悟上下功夫,将真学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花精力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坚定信仰、学出忠诚可靠、学出使命担当。同时在学习中强化结合,把实际工作摆进去,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强大真理伟力,不断锤炼科学思维,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2020年2月5日起,贝壳找房公司每日面向全平台陆续推出《GR每日播报》《政策日报》《贝壳政事观》等系列内容,以音频、文字、企业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以《GR每日播报》为例,截至6月底,已经播出百期,内容包括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新基建等,做到播报内容与行业发展相结合,有播出、有反馈,确保发挥教育党员和员工的作用。

夯实党建基础筑牢发展根基

贝壳找房公司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员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夯实党建基础,筑牢居住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依托党建工作的突出优势,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平台发展的硬支撑,以务实作风抓牢基础,以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在服务平台发展上做到融合为一。围绕推动居住服务行业正循环这一目标来抓党建,推动党建工作与发展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抓任务落实作为检验组织力的试金石、磨刀石,把支部建在业务一线、让党员顶在关键位置,在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居住服务中彰显党建成效。

目前,贝壳找房公司已进驻全国110个城市和地区,合作新经纪品牌超过250个,连接门店近4万家,约37万经纪人在平台上提供服务。聚人、聚心、聚气、聚力,贝壳找房公司党委正不断加强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以“筑梦新居住,永远跟党走”为核心,推动党建引领新居住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实施红旗筑城、新居住先锋和凝心聚力3大示范建设项目,推进“一城市一组织”“一品牌一支部”建设,推出跨品牌、跨地域“党员经纪人线上亮身份”行动,完成志愿服务注册登记纳入国家规范化管理。持续以检视和解决制约平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掣肘问题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在平台发展中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夯实平台发展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提升市场竞争力,破解党建和运营“两张皮”难题。

创新党建方式激发企业活力

贝壳找房公司党委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互动方式,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让党建工作更高效、更精准、更贴心,是满足居住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居住是民生大事,贝壳找房公司党委以提升服务推动发展、凝心聚力共创伟业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平台服务者干事创业热情,推进居住服务新基建实践,成为居住服务行业新基建的探路者。

数字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只是第一步,以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基建的加速发展带来无处不在的“数据”“智能”和“链接”。“互联网+”的应用框架伴随着新基建的到来,正在开启“智能+”改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居住服务新基建将赋能更多新应用、激发更多新场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居住服务走向品质化正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贝壳找房公司党委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深化党建工作,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始终把主体责任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中,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推动居住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上体现更强担当,助力实现美好居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上一篇:教学计划高二物理下一篇:购买办公用品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