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质量工作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质量工作(精选8篇)

区质量工作 篇1

质量兴区工作计划

2011年我区卫生系统质量兴区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瞄准一个目标,夯实两项基础,完善三个体系,实现四个突破,做好五项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瞄准一个目标:

就是以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要科学把握全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全区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使我区的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的布局相适应,与辖区的人口管理规模相适应,与现代化、绿色、环保、低碳的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

夯实两项基础:

一要夯实基本设施和基本卫生装备基础。要按照国家项目要求,完成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完成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完成4所城市社区中心新建项目工程,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装备水平。

二要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完善高端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做好医学急需人才、学科建设骨干和重点专科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激励机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做好住

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鼓励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管理,鼓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队伍。

完善三个体系:

一要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区人民医院作为辖区二级服务网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各个片区医疗服务均衡发展,让居民充分就近就医。

二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着力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到位,公共卫生服务补贴足额到位,实现各社康中心资源配置统一、服务质量均衡发展。要认真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全面加强社康中心内涵建设,强化社康中心服务社区居民家庭的功能,提高其诊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三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理顺各医疗卫生单位履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体系、健康教育体系、慢病防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要立足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着力抓好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工作,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少生大病”。要全面实施卫生综合执法,提高公共卫生监督能力。

实现四个突破:

一要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通过实施医疗卫生单位财政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明确各医疗机构的职能和事权,合理界定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明确财政经费的供给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的和考核指标,加强对各项经费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要通过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岗位分类管理和全员聘任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效益,打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卫生队伍。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及加强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要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有新的突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远程诊疗和远程培训服务。通过制定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规划,打破均衡、扶强扶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符合辖区医疗服务需求的重点专科。通过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抓好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推广工作。通过完善医学科研奖励机制,鼓励开展实用性技术的医学研究工作,力争有1—2个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三要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有新突破。要全面落实物价收费标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规定,引导群众自主选择到村级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为首选就医,逐步建立合理就医模式。要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常用药品全部按“出厂价”采购,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要进一步完善“过度医疗”的量化控制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向群众推广经济适宜的中医药服务。要加大区属医疗机构的公益服务力度,减轻困难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四要在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上有新的突破。各医疗机构要认真对待行评工作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文服务环境,改进医疗服务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要深入开展卫生法制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增强依法行政、依法行医、廉洁从业、诚信服务意识。要继续探索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设备、医用耗材和药品采购制度,全面落实党务、政务和医务公开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络努力,自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主动宣传报道本系统、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向群众普及科学就医常识和医学科普知识,让社会了解医院、尊重医务人员。

做好五项工作:

一要做好医疗行业管理。要深入抓好区属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行业监管制度,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 加强对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严防各类医疗差错事故。要加强区属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努力建设1—2个中医特色专科。要充实社区中心的中医力量和基本设备,深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要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行医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执业项目、诊疗科目、诊疗范围、诊疗地点、传染病报告及转诊等行为,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切实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现象。

二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要抓好以霍乱、鼠疫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主动监测、报告工作,做好其他不明原因的疾病、新发传染病和疫情的调查处理。要认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完善监测和疫情报告系统,加强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防艾教育。要巩固碘缺乏病、疟疾、脊髓灰质炎防治成果,努力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强化麻疹、流脑、乙脑、乙肝防治力度。

三要做好卫生应急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根据应急管理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要加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确保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医疗急救到位。要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急法规学习,提高依法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要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习,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敏捷高效。

四要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要狠抓以贯彻实施“一法两纲”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确保“两个系统”管理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要继续实施“降消”项目,落实救助贫困孕产妇和妇女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工作。要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建设,严格执行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制度,努力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要实施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婚前保健、孕产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全程服务,提高妇幼保健水平。要对影响孕产妇及儿童较大的产科出血、高危妊娠、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进行重点监测、防治。要强化督导责任制,提高妇幼报表与信息质量水平,加强定期检查督导,确保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区质量工作 篇2

关键词:耕地,农产品,现状,质量安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许多地区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培育管理, 原土壤肥力较高的农田, 由于长期缺乏培肥地力, 不仅土壤养分水平下降, 而且土壤物理性状劣化, 加之农田基础设施长年失修, 田间排灌渠系不配套, 甚至部分农田季节性抛荒, 严重影响了土壤生产力的发挥。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 影响到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1], 而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 良好的耕地质量是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首要条件。

1 耕地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肥力水平总体上升, 但耕作层物理性状变差

通过近几年土壤农化样采集化验和土壤监测点的监测,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总体上升, 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 土壤碱解氮稳中有升, 有效磷普遍提高, 速效钾前降后升。

1.1.1 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

丹徒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由1982年的19.50g/kg上升到目前的25.60 g/kg, 增加了6.10 g/kg, 增幅31.3%。全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呈明显增加趋势。

1.1.2 土壤碱解氮稳中有升

从土壤肥力监测点逐年监测结果看, 土壤碱解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性[3], 多年来土壤碱解氮含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含量稳中有升。

1.1.3 土壤有效磷普遍提高

全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范围为2.40~18.10mg/kg, 平均值为12.40 mg/kg, 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67 mg/kg, 增加5.73 mg/kg, 增幅85.9%。

1.1.4 土壤速效钾前降后升

从1982-2013年的土壤肥力监测点逐年监测结果看, 速效钾变化分两个变化时期: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至1995年, 全区速效钾含量有所下降;1995-2013年, 全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开始逐年增加, 2013年增加到82.40 mg/kg, 呈缓慢上升趋势。

1.1.5 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反映出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提高

粮食产量是土壤肥力的综合反映, 粮食单产, 可从宏观上判断耕地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从1982、2013年全区粮食每667 m2产量的变化 (表1) 来看, 全区基础地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作物单产的不断提高, 相对来说, 农作物对肥料投入的依赖性就增加。

1.1.6 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变差

免少耕和套播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耕地土壤耕层物理性状变差。耕层土壤容重平均值由1982年的1.36 g/cm3, 增加到现在的1.41 g/cm3, 土壤容重增加, 土壤孔隙度变少, 耕作层变浅, 犁底层加厚, 造成根系分布浅, 吸收营养范围减少, 肥水利用率下降, 导致农作物抗倒伏、抗干旱、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 不利于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1.2 土壤环境趋于恶化

受工业点源污染、农村集镇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 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日趋突出, 部分地区存在农药、重金属残留和硝酸盐积累等问题。

1.2.1 农药污染

对部分农户的调查:水稻全生育期平均用药8~10次, 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用药4~6次, 油菜全生育期使用4次, 蔬菜每季使用6~9次。超量农药年复一年用于农田, 致使大量农药残留于土壤中, 影响着农产品品质。由此可见, 我区部分地区耕地土壤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

1.2.2 重金属污染

土壤本身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但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它的自净能力, 就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进而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个别地方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 必须引起重视, 采取技术措施加以修复。

1.2.3 化肥面源污染

我区化学肥料年施用量在1万t左右 (折纯量) , 全区耕地每667 m2平均施用量达24 kg以上。化学肥料氮、磷等的过量施用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表现为邻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

2 农产品质量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年来, 丹徒区和全国各地一样, 着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等, 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2.1.1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了提高

近年来, 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 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农林、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加大了宣传与培训力度, 同时生产者为适应这种大环境, 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 以求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1.2 标准化示范基地与“三品”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截止2013年底, 丹徒区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已拥有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1个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 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1.3 加强投入品管理, 实行源头控制

加强执法部门的联系, 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 形成高压态势, 并切实抓好全区农药经营人员的上岗培训, 有效遏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目前, 农产品生产绝大多数以农户分散种植 (养殖) 、经营为主, 生产规模小, 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农民在使用农药、化肥时, 考虑经济效益的多, 考虑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少, 更谈不上考虑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2.2 农业自身面源污染日益加剧

一是农药使用次数多、药量偏大, 部分农户还存在违规使用农药情况。二是化学肥料的不合理、不科学使用。由于氮肥的利用率较低, 以致大量氮肥流失, 造成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最终使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增高。三是少数养殖场、养殖户在饲料中违规或超标使用激素、抗生素等, 同时, 未经腐熟的畜禽粪便等直接施用或直接排放的情况严重, 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日益突出。

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造成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加之我区经济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投入经费较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加强。

3 耕地质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绝大多数农产品均生长在耕地上, 所需的营养除了自身合成外主要还是来自于土壤, 因此土壤质量优劣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1 肥料投入不合理带来的影响

肥料结构投入不合理, 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下降, 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加之氮肥使用量过多, 直接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等超标。有机肥使用的减少, 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降低, 直接带来的就是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口感降低, 同时导致了一些病虫害的发生。

3.2“三废”等对农产品的影响

由于“三废”、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残留在土壤中, 直接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农产品吸收, 加之污染物残留在土壤中的扩散, 导致污染范围的扩大, 加剧了污染, 导致更多的农产品受到影响, 这些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不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用作饲料, 最终对人体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3.3 农药的使用对农产品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导致农药的残留量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农药残留在了作物上和土壤里, 再次被作物吸收, 而农药残留超标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 而且对于人体带来很大的毒害作用, 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4 耕地质量影响着农产品质量

由于农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里吸收养分, 因此耕地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只有耕地质量好, 农产品质量才能有保障。目前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 都将耕地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土壤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 农产品质量也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农产品品牌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 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首先要有良好的耕地质量作为前提。

4 提高耕地质量与农产品安全质量的措施

为促进农产品优质化, 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必须重视耕地质量建设, 如推广商品有机肥、恢复绿肥种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加强耕地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促进农产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保障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 加强耕地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开展土壤肥力监测工作

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开展, 了解和掌握全区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查清主要耕地污染的类型、程度和范围以及耕地质量退化的类型、面积和程度, 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 对耕地环境质量和土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因地适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 对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对破坏性耕地进行改造、对障碍性耕地进行改良, 使之符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创造条件。对土壤肥力实行常年监测, 逐步完善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对全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及时更新并进行动态分析, 实现对耕地质量特别是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动态、长效、有效监管。

4.2 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净化耕地土壤质量

过去施肥由于常常只重视目标效果 (增产作用) , 忽视了对农产品品质和环境的不良影响。改进施肥方法,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精确施肥等先进、适用的科学施肥技术, 积极推广无机有机复合肥、高效生物肥、作物专用肥等新型肥料。将肥料结构、施肥比例的调控与精确施肥相结合, 从培肥土壤、作物增产为主要目标拓展到土壤健康、品质优、环境保护等多目标的生态平衡施肥, 加强耕地质量技术产业化建设, 全方位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生产。

4.3 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料, 努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有机肥料具有降低化肥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等重要作用。针对有机肥投入少、污染重、无害化处理率低的问题, 对丰富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 进行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供给的产业化路子, 扩大有机肥的供给。同时, 围绕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提高商品有机肥料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 积极引进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等高效新型有机肥, 积极探索有机肥的推广机制, 加强和引导有机肥料的合理使用, 大力推广应用优质商品有机肥。

总之, 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 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 耕地质量越来越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 保护耕地质量就是保护未来,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平, 蔡运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230-234.

[2]傅泽强, 蔡运龙, 杨友孝, 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4) :313-319.

区质量工作 篇3

关键词:土地生态质量;熵权;关联度;矿区

中图分类号: X82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300-04

收稿日期:2013-12-18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国土资源)科研专项(编号:201115106311)。

作者简介:董丽丽(1989—),女,四川华蓥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研究。E-mail:liliai20080623@126.com。煤炭矿区的生态环境是矿区生产及周围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煤炭资源的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我国的煤炭开采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2种方式,但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所以煤炭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土地生态质量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煤炭矿区的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解决人与环境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从2011年起,由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承担实施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专项项目“重点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开始对黄淮海采煤塌陷区的土地生态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煤炭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和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得到国家、社会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本研究结合黄淮海地区的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从压力-状态-响应(PSR)角度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TOPSIS模型对该地区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和横向比较,并且利用灰色关联法进行因素关联度分析,以期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矿区土地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是位于黄淮海地区、江苏省西北端的徐州沛县境内的沛北8矿,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望铜山区。现已探明煤炭储量约23.7亿t,占江苏省储量的40%,徐州市储量的66%,年产量占江苏省的50%以上。境内8对矿井,分别是大屯煤电集团的姚桥煤矿、徐庄煤矿、孔庄煤矿、龙东煤矿,徐州矿务集团的三河尖煤矿、张双楼煤矿,华润电力集团的天能龙固煤矿、沛城煤矿,涉及龙固、杨屯、大屯、安国、沛城、鹿楼、朱寨、栖山、张寨、沛县经济开发区等10个镇级单位(图1)。

2数据与方法

2.1数据来源与处理

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2010年ETM+多光谱遥感影像,接收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同时收集了该研究区相关年份的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高线图、土壤图、矿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资料,并且利用调查获取了相关野外调查资料。利用ArcGIS 10.0 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配准和分类,然后进行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分层提取。考虑各景观组分在矿业开采中的功能特征,兼顾影像解译的可能性,参照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建设用地(工矿用地)、耕地、林地、园地、湿地、水域(包括塌陷积水)、其他土地等7类,并且采用直接判读法对2010年ETM+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修改,得到201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

2.2研究方法

2.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并根据矿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的角度[1-2]分别从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煤炭的开发利用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压力,尤其是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从而影响土地生态质量;反过来,社会通过意识和行为的改变,采取相应措施对压力造成的状态作出响应,在煤炭矿区这种响应主要本着“谁损毁,谁复垦”、“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垦。

结合已有相关研究[3-5],围绕“煤矿区”和“土地生态质量”,選取工矿用地比例(E1)、压占土地比例(E2)、塌陷土地比例(E3)、废弃工矿地比例(E4)、土地利用结构指数(E5)、景观多样性指数(E6)、植被覆盖指数(E7)、水域比例(E8)、塌陷土地复垦率(E9)、废弃工矿地复垦率(E10)等10个指标,构建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评价体系(表1)。其中,土地利用结构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的计算方法稍作阐述。表1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

准则层指标层计算方法类型权重压力工矿用地比例E1=工矿用地面积/矿区面积反向0.046 2压占土地比例E2=压占土地面积/矿区面积反向0.106 5塌陷土地比例E3=塌陷土地面积/矿区面积反向0.095 3废弃工矿地比例E4=废弃工矿地面积/矿区面积反向0.018 8状态土地利用结构指数E5 正向0.163 6景观多样性指数E6 正向0.165 7植被覆盖指数E7正向0.165 3水域比例E8=水域面积/矿区面积正向0.109 5响应塌陷土地复垦率E9=已复垦的塌陷土地面积/塌陷土地面积正向0.085 8废弃工矿地复垦率E10=已复垦的废弃工矿地面积/废弃工矿地面积正向0.043 5

(1)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土地利用结构指数用以反映评价区土地利用的结构构成。根据各类型土地对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贡献程度,将其量化:林地为5,湿地为4,耕地为3,园地为2,水域为1,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为0,分别乘以各类型土地的面积比例。然后依据面积大小,取面积比例排名前五的土地类型,分别赋予权重0.3、0.25、0.2、0.15、0.1。

nlc202309041402

E5=∑5i=1giwi=0.3g1+0.25g2+0.2g3+0.15g4+0.1g5。(1)

式中,gi为土地类型分值,wi为相应权重。

(2)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用以反映被评价区景观的多样化程度,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

E6=-∑mi=1pilnpi。(2)

式中,pi为景观类型i占矿区面积的比例,m为景观类型数。

(3)植被覆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用于反映被评价区植被覆盖的程度。在地表生态系统的眾多组成因子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是最为直观的[4]。

E7=0.28×S林地+0.22×S湿地+0.18×S耕地+0.15×

S园地+0.10×S水域+0.05×S建设+0.02×S其他/矿区面积。(3)

2.2.2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往往多采用主观性较强的层次分析法,这样会造成评价结果的较大偏差。为尽量消除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本研究采用信息论中的熵权法,即由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权重。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客观性强的特点,可以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来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计算步骤如下:

(1)数据的标准化。构建原始数据矩阵R=(xij)mn,i=1,2,…,m,j=1,2,…,n。由于本研究是对同一年份多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作横向对比,所以xij表示m个评价指标在n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决策矩阵。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且都转化为正向指标[6],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B。

正向指标(越大越优型):bij=xij/maxxij

反向指标(越小越优型):bij=minxij/xij(4)

(2)确定指标熵值。根据熵的定义,确定评价指标的熵Hi:

Hi=-k∑nj=1fijlnfij,其中fij=bij∑nj=1bij,k=1lnn。(5)

Hi为第i项指标的的熵,并假定当fij=0,fij·lnfij=0;k为波尔兹曼常量。

(3)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i,得到各指标权重(表1)。

wi=1-Him-∑mi=1Hi,且满足0≤wi≤1和∑mi=1wi=1。(6)

2.2.3TOPSIS评价模型TOPSIS模型[7-8]称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负理想解的距离来评价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正理想解,同时又最远离负理想解,则为最好;否则不为最优。

(1)构建加权决策矩阵。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将标准化决策矩阵B的每一个指标与相应的指标权重wi相乘,得到加权决策矩阵V。

3结果与分析

3.1质量评价及对比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得到8矿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表3)。

表3沛北8矿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

矿区贴近度孔庄煤矿0.606 6 龙东煤矿0.262 1 龙固煤矿0.142 5 沛城煤矿0.549 0 三河尖煤矿0.144 4 徐庄煤矿0.521 5 姚桥煤矿0.371 8 张双楼煤矿0.325 0

从表3可以看出,沛北8矿中孔庄、沛城、徐庄这3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二等,生态状况较稳定;姚桥、张双楼这2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三等,生态状况不稳定;龙东、龙固、三河尖这3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四等,生态状况很不稳定。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由于各矿分别隶属于3家不同的煤炭开采企业,各矿的矿山规模、生产阶段、内外部条件不同,对土地生态质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孔庄煤矿和徐庄煤矿均隶属于大屯煤电集团,孔庄矿属大型矿山,1977年投产;徐庄矿属中型矿山,1979年投产。2者的投产时间均较早,土地生态质量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分别为0.606 6、0.521 5,土地生态状况较为稳定。两矿的矿界面积较大,使得压占、塌陷的比例相对较小,并且塌陷土地得到了较大比例的复垦,尤其是孔庄煤矿的塌陷土地复垦率高达63.84%。加上两矿东临微山湖,塌陷区复垦为耕地、植物景观区、湿地公园等,这对土地生态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沛城煤矿的土地生态质量较好,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为0.549 0,这是因为它位于沛城镇,沛城镇是沛县县城所在地。该矿区在生产开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土地问题的防治和保护,压占土地、塌陷土地和废弃工矿地的所占比例均很小。并且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矿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植被覆盖程度以及废弃工矿地的复垦,耕地面积位居8矿之首,使得该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二等,生态状况较为稳定。

姚桥煤矿隶属于大屯煤电集团,1977年投产,属于大型矿山,其矿界面积是沛北8矿中最大的,其塌陷区面积、压占地面积和废弃地面积也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投产最早,土地破坏已经稳沉,作为沛县塌陷地复垦工程的一期工程最早得到复垦利用,加上东面大面积的微山湖湿地水面,土地生态质量为三等。张双楼煤矿隶属于徐州矿务集团,也属于大型矿山,于1986年建成投产,虽然塌陷土地比例和废弃工矿地比例较大,但区内林地和园地广布,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合理,景观类型多样,植被覆盖指数较高,土地生态状况不稳定。

龙东、龙固、三河尖这3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很不理想,均为四等,生态状况很不稳定。3者隶属于3家不同的集团,位于沛县最北部龙固镇和杨屯镇,土地的塌陷、压占尤其严重,而相应的复垦比率却不高。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不大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都较低,水域面积也不大,使得土地生态状况很不稳定。

3.2指标关联度分析

nlc202309041402

3.2.1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即用关联度来反映各评价对象与参考对象(最优向量)的关联程度,关联度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好。建模步骤如下:

(1)确定数列的最优向量。由于已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且都转化为正向指标,求取了正、负理想值,最优向量为TOPSIS模型中的正理想解

3.2.2指标关联度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发现,各项指标与土地生态质量均有较强的关联性,关联度都在0.7以上(表4),这说明选取的指标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关系密切。从指标关联度强弱的次序来看,工矿用地比例(E1)>废弃工矿地复垦率(E2)>廢弃工矿地比例(E3)>塌陷土地复垦率(E4)>压占土地比例(E5)>植被覆盖指数(E6)>塌陷土地比例(E7)>景观多样性指数(E8)>水域比例(E9)>土地利用结构指数(E10)。其中,工矿用地比例与土地生态质量的关联度达0.904 7,为关联性最强的影响因素;其次,土地损毁(废弃、压占、塌陷)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也较强;而这些因素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通过植被覆盖程度反映出来,植被覆盖指数的关联度达0.805 3。从准则层来看,压力层和响应层指标的关联度总体比状态层要大,这说明采矿扰动对土地生态的压力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响应措施与煤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关系较为紧密,这与煤矿区“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表4土地生态质量与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准则层指标关联度压力工矿用地比例0.904 7 压占土地比例0.837 5 塌陷土地比例0.799 4 废弃工矿地比例0.881 5 状态土地利用结构指数0.729 7 景观多样性指数0.788 7 植被覆盖指数0.805 3 水域比例0.739 3 响应塌陷土地复垦率0.837 7 废弃工矿地复垦率0.886 6

受地质、地域、开采方式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工矿用地面积(E1)、压占地面积(E2)、塌陷地面积(E3)、废弃地面积(E4)的控制较为困难,矿区土地的损毁不可避免,尤其是工矿用地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矿区土地的整体布局和土地生态的整体状况。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的压力通过土地利用结构(E5)、景观的多样性(E6)、植被覆盖程度(E7)以及水域面积的大小(E8)等状态反馈出来,政府和企业再通过复垦措施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改善。通过一系列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提高矿区土地的复垦比例,不仅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还可以将采煤塌陷区改造为不同的景观湿地,这既可以改善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还可以增加景观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沛北8矿位于黄淮海高潜水位区,地表塌陷形成的大面积积水,还可以增加水域比例,加上原有的河湖水面,对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优化作用不可忽视。

虽然土地复垦对于煤炭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单纯依靠后期治理对于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转变采矿区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从破坏源头和采矿过程中加强控制,与后期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在基于压力-状况-响应角度的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将熵权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法有机结合起来,对黄淮海平原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得出沛北8矿中孔庄、沛城、徐庄这3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二等,生态状况较稳定;姚桥、张双楼这2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三等,生态状况不稳定;龙东、龙固、三河尖这3个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为四等,生态状况很不稳定。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并且工矿用地比例、土地损毁(压占、塌陷、废弃)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高,需要政府和采矿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转变“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土地生态质量的防治和保护,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强度,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植被覆盖指数,实现沛北8矿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沛北8矿均处徐州沛县以北的黄淮海平原、,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区域因素的影响差别不大,在评价指标构建的过程中忽略了区域因素。考虑到基于矿区范围的数据收集难度较大,本研究只选择了2010年的数据对8矿土地生态质量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并且将行政边界与矿区边界叠加,主要考虑沛县行政范围内八大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实际上某些矿区超出沛县边界的部分(面积均较小)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了舍弃。如果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数据,我们可以基于行政界线(镇界、村界等)更加客观地研究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的动态演变和发展状况,为黄淮海平原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地生态质量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蒙晓,任志远,戴睿.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231-235,295.

[2]张凤太,苏维词,周继霞.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49-1254.

[3]徐嘉兴,李钢,陈国良,等.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J]. 煤炭学报,2013,38(增刊):180-186.

[4]孙凡,李天云,黄轲,等.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 ——理论与指标体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757-762.

[5]徐嘉兴,李钢,陈国良,等. 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3(1):232-239.

[6]唐恒,杜发兴. 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2):36-39.

[7]李灿,张凤荣,朱泰峰,等.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3,5(5):217-227.

[8]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3):535-541.

建设局开展质量兴区工作自查报告 篇4

为进一步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整顿全区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根据《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区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防区政办发〔2010〕122号)精神,我局开展了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现将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接到通知之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员开会研究,并组成以黎波副局长为组长的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相关工作。工作小组设在局建管股,主要负责领导协调区质安站参加对全区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大检查。全区共检查建筑工程25项,总建筑面积22.92万平方米,总投资3.33亿元,涉及建设单位 25家,施工单位15 家,监理单位4家。同时,还对今年以来发现的违规工程3项进行了检查处理。这次活动主要检查了在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及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和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25份,停工整改通知书6份;发现违法违规建设项目3项;共出动人员120人次,车辆20余次。

从检查情况看,全区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履行较好,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安全生产措施基本落实,市场行为不断规范。从项目上看,城区住宅工程项目、高层建筑项目、规模较大项目、市场诚信较好的企业所承建的项目好于其他项目,高资质、规模大的企业好于低资质、规模小的企业。具体表现在: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我局高度重视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工作,将开展“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年”活动作为今年建筑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召开了规范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印发了《防城区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检查方案》(住建字〔2011〕27号),明确了检查的组织机构、时间、范围、重点。建设各方主体均对此次检查高度重视,及时主动配合,使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能顺利进行。

2、意识增强,行为规范

大多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市场经营行为比较规范,能较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工程施工强制性标准。在被检查的工程中,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按照投标的承诺到岗尽职。

3、质量监管,总体受控

绝大多数工程建设各方建立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有效运转,施工图审查能及时完成。根据工程特点能及时制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跟踪实施,工程实体质量总体较好。现场检查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比较齐全和规范,建筑节能各项措施稳步推进。

4、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能基本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各项安全专项方案都能及时制定和贯彻,大多数施工现场的建筑起重设备都能及时检测和使用登记,文明施工水平较好。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落实整改。

二、存在问题

1、基本建设程序方面,部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 一是建设单位特别是民营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建设施工手续,违法施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建设单位存在先建设后补办、边建设边审图、重大设计变更不及时审图或审图滞后的现象。

2、施工队伍管理方面,部分企业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

一是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不到岗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劳务违规分包、违法“包工头”现象依然存在,劳务台帐未建立或已建立但不完善。三是项目经理变更手续不完善,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有的项目班子实际在现场管理人员与投标书承诺的不相符。

3、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质量管理仍然存在瑕疵

一是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不强,部分工程无节能施工方案或内容不齐全。二是质量管理资料质量员、项目经理代签字的现象依然存在,弄虚作假。三是一些工地同条件试块不按规范要求放置在施工想现场;钢筋绑扎不规范,不符合抗震规范要求。四是建筑节能施工和措施不到位,有的未按要求进行建筑节能施工。五是工程质量通病依然存在,细部做法不够精细。

4、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隐患

一是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的安全责任不明确。二是安全防护方面不到位,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模板支撑搭设不按方案实施,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且防护不到位,搅拌机防护棚搭设简陋等诸多事故隐患也未彻底根治。临时用电电箱未按规范设置,未形成规范的接地系统。三是文明施工长效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材料,未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未按规定合理设置警示标牌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四是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忽视设备交接管理。个别施工单位使用未检测、验收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被责令暂停使用。

5、工程监理方面,监理措施和行为仍有不规范现象

一是监理人员对进场材料把关不严,旁站记录内容不齐全,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资料制式化,缺乏针对性。二是质量验收把关不严,不能按监理规范要求做到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个别监理人员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处置不当。三是安全生产方面有的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有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了解不够,未能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

三、下一步措施

1、及时整改,严格督查

对这次检查中发出的(停工)整改通知书的项目,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措施,抓紧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并将整改回复单报送各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建立跟踪监管机制,坚持绝不放过的原则,明确专人督查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到位。对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一律从重处罚。

2、完善机制,长效管理

进一步督促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树立规范管理意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质量和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现场项目部建设,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把质量关,促进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3、明确重点,加强监管

今后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服务,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二是加强诚信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各类建筑业企业信用考评管理,健全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把企业信用考评结果与市场经营行为相挂钩,坚决遏止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三是深化施工现场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再上新水平。大力推广质量通病防治的新技术。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风险较大的地基基础、复杂钢结构、幕墙等工程的监督检查。增加对信用缺失、管理差的企业施工现场检查监管的频率。加强对检测、监理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四是全面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以企业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各方责任主体,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加大对以往发生事故和安全管理薄弱的企业,隐患严重的项目,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监管力度,加强全过程检查监管。

4、从严执法,强化联动

区质量工作 篇5

根据零陵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零陵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现将此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我局制定了《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零陵分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何景华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专项整治的人员和组织保障。同时,我局根据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专项整治的重点产品、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和措施,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做好调查摸底,明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

在原来已有的企业档案基础上,继续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我县现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5家,通过省食品生产许可证评审中心评审的5家,正在申报的3家,小作坊78家,其中取证企业产品主要是异蛇酒、桶(瓶)装饮用水、大米、蛋白饮料、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小作坊产品主要是糕点、油炸食品、烘烤食品、肉制品、面条、米粉等,取证企业和大部分小作坊整体情

况良好,但有一部分小作坊存在生产环境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相关行政许可、未按规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经过一段时间来的整顿,整体情况变好。

三、加大宣传,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整治氛围。为加大对此次专项整治的宣传,我局召开了由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食品安全责任人(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二O一一全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二O一O全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工作,部署了二O一一食品安全工作,宣贯了国家最新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指导、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此次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并在与永州电视台合作开办的“质量与生活”栏目加大对此次食品安全专项行动的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氛围。同时我局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摘要》、《湖南省质监局致食品生产企业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并要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张贴。

四、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一责任人制度。

我局与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落实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通过他们的承诺,使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并按食品相关管理规定落实好各项制

度。

五、全面整顿米粉市场。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首先是调查摸底。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全区城区所有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检查其是否取得营业执照,是否具有生产加工的场所条件、必备的生产设备,是否能按标准持续生产稳定合格的米粉,是否进行了出厂检验,是否建立健全生产销售台帐及索票索证制度。将米粉小作坊详细情况记录并建立档案。

二是监督检查。对全区8家米粉小作坊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要求进行,重点检验微生物卫生指标和添加剂等安全指标,经抽检有1家小作坊生产的米粉不合格,对这1家不合格的米粉小作坊责令停产整顿。

三是整改帮扶。对条件稍好的米粉小作坊进行帮扶,鼓励其联合做大做强,在短期内,按照米粉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证条件进行改造,由我局帮助其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达到持证生产的要求;参照《湖南省湿米粉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责令不合格米粉小作坊在一个月内进行改造,改造完毕并做到产品质量经复查稳定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对不合格且卫生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又拒不改造的米粉小作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予以取缔,并由有关部门吊销证照。

目前我区米粉生产加工企业不论是质量意识还是管理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加工环境条件、卫生条件大大得到改善。

六、加强对获证企业监管。

全区现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5家,通过省食品生产许可证评审中心评审的5家,正在申报的3家,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加强了对获证企业的监管。

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对全区所有的获证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并抽取了样品进行检验,总体情况良好,并坚持做到“四个必须”、“五个不放过”。即: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必须停产整顿;整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吊销生产许可证;对于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处罚,宁重勿轻;对于涉嫌犯罪人员,必须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五个不放过”,即查处企业违法行为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不法企业未受到惩处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整治不到位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没有做不放过;二是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进货验收制度,索票索证制度,生产销售记录,批批检验制度等;三是完善食品生产企业档案,对一些新获证企业,建立完善档案和一些企业情况有所变化的企业进行更新档案;四是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定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要求企业公开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公示牌。

七、加大抽检力度,掌握食品质量状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局加大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产品抽检力度,利用我局技术上的优势,掌握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质量状况。我局共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抽检22批次,19批次合格,合格率86.5%,不合格的生产加工单位主要是小作坊,我局对这些不合格生产加工单位下达了食品质量安全指令书,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帮助其查找原因。

区质量工作 篇6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营养、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和趋势。为此,从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区从完善体系、夯实基地、强化管理三方面入手,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为切入点,推进我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进展情况网-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x年全区新认定产地2xx亩,累计达到3xx亩,使我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辣椒、大葱、马铃薯、苹果、梨、葡萄、枣、大红枣、紫晶枣、富贵枣、空心脆枣、玉米、小麦、小米、葵花、绿豆、红小豆等产品2xx,累计达到3xx。

绿色食品认证。我区天利同翔农产品开发公司的梨枣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5xx,目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

区委、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组,统一对无公害生产涉及的环境要素、生产要素及市场进行协调管理和监控,同时完善了乡镇、村分别成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组,并且区、乡、村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二)夯实基础。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我们坚持远离污染源,要求距公路1xx以上,并对基地菜农实行以村登记、以乡造册、以区建档的办法,稳定了基地面积,增强了农民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保证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我区已建立了xx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配备了1xx专职工作人员,建设化验室8xx米,购置设备2台,并建立了xx基地的蔬菜质量检测抽样小组,从而形成了抽样、检测、化验工作的网络体系,为榆次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牵动。

我们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xx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xx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认证面积和认证品种上实现了大的突破,而且配套推广了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极大地规范了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有力地提升了全区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水果通过实施5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年实际指导操作面积已扩大到9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已初具规模。

(四)强化管理。

从行政法规、农业执法、规范生产、安全监测、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六个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管理办法。区政府秘书处转发了×××省政府农业厅《关于禁止在蔬菜产区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意见》、区农业局转发了×××省政府农业厅《关于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暨严禁在蔬菜果树上使用高剧毒农药的紧急通知》、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红枣无害标准化生产规程》、蔬菜中心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区农业局制定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等。除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外,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已制定完成,标准化生产规程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2、从农业执法的角度,组织农业、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深入农资市场,查处清理各类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尤其是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内坚决杜绝违规农资露面,一经发现,按照×××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严肃处理。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xx获得×××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3、从规范生产的角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活动。xx年举办了科学使用农药等内容的质量安全宣传活动4xx、60xx人次,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60xx份,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广播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涉及农民240xx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4、从质量安全监测角度,进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测。区蔬菜中心在四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设置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小组,在6、7、8、xx月的10、20、xx号定期从各个基地以及各大市场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化验。并不定期从各基地、各大市场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化验,特别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均采取大规模的抽样化验工作。蔬菜农药

残留检验工作,从基地和科学取样,到化验室的细致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而保证检测工作的精确有效。xx年共跟踪检测28xx个基地和市场蔬菜样品,合格率达到99;为省药检所提供认证基地蔬菜样品4xx、xx品种,合格率达到98,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5、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如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占地15xx,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首位,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xx年该园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高效抗老化eva新型塑料膜15xx、示范防虫网5xx、生物肥料、生物农药15xx,自动卷帘机30套,新品种对比试验2xx,营养模块育苗xx等。推广应用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杀菌器、高效育苗模块和防虫网技术等新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园区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辐射全区1xx、xx亩蔬菜基地建设。

6、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严格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使用和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价值的体现密切相关。只有从价值上的应有回报才能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我们在区社配蔬菜中心首先采用了无公害蔬菜使用标识,实行分级收购、统一包装,使用标识实行登记追溯制度。对不合格的蔬菜产品就地销毁,并通报批语,限期整改,既增强了菜农的责任感,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xx年全区无公害蔬菜配送量达到3xx公斤,未发生一例违规事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就全区来看,我区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只有蔬菜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红枣、水果产业的认证工作今年刚刚起步,面积所占比重也很小,畜牧产业尚无突破。

二是工作面临资金困难。

我区办公经费紧张,无力建设综合性的无公害食品检测站,现有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也面临资金运转困难的情形。xx年我区投入蔬菜检测的经费只有50xx,远不能满足蔬菜检测工作需要。

四、下一步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加速发展农技协组织。积极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村技术能人、科技人员、专业户开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以科技为纽带,以协会为载体,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使之真正成为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

2、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以我区农业重点工程为核心,加速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良性循环。

3、坚持无公害食品品牌战略。我区的蔬菜、红枣、畜产品等经过这几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品牌一直打不响。如我区的蔬菜,xx年就注册并开始运作“魏榆”牌商标,3年过去了,“魏榆”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知名度仍很低。下一步要继续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版面等媒介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提高我区无公害食品的知名度。

4、xx年我区的“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项目已经启动,要依托这一项目,把我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起来。今后要围绕3xx亩生产基地,努力健全相应规模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配置5台农业速测设备,继续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长期跟踪监控制度,全面掌握生产状况,并调控技术管理措施。

5、建立市场准入制度。xx年要探索建立起×××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蔬菜入市必须严格检测,杜绝违规产品上市。现时严禁没有无公害牌照的摊点经营蔬菜,逐步理顺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渠道。

范文仅供参考

区质量工作 篇7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及日常养护费用少等优点, 是高等级、重交通公路以及厂矿道路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在具体的施工当中, 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 往往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 本文通过配合比正交试验对多年冻土区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提出适合多年冻土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并结合加漠公路漠河机场至北极村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实例, 提出路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1试验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由水、水泥、碎石、砂、粉煤灰、减水剂等组成。原材料选择时,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可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通过对施工附近地区各种料场进行取样分析, 确定材料如下:

1.1水泥路面混凝土采用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为哈尔滨水泥厂生产的天鹅牌水泥, 水泥的物理指标见表1。

1.2碎石采用古莲石场生产的反击式碎石, 碎石表面应无杂质、粉尘。碎石粒径为5~31.5mm, 其中, 5~10mm占40%, 10~31.5mm占60% (按最大密实度确定) 。压碎指标值小于12%, 含泥量小于1.0%, 泥块含量小于0.5%。

1.3砂采用当地产的河沙, 细度模数为2.6~2.8, 含泥量小于1.0%。

1.4粉煤灰采用I级粉煤灰, 细度 (45μm筛余量) ≤12%。

1.5减水剂除水、水泥、碎石、砂、粉煤灰受实际条件限制需要指定外, 减水剂类型较多。但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减水剂, 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收缩等影响较大。

本设计采用聚羧酸超高效减水剂, 减水率20~30%。

2配合比正交试验

2.1试验方案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进行科学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在从很多试验方案中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几个试验方案, 并且通过这少数试验方案的试验结果的分析, 推断出最优方案。

将水胶比、水泥用量、粉煤灰、砂率等4个因素, 进行影响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 (表2) 。

2.2确定配合比根据正交试验对混凝土28d抗折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合所采用原材料的性质、混凝土的和易性、施工条件等, 确定适合多年冻土区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3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

3.1弹性模量测定

通过图1可以看出路面混凝土弹性模量较普通混凝土 (弹性模量<36GPa) 高, 且初期弹性模量增长较快, 10天后趋于平缓。4天弹性模量达到37.7GPa, 满足路面施工要求。混凝土龄期超过28天后基本无增长趋势。

3.2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加漠公路漠河机场至北极村段一级公路路面采用抗冻等级F300级的路面混凝土, 通过快冻法检验其抗冻性能。

试验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中规定进行。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冻融循环次数以3个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值P表示, 当P≤60%或质量损失达5%时的冻融循环次数, 即为试件的冻融循环次数。

从表4中得知, 路面混凝土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 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都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能。

4施工质量控制

4.1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混凝土拌制通常要求采用带电子计量的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拌合场质量控制除了常规的原材料质量、施工配合比项目外, 需要重点加强的是搅拌时间的控制, 以使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

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与拌合、浇筑施工速度等适应, 同时要求车厢密封不漏浆, 并有一定的减振设施, 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因运输颠簸而发生离析。

4.2混凝土入模及振捣混凝土入模时, 要防止混凝土直接冲撞模板, 人工作业混凝土摊铺时, 应优先摊铺模板拼缝和模板与基层的封堵处, 然后再铺摊其余部位。

混凝土路面施工目前多使用排振架完成混凝土的振捣, 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振捣, 使用排振架振捣2~3遍能达到振捣密实的效果, 但对于靠近模板处以及边角部位、涨缝、补强钢筋处则必须辅以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 保证整个路幅范围内的振捣均匀密实。振捣过程中发现混凝土不足应及时补料, 同时及时清除多余的水泥砂浆。

4.3混凝土养护路面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相类似, 浇捣完成之后28天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以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加漠公路漠河机场至北极村段处于高寒地区, 早晚温差大, 在施工时还应注意混凝土的防冻工作, 准备必要的土工布或塑料薄膜, 严格控制足够的养护龄期, 确保砼的工程质量。

5结论

通过路面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和冻融试验, 得到适合多年冻土区路面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是: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减水剂=320:112:732:1194:125:4.32, 并总结了控制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文卿.实验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区质量工作 篇8

关键词:江门、潮湿天气、二氧化硫、PM2.5、湿度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大气污染的分类中,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相对湿度小于80%),排除其他自然天气过程(如降水、沙尘暴和雪暴等),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1],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而形成的霾又称为灰霾。灰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2-3]。灰霾天气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利的气象条件和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和气体污染物的增加[4]。灰霾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气候和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PM2.5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PM2.5会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呼吸困难、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并导致心律不齐、非致命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更小的微粒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最小的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合0.1微米)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5]。有证据表明这些颗粒物可以传过细胞膜到达其他器官,包括大脑。有研究指出,这些微粒可能引发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微粒直径通常在100 纳米(合0.1微米)左右。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月至4月时,从南中国海吹来的南风带着和暖而潮湿的空气,与从中国大陆北部来的寒冷气流相遇,形成静止锋,使华南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间中有微雨或大雾。

在华南地区特有的“回南天”潮湿天气下,能见度很低,公众首当其冲想到的是PM2.5。本论文基于江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自动监测站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的监测数据,研究在“回南天”潮湿天气这种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对影响PM2.5浓度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分析,为客观评价“潮湿天气”下灰霾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监测点概况

江门市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方便。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为22°C,年均降水量约1800毫米。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多山地、低山丘陵,东南部以台地和平原为主,中部、东部为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南部属滨海平原、低山丘陵和台地。选取子站所处区域为居民区,监测能力完善。

1.2 仪器设备

PM2.5自动监测仪:颗粒物同步混合监测仪(SHARP)(5030型);SO2自动监测仪:43i 型脉冲荧光分析仪。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江门市区PM2.5、二氧化硫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

2014年1月1日

2014年1月2日

2014年1月3日

2014年1月4日

2014年1月10日

2014年1月11日

2014年1月12日

图2.1 江门市区PM2.5、二氧化硫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

2.2 数据分析

该大气自动监测站点1月1日至1月3日风速均在1.5m/s以下,属于0-1级风,风力弱。而这3天内出现了数次的南北风向转换,湿度变化明显,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1月1日 空气较为干燥,在0时至8时以北风为主,各项污染物指数相对稳定;在8时至18时由北风转为西风,由于该监测站点以西工业相对较少,西风对市区内的污染物浓度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但由于西风风速只有1.0m/s左右,风力弱,各项污染物浓度下降不明显;18时后由西风转为南风,22时-23时湿度开始上升。

1月2日0时-8时,湿度持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PM2.5、SO2浓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风速只有0.4m/s左右,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PM2.5浓度维持在140ug/m3左右。8时开始,工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大,导致SO2浓度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地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16时后,风向转为南风为主,湿度上升,江门市南方靠海,工业稀少,南风对市区内的污染物浓度稀释效果明显,SO2浓度显著降低,而PM2.5则随湿度增加而增加。

1月3日,0-7时,湿度基本维持在75%以上,SO2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5ug/m3),PM2.5则保持在100ug/m3以上。同样地,7时以后,人们进入上班时间,工业企业开始生产,废气排放量增大,SO2、PM2.5迅速上升,湿度降至50%以下,东北风。下午18时以后,风向转为南风,太阳光照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湿度上升65%,并呈持续增加趋势。

1月4日0-8时间,风力增强,PM2.5浓度持续降低。

该大气自动监测站点1月10日至1月12日与1月1日至1月3日的气象条件相当,其SO2与PM2.5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也相当一致。

1月10日。16时以后,湿度开始急剧上升,SO2浓度下降,PM2.5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值。1-11日全天,SO2浓度与湿度呈相反的关系,湿度增大则SO2降低,湿度降低,则SO2浓度升高。PM2.5在0-8时中出现一个单峰,8时以后则持续升高;特别要说明的是,在18-19时内,风向发生了一次转变(转为北风),而且风速增强(0.8m/s),但随后则继续以南风为主,风速回复到0.4m/s,这可能是因为该监测站点正在冷暖气团相汇处,发生风向的转变导致的。20时以后则随着湿度的增大而有所上升。12日0-8时,湿度始终保持在75%以上,风速0.4m/s以下,PM2.5浓度不断升高。8时以后,风力开始增强,PM2.5显著降低。

2.3 讨论

2.3.1湿度对SO2浓度的影响

根据该自动站1月份各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湿度60%或以上时,SO2浓度与湿度呈反比关系,这个现象在0-8时及20-24时之间尤其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大气中SO2溶解在空气中的水雾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硫氧化物易被水吸收而形成酸雾,当湿度增大时,原来存在于大气中的气态SO2(或硫氧化物)与上升的水蒸气结合,使得气态的SO2(或硫氧化物)减少。而在8-20时之间,湿度在6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SO2与湿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3.2 湿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

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湿度65%以上),一般风速都不大,因为江门地区属于热带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般出现温度升高的天气是在北风-南风转换的时候,这时当冷暖峰交汇(冷暖峰相互竞争时),风速减弱(通常<0.4m/s),湿度增大,而风速的减弱,极其不利于PM2.5(污染物)的分散,这是造成PM2.5(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局部升高的原因之一。

湿度对PM2.5的增加有显著作用,湿度大于70%时,空气中的小水珠为PM2.5的积聚提供了一个良容器,空气中的微小水珠把本来是气态的污染物,如SO2、NOX等,溶解在其中,并在水珠内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本来是气态的污染物转变为固态污染物。

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如:

其中气态硫酸来自OH自由基氧化二氧化硫SO2的气态反应[6]。盐的水合物:如xCl·yH2O、xNO3·yH2O、xSO4·yH2O,随着湿度的变化,水合物对PM2.5的影响较大,水不仅与盐化合物生成水合物,由于湿度的改变还形成了盐的微小溶液液滴。

2.3.3潮湿天气下风向对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风向对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探讨的风向影响是基于在潮湿天气(或湿度>65%,或称“回南天”)前后一天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一般来说:由北、东北风转为南风天气状况下,通常冷暖峰交汇的第一天,PM2.5尤其高,然后逐日降低。这样的天气维持2-3天,则第一天的PM2.5浓度大于第二天,第二天大于第三天,这可能的原因是,污染物随北风南下,到达江门市附近时遇上湿暖、干净的由海上吹来的南风,冷暖峰相遇,相互竞争,风速减弱,污染物积压,无法分散,再加上本地污染物的排放,所以江门市区在第一天“回南天”的早上,PM2.5均逐步上升,尤其是早上9点上班高峰时,PM2.5会迎来一个高峰,随后会逐步降低。第三天以后,如果是以南风为主导,PM2.5会继续降低,空气质量转好。如果是以北风为主,则PM2.5会有所上升。这是由于江门市周边的工业分布在北边,东边的较多。假设江门市每天产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恒定,一般情况下,北、东北风转成南风的天气状况下天气污染物浓度较由南风,西南风转成北风的天气状况下污染物浓度高。即江门市污染物浓度受北面东北面影响较大。

3. 结论

1)江门地区属于热带低纬地区,“回南天”这种特殊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1月和2月。当出现“回南天”的情况下,湿度逐渐增大(湿度>65%)随着湿度的上升,空气中SO2浓度将出现明显的下降,而PM2.5则随之上升。同样地,当“回南天”消失,即湿度下降(湿度<60%)时,空气中SO2浓度会有所回升,PM2.5浓度下降;

2)江门市区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北边和东边,当“回南天”出现时,风向由前一天的北、东北风转为南风时,江门市污染物浓度比由西风转为南风的浓度要高,并在“回南天”持续的2-3天内逐渐减低,因此,PM2.5的防治要从源头入手,采取综合治理策略,改善现有除尘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粉尘污染。如出现更极端的天气状况,即AQI持续大于150,在“回南天”来临之前应对各工业企业进行通知,要求其停产或减产,以降低“回南天”天气下空气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 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7):761-768

[3] 姚玉刚,邹强,张仁泉,等.灰霾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与预警,2012,4(5):14-17.

[4] Key M D, Ayers G p,Gras J L,et al.Haze in the Klang Valley of Malaysia [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3,3(1):591-605.

[5] 郁琪,空气污染——轻度、中度、重度——怎么办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88ecb0101l0hz.html#cmt_2739479,2013-8-11

上一篇:听“母亲”说话作文下一篇:如何更好的激励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