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荐8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1

聚力高质量

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清醒认识形势,坚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第一,在路径方式上,要注重绿色可持续。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上下已经把发展与保护、环境与财富、人与自然互促互进变成了一种永续发展的理念、自觉自愿的行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今后靠山吃山的“竭泽而渔”、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已经行不通了,一味地靠铺摊子、上项目,膨胀体量、消耗资源、挤占土地行不通了,必须立足不同地区生态资源特点,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上下狠功夫,把该减的减下去、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的治到位,擦亮绿色这个底色,发挥绿色资源最大效益,走绿色可持续的强县富民之路。

第二,在政策举措上,要注重开放合作。当前受疫情影响,对外开放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但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没有改变。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县域已经融入了开放共享的市场经济大循环,突破了“诸侯经济”“闭环经济”的界限。贯彻总书记“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重要指示要求,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开拓视野、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优势,加快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在发展成果上,要注重普惠共享。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无论是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进行的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关系,扭住调结构、强产业、扩就业这个着力点,既要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又要注重激励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放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把县域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落实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篇题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文章,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了依托中心城市发展的新阶段,通过积极融入中心城市的功能链、产业链、价值链来找准县域发展定位,进而实现联动式、融合式发展,打造强劲持久的动力系统。

二要发挥优势找准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特色就是竞争力、生命力,各县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指望“一个方子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走出“全能经济”误区。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积极融入两大国家战略。县域经济是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长期以来,发展较快、势头较好、后劲充足的县(市),无一不是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起的。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再次彰显了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各地要切实强化“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启动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工程项目,以实际行动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汇聚起出彩胜势。

三、聚焦重点任务,坚定走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激励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在真抓实干中破解难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

(一)落实“六稳”“六保”,守住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底线。

“六稳”“六保”针对的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重大挑战的具体举措。实现了“六保”,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进”创造条件。当前形势下,必须把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兜住民生底线,做到不添乱、多添彩。保居民就业,就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保基本民生,就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优势;保市场主体,就要严格落实阶段性下调增值税税率、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以及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费用等政策,强化企业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就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能源运行保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市场消费潜能,繁荣“小店经济”“夜经济”,推动优势产业强链补链;保基层运转,就要扎实做好开源节流。

(二)坚持产业为基,塑造县域治理“三起来”的优势。

一定要找准县域在产业分工格局系统性调整中的位置,以更大力度激活存量、引进增量,把县域发展建立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基垒台、蓄势增能。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集聚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支持基础好、层次高的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要紧密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紧盯主导产业,选择1—2个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三)做强龙头引擎,强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支撑。

今年我县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宜业宜居幸福之城,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不断提升。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县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的发展水平。中央在《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已经释放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信号,缩小农用地征收范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开,城镇建设用地的瓶颈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加快提升县城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速吸引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持续扩大绿色公共空间供给,加速农业转移人口集聚,建设带动区域、服务城乡、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小城市,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龙头。

(四)聚焦农业农村,筑牢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底盘。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际上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县域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只有把县域经济发展起来,脱贫攻坚的成果才能巩固住,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才能做得实。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的方向和原则引导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精神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源头抓起,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良性循环中实现转型升级。要将县域作为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切入点和依托,充分挖掘释放县域在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加速农业农村发展,助推农业增收致富、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活力。

改革开放是是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也是激发县域治理“三起来”动力活力的重要法宝。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加法”。要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全国百强县,持续营造透明高效、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引导县域依托优势积极对接“五区四路”战略平台,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层次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闽清作为山区农业县, 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 关键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因此, 根据新形势新变化, 结合县情,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县域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就成为一个紧迫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闽清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概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 闽清县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全县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6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7亿元, 年均增长10.6%;财政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10.47亿元, 年均增长10.4%;工业总产值从89.8亿元增加到138.5亿元, 年均增长14.8%;农业总产值从20.6亿元增加到32.8亿元, 年均增长5%;社会固投从9.5亿增加到31亿, 年均增长27.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951元增加到9347元, 年均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280元增加到20581元, 年均增长12.26%。

二、影响和制约闽清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 发展理念相对落后, 创新能力不足

解放思想的力度还不够, 少数干部依然存在惯性思维, 穿新鞋走旧路, 办事亦步亦趋, 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 经济基础依然薄弱, 产业结构不合理

创新能力不足,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城镇化水平低, 缺人才、缺资金、缺重大项目等发展瓶颈问题仍未突破, 主要表现为:

1.农业经济发展先天不足、规模不大

闽清县自古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农副产品加工水平滞后,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企业规模偏小, 缺乏有特色、高效益的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附加值和商品化程度低。

2.工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档次低

陶瓷曾经是闽清的支柱产业, 陶瓷业曾经一度辉煌, 由于一直采取粗放生产, 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规模效应, 缺乏龙头企业, 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整体附加值不高, 一直在产业链的中下游, 在同行业利益分配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长期的粗放生产还造成瓷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资源约束日益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后续发展严重不足;长时间来能起到带动跨越发展作用的大项目不多, 一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偏慢。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目前闽清的服务业仍然以交通运输业, 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导,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以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教育金融、租赁商务以及居民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上述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此外, 民生刚性需求很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由此看来, 要实现县域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闽清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三、实现闽清县域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途径探索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众多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证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量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质变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量变到一定程度, 必然呼唤经济发展方式的质变; 经济发展方式一旦发生质变, 就会引领新的经济增长。

(一) 更新发展理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先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首先, 要从“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思维转变为以人为本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走出“为发展而发展”的误区。

其次, 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 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 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

再次, 要主动对接福州新区开发。在思想观念上做好对接, 力争在新区建设中有闽清的分工、有闽清的利益;在产业发展上做好对接, 争取成为新区产业的配套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空间发展上做好对接, 进一步加强与新区互动, 千方百计紧密新区与闽清县的水陆交通联系, 用好对口扶持政策, 在园区共建等方面寻求突破, 借势登高、借船出海。密切联系实际, 并根据自身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子, 把解决影响和制约闽清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二) 抓住重点环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牵扯面广, 综合性强, 复杂而艰巨。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闽清是个传统的农业县, 要对传统的农业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要从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 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围绕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养殖业等重点农业特色产业,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例如, 要充分挖掘茶叶产业潜力, 新建高山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拓展橄榄产业发展空间, 加大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开发闽江两岸鲜食橄榄基地;提升食用菌产业, 在东桥、桔林、下祝等乡镇建立食用菌基地, 抓好桔林白木耳、下祝地栽香菇基地建设;要统一经营, 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 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 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近年来闽清县加强与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开发雄江安岭的鹿角灵芝生产及产品深加工, 扶持西岸农业、福野山珍、闽华工贸、绿健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型食用菌加工企业发展;围绕打造省会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目标, 建设云龙、塔庄、下祝蔬菜基地5000亩, 大力发展钢架蔬菜大棚、推广无公害栽培, 确保产品安全。大力实施特色果药经济林、工业速生用材林、生态经济风景林、林下经济、林苗园艺等“五林”建设。

与此同时, 要解放思想,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大工业的组织方式发展农业, 促进工农产业相互融合发展;要实行基地化生产, 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要规模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体系;要公司化运作, 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农业公司。优先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 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使农业成为闽清一个亮丽的经济增长点。

2.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1) 加快传统产业自身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闽清县传统产业采取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经营, 给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困扰, 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必须抓好产业整合和节能降耗等工作, 主动退出一些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自身结构调整;引导民营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 使企业实现科学管理、规范运作, 提升产业竞争力。

(2)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坚持把特色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主攻重点, 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 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 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首先, 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项目与技术改造。依托白金工业区、宝新工业园、坂东工业园、东桥表业园, 动员全民创业谋项目, 谋划储备一批重点工业项目, 强化项目对接, 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进一步提高产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 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层次和水平, 培育发展后劲。按照“产业兴镇、特色强镇”的要求, 努力培育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名镇, 形成错位联动、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其次, 着力发展优势行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 重点扶持培育电工电器、机械制造、工艺品、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钟表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及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 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导, 配套企业为基础, 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产业发展体系。继续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 加大土地、资金的协调力度, 督促天裕工业、通盛酒店设备、正捷投资、百家利机械制造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再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白金工业区、东桥产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尽快提升产业承载力。积极对接引进珠三角、闽南、福州市区及沿海郊县等区域的先进产业, 强化与央企、外企和民企的“三维”对接, 全面推进三次产业招商。积极参加“5.18”海交会、“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 多举办闽清专场招商大会,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引进“回归”工程和行业龙头企业, 搞好招商项目跟踪推进和落地服务, 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为新城快速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最后,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制订和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计划, 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推广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生产工艺, 突出抓好建材、机械制造等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

3.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扩大内需拉动作用

通过调研获知, 闽清县2013年全年安排重点项目31项, 总投资116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3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4项, 年度投资5.5亿元;市“五大战役”项目11项, 年度投资9.5亿元。在此背景下, 闽清要紧紧抓住机遇, 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

一是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天行大桥、三条城区道路改建等工程建设;完成恒晟晶都房地产、梅溪绿水工程等项目;实施梅溪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城安置区、梅溪互通口、建兴工业安置区、梅埔安置区等项目建设进度;要进一步推进金华龙饲料、泰康车厢二期、联合电工电器等工业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合福高铁闽清段和京台高速闽清段项目建设。

二是要加速做好重点工程的前期筹备。例如水口坝下治理工程、葫芦门水库、闽江 (闽清) 防洪工程、梅溪新城路网、东桥产业新城、陶瓷科技孵化器二期工程、锦江一号房地产、城镇华府房地产、梅溪路南段改造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确保各类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不断形成新的实物工程量, 发挥拉动效益。

三是要加大重点项目储备力度, 不断增强投资后劲。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 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项目收集与包装, 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 切实把项目储备库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库。此外, 还要强化部门合作机制, 加强规划、土地、林业、环保、水利、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各环节统筹和协调服务, 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拓展投资融资渠道,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013年, 闽清县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完成投资达到36亿元以上的目标, 因此要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一要继续利用国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的政策, 多渠道、全方位争取中央投资资金。

二要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 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小企业改造以及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策划好项目, 加强项目跟踪服务,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三要有效整合政府性投资和加强银企合作。有效使用地方财政预算内投资和各类专项建设资金, 形成合力, 突出重点, 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 争取得到更多信贷支持。

四要深化对口协作工作, 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化配置城乡资源, 增强优势互补,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目前拉动闽清县经济主要靠的是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很不发达。要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 重点加快文化、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首先, 要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和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 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商贸、金融、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法律服务等服务产业, 重点抓好物流业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已出台的扶持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效用, 加快物流业快速发展。从闽清县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出发, 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物流、信息和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其次, 充分发挥闽清县山水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旅游业。尽快编制《闽清旅游》宣传画册及《闽清县商贸旅游交通图》, 突出温泉和乡土生态特色, 拓展温泉旅游内涵, 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亮点。例如加快七叠温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完善黄楮林、大明谷景区、七叠温泉、白岩山沿线的“农家乐”活动项目以及丰达农业大观园乡村游的配套设施建设等, 进一步提升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星级档次, 积极推动精品旅游点, 申请国家A级景区。

再次, 发展壮大建筑房地产业。依托“建筑之乡”优势, 巩固和拓展建筑市场, 加快集体建筑企业改制步伐, 继续实施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激励建筑企业增资升级、增强实力、做大规模;加强房地产市场培育,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6.要着力环境整治,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要突出美丽乡镇示范点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治理, 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试点政策, 争取推出一批美丽村庄示范点, 重点抓好省市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梅雄村和安仁溪村建设工作, 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综上所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 闽清作为福州中心城市联接闽东北、赣南、浙南腹地的通道;作为福州中心城市的特色经济承载区;作为福州中心城市绿色屏障, 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 从系统的维度来推进, 才能推动县域经济稳步快速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年闽清县政府工作报告:闽清县经济工作总结与经验[R].

[2]关于闽清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R].

[3]2013-2020年闽清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

[4]郎咸平.产业链阴谋[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

发展县域经济研究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成因;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4%以上、人口73%以上的县域。就我县而言,近年来与全省及全市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滞后。要振兴仁寿,实现仁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发展要务,搞好县域经济,惟此才能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1 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全县各乡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2611043万元,占全县2721380万元总量的95.95%。其中乡镇生产总值突破50万元以上的1个,5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4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323万元,比去年增长23.93%,其中农村投资69278万元,比去年增长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2069万元,比去年增长17.9%。其中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67万元,占全县的49.63%,占据了全县消费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2)农林畜牧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7年全县各乡镇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实现59425万元,林业产值实现6738万元,牧业现价产值实现35172万元。大牧畜存栏头数达到2.42万头,猪出栏头数17.72万头,肉类总产量14.93万吨,禽蛋产量3.28万吨,渔业现价产值1.92万吨,粮食总产量80.57万吨,油料总产量2.61万吨。

(3)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就业和再就业,成为全县劳动就业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以及个体、私营为载体的民营经济的崛起,县域已成为新增就业人员重要的“蓄水池”,为缓解全县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截止2007年年底,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38万人,2007年劳务收入22.5亿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支柱。

(4)县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

城区利用区位优势,餐饮、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地位和比重不断提升,推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底,文林镇完成生产总值550976万元。汪洋镇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工矿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全县综合实力跻身全县前三强。文宫、曹家、方家等镇发挥山区种植的优势,加快水果基地建设和农户+协会的培育。视高镇、龙正镇工业园区借助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大的项目陆续入园,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5)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主体地位日见凸现。

在我们的调研中感受到,民营经济发展蓬勃,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因素。2007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37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比GDP增长快5.8个百分点,占全县GDP比重达55.9%。民营企业对财政贡献所占份额约占到全县财政的69%以上,并涌现出了像三联、金利纺织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挑起了全县经济的大梁。在发展第三产业上积极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增势强劲,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因素。

2 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发展很不平衡。

从经济总量看,在全县各乡镇累计实现的2611043万元GDP中,文林镇550976万元,汪洋镇260278万元,视高镇124970万元,宝飞镇102665万元,龙正镇100945万元,5个乡镇就占到了60个乡镇的43.65%。其余55个乡镇占56.35%,其中虞丞乡、鸭池乡、促进乡分别仅为7619万元、8082万元和8865万元,占全县县域GDP总量的比重分别只有0.29%、0.31%和0.34%,各乡镇差距大。

(2)农业生产脆弱,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状态。

我县以丘陵地带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009.4毫米,全县260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耕地面积占30.59%。近年来,旱、涝、虫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造成粮食生产大幅下滑。因此,农业生产基本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遇到灾年,农民的收入就急剧减少。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4250万元,不变价产值比上年增长6.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只有21.84%,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较弱。

(3)工业基础薄弱,运行质量不高。

有关资料显示,全县工业企业共91家,企业总资产389802万元,其中内资企业90家,资产合计381233万元,而外资企业仅有1家,资产合计8569万元,仅占企业总资产的2.2%。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83934万元,实现增加值339778万元。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对全县经济总量GDP2611043万元的贡献仅为13.01%。据按有关经济学原理计算,我县大部分乡镇连工业化阶段还没进入,有些则是刚刚进入,根本谈不上工业反哺农业。

(4)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

近年来,全县经济结构不合理仍是突出问题。在所有制结构上,大部分乡镇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未能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就是文林镇、汪洋镇这类非公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与我县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格局。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整体县域经济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经济比较效益小的现状。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看,全县种植业、林业、牧业的大体比例分别是65:10:25。在产品结构中,一些乡镇仍是以生产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工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从整体来看,全县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品牌,既使有点特色产业水平也不高,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较少,市场覆盖面小,没能充分发挥拉动县域经济的作用。

分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一是比较优势发挥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县域经济;二是科技水平低,人才资源短缺,品牌产品少,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三是三大产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四是本地企业实力差,招商力度不大,融资渠道窄,没有形成多元投资结构;五是农村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程度低,没有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六是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执法环境差,没有形成的良好氛围。

3 振兴全县县域经济的主要对策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创新特色经济,尽快形成优势产业群。

县域经济要有地域特色,各个乡镇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各乡镇要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在城区、文林镇可重点发展城市服务型经济;汪洋、禄加可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型经济;文宫、曹家等可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供给型经济;黑龙滩、虞丞乡及城区可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型经济;青岗乡要发挥民族乡特色,要着眼于发展生态畜牧型经济,挖掘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加快形成生态牧畜优势产业带。总之,每个乡镇都要能够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

(2)立足工业强县,以工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

要实现全县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发挥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县这个重点,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首先,要强化项目带动。项目建设是县域工业提速的前提,抓好了项目建设,并抓紧有效实施,就能尽快形成新增生产力,促进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其次,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整体创新。第三,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是对外开放的载体和承接项目的平台,是发展县域工业的一种最佳形式和最新创新,文林镇、龙正镇的工业园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此,要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既易于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又使农民逐步变成工人,在分享工业化成果中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3)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把工业效益优先的原则应用到农业中来,用工业的思维指导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根据当地农业的实际,突出优势,择业发展,搞好“一村一品”工程。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市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再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再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逐步推进”的要求,大力发展营销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多种成份、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要涵盖整个产业化生产的全过程,要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能提供什么服务。

(4)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在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无疑是最具活力、潜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全县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乡镇要善抓良机,细化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从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大力支持。要积极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引导、扶持一批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县域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通过全面引入民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并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民营为主体形成块状经济,既可带活县域经济,又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缓解全县就业压力作贡献。

(5)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群体的发展,有利于农村集贸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吸纳。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加快推进城镇化,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城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有利于对县域经济起辐射作用。当前,城镇化建设要优先发展县城,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和辐射功能。同时要抓好几个区位优势、现有基础和发展前景好的乡镇建设。要逐步形成以工业型、城镇农业型、旅游商贸型为特色的城镇发展格局。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消除一切不利于城镇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健全城镇居民、公共服务等功能,为城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城镇建设一定要和工业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相结合,要重点发展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努力培育经济圈。

(6)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篇4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用到汇报的地方越来越多,汇报可以是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结束之后进行的,每个阶段的汇报重点不一样,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部地区各县域禀赋不同、基础不一、特色各异,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加剧的态势,如何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中部各县同题作答的重大考题。为此,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放大自身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做实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共进、“两山”双向转化三篇文章,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进。

做实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打造现代县域特色产业体系。相较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大部分县域以传统产业为主,门类小、产业链条较为单一,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亩均税收偏低。要在这种产业基础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刷新产业存量。转型升级不是把原有产业“一棍子打死”,而是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家底”,让“老树发新芽”。重点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企业集聚、生产集约,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有的县多年来形成了铅蓄电池的传统产业,引进相关领域的成熟大企业,推动铅蓄电池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技术提升,实现产业闭环发展,转型成为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

二是做优经济增量。提质增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这种“增量”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增长,更不是增加落后产能的低效扩张,而是提高质效基础上的“增量”。应以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经济量质并举,把增量做新做优做强。

三是强化科技含量。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转型升级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更多的“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当前,中部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引进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如果能从国家层面优化这方面的政策举措,将有力提升科创水平,加速县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做实城乡融合共进文章,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去年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来看,大多为区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周边县域,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依然显著。因此,只有加快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内聚外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融合中竞合竞跑,才能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真正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支点。

一是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县域新型城镇化不能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必须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实现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对于因交通问题导致区位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建议国家加快高速路网、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布局,使中部县域更好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县域经济释能赋能。

二是全面提升县域承载能级。中部地区县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县域为单元增强承载功能至关重要。当前,既需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城区、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区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融合;也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需求,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的吸附力,避免大中城市的“虹吸效应”。

三是着力释放乡村振兴能量。乡村振兴蕴含巨大能量,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利用起来,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城乡要素互动中的融合重组,为县域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大动能。

做实“两山”双向转化文章,争当县域绿色发展先行者。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端好生态“金饭碗”,念好绿色“致富经”,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勇争先。

一是持续增强碳汇功能。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增进“生态容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湿地等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良好生态的价值最终要靠优质生态产品来实现。应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壮大低碳、零碳、负碳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经济价值充分激发出来。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5

2008年是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头一年,也是峡江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然而,在我们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共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如何正确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抓抢机遇,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加快峡江经济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准确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谈国际形势,必先谈美国。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上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美元跟黄金挂钩的体系,使美元(又称“美金”)成为“世界通货”。这种体系运行的前提是美国国内经济稳定,尽管该体系于70年代被浮动汇率制取代,但除欧元区外,其它国家仍然将本国货币按调整过的汇率同美元挂钩,即仍然实行美元本位制。然而,小布什上台后,由于减税、反恐和海外驻军,一改克林顿时期财政盈余局面,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引发外资呈现流出趋势,对美元走强产生消极影响;经常项目(是指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记载,包含货物、服务、收益与经常转移,进口大于出口则形成赤字,即贸易逆差)

国人要工作2天来还,贬值后,钱不值钱了,可能只要工作1天就可以还债了。也就是说,美国人在让所有持有美元或其资产的国家和人民替他还债。

美国经济这样一个状况带来许多全球性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动荡。根据《人民日报》4月14日的一组数据,美国花旗集团去年第四季度亏损8.3亿美元。从2007年4月至12月三个季度里,日本4大证券公司的亏损高达1967亿日元。1月份,瑞士银行发布公告,去年第四季度亏损创历史最高纪录,受次贷资产减计140亿美元。截止去年12月底,韩国7家银行遭受与美国次贷危机相关的经济损失达到5.63亿美元。4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次贷危机造成的亏损还将扩大,全球次贷及相关证券损失总额将达到5650亿美元。如果加上与商业地产、消费信贷和企业贷款相关证券,潜在的损失总额可能达到9450亿美元。二是能源危机。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生过5次石油危机,每次都造成油价飞涨。第一次是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第二次是1979至1980年,伊朗爆发革命,第三、四次是两次海湾战争,第五次是2007年以来的油价飙升。到今年7月3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创下145美元每桶的新高。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沙基仆.哈利勒预计,到2010年原油价格将突破200美元一桶。加拿大帝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杰夫.鲁宾认为,如果油价升至每桶200美元,能源和运输成本可能会取代人力资本,成为各家公司确定在哪里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主要因素。三是粮食危机。2006年9月起,粮价已保持在高

发酵,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诸如减少出口、加大通胀压力等负面影响,但通过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尽管国内自然灾害频发,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但当前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涨10.6%,增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粮食连续5年增产有望。1-5月能源产量增长14.6%,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投资稳定较快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消费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1%,同比加快5.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长加快,出口增长22.9%,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4%,加快11.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减少77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5月份CPI上涨为7.7%,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8%,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新增贷款有所增加。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这样一种好的经济形势,是来之不易的,但我们更要提高警惕,深刻认识到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态势。一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这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国家计划年初预定8%的增速,也是显示了国家加大调控力度,放慢速度的决心。虽然物价仍居高位,随着国家各类补贴力度的加大,有力抵消了国际油价等因素向国内的传导,在翘尾因素和季节因素逐渐减弱以及各类产品供给增加的趋势下,全年物价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我们能有效抵御外部金融风险:截至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全部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达到1.6万亿元。这些措施,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看来,下半年国家会对内继续抓好“双防”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具体措施上,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增加粮食补贴,鼓励种植粮食,提高粮食供给;二是调整人民币适度升值;三是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和社保体系建设力度;四是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但会增加对环保、农业、中小企业、服务业等方面资金的投入;五是出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与生态环境补偿的相关政策。

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峡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方面。短期看,物价上涨,可推动我县加快农业产业化和资源开发。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能源价格推动,食品方面,因为粮食、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供给不足引发结构性上涨,推高CPI。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符合生产发展趋势的。这一趋势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强化农民下一个生产周期扩大生产的预期,有利于提高农民产粮及生产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推进。同样,国家为使能源、矿产资源价格接轨国际,遵循发展规律,4.92亿元,同比增长84.6%,完成年计划的43%;共开工项目147个,同比增长157.8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5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全年任务的55.5%,外贸出口839万美元,同比增加823.8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同比增长18.93%。工业园入园企业四家,正在开工建设,年内两家可投产。

今年县域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往年、规模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增长个数多于往年、招商引资的力度大于往年、外贸出口的幅度强于往年。

二是依托两江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神农溪、水布垭两大旅游景区的精品效应开始显现,港口经济、物流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批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先后落户峡江。

三是县域经济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与合理。以县城和野三关镇为中心的 “一县双城”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得到了提高;产业发展开始由初级阶段的“小而全”向 “大而优”转变。

四是招商落地项目成为县域经济强势后劲。在今年第三届中博会上签约项目资金达32亿元,先后引进了煤矸石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和铁矿开发项目、沿渡河流域和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5万头生猪养殖等八个重大招商项目,这些项目的落户将对峡江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峡江县域经济目前的发展还面临以下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物价指数攀升过快直接影响到项目开工建设的进度和投资额度;

势骨干企业。针对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形势,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减少企业的建设成本,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发展生产,缓解企业通货膨胀的压力。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要加大生猪收购、加工力度,确保年15万头的屠宰加工任务,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要按照合同约定加快工程进度。入驻园区的企业要按照形象进度确保目标的实现。要继续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加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力度,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要深度开发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目前,国际能源、矿产资源价格高企,这一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我们要在国家统筹抓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新形势下,深度开发利用县域内的能源、矿产资源。今年,在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上,我们已经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在武汉中博会上,我们与中技集团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煤矸石发电开发项目,在深圳2008鄂港粤投资洽谈会上,我们又与深圳龙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支井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1亿元。同时,中技集团还拟投资30亿元在我县实施铁矿选、冶、炼实验项目。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抓紧这些重大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铁矿开发项目要按照采矿规模原矿50万吨/年、铁精矿30万吨/年建设一条铁精矿生产线和选矿脱磷冶炼脱磷试验同步进行,7月初进场测绘勘察,8月份采选厂开工建设。煤矸石项目在紧紧围绕项目核准做好相关前期工作的同时,7月份要启动麻沙坪煤矿21万吨井口初步设计,1

旅游发展的方向。既要放眼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又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随着国家黄金周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们要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与宜昌、神农架、巫山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关系,增进互信,积极融入全省“一江两山”和恩施生态旅游圈,打造旅游目的地。

(二)顺应对外开放的新趋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对口支援等方面,成绩有目共睹,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当前,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认清形势,主动出击,从容应对,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远交近攻”。

所谓“远交”,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出口创汇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和新的路径选择,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加工企业在外资大量涌入、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已经失去了外贸出口的优势,必须依托国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巩固和发展友好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项目推介活动,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企业落户峡江。当前,在深入推进煤矸石综合开发和180万吨炼钢试验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同时,要重点抓好溢濠服装生产基地、长毛兔养殖、5万头生猪养

济圈,加强与重庆、四川、湖南等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省内宜昌、神农架林区、荆沙等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州内周边兄弟县市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内需市场。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谋划今年县内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我们的高山蔬菜,季节性强,保鲜要求高,现在运输成本又陡增,今年到底能走多远,还能不能像过去远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到那里之后还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我们调查研究,相反,如果就近销售,我们又有多大的市场,能占多少市场份额,也需要我们调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开拓市场。再就是恒兴肉联公司的猪源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要立足县内,辐射周边,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充分考虑肉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地震灾区的需求,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总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思考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寻求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三)研究国家政策的新取向。党中央、国务院6月13日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明确了5项应对新形势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确保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二是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减灾工作。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紧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大力优化投资结构,稳定和完善外贸政策。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五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

过剩的问题,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先后10次上调了5.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7次上调了1.89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减少了县域的可用资金,尤其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较大;贷款利率的提高,加大了贷款使用者的资金成本。同时,自2006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收益率持续上涨,股票、基金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股票、基金对县域资金的分流作用加大。再就是县域资金继续通过银行系统向上集中的现象没有改变,县内基层商业银行基本成了“吸存机器”,今年1至5月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为34亿元,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为10.2亿元,存贷比为30%,低于全州近40个百分点,存贷差的继续拉大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因此,要加大融资争取力度。要早作准备,推动联系产业的领导、各对口帮扶的部门严格落实帮扶企业的责任,积极主动到企业摸情况,到银行了解动向,帮助企业尽早做好融资的相关准备工作。要搭好平台。增强银企对接方式的针对性,先由联系产业的领导、帮扶部门帮助企业与银行联系,确定重点支持的企业,一家一家落实,争取到一个企业,就解决一个融资问题。要重点突破。以政策性银行为突破口,吃透用活政策,深入挖掘潜力,加大争取力度,确保银行新增贷款总额突破去年水平。要整合资源。按照县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定》,迅速将由五家公司整合的 “峡江县厚德开发有限公司”组建到位,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壮大担保实力,争取更多的担保贷款。

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去年10月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受灾群众、城乡特困户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入学。要密切关注因物价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严格落实国家的补贴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因执行政策不力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责任人要坚决予以追究。全县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的能力。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因一件个案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群体性暴力事件,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责任人受到追究。我们要引以为戒,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可能诱发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排查,对别有用心、组织煽动闹事的不法分子要坚决予以打击。总之,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心。

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3 篇6

尊敬的黄厅长,尊敬的省厅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多年来省厅对***一直给予悉心关怀和热心帮助,尤其是在2010年省厅又给予了我们全省全民创业示范县的殊荣,还将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位于松嫩平原东部,呼兰河下游,距离哈市67公里,处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全县幅员面积2499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城乡劳动力近20万。***还素有“中国亚麻之乡”和“中国东北民猪之乡”之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

***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十弱县。几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窘困局面,我们依托亚麻产业优势,荷重奋起,大力支持能人办企业,引带百姓兴家业,鼓励干部创事业。大办“乡村工厂”、“家庭车间”,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全民创业实现了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下面,我把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具体汇报。

一、抓产业开发,搭建全民创业平台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放大全民创业成果的重要载体。几年来,我们把推进亚麻、民猪、旅游三个产业升级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前提和依托,实现了 以产业带创业促就业。

在开发亚麻产业上,我们依托“中国亚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围绕亚麻产业集群发展,调动全县上上下下创业热情,在***迅速掀起了广大民众争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热潮,涌现出了大批“乡村工厂”、“家庭车间”。几年来,全县亚麻加工企业增加到359家,织布能力达2300多万米,年生产手编亚麻汽车坐垫630万套(件),约占全国手编汽车坐垫总量的85%,成为全国亚麻纺织业的龙头,产品热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增加值3.8亿元,税金1935万元,亚麻产业GDP贡献率实现了38%。***被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在开发民猪产业上,我们不断放大“中国东北民猪之乡”优势,深加工,壮基地,活营销,拉动东北民猪养殖增量发展。截至目前,以大户养殖带动千家万户普养,养殖大户达到4600户,全县专业户发展到10000多户,全县养殖创业带头人发展到3000多人。目前,南京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已落户***,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养殖大户1000户,饲料销售网点50个,拉动就业5000人。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东北民猪肉类专卖连锁经营,域内外连锁店发展到32家,创业人数达到120多人。

在开发旅游产业上,我们围绕哈尔滨“北跃”战略,以打造“哈尔滨后花园”为目标定位,积极发展民俗、宗教、农家乐旅游。构建了以拉哈山、呼兰河旅游观光带为核心,以南山旅游区 为龙头,以路边、山边、水边景点为支撑,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为全民创业开辟了新的战场,到目前,全县辟建农业采摘园10个,兴办农家客栈52个,农家饭庄70个。旅游开发还带动仓储、配送、邮递等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到70多家,旅游业直接经济收入每年达到5000多万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3000多万元。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民众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抓培训提高,增强全民创业能力

促进全民创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业素质的提升。没有培训做保障,全民创业就会失去活力,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机。我县把加强对创业者的培训作为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提高了全民创业的层次和水平。

我们整合并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职教中心,电大和党校等培训资源,采取“部门+麻企+经纪人+麻编工”等培训模式,开展了SYB和SIYB培训。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采取送技术上门的方式帮扶培训;针对偏远村屯,把课堂开设到农户家,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技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38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其中有620多人实现了成功创业,带动了5.2万人实现就业。特别是残疾人、老人和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都能在家足不出户参与赚钱,体现自身价值。使农村“两个剩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通过SYB和SIYB培训,有4家企业成长为集团公司,其中“兰亚” 汽车坐垫品牌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同时,我们还依托中国亚麻市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建立了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咨询、创业实训于一体的创业培训基地,为创业者创业搭建了“一条龙”服务的平台。2010年,中国亚麻市场被命名为省级创业基地。

三、抓环境建设,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优越的发展环境是全民创业的温床和土壤。我们把优化创业环境作为扩大全民创业规模的前提,以环境吸纳创业。

在政策环境上,我县先后出台了《***兴办亚麻企业优惠政策》、《***县全民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和《***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暂行办法》。村屯创业能人优先进入“两委”班子等扶持创业政策,让创业者有创业激情和创业保障。对初创企业,我们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开启“绿色通道”,给予最大限度倾斜,尽最大努力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几年来,我们为了扶持亚麻坐垫企业发展,累计减免税费达到1500多万元。

在舆论环境上,我们综合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对全民创业典型、创业能手、创业带头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提高***特色产业和全民创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引带效应,积极为想创业又敢创业者提供支持,放大示范引带效应。我们每年都召开“全民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大会,拿出4万多元对带动能力强、有说服力的创业典型给予重奖,努力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2010年,我们共评选“全民创业之星”11名,“优秀创业带头人”32人,“十佳亚麻编织经纪人”10名,“企业精英管理人才”10人。

在金融环境上,县政府积极协调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部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2009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吉时小额担保贷款公司,加大了对全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几年来,全县共为全民创业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激活民间资本2亿元。全国劳模郝金凤,省级劳模郭立宾等20多名大经纪人都是通过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扶发展壮大起来的。有效破解了创业者的资金瓶颈。

在硬件环境建设上,我们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哈黑公路和绥肇路十字口处,近一年来投入1.12亿元建立一处工业示范基地,为推动全民创业创造了条件。

四、抓项目储备,拓展全民创业空间

项目储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没有项目储备,就引不来投资。我们科学编制中长期项目发展规划,并加大项目筛选和论证工作力度,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我县项目储备的方向、重点,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项目库,实行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储备了一批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加财源,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的好项目、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几年来,我们为创业者储备亚麻编织、纺纱织布、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农业种植、特色养殖、社会公益服务等涉及一、二、三产的项目500多个,被创业者采用300多个,采用率达到65%。***亚麻制品有限公司、精美亚麻制品公司、博艺亚麻发展有限公司、春宇特色养殖厂等一大批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民创业的领头雁。

五、抓组织领导,推动全民创业快速发展

一项事业的成败,组织领导是决定性因素。为了把全民创业引向深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组织部长牵头,农委、妇联、亚麻中心、扶贫、就业、职教中心等部门参加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在县委组织部设臵了全民创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民创业的组织实施。全民创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各乡镇也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组织。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在保证措施方面,成立了县委办、政府办、实绩办、马上办组成的四个督办小组,定期不定期分片对全民创业工作进行跟踪督办,深入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全民创业作为县委对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末统一进行综合考核评定,极大的提高了各级干部推进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7年6月,绥化市全民创业现场会在***召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亲自到会指导。2009年4月和今年年初,省委书记吉炳轩和省长王宪魁同志分别来我县检查指导全民创业工作,并对我县全民创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奋斗》、《黑 龙江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对我县全民创业进行了报道,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63.3%;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增长39.3%;企业总数达到1.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5万户,从业人员近15万人。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创外汇1600多万美元。引带4.4万名农民成为专职麻编工,500多名村屯能人成为麻编经纪人,96个屯成为麻编专业屯,民众得到增收,民生得以改善,我县被评为“全国百家全民创业示范县”。

全民创业改善了乡风、民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时下,全民创业、亚麻编织已被广大民众认可,特别是广大妇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内下岗职工,已经把从事麻编作为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她们主动学习技术、从事麻编,尝到甜头的群众你不让他干都不行。同时,广大民众的市场意识、发展观念、从业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民众的素质得到了质的变化。乡风、民风得到淳化,以往家庭闹纠纷、邻里闹矛盾、年节耍输赢等问题明显减少,由一家一户的小和睦促成了一定区域的大和谐。过去,乡村干部到农户家收粮、收钱,遇到的是冷脸、冷板凳,现在是笑脸相迎、热情相送,嘴里念叨着党的政策好。过去,群众穿的不像穿的,吃的不像吃的,现在是搞麻编手里有钱了,吃穿也都讲究了起来。过去,群众没事儿打麻将、串门子、打孩 子,东家长、西家短,现在是榆林镇大李家围子、兰河乡李刘屯等全县20多个麻将专业屯、串门专业屯不见了,都成了麻编专业屯,唠的是正经嗑,唱的是和谐戏,想的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

下步工作思路:

1、调查摸底,根据创业者特长进行帮扶

参照全县劳动力档案,对全县劳动力状况进一步分析整理分类,确认“有创业愿望、有创业准备、有创业实体”的三类群体,采集其创业意向、创业需求和经营现状等信息。针对三类群体实施不同的创业帮扶计划。对已经开展创业的人员,还要全面调查创办企业的经营状况,帮扶其做强做大。

编织基地继续实施“车间下移”,年末实现105个行政村和城镇10个社区编制车间全覆盖。壮大东北民猪养殖基地,抓好龙头培育,推进民猪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年末,民猪饲养量达到175万头,民猪核心群达到500头,二级扩繁场点达到600个,新增二级扩繁场点130个,商品仔猪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头。完善拉哈山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优化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年末,吸纳域内外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万元。

2、广泛发动,开展普遍性创业活动

实现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动员和组织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设社会失业人员实现有序转移,一是发动群众发挥自身特长创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各展所长,各有所为,不拘产业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活动。

二是鼓励能人大胆创业。让能人、有本事的人发挥作用,给其创造施展才华的氛围与机制。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县乡干部联系能人创业制度,县级领导、科级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能人创企业、搞经营。

三是引导在外人士返乡创业。用亲情、乡情、友情感化他们返乡创业,制定更优惠的政策,让他们回乡创办企业,使资金回流、人才回流、技术回流。充分依靠哈工大华德集团科教产业园,吸引省内外高校的技术和人才,建设产学研基地。

四是支持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开拓创业。制定政策,鼓励支持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带薪留职创办、领办企业。

五是扶持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切实加大对下岗职工、未就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提供免费服务,落实扶持贷款,鼓励他们创业就业。

3、抓好培训,搭建创业辅导平台

借助王省长包扶***、省里“七位一体”帮扶和省直统战系统“9+1”帮扶机遇,以县里开发“五区一带”、打造“八公里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为依托。结合我县实际,对拟上马项目的用工情况超前搞好用人情况预测,并利用好现有的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特色培训,为新落户企业做好技能人才的准备。针对今年园区基础建设用工特点,我们计划联系建设局对农民工开展土建知识和建筑机械使用的培训;针对三联药业即将入驻***的用工特点,我们计划联系药监局开展GMP培训;针对现在市场上汽车驾驶员需求量大的特点,我们计划联系驾校开展汽车驾驶员等培训;针对壮大麻编产业的需求,我们计划全年培训亚麻工3万人次以上。通过培训以提高创业者素质,增强创业本领。

4、优化政策,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出台《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允许干部下海创办企业,带薪离岗创业;所有行政执法部门都提出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具体措施,并在有关媒体公开承诺,坚决兑现、接受监督;抓住中央财政和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互助式担保联盟等金融担保机构,以保证全民创业得到最好的资本支持。今年预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0万元以上。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二次创业;做好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各类人员基数核实工作,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台账,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全力打造兰榆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开发区管委会,全面承担起开发区规划、建设、招商和管理任务。年内完成一期12.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用地调整及征地工作,初步完成园区电力增容、道路建设、水源建设和给排水建设等基础工程。力争雨润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土建工程在10月底完工,三联药业医药化工产业园项 目一期土建工程在10月底完工。另外,我们正在修订完善开发区政策、办事程序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对外招商,争取今年落户2--3户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生产加工型项目。

5、浓厚氛围,激活创业主体

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营造尊重创业、扶持创业的社会风尚。

一是宣传部门组织创业明星巡回报告,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电视台、网站开办创业之星专栏,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推动工作。

二是筛选编制全民创业系列标语,在主干道两侧路灯杆上统一悬挂标语宣传牌,以营造强烈的创业氛围。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篇7

县, 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划概念。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 将郡县制设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导扬风化、抚黎民、审察冤屈, 躬亲狱讼, 养鳏寡, 恤孤穷, 务知百姓之疾苦”, 这是古代“县”的主要职责。到今天,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壮大地方经济, 则是“县”级行政单位的最大主题。

1 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1.1 发展县域经济对国家经济建设有巨大的潜在推动作用

经济建设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 截止到2014年, 中国共有县域经济体2854个, 其中县级市361个, 县1425个, 自治县117个, 旗49个, 自治旗3个, 特区1个, 林区1个。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90%以上, 全部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三, 但人均GDP却只占全国人均GDP的70%左右, 并且有相当部分的县域人均GDP只占全国人均GDP的1/3, 甚至不到1/3, 县域经济体财政收入只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24%。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一旦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将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县域经济是工业资源的重要基地

土地、水源、矿产、劳动力等资源多集中于县域范围, 有着明显的自然优势。国家资源需要县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工业发展需要原材料供给的合理安排, 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依赖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新兴产业和重工业, 以劳动力资源为主体的建筑业等, 更加突出需要县域资源的支持。

1.3 县域经济发展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有力引擎

市场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县域人口众多, 地域广泛, 是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农民收入水平低, 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只有千方百计加速发展县域经济, 使县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才能提高县域居民的购买力, 消费潜能也才会不断被持续有效开发,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从而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目前, 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多项惠农惠民政策, 以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加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激发了县域人口的消费潜能。

1.4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

“农业、农村、农民”, 解决三农问题首要任务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 然而一些综合实力不是很强的大中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毕竟是有限的, 并且人口过于集中, 会加大城市的就业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压力。因此, 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就落在农业规模化, 农村城镇化肩上。农业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又正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步骤, 发展县域经济, 剩余劳动力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地解决, 降低了大中城市的人口涌入压力。

2 我国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明显

经济发展不平衡, 全国县域GDP规模差别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的100个县域的17.5倍, 平均财政赤字明显;百强县地域分布不平衡, 全国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江苏省数量最多共26个, 其次依次为山东21个、浙江18个、辽宁7个、福建6个。与之相反, 则有许多西部地区并没有百强县, 如:甘肃, 广西, 贵州, 宁夏, 西藏等。百强县比例88%在东部地区, 10%在中部地区, 只有2%在西部地区。

2.2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纵观整个县域经济强县, 整个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第一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现代化程度不够, 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低, 发展水平低。从各产业的发展情况看, 第二产业工业经济仍以传统的服装, 化工, 食品, 电子机械制造为主导经济, 其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低, 对于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浪费, 相反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 如电子信息, 新材料, 节能环保产业等发展严重不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产业内部结构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 发展封闭, 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状况不符。

2.3 财政状况问题突出

财政状况—没钱。县级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特别严重, 财政赤字面一度高达40%,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县级财政出现普遍赤字现象。据统计, 赤字县占全国县域比重大约在3/4左右, 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近80%。县级政府没有财力, 在公共服务、支农惠农以及农业规模化方面就显得有心无力。另一方面, 由于财政问题突出, 为了吸引投资, 引进一些高耗材、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圈地建开发区、建工厂、建基地, 招商引资饥不择食现象非常严重, 严重损害了县域人民的利益。

2.4 劳动力素质较低

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县域, 然而教育落后、人才不足导致县域经济的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低下等问题, 尤其是产业发展急需的有技术、懂市场、熟悉法律知识的这些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 已经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 在县域,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3%, 县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2.5 土地资源严重匮乏

农民世代在土地上劳作,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同时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石,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然而,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政府没有进行合理投资规划, 盲目招商引资, 对农民土地进行圈占, 滥建开发区、工厂、基地, 导致平均一个县有多个开发区, 农民失地、失业、实利的情况十分严重。

3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注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才是长久发展之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巩固加强第一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改造第二产业, 发展壮大战略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才能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如山东龙口市, 虽然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有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情况, 但从发展态势看, 龙口市以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试点县为契机,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 表现为以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以及营业收入上的增长。同时, 龙口市结合实际,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和生活性服务,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趋势上来讲, 龙口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2 培育特色经济

特色产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努力构建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 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市场“亮点”, 探索各具特色、彰显优势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重点产业。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发展奶产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如黑龙江省明水县, 该县是半农半牧县, 该县建设了明水县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冬祥养殖场、峰平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市级畜牧科技示范园区6个, 县级畜牧产业园区1个, 乡镇中心园区12个, 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以畜牧业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在粮食主产区, 则大力发展粮食产品加工业和粮食深加工;如安徽省岳阳县, 该县山清水秀, 生态良好, 风情浓郁,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常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 连续8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在自然环境优美或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则可以发展旅游经济, 如安徽潜山县, 该县以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为总目标, 秉承“旅游+”发展理念,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力争建设成为旅游强县。在山区半山区, 发展特色加工产品和得天独厚产品。如安徽歙县, 自然资源丰富, 该县抓住机遇, 积极培育发展诸多名优特农副产品经济,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 如茶叶品牌黄山毛峰、黄山白茶、黄山贡菊、水果品牌三潭枇杷、文化品牌歙砚、徽墨, 同时, 该县还将“互联网+”概念运用到产品推广上,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 保障产品质量, 加快产品推广。县域经济只有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优势资源条件,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加快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城镇化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建设, 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一是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二是要保障城镇化的公共服务, 包括教育,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三是要加大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保障资源环境不受破坏。城镇化发展必须科学规划, 以提升城镇人气, 优化环境, 提升城镇持续发展能力, 大幅提升特色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目的。从而形成以城镇为载体, 推动城镇人员就近就业创业, 既增收创收, 又顾及家庭, 稳定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4 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导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 切实从“管理企业, 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 服务民众”转变, 打造完备的政府服务体系, 搭建更好的政府服务平台, 最大限度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办事高效。服务领域上, 政府要加强宏观引导, 合理资源配置, 提供金融支持, 完善人才制度, 营造友好环境, 提供信息咨询, 健全完善市场体系, 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以安徽太和县为例, 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 对于返乡创业人才依法从优取得土地使用权, 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培训。同时对于返乡创业人才在生存生活, 家庭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吸引太和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积极建设太和县经济。

4 总结

总之, 我们要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领导下, 始终坚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开放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如何发展好县域经济, 提出了一些意见, 并以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例证。

关键词: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蒋奇勐, 田丫代子.2015年中国县域经济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财富, 2016, (2) :70-71.

[2]李珂, 罗顺根.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2) :460-461.

[3]李曼丽, 杜振和, 王明跃.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活[J].山西农经, 2016, (1) :74.

[4]高天跃, 路城.试析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J].山西农经, 2016, (5) :12-13.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 篇8

【关键词】县域经济 经济结构调整 城市化进程 金融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范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包括县、市(县级)区经济。在实质上,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就是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民经济。县域经济其实质或历史使命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我国现代化早日实现的基础工程。面对发展县域经济诸多选择,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经济结构

1、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首先,县域经济还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以本地资源为条件的加工工业是县域经济摆脱困境,获得发展甚或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其次,第一产业仍然是县域的支柱产业,所以第一产业仍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再次,第三产业一方面是农民增加收入,走出农民变为市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又是改造传统产业促成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不能轻视其发展的。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是县域经济较长时期内的基本发展战略。

2、做大做强现有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现有的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各不相同,但农业总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结构调整也总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农业结构调整也要强调调大调强其主导产品。要提高品质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二三产业中的一些项目。县域第三产业中的通路、通电、通信等由于当地及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已有长足的发展,各县之间的差距相对小一点,决定县域经济强弱的主要是第二产业。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应把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的背景下,县域工业面临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会,正确定位,战略眼光,做大做强。当然这并不排除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传统产业。

3、全力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雷同、自给自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程度各不相同,县域农业的结构、品种、质量,工业的强项与弱项,经济的支柱与潜力,区位的优势与劣势等等各具特色。这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在中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已大为增强了。抓住机遇,全力壮大特色经济。要搞规模经营,搞龙头加基地;要改造传统工艺,尽可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行工厂化生产,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使之成为县域新的支柱产业;要在做大特色产品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把其推向县外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4、重点发展加工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丰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各地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农副产品加工的增值率国内平均是43%,国外是200%-300%。发展深加工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从本地资源出发广泛开展合资合作,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市场分工、合作与竞争。县域加工工业制造工业范围广泛,注入新技术,都可以成为县域支柱产业。县域第二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毕竟不是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和传统制造工业就成了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比较优势”和必然选择。

5、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县域经济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或很少有很难有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大背景下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县经济处于十分不利和无力的地位,努力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配套,着力发展配套产业,不失为县域经济参与新一轮世界大分工大协作有效途径。

6、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在于现存的经济结构体系老化,“产品”趋于饱和或“过剩”,调整就是要打破现成体系,用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去扩大或开创新的市场需求与市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所在。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产生,需要有新的“产品”概念,新的工艺、新的设备,也就需要新的投资、新的技术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是新的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然,工业化城市化亦是县域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不可逾越的阶段。

县域经济要以县城为中心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首先要正确对待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成绩巨大,对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都有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将继续做出贡献。乡镇企业加小城镇是二元社会经济架构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其发展“经典”是苏南。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应有所调整。

1、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乡镇企业布点分散、规模小、技术低、资源浪费、生态代价大,现在事实上名符其实的“乡镇企业”已经大为减少,现行统计中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就是县域个体私营等经济;乡镇企业职工离土不离乡,不利于城市化市民化,从而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现有小城镇面广、量大、规模小,人口不等,如果没有吸引外地人口的实业作基础,仅为本地生产生活服务,其发展前途是十分有限的。从整体上讲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一致的。所以,一般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提高质量,优化功能,注重特色,适当规模,顺势而为,不要强求。

2、集中力量,以县城为中心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扩散城市文明的枢纽,是县域企业集中的地方,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是银行、税务、金融和司法机构的所在地,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县城在县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最好,条件最好。现有县城规模距城市规模下限10—15万人口已较接近,继续发展规模效益最好。以县城为中心还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本身的固有缺陷。县城发展的关键是要突出软硬环境建设,放宽进入条件,大力提升吸引力。吸引内外资金、民间资金、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先富起来的农民、外出打工仔、其它小城镇居民等来兴办实业,或购房居住。以迅速膨胀县城经济势力。

3、县城以外根据需要和可能,还可规划1-2处次级重点支持发展。其选取条件第一是基础好,其地位不可替代;第二是发展潜力大,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达到10-15万以上人口,或其经济势力有可能与县城接近。这样,可与县城成鼎足之势的小城镇将同县城一起发展成为小城市,一起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而一般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绝大部分将成为农民的“加工厂”和“居民点”。

三、开拓金融市场,发挥金融业作用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意识。金融业必须彻底根除衙门作风,了解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同时,应主动寻找县域经济优质中的客户,推销贷款、推销其他的业务品种。要保证信贷业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要抓好贷后服务工作,良好的贷后服务,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县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级次,适应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对县域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工业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给予信贷支持,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

3、重新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人民银行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注入县域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实现市场退出后保留下来的县级机构,必须确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底限,地方财政应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国家从邮政储蓄中拿出一块资金作为配套,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运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4、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发挥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农村信用社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应逐步启动自营贷款,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布在农村的信用社,重点应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真正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应有重点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完成支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应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质客户群,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信用社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农村信用社要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借助商业银行的结算渠道,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对已经在大城市开办的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级金融机构推广。通过业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机遇,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实现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目标。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县域内的各种信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程度等情况掌握较多,因此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宗胜:发展经济学——从贫困走向富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马洪:中国发展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易炼红:第三产业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M],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3.

[4]蔡思复:发展经济学概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5]曹新: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6]古建佳:县域经济学[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7]邱志忠:中国县域经济创新[M],海潮出版社,2000.

[8]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M],海潮出版社,2002.

上一篇:类似回忆作文800字下一篇:08汽车学生顶岗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