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共12篇)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1

我读了《孙维刚谈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这本书后,深深的陷入了思考当中……

孙维刚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真正地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和实施,应当是,通过知识的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他们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知识是需要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睿智,是面对陌生的科技难题,敢于直面善于攻克的创新能力。”

怎样才能造就学生一个强大的头脑,并且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总结发现各种科学的思考规律呢?能力和智力素质,是必须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得到并发展的。这里有三层意思

1、智力素质是最高层次的,它是指人的思维方式和水平或者就是通常所说的聪明吧,具备了它,在任何困难或课题面前,将能恣意驰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它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往不胜。

2、能力的提高,智力素质的发展,不是凭空得到的,在教师,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影响学生;在学生,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得到的。

3、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素质,但这个教学,不是自然主义随便怎样做都可以达到目的的,而是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周密思考,精心

安排自觉地为实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素质”这个目的服务。

造就学生一个强大的头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开展教学工作。

一、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

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多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它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3、在教学过程中,濡染学生使之养成“联想总是油然而生”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中着重向哲理观点升华

华罗庚先生和中学生谈学习方法时,曾讲,一本书读第一遍时,应当由薄到厚,这个“厚”,是因为写了眉批,甚至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书里,所以厚了。从实质上看,是纵横联系,丰富了理解;以后又读第二遍、第三遍……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提炼抽象,领会其关键,其核心、其本质,后来是那么深刻、那么精辟的一个见解,或几条思想,这样一来,书读到后来,不就是越来越薄了吗?

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从“由薄到厚”到“由厚到薄”。第二次的“薄” 就是升华到哲理观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渗透“运动的观点”“广义

对称的观点”,“矛盾统一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一般到特殊之间的关系”等等,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要造就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教师前面,向教师、课本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每个公式、每个定理、每道例题老师都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完成。由于历经险阻,熟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才能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身难忘。

老师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有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老师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点语引句,但不是提示。不要提示!因为提示是把练习跳高的学生托过横杆去,学生此刻需要的是,纠正错误动作和发展弹跳力,这样上课,比老师自己潇洒一言堂下来,要难出许多,但学生的收获和长进,却要大的多。

四、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实验,授课采用提出自学提纲或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提纲,再进行自学,研究讨论学习,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分析,教师归纳画龙点睛总结出一些结论。知识复习课,一般都是让学生看书复习,自己用网络结构形式整理知识,之后再对各类知识理解运用方面编题目进行巩固

提高练习。有些可以采用类比思想学习的新知识,采用让学生类比提出研究问题,例如:学习一次函数是在正比例函数基础上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主要研究定义、性质、图像以及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问题,一次函数同样也要研究这些问题。等边三角形是在等腰三角形基础上来研究的,同样类似等腰三角形也是研究定义、性质、判定以及性质,判定的运用等知识。另外在分析问题、解题时注重题后反思、归纳典型题的解题技巧方法,注重类比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解一题,就解决一类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就得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步骤及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的事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见树木更见森林。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2

一、数学实质的把握

在平时的课堂中, 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被动听, 机械训练多, 师生交流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与否, 没有思维的碰撞, 很少触及到数学的实质。在教学《证明的再认识》一课时, 教师举例教室中电视柜的支撑物为三角形状的铁架后, 提问:你们认为是用到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大家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样的师生交流在数学课堂中很常见, 也会让许多教师满意, 但若有人提出:用三根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架子, 竖起后让A点居于最高处, 如果在A处放一重物, 大家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此三角架会散架”, 同学也会较快回答, 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思考, 若此时教师追问:“此时三角形有稳定性吗?”这下同学们全都被镇住了, 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开始活跃。

这里的实质是生活中人们对稳定性的理解和教材中对稳定性的规定有一定区别, 即课本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新课程倡导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但数学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后, 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的区别作为教师还是应心中有数, 否则在处理教学问题时会因为心中不清而道不明, 不能让学生满意地得到答案。其关键之处还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住数学的实质, 抛开现象抓住本质。教师若没有足够的数学思考, 不了解这个问题中的数学实质, 就不能回答出第二个问题, 更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听懂, 但课后学生独立做题却不会或者经常出错, 教师还需要占用其他时间进行辅导、巩固。教学效率低下,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备课不充分, 没有意识到通过大量的投入时间到备课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所以, 教师要注重备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上课的效率。

新授课:1.讲透核心知识点, 关注全体学生;上课不用讲得很难, 也不用讲得太花哨, 但绝对应该讲得清楚、明了。

2.强调课课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备课时考虑到了作业, 学生的完成情况会好许多, 经认真批改后还有一些典型错误, 或课堂讲解或个别辅导, 争取每天过关。

复习课:变式拓展, 适当提高。每个班级内总有一些数学优秀生, 而每一个学生也都需要有一些机会在数学上进行提高, 复习课是进行拓展提高的最佳时机。这时, 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 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在这里变式拓展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教学片段】利用函数图象巩固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教师:借助函数图象能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 下面我们就利用函数图象巩固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已知:y= (m-1) 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试求出m的值。

变式1:已知:y= (m-1) 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 求解析式中m的取值范围。

变式2:已知:y= (m-1) 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且1<m<4, 试确定函数图象过哪几个象限。

变式3:已知:y= (m-1) 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且m<1, 此时y随x的增大怎样变化?

变式4:已知:y= (m-1) 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你能通过添加适当的条件, 求出它的解析式吗?

本题从一次函数的定义出发, 不断变式, 从图象条件到文字条件、性质条件, 再到开放条件。由易到难、逐步变化、层层推进。作为教者, 不需要你讲解太多, 更需要你穿针引线, 就能有效地达到复习的最佳目的。

三、教学尺度的均衡

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数学双基的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以上这些理念, 从长远看其实是人的优秀素质, 但需要时间来支撑, 并不能在某一节课中得到许多的提高。而函数思想, 数学建模等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也不能忽视, 可这又是与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有紧密的关系, 它是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掌握过程。

然而在现实的考试评价制度下, 学生期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于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还是:高密度的边讲边练, 小步、多练、快进的教学节奏。中国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都致力于用启发式改造讲授法, 到20世纪90年代, 用高密度的边讲边问取代教师一讲到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 也兴起“小步、多练、快进”的教学节奏。新课改之后师生互动更多样化了,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普遍展开, 但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并没有遭到削弱。近几年听课、看课例, 教师基本上都是“边讲边问”的, 也基本都是“小步、多练、快进”的, 这其实是一种均衡, 需要老师去较好地把握。

“轻负高质”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3

一、优化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深挖重点、突破难点。导入问题的设计,力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优化导入过程,易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唤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也不能偏深,让学生难以琢磨;设计问题要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何用小问题穿针引线地落实大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答题思路和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各类高考题型。

二、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教学创新是落实“轻负高质”的关键。教师必须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潜心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文本,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新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三、反思形成习惯

教学反思是“轻负高质”的灵魂。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面对那些不在教师预测之列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顺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高质量是轻负担的目标、轻负担是高质量的阶梯。“轻负高质”,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要实现语文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需要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积淀文化底蕴,钻研教材教法,保证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更高的教学效益。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一定会让“轻负高质”的朵朵鲜花开满语文课堂。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4

开展“轻负高质”教育大讨论活动的通知

各初中、小学:

“轻负高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道,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精神诉求和美好愿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任务,总结、提炼、宣传各校“轻负担高质量”的好做法、好经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进一步关心关注“减负”问题,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轻负高质”教育大讨论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程序:

1.第一阶段——总结、交流。各校要利用暑期时间,在保证教师休息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组织相应的教师研讨小组开展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活动。内容是在实践“轻负高质”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任科教师、班主任等层面上的成功做法或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今年努力的方向等。

2、第二阶段——学习、提炼。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各校要从各层面中遴选出若干典型的、有推广价值的成功做法或案例,同时要为相应的教师研讨小组提供相关的理论书籍,并要求各研讨小组加强学习,为遴选出来的成功做法或案例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各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对遴选出来的成功做法或案例进行上升为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3、第三阶段——评比、宣传。8月25日前,各校将能体现本校实力和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材料电子稿上传到教研室办公室丁光明消息栏内。8月26日起,县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各校上交的经验材料 分校长、中层及以上领导、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班主任五个组别进行评选,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并挑选部分优秀作品编辑成书集,印下给全县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

注:经验材料字数在2000—2500左右。电子稿格式要求:主题,黑体小二号字;正文,宋体三号字,段间距25;页边距左右各2.7。

二、参考主题

1、学校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2、如何通过行政引领来推进学校“轻负高质”深入实施;

3、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主发展评价机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4、构建有思想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课堂;

5、探索建立符合“轻负高质”教育的学校管理机制;

6、如何在课堂教学、预习复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

7、如何面对学生差异,关注学生情绪变化,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8、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开展有效合作;

9、***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10、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11、班级目标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12、课外文体活动的有益探索,等等。

▲以上标题只供大家一个研讨和撰写材料的范围和方向,若与你思考的相匹配的,你可以参考;若不匹配的,你可以自己拟题。

三、各校要在全员参与、全员讨论、全员总结的基础上,遴选筛选出典型的做法或案例,可以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充实、完善和提升,并形成经验材料上交参评。各校上交经验材料篇数为:①校长1-2篇;②中层及以上领导类1-2篇;③教研组(备课组)类,城区学校3-4篇(不同学科)、农村学校2-3篇(不同学科);④任课教师类,城区学校每学科1篇、农村学 校3篇(不同学科);⑤班主任类4-5篇。请各校在规定时间内按材料上传要求发教研室丁光明老师消息栏内(hyedu038)。

附件:浙江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

海盐县教育局 二0一一年七月

附件

浙江省教育厅

转发《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

·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基教处(科):

现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基层学校、教师参加。征文和视频作品在按通知要求报送的同时,也请发 3 送我处,征文电子版发送到邮箱:zj edumj@l26.com,视频作品寄到:杭州市文晖路321号基础教育处,邮编310014。

附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二0一一年六月十日

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

教基一司函〔201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任务,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切实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减负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少年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经研究,我司和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决定联合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活动的启事(附件)已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布,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基层学校、教师参加。

附: “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启事

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向社会征集您的故事,供大家交流。如果您是教师:

——如何在课堂教学、预习复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 ——如何面对学生差异,关注学生情绪变化,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开展有效合作? 如果您是校长:

——如何向教师提出教学要求? ——如何评价教师工作业绩? ——如何向年级组、教研组提出要求? 征集时间:

2011年6月1日至8月31日

征集形式:

1.文章:细节呈现、真情实感、真实原创,字数限制在1000字左右。

2.视频:将您做校长的好做法,您做老师的好经验,您做家长的好办法拍摄出来。内容充实、细节呈现、独特视角、节奏明快,有同期声,有采访。

奖项设置:

征文和视频征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各若干名。

提交方式:征文8月31日前将电子版发送到征文专用邮箱:jfzw@moe.edu.cn

视频作品的磁带及光盘寄到: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8号韩建丹阳大厦16层新闻中心“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项目组

轻负高质英语 篇5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一种多维度的“轻负高质”教育。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地方,受赤裸裸的升学率的影响,素质教育似乎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不久前的某一天,有一位老师向学生介绍陶行知先生以及他的“六大解放”。听罢,学生们既惊讶又悲哀地说:“这是真的吗?不可能吧。”这就是教育的一大困惑。多少年来,多少人在追求“轻负高质”,但又有多少人在这条看似光明的大道上徘徊,甚至找不着方向。

我也是一个“轻负高质”的狂热追求者。在我看来,所谓“轻负”,应该是学生所接受的科学的学习任务;所谓“高质”,应该是学生所享受的有效的学习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负”是对教的要求,“高质”是对学的期待。因此,就像教与学的关系一样,“轻负”与“高质”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换句话说,在“轻负”之下出“高质”是这对矛盾最和谐的体现。那么,如何可以做到呢?本人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情感融入??——减学生心灵之负

人乃万物之灵,用兵之法,攻心为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不了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地位,习惯于带着严肃的表情满堂灌输,发号施令。这样的行为能否让学生感到敬畏不好说,但让他们感到压抑是肯定的,“轻负”也就无从谈起,因为“轻负”首先表现在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只有师生一体,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因此,如何融入学生群体是我们教师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我的学生当中,很多人会在背后把我称为“妈妈”。我知道,在他们面前,我并不是一位母性不足而严厉有余的“妈妈”,而是一位笑容可掬、志同道合的朋友式“妈妈”。一直以来,我都尽力用微笑面对学生的一切,微笑地讲课,微笑地布置作业,哪怕是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也会微笑着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妈妈”般真诚的微笑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不管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交往中,我总是用心去理解顽皮淘气的学生,重视成绩平平的学生,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世界里。有爱相随,他们不再“忍辱负重”,而是健步如飞。

二、精心筛选——减学生课业之负

1.精心筛选教学内容。从表面上看,大一统的教材配上大一统的教师参考书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其实,如果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授课,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因为有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不适合的,或者说是没有必要的。对此,我们教师要有预见性,不要等到上课时或上课后才发现问题,那样会造成更大的浪费。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备教材之课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每一篇教材,都要本着三个“有利于”来选择:语言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掌握;语言环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语言精神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整个备课过程其实就是大胆整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深入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

很多老师习惯于把课本当作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的食粮,那么,课本应该算作他们的主食。我们知道,要保证一个人的健康,除了主食之外,还需要一定量的副食或零食。有时候,零食的确能够吊起人们的胃口。所以,我在备课时,除了处理课本的内容以外,还给学生精心选择与课本教材相关的课外材料。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我基本上选择那些他们会很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数量上作了严格的控制。

2.精心筛选作业内容。作业被很多学生认为是最大的课业负担,其主要原因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过多,有的内容是无效的重复,有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内容甚至是错的。这样的作业既浪费了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有学生气愤地说:“太多的作业迫使我们只会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或者干脆互相抄袭,简直是逼良为娼!”听后感慨颇深。

我认为,布置作业一定要做到精而有效。作业的质量取决于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量。为了做到作业的“轻负高质”,我在布置作业之前把教材配套的作业或自编的作业亲自做一遍,然后根据做题后对质量和数量的感受进行筛选,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

3.精心筛选作业对象。既要减轻负担又要确保作业的质量,找准对象很关键。哪些人必须做?哪些人先做?哪些人可以选做?做到什么时候为止?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思考和安排。去年我接任初三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批改第一次作业时就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非常糟糕。因此,我决定在第一周就开始抓书写练习。我先布置学生抄写一篇文章,明确告知此次作业的目的就是挑选第一批“书写练习学员”。作业上交后我惊讶地发现,其实有许多同学的书写并不差,只是态度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我决定进行耐心而又不失严肃的思想教育,并在每次作业中进行监督提醒。经过认真对比,我在每个班中精选出书写最需要改进的7位学生作为第一批“学员”,每天按英文字帖练3行字。认真书写3行字,花时只有几分钟,不可能成为他们太大的负担。我自己则每天坚持批改,打出等级,面对面进行交流与点评。过了一段时间,我根据他们各自的进步程度先后宣布他们“毕业”,然后又分批抓其余需要改进的同学。两个月后,令人满意的效果出现了:他们的书写在训练前后简直判若两人。参与练字的学生觉得特有成就感,而不需参加的学生又感到非常自豪。

三、大胆创新—— 减师生成规之负

1.单词检测——异中求同。单词听写是绝大部分老师都喜欢采用的单词检测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生记忆单词,检测可能出现的拼写错误,从而加以纠正和巩固。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一般每次只要求听写12个单词,并且在不同的班级听写不同的内容,这样一次就能检测24个单词。事实证明,这个班出现的错误也很可能就是另一个班会发生的错误,甚至往届学生出现过的错误也会是这一届学生的通病。通过对错误的对比和积累,学生可以在短期内避免许多单词的拼写错误。

2.英语写作——小组合作。合作教学已经被许多国家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教学大多只限于同学之间的课堂讨论。但我觉得,合作教学同样可以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之中。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同一个班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写作成了某些学生最头疼的苦差事。单独写作往往会使他们绞尽脑汁但依然苦于“无米之炊”,这时,小组合作将会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在一个小组中,也许学生A的英语写作水平不是太高,可金点子特别多,学生B的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强,学生C则非常善于纠错,而学生D的书写特别漂亮,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的英语作文往往比独自完成的作文质量要高得多。当然,为了避免有小组成员偷懒,各小组都有分工、合作与互相监督的条例。在不断的合作中,思维得以激发,知识得以落实,榜样得以追捧,故佳者愈佳,差着变佳。

四、慷慨奖励——让负担得到回报

奖励对人的激励作用早在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之中得到了肯定。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童心未泯的学生呢?作为孩子,他们渴望着生活在充满鼓励尤其是奖励的世界里。鼓励固然很有作用,但奖励更有作用,因为奖励更容易使“承受”负担变为“享受”负担。我这里所提出的“慷慨奖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于奖励的物品要丰富。除了学习用品如书本、笔记本、笔、橡皮、透明胶、固体胶、讲义夹等,还可以包括糖果、饼干、巧克力、饮料、漂亮的小饰品等。当然,大件物品或贵

重物品除外。

2.奖励的对象要广泛。既然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就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奖励。为了扩大奖励面,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奖励名目,如语音奖、口语奖、听力奖、记忆奖、字体奖、阅读奖、理解奖、造句奖、翻译奖、表演奖、机智奖、合作奖、进步奖等等。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不同的要求也有利于奖励面的扩大。

3.颁奖时要有激情。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很多的颁奖晚会在颁奖时都配有激昂的音乐,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氛围营造。我们老师在奖励学生时,虽然缺乏随时播放音乐的条件,但激情的话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纸质奖品,更应该在上面写上一段深情的话语。颁奖时,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充满期待,颁奖者的言语会给受奖者和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我理想中的“轻负高质” 篇6

“轻负高质”,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保证学生知识的吸收,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一理念的实施,不仅对教学质量有帮助,更是有益于老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负”这一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但要真正做到既减轻负担又保证质量,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我理想中的轻负高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当今许多学生有的不仅是学业上的负担,更多的是心理负担。要求过高,就会产生过大的压力。这压力可能来自学校,来自家长,甚至来自于自己。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动力,但这压力必须是适当的。过高的压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是重要的一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能正视到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多些鼓励,多些宽容,多些信任。对于心理自卑的学生,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进行减压训练,当然更重要的就是鼓励的语言。

二、高效课堂

要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掌握知识重点,而不应该靠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补习,这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更加重学生的负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首先就要恰当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理清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第二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情境教学、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竞赛等多种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恰当、多样的作业设计

“轻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减轻作业的负担。过于繁多的作业未必能达到较高的巩固效果。因此对作业的设计应做到恰当与多样。首先,作业的量自然是要减少,但作业的质必然要提高。在设计作业时,各项题目应当是精心挑选过的,涉及重要的知识点,避免机械与重复的练习。其次,作业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过去的习题作业外,还可以采取搜集资料、课外阅读与报告、自制小杂志、自编小文集等形式,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将知识迁移,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相当重要,在语文教学上,就要特别注意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另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一步,学生学会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会学习。

五、改进评价体系

轻负高质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篇7

一、读懂学生是“轻负高质”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 “轻负高质”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真正“以学论教”, 才能实现“轻负高质”。所以, 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多角度去关注学生、读懂学生。

课前, 读懂学生的基础, 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读懂学生的需求, 把握教学的难点;读懂学生的差异, 把握教学的弹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是把握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基础、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进行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了解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 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程度, 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 哪些内容必须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 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 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 制定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而不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达到同一学习目标。

二、精心备课是“轻负高质”的基础

数学教学是一条折线, 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 每一段过程都是师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 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起点是什么?距离在哪里?利用怎样的学习材料?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使我们的教学能“轻负高质”?这些都是备课要解决的问题。

要备好课, 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突出教学重点。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 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 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 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 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 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 寓繁于简。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 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 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 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提高教学效率。

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 教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古谚云:“授之以鱼, 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 足食终身之鱼。”知识是讲不完的, 练习题也是做不完的, 教师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金子”, 还能得到点石成金的“指头”。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既减轻了课业的负担, 又提高了学习的成绩。

三、轻松高效的课堂是“轻负高质”的关键

有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 但没有正确的落实, 效果就会打折扣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说课堂教学是“轻负高质”的关键。

1. 关爱学生, 重视情感, 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心理学表明, 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 但它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 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 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 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 至于学得好不好, 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因此, 关爱学生, 重视情感, 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和谐的课堂是由师生共同创设的。作为老师, 在课堂上必须始终将自己健康的、向上的、阳光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要做到精神饱满、气定神闲、神采飞扬、和蔼可亲。要用个人的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面对基础薄弱、活泼好动、学习懒惰的学生, 教师在严格管理的同时, 必须把握好尺度。在课堂上切忌动怒、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善于化解矛盾, 学会问题的冷处理。否则, 课堂就会失去和谐, 课堂的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久而久之就会和学生对立,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 教师要尽量做到“理直”, 但未必一定“气壮”。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和谐, 才会使“轻负高质”课堂得以顺利地开展。

2. 发挥评价激励、引导的作用。

首先, 语言要饱含激励, 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 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 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 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又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分类评价, 要让学生始终感到, 他们的数学学习处处都是成功的,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促使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四、合理有效的作业和教学辅导是“轻负高质”的保证

因为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后练习不在多, 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大搞题海战, 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地抄写上, 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 因课设计练习, 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 分清层次, 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 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 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这样, 则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 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 更新教育观念,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加强作业的改革, 才能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就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轻负高质”的拦路虎。所以有效的教学辅导十分必要。

1.“点”的辅导──个别辅导。

不仅在课堂上, 课后也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辅导训练。所以选题是关键, 搜集和编制了双基训练题、中等解答题, 适当布置一些附加题 (变式题、加深题) 。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主要是课堂的关注, 练习的面批、订正等。当然这些人员、人数、时间可以根据掌握情况而适当调整、变化。

2.“线”的辅导──小组辅导。

主要是中等生。按照他们自身的特点分组, 例如女生对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 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分组后再来个组与组的比赛, 以此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3.“面”的辅导──班级整体辅导。

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 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针对题型进行发散, 举一反三解题, 通性通法, 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 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 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

4.“体”的辅导──年级交流辅导。

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并掌握, 哪个知识点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这样, 不仅能让每个教师能做到掌握每个细节内容, 同时也能针对整个年级做到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教学和选题。这样可以在“点、线、面”辅导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把握辅导的有效性。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所以“轻负高质”是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 也必然地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历史发展的需要, 去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对于轻负高质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是本文所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轻负高质,数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褚水林.有效教学, 缘于读懂学生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8

一、 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是构建轻负高质英语课堂的重要基础

师生关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或者对每节课的认知活动,常常受到老师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具有良好的授课心境,不能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入课堂。当学生受到负面的情绪影响时,不但课堂质量会大打折扣,而且难以形成默契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平等、尊重、理解、关心、宽容、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以细致入微的精心备课、创新发展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讲解风格去实施教学内容,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会水到渠成。

二、 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构建轻负高质英语课堂的内部动力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积极向上的内部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英语教师尤其要注重在平时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去激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树立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强化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地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成功的愉悦更具有促动性;善于合理地“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受到表扬时,他们那激动的表情、那昂首认真听课的神态,就是兴趣的产生、是内部学习动力的外在表现。教师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延伸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英语角、英语经典诵读、英语知识竞赛等,在这些积极氛围的竞争比赛中,不断强化定向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成功愉快感。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

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轻负高质英语课堂的重要保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后天反复练习、巩固、发展、提高才能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决定他们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均要注重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等等,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好习惯。此时的好习惯已经成为学生个体的积极向上的固定属性,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强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最终体现为个人优秀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 注重学习潜能的开发是构建轻负高质英语课堂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知识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对知识点讲得太多太透,会使许多学生被动地听课,过分依赖老师,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渐渐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所有的课堂活动也就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长期处于受控状态下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必须平等、民主地面对学生,善于从战略高度上深入浅出地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勤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在尊重中获得信心,在肯定中得到激励,在自信中激活并发展潜能。

五、 学会使用英语工具书是构建轻负高质英语课堂的必备手段

英语作为外来语言,词汇量的缺乏是学生掌握和灵活应用英语的最大阻碍。我们缺少说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学生无法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作为习得英语的途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的英语词典就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多一本词典意味着多一位优秀老师。当在学习中遇到新单词时,应让学生先查阅相关的英语词典,一般来说,词典中所列举的例句既典型,代表性又强,难易度适中,很多问题只需查一下字典,就能迎刃而解。这时再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进行口头训练或笔头训练,巩固新的语言知识点,扩充词汇量,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述几点做法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辅助,通过不断的尝试、改进,再尝试、再改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轻负高质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轻负高质1 篇9

书生小学 黄凤

摘要: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一种多维度的“轻负高质”教育。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地方,受赤裸裸的升学率的影响,素质教育似乎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不久前的某一天,有一位老师向学生介绍陶行知先生以及他的“六大解放”。听罢,学生们既惊讶又悲哀地说:“这是真的吗?不可能吧。”这就是教育的一大困惑。多少年来,多少人在追求“轻负高质”,但又有多少人在这条看似光明的大道上徘徊,甚至找不着方向。本文就基于“先学后教、教学合案” 的有效作业设计实现轻负高质谈点浅见

关键词:轻负高质,优化,作业设计,有效

我也是一个“轻负高质”的狂热追求者。在我看来,所谓“轻负”,应该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学习任务;所谓“高质”,应该是学生所享受的有效的学习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负”是对教的要求,“高质”是对学的期待。因此,就像教与学的关系一样,“轻负”与“高质”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换句话说,在“轻负”之下出“高质”是这对矛盾最和谐的体现。当前,“规范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业是教与学双效合一的载体。为此,我期望以“先学后教,教学合案” 这一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

“先学后教、教学合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新内容教学之前,由学生结合教师所发的学案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辅之以适当的巩固练习。教案与学案合二为一。

关于学生的作业,一般是指课后巩固练习,其实不然。现代汉语词典对学生的“作业”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所以,从作业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理解为自学作业,课堂巩固练习理解为课堂作业。这样,基于“先学后教、教学合案”教学模式下的作业就有了三种形式:自学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三种作业的设计,需要我们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关注现实的基础上,精选习题,或对现有的习题进行整合,或进行创新设计。

这一教学模式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可以通过强化自学作业、课堂作业,从而达到弱化课后作业的效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以达成“轻负高质”的目标。

三种作业如何设计?这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认为三种作业设计的标准,应该是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学情;联系实际。

下面,我就以小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征》一课为例,谈谈基于“先学后教、教学合案”教学模式下的有效作业设计。一、自学作业

“先学后教、教学合案”模式下的自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课文完成(如果把自学作业放在课前完成,也是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与课后作业一样,也是加重学生负担),设置自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材,解决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即主要达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教师需以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依据,进行自学作业的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征》一课设计自学作业如下:什么是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以及说一说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通过自学从书本中寻找出答案。

由于这种基于“先学后教、教学合案”模式下的自学作业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有一定的时间限定,难度也不是很大(通过看书大都能找到答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由于自学作业与接下去课堂学习的内容直接相关,所以学生大多能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完成作业。即使有个别学生自学能力不强,自觉程度不高,但在老师的的监控和指导下,在同学的监督和帮助下,也不得不去努力完成任务。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这种做法,确实能起到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的理想效果。这种任务导向型的自学,学习目标明确,目的性强。学生通过自学,三维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大都能得以达成,容易给学生带来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且,先通过教师的“任务导学”,再演进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不同于自学作业,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双基”,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主要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因为自学作业着重解决了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知识目标已基本达成(只要在课堂作业中抓住重 点,以达到检测和巩固重点知识的目的即可),所以课堂作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是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我给《三角形的特征》一课设计课堂作业分两个层次:基础作业和培优作业。例如在课堂上我出了这几道基础题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3.三角形具有()

这些题紧紧围绕着本课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又因为题目的简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后面我还给学生出了几道培优作业,本堂课课堂作业题型多样,难易梯度明显,题目的设计,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不仅有利于巩固“双基”,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与自学作业相得益彰。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重视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探究、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同伴互助完成,或在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完成后的作业一般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实践活动等呈现出来,属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的方式可采用打等级、评比竞赛等。由于课后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题量少,作业表现方式、完成作业的方式灵活多样,评价的方式多元化。而且设置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有趣,也没有硬性规定,主要依靠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去完成。因此,很受学生欢迎。比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课后帮爷爷的菜地设计篱笆。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去思考该题设置的探究性的问题,感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体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布置作业一定要做到精而有效。作业的质量取决于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量。给学生作业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作业,学生变 “厌做”为“乐做”,变“苦学”为“乐学”,学生做作业开始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就能从本质上实现数学课堂的轻负高质。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浙教基〔2010〕127号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10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城小学 吴文庆

我校自2006年9月1日建校之初,就确定了“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办学满意度达99%以上。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本着“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长的快乐”的育人理念,将”减负提质”进行到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多措并举,打造校内“优质”教育体系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我校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40条》的要求,前期甚至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开齐、开全、开好各门各类课程,严控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的“硬性”减少,学校积极构建“教师制度文化”、“教师阅读文化”、“师德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成长档案文化”五大文化体系,努力打造科研型、学习型团队。

学校以实施“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为总抓手,通过“课堂教学大比武”、“青年教师一课两评”、“学科沙龙”、“教师结对帮扶之青蓝工程”等系列活动,不断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学校邀请全国优秀教师于美霞到校传授“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实践理论,让全体教师与名师对话、交流,现场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另外,要求教师利用寒假、暑假学习《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认真记录有关内容,并写出心得体会。目前,全体教师均掌握了“345”优质高效课理论知识,大多数教师完成了由开始的“套”用他人教学模式到自己个性教学模式过程的蜕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改革评价机制,推出作业套餐

积极进行评价机制改革,实施质量检测无分数评价。各学科教师将考试的题目划分为类型不同的几个模块,根据学生每个模块试题的达成情况,采用粗线条的评价确定四个等级,即A(优秀)、B(良好)、C(及格)、D(需努力)。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成长档案袋。通过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发展了个性。

学校制订了《作业设置与批改制度》,在作业设置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第一,1 作业布置限时限量,一、二年级一律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允许布置不超过40分钟的作业,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第二,实行包括“主餐、配餐和自助餐”的“作业套餐”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分类布置作业。第三,节假日作业设置要本着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严禁布置大量机械性作业。

(三)实施“阳光60分”体育工程

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大力开展“阳光60”体育活动,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上午的30分钟,以广播体操、校园舞和韵律操为主;下午的30分钟,学生的活动项目有:呼啦圈、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学校定期举行“校园吉尼斯”挑战赛、金秋趣味体育节、春季运动会等活动,把“健康第一、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理念落到了实处。

(四)搭成长舞台,展学生风采

为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学校搭建多种舞台。首先,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球类、象棋、编织、雕刻、十字绣等十余项校本课程,采用有主题的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其次,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搞得如火如荼,“小蜜蜂文学社”、“春蕾舞蹈团”、“雨珍书画社”、“泉增雕刻团”等社团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艺。第三,学校定期举办趣味体育节、科技艺术节、读书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各项活动规范化、创新化、常态化。除此之外,学校还把双周三下午第一节固定为班级“西城讲坛”时间,每班确定1-2名同学登坛演讲,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惑、所感讲述出来,与全体同学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二、实施闲暇教育,打造校外“优质”教育体系

(一)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实践基地

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把新世纪种苗基地、长安民俗村、蔬菜批发物流园等固定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闲暇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另外,学校以社区为单位,打破年级界限,成立了“红领巾啄木鸟”、“爱心小天使”、“小小法律讲师团”等学生团体,每到节假日就有组长带领队员组织诸如探寻家乡巨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把每年的10月份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月”,学生们件件生动的手工作品、份份内容翔实的社会调查报告、篇篇感悟至深的读书体会等,构成了学校的靓丽景观。

(二)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过把“体验瘾”

学校与寿光日报社联合成立了“西城小记者站”,学生参与人数达120余人,由学校和报社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共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首先由寿光日报社的专业记者面对面的对小记者进行采访、新闻报道等方面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如参观国税局、110指挥中心、菜博会等,边采访边写,既有真实的素材可写,又能把专业记者教给的方法技巧用在写作上,对学生良好心态成长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生活,提高了写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三)聘请社区“艺人”为“闲暇教育”辅导教师

学校通过层层调查了解,发现很多有特长的退离休教师或乡村“艺人”赋闲在家,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向其颁发“闲暇教育”辅导教师证书。目前,桑家村的书法教师桑汉章、西陈村的剪纸艺人李明德和象棋高手刘学军、营子村的国画教师桑焕坤等6名同志已被学校聘请“闲暇教育”辅导教师。每逢节假日,有关村庄的村委办公室就成了他们的活动阵地,老师们耐心传授技艺,小学生们虚心接受辅导,老小共切磋同进步,共度休闲时光。

优化作业设计 实现轻负高质 篇11

[关键词]作业设计 巩固 分层 实践 开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2

学生的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探讨如何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入手,实现 “轻负高质”。

一、设计蕴涵趣味的巩固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

如教学“数的整除”后,用这个单元的知识把某学生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趣味题。例如一个学生的家庭电话号码为7位数,每个数字依次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 );最小的自然数( );2与3的最小公倍数( );5的最大约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的最小倍数( );最小的合数( )。

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猜出了号码,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使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学生,“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不但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也促使学生在“乐”中求知。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样学生既充分运用了本单元的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又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单元的有关概念,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二、设计自主选择的分层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要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

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7米,宽5米,面积是多少?

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3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24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不同程度地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贴近现实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面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在教学“千克,克,吨”后,改变以往给学生布置大量单位换算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回家以后到生活中去搜集生活物品的质量大小,并提出自己的发现。由于是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发现,学生兴趣盎然。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业。

我的调查:一袋大米10千克,一个鸡蛋重50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辆卡车载重量10吨,我的体重30千克……

我的发现:平时一些比较小的物体,如鸡蛋、硬币、纽扣等都是用“克”做单位;一些较大的物体如一袋大米,一个西瓜等都是用“千克”做单位;一些很大的物体,如卡车载重量、大象的体重等都用“吨”做单位。

当然,把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发展。要想既能彰显作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又能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做好方法指导工作,做好总结反馈工作。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家庭作业转型、作业改革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四、设计拓展思维的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泰戈尔说过:“不能将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之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利用伽利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些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请学生放学后,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条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这样的作业,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学生在“美”的知识海洋中也减轻了学业的负担。

因此,设计富于趣味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的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

“轻负高质”教学活动经验 篇12

关键词:轻负高质,数学教学,更新理念,高效课堂,合理作业

时常听到物理教师在谈:学生的数学素养决定了学生丰富的物理素养。于是笔者随访了一节高中物理课, 让我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并引发了对数学教学探索“轻负高质”之路的几点思考。

笔者听了《向心加速度》一课, 教师通过数学知识推导加速度公式:, 然后通过推理得出一系列加速度公式, 如an=ω2r, an=ωv, an=4π2f2r, 在推导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物理教师精湛技术与高超水平。而后教师讲解一道例题, 强化了对公式应用。最后让学生去做课后练习以巩固。细心的我又去认真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似乎“被掌握”了。然而, 课余几乎全部学生都不会做物理题, 原因是公式太多, 不知如何选择。那天我这个数学教师顺利担当了一回物理教师。

我在思考, 一位近二十年未接触物理的我, 不但物理知识荒芜, 而且接受力也不及学生。为何学习效果高于学生?其实课上, 我仅听了教师的教学内容, 其他的时间, 我在自主探索。虽然认真听了公式推导, 但我不甘被动接受, 然后利用教师推导其他四个公式的时间, 又重新探索了的推导, 感受到仿佛找到了桃花源的过程美, 让人豁然开朗。然后, 我抬头仰望其他四组公式, 怎么都记不住。然后, 去翻阅前一节相关内容, 即v=ωr与, 又是自主探索与推导, 但依然觉得公式多, 难记!但我发现仅凭借加速度的一个主干公式 (放弃记忆其他公式) , 就可以解决千变万化的物理题。这节物理课, 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 学生处于“被学习”状态。并且抛出众多的公式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压力, 缩小了学生的理解空间。通过自己在扮演学生的角色过程中, 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不能倒置, 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轻负高质”非梦想, 并对探索“轻负高质”之路充满信心, “轻负”与“高质”并非矛盾。

早在三百年前,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写道:“要寻找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恰恰体现的是“轻负高质”。从表面上看, “轻负”与“高质”是矛盾体, 但实质上两者并不对立, 其实轻负是高质的保障, 而高质是轻负的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发展, 减负可让人减掉过重的学业负担, 从而走向发展, 即达到高质目标, 所以轻负与高质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换句话说, 在“轻负”的前提下走出的“高质”是这对矛盾最和谐的体现, 也是我们追求的永恒话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已多年, 教学变革经过了理论、模式等的重大洗礼。但有些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师仍在通过课堂灌输讲解, 课余模仿练习, 最终造就机器式缺创新的大脑。因此, 作为从事数学教育的我, 越来越认识到“轻负高质”的重要性。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探索着, 尤其是随访物理课后, 我觉得教师应拓宽思路, 更新教学观念, 把精力放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上。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合理布置作业,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从而真正达到高中数学教学轻负高质。

一、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是实现轻负高质的前提

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就不可能产生高质教育的行为。至今仍然有许多教师认为,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加入大量而重复的练习, 只重视数学学习的表象结果, 却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逻辑思维。如果这种现状不加以改变, 轻负高质必然是一句空话。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着引领作用,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通过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亲自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真正感受数学思维的内在美,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是轻负高质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在数学教学中,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是否高效。只有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才能使轻负高质真正落到实处。

1. 集体备课是高效课堂的根基

集体备课之精华所在, 在于它能凝聚大家的智慧。在讨论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不但从宏观上对整学期、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 而且从微观的层面上对每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包括课题的引入、数学例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进行深入地研究、挖掘, 形成教学预案, 为高效课堂的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了集体备课的快乐与收获。例如, 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过程中, 过去最传统的方法, 就是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自己觉得它包含了所有诱导公式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却认为太抽象, 不容易理解, 哪怕是到了高三毕业班, 有部分学生对此句话还是心有余悸, 不能理解。然而,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 挖掘出了诱导公式的内涵在于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真正理解。通过下图表, 将各组诱导公式通过单位圆, 利用定义去加以理解, 并与学生共同归纳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如“转一圈, 全不变”“转半圈, 切不变”等等。

[诱导公式]如图, 已知任意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可得三角函数的如下六组诱导公式:

我们熟知这么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相互交换苹果, 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思想, 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可以说, 通过集体备课, 给教师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教学设计, 留下了许多集体的教学智慧, 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

2. 给课堂注入生命, 全面实现高效课堂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课堂注入生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把学生领到美好的数学殿堂去遨游, 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绝不能把学生教成做题的毫无生命的机器。我们要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粉笔还给学生, 甚至将讲台还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意义。

作为旁观者的我, 前面物理课的参与过程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严重缺陷。但作为当局者的我禁不起勾起了对《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的回忆, 当初的课堂不也是一样毫无生命吗?于是我最近一改过去的传统, 对《二倍角公式》的教学作出了如下大胆的尝试:

先提出问题:如何解决sin15°·cos15°, 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 而后提出它与sin30°的联系,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亲身去探索、发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学生从探索过程中感悟到了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及问题转化思想的无穷魅力。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也一样, 我一改常态, 没有出示二倍角公式中的推论:cos2α=2cos2α-1=1-2sin2α, 更没有出示降幂公式:, 唯独让学生掌握自己推导出的二倍角的主干公式, 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推理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轻负高质”的目的。也让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教学应教会学生去揭露事物的本质, 给课堂注入生命, 而不是去让学生参与表象的解题之中。

3. 注重课堂例题、习题的变式练习与题组训练

数学离开做题, 是不切实际的, 从某一层面上来说, 习题是数学的心脏。但过多的习题, 会让学生卷入题海的境地, 也是造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主要根源之一。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变式”练习或题组训练, 让学生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中开阔思路, 即以一道基础题为母题, 通过变换条件或结论, 对一个或多个知识进行迁移、加深、拓宽、创新形成新习题, 使题目更具有辐射性、开放性。形成了解一题带一片的目的, 并能引导学生概括出问题的本质规律,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 在椭圆第一定义的应用教学中, 笔者以课本例题为根本作了如下的发展型题组设计:

求下列各题的轨迹方程:

1. (出自于课本例题) 已知△ABC中, 定点A、B且AB=6, 三边AC、AB、BC的长成等差数列, 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2.已知△ABD中, 定点A、B且AB=6, D是动点, 且AD=12, CE是BD的中垂线, 求点C的轨迹。

3.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 同时与圆x2+y2+6x-91=0内切,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实践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以题组的形式对例题、习题进行由浅入深的精心设计, 将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 让学生逐渐掌握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能使学生在轻松中品尝重重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了学习负担。

可以说, 优质高效的课堂以及精湛的教学行为, 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也是走向“轻负高质”的关键所在。

三、合理地布置数学作业, 是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保障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我们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 至今还有很多教师认为, 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于是大量、不加筛选、重复地为学生布置着数学作业, 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生被逼走上了抄袭之路, 久而久之, 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谈何高质。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把握作业的质与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进行认真筛选, 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业, 力争做到少而精。这样, 既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也能适当减轻过重的作业量。另外,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议论, 数学的作业不多, 但题题都很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把握作业的难易。而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分层次,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最后, 我们考虑作业具有多样性, 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操作性的作业, 让单调的数学作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更能贴近生活。例如, 针对学生对学校的天文台具有浓厚的兴趣, 于是笔者在《解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 设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 去研究校天文台高度的测量方法, 并形成了以小论文形式的专题总结, 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使得数学作业不成为一种负担。其实作业的布置也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策划, 切实保障真正落实“轻负高质”。

笔者从物理课中已觉一缕春风, 盼望大家能来春色满园。总而言之, 为了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轻负高质”是值得我们研究与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积极的心态,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提高自身的教学教育素养, 凝聚集体的智慧, 认真研究, 大胆尝试, 才能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业负担真正得到减轻,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实施。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锋, 沈亚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 (5) .

[2]李东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5 (6) .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9-01.

上一篇:三年级主题征文范文下一篇:31教师三乱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