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重要知识点

2023-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思修重要知识点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价值旨归及实践路径

[摘 要] “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思修”课教学中明晰价值性和知识性,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价值旨归在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实践路径包括四个方面:深挖教材、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 “思修”课;价值性;知识性;价值旨归;实践路径

[

一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内涵

“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思修”课教学中的价值性

首先,“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人生课题和人生选择,比如在学习、工作、生活与感情等各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思修”课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上好“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正确地处理矛盾、做出选择,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地开启未来的新征程。

其次,“思修”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素养。上好“思修”课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使其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最后,“思修”课能够指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修”课教学中的知识性

首先,“思修”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对基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思修”课教学能够将一些基础知识与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其次,“思修”课教学是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思修”课教学将基础知识加以系统化,促进大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以2018年版“思修”教材为参考,从教学的整体内容来看,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篇,另一部分是法律基础篇。从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总共涉及六章内容,每一章内容又细化为三至六节,由几个小节的内容来系统化地讲清楚一个问题。与此同时,每个章节的内容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思修”课的知识系统。

(三)“思修”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首先,“思修”课教学要坚持知识的客观性,正确地传授科学知识,这是上好“思修”课的基础。正确地传授知识要求“思修”课教师在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不仅要将课本上的内容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更要挖掘课程的深层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现实需要以及社会现实问题,将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科学地、系统地、深刻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

其次,“思修”课教学要注重价值的引领性,积极践行价值引领,这是上好“思修”课的动力。一是要做到从困扰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上好“思修”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以正能量来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要引导学生明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不轻易被错误言论与思想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三是要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时代新人。

最后,“思修”课教学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修”课教学既不能灌输式地传授知识,使知识僵化为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認为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这会背离课程的目标;“思修”课教学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其意识形态属性,让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粹的政治课,学不到实用性的知识。知识教育是价值教育的基础,价值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目的,“思修”课教学既要坚持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又要重视价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争做时代新人。

二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价值旨归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之前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他们对知识的海洋饱含探索欲,因此,为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他们需要通过“思修”课来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处于思想的活跃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处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难免会面临许多现实的困惑与抉择,因此也十分需要精神上的价值引领。“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养。“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价值教育,既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又重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力量。

三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实践路径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实践中落实好,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挖教材内容

首先,要熟悉“思修”课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要认真研读“思修”课教材,深刻把握其基础内容、基本结构与内在逻辑;与此同时,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修”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回答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增强“思修”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思修”课教学要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修”课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其次,深挖教材内容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在深刻把握“思修”课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改善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有功利化的趋势,许多课程教学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过分强调实用性而忽视教学背后的价值、情感与精神关照。因此,“思修”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改善教学方法,发展多元化教学,利用好各类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观引导。

首先,要更好地发展案例教学法。要注重选取合适的案例来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案例选取既要恰当地反映教学知识,又要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这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并说明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要更好地发展实践教学。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修”课教学一定不能停留于书本知识,要尽可能地利用实践资源、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去亲自体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思修”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来严格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其次,“思修”课教师要坚定专业自信,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思修”教材,熟悉教學内容,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传授科学知识。

最后,“思修”课教师要坚定价值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形成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时代使命。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比如可以采取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合理的问题,对结果进行细致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在收到反馈后认真进行分析,分析目前已达到的效果以及不足之处,并依此来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学生在知识方面掌握不充分,就要适当根据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如果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不明晰之处,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王义祥)

作者:薄晓凌

第2篇:浅谈在《思修》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水平

摘要: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医患关系,而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适应了这一学校教学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的学习,使医学院校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水平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为以后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医生奠定基础,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只凭借文字性的讲解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使他们能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成为现在很多教师考虑的问题,而多媒体正适应了这一需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做到寓教于乐,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程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职业道德修养

1、在医学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为“思修”课)是许多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理论方面的必修课,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对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根据2014年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部分在校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认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比做事和学习文化知识更加重要;他们认为有普法教育的作用的“思修”课对他们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思修”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思修”课无论是在培养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是其职业道德修养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思修”课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个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们也能够认识到“思修”课的重要性;但是,在开设“思修”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典型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们对“思修”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是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就算学好了一门课程,他们不会思考为什么学校要开设此门课程,此课程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哪些价值和引导促进作用;因此,他们学习这些自认为不重要的课程时,只是应付了事,不会用心去学,去思考这些相关问题;所以,重视程度显然也不够。

(2)学生们对“思修”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思修”课理论性很强、枯燥无味,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学生不知道学习本门课程真正的实际价值在哪里?以后在哪些方面能应用到。再加之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专业课他们都不想努力去钻研和学习,文化基础课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有极大的厌烦心理,这样以来更加重了他们对“思修”课学习兴趣不高的趋势。

(3)“思修”课的教学手段较其他课程比较落后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思修”课以理论课为主,没有实验课,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来说明某一具体问题,但是,学生会认为这些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都比较远,没有切身体会,更不能够理解其作用和目的。

(4)“思修”课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

由于“思修”课的内容针对性差,而面向整个高校的在校生,由于其所设置专业不同,将来走向社会所从事的行业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开设“思修”课时需要任课教师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进行具体专业,具体教学内容。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针对“思修”课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务之急。多媒体已被人们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很多领域,而多媒体教学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被各高校认可,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其主要有以下以方面的优势:

(1)信息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各种应用已深入到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由于计算机中能够处理的信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声音和影音。将以上各种信息载体融合为一体,使得“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手段,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们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已很方便,加之他们对手机网络的热爱,学生们除了用手机和朋友们联系和浏览网页之外,如何发挥他们这方面的兴趣,让他们发挥在手机上的兴趣,通过手机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中所使用的PPT课件正适应了这一需求。由于,现在学生们所使用的手机功能相对比较完善,能够支持OFFICE办公软件在线的阅读和简单的編辑,老师课上讲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存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课下来进一步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学习,是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4、医学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就是指要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符合职业特点和要求的道德准则。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比其职业技能更重要,由于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将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从事着人类最重要的职业。因此,其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系中较难处理的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工作压力很大,而患者对医生的意见更加突出,本就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生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本应和谐的医患关系日趋复杂和严重。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是社会各层次的医生和护士,因此,毕业生职业道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医患关系。要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必须从学生上学时就要重视和培养这方面的内容,为以后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职业道德基础。从而可以看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结合医学院校目前学生对职业道德水平的认识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是一种可行性的教学手段。无论是在学生接受知识方面还是在教师教授课程方面都有很大的可行性。为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作者:齐峰 徐海利

第3篇:思修重要知识点整理

思修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 学习要求的变化 3. 社会活动的变化 2. 生活环境的变化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3.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3、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2、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4、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学风:

1、 勤奋

2、 严谨

3、 求实

4、 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我国的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1.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3.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3.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2.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4.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 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2.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4.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础 5. 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 1. 科学性 2. 民族性 3. 时代性 4. 开放性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1.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3. 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思修”课的意义:

1.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修打下知识基础 3.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思修”课的方法: 1.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3. 注重联系实际 2.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4. 注重知行统一

基础知识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3.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的产物 4.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2.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 4.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 是科学又是崇高的 3.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3.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持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信念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实践是通往彼岸的桥梁。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 立志当高远 2. 立志做大事 3. 立志须躬行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用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4. 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a)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 科学没有国界,当科学家有祖国

c)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 爱国主义(核心) 3. 爱好和平 5. 自强不息 2. 团结统一 4. 勤劳勇敢 时代精神的内涵:

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 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 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做忠诚的爱国者: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4. 增强国防观念 2. 促进民族团结 5.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 维护祖国统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 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3.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 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 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a)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应 2. 端正人生态度:

a) 人生须认真 c) 人生应乐观 b) 人生当务实 d) 人生要进取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 反对拜金主义 2. 反对享乐主义 3. 反对个人主义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 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深刻的理解,时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欢迎的人

2. 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评价:

1.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3.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4.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观条件出发

2.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2.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4.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值的本领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合理调控情绪 2.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4.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 平等原则 3. 宽容原则 2. 诚信原则 4. 互助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 正确认识竞争 3.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 正确认识合作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饿统一关系 2.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3.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的起源:

1.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4.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 道德的本质:

1. 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2. 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3.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础原则和主要规范 道德的主要功能: 1. 认识功能 3. 导向功能 5. 辩护功能 2. 调节功能 4. 激励功能 6. 沟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着重大的影响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 1. 原始社会的道德 3. 封建社会的道德 5.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 奴隶社会的道德 4.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 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提出八荣八耻: 1.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8.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1. 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2.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3.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3.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3.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2.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4.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 继承性 2. 基础性 3. 广泛性 4. 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 文明礼貌 3. 爱护公物 5. 遵纪守法 2. 助人为乐 4. 保护环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1. 指引作用 3. 评价作用 5. 教育作用2. 预测作用 4. 强制作用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理管理处罚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2.《集体游行示威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3.《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3. 办事公道 5. 奉献社会 2. 诚实守信 4. 服务群众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 2. 按劳分配与公平求助相结合

3.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 4.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1.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 3.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2. 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 劳动者的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3.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2. 提高职业技能 4.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1. 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2.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3.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2. 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恋爱中的道德: 1. 尊重人格平等 2. 自觉承担责任 3. 文明相亲相爱 大学生的恋爱:

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3. 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4.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家庭美德: 1. 尊老爱幼 3. 夫妻和睦 5. 邻里团结 2. 男女平等 4. 勤俭持家 《婚姻法》包括: 1. 结婚 2. 家庭关系 3. 离婚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的一般含义:

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 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4. 经济法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 民法商法 5. 社会法 3. 行政法 6. 刑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 法律制定 3. 法律执行 2. 法律遵守 4. 法律适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2.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3.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7. 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4.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由平等观念:

1. 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a)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关系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4. 法治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3. 公民权利原则 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1. 人民民主专制制度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6. 基本经济制度

协商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自身自由权

5.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 7. 文化教育权 8. 特定主体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工组织 5. 依法纳税 6. 其他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人民政府 3. 国务院 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 中央军事委员会 7.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5. 民事责任制度

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6.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2. 民事主体制度 7. 合同法律制度 3. 民事行为制度 8.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 民事权利制度 9. 商事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1. 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3. 行政责任 2. 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4.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为)

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2. 税收法律制度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 犯罪概述(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形态、共同犯罪) 2. 刑罚制度(体系、裁量) 民事诉讼程序: 1. 审判程序 2.行政诉讼程序: 1. 起诉与受理 2. 第一审程序 3.刑事诉讼法概述: 1. 刑事诉讼参与人

2. 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3. 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程序: 1. 立案和侦查 2. 起诉 3.仲裁程序: 1. 申请与受理 3.2. 仲裁审理 调解制度: 1. 人民调解 2. 行政调解

执行程序 第二审程序 4. 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程序 4. 执行程序 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3. 司法调解

第4篇:思修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常基础》的重要性与现实性

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与了解,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起初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突然领悟,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最了解。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课,有点像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所以觉得有些小儿科。因为我们毕竟是大学生,是这个国家,社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建设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的,在大学这个环境中,我们接受着高等的教育,享受着充足的自由,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快乐着。后来,在生活中,我渐渐发现这个文化的神殿中也存在让人不安的瑕疵。

人们往往认为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都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其实不然。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伴随的往往是不文明的现象。就拿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在文革时期。就是在打着思想阶级斗争的旗号大肆的做着不文明的事情,所以中国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浩劫,面对的结果就是,经济倒退,人民的不安。这样硕大的一个国家都如此,那么一个小小的校园呢。不禁令人担忧,不和谐就像是污染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会慢慢扩散开来,我也想大声呼吁:还高校一片文明的净土!

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同时,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锻炼道德品质修养,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其实,文明不是什么很重的话题,它就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中,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公共场合不吸烟喝酒,爱护学校公物,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亲身实践呢。在我们的校园里,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已渐渐破坏了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净土。

思修课不是像经济学那样的关键课,但是,它往往会慢慢影响一个人的心智,从而对他产生影响和帮助。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现在在说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

从狭义的方面谈,他会让我们约束自我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思想体系,加强自我修养建设;而从广义上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再者说,会促进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

从法律基础的范畴说,法律和文明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法律才会有更高层次的文明,而法律又是维系文明的有力武器,二者在和谐共处的基础上让社会达到了平衡。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同时法律完善程度越高。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及西方国家,而我们的法律完善度,也是有差距的。

所以,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会逐渐消除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就大学卫生而言,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是很严重的。近年来高校事件频发,各种案件的发生让我们再一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题有了看法,所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法律,认识法律,约束自身行为。

其次,在现实意义上,我们也缺乏思想道德意思和法律尝试。

我们身负着历史的重任,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与方向,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

第5篇:谈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思修论文)

谈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李嘉晖

12级通信工程专业)

【摘要】在阿波罗神庙里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名言。从这些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智者对于认识自己重要性的肯定。既然“认识自己”在古代就备受推崇,那么其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人为何要认识自己呢?本文将对此进行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认识自己 发展 重要性

你认识自己吗?也许大部分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事实上,世界上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并不多,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终日在迷惘中彷徨,碌碌终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都隐藏着不可估计的潜力,如果一个人能发挥出自己百分之百的潜力,那么此人必定有着无限光明的前途和令人羡慕的美好未来。当然,发挥百分之百的潜力是不大可能的,而要想让我们的潜力尽可能地被开发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

一、

认识自己是人类发展的前提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领导人就必须明确本国的性质、基本国情以及该国的国际地位等,而后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对于个体而言亦是如此,人要想进步,就必须清楚自己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向那方面改进并取得进步。可以说,人类只有认识了自己,才有可能完善自己。一切都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知道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才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唯有认识了自己,我们才知道自己离理想还有多远、自己还缺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努力。一个能认清自我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实力,自然明白应该如何取舍。相反,一个不能认识自我的人,往往就像一只无头苍蝇,无论怎样努力,也飞不出那块地方。如果不首先认识自己,我们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即使勉强发展起来,也会由于不合适自己,从而使自己迷茫、犹豫,然后停滞不前,最终,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只能是一事无成。

①摘自克里希那穆提《认识你自己》 ②摘自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如果你认为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事,理由是因为我或某人如此告诉你,那么我们之间的沟通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我们彼此都同意——彻底认识自己是生死攸关的事,那么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截然不同了。然后我们就能喜悦地、谨慎而明智地一块儿从事生命的探索。自我探索并不是将自我从世界中孤立出来的病态表现,世上所有的人都和我们一样陷在类似的日常问题中,因此探索自我丝毫不会使我们变得神经质,因为个人与人类本来就是同一回事,我按照自我的模式创造了这个世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这局部及整体的争论中。①

一、 认识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己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知己虽好,但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在我看来,在我们找到知己之前,就必须自己先作自己的知己,即先认识自己。有一种人很自大,他参透了别人却不参透自己,这种人只了解他人而不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缺点,在日常的交际中就不知扬长避短,甚至将自己的缺点尽数暴露在他人眼下而不知收敛,又有谁愿意和此类人成为朋友呢?诚然,认识他人要比自我认识容易得多,人最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就象别人脸上的黑一目了然,自己脸上的污点却难以看到一样,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容易,发现承认弱点缺陷却很难。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人只有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与劣,才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正缺点,即使一时改正不了,也会因为有自知之明而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三思而后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与尊敬的人。甚至在爱情中,双方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在另一半心中的样子,而后更好地体谅彼此,并努力成为彼此的理想伴侣,爱情的长久便得以维护。

二、 认识自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曾说:“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生前屡屡给唐太宗提意见,可以说,是在魏征的帮助下,唐太宗才认识了自己,成为了一个贤明的君主。若没有魏征的多次提醒,唐太宗恐怕难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唐太宗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呢?

①摘自克里希那穆提《认识你自己》 ②摘自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参与修建一座建筑物的工人,并不会知道这座建筑物的总体规划;或者,他们不会在心里时刻记住这一规划。同样,一个人在度过生命中每一小时、每一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总体生命进程及其特征也不甚了解。一个人的个性越独特、越具价值和意义,那么,他就越有必要不时地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和自己的计划,这对他大有好处。为此目的,他当然要踏上“认识自己” 的第一步,亦即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愿这些对于他的幸福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东西;然后,对于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须心中有数。同时,他也应该大致上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需要扮演何种角色以及自己与这一世界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具备非凡的个性,那么,对自己的生命计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够比任何一切都更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勇气,振作、鼓足信心,激励自己行动起来,避免走进弯路。②

四、总结

综上所述,认识你自己无论是在个人发展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你起航之前,请务必记得先认识自己。只有先认识了自己,你的成功才有坚实的基础!

①摘自克里希那穆提《认识你自己》 ②摘自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第6篇:大一思修知识点

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核心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心理健康指的是?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生活同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导向功能。

8.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爱国

9.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0.信念是?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概括为?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5.人生观包含哪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包括?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17.在我国,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18.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1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有?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20.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1.被继承人死后,所欠债务怎么处理通常公民所欠税款或债务,并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财产继承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财产继承应该是全面的继承,既继承财产,也继承财产方面的义务,这种继承又称“概括继承”或“总括继承”。所以,在公民死亡后,死者的遗产继承人应负责代替死者交税或偿还债务。至于交纳或偿还债务的数量,继承法规定,以遗产的实际数量额为限,即采用限定的原则。超出部分,继承人不负责偿还。

第7篇:思修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绪论

第二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肩负历史新使命

1.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 立志当高远

2. 立志做大事: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3. 立志须躬行: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二、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三、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真正的爱国者,要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二、 促进民族团结

三、 维护祖国统一

四、 增强国防观念

1.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概念) 2.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重要意义)

五、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2.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对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4.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5.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 人生价值的标准

二、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4.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 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二、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 平等原则:平等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障。

3.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 正确认识竞争 2. 正确认识合作

3.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加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三) 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 2. 明礼诚信 3. 团结友善 4. 勤俭自强 5. 敬业奉献

(三) 诚实守信

二、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三、 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一)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A.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B. 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C.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3. 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a.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b.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4. 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A. 学思并重 B. 省察克治 C. 慎独自律 D. 积善成德 E. 知行统一

(二) 加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 第一节

一、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 继承性 2. 基础性 3. 广泛性 4. 简明性

二、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 文明礼貌

(二) 助人为乐

(三) 爱护公物

(四) 保护环境

(五) 遵纪守法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模范

1.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模范。

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 《集会游行示威法》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 爱岗敬业

(二) 诚实守信

(三) 办事公道

(四) 服务群众

(五) 奉献社会

二、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 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

1. 《劳动法》 2. 《公务员法》

(二) 坚持

(三) 明确

(四) 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

1.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A. 协商 B. 申请调解 C. 申请仲裁

D. 提起诉讼(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2.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A. 申诉 B. 控告 C. 仲裁 D. 诉讼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 正确认识

二、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 服务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二)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 爱情与人生

(一) 爱情的本质: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 恋爱中的道德

1. 尊重人格平等 2. 自觉承担责任 3. 文明相亲相爱

(三) 大学生的恋爱

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 4.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在爱情上处理好三种关系:

1.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2.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3.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 婚姻与家庭: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三、 家庭美德

四、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1. 结婚

A. 必备的三个条件:

a.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 达到法定婚龄 c. 符合一夫一妻制

B. 无效婚姻(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条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应的婚姻,如:重婚等) 2. 家庭关系

A.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B. 父母子女关系

C.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3. 离婚

A. 处理离婚时遵循的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B. 离婚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一) 法律的一般含义

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

2. 以涵盖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A.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a. 《刑事诉讼法》 b. 《民事诉讼法》 c. 《行政诉讼法》

d.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e. 《仲裁法》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 法律制定(立法)

(二) 法律遵守(守法)

(三) 法律执行(执法)

(四) 法律适用(司法)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

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二、 自由平等观念

(一) 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1.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 法律公平正义观念

(一) 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二) 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四、 权利义务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二、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四) 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六)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B. C. D. E. F. G.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二)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 讲法律 2. 讲证据 3. 讲程序 4. 讲法理

(三)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 学习法律知识 2. 掌握法律方法 3. 参与法律实践

二、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 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 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应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3. 公民权利原则 4. 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或者说政体)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 基本经济制度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

5.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 7. 文化教育权 8. 特定主体权利

(二)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3.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依法纳税 6. 其他

四、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 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四) 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五)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一)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 平等原则 2. 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5.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二) 民事主体制度

18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三) 民事行为制度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四) 民事权利制度

1. 物权 2. 债权 3. 知识产权 4. 继承权

5. 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

(五) 民事责任制度

(六)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过了期限失去胜诉权)

(七) 合同法律制度

(八)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九) 商事法律制度

二、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 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2. 罪行相当原则

3.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二) 犯罪概述

1. 犯罪构成

A. 犯罪主体

B. 犯罪主观方面 C. 犯罪客体

D. 犯罪客观方面

2.排除犯罪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

3. 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4. 共同犯罪

(三) 刑罚制度

1. 刑罚制度

A.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B.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2. 刑罚的裁量

a. 累犯: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 b. 数罪并罚 c. 缓刑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三、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 我国的仲裁和调节制度

特别提醒!!

黑色粗体字为我们考试中直接考到的地方,彩体字为我们考前普遍认为重要的地方,其他基本都是老师画的重点。我们最后两个材料分析题一个是关于人生价值与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另一个是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其中材料是关于十八大的)。

第8篇:思修期末研究型试题及各章节知识点

思修研究性思考题

一、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作岗位表示慰问,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提出殷切期望。他在信中指出,“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来源:2014年02月13日新华网

请结合上述讲话精神和教材相关理论,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1、如何理解“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如何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4、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相关理论,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1、如何正确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三、有人说,“道德与法律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分离,相互配合,协同发挥作用。”

结合教材相关理论,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1、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2、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相互关系?

3、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加强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四、2014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龚全珍,女,1923年12月出生。她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随甘祖昌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在乡村教师的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离休后,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值得每一个人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请运用教材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及大学生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道德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五、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说,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我要感谢各位,也感谢这次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今后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 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运用教材相关理论,联系大学生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

2、如何理解社会公德中对“保护环境”的要求?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六、“占中”指的是正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参与“占中”的市民长期及大规模占领公共地方及道路,严重阻塞交通,扰乱社会秩序,是把少数人的政治诉求凌驾于法律之上。 同时“占中”对香港旅游业、餐饮业等经济方面的冲击也逐渐浮现。“占中”持续至今,损害香港的公共利益,破坏香港法治,影响香港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占中”损害的是香港社会安宁和经济繁荣,动摇的是香港核心价值和法治精神。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教材相关理论知识,回答:

1、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全球化环境里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谈谈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七、罗阳,辽宁沈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终年51岁。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有哪些?

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3、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

4、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观?

八、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一名学生因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后用热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该教师面部烫伤。事发后,学校立即报警。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正式通报“女学生被批后持热水泼教师”事件,校方初步认为该事件是“教师在正常履职中遭受的不法伤害”,将视警方的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结合案例,运用教材相关理论知识,回答: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3、大学生应该如何加强法律素养?

九、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何谓“依法治国”?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1、宪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思修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的实现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 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和调解制度。

上一篇:创新调研报告下一篇:协会秘书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