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重要意义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意识形态重要意义(精选7篇)

意识形态重要意义 篇1

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但要有对国家防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还要有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的思想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国防意识,它集中体现为对战争与国家防务问题的关注,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我国国防建设和各种防务政策与措施的认同。增强国防观念,要树立三种国防知识,忧患意识,尚武意识,责任意识。

首先,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很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我认为国防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国防意识观念。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总的来说虽处于和平时期。但暴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内忧外患,俗话说有备无患。我认为目前重点虽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可是我们也要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取得高等学历的地方,它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忧患意识的地方。一个对自已祖国都不关心的人,学历再高也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接班人。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

安全需要的!

其次,我们还要树立尚武意识。尚武不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而是要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特别是国家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不惜作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捍卫我们国家的一切利益!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堪忧,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经受严重的挑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置身世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七十年后的今天,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抗战”将在何时打响......其实,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和军事干涉主义的抬头都说明了实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善良的中国人民不希望看到战争。可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东面的强邻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如果可能的话,也许我们大学生也会奋战在第一线的!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责任意识,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准备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点什么?很明显,中国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暂时还用不着高校大学生去扛

枪。但高校大学生却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且我们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连着你我他,为了这片维系千万家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

意识形态重要意义 篇2

一、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浸染着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饱含作者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的表达是作文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或活泼可爱, 或浪漫敏感, 或慷慨激昂, 但在作文时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文中弥漫着没有思想、没有生命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无魂文”气息。写作就是要宣泄学生生命的情感, 点燃他们心灵的火焰, 让真实生命的情感在习作中充分地表达、自然地流露。感人心者, 莫过于动情。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 没有感情的品质, 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带着情感走进作文世界, 我们会发现, 作文里面有许多情感的因素, 作文教学难道不应该让学生发现情感、理解情感吗?情感是作文的思想, 是作文的灵魂, 在我看来, 一篇篇作文都在表达着情感的主题, 如果说它们有所不同, 那也只是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学生的作文因情感染上了生命的色彩, 情感愈丰富, 生命色彩就愈艳丽动人。在作文课上, 我们强调说真话, 抒真情, 让喜怒哀乐自然活泼地流淌在笔下;用自由之笔, 写自得之见, 抒自然之情, 显自在之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而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就能让学生乐于写作, 不再把写作文当做洪水猛兽, 而是把它当做一种自觉的、愉快的学习模式。

二、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

写作不是要完成教师的任务, 而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言为心声, 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 心声的表露, 个体生命特征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灿烂的一个阶段, 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本应该用他们的自由之笔抒他们的自由之趣。但可悲的是在走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路途中, 他们逐渐泯灭了个性, 封闭了想象的空间, 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强烈反差也导致学生人格的分裂, 即做人和作文背道而驰。所以, 作文训练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识, 让个性色彩在作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首先,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启发学生写作文的立足点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自然、人生、社会,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用生活滋养心灵, 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激发他们对生存状态和环境的关注, 逐渐形成“品生活”的能力。作文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生命活动的状况, 这些状况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因为学生对自我的生命活动轨迹是最熟悉的。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 以身边发生的事为依据, 让学生的作文表达生命的本真, 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其次, 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不管是欢乐, 抑或悲伤,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 都曾悄悄地珍藏过, 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一股写作的喷泉, 从而我们的笔下也应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心灵烙印。心灵的痕迹, 也是一段成长的见证, 从心灵的层面关注作文训练。作文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表露, 是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 帮助他们挖掘写作的潜能,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感受生命, 表达性情。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缜密的头脑思考人生, 用思辨的智慧质疑生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成长为写作的主人, 才能在作文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与翩翩起舞。

再次, 在作文训练中要开启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其在作文过程中不受原有思想的约束、不囿于固有的观念, 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岂不情文并茂、荡气回肠, 令人欢欣不已呢?我尽量让学生学会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体味人生百态, 让他们用自由之笔书写人生的春暖花开、跌宕起伏。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心智, 使学生真实地袒露内心, 真诚地拥抱生活。

三、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

首先, 要敏锐地感受自然。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赏菊, 陆放翁咏梅, 周墩颐说莲花, 鲁迅赞美小草, 茅盾咏叹白杨……这些无独有偶的惊奇都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启示。拥抱自然, 你可以联想飞禽走兽、风雨雷鸣, 可以联想日月星辰、江河湖海, 也可以联想北国的大漠、南国的古镇……自然万物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轨迹, 或深或浅, 它代表着曾经某些事物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一种表达来抒发内心的情愫,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用心去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心动才有行动。只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世间万物, 必能敲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华美乐章。

其次, 要关注体悟世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生命状态。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中, 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成了只会读书而没有思想的书呆子。殊不知, 社会、家庭、校园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写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在这种被禁锢的状态下写出的文章能闪烁思想的光芒, 令人耳目一新, 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吗?

再次, 要注重利用文化资源。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来自作者的心灵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如果没有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的徘徊沉思, 他不会有对命运的深切体悟, 也不会由个人命运的残酷升华到生命的永恒流变, 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苦难, 他超越了个体生命有限的必然, 他是一个生命的舞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他情感的寄托, 作者借眼前美景抒“颇不宁静”之情,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所以荷塘、月色成了作者抒发思想情感和树立理想人格的载体。因此, 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 向学生展现多元生命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 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内阅读固然重要, 扩大课外读物的渠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增加对生活、人生、命运的关注, 这有助于真正培养有文化品位、会思考感悟、能表情达意的人。

意识形态重要意义 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洪灾;减灾;意识

0.引言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由暴雨或者径流所造成的洪水暴发现象极为严重。为了人们的生活安全,并且维持正常的生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自然灾害进行控制,尤其是洪水灾害。而控制洪水灾害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全民都重视对自然的保护工作,才能够的有效的减少防洪减灾预防工作投入。

1.环境保护与洪灾的定义

从灾害发生的根源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将环境保护与自然洪涝灾害完全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来对自然环境灾害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而环境保护工作指的就是通过经济上、法律上、行政上、科技技术上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不会受到进一步破坏及污染;同时,还必须要根据人类的需要,在保持环境健康的情况下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使得自然环境能够更有利于人民的自然劳动,方便人民的生活,减少不利于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或者对生存不利的情况出现。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要在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提高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机体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影响下出现非正常变异情况的出现;第二问题则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避免人类人工合成的对环境有极大污染的化工产品流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保持自然健康性,以此来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能够在人类汲取的过程中不断恢复并且扩大,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河流水位暴涨而导致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暴雨季节所导致的上涨。出现这种超常规的水位蔓延时,会对河流下游的建筑、作物等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甚至造成淹没灾害。当一个地方被河水、海水或雨水淹盖时,这个地方就是遇上了洪灾。从科学上划分,前者属“环境学”,后者属“灾害学”。

2.洪灾的形成

近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今天,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变为自然灾害。尽管这种干扰进程很慢,但累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显现出后果。

3.洪水的主要危害

3.1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

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中,都可能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的破坏,这将是灾害发生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常在灾害后早期引起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在水灾发生时,原来安全的饮用水源被淹没,被破坏,或被淤塞,人们被迫利用地表水做为饮用水源。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人畜尸体,以及被破坏的建筑中的污染物所污染。据水文部门对水环境监测,洪水期水质污染程度,往往比平水期污染更为严重。洪水期间,泥沙成为水流污染物的载体,附着在泥沙上污染物,滞留和堆积在水体内,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形成新的污染源;随着洪水的冲刷,大量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导致污染物总量增加,并且紊动冲刷可能导致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形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在低洼内涝地区,灾民被洪水较长时间围困,更易引起水源性的爆发流行。孟加拉国水灾时曾因此而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3.2生态环境的破坏

伴随着洪水的发生,将造成土地的水力侵蚀,使松散的土壤受到洪水冲击而解体,进而被猛烈的迳流和洪水挟带流入河流之中,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贫瘠化和沙化,并使河道淤塞,水害不断。灾害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土壤蓄水能力、渗透率、营养价值、有机质含量等表层土壤指标降低;另一方面,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沉积于河床,造成大多数河流河床有淤积抬高趋势,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并可能造成改道。严重的洪水会冲毁植被,居民房屋倒塌,农作物减产或绝产。农田(村)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流域野生动物被迫逃逸或被淹死,公路、铁路被冲毁,交通、信息受到阻隔,社会生态经济受到破坏。

3.3自然生物的破坏

洪水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如陆地的岸坡再造,水体的水量水质的激变,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淹没、冲击、压盖直接造成动植物体的死亡或生存威胁,影响了动植物群数量与种的多样性。而且,洪水的发生使得浅滩区和洪泛区的湿地重建,从而保护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纽带。

4.环境保护意识对防水减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暴雨洪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特别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这虽然和自然因素有关,但是只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就可以将植被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点,保证基本的生态平衡。

对于我国来说,保护河流植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为的过度砍伐,植被遭到了破坏,涵养土壤的能力差,一旦遭遇了洪灾,就可能无限制的抬高水位,造成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极坏影响,而且局部的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退化,人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一些灾害事件中,环境保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是利益的趋势,却给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大力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充分认识到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发展整体的经济布局。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加强宣传和指导,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全面的减灾意识,人人都能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拥有保护生态的责任感。为了保证环境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坏的影响,我们更应该爱好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珍惜现有的资源,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环保局大自然保护处.从洪灾的危害,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四川环境,1982,(Z1).

意识形态重要意义 篇4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开启了党的建设的新时代。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全党要“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组织工作重要内容我自身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从组织工作角度真正认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种好意识形态“责任田”。从毛泽东到总书记,我们党的领袖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早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强调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955年3月初,在他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在《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唤起全党的注意,进一步认真地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必须真正做到把思想领导当做自己领导的首要职责。”总书记不仅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而且多次对如何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2015年10月颁布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这次全会又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并明确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要进一步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加以要求,特别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这些要求将促使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更加积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第二、对意识形态领域违纪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必须从严处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违纪问题不仅危害大,而且比其他领域的违纪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就像一条河流污染中的源头污染一样。因此,全党不仅应该重视意识形态领域违纪问题,而且应该加倍重视,对意识形态领域违纪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必须从严处理。

第三、以加强全党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并明确提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是意识形态的中心任务,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是否过关的最主要标准。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首先抓好思想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以加强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篇5

安全生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安全,就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比如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道路交通中的人身和车辆安全等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简言之就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进行的工作。

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因为它体现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企业和国家经济建设顺 利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保障,是当前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使命,是我们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必备条件。

第二节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生产法》的第一条,开宗明义的确立了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标,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此确立了安全(生产)所具有的保护生命安全的意义、保障财产安全的价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功能。总的来说,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开展控制工伤的活动,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建设。

2、积极开展控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活动,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搞好劳逸结合,保障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

4、针对妇女和未成年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节安全生产的意义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可见,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

安全生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政治意义

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国家性质、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尽最大努力保护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维护国家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维护广大进城务工农民及第一产业工人(农业工人)的生命与生存权利,维护和巩固我国政权基础--工农联盟。同时,对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实施安全健康保护,就是实践我们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我国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是它的社会主义特性。这个特性要求,确立工人阶 级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在过渡过程中,还是在过渡完成后,都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代价,以资本的野蛮积累为手段来实现市场经济。切实做到有效地维护劳动者劳动保护的权利,才称得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出发,搞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任务之~。我国已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同志早在20世纪 90年代就已尖锐地指出,劳动保护是涉及人权的政治问题。现在,我国人权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我国政府多次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 的人权主要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的一生主要是在劳动中度过的,搞好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维护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最大的人权。随着我国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争取劳动安全、健康的愿望必然会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工作。

二、经济意义

1.搞好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没有安全健康的生产条件,企业生产正常进行是不可能的,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也是不可想像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 断扩大,历史遗留的安全隐患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而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惨痛的事故教训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说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坚决有力的措施,使安全生产局面基本 得到了控制。

2.安全生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的还造成了矿产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浪费了大量人力 资源和物质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造成了负面影响。大量事实和事故损失数据说明,国民经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3.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最近十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力图把包括劳工标准在内的有关内容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把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形成事实上 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履行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评估系列》(OHSAS,1999)和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等标准的问题。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就有 可能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 式和管理体系,贯彻实施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尽快使企 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以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实力。

三、社会意义

搞好安全生产,有利于调节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外部的社会稳定。避免和减少因劳动条件恶劣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以及因伤亡 事故和职业病引发的劳动关系激化,进而发展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独生子女劳动大军进入劳动力市 场,使人们对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搞不好安全生产,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安全生产的效益

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的企业经济效益;避免环境危害的直接社会效益;减少事故损失造成的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生产作用的直接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的社会价值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安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和

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宪法和国家性质的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石;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

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价值

安全生产是国家和政府赋予企业的责任;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是生产经营准入的条件;是市场竞争的要素;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是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的基本需要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对于生产员工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既然如此重视健康,那么如何保障自己在劳动中的安全,就应该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1、安全为了自己。重视安全生产首先对自己有利,善待生命,才能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财富。

2、安全为了家庭。重视安全生产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哪个人不想享受呢?

3、安全为了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会减少企业的巨大损失,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4、安全为了国家。重视安全生产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使我们的国家日益走向富强。

第四节安全生产的改善

一、安全生产必须从“思想源头”上抓起

近些年建筑行业可谓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战果是辉煌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由于建筑行业属于高危险行业,因此全国各地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安全隐患的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工思想上,安全生产的那根弦,没有绷紧,是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起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源头”抓起,杜绝各种侥幸心理及麻痹思想,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顺利的开展。

二、安全生产不能只追求“口号化”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企业不仅将关于安全生产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而且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是生产事故仍旧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缺乏强有力的“行动化”。一句好的安全生产口号;一项好的安全生产制度;一个好的安全生产会议决定,最终只有通过行动去落实,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说安全生产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化”的层面上。

三、安全生产只许“小题大做”不许“大题小做”

某些职工对待安全生产的问题,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是十分危险的。任何有碍于安全生产的问题,无论大小,都必须举一反三,扩大教育与反思范围,将生产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抓安全生产,决不能怕当“黑脸包公”

大家经常用“黑脸包公”来形容一个人办事严明律已、毫不留情面。抓安全生产工作同样需要这种“黑脸包公”的精神。对待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人员,无论其职务高低、关系亲疏都要“拉得下脸”。对其进行严肃的教育与处理。抓安全生产,严是爱,松是害。为了广大职工的人身安全,各级安全生产负责人要乐于充当“不太受欢迎”的“黑脸包公”。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渠道,应该“全面开花”

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篇6

一.现状

1. 人为思想的束缚 (1) 社会的忽略。升学率、上线率成为学校的名片,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渊博的知识和不凡的谈吐不再是人们评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了。课外读物良莠混杂, 课外阅读未必“开卷有益”;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2) 家长的认识不足。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成才, 着眼点一般都放在见效比较快的数理化上, 而忽视了对语文, 尤其是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当看到孩子在课余拿起课外读物时, 总是大肆阻挠, 更别说让其掏腰包给孩子买书、订书了。 (3) 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开展课外阅读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但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 轻视课外阅读, 大量的专题训练霸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4)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影响, 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消遣性等错误认识, 有的是蜻蜓点水, 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 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 漫无目的;还有的是虎头蛇尾, 不了了之。缺乏相应的督促与激励, 学生容易浅尝辄止。

二.措施

1. 兴趣是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 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年龄增大,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欲了解社会, 关心天下事, 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 开始人生的烦闷, 欲寻求解脱, 愉悦自我心情, 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 涵养气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因此, 教师的推介引导, 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 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 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 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其有效的方法。

2. 积累是保障。

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 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 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 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 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应做好读书笔记, 把好词佳句, 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 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日积月累, 会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3. 方法是关键。

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授其阅读方法, 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 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三.思考

1.课外阅读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处, 明白多读书可以使人“知书达理”, 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阅读, 通过自主和探究的方式学习、研讨各种文化形态, 进行审慎的文化反思和富有创意的文化建设, 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敏锐而深刻的思维, 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 形成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深切洞察和理解。

2.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形成了其新鲜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观。而且在多元文化共场、碰撞、交融的语境下, 对其要义加以梳理、探究与整合, 将有益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意识比能力更重要 篇7

当然。要把意识转变为能力,需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提升改造自己。我一直认为,在宇宙自然大规律的框架下,特别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领域,有时是“意识决定存在”。只有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正如有了爱迪生才有电灯,有了艾菲尔才有艾菲尔铁塔,有了瓦特才有蒸汽机一样。如果没有他们那种努力探索的意识,即使机遇到来,也照样会错过。那么如何有强烈的、积极提高改进的意识呢?我认为以下五点值得注意:

首先要有创造梦想、发现机遇的意识。一般认为好的创业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遇呢?是那些习惯创造梦想的人。梦想会指引他去寻找、捕捉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恒久追求的事业。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源于伟大的梦想,而伟大的梦想却起源于创造梦想的人。当微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进入21世纪后,微软又提出新的梦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伟大梦想的指引,是微软之所以成为伟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再则是有学习新知、进取提升的意识。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懂技术学技术、不懂管理学管理、不懂营销学营销,不懂财务学财务……不断地完善自己,永元止境。

另外要有凳破陈规、创新创造的意识。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道路却不同。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成功的荣耀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和历程却千差万别。创业者的经历、环境、素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相同,必须要靠当事人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开辟一方新天地。任何创业,都是一种探索,一种冒险,绝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秘笈,也没有预先画好的地图。一切都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离开创新和创造。创业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以为仅模仿前人成功的经验做法就能创业成功,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还有平和心态、调节情绪的意识。创业是艰苦的,创业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创业的不同时期,经常要面对发展机遇、陷阱诱惑、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兴衰存亡等重要关口。这些都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历史和现实当中,在此时情绪失控、丧失理智、迷失方向、铸成大错的比比皆是,甚至因为无法承受压力和责任,而踏上不归之路的也大有人在。创业者即企业的领导人要成功闯关,必须拥有和保持或慷慨激昂、或热情奔放、或沉着冷静、或坚毅不拔、或果敢无畏的心理状态。

最后是敢担责任、直面挑战的意识。创业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是这个团队的领导人,应当对团队最终的结果负全部责任。任何逃避和推脱都是无效的、荒谬的。特别是当团队遇到重大决策或危机关头时,所有的人都不敢、也不能出来承担了,唯独你必须出头拍板作决定,或出面承担责任和后果。只要这样,这个团队才有中流砥柱,员工才有主心骨,你才能赢得所有相关人员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这个团队有战斗力、有持久力。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不是他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而是要具备改变他人及环境的强大意志力和自信力,然后再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朝着一名成功者应有的素质与标准前进。因为,只要成功者有“心”,成功才可能降临。而以上五种意识,是你应该具备的。

上一篇:学校申请格式及范文下一篇:儿科护士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