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责任感之我见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幼儿园里,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1) 有的幼儿看到地上掉落的图书、积木、玩具, 不但不捡起来, 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 这不是我扔的, 是别的小朋友扔的。”“今天不是我值日。”等种种理由。 (2) 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会布置给幼儿一些任务, 如带废旧物品或记录某种现象, 有些幼儿能很好地完成, 而有些没带的幼儿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忘了给我拿了。”“我妈妈没提醒我……”上述种种表现说明幼儿责任感的缺乏, 如此下去, 等他们长大了, 又如何对家庭、社会有责任呢?培养他们从小多一点责任感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面前十分紧迫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职。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 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 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 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 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 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

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呢?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义务, 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及自身所应承担的任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责任感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 我们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感。

1 培养幼儿的责任认知, 知道一些行为规则和道理

首先, 我们应该教给幼儿一些积极的正确的责任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是应该做的, 又该如何做, 纠正幼儿头脑中的错误认知, 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上的小主人, 必须遵守班级的各项行为规范, 看完图书、玩完玩具应该学习整理, 安放在原位, 如果不能遵守, 那下次活动则取消活动权利, 教师交待的任务幼儿有责任认真完成。在一次纸盒玩具制作活动中, 我提前一周让幼儿回去收集废旧纸盒, 而到了上这一活动时, 却还有几个幼儿没带一个纸盒, 不能参加活动。我则让他们先观察其他幼儿制作纸盒玩具, 当他们看到其他幼儿做出的各种玩具时产生了羡慕之情, 我随机对他们进行谈话:“你们也想动手做吗?可没有纸盒怎么办呢?以后老师布置给你们的任务能完成吗?”通过这一活动, 他们觉得只有认真完成任务, 才能更好地参加各项教学活动。让幼儿有责任在教育活动中管好自己, 说话算话, 做错事要敢于承认;睡觉起床了, 应学会自己整理床铺, 自己穿衣服裤子;不乱扔废纸, 不带零食进园;有责任做到节约用水, 不开无人水等, 教育幼儿努力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不但增强幼儿的责任认知, 也有助于幼儿做出相应的责任行为。

2 激发幼儿责任情感, 使幼儿懂得承担责任

有些幼儿虽然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 知道一些规则、道理, 比如, 他看见了椅子倒在地上, 但他并没有做出行为, 原因在于他缺乏做出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 即责任情感体验。我们教师就要培养幼儿有正确的情感体验, 当幼儿做出责任行为后会感到高兴, 未做出责任行为而感到惭愧。例如:我们班上经常有幼儿不爱惜班级物品、扭桌子、摇椅子等现象, 我让全班幼儿学着站在那儿摇, 他们只摇了一会儿就觉得很累, 我随机进行启发, 你们坐在小椅上, 扒在桌子上, 桌子、椅子已经很累了, 你们还要摇它们, 它们会觉得怎样?幼儿纷纷发表意见, 有的说:“椅子、桌子会很累, 不舒服、不开心, 也不和我们交朋友了。”有的说:“以后, 椅子倒了我就把它扶起来, 我再也不扭椅子了。”正是因为体验, 幼儿才真正明白怎么做才是对桌椅有责任。

其次,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承担不同的责任。在商店游戏中, 担当营业员的幼儿要履行自己的责任, 给顾客服务, 感受到自己为别人服务的乐趣、情感。在火车上的游戏中, 担当售票员的幼儿要礼貌待客, 认真卖票、查票, 还要提醒乘客为老人及抱小孩的让座。在娃娃家游戏中, 扮演妈妈的幼儿必须承担爱护孩子的责任, 为“小孩”洗衣做饭, 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到“妈妈”的爱, 懂得关心他人, 爱护他人的情感。如此双向反馈, 会为幼儿下次再做出责任行为并且感觉很快乐, 这样不仅激发幼儿承担责任的热情, 也可增强承担责任的自信心、自豪感。

3 对幼儿的责任行为作出及时鼓励, 以便巩固取得的效果

有了正确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培养幼儿的责任行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幼儿的责任行为不是单一的行为, 是受责任感的驱使, 以认知为基础, 以情感体验之动机所做出的行为。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很多, 比如还可以有专门的教育活动, 小班可开展《把娃娃送回家》、中班《我长大了》、大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动, 其次是游戏活动, 日常的随机教育、教师的榜样与强化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当幼儿看别人摔倒后, 如果没有人扶他, 这时老师有必要对其他幼儿进行责任行为的语言提示, “某某小朋友摔倒了, 我们一起去把他扶起来。他一定摔疼了, 我们来为他揉揉吧!”必要时, 教师也可亲自为他们作出榜样。分配给幼儿的任务, 不要朝令夕改, 也不要因自身情绪的波动而放松对幼儿的要求, 因为教师或家长对待工作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责任行为往往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幼儿为了承担责任而付出的劳动和代价, 我们要给予积极、恰当的评价, 让幼儿体验到责任感带来的愉悦效果。

但我们必须明确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在正确的行为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转化为内在的、主动的、自觉的品质, 只有将认知、情感、行为相互结合, 持之以恒, 才能把幼儿培养成真正有责任感的人。

摘要: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 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 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 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 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 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责任感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 我们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辉.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J].幼儿教育.

[2] 姜勇, 陈琴.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3] 唐淑, 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篇: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