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共16篇)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 篇1

我们的父母都想孩子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首先我们的父母就应该了解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吧!下面就是笔者为我们大家所分享的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容有心的父母收录记载一下哦!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

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

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

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

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 篇2

一、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 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常规, 才能让孩子的行为习惯朝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孩子的一日活动常规, 我们规定了幼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应有的规则。每一项规则的提出, 从一点一滴开始, 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良好的习惯养成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次玩完玩具后, 要根据标记把玩具送回玩具柜。刚开始时, 有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 在家都是父母、长辈帮忙收拾。于是玩完玩具后, 他们把玩具堆在那里就离开了, 稍微好一点的, 就是把玩具胡乱堆在玩具柜里。为了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教孩子们认识各种玩具柜, 然后和他们一起制作他们认为合适的玩具标记, 再进行玩具找家的游戏, 帮助孩子巩固、练习, 让他们学会收拾玩具。

2. 利用评比栏, 促进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开学时, 我利用主题墙面, 制作了一面评比栏, 把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评比栏内。评比栏包括了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 只要你哪方面有进步, 就能得到“小星星”。在评比栏的下面, 有具体的得星标准。当然这也是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的结果。我还另外制定了一个激励体制, 加大奖励的力度。我买来一些男孩喜欢的陀螺、小车模型……一些女孩子喜欢的发卡、头花……还有一些小本子之类, 我把这些物品放置于两个密封的盒子里, 上面开一个由一个小手可以进去的小洞口。如果孩子们得到了五颗星, 就可以得到一次摸奖的机会, 你想摸哪个箱子都可以。每次孩子们得到摸奖的机会时, 都会十分兴奋。虽然物品价值不是很高, 但是对孩子很有激励作用, 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在评比活动中慢慢地内化形成。

3. 将行为习惯渗透到各领域课程中。

在我们的各领域活动中, 都可以有机渗透我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例如在社会活动中,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在健康活动中,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在数学活动中, 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习惯……我们只要立足教材, 找准切入点, 就可以使我们的活动和行为习惯有机地整合。如在语言活动《小喜鹊说得对》中, 我们让孩子知道小喜鹊有小喜鹊的优点, 小熊有小熊的长处, 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商量才能将事情做好。活动中, 我请孩子们结合自身, 说说和自己的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完成一件事情的。结果孩子们说到了:一组小朋友一起用积木搭建公园;两个好朋友一起完成一幅画……通过学习、讨论, 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二、家园共建, 做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和督促下, 孩子们在一段时间, 幼儿园慢慢养在教师的指导江苏幼家长向老师反映成了良好的行为习, 惯孩子。在家的习惯常但是往往有省儿和幼儿园两个样。怎样才能让孩子市州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和幼儿园一个样墅戚好呢?1.教育的一致性。《纲要》指堰区行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堰丁为为伴。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有行中心习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良好, 在家里儿幼惯间后完全两, 样行为。习惯表现很好或者是在幼儿园, 经过一一段时园的个假期后, 孩子又故态复萌, 这都张培是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性新亚养造成的。为了教育的一致性, 本着

平等、合作的原则,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 向

家长介绍幼儿园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与具体做法。利用每月发放的“快乐家园”, 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 并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 使得孩子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 教育的坚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 是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 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要坚持, 不能半途而废。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可能在刚开始的时间, 大家都信心满满, 但是如果不坚持下去, 就可能希望落空。所以, 在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时, 我们的家长不能没有耐心, 要持之以恒。一会紧一会松,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当然, 在幼儿园里, 我们教师也要做到始终如一, 对孩子进行提醒和引导, 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言传身教作用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都能影响到孩子。家长要孩子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做孩子的表率, 由此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带着孩子去逛街, 当人行横道是红灯时, 妈妈就对孩子说:“现在是红灯, 我们要等绿灯时才能通过。”以后, 孩子只要看到红灯, 都会自觉地站在原地等候。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做孩子的榜样。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3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生活其中的班级和家庭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和尤为重要的。

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在这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榜样的力量

苏联教育家康士坦丁?德米特利耶维奇?乌申斯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如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们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再如,上课时有些幼儿坐姿不正确。教师只要做出挺胸、手放膝上的动作。幼儿就会模仿老师。自然地让自己保持正确的坐姿。

我相信,只要长者能够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一定会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为的定位

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要求,同时要清楚明白,易于操作,并做到每学期有培养目标,月份有内容安排,每日有重点要求。富行为习惯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要求幼儿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攀摘花草树木,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发言。课间休息时,不做剧烈运动,和同伴友好相处,外出活动不随意离开集体等等。

其次,教师在向幼儿提出每项行为规范时,都应首先提出要领和要求,再向幼儿讲解,让幼儿实践。如:为了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我通过口诀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洗手卷好袖子开龙头,搓搓小手轻轻甩,关好龙头来擦手。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提高其自我服务的能力,我引导幼儿进行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练习。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又快又好地穿脱衣服和整理玩具了。

三、行为的强化

由于幼儿自觉性水平较差,行为容易出现反复。我坚持围绕每一阶段的重点要求,运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及时进行强化。如针对幼儿撒谎的缺点,给他们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针对幼儿自私、缺乏谦让的缺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不但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也使幼儿从小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清善恶、美丑。

通过游戏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进行巩固的重要途径。如让幼儿玩“交通警察”的游戏,教育幼儿要听从警察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让幼儿玩“玩具店”的游戏。教育幼儿要爱护玩具等等。

此外,运用表扬、鼓励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班上设计各类形象活泼可爱的评比栏,给遵守行为规范的幼儿小红花。这样,就可以在班上形成一股人人争进步,个个争当好儿童的浓厚风气。

四、家长的配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长期训练和强化的结果。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的意识。因此,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本班制订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请家长每日指导,督促幼儿去做,并要求家长全方位创设优良的家教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另外。为了让家长与老师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我还利用家教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机会,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彼此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时表扬强化和更全面地评定每一个幼儿。

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应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自己来”,不要万事家长包办。

二、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要严爱有度、严爱结合,要有原则性,而不是放纵无度。

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有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非常关注,却很少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其实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四、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五、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各种活动

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家园联系手册注意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篇5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再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

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6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身受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理好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现在生活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此: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良好习惯的规格建立或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师幼或者幼儿。

以往,我对于我们班统一的要求比较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也多。现在我发现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厕所都是由老师负责检查和督促要求幼儿洗手,但有些幼儿总是会趁这教师不备便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有幼儿过来告状说某某没有洗手,通过观察,我发现由个别幼儿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而且在教师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刚开始是,我让看厕所的教师加强对幼儿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要帮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整理衣物,所以还是由孩子经常不自觉。而孩子们还是会忽略洗手这个环节。例如:我班的梓乐小朋友,我发现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手。在经过老师以及幼儿们的多次提醒之后仍然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显然,被动的服从根本就没有解决幼儿不洗手的问提,于是,我多次去咨询一些资深比较深的教师以及去网上查相关资料。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我特意把自己的受弄的脏兮兮的,然后端来了一盆干净的水以及洗手液,让幼儿观察老师洗手之后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刚才还干干净净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脏兮兮,黑乎乎。我趁机引导幼儿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脏兮兮、黑乎乎的细菌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为此我还特意向梓乐以及平时也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提问:如果没有洗手又把脏兮兮的手放进了嘴巴里会怎么样呢?他们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没洗手是多么的不爱卫生。经过了这次小试验,我惊奇的发现幼儿们都会很认真洗手可见幼儿对于日常规的培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并不了解常规培养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常规培养应先从幼儿理解着手,让有人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的硬性规定。

在和幼儿交流中发现,教师建设性的建议往往会让幼儿有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幼儿确认为有同感。这说明评价主题会影响评价效果。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由体现主观性转变为人文化

以前,我班阿姨盛饭总是将饭盛得满满的,可偏偏我们班的幼儿吃饭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道吃饭时间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脸,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儿吃完了去玩玩具时,他们就会忍不住的想去参与到到他们的游戏当中,后来,我让我班阿姨每次盛饭时都稍微把几碗盛的少一点,然后把他分给那几个吃的比较慢的幼儿,并特意把他们几个请出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老师比赛,比且适当的鼓励他们,这样他们的进餐效果明显的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不能吃在前几名,但也不至于把饭吃到冰冷,尤其现在是冬天,饭菜冷得快。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在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认真眼前收环节的重要性并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脱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的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质是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是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园都有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家长也配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让家长反应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7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 耐心教育 ,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 ,理解能力差,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要有耐心。在讲道理时教师要把握住两点:首先,要目的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幼儿对“礼貌”的意思还不是很明白,因此就要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示范,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养成习惯。

2. 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引导幼儿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离园时会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等。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玩具、自己洗脸、自己刷牙等。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要经常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同时,还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形成良好习惯为止。

二、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 课程生活化 ,活动游戏 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与游戏是分不开的。幼儿在3岁至6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要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 鼓励为主 ,少施惩罚。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如,我所教的班是一个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有的幼儿不团结友爱;有的幼儿不讲卫生;有的幼儿没有礼貌。针对本班的情况,我组织了一个“每天竞选我最能干”的活动。由本班幼儿推举人选,并说出被选人的优点,然后由其他幼儿举手表决, 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可当选,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 同时又教育了被选的幼儿, 使他改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3. 态度温和 ,切忌粗暴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幼儿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 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教导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应帮助他们慢慢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园会定期邀请专家来园为全园家长做家教指导和培训,要求家长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既不娇纵又不束缚,要精心呵护和引导幼儿,并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做到循序渐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8

一、言传身教做表率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经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内容,老师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者,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曾经有一天,午餐时间到了,我望着碗中的饭菜发愣,一点食欲都没有,我在往垃圾桶里面倒饭菜时被一个孩子发现了,孩子喊道:老师倒饭啦!孩子们的眼睛闻声注视着我,当时我很尴尬,红着脸对孩子们说:对不起,老师错了。所以,要求孩子做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榜样,如果违反,要在孩子面前认错,幼儿模仿能力特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有时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楷模。

二、整合各大领域培养良好常规

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是教师组织管理幼儿日常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对幼儿一日常规提出细化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练,使幼儿知道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还可让幼儿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他们会乐意、更主动地遵守规则,互相监督,提醒。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调动积极性。但良好习惯养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个要求就能养成的,老师要把良好习惯培养渗透到各大领域,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动画,情景表演,挂图等方式,生动形象给幼儿讲故事,还有短小精干,朗朗上口的儿歌,喜闻乐见的幼儿歌曲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反复训练,巩固,使幼儿受到教育和熏陶。例如:社会活动 “不做小臭嘴”:清清水,倒一杯,喝一口,鼓鼓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口气清新牙齿白,我们不做小臭嘴。语言活动“小熊拔牙”:有只胖小熊,非常讨人喜欢,可他有个缺点,不喜欢刷牙,有一天牙疼得很厉害,兔大夫把小猴小狐狸都叫来,大家齐心协力,才把小熊的坏牙拔了下来……音乐活动“刷牙歌”你也刷,我也刷,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明白不好的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危害。

三、寓教于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三至六岁幼儿纲要指南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玩科学区角游戏——水的流动,他们充满好奇、反复摆弄实验,不停地问:水为什么会流动?木头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石头为什么会沉如水底?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孩子被动的学科学,在游戏中转换为自觉主动的学习,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学、乐学、善学的自主学习习惯。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还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次,幼儿玩“烧烤店"游戏,开始他们互相争吵都要当厨师,没人当服务员,我引导幼儿想个什么办法让每个人都能当上厨师?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大家想出了轮流当厨师的办法,他们分配了各自的角色,看谁把角色扮演得好,通过游戏,他们能互换角色,还学会了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增强了待人接物的常识,从中得到良好习惯的最初启蒙。

四、持之以恒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 篇9

背景分析:

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各自都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双方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两个系统之间只有达成共识,采取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促使幼儿朝着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身心健全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中国也有句“三岁定八十”的老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象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象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它付出代价。又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也十分不易。正是这些道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步骤(含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研究步骤一般要求按时间顺序分段描述。格式如下:

1、2007年9月4日-8日,完成毕业论文选题,聘请指导师2、2007年9月9日-20日,通过媒体网络报纸杂志等方式查找有关“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 内容,完成开题报告,并初步编写问卷3、2007年9月21日-30日,请教指导师,问卷定稿4、2007年10月8日-13日,问卷实施与统计,制作表格,形成规律性结论5、2007年10月14日-31日,撰写调研报告初稿6、2007年11月1日-20日,请教指导师,调研报告二稿7、2007年11月21日-2008年1月11日,调研报告三稿8、2008年1月12日-1月15日,调研报告定稿,请指导老师写好评语9、2008年1月16日 论文答辩

开题申请理由(研究价值分析)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 篇10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我带中班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他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站在一根木桩上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的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倒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一个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哭闹不停。有一次,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他还在不停地哭。我走过去轻轻地擦掉他脸上的泪水,微笑着对他说:“哭多难看呀,你看你不哭多漂亮。老师这里有一块小手怕,它想和不哭的孩子交朋友。老师相信你是一个乖孩子,你看小手帕正对着你笑呢。”这个孩子听完我的话,睁大眼睛望着我,竟咧开小嘴笑了。我亲切地抚摸着他的脸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真乖,笑的真好看。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鼓励鼓励他。”然后我亲切的抱起他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事后,这个孩子的家长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的孩子主动要上幼儿园,他说老师喜欢他,说他乖,他再也不哭了。”在那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点头,或是一声惊喜和赞叹,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真心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树立幼儿的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到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到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不几天后,有一次上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是一个摔跤的孩子,我因心情不佳,随口说了一句:“你就知道哭,不会自己爬起来,一点用也没有。”这孩子听了我的话,哭的更厉害了。周围的孩子则用手指着脸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脸。”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产生了如此想不到的后果。由此说明,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篇11

(一)每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二)每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1.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将一些故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等故事,并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我也要像蝴蝶、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

2.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每日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切忌粗暴。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四)每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我有一本很大的绘画书,突然“不翼而飞”,我“明察暗访”才发现是本班的一位家境有点困难的小朋友拿的,我问她“你喜欢这本画画书吗?”她点点头,我说“老师就送给你吧!”她高兴地说“老师,我错了,谢谢!我喜欢画画,可妈妈就是不给买,这样我就把画画书带回了家。”我说“孩子,以后你需要什么,给老师说一声,老师会尽量满足你的。”她搂住我的腰说“我能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吗?”我激动地说“可以,可以。”通过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家长和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

(五)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做法 篇12

一、发挥标识作用

我们在幼儿活动所到之处均设置了行为要求标识, 让环境“说话”, 即时提示幼儿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

1.地面标识。如洗手间的地上贴有可爱的小脚丫, 幼儿站到小脚丫上等待洗手、如厕;集体活动时, 为了让小椅子摆成圆弧形或站队呈圆形, 我们在教室的地面上用白色即时贴贴了一个大圆圈, 不用教师指挥, 孩子们很快就能完成。

2.桌面标识。在桌上贴有孩子们的照片, 便于幼儿识别自己的座位;在桌腿上贴上一朵小花, 孩子往桌子下推小椅子时, 和小花做朋友, 使桌子、椅子摆放整齐有序。

3.墙上标识。我们将洗手、穿衣、穿鞋的正确步骤与方法都用相机拍成照片, 按先后顺序排列粘贴在墙上, 并且按照图片上的方法, 示范讲解给孩子们听。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提醒孩子们按照图片提示去做,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4.橱柜标识。在班级鞋橱、毛巾架、水杯橱上贴上幼儿的照片, 让孩子对应取放。幼儿玩玩具时常会乱放, 我们用即时贴剪出不同的形状, 如花形、心形、叶形、星形、月形, 对应贴在玩具筐和橱柜上, 由于标识明确, 非常利于孩子物归原处。

二、学习方式多样

1. 游戏式学习。 我们设计了许多游戏, 帮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相关技能, 如游戏“喂瓶娃娃吃饭”, 学习调羹的使用;游戏“给布娃娃穿衣”, 练习系扣子;游戏“蛋宝宝出来吧”, 学习剥鸡蛋壳……就是这些游戏, 帮助幼儿学会了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

2.儿歌式学习。用形象生动的儿歌进行各项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叠衣儿歌“衣服放平准备好, 领口朝前对我笑, 先关一扇门, 再关一扇门, 两个衣袖抱一抱, 衣领向前弯弯腰”;漱口歌“手拿小茶杯, 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 闭上嘴, 咕噜咕噜吐出水”;穿裤子儿歌“两只小脚钻呀钻, 好像火车钻山洞, 呜呜呜———两列火车出来了”。这些儿歌, 帮助幼儿掌握了叠衣服、漱口、穿裤子的技能。

3.大小互动 式学习。如请中班 、大班的幼儿, 在小班的弟弟妹妹面前做示范, 教小班幼儿洗手:先把手浸湿, 再擦肥皂……在帮助小班幼儿洗手的过程中, 中班、大班的幼儿也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了。这种混龄教育活动对每个层面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功能, 不仅使小班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 也使中班、大班幼儿有了鞭策的力量。

4.专题式学习。我们设计了一些专题性的学习活动, 帮助幼儿学习特定的生活技能。如活动课“小脚小鞋碰一碰”,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穿鞋;活动课“睡觉有个好习惯”, 幼儿通过对比观察, 能区分哪些睡眠姿势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掌握睡觉的正确姿势,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活动课“瓜瓜吃瓜”, 以故事的形式来让幼儿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环境卫生;活动课“不尿裤子的小猪”, 则借助情境教学,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三、家园形成合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篇1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四)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

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4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性格习惯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各种习惯使得一个人的性格基本形成。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由易到难地入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在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下,以环境为背景,以教学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游戏参与为辅助,加上幼儿教师言传身教,确保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环境;情感;家园合作;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怎样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中心,在室内教育环境与室外教育环境中大胆尝试、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为幼儿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生动、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主题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为了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横

1幅展示于活动室内。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结合教学活动,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于幼儿来讲,行为自知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往往知道该怎样去做,却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一味单纯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必须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实际行动比理论教育更胜一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 促“行”。我们为此开展小班“分果果”的主题活动。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家园密切合作,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只有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幼儿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5

关键词:习惯,幼儿期,德育,智育,劳动技能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一、德育方面

1.培养幼儿遵纪守法的习惯

幼儿好学、好动,可塑性强,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这是加强普法教育的好时期。家长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孩子们的学习的榜样。 首先,要积极营造健康成长的法制环境。要通过积极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普法的良好氛围,要开辟各类场所,为小朋友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建立青少年普法的长效机制。发挥各方力量为普及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充分发挥“五老”“和事佬”协会、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共同关心青少年,形成人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献爱心的长效机制。 再次,要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小朋友要努力认知一些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弘扬社会公德,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做学法、懂法、 守法的好少年。

2.培养幼儿的文明用语习惯

高尔基说过: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享有“礼仪之邦”称号的国度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作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 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 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人的特质具有社会性。如何与小伙伴们融洽相处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并提醒孩子如何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的更好,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二、智育方面

1.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习惯

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成功。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件小事才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上一定要自我严格要求。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细小的进步的优点,一定要及时表扬,对于学生细微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一定要即使告诫,帮助学胜改正, 只有做到防微杜渐,才能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而有些小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而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动作不停,叫喊、讲话,当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喜欢插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孩子自己非但不认真上课还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影响课堂秩序。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为人父母者, 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 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

3.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不论孩子有多大,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其次,积极创设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在适当范围内,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

三、劳动技能方面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其实也很重要,孩子从5、6个月起就可开始观察其要大小便时的不同表情。一般情况下,两岁的孩子就能做到定时坐盆。如果孩子大便能定时进行的话,那长大后发生便秘的症状几率会很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些细节也是要注意的。比方说,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睡前刷牙,晚饭后不吃零食这些良好的习惯,则能保持孩子牙齿清洁,避免孩子蛀牙问题的发生。这样做其实很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的。

2.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渐渐产生了依赖性。例如,我班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针对这件事,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他奶奶对我说: 明明是我唯一的孙子,是我的一切,我愿意为他做最大的牺牲。让他自己做事人太小了, 我觉得太可怜了。结果,开学了,奶奶不放心,还是想到幼儿园来喂他吃饭,想给他穿衣穿鞋。人家会穿脱衣服,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在家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地替他做事,渐渐地,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他哭了,使他缺乏自信心。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应该这样,许多孩子的偏食,挑食,爱吃零食习惯往往都从一二岁就已养成,形成坏习惯后,这样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不易改变。所以良好的进食习惯也必须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要定量,定时,定点,定餐具进食,这样可以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到了一定时间,坐到一定位置,看到自己的餐具,就通过大脑反射指挥体内消化道做好接受食物的准备,也就出现饥饿感和食欲。培养在安静愉快的气氛中进食更能使孩子专心致志吃饭,增进食欲。

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6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教育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每天不得不讲的话题,比如,幼儿总是打架、抢别人的玩具、上课坐不住、挑食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问题让我们新教师常常手足无措,所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一、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上述的反复性,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订幼儿一日活动常规教育,常规教育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物品等。当然,幼儿的这些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或一两周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所以,平时还需要教师经常放在嘴边念,都说幼儿园的老师要有三勤:嘴勤、眼勤、手勤,在这一点上最能体现出来,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这又不得不要求教师在一日常规中对他们的教育要随机应变,根据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二、言传身教,注重榜样作用

孩子的习惯培养之所以非常的困难,主要还在于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也包括老师,我们自己本身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可能自己也不完全知道。比如,经常看到有些爸爸妈妈跟孩子说只要他能吃完饭就带他去逛街,可最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这样不仅养成了孩子说谎的习惯,在以后,孩子也不会再相信爸爸妈妈所说的话了。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生活和教学中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成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也坚决不做。

三、用理解、宽容和爱的心来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像妈妈一样在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是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幼儿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幼儿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幼儿都是有出色之处的。一个班的幼儿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幼儿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幼儿教师,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每一个幼儿,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在我以前任教的班级中,有个男孩特别调皮,天性好动的他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我一开始尝试过很多方法去教导他,但总是无济于事。有一次区域活动完了之后,图书角的书被翻得乱七八糟,但我看到只有他在认真地整理,觉得很不可思议也很意外,我耐心地看着他一本一本的整理完,随即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经过这件事情事后,我经常表扬他,鼓励他,最终让他在成就感的驱使下有了很大的转变。

其实很多孩子身上的优点都容易被我们忽视,有时我们只看到他们的调皮捣蛋让我们哭笑不得,束手无策。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由于没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幼儿就像一棵棵刚成长的小芽,需要阳光的沐浴,在他们的心里,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就像阳光一样。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孩子们成长的正能量,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用爱心和宽容之心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也正是步入好孩子的第一步。

四、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幼儿信赖的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俯下身来,平视他的眼睛,深观他的内心,感知他的情感,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他。幼儿是一个有思想和习惯的人,作为一名幼教者,我们除了要爱护和关心幼儿,要以自己的童心和洁言洁行去感化幼儿,还要时不时地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当幼儿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才会去找你诉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相信我会做个更有心的人,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孩子,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听,才能倾听到幼儿心中最真的声音……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与耐心,真正做到倾听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王然.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2(8).

上一篇:党章竞赛练习题汇总及答案(参考答案)下一篇: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