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及预警研究 ——以我国煤炭行业20家大型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2002年到2012年,我国煤炭行业虽然经历了繁荣和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这一黄金发展期过去后,煤炭的库存量却因为需求的减少一直居高不下,此后煤炭价格一路低走,销量逐年下降,整个行业利润不断缩水,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日益严重,最终导致煤炭企业的经营日益艰难。在当前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以煤炭企业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测度其产能过剩程度、探究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体系以达到提高煤炭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目的,对煤炭企业走清洁高效的发展路径与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当前整个煤炭行业所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整个煤炭行业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煤炭企业亏损量逐年攀升;其次,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影响煤炭企业产能状况的因素,便于后文假设的提出,在接下来的实证分析中,由于煤炭行业作为资源性行业的特殊性,多数煤炭企业属于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因此选取我国煤炭行业20家大型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更细致的研究,将此20家煤炭企业按照年均销售收入分类。分析过程中,首先,选择生产函数法建立产能利用率测度模型,对分类后的20家煤炭企业产能利用情况分别进行测算与分析,随后在前文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相应指标对选取的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状态作出解释;研究发现,本文所选取的20家大型煤炭企业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并且,产能利用率最高点都出现在2012年,2012年后开始处于断崖式下跌状态,直至2017年才逐渐有所回升;在影响因素实证中,发现地方政府干预是对煤炭企业产能造成影响的最常见因素。最后,构建产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时,以煤炭企业的发展性、战略性、创新性与导向性四个能够代表其特征的角度来考虑指标的选取,在以此为依据计算的评价综合指数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t预警模型,并在最后对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是否具有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煤炭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中,发展性与战略性特征对其产能利用程度的影响比较最大,创新性与导向性的影响程度比较小,所构建的产能过剩预警模型的准确度超过85%,预测效果比较好。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与研究,针对当前煤炭企业所处的产能过剩状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能过剩;影响因素;预警模型

学科专业:统计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产能过剩概念的研究

1.2.2 产能过剩的测度方法

1.2.3 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

1.2.4 评价体系及预警模型构建

1.2.5 煤炭行业的相关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内容与主要框架

1.5 本文的可能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

1.5.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难点与不足

第2章 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

2.1 产能过剩的概念

2.2 产能过剩的理论基础

2.2.1 基于供给视角的产能过剩

2.2.2 基于需求视角的产能过剩

第3章 我国煤炭行业与企业现状及发展环境

3.1 我国煤炭行业与企业现状

3.1.1 我国煤炭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

3.1.2 我国煤炭的价格水平情况

3.1.3 我国煤炭企业的效益情况

3.2 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与企业的政策环境

3.2.1 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

3.2.2 我国煤炭企业的政策环境

第4章 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对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4.2 地方政府干预对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4.2.1 政府直接补贴对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4.2.2 土地资源补贴对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4.2.3 金融支持水平对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4.3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5章 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我国煤炭企业样本的选取

5.2 我国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的测度

5.2.1 产能利用的测度方法与测度模型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3 产能利用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5.3 我国煤炭企业产能利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3.1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5.3.2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5.3.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第6章 我国煤炭企业产能利用评价与预警

6.1 产能利用评价体系与预警模型的构建

6.1.1 产能利用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6.1.2 产能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6.1.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的确定

6.1.4 预警模型的建立

6.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指标权重与综合指数测度结果

6.2.3 预警模型建立与检验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工作与基本结论

7.2 政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