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线损精益化管理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线损精益化管理基本内涵是建立以组织体系、制度体系、 绩效体系和管理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线损管理架构, 整合现有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检测系统、营销MIS、负荷管理系统、居民集抄系统等数据, 实施自220k V至400V线损的分压、分线、分台、分片统计分析, 实现线损基础管理、统计分析、指标测算、考核整改于一体的精细化管理。

1影响线损率指标的主要因素

技术损耗:1) 电流:负荷电流增大则线损增加, 负荷电流减少则线损降低。但是任何一条运行中的配电线路, 都有一个经济负荷电流范围, 当实际负荷电流保持在这一范围运行时就可以使线损接近或达到极小值。2) 电压:供电电压提高, 线损率的可变损失减少, 但不变损失铁损却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加, 总的线损随着电压的升高是降低还是增加, 据线损率的不变损失铁损在总线损率中所占的比重而定。当不变损失在总线损中所占比重小于50%时, 供电电压提高, 线损率可变损耗减少较多, 总线损就会降低。3) 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越大, 负荷曲线起伏变化越大, 高峰和低谷相差越大, 线损就越大;反之, 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越小, 线损就越小, 当系数接近1时, 负荷曲线趋于平衡, 线损最小。

管理损耗:主要指因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漏电、窃电损失, 以及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1) 抄、核、收质量影响:供电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到户”管理体系的是否健全与完善, 抄表收费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线损率的统计和考核。随着用电MIS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新技术在抄核收工作中的应用, 手工工作量大大减轻, 人为误差得到了控制, 但又减少了对如资料错误、数据错误、计量故障等发现的机会。2) 电能计量影响:除了有正确配置电能计量装置, 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才能保证计量设备稳定准确运行。计量装置安装施工、日常运行中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 轮换、整改、故障处理等拆回的计量表的复核都会影响电损。3) 还有如反窃电的影响、配网运行综合管理的影响等等, 都是线损率指标的重要因素。

2当前线损管理的主要问题

线损统计手段原始化。目前用电MIS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新技术在城市抄核收工作中有较为广泛应用, 人为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信息化基础工程还不到位的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人工抄表统计、逐级上报模式。这种原始的统计手段存在着工作量大、统计效率低、统计数据失真、缺乏有效闭环监督手段等弊端, 线损人为调整现象时有发生, 缺乏应有客观性。

线损信息资源条块化。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 线损业务基本处于切块管理状态, 电力生产系统与电力营销系统还没有因电网信息化提高而出现资源整合。对线损业务管理来说仍然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生产与营销部门的线损业务信息流转难以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有时还存在信息流转不及时甚至信息丢失等现象, 从而导致线损统计及分析失真, 线损管理针对性不强, 实效性不高, 线损统计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线损管理中的“短板”。

线损考核模式表层化。分层管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模式, 是组织管理的经典形式。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这种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执行层、保证层及监督层的不分离, 导致线损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的统计口径不明确, 导致线损考核不尽公平。而精细化管理要求全过程中的要求标准、责任主体、责任对象都必须清晰准确。

3当前加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策略

第一, 利用信息化发展契机, 整合生产营销信息系统。通过整合现有的生产营销电量管理系统, 建设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 (对所管辖电网采取包括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线损管理在内的综合降损管理方式的信息化。) , 实现电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各项分析报表的生成, 自动测算线损指标, 开展线损的分压、分线、分台、分片管理考核。

第二, 建立精准线损指标测算模型, 实现指标测算科学化。利用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 制定线损指标的测算模型, 采集低压台区与10k V线路线损的理论计算数据、线损实绩数据, 根据台区状况自动生成线损指标, 实施线损“四分”考核, 保证线损指标测算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第三, 建立和完善基础管理软件, 让基础管理标准化。通过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 开展基于省公司信息标准框架下的信息标准再设计, 实现生产营销系统信息标准的统一, 开展自主网至客户资料的再梳理, 开展现场标示牌标准化管理, 实现基础信息的标准化。推行线损执行、保证及监督层分离, 梳理现有线损管理流程, 开展流程重组, 形成自数据采集、基础资料管理、分析考核整改的一整套闭环监督的管理流程, 实现细化责任、强化考核的目标。

第四, 建立“四分”分析例会制度, 确保线损分析实时化。每月定时召开线损“四分”分析例会, 必要时可根据线损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变化随时开展比对分析。根据线损“四分” 管理信息系统内各项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有重点的开展专题分析, 分析存在的问题, 开展现场核对, 组织重点区域的联合整治, 确保线损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第五, 建立分析考核逆向化管理模式, 实现考核公平化。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线损“四分”逆向式报表管理, 部室管报表、考核, 基层部门负责分析、整改。计企部使用线损 “四分”管理信息系统提取营销MIS、配变监测数据与电能量采集数据自动生成分线、分台区报表, 通过WEB进行发布, 分季进行考核, 基层按月分解分台区、分线线损指标, 按月进行考核、分析与整治, 保证体系负责安排与督促整改。逆向式报表管理确保了线损的准确统计, 有效的避免了线损统计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不真实和考核不准确等问题, 大大地降低了统计人员工作量。

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 推进主网、城配网、农网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流程化, 实现各电压等级输入电量、输出电量、线损率与线损率小指标的精确统计。结合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开展各项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 发现电网结构、线损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 降低管理与技术损耗, 最终实现“以线损管理的信息化推动线损管理的精细化, 以线损管理的流程化推动线损管理的规范化”的目标。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陕北某煤矿脱硫方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