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10篇)
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掌控作用,保障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根据《ZY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一)目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掌控作用,保障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掌握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特点,分析 1
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现势性,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抓手作用,并为下一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采用依法公布和审批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保证编制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
2、综合评估原则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各类用地变化情况、用地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情况、规划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估,综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
3、统筹兼顾原则
全面调查并充分听取城建、规划、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估中涉及的问题,在分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提出解决办法。
三、工作思路
采用加强调查、夯实基础,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公众参与、广泛借鉴,着力创新、重视应用的工作思路。其要点如下:
(一)加强调查研究和公众参与。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各镇(街道、乡)的结合式调研,在广泛的公众参与下,通过在实地开展现场踏勘、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开展DZZZ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的调研,确保研究成果的扎实性和可靠性。
(二)深入分析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控制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规划指标实现程度、规划布局和分区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实施情况、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全面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科学合理的对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
(三)做好对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总体把握。深入分析各产业、各部门和各镇(街道、乡)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根据规划评估结论,结合DZZZ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客观需求,针对能进一步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准备
为加强对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成立由
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国土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落实报告编制承担单位
按照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选择具备相关资质条件,技术力量雄厚的编制单位承担评估工作。
(三)落实工作经费
县财政局在经费上要给予保证,根据评估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五、时间安排
(一)工作准备(2013年6月1日—20日)。成立工作机构,制定评估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制定技术方案,选择技术单位,确定技术人员。
(二)前期调查(2013年6月21日—7月31日)。收集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相关行业数据、资料、图件,开展相关实地调研。
(三)开展规划评估(2013年8月1日—20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总结规划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评估主要结论和促进规划进一步有效实施的建议。
(四)编制成果(2013年8月21日—9月10日)。编制规划评估报告、表格、图件等成果。
(五)成果审查论证(2013年9月11日—9月30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规划评估成果进行审查论证。
(六)成果上报、备案(2013年10月1日—10月25日)。10月20日前完成备案成果,10月25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六、基础资料收集
规划评估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的主要数据、资料包括:
1、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涉及评估时点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料,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政策资料等。
2、土地利用状况资料。主要包括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低效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等。
3、基础图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图、重大工程及重点
项目布局图、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遥感影像图、发展战略图等。
4、规划与“二调”成果衔接情况。
5、相关行业、部门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城镇体系建设、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地质、水文、环境等规划资料。
七、预期成果
成果由文本、表格和图件组成。
(一)文本《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报告》。
(二)表格
1、规划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表
2、规划定量评价分值表
3、土地利用结构表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规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表
5、规划实施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三)图件《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图》。
沿河县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时期沿河县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其编制是否合理, 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把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 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因此,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2 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中国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多与土地利用有关。多年以来, 国家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表现在: (1) 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2) 土地荒漠化面积继续呈扩展趋势; (3) 草场“三化” (退化、沙化和碱化) 面积不断增长; (4) 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 (5) 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6) 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等等。这些问题与我国的土地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 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趋势
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 地处黔、渝、湘、鄂四省 (市) 边区结合部, 乌江中下游, 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素有“黔东北门户, 乌江要津”之称。沿河周边与贵州省内的德江、印江、松桃、务川和重庆市的彭水、酉阳、秀山等县毗邻。沿河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雨源型河流。县内河流径流丰富, 比降大, 落差集中,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有140万k W。
沿河境内除乌江干流外, 长10km或集水面积20km2以上的河流有25条。河流水系以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为分水岭, 河流走向顺应构造, 多北北东向, 县南部支流多呈格子状注入乌江, 北部支流多呈树枝状注入乌江。河道总长540.2km, 河网密度21.9km/百km2, 比全省平均17.1km/百km2多4.8km/百km2。
根据《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指导要求, 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趋势为保证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 统筹安排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等各项建设用地。到2020年,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860hm2, 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1150hm2, 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740hm2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930hm2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020hm2以内。
4 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
因为沿河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在传统农业,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比较缺乏, 大部分土地仍处于待开发状态, 所以土地的生产稳定性、生态保持性较高。由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提高与土地经济可持续性的迅速提高有密切关系。另外, 由于封闭、落后的山区环境和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人们满足于现状, 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自我评估较高, 认可度大, 使社会可接受性的分值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结合沿河县河道和河网密度, 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新改造抗旱提水泵站,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植被建设力度, 逐步消灭荒山荒坡, 提高绿化率, 构建绿色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严格控制乱砍滥伐, 严防森林火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逐步推广普及森林保险, 切实保护好生态林源。到2015年,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m2,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污水和垃圾处理无害化城市。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
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以下目标:
(1)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 治理后, 经巩固提高, 达80%以上。
(2) 区域内有排水系统, 并达到10年一遇洪水可安全泄洪, 20年一遇洪水不造成水毁成灾。
(3) 顺应城市发展战略, 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打造城市建设发展高地, 建设聚集人气的滨水环境。
(4)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 将城市生态和滨河生态系统有效连接, 打造麻阳河生态走廊, 引领整个城市生态网络, 营造一处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5 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 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 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从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正向的或负面的环境效应。
5.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粉尘和扬尘的产生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变化很大, 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 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 在施工现场周围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 实行封闭式施工, 对有可能产生二次扬尘的作业面应洒水降尘, 车辆出工地时应进行冲洗, 防止随车带走泥土, 同时对运输土石方等的车辆采取密闭措施, 防止沿路抛洒, 污染城市环境。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类比资料表明施工期生产污水中悬浮物、石油类, 生活污水中BOD5、COD、悬浮物, 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三级标准。
5.3 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振动, 还有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项目拟采用的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将产生的噪声值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 昼间即使距声源40m处, 部份施工机械的噪声值仍超过了相应的界限值, 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噪音主要危害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 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会造成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
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乌江流域清淤将产生弃土和淤泥等废弃物如乱弃乱堆, 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或二次污染。施工中的生活废弃物若不能做出妥善安排, 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 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 尤其是在夏天, 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孳生, 重则致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 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5.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河流、道路、街道两侧的绿化建设, 会使项目所在地绿地增加, 有利于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改善。但项目施工扰动表土结构, 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 地表裸露, 土壤抗蚀能力降低, 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 可能加大水土流失量, 破坏生态环境,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 虽然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 但从污染物性质和污染物总量分析, 均属轻微的污染源, 只要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并落实好项目规划设计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即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要求, 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该项目沿河土地规划利用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6 结束语
在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 虽然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 但从污染物性质和污染物总量分析, 均属轻微的污染源, 只要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并落实好项目规划设计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即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要求, 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土地承载着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规划实施以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重点探讨了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
关键词: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环境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349~351.
[2]王静, 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3) :68~74.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4-1
0 引言
土地管理工作中核心的环节是如何规划土地的利用,而在全国五级以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体系当中,核心是县级土地的规划,它不仅是编制地市级、省级土地的利用总体的规划基础,还是如何编制乡镇土地的利用总体的规划依据。由此可知,研究县级土地如何利用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县级如何利用土地的总体规划是微观层面的规划,它是一种确定型和管理型的,如何编制县级土地的利用水平不但直接地反映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质量,而且是我国怎样实现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相平衡的关键。最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对怎样科学决策对土地的利用,科学制订对土地的总体规划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探讨目前我国县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的具体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许多学者对如何合理地利用和规划土地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对我国县级土地如何利用和规划的深入研究及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1 对我国的县级土地如何利用的总体规划的研究
1.1 总体规划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土地如何利用规划的方法和理论是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指导,土地规划方法和理论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规划的质量,因此,坚决地贯彻执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合理地提出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都应当以人地协调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合理的理论基础,编制了县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方法: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规划体系、修编思路、内容、修编程序、修编模式、手段和编制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常用人口预测的方法、规划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技术的路线、土地分区的定量、图件编制方法等的探讨,建立了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一些对县级土地如何合理利用的规划与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进展协调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性的研究。同时,一些研究者根据土地合理利用的系统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规划技术,提出了一套结合县级可行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的方法与系统的技术体系。
关于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县级土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成果中,不仅从大体上对县级土地的合理规划的研究,还从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合理的理论探讨,并取得了卓越的可行性方案,为地级市及县级的土地合理利用及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研究GIS 系统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隨着县级土地规划信息软件系统在县级土地规划中的广泛应用,较多的研究者对GIS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常小燕等人基于GIS技术设计了面向对象规划的模块方法在县级的土地合理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邵晖等研究人员探讨了以GIS 为实验平台,以理论数据库作为基础,把土地的规划模型体系作为支撑修编系统,并探讨了将现有土地的规划模型的决策和支持功能与GIS 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可视功能集成为一体。一些人同时探讨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功能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并在规划中对数据如何处理、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图件编绘及规划过程等阶段的应用。总之,GIS合理应用在县级土地利用及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任务、思路和总体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对我国县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土地“生态与经济”系统规律的充分认识
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但可以使土地逐步退化,也可促进土地的进化,如荒地变良田,沙漠变绿洲。
2.2 合理改善生态环境
(1)通过恢复物种的植被、逐步建设梯田等合理利用土地,把生物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防止水土的流失。(2)通过种草、种树和工程等措施相结合,调整不切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向。
2.3 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城镇占地
应该坚决地执行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严格限制并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化城市,大幅度减缓乡镇发展,尽量不占或少占用农村耕地,合理有效地利用县级的土地资源,为保证生态稳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土地利用需总体规划
潘F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其是中国这样疆土广大的国家,更应该重视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土地,结合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此外,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各管区、村、各有关单位、企业:
接县政府通知,自今年开始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将覆盖我县全境,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对覆盖区域内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管,一旦出现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镇村责任,并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实施问责。
我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完成,今后将按照用途管制原则区分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用地,切实保护耕地。通过春季土地巡查,发现个别地方土地违法现象有所抬头,土地管理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各村、各单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不出现大的问题。
一、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进行非农建设,严格禁止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养殖,以及其他毁坏耕作层的活动,这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二、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依法合理安排镇村基础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坚持以规划统领项目,项目服从规划,层层报批。坚决杜绝随意用地、乱占滥建和“以租代征”等违法违规用地现象的发生。
三、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确保“一户一宅,符合规划、不超面积”。今年2月1日,《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县级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是宅基地管理的主体,国土所要认真做好农村宅基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各项条件审查、报批、发证工作,镇建委要严格按村镇建设规划进行打点放线,对村庄规划范围内符合申请条件需要使用建设用地建住房的,各村要给予从速办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明确告知。做到合法的坚决维护,违法的坚决追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6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2条;
3、《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号)。
办理条件
一、申请规划调整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规划文本中已作安排,但选址未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需落实到规划图上的;
2、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上已作安排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实际用地规模或位置需作调整的;
3、在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对允许建设区的空间布局形态进行调整,在有条件建设区进行选址建设的;
4、因矿山建设或安全、环保等原因,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5、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请规划修改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未列入规划,但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未列入规划,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确需建设的单独选址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3、因实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和村庄功能定位转变,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立、扩区、调区等需要,需要超出允许建设区规模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或改变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扩展边界的;
4、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办理流程
一、规划调整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向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规划调整申请,并编制或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调整规划方案。申报材料包括:规划调整的请示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审核(备案)表》;规划调整项目的材料、纪要等。规划调整方案包括:调整前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调整涉及的地块编号、地类、土地面积以及规划调整后对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等说明材料。
2、调整规划。对经审查确需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审核(备案)表》出具同意规划调整的审查意见。对经审查不同意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反馈不同意规划调整的意见。
3、更新数据库。经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的,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调整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信息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4、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调整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调整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其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规划修改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一)申请对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求。
2、开展评估。省厅根据省人民政府转来的市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省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下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省厅,省厅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市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市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省厅将规划成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7、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修改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修改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申请对市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示材料,包括:要求规划修改的文件;规划修改情况说明。
2、开展评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人民政府转来的县级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县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原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县级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将规划成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国土资发133号文中明确指出:开展规划实施评价, 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 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 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 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国办发32号文中再次强调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指出“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 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上述要求是开展规划实施评价最重要的工作依据, 也点明了此项工作对新一轮规划规划修编深远意义所在。
2 主要任务
2.1 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首先, 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 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其次, 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 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 应避免就土地分析土地, 应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土地的影响、明确与土地利用活动的关系, 以及发展趋势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2.2 评价现行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规划目标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灵魂, 规划任务围绕目标而开展并完成。实际上, 规划实施评价最主要的一个任务是做目标评价, 重点就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
考虑我国国情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评价一是要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 (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 的实现程度,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二是要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 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
2.3 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目标和措施为其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说目标是规划的灵魂, 措施就是规划的主体, 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组织。首先, 要在分析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 评价各项措施实施的效果, 指出措施履行主体职责的完成情况, 分析措施本身以及措施实施中的新情况和存在问题, 将实际的工作成果与规划确定目标的契合度进行对比。其次, 由于规划中的许多内容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 也是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实施, 如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等。因此, 评价不仅针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落实情况, 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执行效果, 追究措施未能落实的原因, 对既定规划目标有效性和现势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2.4 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各种利益关系密切相关。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改进规划,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公众需要了解土地这种公共资源的使用效果, 以及在资源分配过程涉及切身利益的真实情况, 二者构成了社会对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需求。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 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 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
3 评价的基本原则
3.1 客观性原则
规划实施评价的首要原则是要实事求是。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 科学、客观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据、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3.2 历史性原则
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 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作为一种事后评价, 应该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充分考虑规划编制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不能按现在的条件、环境或认识苛求前人, 也不能因此降低评价的标准。
3.3 建设性原则
实施评价要对既定的规划做出评判, 但评判规划的成效或不足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服务于土地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评价必须坚持建设性原则, 即评价的出发点应该要围绕如何改进规划、提高质量, 如何促进规划实施, 如何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等核心问题而展开, 不能不进行深入分析就简单的把规划问题全部归结为规划指标不足、规划不适应快速经济社会发展上面,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规划的对策或建议方面。克服评价工作中片面悲观或片面乐观的两种错误倾向。
3.4 参与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很广, 牵涉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因此, 对规划实施进展与影响的评价, 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的原则, 坚持民主开放和民主监督。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 加强各方对规划目标以及问题的认识, 利于各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 直接促进规划的实施。
4 评价的方法
4.1 对比评价法
也称指标评价法, 是选择特定的指标, 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 定量的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 关于进展方面的评价指标比较好选定, 因为大多数规划在制定时会明确提出预期的指标及其目标值。通过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就可以明确了解规划实施的进展程度。应注意的是, 与规划内容相对应, 指标一般都是有层次的, 有的指标对应于目标, 其对比值反映的是目标的实现程度, 而另一些指标对应于措施, 反映的是具体措施实施的效果。在采用指标对比评价法时, 必须对每个指标的指示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谨防指标粗放式的罗列和堆积。
4.2 因素评价法
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 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 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
4.3 空间分析法
土地利用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 空间分析是规划实施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空间分析法严格意义上是建立在空间位置基础上的方法统称, 其范围非常广泛, 既有基于空间位置的简单相邻分析, 也有基于网络较为复杂的流量分析, 更有基于地形和地基条件等复杂的立体分析。因此,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中, 空间分析法的选择, 将视具体需要而定。对于目标层次的效果评价, 可以采用多指标空间评价法 (SMCE) , 其实质是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 以分析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主。
4.4 参与式评估
关键字:土地利用;渠县;总体规划;
1.引言
自渠县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编制并实施以来,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期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以评价各用地指标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等,并分析原因,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随后,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为科学利用全县土地资源,增强部门依法用地意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義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以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固保障耕地红线之本,同时,又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截止到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比如,建设用地指标剩余量较少、耕地质量得不到提高等问题,此规划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全县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土地利用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提出更具前瞻性、预见性的新思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大部分都包含在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及乡村规划中。其规划体系与我国有较大差异,首先表现在规划层次,各国都具有明显的规划层次差异。美国规划体系分为三大类六个层次,这样具体的规划,可以使各个规划之间无缝衔接,并且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利于管理,并且可以有效避免责任互推的现象。日本的规划体系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并制定了具体的专项规划,并全部的专项规划交由府县级管理。德国规划体系分为四级,统称区域规划。从规划内容来看,各国虽然规划背景与体系不尽相同,但是规划内容是一致的,就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优化。
2.2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配置。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在封建统治时期,土地虽然全面投入使用,但大多都是以耕地为主,各方面设施都相对滞后,这个时期土地规划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促使了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较大成都的发展 ,在此之后,土地学科不仅颁布了相关法律,还进行了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伴随这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才的不断涌现,目前,该学科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方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首先表现在理论方面;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第二,技术方法方面;以往的土地规划编制是以资源为导向的用地配置方式、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编制办法的静态分析,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伴随着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高,土地规划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现今的土地规划利用各种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理论,科学的计算空间与时间上的土地仿真分配研究。
第三,在新技术方面;除了较为广泛的各类遥感影像以外,结合了3S优势,土地总体规划还进行了多规综合,实现了“一张图”监管系统,探索解决土地利用的多目标规划问题。
3.研究区概况
3.1渠县区位条件
渠县作为达州市规划的二级商贸中心,受达州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强烈;加之渠县又是四川普光气田和四川龙岗气田的结合处,给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再之襄渝铁路二线、达成铁路复线、达巴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干线的新改建使全县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形成了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
3.2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首先,渠县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低于四川省和达州市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人均耕地占有量稍低于四川与达州市人均耕地占有量水平,但是差距不大。其次,渠县土地利用率高,高于全国水平,并且质量好和易开发的未利用地已基本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已面临无地可开,无地可用的境地。第三,城镇发展用地不足,低于达州市及四川省水平。乡村建设用地归并潜力巨大,但是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覆盖范围大,集中归并条件不高。
目前渠县耕地保有量已经实现了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但是,适宜性平均水平不高,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建议可以做适当的耕地核减,优化用地布局。建设用地需求量不足,规划设制的机动指标应变空间小,很有可能不能满足渠县“十三五”规划内容。
4.下一轮规划新思路
4.1规划重点
根据渠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渠县规划实施情况,综合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以及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各乡镇发展目标。
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渠县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最有效的组合或配置,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新一轮规划的重点任务。
4.2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新一轮规划的重心,不再是建设用地规模的调整,而是着手于建设用地指标的弹性设置,合理清查上一轮渠县的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重大项目规划情况,保护基本农田;调整生态用地布局,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渠县,也是达州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实现渠县成为“川东特色农业大县”,必须严格把控耕地保有量,统筹利用其他农用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新的一轮规划中,要把渠县建设成为“达州新兴工业强县、川东特色农业大县”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nlc202309032358
4.3规划用地安排
4.3.1渠县用地安排
在下一轮中的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仍然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保障民生的最基本任务。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如不得不占用基本农田,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控制占用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第二,根据渠縣城乡建设用地市级情况,新一轮规划中,对农村居民点零散分布,做出合理的规整,提高老百姓居住环境条件,建造美丽乡村。第三,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为止,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扩大城乡承载能力,改善投资环境。第四,严格控制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拥有生态功能的各个用地保持协调稳定。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另外,支持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较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绿心和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生态安全屏障。
4.3.2下一轮规划重点
经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渠县各用地逐渐趋于稳定,但是,依然要根据渠县未来发展目标,有条不紊的做弹性设置,建设用地规模、农用地、生态控制用地控制在合理比例。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布局与数量关系,着重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但是,土地利用是一种公众行为,在下一轮规划中,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接纳群众意见,规划内容被全社会所认可。
5. 促进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
构建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即构建社会人们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在结构上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方式观念。其观念与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科学制定环境友好型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严格实施用途管制制度。第二,严格实行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目标的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第三,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加大环境友好型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四,积极宣传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强化社会大众在土地利用中的环境友好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实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公示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公开制度。第五,定期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复垦整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注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队伍建设。
6.参考文献
[1]蔡玉梅,郑振源,马彦琳.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国土地科学[J].2005,19(5):31-35.
[2]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新疆大学[D].新疆:新疆大学,2010.
土地的特性: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造成的。
(3)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3。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
(4)农用地土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流失严重。
(5)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这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容,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一、准确的基础数据是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包括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上一轮规划的基础数据、规划数据以及到目前为止现状数据,基本农田划定、调整、变化数据,人口、国民经济、财政收入、粮食产量等基础性资料数据,各重点城镇建设区、工业区、旅游景区、农村宅基地集中区等非农业建设用地数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等数据。因此,准确的土地利用利用现状、翔实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登记、完善的基础性资料、科学各类用地预测、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基础数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
二、专题研究是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保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新一轮规划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土地供需平衡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研究、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保障制度研究、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调查分析、风景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分析、实施工业强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布局用地分析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含①总结上一轮规划经验教训,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②预测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估算耕地的可供给量,确定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耕地数量、地形地貌、坡度等因素确定基本农田分布与规模;③摸清区域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建设用地的基本形势分析,集约利用潜力的预测,新增建设用地的区域统筹安排,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和对策;④预测总人口规模以及城、乡人口结构,预测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规模,分析城、乡居民点内部挖潜和循环利用的潜力,提出挖潜措施,估算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规模,根据耕地占补原则和资金投入分析,提出规划期内城乡居民点用地整理和复垦的规模,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的思路与办法,提出保障规划方案实施、促进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政策、制度、措施或机制建议,提出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措施或建议,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开展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措施;⑤分析县城区内不同区域的现有开发密度、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分析县城区内基础设施合理发展规模、布局和用地规模,提出落实国家和省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及措施,提出分区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及管制措施;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确定管制规划、提出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提出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⑦完善规划实施体系、法律保障、行政保障、经济保障、社会保障、技术保障;⑧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现状、问题,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方案,制定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具体措施。因此,只有着力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的专题研究,才能科学地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三、明确市、县、乡镇三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位和内涵是修编成功的关健
把握市、县、乡镇行政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位和内涵是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关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过渡层次的中观性、政策性规划。其基本内容应当是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提出各类土地供应的总量控制指标和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重点解决好市域内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骨干性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协调与控制问题。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在各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落实功能。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其基本内容应当是落实上级规划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重点在于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在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层面上确定各类用地的类型、规模、范围和时序;核心内容是土地用途分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园地区、林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控制区、土地开发整理区、风景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区等。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实施性的微观控制性规划。重点应当是在县级规划的各类土地用途分区和用地规模的控制下,详细确定各个地块的规划土地用途,其详细程度应当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规划成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划图件和控制性规划设计原则的编制上,以满足土地用途管制和其他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管理的需要。
四、适度的数据库与系统是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核心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榕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6-18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9-06
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07-27
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09-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10-17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06-15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07-03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范文06-12
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