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1

一学期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科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贯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网络教研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信息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保持自身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跟进教育潮流,和专业潮流。教育教学需要感情,新课程标准上要求,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电脑看似硬棒棒的东西,没有感情可言,相反,电脑却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交流的媒体,和塑造学生态度的最佳工具。

在教学的其他工作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培优补差方面,由于担任了学校的财务工作,一直没法抽身抓好学生的培优工作。故此没有抓住学生爱玩电脑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到学校的资源,去发展学生的兴趣,是我这学期工作不到之处,计划下学期放下财务工作后,能够办出办好一个学生电脑兴趣班。

二、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了各项资金的申请,各种工程的立项、申报、监理、结算,各种资金使用,帐户的管理,工资的核算与发放,各种单据的报销核算,社会保险的管理,公积金管理,以及各种数据的统计,如劳动情况统计,税金统计,资产统计等等。

除了财务这一块,还负责其他后勤工作

负责全校电脑与校园网的维护与管理,作为电脑教师,这项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这一块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几乎每天都有那么一两台电脑出问题,特别是学生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弄弄就没有了一节课时间了;出现大问题就花上整天的时间都弄不好。

设备与材料的采购、保管,维护:学校的各种设备,材料,几乎都是由我负责去采购,如何货比三家,让有限的资金买到最好的东西,必须花费不小精力。设备买回来,还要进行进册登记,合理利用。

资产的管理和清查:这项工作也是很繁琐,这个学期,我跟邱一万两人花了3周时间才大概把工作做完,还有后续的工作,如资产的报废处理等等。

文印的管理和维护:文印工作量大、繁琐,每学期的练习资料、复习资料、各种证书证件,各种表格文件的复印,可以说,每天都有,而且数量大,在学期初,只有我一个人负责,真的做到我头大。幸亏后来请示了领导,让门卫小杨帮忙,才减轻了点负担!

校园安全与维护:作为学校的兼职安全员,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能疏忽潦草,参加各种安全会议,填写各种安全报告,检查学校安全隐患,如在学期末的安全检查工作中,一个人逐间课室,办公室检查,做到不留一点隐患,工作难度非常大。

为了能做好学校的财务工作,和其他各种后勤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生活和学习中的普及,人们渐渐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而互联网走进高校大门也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当初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结构和教育体制的改善开始探究互联网,到现代的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和应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和生活学习中,互联网通信、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教育都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1)互联网通信技术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高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供学生自由交流和学习。这里面就包括了使用较为广泛的QQ、微信、电子邮箱和各类学习网站。

(2)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校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提供教学资料储备功能和支持开展实时网络教学活动。另外,近年来,高校的教学设备应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造优质的教学条件,为教学方法人性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和完善。

(3)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虽然这个方法有些高校还没有办法真正实施起来,但是,相信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逐步进步和完善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是对每个高校的主要要求。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为现在高校最主要的通信设施。

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管理工作的专业干部,在高校的大群体里,辅导员也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及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肩负着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的重任。除此之外,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比较繁重和复杂的。尤其是现阶段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取向的重视,要求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现阶段高校的教育制度相匹配。在辅导教学的同时,辅导员为了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而努力。而现代信息化在高校中的应用,也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如果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辅导和监督,那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则会变得轻松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学习情况,达到监督教育的目的。

3 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已比较普遍,并且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也非常可观,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辅导工作开展。下面分析几点现代化信息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

(1)辅导员建立了互联网分类平台,可以通过平台把学生的信息资料、学习情况和入校后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学习活动等整理成资料在平台备案和管理,确保学校能够随时联系到学生以及家长,更能够熟悉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思维,为以后的辅导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另外,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辅助平台进行工作发布和效率监督。实行工作效率信息化,并且准时录入管理平台内。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监督,学生可以监督老师的工作态度,老师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实现了学习生活同步管理的目的。

(3)在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并且遵循了“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性化教育。要实现学生的管理工作信息化必须完善高校的硬件设施和配备师资力量,领导加强对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大力支持,为以后全面实行现代信息化辅助管理打下基础。

4 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4.1 辅导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时管理学生信息

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和规范学生的信息,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为辅导员管理学生信息提供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因此,现代信息化管理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实时监督管理学生信息,并能够及时作出反馈的信息化虚拟平台,不仅需要去开发利用,更需要使用者实时进行维护,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和管理,以确保平台正常运行。

4.2 在基本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表现良好和改善学习环境

现代化信息学生管理平台并不只是单纯依附于辅导员,还应合理采纳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改善建议,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是产生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一个虚拟平台,它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都随着时间和观念而发生变化,但本质上都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因此,管理员和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对信息管理平台的监督作用。管理员要在基本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表现良好的同时改善学习环境,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4.3 制定相关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

辅导员在应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例如,对于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资料保密行为和违规造假等行为进行约束。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学生信息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关系。通过对学生信息的全面统计分析,进行评估和测定,从而完善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规范和改善工作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制度。

4.4 加强辅导员群体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中的能力建设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辅导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关系到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应注重对信息化技术学习,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其次是对信息平台资料的采集和整理。通过指导信息平台应用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辅导员在信息管理中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优化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5 辅导员工作中引发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高校教育的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紧迫感愈加严重。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走向和培养学生学习规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而现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简化了辅导员工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辅导员管理学生信息和改善教学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高校也比较注重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的有机结合,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制度,能够通过平台进行师生互动,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其次辅导员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学生信息,从而制定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这就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工作中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高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也在进一步改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迎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辅导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这种以学生信息为核心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质量,还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新型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春节.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5):160-161.

[2]韩泽春.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教育知识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赵长坤.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使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199.

[4]刘瑞.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5]王银思,郝海滨.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0):233-234.

[6]尹林.基于B/S的辅导员工作管理系统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7]古力铭.辅导员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8]黄新业.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9]王巍娟.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288.

信息技术与现代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 网络经济

一、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如下:

1.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 TCP/IP 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

2.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经济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

二、在信息技术下变革

信息技术发展所带动的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化。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1.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财务管理软件的升级。过去国内各财务软件功能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 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3.财务管理安全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间的单据、资金流都以电子方式流动,提高了资金往来的安全性。企业间的交易速度更为快捷,交易资金可以瞬间到帐,使得一些传统的安全问题来不及发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监督各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方便快捷地做出各项收支统计,更好的帮助领导做出决策。

三、网络财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先进的高新技术,其中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Web 技术、网络数据技术和三层结构组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开发网络财务软件提供了的坚实技术保障。另外,Internet防火墙(Firewall)技术、Windows NT用户安全机制等为网络财务软件的研制成功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促使了网络财务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要推动网络财务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网络财务在电子商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网络财务的更深入发展也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并且经济的全球化也促使企业为了实现交易的高效性而更多的利用电子商务的异地性、及时性、跨地域性等优点,这样电子商务就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也就更进一步的要求网络财务的出现与发展了。

参考文献:

[1]白红莲:现代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4)

[2]朱晓峰:财务管理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 [J].福建电脑,2005, (8)

储粮技术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4

隋晓苹

(承德滦河粮食储备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几点建议;介绍粮食储备库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IMS)时遵循的原则、注意事项和粮食储备库EIMS基本流程图。

关键词粮食储备库信息化

我国粮食储备库分布在全国各地,规模和经济实力各不相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对于粮库领导和职工的知识水平、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我国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全国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粮库信息化软件公司作了很多努力,使得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粮食购销市场化相比,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粮库内部没有布线联网,业务管理主要依靠传统方法。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传递不一致,形成众多信息孤岛,使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一个真正全面共享、全面连通的有机体。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政府对各级储备粮管理和监控的时效性、透明度比较差。

2粮库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

少数粮食储备库领导出于自身水平及经营观念的相对滞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缺乏深刻的了解,有些条件较好的储备库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不少粮食储备库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上有误区,认为配置了计算机就意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计算机大多都停留在单机应用阶段,并没有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决策程序,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没有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去想信息化应当如何搞,由于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2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导入先进的经营管理

不少粮食储备企业往往觉得,把自己的业务流程搬进计算机,搬上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其实不然。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不是把过去的业务流程一成不变的搬进计算机系统当中,而是进行一次企业组织管理

流程的再造。

2.3主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进程,因此,粮食储备库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多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从上层管理的需要向粮食储备库下发了一些会计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推行一些应用系统,由于条线较多,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各个管理部门自行其事,很多数据都是事后输入,不仅信息不及时,而且互不匹配,也造成了粮库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3对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提高对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班子的观念和一把手的重视程度,信息化管理是原有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领导、员工都要树立全新的理念。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

随着粮食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储备粮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认定、省级储备粮的竟标入库,说明粮食储备经营已步入资格审定制度。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粮食储备库必须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高科技的保粮手段,强大的市场化经营能力,才能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粮食储备库对库领导管理素质的要求。

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建设必需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休,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并且知人善任,纳良任贤。要注意培养和使用既掌握信息化知识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选择好CIO(信息主管),组建一支由粮食储备库库主任带队、CIO具体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参予的实施队伍。

3.2在粮库的信息化建设中真正导入先进的经营管理

简单的将传统的管理方式搬进计算机,搬上网络,不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所需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只有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计量、统计方法,将事后管理变为实时管理、过程管理,使粮库的出入库数据做到唯一性和实时性,才能保证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完整落实,各级粮食主管部门才能对各级储备粮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掌握粮库的运转动态和执行指令的情况,粮食储备库才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粮库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才能真正提高。

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加强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真正让信息化深入到粮库的日常工作中去。任何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通过企业管理理念转变、基础管理规范才能发挥作用,软件系统只是一种“智能化的工具”,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粮库必须明确自已的管理目标,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了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才能有效的开展粮库的信息化建设。

粮食储备库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专业划分职能部门的,在企业中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一项业务涉及多个部门,同时建立了大量的制度与审批手续来进行内部管理,作为基层企业来讲,在有效管理企业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粮库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充分重视业务流程的优化(BPR),明确粮库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的阶段目标,在BPR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消除过程中各种冗余和非增值的活动,使企业运行过程总体达到最优,而不是将现有的作业流程变成计算机语言。

比如:承德滦河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在严格执行各级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各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用“谁不达标,谁调离”的坚决态度去推行,这种以责任管理为目标不断推动管理制度完善和创新的工作作风,使该库4万吨的仓容全部达到“四项储粮新技术”的准标;并顺利通过国家资格审定制度;库区实现了园林化管理;全员学会计算机操作且各种管理软件如粮情检测、监控系统等实现网络化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该单位的发展战略、基本建设、业务活动、员工培训等各项工作都考虑着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3.3粮食储备库在信息化建设中应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软件、硬件、供应商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淘汰是非常快的,所以粮食储备库在设备的选择上应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软件要选对型,以免在实施中会带来很大困难,甚至造成重复投资。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充分考虑其是否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如行业定位、产品定位或客户定位,系统所支持的管理理念是否适用于本行业的业务特点;系统是否具有实时响应功能;系统是否符合企业当前管理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容易入门、容易升级),是否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同时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经济寿命,防止为预留功能接口而购进冗余的设备或造成资金沉淀。

4粮食储备库的企业信息化系统(EIMS)

EIMS系统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粮食储备库的EIMS还要在基于互连网技术的业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粮库各项业备流程,适应粮食市场化体制改革,对市场进行分析,做出信息决策支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强化政府对各级储备粮的宏观调控职能。

4.1粮食储备库在实施EIMS时遵循的原则

EIMS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首先要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应坚持以下原则:

(1)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根据粮库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企业实际开发的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落后,以免造成浪费,达不到预期目的;(2)经济性原则。它不仅指信息化建设

过程的经济性,而且指系统实现和维护的经济性。(3)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4.2粮库在上EIMS时需注意事项

第一、不管由谁来实施,粮库都应把自已的IT人员结合进去,使之尽快具备系统操作与简单维护的能力,然后帮助每个管理点上的员工逐一掌握相应操作。

选定的人员需要有大本、大专、中专等各层次的人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操作人员都需要高学历。有些岗位,例如数据录入、财务发票匹配和库存操作,其工作非常重要而又枯燥无味,因此,一个中专生可能比一个大学生更合适。此外,入选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任何人员的错误都有可能扩散到整个系统。入选的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要有相当的了解。

第二、正确选择软件类型是EIMS能够发挥足够效用的决定性因素。

要避免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和性能存在问题的便宜软件,注意销售承诺的风险,切记信息化=信息系统+管理。在选择软件时,应以管理层为主,从粮库的战略需求出发,将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的匹配。本着实用的原则,同时注意系统的开发性。不能只顾一时的成本,要考虑一段时间内的成本。考虑软件厂商的综合实力,包括售后服务水平、厂商的稳定性等。

第三、实施前要加强培训工作

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培训。让中高层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决策层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保证EIMS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强EIMS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这是EIMS顺利实施的保证。在系统实施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采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及二次开发中发挥作用。再者,要加强各种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总之,要有计划地对广大业务管理人员进行贯穿于EIMS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

4.3粮库的EIMS流程图

粮库的信息系统应涵盖粮食企业包括人、财、物、购、销、存在内的全部业务和信息资源,实现管控一体化,能对粮库既有的粮情、熏蒸、谷冷、通风、整晒等作业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和“企业银行”等先进技术,能无缝链接财务软件、粮情测控、地磅、电子监控等软件系统,构成一个反馈作用强大的粮食闭环管理系统,使企业对计调、收购、仓储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

4.4EIMS验收工作

信息化项目验收不是项目的终止,必需建有持续运行制度,认真做好项目总结,不断深化应用。

粮库信息系统基本流程图

5结束语

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企业本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粮食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国纲,管理系统工程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导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篇5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这对实施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手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进行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困惑着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如今,信息技术走进我的课堂,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它成功地实现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生动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生动地展示知识脉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四、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例如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如果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当获取正确答案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真是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6

农民是农业建设主要的力量,提高农民的思想和意识是发展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结合的关键因素。所以政府和地方必须要强化宣传的力度,积极的宣传农业信息技术的效果和重要作用。同时农业地区要组织农民培训,请专业人员对广大的农民讲解信息化给大家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农业生产有效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素养,为了下一步的发展进行基础的奠定。

4.2提高资金的投入

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一定不能缺少大量资金注入,中央政府需要制定可行的资金投入方案,结合不同农业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制定,帮助农业地区早日的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地区需要把资金的使用用到实处,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顺利的实现。

4.3保证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设备与技术在进行完善以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要确保农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转变以前传统农业信息比较单一化的不足。

5结语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完善,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因为它已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阻碍作用,必须要进行改革。把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不但是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提高中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实现农民在经济方面的增收。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在认识水平方面的培训,等等,这样才可以推动中国农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王丽莉.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16):142-144.

[2]杨慧.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Z1):185-186.

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 篇7

1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需根本地转变。

从领导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 未能深刻体会到抢占教育制高点是面向未来挑战的需要。说大话空话的多, 付诸行动的少;等、靠、要和叫困难的多, 自加压力、广辟财源、积极装备的少。在课堂教学方面, 一是只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二是忽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三是存在行为主义的影响, 只注重外部刺激, 忽视学生对外部刺激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指导, 忽视学生对构建知识结构的指导。

1.2 教师与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 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大多不是专业的教师, 充其量是电脑爱好者, 虽然他们操作起来动作娴熟, 但讲起理论来则有点力不从心。这样, 低起点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 乡村中学学习信息技术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 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有部分学生缺乏兴趣, 因为计算机课程不像其它科目有考试压力, 而一般的知识性讲授又比较枯燥。还有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计算机, 对它有一种恐惧感和神秘感。

2 信息技术教育的出路和对策

2.1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是搞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深化乡村中学的教育改革,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用够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不仅要有长远规划, 而且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来。

2.2 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实现乡村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根本。

抓好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评估上, 应把电教技术的应用、电脑课件的制作等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考核时, 要严肃认真, 客观公正, 从而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高度重视。

2.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面。

2.3.1 首先要打破学生对电脑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乡村学生许多都是初次接触电脑, 对它敬而远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得给学生讲清楚电脑固然是先进的高科技的产品, 也正是由于它的科技先进性, 使其操作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容错性能, 在教师的的指导下, 学生尽可以主动、大胆地进行操作练习。电脑的学习过程中操作练习是十分重要的。电脑的每一个操作命令或步骤都需要学生经过大量地、反复地操作练习, 需要学生在练习中仔细观察、体会和揣摩各个操作命令的方法、功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电脑知识, 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操作技能。

其次要重视电脑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电脑知识博大精深, 循序渐进, 打好基础意义重大。对于初学者只能从基础学起。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选好内容, 认真备好课。但由于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不能教给学生一些过时落后的知识。

最后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和尝试, 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去玩, 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上机操作, 有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不要畏首畏尾, 也不要怕麻烦, 不要因为没有试过、怕弄坏而不去试, 不实践永远也学不会。学习电脑知识, 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注重实践, 重视上机操作。通过上机操作, 验证从理论上学到的知识, 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发现新问题, 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2.3.2 在制作教学课件中, 色彩的合理搭配, 可以增加教学效果的感染力, 但又要适度, 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

如:色彩要合理, 色彩配置要真实, 动、静物体要分开, 前景、背景颜色要分开, 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 以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尽量增加一些学生参与的交互功能。一个好的课件不能像放电影一样, 从头到尾让学生像观众一样, 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须加入一些交互的内容,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如在一堂课的开始时, 可以展示有动画组成的现实生活场景, 并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此来充分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既学到知识, 又增强能力。

3 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方面

信息技术教学80%以上的教学任务要在机房完成, 因此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机房这种特殊环境组织和实施教学。受经济的影响, 有的学校机房不能达到人均一台电脑。解决人多机少的矛盾, 管理好电脑机房纪律, 合理编排座位和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就成了电脑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

首先, 合理编排座位。自信是做好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信息技术教育这门在中学新开不久的课程, 对多数学生来说, 新奇、神秘和陌生, 甚至有些令人恐惧。因此,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从心理上放松、破除神秘、减缓恐惧就现实地摆在了教师面前。而就两人合用一台电脑的现状, 学生来到机房后首先面对的就是电脑前的同伴, 同伴的影响变得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如果对电脑一无所知者, 能与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学为伴, 并得到及时帮助、及时鼓励, 这将对其学好电脑的自信心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强调操作技能的课程来讲, 学生在机房的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同伴的交互学习和操作中度过的, 常常是同伴的一个点拨, 能使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 长存的疑惑迅速消散。因此同伴的每一份成功, 同伴的操作示范就会成为开启求知之门和释疑解惑的金钥匙。对电脑的学习兴趣就会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逐渐被激发、被张扬。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8

一、建立班级网页,把班级管理目标及班级成员的基本情况上网。

把本班同学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个人爱好、电子邮箱等发布在班級网页上,使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何为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行动的动机是自觉的,行动的过程是自主的,行动的结果是独创的。当代中国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主体意识强,他们的独立人格要求被社会尊重,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的中职业生也能做出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在往届学生中,我们举办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的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和Fla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位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高等教育大学生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通过设计班级网页,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成立由五位网页设计爱好者负责的设计小组,其他同学纷纷出谋献策,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很快制定出来。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领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在目标管理的同时,大力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自我管理。如何实施自我管理?首先是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中的精英、教师的助手,是自体性表现最明显一部分。以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情商均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易与我们沟通的学生为最佳人选。我采用让班级同学在网上发表个人看法,最后用网上投票表决的形式选出班干部。

二、借助班级多媒体设备,开好主题班会。

教师主讲是班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演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和风细雨,自认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我感觉良好,但仔细观察,学生有的无动于衷,表情冷漠,对教师的话语不以为然,有的似乎还流露出抵触情绪。为把班会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人人参与的“群言堂”,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我班借助班级多媒体设备搞了几次主题班会,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曾在国庆歌咏比赛、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我提出召开以“我爱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由学生自己设计、准备的班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像演说家,走上前台,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集体中爱的故事,当一张张扫描仪处理的照片由投影仪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仿佛又回到歌咏比赛和运动会的美好时光中……学生通过愉快的交谈,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一次成功的班会,往往能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明显的变化,使班集体出现新的生机,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电子邮箱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师生交流。

我定期给学生发E-mail,通过电子邮件解决学生的一些具体问题。我班的李某因父母离异专业成绩急剧下降,丧失了自信心。在邮件里我不断地鼓励他,还动员他的几位好友给他发鼓励性的信件。受到了班主任和好友的鼓励,李某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专业成绩也有所提高。许多同学平时不敢或不好意思对老师讲的话,通过电子邮件自然地交流起来。总之,班主任要和学生经常联系,不要等到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里有了问题才写信。定期主动联系,把工作做在前面。同时应注意因人而异,不写“通用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思想动态等特点,用恰当的措辞,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主动联系,不写“告急信”。我认为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师生交流,电子邮件不失为好帮手。

《光信息技术实验总结与感悟》 篇9

姓名:

班级:

1202

学号:

41251054

光信息技术实验总结与认识

花费了四周的时间,历经颠簸地完成了《光信息技术实验》这门课程里的四个实验:基础光纤实验、CMI编码解码实验、半导体激光器I-P特性曲线实验和半导体激光调制实验。从做这四个实验的过程和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光信息技术实验》对于我来讲不仅仅是一门取得学分的选修课,更是一种深深吸引我的奇妙的信息技术。

认真地研究课下查找到的有关光信息技术的资料使得我对光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光信息技术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它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事光信息技术的人员和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多,因而对光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光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光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光信息技术发达国家,与光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我国在光信息技术方面的产业大多被国外产品所占据,实际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光信息技术产品少之又少,所以在光信息技术方面,我们还是值得深入研究以赶上世界的潮流。

在四个有关光信息技术的试验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之前一直想要了解却不曾了解到的知识,也初次接触到了光纤这种传输信息的介质。光纤是传输光的纤维,是由玻璃塑料和晶体等对某个光波波长范围透明的材料制造而成,它由中心部分的纤芯和环绕在纤芯外面的包层所组成。通常有塑料纤芯、塑料包层、石英纤芯、石英包层。全塑料光纤非常坚固耐用,但是衰减太大,而全玻璃光纤有很低的衰减性能,不过它的机械强度不高,当暴露在辐照中时,它的衰减增大。在实际当中,尤其在通信领域,用的较多的还是石英光纤。

当前的光纤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通信领域的传输介质,即光纤通信技术;二是作为信号获得方面的传感器,即光纤传感。光纤按其传输的模式数量可分为单模光纤盒多模光纤,多模光纤纤芯较大,一般在50微米以上,单模光纤的通信带宽比多模光纤大得多,多模光纤中,根据横截面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分为阶跃型(突变)多模光纤和渐变(梯度)型多模光纤。按光纤的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通信光纤和传感光纤,传感光纤可以直接利用通信光纤,但有时需采用一些特种光纤。

光纤既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在通信当中传送的主要还是数字信号,而在有线电视网中通常传输的是模拟信号。

了解了有关的光纤的大体理论知识,并将它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我对光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第一个实验“基础光纤实验”中,通过LED光源的I-P特性曲线测试,了解了电光调制的方法;通过测试光纤数值孔径、光纤纤端光场分布,了解了光纤的基本特性;然后对光纤在传感器、信号传输方面的应用也有了简要的了解。

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的光源常用半导体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LED的输出功率与所施加的电流线性关系很好。LED功耗比较低,对温度不敏感,可使用简单的驱动电路,无门限电流。LD和LED的结构主要不同之处是LD有一个光谐振腔,LD的宽带和输出功率要比LED好,但线性不如LED。光纤传输传感实验仪主要用LED做为与光纤耦合的光源,而利用LD做为准平行光源来测试光纤的数值孔径。半导体材料的受激吸收效应是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光纤通信中常用的光电探测器是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它们主要工作在光电导模式,也就是使PN结反向偏置,流过PN结的反向电流与光辐照强度成比例增加,而且线性很好,即输出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画出的LED的I-P特性曲线也很好地符合线性的特征。

光纤传感器是以光纤为信息的传输介质,光做为信息载体的一种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以对描述光波特性的五个参量:强度、频率、波长、相位和偏振进行信息的调制和解调,其中强度调制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对光纤的透射强度调制时,当两根芯径相同或相近的光纤端面靠近时,光通过其间的微小间隙从一根光纤传输到另一根光纤。由此引起的光损耗和两根光纤的相对位置和尺寸有关。通常固定发送光纤,让接受光纤做横向或纵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接受光纤的输出强度被其位移所调制。

在实际的实验调试过程中,由于初次接触光纤这个神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甚是小心。看到那么细的光纤丝竟然能够传输光信号,并且不管光纤如何弯转,在光线四周始终不会观察到有光线从其中泄露出来,只有当直接在光纤的另一端观察时才会明显地看到强烈的光线,这也是用光纤传输信息的一大优点吧。细细地观察了光纤的外部特点之后,就开始实实在在地做实验了。首先是测LED光源的I-P特性曲线,这个实验要测的数据可不是一般地多,单单这一次测量就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再加上实验设备还不是那么地灵敏,不是那么地准确,在调节电流值时,可谓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只要稍不留神碰到了旋钮或者手颤抖了一下,就很容易导致电流数值的巨大改变,而由此引发的结果就得使我花费更大的力气来调整它。

最后,总共用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把LED光源的I-P特性曲线、光纤的数值孔径和光纤纤端光场分布的相关数据测完。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认为这是科学实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考验。

在第二个实验“CMI编码解码实验”中,了解到了光纤的基本性质和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构成、光纤通信中的光收发原理、数字接口码型CMI码的编解码特点以及数字通信中的定时提取技术。

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和一根光纤传输线。发射机将待传输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接收机把光信号转换为原来的电信号,光纤传输线把发射机发出的光传送到接收机。在传输时需要对传输的信码进行相应的变换,将信码变换为适合传输的码型。码型转换时遵循的原则如下:第一,变换后的码型便于接收端的再生电路从接收到的码流中回复出正确的位定时。当信号中连0或连1过多时,则等效于一段时间没有接收到脉冲,恢复位定时就很困难,所以变换后的码型中连0或连1应尽量少;第二,设备简单,码型变换较易实现;第三,选用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检错功能。

在做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或许由于实验设备的原因,我遇到了重重困难,测波形、测数据都不是很准确,有时在示波器上根本调不出波形来。由于我在之前做物理实验和模电实验时用到的示波器和当时所用的示波器在外观和旋钮调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使得我做实验的速度降了下来。幸好在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的调出了正确的波形,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实验。看到实验报告上画出的起起伏伏的波形图,顿时感觉自己所做的实验好神秘。

第三个实验和第四个实验分别是“半导体激光器I-P特性曲线实验”和“半导体激光调制实验”。这两个实验关联性较强,就放在了一起做。在实验中,通过测量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的功率、电压、电流,画出了P-V、P-I、I-V曲线,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了半导体的工作特性曲线;通过调整不同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入信号强度大小的不同,观察到截至区、线性区和限流区的信号不同响应,以了解调制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比较特殊。半导体激光器件可分为同质结、单异质结、双异质结等几种。同质结激光器和单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多为脉冲器件,而双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可实现连续工作。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印刷制版、光信息处理等方面。

激光具有极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它与无线电波相似,易于调制,且光波的频率极高,能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价值激光束发散角小,光能高度集中,既能传输较远距离,又易于保密,因而为光信息传递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光源。把信息加载于激光辐射的过程称为激光调制,把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激光调制器,由已调制的激光辐射中还原出所加载信息的过程称为解调。由于激光起到“携带”信息的作用,所以成其为载波,并将欲调制的信号称为调制信号,被调制的激光称为已调波或调制光。

激光调制分为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两类。

间接调制是指加载调制信号在激光形成以后进行的,即调制器至于激光谐振腔外,在调制器上加调制信号电压,使调制器的某些物理特性发生相的变化,当激光通过它时即得到调制,所以外调制不是改变激光器的参数,而是改变已经输出的激光的参数(强度、频率等)。另外,激光间接调制由激光器根据的原理不同常分为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干涉调试等。

直接调制是指加载的调制信号在激光振荡的过程中进行,以调制信号的规律去改变震荡的参数,从而达到改变激光输出特性实现调制的目的。

由于直接调制技术具有简单、经济、容易实现的优点,是低速光纤通信中最常采用的调制方式,但只适合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这是因为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基本上与注入电流成正比,而且电流的变化转换为光频调制也呈线性,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注入电流来实现光强度调制。

在做这次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光频率的不同会导致输出波形出现不同的情况。在截止区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也会很明显的出现截止的情况。这个实验和之前的那些试验相比,我感觉有个很大不同点,就是通过示波器能够直接观察到清晰的结果,还有它的变化过程,观察地也很清楚。

做完这四个实验之后,仔细的回想一番,发现这四个实验之间并不是那么的独立,它们互相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联系。第一个基础光纤实验较为基础,做的内容较多,但是这个实验将我们引入了光纤的世界,接触到了光纤的基本特性,这为之后做实验时用到光纤时也不会那么地陌生了。

如果说第一个实验是打开了光信息技术实验的大门的话,那么第二个CMI编码解码的实验算是踏入了光信息的世界。光纤的主要用途就是传递信息,CMI编码解码正好是信息传递的核心内容,正是光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至于最后一个实验,它是建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对信息传递的工具进行了大致的探究。激光的某些特性正好适合在光纤中传播,并携带相关信息以做为媒介。这个实验是对前两个实验的某些工具进行的更深一步的研究,使我们不仅仅要了解光纤传递信息的过程,更要了解光纤传递信息的机理,以便达到更高一层次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10

2011-04-29 08:11:03|分类:|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formation Teaching Cirriculum Integration)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校参加了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英语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相关教育理论和课题组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英语组的实验工作

小结如下:

一.校内外学习,全面深入理解整合1、加强理论学习,以“建构”理论指导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脉络符合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符合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元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Thinking Activities)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red)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习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learning from Teacher)”转变成“和教

师一起学(Learning with Teacher)”。

通过学习,英语组教师逐步明确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知识工具。而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正是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

2、用《课程标准》论证课题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适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已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启发思维,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指导作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些目的要求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又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热爱和私扬祖国文化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学习与论证,英语组教师明确了课改的目的与方向,课题研究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更好地促进《英

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的与要求。

3、网页培训,加强整合的进程。

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设计控制课程教学的流程是整个教学的主导力量,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是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导入模式,使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避免深奥的计算机技术吓走他们。因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网页制作及其它电脑操作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教师们学会了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及网页的能力以及运用整合搜索,亲的教学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

师素质,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整合从理论出发与活动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的整合,就是要鼓励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情感鼓励工具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同时将传统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即优化课堂教学。

整合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

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的发展。

1. 点面结合,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

我校每学期都举行教学公开课活动,英语组都要推出两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示范课。开课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的公开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教师提高观摩、评议,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探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

合的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

1)、网络环境下,个体探究与团体交互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信息的单向传递,即学生是被动学习,但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挑战,这种教学方式为主导的传统课堂让学习英语变得非常困难,教师很难在常规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语言习得,也无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广泛的团体交互,而且这样的传统教学很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也很

难给学生充分机会以锻炼语言输出。

通过网络课件上“个体探究,团体交互”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种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始终保持主体探究状态。

例如:教师利用学生阅读网页,答题过关的竞赛形式(答案是下一道题的入关卡的密码),让学生个体在网页探索中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提供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并帮助构建成完善学生心理内部的语言系统,这一过程柔和了多种语言知识,如同义词、词缀、单词的内涵,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学

生无阅读网页和课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速读,细读,跳读,查读的技巧。

另外,整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也是学生无意识学习英语的过程。在课堂上,论坛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舞台,让学生自由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分离各自的见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协作,组长负责总结本组的论坛内容,即突出了个性化水平,又培养了协作精神,更突出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展示

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的优势,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下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五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根据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以及我校英语现状,我样建立了资源库,有教师的课件备课资料及科研论文,有为学生设置的听力训练、词汇记忆语法讲解、练习、阅读、写作等项目,这些内容由易到难编排,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挑选合适的内容在校园网上学习,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有了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给学生布置与其水平相当的网上作业,可

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打破以往作业“一刀切”的做法,真正让所有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只是众多教学媒体的一种所截信息非常有限,而利用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可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教师把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外实践成果制作成网络课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规律、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学科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异质学习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辅

助以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网络英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

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鉴于学生个体差异,如果仍然采取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我校英语组利用网络的优势,建起了学生英语学习资源库,内容包括:词汇、语法、文化、报刊、英语广播、与教材配套的课文讲解和练习、单元检测等,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者是阅读,或者是听力训练等进行个人自学。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有的放矢,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利用网络进行分层教学的一

个重要的方面。

这样,既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同时开发了

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整合从实践出发与反思结合我校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全组教师根据我校的英语现大辩论,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规律,积极创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PPt课件,网络课件,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观念、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发展、研究、讨论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多向、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的论文、案例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带来了极好的效果。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在网页上,当学生发现自己找的材料、照片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时候,情绪十分高涨,为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奠定了基础。通过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近生活,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利用局域网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增加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了

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密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展示式、操练式、主动参与式、探究式与交互式教学模式于一体,融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于课程整合中,学生自行选择研究课题,自行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自愿组合,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分析并综合运用信息,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学生自行组织环保话题英语演讲比赛,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标语。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是学

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网络,同时保证了英语课的特色。

4.多媒体环境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语言教学环境。

语言环境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只有在多媒体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外语知识、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才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语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及可理解性的言语输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与此同时,这种环境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机会,组织互动、合作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时语言学习是多重感官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从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语言刺激。从心理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体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学习活动,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并有机会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学习成就,提高他们的语

言学习自信心。这个条件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友好、合作的群体学习气氛。

但是,对于许多只习惯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外语教师来说,不管其语言水平、教学水平有多高,要创设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语言教学环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在传统教学技术条件下,教

师发挥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5、多媒体网络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通过课中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不仅以丰富的文本形式,还以超文本的形式表达传递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教学课件成为教学内容的核心,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双边的参与度,而且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触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思维气氛。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将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结成一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巨大的信息是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源泉。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获得“亲身的经历、感受”,这就不仅把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学会学习,面向未来的能力,懂得创新,充分发挥其潜能。

本节课的课题是创造发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发明物,让学生通过对已熟悉的发明物进行想象,分析它们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不方便,然后加以改进而变得实用、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

想象等。本节课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且最后的设计发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提到了一个高的层面——如何扮演一个发明者的角色,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栩栩如生的传达

上一篇:苹果园的苹果作文300字下一篇: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