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今, 网络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成为他们学习知识, 交流思想, 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它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产生了许多网络失范现象。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

1 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的特点

(1) 文化克服了主、客观的分离, 使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相兼容。在网络文化之前, 文化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在网上, 受众者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击或放弃点击某一信息源;这种传播特征脱离了传统的主、客观的分离, 使受众者有一种对网络的亲近感。同时, 在网络世界, 人们可以遵循网络规则, 畅所欲言、开诚布公, 形成了网上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并存与兼容。

(2) 互联网囊括了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文化信息,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各种文化的个性特征, 使文化的个性更加鲜明。网络是一种强调个性的传播媒体, 传播到世界各地, 让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了解世界, 认识世界。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个性特征使得网络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个性更加鲜明。

(3) 网络成了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文化渗透、意识形态入侵的便捷手段。在目前的国际互联网信息中, 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使用信息网络更多的是接受信息。随着信息化的扩张, 信息网络把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 这些异质文化的时尚为世界各国所熟知、羡慕并模仿, 而古老的风俗和传统的习惯、淳朴的生活方式被瓦解和同化, 因而网络文化更多地强化了欧美国中心意识。民族文化的消失将使信息网络黯然失色。

2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2.1 网络的虚拟特征将导致数字化人格的出现

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 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 每个人在网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 以符号形式出现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互动,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 学生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 从而没有传统社会人际圈里对人的行为所进行的约束。同时,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串字符, 任何人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不同的人交往而不会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行为主体的这种相对隐蔽性, 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

2.2 网络的全球性和无序性特征导致网络侵犯和思想混乱

互联网以其全球化、开放性、交互性, 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我国对传统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原则上要审查“过滤”, 社会意识、价值主导比较清晰明确。而在网上, 由于技术的原因, 现在没有, 也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 也不可能对所有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 因此, 网上是一个真正不受限制、言论“自由”的地方, 任何人都可依据自己的思想观念, 说任何自己想说的话。大学生好奇心强、易冲动、自律性相对较差等特点使得有关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比比皆是。同时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网络广泛自由的空间极大地调动和刺激起来, 使其认知方式和情感评价产生连贯性的感染, 造成思想混乱。

2.3 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特征对教育者的权威提出挑战

网络有着与以前的大众传媒不同的特征, 即平等性与交互性。对于报纸和电视等传统的媒介互动中, 人们很难及时发表自己对某一重大事件的看法, 也很难和某一明星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交谈。而互联网却能使得这些活动轻而易举。这样许多青年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 而要求进行平等的对话, 学生们更愿意转向网络接受那些自认为合适、前卫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 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3 加强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人人“从我做起”。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 使学生做到“自省”、“慎独”。引导自身自律意识、道德判断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具有高度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3.2 培养学生具有批评性思维

网络社会不分对象, 网络信息也不是单一地灌输, 而是多向地传播, 将真善美、假恶丑一同展示在我们面前, 由自己去判断、甄别。面对急剧膨胀的网络信息世界, 大学生要学会选择,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感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并着重放在培养自身的道德判断力上。如果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 人们就会被浩如烟海般的重复信息、过时消息的虚假信息所淹没。

3.3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把校园网建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 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 价值取向更加多元, 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 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 陶冶情操, 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3.4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 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学校要通过活跃校园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办好校报、墙报、广播, 正确把握导向, 唱响主旋律。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 体现不同的特点和层次性, 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文化、美术、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 使校园文化既丰富多彩, 又高雅健康。

总之, 网络具有的隐蔽性、跨地域性和信息的快捷性以及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 致使传统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在虚拟的世界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构筑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信息道德行为规范已经迫在眉睫。而加强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高尚健康的人格, 自觉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抵御各类有害信息侵袭的“防火墙”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特点, 及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 信息来源, 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互联网在经济, 文化, 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既要积极发展, 充分运用互联网, 加强互联网管理, 又要调整高校学生的思路, 将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接轨, 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时, 学会鉴别和吸收, 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

关键词:信息道德,网络文化,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坚.高校扩招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4 (12) .

[2] 刘梦溪.信息素质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图书馆杂志, 2002 (10) .

[3] 邓瑛.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网络文化判断力[J].图书与情报, 2004 (4) .

上一篇:高速铁路隧道粉砂层地质施工技术研究下一篇:数据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检测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