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

2022-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定位模糊, 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信息环境中,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配置关系不明朗, 加之信息环境下不断涌现新的信息载体, 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受到冲击。一部分研究者担心传统图书馆会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消亡, 而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将图书馆全面数字化。同时对图书馆发展保驾护航的图书馆法迟迟不能出台, 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随意性增多。

1.2 图书馆分布不尽合理, 区域差别严重

受经费等多方面影响, 不同层次间图书馆发展参差不齐。重点本科高校图书馆在我国代表了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引领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般本科院校及大量专科院校尾随其后。即使在同一层次类型的图书馆中, 东部地区图书馆要好于中西部地区图书馆, 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决定图书馆的发展规模。

1.3 经费缺乏,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滞后于信息技术大发展水平

相对来讲, 重点本科院校图书馆发展经费有比较充裕保障, 中小型图书馆经费普遍不足, 由此造成信息资源更新缓慢, 服务条件滞后。同时由于经费限制, 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产品质量及种类十分有限,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往往是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后, 由信息企业讲技术植入图书馆行业, 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企业的发展引领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4 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各个图书馆间信息共享程度达到最高, 然而由于思想、技术等多方面限制, 国家级或者区域行的图书馆联盟至今没有比较成功的建设模式, 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下。直接后果便是各个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建设大量重复, 间接造成有限经费的浪费。

2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2.1 注重特色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建设特色化的馆藏资源, 才能改变当前各图书馆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局面, 从而使文献资源布局趋于合理化。这样, 通过馆际合作或者图书馆联盟, 各馆才能在相互协作的利用文献资源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 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 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以陕西省高校图工委为例, 它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及信息需求程度, 将全省通用的借书证发放到各所学校, 有信息需求的用户可通过图工委网站检索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利用通用借书证在全省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间实现资源通借通还, 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应该为学校开设的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形成自身特色数据库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骨干院校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训基地申报和建设机遇, 积极争取经费支持, 努力增加信息资源类型, 提高资源质量。

2.2 建立复合型的图书馆, 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

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解决传统图书馆工作模式下效率低、服务受时间、空间制约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数字图书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 未来图书馆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第一, 数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纸质文献的转换, 但受技术条件、法律规章等的限制, 并非所有纸质文献都能转换为数字信息;第二, 数字图书馆需要借助于传统图书馆已经发展成熟的信息资源的采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将网络上无序的、良莠不齐的数字资源整合成可用资源。所以, 未来高校图书馆不是简单地从传统图书馆直接过渡到数字图书馆, 而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与此同时, 信息用户对于资源的需求规模在不断扩张, 单纯某一图书馆很难依靠自身力量, 满足所有用户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更不能脱离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而谈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建设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高校馆可以依托平台开展集团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咨询、文献传递等业务工作。

2.3 信息服务个性化

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 而用户的需求的无限的且不尽相同,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 而在于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必须改变传统文献服务模式, 善于挖掘隐性知识, 向知识服务转变, 就要求馆员充分了解和预测用户需求, 主动推送信息资源, 为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具体来讲, 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服务内容个性化, 根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二是服务方式个性化, 针对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特点, 利用各种媒介, 提供适合用户易获取的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段。

2.4 服务对象大众化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服务一直存在争议。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在强调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同时, 注重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而且大都免费服务。近年来, 在东部沿海地区, 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在尝试图书馆的开放服务, 但服务面依然过窄, 原因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高校图书馆对开放服务带来的资源紧张。然而, 数字资源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向社会公众开放数字资源对增加图书馆的运营成本非常有限, 高校图书馆也只有做到服务对象公众化, 才能检验信息资源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才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5 设立学科馆员制度

20世纪70年代, 学科馆员在美国出现, 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职业化程度。上世纪末, 我国各高校陆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但由于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 各个图书馆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限的学科馆员工作。这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2.6 大学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

近几年, 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逐渐在我国兴起, 海南大学图书馆的张红霞在《国际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绩效评估与成效评估两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 分析了国际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 同时指出我国图书馆评估体系的存在的五大差距分别是:缺少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只注重投入规模, 不注重产出评估;方法单一, 缺乏数据分析的定量评估;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周期不稳定。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参考国际先进经验, 对已有的绩效评估体系予以改进。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 注重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 在评估标准上争取和国际接轨, 培养熟悉本馆详情的评估人才, 定期进行评估, 并制定详尽的完善意见和计划。

3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途径

3.1 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发展高校图书馆不可能放弃书刊、杂志、图书等纸质资料的利用。藏书是图书馆、资料室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满足师生需要的基本保证。为了不断地丰富馆藏, 首先应从师生需求和藏书建设环境方面提高藏书的质量和针对性。要结合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 科研项目组需求, 结合本馆藏书现状, 分清轻重缓急地, 有选择地确定收藏的文献。充分考虑藏书的知识等级, 为入藏的新文献提供可靠的信息,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入藏计划, 将使用率高, 实用性强、的文献充实到馆内, 形成与本校专业特色相一致的藏书体系。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仅兼容各学科门类, 而且兼容同一学科门类的不同学派, 注重各学科体系及整个馆藏体系的完整性和层次化结构。这样才能提高馆藏质量, 优化藏书结构, 扩大覆盖率, 以有限的馆藏容纳无限丰富的知识信息, 既保证馆藏特色, 又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网上信息资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成本低, 已经成为广师生的重要信息源。但网络信息量大且无序, 人们渴望得到的信息往往与直接从网络中所获取的信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如何为读者提供分类整序的网络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2 以服务为先导

服务是图书馆立身之本, 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管理体制变革的终极目标和主要内容。个性化服务需要高校图书馆能够确立自己的办馆特色, 开展独特的服务项目,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类型十分复杂, 相同的用户界面和服务方式并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很好的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多样化的要求。同时个性化服务能够很好地帮助用户应对复杂的数字资源及科学组织这些资源, 此外, 个性化服务还是了解用户信息需求, 研究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得力助手。因此, 跟踪、关注国外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及时开发、应用个性化定制服务功能, 是摆在我国图书馆界面前的重要任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还必须注重对读者信息需求的获取和分析。读者的信息可以从读者的注册和调查记录、流通和借阅记录、参考咨询留档、馆际互借记录、电话和邮件服务情况、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等统计和分析中得出。基于大量读者的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 应对集成化信息进行高效率的过滤, 即进行“信息分流”, 从而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图书馆在新的就业市场中越来越难以吸收和留住人才,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导致现有队伍知识老化, 人员培训具有更强的紧迫性。高校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范围较小, 发展空间比较受到限制, 因此,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 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数量并不是主要矛盾, 相对地, 由于图书馆多年来承担着收容队的角色,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男女比例失衡, 知识层次偏低的问题依然严重。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 人才问题表现得很突出, 专门学计算机的人员在许多馆内为零。要建设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不行, 没有图书馆学知识与计算机专业技能相融的复合型人才更不行。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的维护, 保证其正常运行固然十分重要, 但要做到建设和管理好数字图书馆, 要靠具有文献信息学理论知识和图书馆服务技能又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否则, 搞深层次服务只是一句空话。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剖析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发展趋势, 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现代图书馆发展渠道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春蝉.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5 (8) .

[2] 郭艳红, 杨宝.后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 :30-32.

[3] 叶心友.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江南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 (3) .

[4] 董多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功能新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 .

[5] 张云珍.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建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

[6] 付伟棠, 李龙, 刘振华, 等.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调查报告[J].新世纪图书馆, 2006 (12) :55-59.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务筹划研究——以YCZY公司DFXC项目为例下一篇:中国社会保障对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及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