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影视、广播、图书期刊之外的第四媒体”。据CNNIC报告, 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3.84亿, 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网络环境是一把双刃剑, 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

1.1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逢机遇

1.1.1 教育形式多元化

网络使人进入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境界之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网络平台, 教育内容正从单一的形式走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元化。在国家法律和道德水准的约束下, 网络传播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各种思想、文化、流派并存,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促进, 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也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调整和充实内容, 不断改进和更新承载方式。

1.1.2 教学内容专门化

网络教学内容专门化, 就在于它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展现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设计不同的思想教育专题和专区, 学生可以点击引起自己感情共鸣的问题及解答, 并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共享性、个性化和开放性发布信息, 发表意见, 开展评论。正如斯特基拉夫 (Strangelove) 1994年在《计算机中介交流》杂志中提到:“在网上, 在不诽谤他人, 自我审查, 以及自由社区伦理的宽泛约束下, 任何人都有表达的自由……[1]”

1.1.3 教学方法综合化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强调:“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 我们就更提高一步, 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和更辽阔的远景。”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方法的综合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形象、生动、逼真的新活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方法, 以教育、引导、熏陶、启发和交流沟通等多种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 不但全天候, 而且多方位、多途径。

1.2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遭挑战

1.2.1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运作模式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可以隐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 这种独立而自由的存在方式让他们产生潜意识的放纵感。因此, 学生有的借助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压抑, 从暂时心理平衡走至满足, 有的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困境, 人格由虚伪走至分裂, 有的使用网络虚拟交往, 从人格欺骗走至道德失范[2]。网络环境的“符号化”扭曲了部分学生的人格, 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缺乏责任感。

1.2.2 网络环境的有害文化诱导学生行为的非规范性

没有经过规范和过滤的网络有害文化, 如泛滥成灾的色情信息和暴力性画面就犹如一颗颗毒瘤, 正侵害着思想尚未成熟的广大学生。据调查, 在我国大多数中学不但没有开设性健康教育课, 甚至生理卫生课也没有开设, 学生既缺乏相关的性健康知识, 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如果生活学习中遇到失意与痛苦, 有些学生会在网络环境中寻求不健康的色情信息带来的“快乐”, 利用“暴力性”画面发泄抑郁, 而不采取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长期以往, 容易导致这些学生心理畸形发展, 产生非社会化倾向, 从而出现社会交往障碍, 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问题。

1.2.3 网络环境的多元化文化造成学生与他律脱节

网络环境的内容包罗万象, 西方腐朽文化, 东方的新潮思想、扭曲的价值观念、失衡的道德规范袭击着学生的思想领域。在网络化时代, 学生有权对这些多元文化点击浏览, 选择接受。时至今日, 成年人对多元文化指导下的行为标准还处于一种迷惑状态, 学生的判断和鉴别能力更无从谈及。在这种状态下, 可能会对其他行为标准产生怀疑, 而这些现实中的行为标准多为他律。如果学生对他律产生抵触并逐渐脱节时, “多元信息必然带来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多元化, 往往与现有的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3]。

2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2.1 健全法律制度, 净化网络信息

针对网络环境, 国家要建立健全网络方面的法律, 一方面规定凡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容易引起争端的焦点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强审查, 如果有传播不良信息的用户要给以警告乃至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不但要加强对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还要严把校园网络信息关。校网站建设运行时, 网络入口节点全部过滤, 安装软件屏蔽不健康内容, 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 用好法律武器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益的信息,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2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把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方向

网络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好的网站和高点击率的网站一定会给进入它的学生以持久甚至一生的影响[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视之为坚固阵地, 既能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最大化降低网络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空间、延伸时间、扩大覆盖和提高时效,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 以把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方向。

2.3 开办网上交流活动, 增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如果想对学生开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教育, 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知道他们对人生和内心的真正诉求, 网络就为教育主体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校园论坛呈现学生的真实思想, 虽杂乱无章, 甚至充斥着一些学生消极情绪和不满言论, 但这是学生最真实的心声;聊天室可以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 抓取学生思想上投影, 是非喜恶一目了然, 犹如一条直线直入眼底;QQ可与个别教育客体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面对面”的交流, 成为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其他工作的生命线, 只有认清其形势, 掌握其特点, 才能从容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占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摘要:网络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更遭遇着严峻的挑战。国家、社会、学校应该积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主动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努力使网络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和机遇,策略

参考文献

[1] 曾秀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 :80~82.

[2] 梁朋玉.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27) .

[3] 张俊琴, 龚俊松, 唐天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 2008 (1) .

[4] 张卫伟, 商树松.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评析[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6) .

上一篇:沼气灯气肥对番茄大棚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