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部岗位职责

2022-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互联网金融部岗位职责

从问题金融机构救助视角看央行金融稳定职责

摘要:在后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金融稳定”已经成为时代核心名词。如何理解,并促使央行有效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问题金融机构救助是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理论的解读,反思实践操作中的得失,有针对性地就如何完善我国该项制度提出具体建议,进而充实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的内涵,力争将该职责落在实处。

关键词:金融稳定 问题金融机构 救助 最后贷款人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系统健康运转、有效发挥金融应有功能的一种状态。根据欧洲中央银行《金融稳定报告》,金融稳定是指“金融系统能够承受冲击,把储蓄顺利地配置给经济中的各种投资机会,且不会遭受冲击积累过程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的状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重要职责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进一步强化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在央行众多为了实现国家金融稳定而实施的手段及履行的职责中,救助问题金融机构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主要体现为,在金融危机时期,以及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问题金融机构展开的救助行为以及行政干预。对央行救助职责追根溯源,该职责来源于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担当。本文中,笔者以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为出发点,以最后贷款人制度为理论基点,通过分析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中美联储的做法,对我国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制度建立的理念、制度安排等提出建议,并对《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有关条款的修改提出建议意见。

一、基础理论

(一)金融稳定、央行救助与最后贷款人之间关系

“所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在危急时刻给予的融通责任,向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一种制度安排。”常健:《金融危机状态下中国人民银行的核心角色——以最后贷款人制度为中心展开》,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13卷,2009(3)。这条定义明确了金融稳定、央行救助与最后贷款人之间的逻辑关系。早期英美对央行制度的历史实践发现了“最后贷款人的价值,即通过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运用保护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利益”同上。。由此可以总结为,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央行有义务在必要情况下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央行救助金融机构的能力来自于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的本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需要和具有无限流动性创造功能二者的结合。

(二)不同时期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各有侧重

笔者同意在讨论最后贷款人职责时区分正常时期和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是指金融危机爆发时或之前,正常时期则是处于金融稳定状态时期。不同时期,央行承担的最后贷款人职责侧重不同。笔者认为,正常时期,最后贷款人职责体现为,对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而非失去清偿能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适用“白芝浩原则”。央行因具有无限创造流动性的能力,体现为“银行的银行”。特殊时期,最后贷款人职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延续正常时期对缺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另一部分则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而对金融市场及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央行该项职责不仅来源于其制造流动性的能力,还来源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职能和使命。本文探讨的核心就是特殊时期,央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而履行的救助职责。

正常时期,央行对问题金融机构救助时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区分问题金融机构是暂时欠缺流动性还是失去清偿能力。对缺乏流动性的予以救助,对失去清偿能力的适用市场退出机制。二是如何防范金融机构利用央行救助开展高风险业务、过度冒险,以及央行增发信用为个体经营失误埋单的道德风险。

特殊时期,央行以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为出发点,更多要考虑的是,如果不救助一家问题金融机构,是否会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的发生;或者如果不救助一家问题金融机构,是否不利于金融系统风险的控制及化解。换句话说,特殊时期,面对失去清偿能力的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央行不能单纯选择“不救助”,还必须考虑放任其破产是否会引发系统风险,如果会则要实施救助。但是央行的难题在于:一是如何判断某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由此产生了“大而不倒”理论。二是如何防止商业银行一味追求大规模从而依赖央行救助,以及政府和监管部门依赖央行救助的道德风险。

二、美联储在本次危机中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实践情况及评述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首先通过声明表明了美联储控制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决心;随后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资以及通过再贴现窗口向一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特别是向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注资,大大缓解了这些机构的资金压力;此外,美联储还通过降低利率、贷款拍卖以及协同金融机构联合救市等行动来防止危机的蔓延。何德旭、吴伯磊:《最后贷款人制度:设计原则与改进措施》,载《金融评论》,2011(2)。对美联储的行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一是美联储的救助主要分为两类:“救市场”和“救机构”。“救市场”是指面对市场无针对性地提供广泛流动性支持,包括降低利率,先后共10次,由475%降至0~025%;降再贴现率,先后共11次,由575%降至050%;提供新的操作工具,有定期标售工具、短期贷款拍卖、定期证券借贷工具等。“救机构”是指直接针对具体金融机构实施的流动性支持行为,包括:注资贝尔斯登、摩根大通、美国国际集团等。有学者分析刘锡良、周轶海:《金融危机救助的十大问题初探》,载《金融发展研究》,2011(4)。,本次危机中,美联储的一些“信贷宽松”措施,一方面在机构救助层面呈现更大的广泛性,除了传统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以外,投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甚至商业企业都纳入流动性救助的范围,关注的是救助某个机构对提升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救助层面,采用一些很巧妙的技术在向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不增加整体流动性。

二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贴现两种手段交替进行,相互配合。在本次危机中,基于美国同业市场的高度发达,美联储进一步挖掘了公开操作的模式,将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发挥,收效显著。另外,通过“无限制满足注资需要”树立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弥补私人信贷市场在危机时期失灵造成的不足,针对特殊机构进行救助。

三是美联储在选择运用窗口贴现进行救助的客体时,凸显了“大而不能倒”理论。“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判断标准有二:其一,被救助问题银行机构庞大,其破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此次救助中,美国的九大银行全部获得救助,占注资额的61%。其二,被救助问题银行仅缺乏流动性,而不缺乏清偿性。”

四是美联储救助行为着眼全球市场,与同受危机威胁的国家联手进行救助。金融体系和危机的全球性决定了解决方案也必须继续是全球范围的。本次危机中,美联储多次与欧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等联合,缓解国际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危机。

五是美联储救助多与私人机构资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联合,尽可能发挥银行自救和同业救助的能力。例如,美联储联合商业银行成立平准基金,促使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运用现有的政府财富储备,减少全社会的信用增加。此外,政府部门救助可以不局限于金融业,而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救助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例如,本次危机中,财政部购买房贷资产等。

六是美联储对救助成本以及救助责任承担予以关注。尽管本次危机中的救助不容置疑,美联储的救助也没有因此不计后果。一方面是对道德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同时考虑通胀预期。“以花旗为例,危机中财政部联合美联储和存保公司共为其注资450亿美元,并就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作为条件,要求被救助银行每年需向财政部支付8%的利息,同时,限制股息、限制高管人员薪酬,强制参加救助房市计划等。”刘锡良、周轶海:《金融危机救助的十大问题初探》,载《金融发展研究》,2011(4)。

七是美联储在应对本次危机中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建设性模糊”理论。杨松、王勇:《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以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救助行为为鉴》,载《法律科学》,2010(6)。例如,本次危机中,美联储施以普遍性的救助,大量注资以提振存款人信心,但另一方面放任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这能够提醒其他机构进行审慎经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德风险。

(二)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的意义

2010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是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也是新政以来金融法规方面一次全面的改革。《多德—弗兰克法案》未对救助行为本身进行规制,而是采用源头治理的方式,从强化监管标准、提高银行自身危机应对能力的角度,设计出一系列旨在减少公共资金救助可能性的监管措施。一方面保留了危机下通过救助避免金融体系崩溃的最后一道屏障;另一方面基于救助的负面效应尽可能减少救助的发生。

针对“大而不倒”机构,在《多德—弗兰克法案》之前,政府会迫于不要干扰金融系统的目的,出手帮助“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形成道德风险及不平等竞争的负面效应。当经济危机袭来时,政府在是由纳税人出资救助金融机构还是金融崩溃之间难以做出抉择。法案出台后,扩充了美联储监管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被授予使大型金融机构在破产的边缘被关闭的手段;对主要金融机构施以更高的审慎标准,包括高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压力测试和“生前遗嘱”等,从而降低任何单个机构的倒闭对金融体系造成的横向损害;金融机构的股东和法定资本金的提供者被要求承担亏损,对公司亏损负有责任的管理层将被撤职,破产时自动从金融机构的资产中偿还借款等解决方案,使得救助损失由股东和债权人承担,而不使整个金融行业承担风险。也就是说,国家再也不用在由纳税人埋单还是市场混乱之间难以选择,机构关闭的损失由破产机构和有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承担,而不是由纳税人承担损失。终结“大而不能倒”,Ending“Too Big To Fail”–Brooking Institution,from brookingedu。

(三)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对实践的反思是促进研究发展的重要起点,针对两次危机中救助实践的反思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救助标准以是否危及系统安全为先。传统观点认为央行只救助流动性问题金融机构,对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袖手旁观”,该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实施。信息不对称、时间紧迫和“大而不倒”机构成为最大挑战。金融机构是否具有清偿能力不再是决定是否救助的唯一标准。从央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角度,央行救助以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为目的,则救助的标准侧重于考虑不救助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是救助方式多元化,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贴现在救助中互为补充。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美国市场机制发达,央行工具不断创新,从货币观点出发的“救市场”具有更加宏观的视角,“公开市场操作”也更有用武之地,政治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同时,危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会导致身处困境的机构无法从市场上获得流动性,这是公开市场操作无可避免的局限性。窗口贴现有其直接、准确、自由裁量的优势,是救助者必不可少的手段。此外,救助不仅表现为流动性支持,还包括对市场自由的控制和干预。本次危机中,美国监管部门即多次发布命令,完善交易规则、修正评级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又通过对金融高管限薪、建立与风险责任和公司长期收益挂钩的薪酬制度、改革投行股权制度、加强公司治理等完善激励机制及金融监管体制。

三是适用低利率更为普遍。尽管惩罚性利率具有其理论上的正当性,是应对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在金融危机状态下,或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适用低利率是更为明智的选择。“汉弗莱(1985)认为,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征收惩罚性高利率等于向市场提供了一个促使资金加速抽逃的信号,这反而会加剧银行危机的发生。”但是,不再使用惩罚性利率不代表被救助机构无需承担被救助的法律责任。

四是快速作出救助反应更为有力。尽管通常认为,早救助会出现道德风险,晚救助会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危机程度深化,甚至出现社会动荡等问题,本次危机证明,任由危机蔓延,救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刘锡良、周轶海:《金融危机救助的十大问题初探》,载《金融发展研究》,2011(4)。如何找到准确的救助危机的切入点,有学者同上。认为可以把握几点经验:其一是救助不能要求所有条件完全成熟。错过最好的输血时机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学习美联储,先解决债务危机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然后对引发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制裁。其二是采用多种流动性工具,将救助对象和市场进行了细分,分批次、分时间的流动性救助事实上将救助过程变成了一种试错过程,提高了整体救助时机选择的准确性。美联储在救助中“暂时放下救与不救的争论”、“根据各种机构和市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救助方式和时机”的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

五是央行出手救助前,被救助机构应当先穷尽自身救助手段,同时积极与政府合作展开救助。自身救助包括通过同业拆借或回购从货币市场获取短期资金,以及利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获取资金,或者引入战略投资等,央行也可积极促成被自身救助的可能,例如,组织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收购和救助并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和央行救助应当是最后的手段。这是因为,对救助成本来说,在同样能够达到救助目的的前提下,自救优于外救、同业救助优于政府救助、国内救助优于国际救助,并且自救的运用有助于减少对市场机制的扭曲。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应当表现积极,利用财政低息贷款、购买股权债权、提供贷款提供担保、税收减免及政策优惠等手段进行救助,而不是坐等央行行动。央行应当与政府加强救助方面的协作。

六是央行救助力度应适当,不要过度救助。过度救助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救助资金规模大于危机规模,会造成公共资金对危机埋单;另一方面是救助行为过度扭曲市场机制,会对市场机制造成实质性破坏。扭曲市场机制的过度救助主要表现为对市场机制的不尊重,简单代以计划式的强制手段,或者救助措施存留时间过长。救助最本质的目的是恢复金融系统、金融市场的正常进行,需强调:其一是救助应当强调发挥现有市场机制的作用,尽可能保留市场机制;其二是救助措施应当是可以恢复的或者利于市场机制完善的;其三是救助措施需及时退出。

七是从事后救济改为事前防御,未雨绸缪。救助问题银行带来的负效应往往难以消除,因此,必须寻求事前预防手段,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银行自身的治理水平等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从源头上预防问题银行的产生和被救助的可能性。本次危机结束后,各国普遍在反思其市场不良操作及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从错误中寻找解决途径,完善风险事前防御体系,也以此巩固救助成果。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出台就是救助后,通过完善交易规则、评级制度、会计准则、法律制度、监管手段等防范金融风险的成果,对金融市场和系统做出了长远性改良,将救助最终落脚于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三、中央银行救助在我国的实践情况

(一)现行法律规定及解读

目前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就央行救助作出直接明确的规定,体现该内容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没有明确问题金融机构救助问题,也没有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仅在第三十二条中规定“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并且确立了人民银行就该特种贷款的检查权和处罚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解读》,所谓特定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但同时也包括其他目的,如中央银行为适应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向其提供股份制改革所需的资金。“从中国人民银行已发放的贷款的性质看,地方政府通过商业银行向中央专项借款、中央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的贷款、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借款等均属于特种贷款。”第三十条规定的“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解读》,属于“特种贷款”的一种,目的不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对发生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维护金融稳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和办理再贴现属于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的流动性、影响其信用扩张能力以及体现国家政策性扶持的导向”。根据第二十三条,确定基准利率也属于货币政策工具。总体来看,其一,央行发放紧急再贷款需要受制于国务院的批准和决定;其二,为维护金融稳定,实施救助的手段有限,只有贷款一种;其三,赋予了人民银行针对特种贷款检查权和处罚权,但是规定过于笼统且操作性不强;其四,没有就特种贷款的发放条件、适用利率、还款机制等作出规定。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规定了贷款条件、用途、期限和利率等内容,是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的主要法律依据。解读《暂行办法》,(1)仅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国有商业银行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属于被贷款人。(2)仅规定紧急贷款是为了帮助发生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缓解支付压力、恢复信誉。(3)贷款期限较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四年。(4)贷款资金仅限用于兑付自然人存款的本金及利息。(5)罚息利率只适用于逾期归还贷款的情形。(6)未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承担限期改善经营管理、调整董事会人员组成、限制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等义务。

三是《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确保地方金融稳定制发的本文件。文件主要适用于专项借款,即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地方商业银行向省级政府发放的再贷款,专项用于解决地方要关闭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各类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个人债务和合法外债。借款条件是,省级政府“在多方筹措偿还资金仍难以解决支付风险的情况下”。借款使用期限为6~8年,固定年利率225%。对于财政部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职责,目前尚无立法明文规定。

(二)我国实践操作情况及特点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还未经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市场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大型金融机构都有国有参股,民间融资尚未放开,国家对金融行业干预还相对较多。尽管目前没有爆发全国性的金融风险,但中小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已经多次出现了经营问题,多次出现区域性挤兑事件。并且,我国民间融资势力日渐壮大,类似“吴英案”等民间融资风险逐渐显现。2012年11月3日,《温州金融改革十二条细则》出台,民间融资在金融行业中比重加大,也增加了金融系统不安定因素。

实践中,我国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很少,较为典型的有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财政部以发放债券的形式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向威海市商业银行发放救助贷款、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向海南发展银行发放救助贷款、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郑州市城市合作银行出现挤兑实行全面救助、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关闭后的中国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对被行政撤销的新华证券提供再贷款等。杨松、王勇:《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以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救助行为为鉴》,载《法律科学》,2010(6)。

我国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主要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尚未建立存款保险机构,中国问题银行的公共资金救助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救助主体。二是救助方式为以提供紧急贷款为主。三是为避免潜在的挤兑风险,保障储户利益,中国人民银行大量救助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关闭的金融机构。四是救助再贷款时间长,利率低,多以信用贷款形式发放,没有相关惩罚性制度,没有就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作出防范。五是再贷款资金回收困难,形成央行大量不良贷款。

(三)我国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难或不足

有学者总结“过去十几年的实践中,央行以金融稳定为名扮演了一个全面负责的‘保姆’角色。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数次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援助。其中有些救助措施并不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使央行承担的并不完全是金融危机的损失,而更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改革的成本。可以说,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稳定,在转型经济体制下,市场化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央行承担了大量的准财政功能,导致央行在维护稳定的概念中加进了支持改革的内涵,肩负着稳定和改革的双重任务。……我国中央银行以往的救助实践中往往不计成本,每次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救助资金加剧了中央银行的负担,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中央银行的声誉和监管威信。具体体现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标准过松、救助范围过宽、贷款利率过低、贷款期限过长及惩罚力度过小等问题”。齐稚平、姜成人:《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收益分析》,载《生态经济》,2011(5)。

还有学者常健:《金融危机状态下中国人民银行的核心角色——以最后贷款人制度为中心展开》,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13卷,2009(3)。认为,我国央行关于救助问题存在“角色错位”,一是错位为“万能的救世主”,表现为不仅要救助缺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也要救助缺乏清偿力的金融机构,还要为金融体制改革服务;二是错位为“最先贷款人”和“最后埋单人”,表现为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申请央行救助,没有穷尽自身救助,而对于破产或解散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也要支付存款人债权;三是错位为“保险阀”和“提款机”,表现为对大量丧失清偿能力的金融机构注资,保障存款人利益,而且人民银行提供贷款往往不需要担保,贷款偿还率很低。

中国由于存款保险机构缺位,处置问题银行的任务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承担。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动的最高目标,也是国务院职责的应有之义。为实现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处置问题银行时倾向于一味救助而不计成本,这有可能导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诱发银行业道德风险、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损害纳税人利益等后果。

实践中,中国人民银行在提供紧急贷款时也并未严格遵循《暂行办法》的规定。《暂行办法》要求银行必须为紧急贷款提供抵押、质押或保证人担保,还要求政府部门已经采取增加资金来源等切实救助措施,借款人已经采取了自救措施,但实践中紧急贷款更多的是以信用贷款而非担保贷款的方式发放,而许多银行也根本没有偿还贷款的意向,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自救计划,仅依赖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贷款资金。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央行救助性贷款一旦放出很难收回。中国人民银行的紧急贷款有提供给问题银行“免费的午餐”之嫌。这不仅弱化了市场约束机制,并且使问题银行过多依赖中国人民银行救助,实际上是将银行的经营风险及损失转嫁到国家身上,不仅扭曲市场竞争规则,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会滋生道德风险。杨松、王勇:《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以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救助行为为鉴》,载《法律科学》,2010(6)。

四、完善我国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多主体救助体系

应当确立一个立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面对问题机构时,不应当只有央行进行救助。社会救助体系中包括:自救、私人机构救助、央行促成的私人机构救助、存款保险主体救助、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及保险保障基金、政府主体救助和央行救助四个层面。存款保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及保险保障基金以保障存款人利益为目的,利用市场机制对问题银行实施风险处置及救助;央行仅以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市场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负责对缺少流动性资金或一旦破产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救助;政府财政部门与央行互为补充。救助中,应当特别注重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的配合和互动。财政部门应在拯救破产金融机构、清理不良资产、对高风险金融机构注资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此外,还应明确央行组织私人机构救助行动的权力。

(二)将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确立为央行制度的核心

立法中,以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为核心构建央行对金融业监管体系,明确:一是央行最后贷款人的法定地位;二是央行对整个金融业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责;三是央行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救助制度;四是央行为实施救助而承担的风险监测、预警、决策、实施、监督、检查等职责,赋予央行相应的履职权力及手段。例如,央行可以根据需要,以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为目的,根据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或自身对机构的判断作出是否救助的决定以及救助的方式等;提高央行获得监管信息的能力,从而及时、便捷、充分地利用市场信息作出判断等。

(三)我国央行面对问题金融机构救与不救的抉择

我国实践中面对这一问题很少有“不救”的选择,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直接相关。一是我国市场机制发展程度有限,自由竞争机制和市场手段发育均不足,相反,宏观调控甚至计划干预却非常强势,例如利率干预、信贷规模控制等。金融机构经营不完全自主,央行和政府有义务为其计划性干预政策负责。因此,较之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强势的调控手段决定了公共救济也必然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说,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央行和政府承担的救助义务更大。二是目前我国大型银行多,且在金融领域占据着相当比重,并实质成为系统重要机构,也是“太大而不能倒”机构,对金融稳定举足轻重。一旦该类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救助是必然的。三是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多,国家是银行的股东之一。既然是国有控股银行,本质上即是全民控股银行,从存款人心理上来说,当然认为政府对银行信用作出了担保,从道义上来说,银行当然应当遵循控股股东意志,维护存款人信用。因此,一旦国有控股银行出现问题,获得国家的救助就是确定的、必然的。四是如果国家必然救助大型金融机构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不救中小非国有控股机构必然会形成不公平竞争,加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具备,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也只能选择救助。解决上述难题,对于我国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完善市场机制,尊重市场自由竞争,减少计划性干预。而降低救助带来的道德风险,则应侧重于讨论何时救、怎么救以及救助后法律责任的承担,即通过救助机制本身加以解决。所以,我国救助机制应明确两项原则:

原则一,被救助机构穷尽自救手段。申请机构只有用尽自身救济、行业救济的情况下,央行才予以窗口贴现。

原则二,适用建设性模糊原则。也就是说,树立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承担,使得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相信存在普遍性的担保,但不确定具体的救助对象。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当存款持有人相信中央银行会采取行动时,一般就不需要中央银行的真正介入了。”[比利时]保罗·德·格罗韦:《欧洲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载《国际经济评论》,2012(2)。

(四)扩充人民银行履行救助职责必要的权力及手段

保障央行有效履职的前提是赋予其必要的手段和权力。一是赋予央行必要的监管权、获取信息权及相应的处罚强制手段。中央银行对金融危机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是防范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及时性和有效性则依赖央行对金融危机的预警能力和判断能力,包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判断及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准确监管信息的掌握及科学分析。这种权力既包括进行救助前为判断是否需要作出救助行为时对金融机构的检查、调取信息等权力,也包括央行实施救助行为后,就被救助机构运用救助资金及资产状况的检查、调取信息及处罚权力。二是丰富央行实施救助手段,包括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和优化窗口贴现制度。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救助的主要方式是央行金融稳定再贷款,贴现都很少为之,单纯以救助为目的的公开市场操作就更少。作为央行,创设更多的手段对于救助问题银行进而维护金融稳定无疑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具体实施中会体现出更多的细致区分和层次递进。

(五)建立救助法律责任制度

为促进我国央行救助不被滥用,提高救助再贷款回收率,应建立起以被救助机构为主要承担人的多层次救助法律责任承担制度。明确责任承担主体包括:私人经济部门、存款保险部门以及政府财政部门。该制度应当包括强制贷款担保、适用惩罚性利率及对被救助机构及其高管人员的惩罚性措施等。

尽管本次危机中显示,惩罚性利率在实施中存在一定障碍,但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仍应明确规定央行可以对被救助机构加收惩罚性利率的权力。而对被救助机构的处罚措施在本次危机中适用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限制业务范围、承担担保责任、限制股权分红制度、对高管层的限薪制度、撤换主要负责人等。此外,为了防范政府在救助中的道德风险,还应进一步探究政府作为救助利益获得者及施救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为保障法律责任的有效承担,必须赋予人民银行对于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管权,包括持续监测被救助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途径及使用效率等)的权力、现场检查权、获得信息权、违规处罚权。同时,为保障人民银行行使救助职责,应当确立监管机构的有关配合义务。

(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我国央行一直以来实际承担的存款人保险责任转交存款保险机构承担,并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对破产金融机构的参与处置权。存款保险制度侧重对存款人微观权益的保护,与以金融稳定为目的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不同。二者分清职责,协同配合,更有利于正确处理问题金融机构,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采取强制性要求,并施行与风险挂钩的差别费率。

(七)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

明确“让失败者出局”才能有效界定“救与不救”的界限,才能真正借鉴“建设性模糊”原则。

参考文献

[1]刘锡良、周轶海:《金融危机救助的十大问题初探》,载《金融发展研究》,2011(4)。

[2]何德旭、吴伯磊:《最后贷款人制度:设计原则与改进措施》,载《金融评论》,2011(2)。

[3]杨松、王勇:《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以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救助行为为鉴》,载《法律科学》,2010(6)。

[4]终结“大而不能倒”,Ending“Too Big To Fail”–Brooking Institution,from brookingedu。

[5]常健:《金融危机状态下中国人民银行的核心角色——以最后贷款人制度为中心展开》,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13卷,2009(3)。

[6]孙天琦、刘杜芳:《最后贷款人理论发展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金融》,2007(7)。

[7]汤凌霄、胥若男:《现代最后贷款人操作规则的创新与发展》,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9。

[8]巫文勇:《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国家救助法律制度研究》,载《货币银行》,2011。

[9]危勇、满一兴:《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巴杰特规则”及其政策启示》,载《上海金融》,2007(1)。

[10]王自力:《最后贷款人决非最后埋单人》,载《南方金融》,2004(10)。

作者:孙宇

第2篇: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如何履行金融风险防控职责

打好防化金融风险攻坚战是人行县(市)支行一项政治任务、经济责任和重大职责,为了促进并从机制建设上保障其忠诚、担当、全面地履行这一职责,岳阳中支调查组开展了辖内县(市)支行履行金融风险防控职责的审计调查。

县(市)支行履行金融风险防控职责的内容和边界

金融稳定与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态势、宏观调控政策、法制环境、社会信用程度等密不可分。因此,需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地方党政拥有行政、司法和经济调配权,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力量,作为支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依法构建一个“政府领导、人民银行主导、金融单位为主体、相关部门单位共同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维稳工作格局,以此确立人民银行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厘清县(市)支行履行金融风险防范职责的内容和边界,调查认为应注重系统性、社会性和主旨性。

注重金融稳定维护的系统性。

就是要维护辖内整个金融稳定。一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具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中脱离出来,一切以整体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定运行为目标。二是采取更广泛的视角。兼顾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分析,尤其要重点关注当下“五类”风险的蔓延。三是运用更综合的手段。从金融市场的健康协调运行和一些涉及整体金融稳定的管理规定出发,积极配合上级行对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注重金融稳定维护的社会性。

金融稳定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工商、财政、司法、审计、社会中介等相关各方的支持配合,也要社会公众和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参与。支行应当积极推动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动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争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到金融稳定工作中来,宣传、引导、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公正从业,引导微观主体和社会公众增强自御能力,共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注重金融稳定维护的主旨性。

金融稳定工作具有明确的职责和要求。支行应当准确把握金融稳定工作的内涵,突出重点,厘清主次,把精力从大量繁琐而又没有法定授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应当把风险监测和防范作为履职重点,在国家统一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内,按照审慎原则,构建起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监测、评估辖区金融系统特别是地方性中小金融风险,及时按层级预警、提示风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严格按照上级行要求,参与处理有关风险。

依据上述判断,结合央行“三定”方案确定的县(市)支行职责和支行现实情况,调查认为,县级支行在履行金融風险防范职责方面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框架含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应当履行防控金融风险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一是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辖内金融机构传达习总书记2017年以来就金融风险防控工作8次重要讲话精神及人总行易纲行长、郭树清书记关于人民银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批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贯彻落实措施。二是及时牵头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及时成立“体外”风险监测联合预警领导小组,建立人民银行与辖内金融机构“双主体”风险联防机制。三是动态掌握辖内金融运行情况和涉及金融安全的风险信息,牵头组织、协调承办金融风险形势或信贷运行分析会、通报会,定期向上级行汇报辖内金融风险管理情况。四是适时组织各类创建活动,如诚信宣传教育、信用环境整治、投资者风险教育、金融知识普及、反假宣传、信用单位评比等等,按要求完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报告》。五是促进人民银行与当地政府部门和银保监等部门的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及时、客观、保密地向当地政府、上级行、专业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提醒、提示辖内重大金融风险信息。

第二,应当履行对辖内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配合上级行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和配合上级行或根据安排自主开展的专项业务检查。二是对辖内法人机构开展综合评价初评。三是配合中支切实做好存款保险工作。四是配合做好对所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工作。五是加强对辖内金融运行的风险监测。重点是辖内问题类和关注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或者正常类机构的业务专项的风险监测、调研、核查等情况,掌握风险底数和业务开办情况,及时上报。配合上级行做好法人机构或者指定对象的压力测试、专项稳健或全面稳健性评估工作。六是根据职责权限做好开业管理和金融消费者维权工作。

第三,应当履行体系外风险监测预警职责。一是了解所在地金融体系外风险基本情况。二是建立出险企业名录,包括出险企业和大型有问题企业;根据要求进行监测并报送情况。三是确定重点行业监测对象,根据要求进行监测并报送情况。四是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监测机制,按季度建立台账,与辖区金融机构、地方财政部门、政府投融资平台三方数据勾对。五是加强与财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摸排政府三种债务类型的风险状况,配合地方政府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出台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应急预案。六是建立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上报辖内对银行机构可能造成声誉风险的事件。对重大事项,督促受到影响的银行机构把声誉风险降到最低。

提高县(市)支行防控金融风险履职能力的建议

确保宏观政策实施

尽快补齐金融业监管短板。

一是加速推进市、县金融管理局挂牌组建,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系。赋予地方金融管理局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强化对辖区“7+4”类金融机构的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尽快建立起中央与地方两头监管体系,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监管。二是促进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监管机构在县域落地,延伸监管触角,完善金融行业监管体系。建议重点采取非现场监管的方式,加大对县域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代理监管。三是消除互联网金融监管盲区。比如网上小额贷款等各类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提高准入门槛,强化业务监管,消除“网上高利贷”,扶优除劣,规范市场发展。

建立金融风险监控平台。

强化各监管部门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协作分析,协同管理。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现有风险信息业务系统的强大功能,同时融合地方政府建立的大数据平台,自上而下建立起科学的金融风险综合监测监控平台,拓宽信息搜集渠道,拓展金融统计范围,实现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间风险数据的及时共享,全面掌握机构的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及资产流动性水平等,从而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提供准确信息。

构建跨界联防联控机制。

推动“一行两会+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多边金融监管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对跨部门、跨市场风险的转移与扩散予以特别关注,提高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水平。例如,当前各地政府债务体量较大、偿债压力不断加重,如何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地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重点。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债务规模约束机制,以及实践操作中多部门联动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金融监管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区域金融监管的协调,共同抵御各类金融风险,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严控金融风险的传染半径。

优化运行机制建设

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一是确认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主体责任,保证权责的对等与落地,保障区域金融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管理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处置能力,有效打击违法金融活动。二是强化地方行政长官离任审计中地方债务方面的审计,实施地方债务行政长官终身责任制,即确保地方经济发展,又确保债务的偿还,减少拍脑袋的非理性决策。三是出台地方政府支持金融行业发展政策。地方政府应积极关注发展金融,改善政银关系,促进当地政府与县域金融机构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维持和谐的政银关系,降低区域金融风险水平。

优化金融经济运行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要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抓手,下大力气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二是依法维权,加大债权追缴力度。严厉打击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特别是要协同司法机关提高金融案件诉讼效率和执结率。三是积极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建立防范系统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增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识别和预见能力,发现区域金融风险苗头要及时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提高金融突发事件反应及处置能力。

强化金融机构自律管理。

一是建立行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应将客户风险信息及时上报当地人民银行,形成由人民银行集中负责协调、通报各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二是构建良性有序的竞争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共同发展,避免恶性同业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稳定。三是加强员工管理。特别是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员工管理制度,在工作之外更多了解员工情况,减少发生内部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强化牵头抓总职责

责任清单,责权匹配。

一是建议出台金融稳定相应的行政规章,明确金融稳定责任清单,确定履职边界,赋予人民银行履责所需的必要手段。二是明确人民银行分支行作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牵头抓总”部门,各相关单位及部门应全力配合,并明确其相关职责。三是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对地方政府相关单位、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中的失职、渎职、不配合等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

监管问责,机制落地。

一是应尽快设立县(市)支行金融稳定部门,由县(市)金融稳定部门专门负责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風险攻坚战的政策制度,为基层央行落实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牵头抓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尽快形成地市及县(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协调机制,降低县(市)支行履职阻力。三是将防范金融风险履职情况纳入县(市)支行行长履职(任中)审计的范畴。县(市)支行行长应对防范辖区内金融风险工作负总责,并将该项职责纳入履职审计范围,扩大县(市)支行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的影响力。

提升素质,强化担当。

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把专业能力精、创新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金融稳定队伍中,解决思维老化、综合素养缺失等问题。二是创新人员培训方式。运用学习交流、岗位练兵、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积极参与上级行组织的综合评价、存保核查、专项检查、央行评级和调查研究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岳阳市中心支行)

作者:易伯明 李雄文 许伟

第3篇:基于岗位能力的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服务和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为适应当前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需要对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简述物流金融管理应具备的知识理念和服务内容,分析基于岗位能力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革新趋势,并探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期望能为培养专业物流金融管理人才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物流管理;金融专业;课程改革;岗位能力

[

岗位能力可被定义为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考核,在某种从事的职位或工作岗位领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培育具有高素质金融素养,又懂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理念

从实际的工作出发,了解物流服务企业金融管理,掌握相关企业所在岗位的知识理念,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并制定出专业课程中应具备的知识理念,以此规范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教育基础。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理念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的职业知识,作为物流服务行业所必需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清楚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物流金融中所需要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可以掌握现今物流金融管理的变化趋势,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平台或其他相关的信息设备,了解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的职业知识,并对物流设施和供应链所产生的业务有一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较深层次的职业知识理念,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物流金融管理中的各类设备和软件,还包括较强的物流金融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物流金融信息能力以及将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供应链的优化能力。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也相应增多,了解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理念,才能找出革新专业课程的方法。

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服务内容

在了解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服务内容前应清楚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物流金融管理所从事的日常工作是开展物流财务、融资、风险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也包含物流金融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业务咨询,可能也会有从事物流金融网络与物流金融科研教学方面的工作。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服务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财务管理,从企业内部详细划分也包括金融结算、融资服务和物流保险三类,由于其中岗位较多,服务内容也因参与者增多而变得繁杂,制定的专业课程应以重点内容为主。在物流金融管理中还包括对市场调研、制定物流金融服务个性化方案、物流金融风险管控以及物流金融服务质量评价等内容,这些都是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具体服务事项,在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应将实践课程或活动内容的核心放在物流金融的具体服务上,以此提高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

三、基于岗位能力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革新趋势

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迅猛发展,全国社会物流总量迅速增长,这也引发了物流市场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不过,物流产业发展趋势良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却呈现短缺,不仅是市场需求下岗位的大量缺口,还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缓慢的问题。目前各学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物流企业人才的紧张形势,但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1]。

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肯定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也确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革新趋势。只是目前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革新并不显著,大部分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方面的课程较多,针对金融学的课程较少。要么是课程覆盖面宽泛,缺乏统一的金融管理内容;要么是专业方向和专业目标不够明确,缺少对专业岗位发展的课程汇总,重复内容较多,无法为物流金融管理提供帮助。因此,基于岗位能力的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革新势在必行,应当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对物流金融管理职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输送更多物流金融管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金融管理的应用效果。

四、基于岗位能力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途径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基于岗位能力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首要改革,就是改变传统以教師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仅是为遵循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和思考能力。要清楚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作为物流管理的延伸,并未失去物流管理专业的本质,应当继续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理念,制定合理的物流金融管理教学模式,形成尊重学生、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使学生能够尊重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促进现代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2]。在以人为本的教学前提下,应拓展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专业课程中应针对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设立相对应的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将物流金融学、物流保险学等课程提取出来,明确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知识理念,重新构建物流金融管理的专业性教学。

(二)检验能力的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物流金融管理工作的岗位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下的能力要求,需要物流金融管理课程结合当前物流形势进行创新和完善,形成以检验能力为标准的教学内容。

在革新教学内容时,可以基于岗位服务能力建设三个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物流金融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进行规划。以物流金融管理服务内容为主要核心,配合物流金融管理的专业教学内容,建立基于岗位服务能力的模块化学习体系。其中包括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学习模块和拓展服务模块,并根据不同的模块制定相应的课程。首先是公共基础模块,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核心,学习包括计算机基础、管理基础认知方面的内容;其次是专业学习模块,着眼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服务能力,以企业投融资业务、物流运输操作与管理、物流金融市场营销与客户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为主;最后是拓展服务模块,由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可能会存在差异,要求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注重拓宽学生的岗位能力,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供應链管理、经济法律法规方面的选修内容。在开展物流金融管理三个学习模块的同时,应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金融事务专业相互结合,并且部分公共课程可以与中职、中学教育相互衔接,而专业学习模块和拓展服务模块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与后续教育和未来实际岗位配合。此外在企业对人才定向培养的需求情况下,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应注重企业经营情况,并根据实际岗位调整授课内容[3]。

在确立教学内容的体系后,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改革也要以增强学生动手和实操能力为基准。根据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现阶段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设计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能力提升教学体系。这一体系是将教学内容模块与课外企业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其课程内容包括在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项目实训和毕业实训等。校内实训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例如进行管理沟通训练、演讲活动等方式;校外实训顾名思义,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物流企业工作中,清楚认识到物流金融操作、信贷操作等服务内容,通过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真实环境,培育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训可以以班级或学校为基础,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的模拟训练、物流市场的实际调查,通过设置实训时间,专注于提升学生某项职业能力;毕业实训可以是毕业设计的内容,也是最终检验学生能力的环节,学生不再依靠老师或其他帮助,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入物流企业实习工作,锻炼学生的适应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服务水平。教学内容以三个学习模块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岗位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便能融入社会[4]。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时代,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将教育环境、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都融为一体。网络的优势在于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物流金融管理的信息,也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学生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知识。一方面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推广趋势,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依靠视频、音频等信息化内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部分高新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创新专业课程,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创设物流管理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企业中的工作氛围。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结合现阶段的计算机软件、网络平台以及手机等信息设备开展物流金融管理教学,也应探索部分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从多方位、多渠道的数据信息中获取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优化手段,才能够营造出符合现代化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环境。

总而言之,目前的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将是未来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技术和岗位能力,应对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塑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创设检验能力的教学内容,配合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与契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才能够使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符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春平.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营销界,2020(15):128-129.

[2]郭怡萱.国外应用型物流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研究:以工商管理学院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26):14-17.

[3]李佩,王广永.需求导向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物流金融人才培养为例[J].物流科技,2018,41(8):157-161.

[4]游筱婷.经济新常态视角下高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3):34-37.

编辑 司 楠

作者:谷玉红

第4篇: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在公司运营战略指导下,整体研究、策划、设计和完善公司的各个产品、产品线或者解决方案。

2、综合各方面产品需求和技术平台,撰写产品的原型设计、产品需求书,详细阐述产品功能和操作流程,保证产品功能的实现以及按时推向市场;

3、与技术、运营等部门对接,驱动项目的开发进度,把控项目进度节点;

4、负责对竞争产品、行业产品、行业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深度分析,定期向上级提供公司产品相关的工作报告。 岗位要求:

1、3年以上移动互联网产品工作经验,至少独立负责过1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有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关经验优先;

2、熟练使用产品设计工具,撰写产品设计文档,设计页面原型;

3、关注同行业互联网产品,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与敏感度,对未来互联网产品发展具有相当的远见及把控,并善于思考和总结;

4、性格开朗外向、能吃苦耐劳、善于团队合作

第5篇:互联网金融市场营销部职责

投资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门职责

一、 负责市场开发部的各类工作计划和总结 信托市场的研究:

二、 制定详尽的市场调研计划

三、 收集分析影响信托市场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动态信息

四、 调查分析各类客户群,按其对信托产品投资的风险偏好、收益率要求、决策过程、交易模式、价值预期等特点进行市场细分

五、 分析细分市场的潜在需求,建立市场开发的基础

六、 收集金融市场中竞争对手如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信息,比较、分析本公司的信托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的竞争力

七、 对本公司的信托产品进行风险分析,提供风险控制提示

信托产品的设计开发:

八、 在对信托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金融产品进行精算,设计信托新品种

九、 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提出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

十、 制订新产品的法律文本,并对样本进行保存

十一、 负责对经相关部门初步审定并准备投放市场的新产品进行市场运行模拟,并据此修改、完善原设计方案,确定实际投放市场产品品种类型,并将研究结果上报经理办公会审议

二、 经公司领导授权并批准后,负责向监管部门申报信托新产品 信托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 制定市场战略及分步目标,进行市场定位

四、 详尽规划市场推广的计划与步骤,包括市场推广的时间、销售渠道的确定等

十五、 针对细分市场设计产品价格策略和价格组合,以及投资回报预测方案

十六、 协同相关业务部门制作宣传资料,组织信托产品的推广活动,联合

媒体发布营销广告

七、 协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信托产品的销售

八、 帮助相关业务部门维护、拓展与客户的关系,并及时将客户的各种理财需求反馈到相关部门

九、 策划宣传信托理念,普及信托知识,进行潜在客户培养

十、 定期发布信托资产经营情况公告

公司形象与品牌经营:

二十

一、 设定公司整体对外形象

二十二、 负责公司公共关系管理

二十三、 营造公司品牌形象

营销后评价及信息处理:

二十

四、 建立公司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二十五、 定期分析并向公司高层提供决策信息

二十

六、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任务篇二:互联网金融公司营销推广思路 互联网金融公司营销推广思路

互联网金融公司营销推广思路

一、 前言

网络推广靠的是执行力,网络营销靠的是创意和策略。网络推广是网络营销产生效果和成功的关键,是网络营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先带着营销的思想去做好针对目标群体的网络推广。 网络营销策划目的

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工具,以最少的成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从而建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和口碑,起到宣传、引流作用,然后通过后期客户的维护,最终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使广大的投资者来黄鹤财富上进行投资理财。并且吸引部分借款人来平台借款。

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是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条件。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经营的优劣成败,在于营销管理者能否顺应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在营销活动之外,能够影响营销部门发展并保持与目标顾客良好关系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和力量。营销环境既能提供机遇,也可能造成威胁。成功的公司必须持续不断地观察与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p2p网贷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行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下,p2p网贷行业的蓬勃发展反应的是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具有强烈的资金需求,而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储蓄的积累使得我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巨大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是巨大的投资需求,作为网络借贷中介的p2p网贷平台刚好链接了这两方面需求,所以,从宏观经济理论来看,p2p网贷行业得到较大发展是一种趋势。

1、从监管层面来说,政府将出台针对p2p网贷行业的行业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监管。网贷行业也将出现更多的行业联盟和自律组织,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严守法律法规,坚决不踩红线的企业将获得用户的信任。

2、从整个金融行业的不同经营领域来看,p2p网贷行业将成为银行、证券、保险等正规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将会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入股p2p 网贷企业,双方在征信等方面都将展开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合作。

3、从资本的角度看,风险投资看好网贷行业的前景,将有更多风投陆续进入p2p网贷行业,资本与网贷企业的对接进入一个蜜月期。同时,风险投资将对网贷行业的成交量,利润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竞争加剧,过去那种没有在同一领域竞争的状况将结束,各家企业将在同个细分领域进入短兵相接的竞争状态。得到风投青睐,拥有优质资源的网贷企业将逐渐呈现行业领跑者姿态,企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企业将被淘汰。

4、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网贷市场将出现市场集中化的趋势,网贷行业将出现真正的领跑企业。市场集中化有利于降低行业成本,整合优秀资源,实现规模化的高质素增长。大量竞争者涌入p2p网贷行业致使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没有明确战略目标,没有占据优势资源的企业将被市场逐步淘汰。

5、从行业的生态圈来看,p2p网贷行业覆盖了网络借贷中介,征信,担保等各个领域。这实质上覆盖了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增加了网贷企业的经营成本。随着行业的发展,今后业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进一步细化。会出现更加专业的针对征信,担保等不同领域的的企业,并将在这些细分领域出现龙头企业。

(二)企业形象分析 这里举个实例,黄鹤财富()作为武汉市场最早一批基于互联网的p2p金融服务平台,黄鹤财富将始终结合信息化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和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专注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安全、透明的财富管理服务,为高成长性人群提供高效、便捷的小额信用借款支持。

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规划,黄鹤财富将公司总部设立于武汉舵落口大市场。舵落口大市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交易市场,汇集了近万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形成了以五金、家电、家具、建筑装饰材料、农副产品为主的八大交易板块,年营业总额超过100亿。黄鹤财富将业务重心立足市场,在整合股东及关联机构优质资源后,为市场方量身定制出系统性的金融产品及风控模型,充分满足了市场方客户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投资人科学地规避了分散性金融风险,实现财富地稳健增值。

黄鹤财富在高速发展的路上凝聚了一批团结、进取的技术及管理精英。在未来,黄鹤财富将继续以现有市场为根基,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建立分支机构。本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致力于通过优质服务和更加专业的水平,成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普惠金融的伟大梦想。

(三)竞争分析 目前,p2p网贷平台众多,除了少数部分运营比较成熟的平台,还有许多的规模比较小、上线时间比较短的平台。那么,黄鹤财富怎样才能在众多的p2p网贷平台脱颖而出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p2p网贷平台的安全保障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另外总结别人做的不足的地方,去加以改进。网贷界首创,风控讲标、视频签约,做最透明的平台,让投资人在家就可以远程考察。我致力于做最透明的普惠金融平台。在安全保障方面,黄鹤财富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四重安全保障:本息保障、帐户安全保障、用户隐私保障、ssl数据传输加密。另外,我们有着十分优秀的风控和技术团队,为我们持续健康发展又增添了更多保障。

1、国际风险管理体系,六重严格审核

双线六重审核流程,着重从源头把控风险,严格程度堪比银行。其体系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板块。

· 国际风险管理体系和一流风控团队

· 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信审机制

2、卓越it技术,保障资金安全

一起好网站采用了多项网络安全技术,以保障理财人资金安全。

· 与支付平台领航者 — 腾讯财付通紧密合作,全程保障资金安全

· icp网络经营许可证

· 采用geotrust ssl数字证书,128 ~ 256 位的 ssl 加密

· 商务部可信网站认证

另外,黄鹤财富将公司总部设立于武汉舵落口大市场。舵落口大市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交易市场,汇集了近万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形成了以五金、家电、家具、建筑装饰材料、农副产品为主的八大交易板块,年营业总额超过100亿。黄鹤财富将业务重心立足市场,在整合股东及关联机构优质资源后,为市场方量身定制出系统性的金融产品及风控模型,充分满足了市场方客户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投资人科学地规避了分散性金融风险,

实现财富地稳健增值。公司位于人流量众多五金家电大卖场,以便于投资者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所以,互联网金融公司,特别是p2p平台的营销推广,不仅需要关注营销,还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的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动,绝对不能去触碰政策监管的四条红线。

三、站内优化和站外推广

(一)站内优化

1、网站关键词的优化

将诊断报告中所提到有问题的地方加以解决,使网站达到健康的状态。健康的网站是搜索引擎优化的基础。

(1)资料收集,关键词的分析确定

从站长工具的查询结果可以看出,网站目前的三大标签的撰写还不太规范。另外,像p2p这样的关键词不准确,并且百度指数太高,不利于网站的排名优化。

(2)分析客户需求,制定目标关键词及拓展关键词 根据客户的主营业务,制定主关键词和拓展关键词。关键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可以,尽量避免超级火爆的词,根据企业情况,定位于目标客户制定最合理的关键词,多拓展些更具专业性的词,真正将流量转化为企业客户。但是由于p2p网贷这款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多数用户搜p2p网贷这样的热门关键词是为了查找与网贷的相关的信息,所以这些词是提高曝光度的有效途径。反而大多数用户会直接搜平台的名称,从关键词指数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词也许指数不高,但是交易价值却是很高的,所以像“黄鹤财富”这个关键词是推广的重点。 (3)分析对手的网站及动向

多分析竞争对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少走弯路。如:对手的网站分析(关键词排名、导入链接等),推广分析(点击广告等),吸取有利的方面完善自己。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那些发展非常快的潜在竞争对手。

2、搜索引擎优化 (1)网站资讯的优化

网站资讯最好是原创、伪原创时间比较新、质量比较高、相关性比较强的资讯。并且,资讯的标题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15个字。另外,标题和资讯首页最好能出现主关键词。

第6篇:互联网金融培训、互联网金融课程、互联网金融培训课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为地方政府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新经济形势下,各地方政府借势“互联网+”新思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愿望热切。2015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 “互联网+”政策——《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了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智慧云服务、文创媒体、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互联网基础服务等方面的发展重点。而且,互联网金融巨头扎堆与地方政府合作热闹空前,地方政府资源这座大金矿,正吸引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手。

多地政府的积极“拥抱”下,在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战略布局,将为地方民生发展和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层面一再给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注入“正能量”,鼓励金融创新。而热潮汹涌的互联网金融也让地方政府按捺不住了,欲借互联网金融之风促进当地民间借贷阳光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布局互联网金融产业切莫跟风,同时要警惕产业泡沫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宏皓表示:“各地方政府发展互联网金融,进行相关的产业布局,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是符合中央政策同时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决定。”互联网金融会解决以往传统金融无法解决的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小微”的融资难题,将促进实体经济活力,加速产业的重新构造。随着互联网金融火热发展,各地方政府开始了考察调研,着手引进相关项目。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线会员达到1200家,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在内。宏皓会长布局地方政府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还是需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深入的调研、布局,有限、有效投入;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更多地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引导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风控意识及反应灵敏的优点,在降低投入及风险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是最权威的互联网金融智库,在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和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的背景下帮助地方政府进行转型升级。协会设立四个专业委员会,包括P2P专业委员会、众筹专业委员会、互联网金融专业技术委员会、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专业委员会。四个专业委员的智囊团多方位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将为地方政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将协助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推进更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

关于“组织第四批会员单位集中学习暨会员牌匾颁发仪式”的通知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将于2015年8月15-16日举办“第四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员集中学习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用及风险防范”暨“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届时将举行第四批会员单位牌匾授予仪式、第三批会员单位协会职务任命仪式、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协会专业委员会第二次集中会议暨《互联网金融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2015互联网金融榜样企业”颁奖仪式及为部分第

一、

二、三批会员单位开设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实战应用》。所有会员单位均有资格参选协会四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之一。协会将从5月20日起依据区域分布、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划分出第四批会员单位,请递交过入会申请书并接到协会通知的单位务必准时参加。 学习主题:

1、《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实战应用》

2、《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用》

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模式的重塑》

4、《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5、《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才培养》 课程涉及内容: 本次课程是协会对企业规范化发展进行的第一次重要专业指导,依据协会的核心价值观,课程涵盖了金融创新工具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运用,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如何找到更多投资者的方法,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做新市场拓展的战略布局,如何整合政府等各类资源,如何找到更多优质项目,如何运用自媒体手段迅速提高行业内知名度等。请参考协会网站首页“要闻视点”中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5月16-17日成功举行第三批会员单位集中学习讲座暨会员牌匾颁发仪式”。

主讲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 宏皓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融资专家、财富管理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总行及各地分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和创新应对》指定培训专家。撰写农行总行 2012 年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报告,指导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金融创新。2013 年为招商银行总行建立小贷商学院,指导招商银行小贷中心金融创新。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商行等总行及各地分行、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多次培训指导其转型升级。 担任金融顾问并指导转型升级的企业及政府机构: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富锦市、江苏溧阳市,江苏常州市、湖北长阳县、四川眉山市、郑州市航空工业园、内蒙古包头产业园区、中建五局、郑州市黄河勘探设计院、万达集团、广州雅居乐集团等。

24 年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目前首位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的金融实战专家。著有《融资决定成败》等 24 部著作,是国内在金融领域出版著作贡献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投资专家。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官网。

第7篇: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殊途同归

阿里副总裁胡晓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殊途同归

关键词:

《中国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论坛》于2014年7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产融共生联盟主办,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中盟投资控股集团、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学院承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DP同学会、心灵海?盖娅、全国三弦同学会、私人银行家俱乐部、浙商少帅会协办。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发表演讲,对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以及阿里的互联网金融版图进行了解读。

以下是胡晓明演讲内容:

其实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分分合合将近了8个月,有说互联网金融是颠覆金融互联网的,有说互联网金融没有价值,但对我来看,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殊途同归。因为今天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工具,互联网一是种思维,互联网影响了我们的通讯,互联网影响了我们的游戏产业,互联网影响了我们的新闻产业,同样今天互联网影响着我们的电子商务,再往后,在产业的最高端,它一定会影响着我们的金融产业。

我也跟同事在说,十年以后,银行的网点是不是再成为他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有可能不是。但是有哪家金融机构和哪家制造业,不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变你的服务方式,不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善你的产品,我认为是会落后的。所以今天所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机构,金融互联网,他们对于阿里巴巴对其他互联网企业所做的互联网金融的担心,我自己认为来自于他们对互联网的担心。

因为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在今天看,还真的不到20%,还有80%是我们不可知的。互联网在人类社会当中是电力发明以后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他将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活、贸易等等。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小孩子从娘胎里出来都已经习惯了用互联网,我孩子现在看到一个手机就特别开心,当他们成为社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家庭主任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改变?金融就会发生改变,没有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互联网之争,只有技术的变革,思想的变革,看你怎么去应付。

第二,我想跟大家说一下阿里巴巴所做的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主要围绕三大块互联网金融产业在开展。

第一,支付,在支付当中我们谈支付宝。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当中,或者说互联网产业当中非常基础的一个生态体系,有了支付,才会让互联网的创业变得有商业性,而且支付能够带来数据沉淀,数据将变成资源,而且数据跟石油一样,会变得非常昂贵。所以今天支付宝每一天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将近超过7000万,它背后对于整个互联网产业,对于电子商务,对于小微企业的创业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们设计的是余额宝。很多人认为余额宝不是对于金融存款本身的搬家,但其实不然。余额宝对于整个中国的金融变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去年的6月份我们推出余额宝到今天,资金量超过了5000亿,但是我认为这不代表它的成功,代表它的成功我自己认为有四点,第一点,它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前期的演习。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十年前开展,未来的两年会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但是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银行业的竞争,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到底会怎么样,老百姓到底会怎么表现?看不到。但是今天由于余额宝我们看到了,其实老百姓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普惠金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对监管部门来讲是能够看得更清楚。

第二,余额宝不仅仅让银行看到了,如果我们通过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创新,能够为客户推出更好的产品,同时也让非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看到,只要围绕客户需求,只要回答我们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一定会发展。

第三,余额宝对于更多的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一个亿的客户,5000多亿资产,平均单个客户5000块的理财额度,就是因为这些蚂蚁式的理财,创造了一个排名中国第一的基金,用了仅仅12个月。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这也是市场的力量。

第四,我认为余额宝对市场的贡献,让大家看到了老百姓原来这么多需求,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所以余额宝对于金融变革的影响,对于整个银行业变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块我跟大家介绍一下阿里小贷,阿里小贷是我在四年前开始创业的,我们到今年的3月份,我们的贷款客户到了70万家企业,贷款额超过1900亿,平均单户的贷款3.3万元,所有的都是诚信贷款。

我们今天所围绕的,就是在阿里巴巴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我们去分析它大量的经营行为,分析他的现金流,分析他的客户,给他提供365天乘24小时的小额信贷服务,风险控制得还不错,1%点多的风险不良率,比银行要低一点点。通过这个产品我们看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是有信誉的,无非我们要通过这种技术,通过大数据把这个信用挖掘出来,而且这种本身的信贷业务,金融业务,对于整个阿里巴巴平台,对淘宝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和平台的成长,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价值。

所以这是我们本身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所做的三样东西,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很多人会问,你怎么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其他产业?有没有风险?所以这也就回到了第三个问题想跟大家来交流的,今天很多的创业者说,小明你怎么看B2B,你怎么看支付,我自己认为,在我们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过程当中,面对整个金融风险,我们必须要谨慎,特别要谨慎的是,就是关于信用风险管理。我一直跟我的同事说,做银行,做信贷,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信用风险管理保持足够的定位,这些东西不是因为你有激情,你有资本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就能去对冲它的风险。在信贷业务上,我的利息是可以当期收回的,我的风险有可能一年爆发,所以就形成了风险和时间的错配。今天很多的B2B公司在这个点位上对风险管理是不足以定位的。

我在温州看到,一个B2B的创业者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向公众去兜售他的信贷资产,拿了钱干嘛呢?全套的爱马仕,好车换了一辆又一辆,时间就12个月,12月他倒闭了,逃之夭夭了。

同样我们今天在做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在做这个创业过程当中,在你的产业链过程当中你有什么,你有客户吗?你有数据吗?你有技术能力吗?

第二,你要什么。你要的是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是今天我捞一把就走?

第三,你必须要放弃什么。不该得的利益就不应该你得,因为迟早会追诉。对B2B未来12月到18个月,会有一定两的B2B会倒闭,因为它没有解决收益的当时性和收益性后的风险,除非你有自己的核心能力,阿里巴巴今天我们在做小额贷款,我们的核心能力是我们掌控了他的现金流,我们能看到他。

第二,他是基于我们平台上在生存,贸易机会在我们平台上。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他更多的数据,我们就看到了他的风险。我们通过风险判断,就看他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所以我也跟各位创业者说,如果你想介入到B2B,一定要想清楚,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该放弃什么。这在互联网金融不断激情澎湃的今天,需要我们更加的冷静,更加的为这个产业负责。

第四,互联网金融这个产业有没有机会?我认为真的是有大大的机会。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第一,围绕消费者业务的预付费款和支付业是非常大的,因为中国市场特别是围绕着生活O2O的预付费卡业务非常大。

第二围绕着整个金融业在变的过程当中一些外包服务,会有很多的机会。

第三,围绕着大数据基础下的互联网的信用,互联网的征信有很多机会。在我看来,所以很多的创业机会在等着我们去挖掘、开发,但是你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昨天是中国的今天,我也告诉大家,不对,特别在互联网金融,中国的支付业已经比美国领先了,美国本身的信用卡还建立在离线交易基础上,中国的借记卡,信用卡已经在在线的基础上。你去POS消费,马上有一个短信会通知你消费了,而且你凭的是密码交易。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美国的离线交易导致了信用卡市场费率是非常高的,费率在2%到3%,这个谁来买单?你到商场去买一样东西,或者吃一顿饭,商场需要向银行缴纳手续费的,2%恩到3%的手续费消费者来买单。但是在中国银行看费率在6%,中国已经比美国领先了。同样在中国支付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效率,创新也比美国更先。

所以我自己认为,如果你要创业,看看你周围的互联网企业,看看这些带有创新的这些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点子,其实中国有很多好的模式是等着你们去挖掘的,这就是机会。

同样,最后一点,整个小微金融在过去12个月到18个月,和银行间,和监管机构不断的沟通,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中国的金融机构,支付宝是成长不起来了,没有淘宝支付宝也成长不起来。同样支付宝对推动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电子银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支付宝,可能中国的银行业,电子银行水平还会往后推三年。柜台效应,结算的效应,方便性,都会受影响。但同样,如果没有银行业,支付宝每天几千万笔的交易,可能都实现不了,这是一个生态属性。

所以对小微金融来讲,未来我们的方针也分享给大家,因为你们避免不了和监管部门沟通,我们16个字,第一,叫服务设计,围绕产业链上的企业去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我们要什么,有什么,该放弃什么。

第二,稳妥创新。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特别是在面对金融,具有这么大的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对金融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第三,激活金融,必须和中国的金融业本着互相生存,互相依赖的态度来开展。

第四,欢迎监管,这是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当中我们自己的指导方针。

同样在未来,我们会把我们更多的技术,对数据的理解,数据的产品和风险管理,更多的金融机构,也包括和我们合作的商户,清算机构,如果大家对于互联网金融有创业梦想,如果你是在你企业当中需要产融结合的,在支付清算上可以接入支付宝,如果你们需要更多的创业,考虑用一下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因为你的成本会更低,因为你不需要购置这么多设备,付这么多的用人费用,你的成本一定是可控的,而且你的安全和风险也是可控的。所以这就是社会和市场的效应。

第8篇:金融论文: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理念、技术向金融领域的高度渗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拍拍贷、众安在线、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特别是近期由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所引发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争论,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非仅仅局限于金融圈内。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所谓互联网金融,一般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通过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服务营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帮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创新性地破解融资难题,并推动金融行业加快变革。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主要衍生和发展出以下三大模式:

一、互联网支付模式(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模式是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63623720互联网支付模式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清算模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支付模式主要有商户直联网银、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其中,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分为直付型虚拟账户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两种模式。第三方支付又从单一互联网支付向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的混合支付模式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

二、众筹模式。众筹(Crowd Funding)模式即大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相比传统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机遇。众筹模式自2009年在国外出现以来,已经发展了近四年。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众筹模式也已经在国内出现,如2011年7月上线的点名时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众筹网站。考虑到法律风险,目前国内几家众筹平台都不涉及股权融资。

三、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是指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金融产品借助互联网渠道和电商平台实现快速和规模化销售的模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众安在线以及方正证券在天猫商城开设的泉友会官方旗舰店等为代表。如天弘基金与阿里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从去年上线到现在已经吸引了8100万用户并吸纳了近5000亿元资金,导致银行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正在威胁银行业的传统垄断地位。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登录期刊之家网查询,或扣扣在线咨询.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这一产品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越华夏基金成为行业第一。众安在线也不是单纯地“通过互联网卖保险”,而是从互联网参与方的需求出发,为互联网的经营者、参与者和用户提供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虚拟货币失盗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以及基于语音技术的保险保障服务等虚拟保险业务,化解和管理虚拟金融业务的各种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的运行逻辑

互联网金融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以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应用、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支撑的。

一、信用为前提。互联网金融通过构建虚拟信用平台,加速金融中介消亡,为更广泛的金融需求创造信用。比如,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往往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而通过互联网数据发掘,可以充分展现小企业的“虚拟”业务轨迹,从中找出评估其信用的基础数据及模式,由此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

二、信息为核心。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支撑。在信息接入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接入变得更加容易,客户接触和服务的渠道由实体向虚拟转移;在信息处理方面,包括搜索引擎和即时通信的后台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同时,依托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大大降低了客户网络行为分析、消费行为分析、消费心理分析的成本,降低了客户违约风险,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技术为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比如,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客户的精准分析和风险控制;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数据集中处理和安全存储;动态交互技术保障资金融通的即时完成;搜索引擎技术实现了对大量信息的有效过滤和查找;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

四、法制为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电子签名、证书等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技术环节涉及公民权益甚至国家安全,这些都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作为保障。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跨种类金融机构、跨市场金融活动、跨时空交易的统一协调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和功能产生极大的替代效应。一是第三方支付从入口处改变用户支付习惯,冲击银行传统汇款转账业务和增值业务。如支付宝、易宝支付、拉卡拉等可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票务代购、电费和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军政,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

(5).

第9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作为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的一种主动创新,其蕴藏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表示,从P2P 的盛行,到腾讯等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可以预示互联网正在给银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上百家的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著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企业做概念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先创造需求,再来考虑解决之道。

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小型互联网公司撬动金融大市场的有力武器。北京的人人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P2P 公司之一。人人贷公司是李欣贺等三位80 后大男孩于2010 年合伙创立的贷款机构,他们在创业伊始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于是他们迅速将目标客户定义为工薪阶层和个体商户,这个群体在城市人群众多,但这些客户大多没有抵押品,借款额度基本都在1 万到10 万以内,难以依靠个人的信用获得银行资金。三位创始人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利用可靠的信用审核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创建了适合中国的P2P小额信贷网络平台—人人贷。

2013 年上半年人人贷平台成交金额达到4.73 亿元,借贷交易达成10078 笔,同比增长267%,平均投标利率为13.09%。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10 月底,招商银行低调上线了一个专门进行投融资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 平台类似,上线一跃揽金近1.3 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展略达管理咨询和资本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伟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蓝图涵盖远不止P2P 借贷,会带来二个趋势:一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进入金融,这可能带来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能激活金融业务的创新思维。二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改造优化业务链条和消费终端的互动来形成新的金融竞争优势,比如移动互联的支付功能是微信未来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喜中有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融贷人员认为,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使用讨论法下一篇:怎么查征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