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的方法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选材的方法

农村小学作文选材取向与相关指导方法

摘 要: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情感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小学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改善农村小学作文选材取向来指引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思想,克服农村小学生写作中因课外读物较少、精神体验不足而出现的问题,是重要的探讨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选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和修辞技巧表达内心情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作文是学生初识人生的情感体验的表达,也是提高其文学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众所周知,作文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灵感激发,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作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农村小学生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精神生活较为匮乏,阅读到的课外读物有限,缺乏丰富的人生体验,因而在传统的作文选材下,他们很难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也就无从将心灵感悟寓于文章之中,使得作文落入形式化、格式化的套路之中,很难形成个性化的佳作。面对农村小学作文出现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悉心分析与改进教学方法,在适应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环境的前提下,选择切合农村小学生生活现实的作文选材,激发、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情感。

一、农村小学作文出现的具体问题

1.选材狭窄,不贴近实际

“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在大多数学生作文样本中,编造虚构作文内容成为主要问题。一些农村教育工作者忽略农村学生的群体特殊性,选材偏向一些“城市见闻”“现代生活”“网络科技”等现代都市内容,导致接触城市精神服务较少的农村学生无所适从,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

2.教师指导过多,学生写作缺乏想象空间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以范文作为标榜,让学生以范文为版本作文,甚至将作文格式严格规定,包括开题、叙述、结尾等都严格限制,制造出农村小学作文的“八股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想象创新的空间。

3.选材空洞、不真实,远离生活

由于农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思想对于教育投资并未成熟,许多学生家里缺少课外读物,没有网络电脑等现代设施,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有限网络、纸质资源不足以满足学生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需求。学生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阅读积累较少。因而,在一些描述、议论类的作文选材下就很难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作文空洞,不贴近生活,语言贫乏、平淡。

二、农村小学作文选材的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身边的丰富多彩。因此,要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其创造出生动、有生命力的作文,就需要引导其将写作视线转移到其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之中,即农村小学作文写作应立足于农村这个真实、具体的大环境之中。

1.立足农村,贴近学生生活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情境作文,抑或是平时的写作练笔,都应尽量将选材的触角伸向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之中。例如,在看图作文中,可以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耕作的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农家环境,使学生写作内容更为真实具体;而在人物描写中,也应尽量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人来写,特别是可以突出人物在农村环境中的独特性格。例如,《父亲的一天》,可以以父亲真实的农村生活为内容来描写,展现一个真实的农民父亲的形象。在叙事作文中,引导学生写身边事、生活事,避免不切实际的凭空编造。在论述文中,选择农村生活关注的基本价值观,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让学生写身边事、讲身边人、想身边理,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个性化作文。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真实想法的途径,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且有意愿要表达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而作文写作指导的任务就在于创设条件与情境,使其写作素材与内容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引导其健康发展。例如,在一些教育先行区,上级领导每学年都会派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指导学生写作文。这些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如何从身边搜集素材,使他们乐于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很受学生欢迎。同时鼓励农村学生多与支教教师联络,以书信的形式把內心对教师的感激及学习的感触写出来。这种情境激发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也更容易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3.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才能有感而发。作文选材匮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农村小学的写作课,不应该局限于文体、表达的教学,更应多增加课外体验与积累的机会,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书写真实的文字、表达真实的感情。例如,组织学生做游戏或举行竞赛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写出过程及感受。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认真细致地思考所看到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真实生活的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悟、多记录生活的点滴感动,在不断的积累中增加写作素材,让学生的心灵在人生的旅程中记录下一本厚厚的日记,在作文时才能文思泉涌、挥洒自如。

4.创新题材,激发无限想象

儿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群体,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无限想象并将其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新题材、新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作题材要选择“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颖却不脱离实际的好题材,指引学生另辟蹊径地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模式。带领学生去清水溪边、去高山丛林、去草地旷野,体验农村环境中独有的自然气息。在感受大自然美丽与壮阔的同时,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激起学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或者做一些素质拓展类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农村小学作文虽然面临着由于生活空间局限、阅读范围狭窄、精神体验不足等诸多原因而造成的选材狭窄、不贴近实际、选材空洞、不真实以及学生思维局限、想象力无法发挥等等问题,但却同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农村学生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接近自然的纯净环境中,农村小学生的心灵更是澄澈宁静的,他们面对生活有着一种特有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选材过程中立足农村,贴近生活,创造新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增加对现实生活的心灵感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提高文学素养,使学生爱写、会写、能写,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正确地进行作文选材,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激发其打开思维的大门,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独特而又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来。

参考文献:

[1]程克霞.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管理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110-111.

[2]赵建文.农村小学作文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09(28):89.

[3]张青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147.

[4]翁冰心.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1(18):83-85.

[5]张宏誉.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版,2010(9):40.

[6]任锦华.如何进行农村小学作文指导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35.

[7]徐玉梅.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选择[J].新课程:小学版,2011(4):123.

[8]田春锋.刍议农村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写作[J].中学教学参考,2010(5):37.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林百欣中学附属小学)

作者:赖 丹

第2篇:探究作文教学选材的技巧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选材技巧,并合理选择、运用素材,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出发,从材料的特点分析选材的技巧,即选择熟悉、真实、典型、积极、新颖的材料;然后结合作文教学分析培养学生选材能力的策略,即强化学生对材料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鉴别材料,提高对材料的选择能力;指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选材技巧;教学指导

一、 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选材是作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所谓“三分技巧,七分选材”,没有丰富新颖的材料,文章创作往往无从下手,或者陷入陈词滥调的困境。根据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观察和研究發现,部分学生作文质量不高,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选材不合理,例如材料老套、缺乏吸引力;材料多而杂,不够典型;材料东拼西凑,存在抄袭的问题等等。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正确掌握材料,提升自身选材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有效选材创作出高品质的作文。

二、 作文教学选材技巧

(一)选择熟悉的材料

小学阶段语文作文的主题通常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材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条选材技巧。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题材进行写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创作出质优的作品,又能够强化写作思路,使作文有模有样。如果选取的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那么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有一部分学生误以为写作的材料越新奇越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放弃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但最终的写作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在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写作材料,比较容易写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对材料越熟悉,那么写作时脉络就越清楚,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运用材料去写出流畅的作文。熟悉的材料能够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为了标新立异,经常会选择一些生僻、奇特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能够让自己的作文与他人区别开来,但是,放弃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而去选择不熟悉的材料,这样无疑是舍近求远,同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例如身边的人、事、景观等等,都可以纳入选材范围。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从熟悉的内容中形成更加真挚的情感,让写作内容更具吸引力。

(二)选择真实的材料

真实的材料意味着学生进行写作所选取的材料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是学生自身所经历所感受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将一篇创作型文章写好,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分重要,选材具有真实可靠性也十分重要。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选取的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不但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能够增强读者的共鸣。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自己,引起他人的共鸣。文学作品的真情实感往往来源于真实的材料。在小学阶段,一些学生的作文存在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的问题,其关键就是缺乏对真实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的选材技巧:

第一,指导学生从“客观真实”的方面进行选择和创作,即学生在进行文章的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题材的客观真实性进行描写。例如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然。第二,指导学生从“艺术真实”的角度进行选材,即文章要在事实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散和联想,体现文章的文学艺术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选材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文章情感充沛饱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某一类人、某一种现象或者某一种情境等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作者在创作中通常会达到“以一斑窥全豹”的效果,提升文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材料的选择没有头绪,经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找不到能够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典型材料,导致文章内容单调,情感苍白。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中,教师指导学生遵循典型性的原则,在众多可用的材料中进行精挑细选,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的材料,将典型材料与文章的主旨相结合,分析材料在展现文章主旨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对材料的合理应用。

(四)选择积极的材料

所谓“文由心生,境由心造”,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正确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可以引导学生选取有意义的写作材料,这里指的有意义,就是那些能给人启示或提供经验教训的写作材料,因为能够给学生带来启发或提供经验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更加积极。而积极的文学作品是优秀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就算是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所倡导的文学创作也应当是让学生通过文章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内容和我们所处时代的精神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价值培养、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看到生活的正面,让学生感受正能量,既可以让学生创作出内容健康向上的作文,也可以涵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对一些小学生作文的分析,学生选择的材料比较片面,情感的表达偏激,更多的是抱怨和发泄,缺乏自我思考和感情升华。针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积极向上、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材料。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选择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新闻作为材料,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材料,将写作的重点放在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之上,而不是简单地发泄情绪。正确选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留意和观察身边正能量的事件和人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深度。

(五)选择新颖的材料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一些作文题目经常写,已经没有新鲜感了。选择相似或相同的主题,反反复复进行写作,会使人感到疲惫,自己写的时候缺乏激情,更不要提吸引他人了。”在作文选材中,有些材料人人皆知,而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在选材过程中作者应把握新颖性的原则,即尽量避开别人容易想到或得到的材料,尽量选取与众不同的材料内容。当然,要想保持选材的新颖性并不容易,例如在“习作:我想对您说”的教学指导中,许多学生想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这说明学生在选材过程中陷入了“套路”,缺乏对材料的新颖性的考量。针对此,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材料,从新的角度表现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语言表達既能够真实自然,也能够标新立异。

三、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选材能力

(一)强化学生对材料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材料,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对生活的感受力,观察、获取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例如在“习作:即景”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房间,走进大自然,眼随景动,心随景动,开阔视野的同时,用敏感的目光、细腻的情感思考美景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这样才能从大自然中获取丰富的材料,编织情景融合的纽带,并通过整合、迁移、联想融入写作之中,让作文内容真实而具有感染力。

(二)引导学生鉴别材料,提高对材料的选择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作文内容详略得当、中心突出、主次分明、结构紧凑。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甄别和运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性对待各种类型的材料,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完成材料的筛选:第一,选择能够突出主题的材料,对最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最能打动人的材料加以保留;第二,对有关的材料要适当保留,这些材料与文章主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合理利用能够让文章情感更加丰富,能够使文章内涵更加饱满,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第三,学会去掉与内容无关的写作素材,不论素材的辞藻有多华丽,都应该学会“去其糟粕”,在筛选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取舍,这样才能保证材料内容集中体现文章主旨,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三)指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为首要任务。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机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形成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对经典名著片段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文章情节进行表演,还能够根据自身的感悟来进行不同角色的演出和诠释,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朗读比赛,通过竞争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来刺激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阅读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告诫学生阅读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读写结合的指导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并按照制订好的计划循序渐进,即便是遇到困难也应该坚持,保持认真刻苦的态度,同时根据阅读的积累实现写作迁移。这样才能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将阅读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并提升作文选材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一个优秀的创作者的脑海中一定有很多写作素材,对每个素材都十分熟悉,需要时能够任意取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拿到题目后一筹莫展、苦思冥想,最后交出的作文依然言语苍白、读之无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的材料积累不足,难以在作文题目的刺激下实现对材料的“链接”。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记录、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例如,留心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关注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等等。这样才能在脑海中搭建起素材库,为写作提供材料。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是作文的血肉,要想让作文写得更加丰满充实,作者需要精心选择熟悉、真实、典型、积极、新颖的材料。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选材技巧的培养,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积累身边素材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材料创作文章的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梅琳琳.作文教学中的支架式写作方法[J].文学教育,2021(8):140-141.

[2]赵万文.习作选材指导单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29):51-53.

作者简介:张星辉,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作者:张星辉

第3篇:高考作文选材策略

一、接地气:选择生活小事

所谓接地气,就是指立足于现实生活,讲述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抒写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反映社会变迁,从而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与这种素材相对应,语言上往往要求朴实、真诚,像是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淌出来一样。

应用实例

在高铁网络覆盖家乡之后,我就很少再去坐普通列车。但我还是会在高铁上做梦.梦见以前的老火车。有一次,我梦见自己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没有村庄,也看不见道路,我就那样一直走着、走着,走累了,就躺在土地上。恍惚之间,听到远处传来了一声汽笛,缓慢而且悠扬的汽笛,我坐起身来,听着它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一辆绿色的列车朝着我慢慢地驶来。此时,我听出了,这就是回家的汽笛声。(2018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汽笛声与故乡》)

分析点拨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语言”,可供选择的材料有很多。作者选择乘坐火车这件小事,将汽笛声与“语言”联系起来,非常贴近生活實际,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有热度:选择热点时事

热点素材,在高考作文备考中越来越重要。近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再“故纸堆里寻旧货”,而要与时俱进,寻找最新最热的新闻事件,剪裁入文。

应用实例

库布其的绿洲、大兴安岭的密林,让北方大地的上空呈现出矢志不渝的绿色追求。江水浩荡,岸线漫长,“长江沿岸企业后退一公里”,只为唤回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动人美景。我们欣喜地看见,从“带血GDP”到“绿色GDP”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经过全体国民的努力,大自然的绿色如刚开坛的陈年老酒一般沁人心脾。绿水青山,锦绣河川,大美中国,傲然于世!

放眼当下,从买早餐时的“扫一扫”到街头新颖亮丽的共享单车.从万众瞩目的大飞机首飞到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公开亮相,越来越多的精彩故事正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书写……(2018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

分析点拨

“长江沿岸企业后退一公里”,“从‘带血GDP’到‘绿色GDP’”,“扫一扫”,“共享单车”,“大飞机首飞”,“‘复兴号’列车公开亮相”,每则素材都是当今时代热点的体现。只有平时关注热点素材,养成援引热点素材入文的写作意识,紧张的考场上才能够表现得如此从容。

三、求新鲜:挖掘小众素材

具有“新鲜感”,也是选材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些素材,比如苏东坡、李清照等名人的故事,虽然很经典,也很贴合主题,但因为流传太广,被使用的频率太高,同样难以引起阅卷者的好感。这就要求考生在积累素材时尽可能地扩大眼界,准备一些比较小众、新鲜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最终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应用实例

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如今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在无聊的时光中消磨自己的青春,这样游手好闲的人,谁会需要呢?相比之下,隐姓埋名30年默默奋斗.从不追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黄旭华。受到国人的瞩目与尊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台下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因为自身的价值,因为自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永远被国家和民族所需要。(2018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谈“被需要”的心态》)

分析点拨

有关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名人素材不胜枚举,如何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相比焦裕禄、任长霞、屠呦呦这些举国闻名的英雄人物而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并不为多少人熟知。他的故事,就会有一定的新鲜感,吸引人阅读。当然,这段选文中,作者如果能够再展开一下。具体讲一讲就更好了。

作文中的选材看似简单,其实是考生多种能力的体现。选好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当然,选材思路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的选材风格。

作者:万安

第4篇:中考作文怎样选材:选材的方法

中考乐冲刺做的更少,考的更好

中考作文怎样选材:选材的方法

中考作文怎样选材:选材的方法

1、定点挖掘法

所谓的定点挖掘法,就是指在选定要写的主题后,深入生活和感情世界的深层去用整个身心去体察它、理解它,经过反复的实践调查得到好的材料。

定点挖掘法是我们选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也不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用心,而且要亲自去做。

具体来说分三个方面:

(1)调查访问。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

轰动世界的名著《深渊中的人们》的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创作,在写这部书时就深入贫民窟中,以流浪汉的身份同他们一起出入,一同聊天,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他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材料,因而写成了这部令世界文坛为之震撼的文章。

(2)用心去体验。要深入挖掘一个主题的材料,不仅需要用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而且还要用我们的身心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就是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与解放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怎样来歌颂赞扬他们呢?茅盾先生用白杨树--这种生长在大西北的树木,来赞扬、歌颂根据地的战士们。因为白杨树的那种挺拔向上的特点正与革命战士们的伟大精神给作者的震撼是一致的。

(3)亲自实践。深入挖掘材料,利用可能的条件自己亲身去实践一番,有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让你写一篇文章《我第一次洗碗》,如果你从别人那里知道,碗很好洗,用水一冲,用抹布一抹就洗好了,或者只是闭着眼睛想怎样刷碗,你写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如亲自刷过碗的同学写得好。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经历过的就显得很真实、生动。所以能够亲自实践的事情还是多实践一些为好。

2、提炼法

即在运用材料时,从材料所蕴含的特点和意义中提炼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启迪性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提炼方法不是固定的,它根据每个人所掌握素材的多少、写作经验是否丰富、中考乐冲刺做的更少,考的更好

作者的理论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说,有下面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①要比别人有新意,要了解自己所写的文章和同类文章的差异,找出突破点,达到同类文章没有达到的高度。

如下面一篇文章《我的母亲》不像其它文章写母亲的优点,而是写缺点。小作者采用了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正是这篇文章独具一格之所在。

我的母亲

爱唠叨大概是做母亲的一种通病,我的母亲一样,也很爱唠叨。

小时候的我,心胜要强,每每做错了事,母亲总要数落我几句,我呢总是不服气地顶撞她,气得母亲越发唠叨起来。更可气的是每当来了亲戚朋友,母亲常把我的缺点、错误唠叨一遍又一遍,使我觉得脸没处搁。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远地的二姨和二姨夫来我家串门,话没说两句就听妈妈对他们说:"可别说小玲聪明,三岁多了,话还说不全,有一次,饿了"要干粮"我们还以为是"要看歌"呢!……

四、五岁了,连十个数还弄得糊里糊涂的呢,六岁长得还没有板凳高,就是现在,也不如你家小娟高……"二姨和二姨夫边听边笑,我则越听越恼,一气之下打断了母亲的话""我笨死了!你别要我了,另找个聪明的女儿吧!"说完,我摔门而去。从那以后,我整整一个月没叫过一声"妈"。最后,好像是母亲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加上父亲的巴掌,我才与母亲恢复了"外交关系"。从那以后,很有一段时间,母亲不唠叨了。时间一长,母亲仍忍不住"旧病复发",当时我就想着,快长大,摆脱母亲的唠叨,摆脱家庭,远走高飞。

可是,当我考入了高中离开了家,不能经常回家了,便日渐萌生了一种想家的情绪。尤其思念母亲,甚至想念她的唠叨,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每次我回到家里,妈妈总是让我到屋里歇着,给我做好多好吃的,我只是对她笑笑,什么也不说,把脏衣服拿给妈妈,一边休息,一边静静地听她唠叨家里的"每周新闻"和对我的意见。渐渐地,我从中听出了母亲的爱意。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母亲对父亲说:"玲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今天不知不觉又唠叨了许多,要搁以前,她早就摔门去了。可她竟乐呵呵地听着,不气不恼,这孩……不行,我今后一定得改这毛病,孩子都这么大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猛然一震:年幼无知的我曾粗暴地回报过母亲的柔性,这在母亲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多么深的印痕啊,可是母亲她……我哭了,哭得好伤心。

母亲的唠叨饱含了她的万千关怀,不尽的爱意。除了母亲,谁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将我的所有一切一一记住?除了母亲,会有谁那样津津有味地和我说话?我好中考乐冲刺做的更少,考的更好

傻,我好恨我自己,当时怎么就不明白这一层意思呢?怎么没有想到会让妈妈那样的伤心,想想那时的我,真的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望着熄了灯的母亲的房间。我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着:妈,不用改,您永远也不要改,女儿愿这一生一世都生活在您的唠叨里,生活在你的爱里……。

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好的材料与时代特点和精神结合在一起,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通过这篇文章,鲁迅先生让中国人民完全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是与日本强盗站在一起的,尖锐地讽刺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的卖国政策,使人民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面目;同时起到了激励人民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例如习作《包子有肉也在褶上》针对国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一点论,指出内在与外在在现代社会中都同样重要这样一个道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固然要注重内在质量,但同时也要注意外在形象的问题。

③探究材料的本质与特性。在所有的材料中进行详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从中提取一些重要的本质特点,除去一些非本质的东西。这样便会使主题显得更深刻、更新颖。

如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它抓住了女排的意志和作风,把主题定位在赞扬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这里,作者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了女排的特性,因而主题深刻、新颖,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排列法

指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按材料的质地、品位、种类等在文章中按次序、轻重等加以合理的排列的方法。

一篇文章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中间,哪个放在结尾都需要仔细推敲。因此,排列有许多技巧。

但在运用排列法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体不同,文章排列的方法就不同。

②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也影响着材料在文中的排序。

③要想写出独具一格的文章,排序就要出乎人们意料。

第5篇:[分享]初中作文选材的方法

初中作文选材指导与训练

一、选材的方法

题目审好后,第二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才能选好材呢,请记住“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 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老师在阅卷时,对学生的习作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考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有的考生,背“优秀习作”,写起作文来,脑子里就搜索范文,张冠李戴套上去,让阅卷老师一瞧就知道不是真实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不能得高分。

同学们写不出真实熟悉的东西,关键是肚子里没“货”,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的人,留意生活,在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材料。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选材要典型有意义。

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比如有位考生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李玲的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坑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三)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实用兵法: 方法一:融入自我

即以自我的生活阅历、人生体验为基础进行选材。由于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往往也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新鲜的。另外,中考作文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写出真情实感。如果选择自己的经历、体验来写,也往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彩来。

方法二:注意实事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每时每刻都会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陕西省2005年中考佳作《窗外的美好生活》,以“某在押贪官自夸”为叙述内容,对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贪污腐败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方法三:投入历史

即以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进行选材。

河南省2005年中考佳作《屈原——你的心情我最懂》,选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屈原的经历进行了解读,对屈原的品质进行了由衷的赞赏。

方法四:改编故事

平时在课内课外阅读中,我们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不少故事还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作时,这些故事也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材料,除了议论文中用作举例论证的事例外,我们也可以在记叙类文体中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

失误警示 警示一:套用、抄袭

有的考生在考试前会阅读不少别人写的优秀作文,然而他们不是好好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写作经验,而是一味的大背特背。到了考场上,套用所背的作文,有的甚至将原文一字不动的大抄特抄。

警示二:胡编乱造

为了追求感人的效果,也有不少考生误入歧途,明明父母健在,却胡编说“父母双残”甚者“父母双亡”;明明自己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经历丰富,曾经一个人背着行囊,靠打工生活;明明没有到过农村,却故作深沉的说农村真穷,农村的孩子真苦„„诸多现象,不一而足。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假的终究是假的,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打动别人呢, 【选材导练】

文题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4、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文题二: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

[点拨]: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文题四:以“感受青春”为话题

[点拨]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文题五:以“美在夏季”为话题

[点拨]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简真的《夏之绝句》、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

二、范文分析 留得往事成回味

我有了记忆,是从那次“裙子与裤衩”事件开始的。 小时候我不喜欢去幼儿园。我只喜欢举着蜻蜓套在大野地里瞎跑,但是爸妈把我送到幼儿园后,不顾我的苦瓜脸,咬牙切齿毅然决然地走了。我不哭不闹,但是找准机会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把老师的花裙子拽了下来,一拽成功,天啊~老师竟然穿那么大的一个红裤衩,家里还真是很富有呢。

老师没有批评我,她只是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小家伙,你是在提醒我这裙 子的松紧带坏掉了吗,那下次我要穿条好一点的。”

那天慌慌张张的爸妈把我接回家,第二天放到大野地里,不让我再上幼儿园,可是我却想上幼儿园,这不仅是因为我干了坏事,老师没有骂我,而是我心想“下次你穿好一点的,我一定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拽成功的”。

上小学一年级,我才豁然发现自己和所有同学说话都不一样。他们说一句话不需停顿,我说一句话,却要停顿好几次,我越使劲想快点把一句话说完,停顿的次数就越多,语文学得好的同学给我起外号叫“小结巴”。

从此在学校,我再也不敢抬头,总是缩在角落不愿说话。

老师却让我当班长。当了班长就要上台讲话,那是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话没讲出来,紧张得尿了裤子,但是老师微笑着带领全班同学为我鼓掌。

我不明白为什么鼓掌。老师说:“因为你走上了讲台,你就是勇敢的孩子。” 当了几年班长后,我发现自己依然和所有同学说话都不一样,但是这次的不一样,是我比他们说话都要快好多。

上了初中,次次考试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成绩加起来,我都考不到60分,即便拼了命的学习。我自卑、我恐惧,终于,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数学卷子发下来,我紧张得连笔都拿不住了,心里空荡荡地觉得天要塌了,自己要死了。

但是出于自保的本性,我耍小聪明跟监考老师说肚子疼,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骂我关键时刻肚子疼,还找了一片药让我吃下去,然后亲自送我回家,一路上给我讲一些小笑话,还说期中考试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多少年后,当我长大成人,才明白老师其实早就看出了一个孩子心理瞬间的崩溃,她无比耐心地拯救着我的心灵,让我觉得天塌下来也不可怕,因为天空就像绵绵的糖。

重新有了自信心的我,即便蒙着答那三科,加起来也总是能超过60分,这就是进步。

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前天照镜子时竟也发现鬓角处有了一根白发,瞬间心生无限感慨。夜深人静,下意识地推开窗户,微风一浮面,无数往事乘着回忆的小船有序地涌入脑海,其中最先回忆的就是上面几件往事。

感谢那些如维纳斯断臂般并不圆满的美好往事,感谢往事中的那些人,感谢 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还可以回忆。问问自己:当回忆起往事时,你在回忆着什么,

三、课堂训练: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朱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请以“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至少600字。

第6篇:初中作文技巧 第二讲 选材的方法

第二讲 选材的方法

题目审好后,第二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才能选好材呢?请记住“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 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老师在阅卷时,对学生的习作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学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有的学生,背“优秀习作”,写起作文来,脑子里就搜索范文,张冠李戴套上去,让阅卷老师一瞧就知道不是真实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不能得高分。 同学们写不出真实熟悉的东西,关键是肚子里没“货”,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的人,留意生活,在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材料。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 ,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比如有位学生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李玲的同学为灾区捐献 300 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坑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四.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学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三、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

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选材导练】

文题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 点拨 ] 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多学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 、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 、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

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4 、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文题二:《还我课外天地》 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③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文题三: 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

[ 点拨 ] :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 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文题四:以“感受青春”为话题

[ 点拨 ] 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文题五:以“美在夏季”为话题

[ 点拨 ] 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简真的《夏之绝句》、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

第7篇:话题作文的选材

1、

确定话题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看法、态度、想法等等。

首先,想好自己在要写的文章中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或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要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确定的主题要有积极意义(有启发教育意义,从中受益),并且是读者需要的。

再其次,确定的中心要有作者自己独立的看法,新的见解。

第四,中心要单

一、具体。

第五,文章中心要突出明确。

第六,确定中心要考虑作文的时间、篇幅的长短等方面的限制。

2、围绕中心选材

材料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在表达中心的事例确定以后,要紧扣中心构思、叙述,切忌横枝蔓叶。

3、选材要典型

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一是新鲜的,或是老题材角度新的,而不是老掉牙的。二是内容要曲折的——一波三折,而不是平板的。三是能以小见大的,而不是空泛的,四是视角广阔的,不是局限于家庭、学校的。

4、选材要真实

①注重平时的积累。一要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二要广泛阅读,精心摘录。三要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②选择熟悉的对象

③记叙文内容要具体

三、话题作文的表达方式

1、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①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来写,使人读了有益,文章中心才会明确、突出。

②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

③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才能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2、科幻体

科幻体,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想像的空间。科学幻想重在幻想。而幻想不是描写现实,幻想可以指向未来,也可以幻想古代。科学幻想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科学规律,不是胡思乱想。

3、童话体

童话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曲折神奇 。第二,人物形象功能特异,性格鲜明,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第三,多用幻想、想像、拟人、夸张手法,幻想只以现实为基础,却创造出超现实的童话世界。拟人是对非人的人化,却有超人的强大力量。童话中的夸张比一般作品更神奇,更强烈,更有超自然的威力。第四,通俗、生动、活泼,具有儿童情趣。

四、话题作文的创新

1、思路要新

从有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体现时代精神的事物,挖掘出它的本质意义,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选材要新

童心最可贵,童趣最可取,用一颗颗经过熏陶的心去发现美、捕捉美,用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去揭露丑、抨击丑,才能在风雨中磨练成材。选材新的前提是真实,不能编造作假,无中生有,更不能改头换面,移花接木。

3、表达要新

在作文时,首先要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

样的作文往往感情真实,让人信服。在新的世纪里,作文也要进入新世纪。作文要有创新精神,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写别人之不敢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意义、角度新颖、构思精巧、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来 高考作文现在一般是话题作文 你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让心灵的底片曝光:谈作文选材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么可写的,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拾人牙慧,乔装打扮,以此来应付作文,作文成了造假的工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同学人为的缩小了选材的范围,而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的,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李镇西老师说:“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也就是说作文是种情感的需要,它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展现内心,如果我们以此作为选材的出发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拥有的素材何其多!

有一位同学在题为“真情的呼唤”的作文里叙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读着这样至诚至纯的文字,笔者的心在颤动,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最感人的力量来自情感的迸发,最绚丽的“美丽”来自心灵闪烁的火花,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作文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在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有一个同学叙写的是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合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痛苦与苦闷,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当一股勇气驱使着我们打开紧锁的内心,禁锢得太久的情感和素材就会化作写的冲动,化作一种表现欲,一吐为快,不吐不快,作文在情感需求和思想发展的轨道上滑行,作文也就成为自我的释放、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顿悟。

所以,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讳和禁区,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我们就应该拿出勇气去表现它,让心灵的底片暴光。这样我们又何愁写出的作文不真实、不感人、不充满真情实感?

考场作文如何选材

何为选材?选材就是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选择。学生步入三年级起,便应对其选材能力进行逐步培养,以便他们在高年级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材可选、主题鲜明,为内容表达的进一步提升打基础。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血肉为表达灵魂而服务。选材的得当意味着作文盖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考场作文中,选择好的材料更是得取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试时,先要充分审题,再要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

那么,在考场上究竟如何选择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选材技法有三点。

一、选材要适当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原则。适当指的是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切忌跑题,并注意不能胡编乱造,要选取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写。有的学生为了让立意很有特点,去编造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自己还满心欢喜,事实上,有经验的老师一眼便可看出这是编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选择自己经历过的事去写,避免胡编乱造,你们编得很辛苦,老师看着也哭笑不得。另外,一篇写人或记事的大作文,对于

三、四年级学生来讲,一到两个事例就可以了,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可高些,两到三个事例,注意详略得当即可(即详写其中一到两个,不用面面俱到)。

二、选材要有意义

大部分同学都明白选材要有意义这个道理,但是能真正掌握其方法的并不多。这里的意义指的是你选取的材料的内涵,即你想表达什么主题,并非材料的大小。不是说塑造一个很高大的人,或写一件很伟大的事才叫有意义,如“舍身救人”之类的题材。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也很平凡,身边很多很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视,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品质的。如,一位同学在写《我敬佩的一个人》中,选取的人物是一位冬泳的老爷爷,表现其坚韧的品格,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切入点很好,并且材料很有意义。

三、选材要新颖

好人好事就一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帮他补课?这些未免太俗了吧,没有新意。照搬别人用过的题材叫拾人牙慧,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们尽量不用,自己选取新的材料,避免重复。试想一下,一个阅卷老师判一百份卷子,其中五十位同学写同样一件事,那么,除了第一张卷子看着有新意的话,其他试卷都雷同,你还会得高分么?显然,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选择材料要有新意,不要写别人写过的。

另外,在材料的选取上不一定都选择正面材料,歌颂某某品质或反映好的社会现象,适当选取不好的一面予以批评指正,也是不错的角度,让人看后会有所启发。

何为选材?选材就是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选择。学生步入三年级起,便应对其选材能力进行逐步培养,以便他们在高年级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材可选、主题鲜明,为内容表达的进一步提升打基础。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血肉为表达灵魂而服务。选材的得当意味着作文盖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考场作文中,选择好的材料更是得取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试时,先要充分审题,再要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

那么,在考场上究竟如何选择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选材技法有三点。

一、选材要适当。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原则。适当指的是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切忌跑题,并注意不能胡编乱造,要选取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写。有的学生为了让立意很有特点,去编造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自己还满心欢喜,事实上,有经验的老师一眼便可看出这是编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选择自己经历过的事去写,避免胡编乱造,你们编得很辛苦,老师看着也哭笑不得。另外,一篇写人或记事的大作文,对于

三、四年级学生来讲,一到两个事例就可以了,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可高些,两到三个事例,注意详略得当即可(即详写其中一到两个,不用面面俱到)。

二、选材要有意义。

大部分同学都明白选材要有意义这个道理,但是能真正掌握其方法的并不多。这里的意义指的是你选取的材料的内涵,即你想表达什么主题,并非材料的大小。不是说塑造一个很高大的人,或写一件很伟大的事才叫有意义,如“舍身救人”之类的题材。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也很平凡,身边很多很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视,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品质的。如,一位同学在写《我敬佩的一个人》中,选取的人物是一位冬泳的老爷爷,表现其坚韧的品格,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切入点很好,并且材料很有意义。

三、选材要新颖。

好人好事就一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帮他补课?这些未免太俗了吧,没有新意。照搬别人用过的题材叫拾人牙慧,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们尽量不用,自己选取新的材料,避免重复。试想一下,一个阅卷老师判一百份卷子,其中五十位同学写同样一件事,那么,除了第一张卷子看着有新意的话,其他试卷都雷同,你还会得高分么?显然,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选择材料要有新意,不要写别人写过的。

另外,在材料的选取上不一定都选择正面材料,歌颂某某品质或反映好的社会现象,适当选取不好的一面予以批评指正,也是不错的角度,让人看后会有所启发。

选材要着眼于新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满井游记》中的井水、《小石潭记》中潭水……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如“南水北调”,可见水之有用;“三峡工程”,可见水之有利;“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之污染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等等,如此选材那就新颖深刻多了。由 “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知识要点: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o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4-1]以"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导思:我们对柳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背诵过贺知章的《咏柳》,十分赞赏其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出的想象力;上初中后又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在考虑以柳为话题的文章的选材时,怎样避开这些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引用体现当代性的材料,展示你关注现实的个性积累,以"悟"出新。例如你可引用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孔繁森的《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你可以把"孔繁森就是’历尽沧桑’、植根大漠、枝殷叶绿的红柳"这样的深刻感悟融入文章,亮出新意。

2、如果你有较多的古诗词积累,你不妨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说开去,介绍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及其原因。例如你可引用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白居易的《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几度春。遥忆青青江岩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种选材特点是写同类人所未知,以知出新。

3、如果你写脱物抒情类的文章,那么你要尽量避开赞美顽强、生命力旺盛一类的内容,选取新的感情引发点。例如柳长得越高,枝条却垂得越低,微风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说这表现着谦虚,但如果你说它"那时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便能将柳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着写,有了创意,有了你属于自己的情愫,这就是"以情出新"。

4、引用贬柳诗,如宋朝陈与义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从以柳讽人拓展开去,可以奇出新。

[4-2]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导思: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4、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选材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慧眼独运,以新制胜。

避俗取新精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坚持只选新的,不选旧的。

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

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

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

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 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实用技法】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五)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选材是作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叙述一件事情,选材很重要。在明确了题目的要求,确定了中心思想以后,接下来就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无法做饭,没有材料就无从写文章。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要使文章写得丰满,就得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

那么,怎样进行选材呢?要学会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选材的内容

①要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就是“题眼”,紧紧扣住“题眼”就是扣住了中心。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的文章,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根据目前命题作文的形式,有以下三种情况,要掌握好,要紧扣题眼选材:

a、有的题目本来就明确规定了中心。如,文题《一个诚实的孩子》,“诚实”就是“题眼”,也就是文章的中心。作文时,就要在有关这个孩子的许多材料中选取最能表现他(她)“诚实”的事例来。

b、有的题目虽然规定了中心,但也有限制,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先要把中心确定下来。如写《校园里的一件新事》,“新”就是题眼,就是中心,所谓“新事”,就是未曾有过又刚发生的事。既然要求写“新”事,那么,就一定要突出“新”字。你所选材料的内容都必须与“新”有关。

c、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规定中心,要由作者自己确定中心。如《我的爱好》、《今天我当家》、《发生在冬天里的一件事》等,在下笔之前就要先确定好中心,然后再围绕中心选材。

②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做到文章内容真实,就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断积累材料。材料丰富了,不但有话可说,而且会说真话,说实在的话。有的同学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写起文章来,感到无事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有个同学写《我最敬佩的人》,由于他根本没有见过下水救人的场面,却偏偏要写一个同学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抢救一个小孩,结果漏洞百出,使人啼笑皆非。还有一个同学写《一个刻苦学习的人》,编造他走路看书撞到了电线杆,沉思问题时错把墨水当饮料喝。由于这些材料大都属于编造,故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因此也没有生命力。

③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只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来写,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例如,写《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有这样两篇文章:一篇写╳╳同学患了感冒,呕吐了一地,又脏又难闻,同学们一拥而上,有的扶病人,有的扫呕吐物,有的去找老师喊医生。另一篇文章写╳╳同学上课迟到了,老师叫他罚站,同学们取笑他,引起了相互间的矛盾,差一点还打了起来。你说,是否前者更有意义呢?

④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我们熟悉的课文《再见了,亲人》,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魏巍先生。他说:“在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面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流水账,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有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们,用最能够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你看,魏巍先生就是紧紧围绕中心,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择了三个最典型的。这样做,以一代百,以少胜多,效果更佳。

⑤要选择新颖有时代感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指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材料,也只有这样的材料不能吸引读者,避免概念化或老一套的倾向。在一些同学的作文里,常流行一些老“套套”,如“让位子”、“推车子”、“打瓶子”、“扶瞎子”等等“五子登科”的材料满天飞,千篇一律。你写,我写,他也写,写来写去老是那一套。老掉了牙的文章怎能写出新意来呢?因此,必须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积极向上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这样才能写出新意来。

只要掌握了上述几点,选材就不会感到太难了。如果,能再掌握几种选材的角度,使写出的文章既能别具一格,又能打动人心,岂不更妙?因此,要想选好材料,不仅选材的内容要新,而且选材的角度也要新,什么是选材的角度呢?其实就是选材的出发点,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选材的角度。

2、选材的角度

一篇文章的优劣与材料的选择关系甚大,如果选材得当就能使文章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反之,则使文章过于肤浅,令人乏味。那么,怎样才能过好文章选材这一关呢?找准选材的角度是关键。

同一事物,因选材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文章也就截然不同。 例如:写一棵青松。

可以由此写出林海的风采,也可以把它比作坚强的哨兵和建设者,还可以把它象征英雄的化身。这就取决于你选材的角度了。

同一主题,可一从各个不同的侧重点取材。 例如:赞颂祖国。

①可以从“祖国的神圣威严”这一角度选材。如:炎黄子孙一向是爱好和平的。如果朋友来了,迎接他们的是丰盛的“好酒”;而敌人来了,迎接他们的只是“猎枪”。。。。。。

②也可以从“祖国的辽阔”这一角度来选材。如:当北国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当东海的哨兵迎来了灿烂的朝霞,那戈壁油田的灯光还在闪耀。。。。。。

③还可以从“祖国的壮丽风貌”这一角度来选材。如:选取一道山、一条河、一座城市、一个村庄、一个家庭、甚至一粒米来描写,同样能生动、深刻地歌颂祖国。 人们照相讲究角度,总喜欢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给人以一种“新”、“奇”的感觉,以此来吸引人、打动人。写好文章也一样。

选材的角度找准了,还要注意角度要新。

作文选材的新角度来自生活的深处,来自感情的深处,没有宽广深厚的生活基础,极难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角度新呢?

1、要想角度新就要有细致的观察。

从视角 来说,客观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视角,但也有我们观察它们时的主观视角。

所谓客观视角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站在一定的观察位置上,比如,长江两岸,山清水秀,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各具特征。他们都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下显示出不同的风姿,不管我们看见看不见,它都存在着。但是,我们要想认识它,则必须唤起我们生活积累中的体验,用我们的主管视角去观察才行。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在那个特定实景中的感受。如果后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来抒发一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感叹,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对作文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有你对事物发现的角度,而且要有特殊的发现才有意义。这样,你就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发现一种具有事物特征又有别于他人的新角度才行。

2、要想角度新,在构思上要善于筛选。

生活给予我们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会同时在我们的头脑中交织起来,这就是对我们审视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多种角度。这些角度,有些可能是具有事物特征的,有些特征不明显;有的适于表达立意,有的不太适合;有的可能是具有时代特点,而又是作者有所寄托的。有的则不能。。。。。这样,我们在构思时,就必须把那个最新的角度筛选出来才行。 怎样才能筛选出最新的角度呢?

A、应该选择立意所需要的具有事物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最佳想像与联想; B、应该选择富有时代特点而有具有个性的最好角度;

C、应该选择能够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一种最佳艺术思考。例如,一篇题为《我是一滴水》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一滴水,一滴瀑布中的水,哪怕跌得粉碎,我也不后悔决不后悔。因为我毕竟有过沸腾的生活。。。。。。。还将在激流中腾飞。。。。。。。”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先从瀑布的外在特征入手,再从瀑布的流程中展开想像和联想,以此来确定他所要表现的角度。那么作者为什么以这个作为他的最佳选择呢?原因就是,在如今腾飞的年代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创新、改革的激流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甚至暂时失败了,但是只要他是“瀑布中的一滴水”,他就会不后悔地跟上激流继续腾飞。正因为作者所选的角度具有这样的时代精神,而且又能通过描述表达出与众不同的崭新的精神寄托,并且使人们也能在审美的沉思中获得一种新的生活启发或精神寄托。可以说,《我是一滴水》的选材角度就是一个最佳选择。

生活中,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因而选材的新角度也是无限的。生活是源源不断的,作文的选材角度也是选不完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去探求,去积累,作文选材的新角度就不难发现。

第8篇:话题作文的选材

常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徐正艳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话题作文选材的一些基本要求。

2、能针对话题选择并确立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到做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我们通常会想到要有高超的烹饪技巧,往往会忽视选好原材料的重要性。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常也会出现和这相类似的问题。由于话题作文的开放程度很大,可供选择的材料也很广泛,这时候,选择好材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着重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二、品材评材。

1. 呈现学生以前作文时选用的材料;

2. 如果以“感受美好”为话题,你认为哪个材料最好,为什么?

三、如何选好材。

选材一般要注意:在围绕中心思想的大前提下,留心以下四点

1.材料要真实,选材的窍门说千道万,最为重要的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笔伸向心灵深处,写出首先能够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不能感动自己的材料,当然也不能感动别人。

2.材料要具体,根据印象,简单写上几句,磨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3.材料要典型,避免论证什么都用得上,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

4.材料要新颖,避免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从而落入俗套。

四、我来选材。

1.有人认为拥有金钱就拥有了财富;有人认为拥有真情就拥有了财富;有人认为拥有名誉地位就拥有了财富;有人认为拥有亲人和健康就拥有了财富„„ 以“财富”为话题,思考并确立一个(或“一方面” )材料, 然后把它写下来。 .....要求: 250字左右, 15分钟左右完成。 2.交流评价。

五、结束。一个好的材料就如同长幅画卷上的浓墨重彩,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辉。希望大家能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

第9篇:中考作文的选材切入

天机云锦任我裁——选材切入篇

作文审题时,除了看清楚题目要求,还要为文章确定一个主题。但是,没有恰当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也是无法表现的。因此,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那么中考作文选材怎样才能选出“有新意”的材料呢?分析完题目后,调动自己关于这条题目的所有的想象,任思绪飞扬,使记忆库中的材料闪电似地复苏并纷至沓来,把自己想到的关于题目的所有的事件都写在草稿纸上,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取舍,从中捕捉到与文章中心联系紧密而又能够索取的鲜活材料。中考作文由于篇幅有限,选材时首选那些最能深刻揭示人物、事件本质的素材。

[技巧指导]

一、选用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大胆取舍

作文的主题是选材的依据。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

二、选用熟知的材料,熟而生巧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这应该是审完题目确定主题后的第一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听到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弈自己的不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三、选用独特的材料,表现真情实感

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中考作文中,阅卷老师其实更像看到你的在社会中与他人(老师、同学、父母、陌生人)的互动中的成长(知识成长、情感成长)过程,因此打动人心的作文,一定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独特的,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事件。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选用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与时俱进

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如辽宁省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五、善于跳出第一人称,移花接木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我”,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写作中,如果能对自己熟悉的几个事物、故事、传说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作文题目的主题,这就是创新了。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

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例如:以“慈母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

(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中考链接]

1、考题展示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失误例文

我的视线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透彻如大海。 小时候,在下雨的时候,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接我回家,我感到我的头顶上一片蓝色,肩膀上也笼罩了一片蓝色之中,满眼所看见的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矮的我抬头和妈妈讲话,却发现妈妈的一半身子在外边。风夹杂着雨滴,拍在妈妈的肩上。妈妈那么的天空是灰色的,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却在一片蓝色的天空里。

我告诉妈妈他把伞打歪了,可妈妈却固执的说没歪,我当时纳闷,纳闷妈妈不知道伞歪了。我的视线再次落入倾斜的伞柄上告诉妈妈伞歪了,却妈妈说没歪,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也腿色了,我也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一个下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这个情景和我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我的视线落在伞柄上,妈妈在一片蓝色的天空中笼罩着。我的肩湿了,头发也湿了。

当时,妈妈提醒我伞歪了,此刻的我突然想起以前的镜头,我也固执地说没有歪,没有歪。妈妈再次提醒我,我还说没歪,于是我们进入了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看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那把腿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的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么久以来,妈妈都在为我撑一片蓝色的天,而我多想也为妈妈撑一片蓝色的天,快乐的天。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打夜战的人是我,穿梭于周末补课的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妈妈打的那把倾斜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3、升格指导:

这道题规定了“我”的立足点和观察范围。可以写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写视线所及的某个地方引起的回忆、向往和内心的波澜等。大千世界都可以写。因而,在一定的场合你观察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都市一角,农村一墟,山山水水,写人纪事,写场面,写风景,描写抒情都可有作为。当然也可以将视线伸向某个领域。你也许关注到经济领域,比如对广告、股市、保险、消费,作一番观察思考;你也许关心文化领域,比如对影视、歌舞、文学作品,作一番欣赏评价;你也许关心科学技术,比如天文、地理、新学科、新发现,以至诺贝奖的现状,都可以收入你的视野。可见这个作文题包罗万象,只要在“我的视线”中,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表现“我”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我”的语言所能运用的程度。因而,这是一个容易写而且可写随心所欲、纵笔驰骋写得好的题目。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有正义也会有邪恶,可有歌颂也可有贬斥。但结合上讲的内容,文章的立意一定要高(无论正面表现还是侧面表现)一定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选材对一篇文章的表意至关重要,恰当的材料选择不仅有利于考生的表达,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这篇文章选取成长中的一次经历,但却写出了妈妈深深的爱,感人至深,引人共鸣,对比描写是本文的亮点,同时标识着选材的独具匠心。

4、升格佳作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伞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5、评点

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佳作平台]

我的视线

中考前夜,铭刻在我心中的不是你那故作轻松的笑容,进入我视线的是你稀疏的头发,略带散乱,黑白各半。你躺在我身边,像儿时那样轻轻地拍着我入睡,我的父亲。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考场在哪,但你执意要送我前来,家中的短短争执,我的视线看到了你焦急担心的眼神,我同意了。

车棚中,我熟练地打开自行车锁,印入我眼帘的是你为我保养得一尘不染的爱车。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你弯弯的身子。

父亲的残疾车明显开得比我快,看着他在前方行驶,我默默地在后面跟着,静静地后面看着。反光镜中,是你饱经风霜的面容,虽然面无表情,虽然目视前方,但我依然能感觉到你对我的牵挂。

转弯处,父亲在反光镜中看了一眼,那一眼现在依然在我心间,充满了关切,就像在台灯旁看着我写作业那样,我不禁愣了一下。

沿着你的车辙,我继续前进,主干道上全是赶考的学子们,瞬间塞满了你和我之间,我努力地昂起头,在车流中寻找你的踪迹,一个熟悉的背影进入我的眼眶。你的背影突然渐小,又渐渐变大,你有些担忧,似乎在寻找着车流中的我的身影。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和酸楚。

好不容易和你的残疾车并列前行,一个不小心,红灯又将我们隔开,看着你在另一端频频回首,我几欲有过去的冲动。红灯的转换,我又看清了你的身影,你看到了我,似乎整个人都松驰了下来,我看到了你,也似乎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考场门口,老师面授机宜,你渐渐远去。看着你,我百感交集,能做的只有等待开考„„ 三天后就是假期,就是轻松的日子,看不到你的整日担心,整日焦虑,或许成绩公布后你会带我去旅游,那时我们再好好放松„„

点评:没有华丽词语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你就是用那么淡淡的朴素的文字叙写着父亲陪你去考场途中你的感受,却让我们的心被你深深打动。残疾的父亲默默关怀,懂事的儿子心存感激,父子心意的相通,可以不用语言,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就可传递,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父子情哪!全文没有一字“着”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传”情,人物的肖像、心理刻画细致传神,于无声处传真情。

[我来试试]

1、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有形的网,如蜘蛛网、鱼网、铁丝网„„有无形的网,如关系网、法网、互联网„„也许,你有一段关于网的亲身经历:也许,你有许多关于网的独到见解;也许,你对网曾产生过无限的感慨„„请以“网”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写内心的感受,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宣传策划下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