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话题作文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方法话题作文(精选11篇)

教育方法话题作文 篇1

话题作文确实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解开了学生写作思维定势的桎梏。纵观近几年考生的写作情况,仍有偏题、离题现象。为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写作困境,考生除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外,读懂话题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好话题呢?

一、理清话题结构

话题作文的话题从表象上看,一般由引文、话题和提示语组成;从实质上看,它是由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组成。理清话题结构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话题中找出限制写作的隐含条件,即话题中可以写哪些内容或只能写哪些内容,不能写哪些内容。它能很好地纠正学生的写作误差。

二、破译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大都是一个词或短语,从语法知识的角度看,词一般是由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组成。自然,破译话题时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点,在理解话题基本义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深入挖倔话题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话题,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话题的内涵。

三、缩小话题范围

话题作文的话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基本无法直接就话题进行写作,必须先将话题范围缩小,寻找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一是将话题的外延缩小,即直接在话题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同时加上一个相关的词语;二是将话题中提示语的内涵缩小,即直接把提示语分成若干个小话题,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解读;三是将话题中提示语的外延扩大,即把提示语按原逻辑顺序扩展成一个新话题进行写作。

教育方法话题作文 篇2

想知道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 要弄清话题作文的结构。请看以下几个题目: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600字; (5) 不得抄袭。

题二、请以“窗外”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提示:“窗外”的世界是五彩斑澜、纷繁复杂的。写“窗外”自然要写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人, 窗外的世界。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 进行合理的安排, 恰当的选材, 巧妙的分析和议论, 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

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珍珠 (黎巴嫩) 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 很痛, 它又重又圆, 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 赞美大海, 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 安然无恙。”这时, 一只螃蟹正好走过, 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 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好无缺的说道:“是的, 你的确完整无缺, 安然无恙, 但你要知道, 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 往往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么?对痛苦有何认识?

请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或记事, 或议论或抒情,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600字; (5) 不得抄袭。

题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 二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请以此两句俗语或其中一则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题五、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600字

题六、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 问道:“青蛙哥哥, 到河边去, 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 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 还是没走到河边, 后来, 螃蟹遇见了青蛙, 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 你却横着爬, 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 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 或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想, 或议论社会现象, 写一篇文章, 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 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 全文不少于700字。

观察上面几个题目, 不难发现, 话题作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四类: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材料——话题——要求;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要求。

我们把第一个类型称为完整型, 其余的则称为非完整型。以完整型话题为例, 审题的方法就是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审材料。

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词语, 明确命题者的出题意向。

比如题一的材料, 从中我们找出的关键句子是“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是“大自然、精神家园”。题四的材料, 蕴藏在其中的关键词是“合作”或与此相关的词语。

第二步、审提示语。

从提示语中确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如题目二的“提示”, 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要“写‘窗外’的自然, 要写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人, 窗外的世界。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 进行合理的安排, 恰当的选材, 巧妙的分析和议论, 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题目三更明确要求写“对痛苦有何认识”, 而且是“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之后“对痛苦有何认识”。

第三步、审话题。

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步骤。较长的话题可用比较法、化繁为简法来审题;独词话题则用添加前后缀、引申法进行。

“自然与心灵”、“我与空间”、“痛苦的价值”都是较长的话题。我们用比较法来审“自然与心灵”、“我与空间”两题。比较法就是用自己的题目与原话题进行比较, 明确其中内容。“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什么样的心灵能够欣赏自然”、“伟人眼中的自然”、“自然对心灵的影响与促进”……用这些题目与原题“自然与心灵”进行比较;“我的空间”、“我需要的空间”、“我的需求”、“我的未来”、“空间的局限”……用这些题目与原话题“我与空间”比较,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话题的关键、范围了。当然, 还可以用化繁为简法来解决较长的话题, 如“痛苦的价值”。这种方法是找出题眼, 找出词语的主次。“痛苦的价值”的中心词是“价值”, 限制词是“痛苦”。再如, 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以“学会说‘不’”为话题、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 这几个题目的题眼分别是“方西瓜”、“说‘不’”、“喝彩”。比较或找题眼之后, 学生对题目的把握自然就胸中有数了。

独词话题如“窗外”, 就给其添加前后缀, 比如:窗外的世界、我的窗外、记忆中的窗外、神秘的窗外、窗外的人、窗外的朋友、窗外的天空、窗外的梦想……添加前后缀, 或者让学生进行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引申后, 再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作文, 就是很简单的事了。

对于以材料为话题, 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比如题四“请以此两句俗语或其中一则为话题”, 可参考前面“审材料”相关内容。要注意的是, 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与生活联接最紧密的方面去写。

第四步、审要求。

审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不要违规, 字数、规格、文体、范围等都要符合要求。比如题三的“注意”;题六的“要求”,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

话题作文拟题方法例谈 篇3

一、直接扩展,简洁平实

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适当词语是最简便的拟题方法。如以“生命”为话题,可拟《珍视生命》、《生命的内涵》、《点燃生命之火》等文题。

二、妙用修辞,引人入胜

巧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加美感,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爱的港湾》(“靠”为话题)、《一诺千金》(“诚信”为话题)、《阳光的脚步》(“幸福”为话题)、《哭泣的老树》(“环保”为话题)。

三、巧妙借用,趣味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文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改用,可拟出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好题。例如:《小城春秋》(“改变”为话题)、《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亲情”为话题)、《一笑而过》(“宽容”为话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收藏”为话题)、《江山易改,本性可移》(“改变”为话题)。

四、借助符号,出奇制胜

给文题增设一个恰到好处的标点符号,或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能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化腐朽为神奇,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自尊?自辱?》、《3-1=0》(“尊重”为话题),《???????》、《6+1>7》(“教育”为话题),《忍让≠懦弱》(“品德”为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成功”为话题)。

五、翻新名著,更新内涵

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名篇进行机智的修改、翻新,所拟文题可体现内涵丰富的语言功力,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例如:《风雨〈红楼梦〉》、《儒林酸史》、《道德苦旅》、《葛朗台的新生》(“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为话题)。

六、嫁接术语,耳目一新

把各行各业、各学科的专用术语巧妙地引入标题,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无良心病历》(“诚信”为话题),《心灵的审判》、《心灵实验报告》(“品德”为话题)。

七、反弹琵琶,匠心独运

反弹琵琶式的拟题很有创意,很容易吸引眼球。例如:《感谢你——我的敌人》(“竞争”为话题),《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苦难”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难得的暑假炎热》(“素质教育”为话题)。

八、谐音双关,一箭双雕

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可使文章的标题意味深长。例如:《北京“风”情》(“风”为话题)、《减负不能随意减“副”》(“教育”为话题)。

话题作文写作方法谈 篇4

1、话题作文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写作:

(1)根据话题提出的某个词语及有关提示、要求,结合自己的写作优势,确定文章的文体和文章的大体范围。如果写记叙文,还应该进一步确定使用何种人称;写议论文,要明确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2)根据提示和自己确定的文体、写作范围,给文章拟标题。“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而且也规定了评分标准,作文题目一定要拟好。拟作文题目要求准确,角度要小,内容要尽量具体,并且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命题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所以不可粗心大意。如:以“对话”为话题,可拟定“对手间的对话”、“我和XX对话”、“无声的对话”、“我和同桌的对话”、“对话也是竞争”等。

(3)主题确立、材料选定后,接下来就与写命题作文一样,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尽量使文章以独特的面貌出现。

2、写话题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话题作文,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生活要深入

生活要深入是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才有的材料。因此,学生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言他人之所未言,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

(2)拟题要到位

话题作文大都要学生自拟题目,有的学生贪图省事,直接把话题当作作文题目。这是极不恰当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下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其宽广,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目,会给自己下一步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增加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出适合自己写作的作文题目。如:以“友善”为话题作文可拟题为《友善的微笑》、《用友善把心注满》等;也可以拟订一个字面上与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质上与这个词语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目。题目要尽可能多地、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情感。如:以“友善”话题,作文题目可拟为《给我一个理由》、《打造蓝天》等。

(3)文体要得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采用哪一种文体,以便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文体的选择可以自由,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是必须的。有的学生把“文体不限”误认为可以写成“杂体”文,结果写成了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的文章,搞成多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非驴非马的四不象,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要坚决避免的。作为中学生,文体的特征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又便于阅读者阅读。最好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文体。确立了自己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种文体的 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学生可选择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议论说理的学生可选择议论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

另外,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书信、日记等等。

(4)巧于运用

话题作文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自己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自己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的表现。如果不运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的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就应该努力打好写作基础,以便在考场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写出好的作文来。

(5)点题要明朗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让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以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恰当的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阅卷老师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采用明点的方式,在文章恰当的地方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采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点题,但这类点题方法要求比较高,不易掌握,应当慎用。

3、话题作文模拟题及思路点拨

[题目一]

生活中处处有精彩的地方,当我们观看体育比赛时,曾为一个精彩的动作而喝彩,观看电视、电影时,曾为一个精彩的画面而激动不已,当我们阅读文章时,曾为一个精彩的片段而感动„„请以“精彩”为话题,把你听到的、见到的,或者所遇到的有关精彩的内容写下来。

[思路点拨]

写好此文,首先要理解“精彩”的含义。“精彩”应理解为“优美、出色”,行文时一定要紧扣这一中心。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一个精彩的动作(画面、片段„„)的描写,从而表达自己的某些感受,要注意在描写上下功夫。如果写成议论文,可先记叙一个精彩的片段(注意要用概述式),然后重点阐述汗水与精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功到自然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题目二]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先生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以“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主题鲜明,立意积极书写工整。

[思路点拨]

本文写作重点在于对“路”要有正确的理解,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记叙一次现实生活中的行路过程,突出行路的艰辛,并引申揭示积极的文仪意,诸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也可以将路的含义形象化,拓展为人生之路、求学之路、事业之路等等,并旁征博引,阐述奋斗过程的艰苦,强调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非一帆风顺;还可以以鲁迅的话为契机,扣住文题,谈谈实践的重要性,明确”路在脚下“,每个人只要勇于付出,都可以走出一条辉煌灿烂的光明之路。

[题目三]

自立、自强,是人生最珍贵的资本。只要有了这些资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稳操胜券。”心恒不畏征程远,志坚不怕困难多”,朋友,愿我们能从中汲取不尽的力量,勇攀人生的高峰。请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以“自立、自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可以写由对困难的畏惧到自立自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在记叙的过程中,应着重写转变的过程,体现出“自立、自强”对人生的重要性。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议论时要精辟、深刻,同时也要角度准确。还可以发挥想象,编述小故事。关键是要精彩,同时揭示出“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题目四]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现在假如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对大脑生物学方面的改造来调整你的性格,你只要写出重新设计性格的计划,科学家就

可以使你拥有你想要的性格。请以“假如性格可以重新设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联想和想象类话题,可针对“假如性格可以重新设计”从多方面设想。例如,过去“我”很内向,现在“我”很开朗健谈,一下子拥有了很多朋友;过去“我”很性急,现在“我”有耐心了,结果大家对我刮目相看;“性格重新设计”之后,“我”已经变了三次性格,这三次改变使“我”认识到,完美的性格是不存在的。

[题目五]

装点大地秀色的是水;孕育一切生命的是水;自己流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是水;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有容清纳浊博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为霜、雾、雨、雪,凝结为晶莹的冰,千百万化又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请以“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水”,大家都很熟悉,但不容易出新意,要出新意,必须在选材立意上下功夫。可以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材,突出“水乃生命之源”的主题;可以从水的各种习性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叙写与之有关人和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入手,揭示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缺乏,一方面又浪费严重的问题,给人们以节约用水的警示;还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也可以编述“水”的童话„„

[题目六]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篇5

第一招:语言渗透哲理(该哲理就哲理)

不管是议论类文,还是记叙文、小说,富有哲理味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能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看客顶礼膜拜,祈祷的是来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忽略了路边的风景;想要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情。

第二招:补充式

1、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为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2、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3、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这些文言词语,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一段: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不朽的失眠》

这一段把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令人感到庄重典雅之美。

不过,使用文言词语要注意恰当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技巧 篇6

由于话题作文有开放性等特点,一些考生以为话题作文没有严格的.要求,不重视审题,随意为文的现象较多。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

①审题不准,甚至脱离话题;

②拟题不动脑筋,有的在话题的后面加“之我见”三字或直接用话题作标题;

③误以为“文体自选”是不讲文体,文章写得“四不像”;

④思想贫乏,内容空洞无物,不愿在“深刻”上下功夫;

⑤照搬照套自己读过的文章,有抄袭之嫌,如以“诚信”为话题,有些考生就将《读者》(20第13期)中的《玉》改为自己的作文搬上试卷;还有语言贫乏、语句不通、书写潦草、标点不当等毛病,都值得考生注意。

我们了解了话题作文的特点,接下来就要了解往届考生作文的不足,避免重犯类似的毛病,还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1、注重积累思想、积累生活,力求作文有一定的深度。高三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多读书,广泛储备写作素材。多找一些话题来思考:如教育、奉献、机遇、青春、财富、竞争、成功、素质、人生、环境、资源、网络等,平时有积累、有感受,考时就有可能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

2、加强审题、立意训练。话题作文虽然不像命题作文那样规定过死,但宽也不是漫无边际,宽也有“度”。写话题作文,必须弄清话题的意思、范围。作文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主旨要求正确、深刻、鲜明、新颖。因此,在立意训练中要尽可能多地想出好的立意,然后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3、学会拟标题。题目自拟,给考生提供了一次显示才华的机会。题目像人的前额和眼睛一样重要。题目是给评卷人的第一个印象。拟题要考虑自己所选定的文体和储备的素材以及驾驭的能力。拟题应避免陈题、大而不当的题、太一般化的题。

4、逐条落实“基础等级”要求,重点训练“发展等级”要求。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列出了六项要求,是高中毕业生作文应达到的一般要求。“发展等级”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是作文的较高要求。现在评卷时一般采用“一点给分法”,这四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十分突出,就可以评10分。对于“发展等级”的10分,我们一定要下气力争取全得或多得。

另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书写一定要工整,不要写漏了标题,不要写错别字。考场作文,一定要想好才动笔,不要写几行划掉又重来。

教育方法话题作文 篇7

一、试题呈现

根据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次, 某学校的校长在操场上巡视, 当走到操场上的花坛池旁, 他看到在花丛中有一张巴掌大的废纸, 便向前走了两步, 弯腰把纸捡起来。旁边的一名学生连忙走过去, 接过校长手中的废纸。校长说:“校园内要保持清洁, 一张废纸, 一根草棍都不应该有, 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这名学生连连点头, 旁边的学生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不少于6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二、专家支招

教育的意义, 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但是, 无论教师也好, 家长也好, 往往在教育孩子时都只重视大的方面, 如“行为”、“学习”, 等等, 而忽视了一些小的方面。实际上, 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这个设题从一件小事说起, 又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便于理解话题的内涵, 写起来有话可说。但是, 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文章的主题要突出。以表现以小见大, 因小失大的思想, 避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倾向;二是选材要典型。在校园生活中, 身边发生的小事太多了, 如何选择典型的材料表现主题, 应该从记忆库中经过筛选, 切不可信手拈来, 随意拼凑, 从而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三、标题套用

1.呼唤教育的阳光。

2.教育储蓄智慧。

3.教育, 一道亮丽风景线。

4.教育, 幸福的源泉。

5.教育的天空一片蓝。

四、凤头套用

1

再勇敢的人, 也有绝望的时候。

再坚强的人, 也有脆弱的时候。

再自信的人, 也有失望的时候。

当你疲软的双腿横跨在成功与失败的门槛, 当你淡淡的足迹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 当你的付出被化作午夜的风景, 当你滴血的心开始陷入迷惘的深渊。你的眼睛在企盼什么?你的心泉又在怎样的涌动?你又是怎样的在寻找瑰丽的风景, 聆听旷野的足音, 怀揣至真的教育上路?

2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 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教育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 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教育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 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教育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 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3

教育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 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教育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 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教育是一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 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教育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 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教育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4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

教育是寒冬腊月交替寒傲放的一枝腊梅。

教育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

教育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5

教育, 如春天第一缕阳光, 令人向往, 敞开胸怀去接受。

教育, 如夏天的一块西瓜, 含在口中, 甜到心里。

教育, 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 勾起无限牵挂。

教育, 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 永远那么纯洁。

五、经典素材

李灵, 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

2002年, 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 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 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 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 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 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 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 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 李灵趁着放暑假, 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 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 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 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云丹, 在海拔最高的学校坚守

1976年出生的云丹是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卡热乡六村一户藏族农民家庭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浪卡子县工布雪乡完小任教, 2003年自愿到普玛江塘乡完小任教至今。作为校长, 云丹不仅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 而且带头担任起品德与生活、语文等学科的教学任务。讲台上, 云丹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余休息, 云丹给学生讲述奥运健儿、抗震小英雄、藏民好支书扎拉等故事, 让学生从中感悟了爱国精神……从教13年来, 云丹以一颗赤子之心, 以忠诚的教育实践, 在喜马拉雅的深处传播着知识, 播撒爱的阳光。

李桂林、陆建芬, 19年的执著追求

苍茫大凉山, 险峻彝山寨。李桂林来到大凉山甘洛县二坪村小学时, 没有人愿意来这贫困山区教书, 但李桂林认定要和妻子陆建芬承担起二坪村的教育工作。从此, 二坪村就成了他们的家。从李桂林的老家到学校要走整整10个小时的路程。开学了, 他背着背包, 妻子背着两岁多的孩子, 一大早就开始出发, 走到学校时天快黑了, 人已筋疲力尽, 妻子眼泪汪汪地开始数落李桂林:“放着好日子不过, 偏偏要到这鬼地方来受苦, 你是着魔了……”那时, 他们夫妻每人每月只有工资100元, 日子过得极清贫。但19年来, 李桂林夫妻始终如一, 爱生如子, 爱校如家。

六、豹尾套用

1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 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 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 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来做太阳的事业吧, 把温暖奉献给每一个人。

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 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2

教育是荒原, 孕育着崛起, 只要你肯开拓。

教育是泥土, 孕育着收获, 只要你肯耕耘。

教育是细流, 孕育着深邃, 只要你肯积累。

3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4

鸟在飞, 云在走, 天地自悠悠。

风在吹, 人在走, 彼岸响风铃。

有一种美丽, 叫目不胜收, 有一种感觉, 叫做妙不可言。

有一种教育叫有你相伴, 共击长空, 尽显风采。

5

教育是一个眼神, 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教育是一缕青风, 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教育是一场春雨, 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世纪话题:推进民营教育 篇8

民营教育,在近几年来,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领域民营经济的崛起,我们对蕴藏在民间的智慧、活力和创造力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中国整体教育水平尚不发达、教育经费欠缺,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较为陈旧、落后的情况下,吸纳民间力量、开创多元模式、多管齐下办好教育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我们看到,现在北京(尤其在中关村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民营教育已是硕果纷呈:新东方学校的外语培训、私立汇佳的国际化办学、北京城市学院的首个硕士班招生、21世纪学校的课程改革、安博教育在资本和技术之间的游刃、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个性化教学、北京人文大学在危机中的转型,乃至富平学校和人大乡建中心的民办公益教育实践,都为民营教育这个百花园贡献了各自春色。

而茅于轼、信力建、钟秉林、程方平等专家、学者对民营教育的呼吁和推进,更是民营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方法为话题的作文 篇9

这幅漫画让我联想到许多:这一群人不就比喻的是一个班级吗?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却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呢?为什么有时努力后的结果还是不太理想呢?

其实,并不是说班里的尖子生生下来就有多聪明,而是在家中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学习。但为什么我同样努力却还是赶不上呢?努力是一种好办法,但“努力”的前提是找准对的方法,如果你像漫画中的“努力者”们一样,盲目努力,但还是落后于他人……那只能遗憾地告诉你:方法比努力更重要,盲目努力的结果只能落后落后再落后。

有人说“想考好,就得刷题。”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想要考好,那就要努力,努力记住题型、努力记住解题技巧。其实它还有一个隐藏意思: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你一直做同一种类型的题,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应当将自己不熟练的题型拿来做,每种题型做两道,既节省时间效率又高,真的是两全其美。

九年级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篇10

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往往由两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审题时要综合考虑这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注意三点:一是审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定自己的观点;二是看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三是注意文题要求,牢记要求中的限制要素。

1.审材料

“材料”是指命题中除题干和要求之外的部分。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在文题中主要起提示和导引作用,使考生更容易理解话题.然而,对于个别的话题作文材料,也需要提起高度重视。比如有的材料本身就包含着道理、主旨及观点,还有的材料中体现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如2007年重庆卷中考作文试题: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的意图并不是让我们论述鸟类翅膀的功用.因为材料中的“翅膀”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意思。“翅膀”是一个象征,它象征了自由,而且是心灵的自由。材料中还为我们提示了几种“翅膀”的含义:“翅膀”是一种理想、信念,一份鼓励、希冀,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面对困难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品质等。所以,结合材料的指向去理解话题,确定写作方向,才能切合题意。

2.审话题

在话题类作文命题中,话题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不同类型的话题.审题方法也不尽相同。

如.2008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得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世界。一颗心,是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材料给了考生很多种写作的选择:雄心、爱心、坚强的心、纯洁的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奉献之心、一颗心、万众一心„„在中心话题“心”上提示了很多种限制语,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写出特色。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不同,它的重心完全在材料中。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必须从材料出发。由于没有明确的题目或话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材料的中心.只有从材料中心出发思考问题,才能做到切合题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两个具体的原则:准确、全面。要想做到这两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对于有主人公的材料.审题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材料的核心。

在材料作文中,所选材料有时是一个寓言故事,有时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其中往往会有一个或多个主人公。从分析主人公人手.就能准确全面理解题意,把握题旨。

例如,2007年黑龙江哈尔滨的一道中考作文题:

一名中学生总因为自己成绩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同走进一座高楼。并领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爬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上面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审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主人公身上值得提倡的品质。这则作文材料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父亲”,另一个是“孩子”。因为有两个主人公,也就是有两个角度可以思考。再者,文题中也有一些提示,如“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这两个点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的,而“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的。因为“父亲”和“孩子”都是材料的主人公,所以无论从哪一个人的角度立意行文都是准确的。

2.对于没有主人公的材料,我们要做到全面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故事或人物事迹,还有不少文题选用的材料没有主人公.这样的材料,我们要全面分析。

以2007年陕西卷为例:仔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①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

②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③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④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由四句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思考的角度。审题时绝不能只看一条就草率地确定写作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并不一定就是整个材料的指向。第一句话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足自我现实。如果没有后边的材料,这样写下去也没错。但看了以后的材料就会明白,四句话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自信”“积极”“乐观”。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地、一句不落地分析材料,然后从各材料中抽出一条共同的信息.这条信息就是文题的意图所在。

(四)、审题失误的心理分析

在中考或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跑题现象时有发生。跑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审题方法不当,确切地说是审题时的思维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先看一个考场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自已的房子起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是因为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只见樵夫不慌不忙,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过了半晌,樵夫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居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是那把“斧头”.而材料中的主人公恰恰是一位樵夫。斧头和樵夫的关系是思考的重点,斧头是樵夫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樵夫来说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东西。

从这个重心出发思考问题,引出观点才算正确。比如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前的挫折是次要的,只要最根本的东西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勤劳的双手,是发展的根本”“金钱再多也有用光的时候,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最重要”„„

教育科研:一个并非功利的话题 篇11

一、教育科研正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普遍需求

经过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提高,对教育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之中。

(一)从近三年课题立项看中小学教育科研需求变化

2012~2014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共申请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550项,共批准立项839项。各年度间申请数量与批准数量的比例变化较大。其中,2012年申请立项481项,批准立项277项,申请立项与批准立项的比例为1.74∶1;2013年申请立项的课题数量有所减少,总数为320项,批准立项249项,申请立项与批准立项的比例为1.29∶1;2014年,受职称政策影响,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申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达到2749项,是2013年申请立项总数的近8.6倍,最终批准立项313项,申请立项与批准立项的比例接近9∶1,即当年申请立项的课题只有10%多一点获准立项。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课题的需求受政策因素等影响开始迅速增强,也说明课题立项审批部门对课题质量的控制更加严格。

从课题研究问题的类型来看,2012~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被批准立项的839项课题中,课程教学类617项,占立项课题总数的73.54%;班级管理和德育类75项,占8.94%;教师专业成长类53项,占6.32%;学校文化和特色发展类48项,占5.72%;其他46项,占5.48%。这样的分布情况,说明中小学教师更加需要通过教育科研解决课程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因素较多,有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作用。仅就外部因素而言,主要有政策引导、问题解决、典型启示等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的作用。这无疑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极为重要的导向因素。早在2008年,修订后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就对各职称(职务)级别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承担教育科研项目的业绩条件提出了相应要求。根据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在2012年、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2014年发布的《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对中小学、幼儿园各职称级别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其中,要求三级教师、二级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一级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并完成县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高级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主持过相应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至少参与完成1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正高级教师“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至少主持完成1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此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评选各级学术技术称号(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特级教师等),也往往有教育科研课题的相关要求。这些要求无疑是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极为有力的政策引导,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满足这些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表面上看有着较为明显的“功利”因素,但实际上它的确能够较为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提升育人质量。

——问题解决的需要。这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上也是一种“倒逼”的力量。中小学课程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总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相关科研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业评价的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日益增多,需要教师和教研人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教师如何不断提高职业素养、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中小学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当前中小学校及其从业者竞争性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下,谁较早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把握更多机遇。于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通过教育课题研究,探寻规律,解决问题,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明智选择。

——典型发展的启示。这是榜样的作用,也是一种“诱惑”的力量。借助教育科研的力量,许多教师成为名师、骨干教师、教学专家,不少学校成为名校、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这里赢得的不仅是名和利,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看着这些名师、名校的耀眼光芒,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便在“诱惑”中多了几分反思和展望,在看似“功利”的驱使下规划起自身价值的实现。于是,他们就有了“我也要做教育科研”的强烈冲动,渴望着经过努力“研究”也能够成就人生和事业的梦想。不少教师和学校就是在这样的“效仿意识”中开始了做课题、搞科研的专业行动。

二、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办学质量提升

教育科研给中小学、幼儿园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变化也许是缓慢的,但往往是本质的、全面的和持续的。大量实例证明,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仅催生了一批优秀成果,而且有效改进了教育行动,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催生了一批优秀成果

2012~2014年,在河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累计评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育科研成果722项,其中一等奖176项,二等奖317项,一等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24.38%。同时,近两年全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项成果的质量总体良好,优秀等次数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申请结项鉴定的154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获得优秀等次的13项,良好等次的60项,良好以上等次占当年结项成果总数的47.4%。2014年申请结项鉴定的281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获得优秀等次的39项,良好等次的115项,良好以上比率上升为54.8%。

(二)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通过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不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对一些相对薄弱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课题研究带来的变化尤为明显。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英语教师,根据有关学习理论,以“词汇附带习得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为题,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不仅使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明显提高,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学习焦虑感明显减轻,收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禹州市韩城街西街村小学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开展“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体验,使学生品德行为障碍明显减少,行为自我约束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因教育科研实现了更好的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不仅促进了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的自我发展,而且改变了教师群体发展的生态环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变得更加全面和可持续。信阳市潢川高中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开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通过师德建设、教研改进、自主提升、同伴互助等研究性实践,有效达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维目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平顶山市湛河区实验小学针对令人忧虑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通过建立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保障机制等综合措施,对教师幸福感影响因子实施干预,有效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体验。

(四)教育科研促进了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教育科研对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科研兴校”典型学校。济源市济渎路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和学生来源复杂,在校长带领和专家参与下,学校深入开展“以‘善的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活动,在建校后的短短三年内就初步实现了特色办学目标,成为当地的“窗口”学校。开封市金明幼儿园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习理论,开展以“自然科学活动与语言文学活动的整合”为主题的教育课题研究,通过相关实践,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办园质量上升到新的水平。

三、教育科研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因其“在场”而有了先天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天天亲历着精彩而生动的教育场景,但因其教育理论素养各不相同,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差别较大,导致课题研究的质量差异明显,整体上看存在诸多问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研究过程不够扎实,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存在“两张皮”现象

课题研究的过程扎实与否,往往决定着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效果。不少中小学课题承担者重视研究过程,坚持把课题研究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实践,获得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行为矫正,不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而且让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研究效果。但也有不少教师不重视研究过程,拿到立项通知书后便将其束之高阁,教育教学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等到哪天要晋升职称了,要评选学术荣誉了,才想到还有一个课题,于是加班加点、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弄一份所谓的研究报告,想办法结项了事。比如有个研究某种“教学模式”的课题,其本身的价值自然是有的,但是课题承担者既没有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按照当初立项时的设想认真地开展教学实践,结项时不能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甚至没有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案例,结项报告空洞无物,看不出有什么研究成果。这样的“课题研究”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无益,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拿它作为“功利”的敲门砖而已。

(二)研究成果创新程度不高,“复制”现象较为严重

创新是教育科研的生命所在,没有创新就无所谓成果。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方法、概括新经验、产生新效果。课题管理部门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理论创新并不会有过高的要求,但一定要求是“自己的”东西,是研究者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有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有独到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且能够看到给研究者“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教育科研成果缺少的正是这种“自己的”的东西。以近两年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项为例,在“成果查新”(研究报告复制比检测)环节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2013年,省教科规划办受理的154项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结项报告,首次查新结果符合要求(复制比不超过20%)的只有87项,而不符合要求的研究报告需经修改后再行提交查新,直到符合要求才能结项。2014年,受理的281项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结项报告,也有超过100项未能通过首次查新。这里查出的关于复制比超标现象的统计数据,尽管由于其中有些项目成果表述“文献引用”不规范(没有规范注明引用文献的出处),或者查新数据处理方法不够完善而显得不十分准确,但依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看出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成果表述不规范,缺乏应有的概括和提炼

课题研究成果是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规律性现象的总结和概括,在表述上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目前我省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在表述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概括提炼不够和语言文字不规范。不少教师在研究报告中一味地叙述自己是怎么做的,开展了什么活动,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什么荣誉,缺乏对“做”与“得”之间因果关系的思考和提炼,把研究报告简单地写成了“记叙文”甚至是“说明文”,几乎没有“论”的味道。教育科研的本质是探索和思考,没有对教育问题、教育行动和教育现象的深度思考,是不可能得到成果的;没有对假设的论证,没有对观点的表述,没有对结论的讨论,自然也称不上是研究成果。语言文字的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表述不符合学术文本的相关要求(数字、表格、文献引用等),甚至不符合国家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表达效果。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课题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是为了寻求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因此,其出发点和归宿就只能是“解决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致力于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前提往往是对教育问题和现象的某种困惑,任务是找到解决问题、弄清现象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决定了其研究的目的应该首先能够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解释自己观察到的教育现象。因此,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始终围绕“自身”问题去思考,朝着解决“自身”问题去行动,在持续的教育行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与此同时,要根据问题的解决程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动,以获得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有助于解决“他人”的问题

教育科研成果如果仅对解决“自身”问题有用,其“效度”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助于解决“他人”的问题,即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没有经过“他人”的实践应用,或在“他人”的实践应用中不能有效解决相同的问题,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乃至“信度”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要注意成果的推广应用,按照课题研究的操作要求,让研究成果“流转”起来,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研究成果,使其更加科学、丰富和系统。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与教育科研机构的专门研究人员不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课题研究是一种“在场”的研究。这种“在场”的特性,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必须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验证课题的假设,收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行动。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常常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研究不断改进行动的方式和方法,以收获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和效果。当然,在开展这样的“行动”时,研究者需要一定的学习、观察、调查、实验、反思等,以保证“行动”的科学和有效。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是非个人化的教育行动

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基于个体的反思性探究,但不应该个人化。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及班级管理采取的教育研究行动,固然是教师个人最容易进入的研究类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行动能力,但这种“改变”往往是有限的,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也不会太高。在中小学、幼儿园,应该提倡组织合作型的教育科研方式,由学校(幼儿园)管理者、学科组长等组织有关教师和职员,并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持续的科学研究。这种研究方式,不仅能够保证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从而保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八年级学生英语演讲稿下一篇:以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