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调研工作计划

2022-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行调研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民行调研工作计划

民行检察工作宣传材料

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职责

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

一、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的申诉案件。

三、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或者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四、对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的其他问题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提出监督意见。

五、对提出抗诉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依法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并对再审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六、对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发现的审判人员、执行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查处。

民事行政检察十问十答

1.不服法院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怎么办?

当事人不服法院已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可向法院审判监督部门申

请再审,也可直接向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进行申诉。

2.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受理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经过审查,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符合抗诉条件的,作出抗诉决定或者检察建议使法院进入再审程序予以纠正;若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正确的,作出不提请抗诉或不抗诉决定,并做好息诉工作。

(二)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进行查处。

3.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一审或二审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4.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应符合怎样的条件?

(一)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

5.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监督方式都有哪些?

目前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最主要的监督方式是抗诉和

检察建议。此外,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还在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包括:

(1)促成和解:对法院裁判虽有错误但双方当事人有执行和解意愿的申诉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促成当事人和解; (2)支持起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参加到国家或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诉讼中;

(3)提起民事公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但又无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6.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哪些情况下对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情形:

(一)判决、裁定尚未发生效力的;

(二)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

(三)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四)申诉人对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终止审查和不抗诉决定不服,再次申诉的;

(五)申诉人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

7.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符合检察机关的抗诉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察机关应当抗诉: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8.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检察机关不予抗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抗诉决定:

(一)申诉人在原审过程中未尽举证责任的;

(二)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

(三)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未提供的新证据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但处理结果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不大的;

(五)原审违反法定程序,但未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的其他情形。

9.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是否收费? 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10.如何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部门提出申诉,应当提交申诉书(A4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以及证明其申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申诉书要写明申诉请求和事实理由,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第二篇:提升民行监督能力调研报告

提升民行监督能力调研报告

民事行政检察的任务是:受理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并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抗诉条件的判决、裁定提请抗诉;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对于审查中发现的审判人员贪污、受贿、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的犯罪行为,依法查处。显然,提高民行监督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其作用是显著的。本文就如何提高民行监督能力,从民行监督的全面性、正确行使监督权、民行监督的法定性和查办职务犯罪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肤浅认识。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中的功能定位,是各项检察职能的综合和本质特点。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总则都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实行法律监督,从法律上规定了检察机关广泛的法律监督权限。显然,民行检察部门要发挥好权力制约的功能,监督和支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监督和纠正诉讼领域的违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严格执法,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由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难,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依据省院近期出的规范性文本,本文就提高民行监督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民行监督是全面监督

依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监督内容,不仅

是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的过程实施监督,也应包括对民行调解,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督。针对民事行政诉讼中依然存在着司法不公现象,严重损害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破坏司法权威,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更应该尝试用民事手段追缴国有资产流失的资金,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监督的方式,要综合运用民行抗诉和不抗诉、再审建议书、再审案件出庭、纠正违法通知书对民行审判活动实施监督。运用对审判人员执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对民行审判、执行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行使检察建议权,积极运用支持起诉的形式开展公益诉讼。通过向党委、人大送达抗诉书的形式,积极争取党委、人大的领导支持,努力提高民行监督的效力。

监督对象,在认真履行抗诉职能的同时,对确有错误的,督促程序中的支付令,诉讼程序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可以适用检察建议,向法院提出

纠正意见,对民事行政诉讼中存在的一般性、程序性的错误,可以用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监督意见。

二、严格执行抗诉的法定条件,注重证据,确保抗诉案件的质量,是提高民行监督能力的重要保证。

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条件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以上四条是抗诉的法定条件,但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但处理结果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不大的;以及原审违反法定程序,但未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不宜抗诉。主要是这两种情形抗诉后,法院改判的可能性不大,浪费了诉讼资源和当事人的精力,对树立检察机关的形象也不好。

在实践工作中,民行抗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审查人民法院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否达到了确实、充分,民行检察部门在审查中,当事人也可以举证,但以下三种情况不宜抗诉:申诉人在原审过程 中非因法定事由未尽举证责任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非因法定事由未提供的新证据的。以上情形不应抗诉的原因是,民事诉讼的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是“谁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谁举证”。那么,当事人在法定时间没有充分举证,则应该承担举证不力的责任。对于基于同一个事实,有两种相反证据的,则要按优势证据的原则进行审查,尤其要注意书证是证据之王。

三、正确行使民行检察监督权,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把民行监督建立在监督职能的全面履行和监督手段的理性运用上。

根据现有法律规定,作为监督者,检察人员应当独立于当事人的实体利益之外,地位是属于申诉人和人民法院之间,不代表某一方利益,保持中立地位,这是符合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原则的,检察机关针对的是法院的审判活动,而不是针对具体的民事争议,是以事实和法律衡量、判断案件,纠正错误的裁判,维护司法公正,应该确定以下观点。

1、作为监督者,不是案件的当事人,不能有“主张意识”,要尊重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作为监督者,不是当事人的代理人,不能有“代言”意识,要明白,检察机关的地位是居于申诉人和人民法院之间,不代表某一方的利益。

3、作为监督者,不是案件的裁决者,不能有“裁判”意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一种保障审判权和执行权合法行使的监督,有权启动再审程序,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中的违法行为得到纠正,最终还是由审判机关最后裁决,不应当

试图拥有检察监督的最终

裁决权。

4、作为监督者,不是案件的调查主体,不能有“调查”意识。民事诉讼最主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显然,举证的责任在主张一方的当事人。作为监督者,审查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应当以审查原审案卷为主,非确有必要,不进行调查。只有下列情形,可以进行调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由于法定情形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了证据线索,人民法院应予调查取证而未进行调查取证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调查取证而未调查取证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可能有贪污、受贿、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的;人民法院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伪证的;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的证据。

5、作为监督者,应自觉维护司法权威,对人民法院的正确裁判和认识上有分歧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案件,

注意利益衡量,耐心解释,使当事人服判息诉,防止矛盾激化;对于社会影响大,申诉人态度激烈的案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做好化解工作;当事人在申诉中,有和解可能的,要尽可能促成和解,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司法权威。

四、积极查办民事行政审判、执行中的职务犯罪,是提高民行检察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抗诉工作效果,使抗诉与侦查两种法律监督手段形成合力,达到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事行政诉讼案件迅速增多,涉及的企业、地方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广泛,民事行政诉讼中仍然存在着司法不公现象,严重损害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破坏司法权威,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而其背后的职务犯罪,已成为造成司法不公的重要根源,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必须强化对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基于上述情况,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调整

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侦查分工,明确规定,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在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过程中发现的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线索,经检察长同意和批准,可以进行初查和直接立案侦查,这是在新形势下,民行检察监督的新任务,也是遵循司法规律,强化民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整合了民事行政抗诉和查处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职务犯罪两种监督手段,有利于提高民行检察监督力度,惩治司法腐败,推动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开展。

笔者认为,认真做好查办审判人员职务犯罪工作,提高民行监督能力,应注意以下方面。

1、要处理好抗诉与侦查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审查民行申诉案件的有利条件,发现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增强抗诉工作效果,使抗诉与侦查两种法律监督手段形成合力,达到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目的。

2、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会办案、

办好案,要认真学习侦查知识及相关法律,注意总结侦查实践经验,提高侦查民行诉讼中职务犯罪的意识和水平,增强侦查此类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切实履行查办民事行政诉讼中职务犯罪案件的职责。

3、要深入群众,了解民事行政审判、执行中的职务犯罪线索,深入研究民事行政诉讼中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注重侦查对策和谋略。

4、开展侦查工作,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对侦查工作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加强办案安全,搞好侦查工作的协调配合,执行法律要严,一定要防止借刑事手段解决办理民事行政案件中的问题的发生。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开展侦查工作,查办职务犯罪,这是一项神圣职责,任重而道远,这项工作搞好了,可以使抗诉工作有很大的推进,促进民行检察的监督力度,极大的树立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法律权威,对司法公正提供强有力的

保障,对于提高民行监督能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

第三篇: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建立平等、互助、协调、和衷共济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的高度概括,表明了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于检察机关从事民事行政检察的人员而言,除了应当与其他检察官一样担负起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之外,更多的是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平、诚信的经济秩序,维护民主友爱安定的生活秩序,维护运转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大量的工作是运用法律化解处理好市场经济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环境,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根据这些任务的要求,我们民行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需要对民行检察工作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尽快克服工作中的不良因素,努力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试通过对民行检察的现状,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做简要分析,对今后应当采取的对策做进一步探讨,对下一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展望,以期对我国的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民行检察的职能作用。

一、我国基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现状

自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设立以来,各地检察机关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做了大量的抗诉、息诉工作,并立足自身职责,在不越权、不越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逐渐成为检察机关新的亮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以作者所在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检察院为例,自2001年以来的7年间,民行检察部门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85件,立案审查159件,向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89件,向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33件,直接答复或作服判息诉工作结案70件,且所办理案件的提请抗诉、建议提请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都被相关部门采纳,再审改判率达100%,同时查办国有资产流失案件9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1年至2001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1.9万余件,立案审查17.17万余件,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5.91万余件,其中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和调解处理23514件,占再审审结总数的79.5%。[1]不难看出,民行检察对于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好法院裁判的服判息诉工作,排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做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贡献。民行检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做好的,必须加强的。

二 、当前基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制约限制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因素也暴露突出起来。

1、 立法上的不完备,限制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的权力和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从两部诉讼法的总体规定看,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及行政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及范围应该说十分广泛,但在具体规定如何进行法律监督时,法律条文对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权力及范围又陡然限制得非常狭窄,《行政诉讼法》仅有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些规定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范围仅仅限定于人民法院生效的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和裁定,并且这些规定也只仅仅规定了抗诉的条件,没有规定抗诉的程序以及抗诉后人民法院再审的程序,可操作性差,过于简陋、原则化,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和阻碍。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出台各种司法解释,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对于调解、执行中的裁定等提出的抗诉不予受理,进一步缩小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的抗诉范围,实际上是剥夺了人民检察院对于上述判决、裁定的监督权,限制和剥夺了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监督权。

2、民行申诉案件案源少,一直以来是制约民行检察业务发展的瓶颈。为拓展线索渠道,民行部门想方设法进行宣传,但在现行的体制下,检察机关宣传时大都又投鼠忌器,案源问题也将长期困扰检察民行业务的发展。

3、调阅审判卷宗难。调阅法院卷宗是检察机关开展工作的法定程序,也是检察机关获得抗诉案件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但是审判机关经常借口不给调阅,有的只准阅,不准复印,有的甚至连看都不让看。实践中,许多检察院的民行抗诉工作进行的好坏,往往要看和法院关系协调的好坏,不是制度在支撑这项工作,而是人际关系在支撑这项工作。

4、办案环节多,持续时间长,社会效果差。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生效的判决、裁定,上级检察机关才有提请抗诉权,基层检察院无权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通过立案、借阅法院卷宗,认为符合抗诉条件的向上级检察院提请抗诉报告,上级院逐级审查并采纳后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接着还要审理、开庭、裁判。整个过程,多数要半年以上,

一、二年的常有,案件久拖不决,使当事人丧失信心,等到法院再做出判决,虽然改变了原审法院的判决,但企业已倒闭或当事人已离开住所,到外地谋生,联系不到,已经起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对申诉的当事人而言,其命运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迟来的公正最终显示还是不公正。

5、监督方式单一,新监督方式探索艰难。由于法律只明确规定了“抗诉”这一个监督方式,高检院为了拓展民行检察监督的内容,缓和与人民法院的关系,先后提倡了查办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和再审检察建议等新的监督方式。但是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这些新的监督方式在人民法院配合的地方可能会得到落实,在人民法院不配合的地方甚至在有些原先配合的地方在更换院领导以后就得不到支持。国有资产支持起诉案件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定不予受理。检察建议也仅仅是在检法两家关系比较好的地方甚至是比较好的时候才能得到落实,并没有法定性和稳定性。

三、强化民行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何谓和谐?从词典解释看,为配合得适当,谐调之意。我们认为,和谐首先是一种秩序,是事物的一种共存状态,是事物相互作用、影响的方式;其次,应是一种有序的状态,是事物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的良好反应;最后,它是一种协调状态,是事物之间在互动过程中配合默契,运行自如。今天,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和谐社会,除表示为社会的有序外,更应是一个以人为本、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使社会呈现出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公正状态的社会,公平有序应当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素。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应当看到,目前社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发展、地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体制创新将进一步触及到的深层次矛盾;人口流动性增大带来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对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严重影响等。这些矛盾中,有的反映的就是行政权的不当运行,有的反映的就是因为法院判决不公,审判权被滥用所致。最高人民法院历年来的工作报告均显示,全国各级地方法院办结的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各类案件是同期审结刑事一审案件的十几倍。这说明民事行政案件已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千千万万个人,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

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但法的创制仅是将秩序与正义以法条的形式固定下来,法的遵守与执行才是实现这一秩序与正义的关键。所以,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是公正的,即使社会上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还可以通过司法的矫正来恢复公正。但,现行的司法现状却让人不无担忧,法院的个别法官的一些违法审判行为继续危害着社会,且游离于检察监督之外,大量存在的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等司法腐败现象,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之一,民事、行政诉讼也不例外。司法不公的存在,必然造成人们对国家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下降,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法律的威严,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司法不公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为,不公正的判决不但不能化解纠纷,反而会激化矛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上访产生,或者使得一些民事纠纷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 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运行的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2]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刑法构成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可以有效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形成对行政权力正确运行的监督;通过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法院的审判活动、监狱的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形成对司法权运行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使司法这最后一道防线牢不可破。因此,加强民事行政检察的监督力度,使审判活

动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可以增强案件审判的透明度,督促法院严格依法审判,消除审判中某些法院工作人员不能公正审判案件的现象。这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完善民行检察监督的几点立法建议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立法上的不完善是限制制约民行检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通过立法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虽然现行宪法对检察院的法律定位不像1954年宪法规定的那样详细(54年宪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行使检察权。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行使检察权”),但是,根据宪法解释的一般原则,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有义务全面监督法律的实施,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可以监督法院,也可以监督行政机关,其监督权力是全面的。但我们现行的对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仅限于“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即所谓的“事后监督”,实际上是把宪法赋予的权力给剥夺了,没有充分体现宪法对检察机关的定位。所以,只有对现行民事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完善,扩大民行监督范围,赋予对民事行政案件进行全面监督的权力,才能充分体现检察监督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的使命。

1、扩大法律监督的范围,把人民法院调解、执行等纳入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范围。调解作为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与判决、裁定具有同等拘束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目前,个别法官在审判中滥用调解权,强制调解的情形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一些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调解,不审查是否遵循自愿、合法原则,就予以确认,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执行活动是民事行政诉讼的重要环节,与当事人的权益息息相关,如果出现错误,就可能给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造成事实上无法弥补的损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执行已经不是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行为,是人民法院单纯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对当事人行使职权的行为。执行权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司法权,而其本质是行政权。另外,在当前人民法院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不作为、野蛮执行、随意增加被执行人、擅自查封、执行案外人财产以及司法人员在执行中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等违法违纪问题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不管是从执行权的本质属性还是从当前执行的现状看,人民检察院都应该对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

2、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权利。公诉权是检察权的基本权能之一。公诉权是指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提起控诉并出庭支持其主张的权力。公诉权的行使在本质上都是以公益为基础的,因而公诉权并不必然局限于刑事诉讼。公诉权理应包括刑事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3]现行民事行政诉讼法仅规定检察机关对民行案件有抗诉权,而司法实践证明这是不完整的监督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环境污染、利益部门化、地方保护主义、违规许可、重大决策失误等,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较大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司法程序的缺位或司法程序中启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主体的缺位,使得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经常处于被漠视的境地,致使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干预。很显然,运用民行抗诉方式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因此,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程序机制,以司法程序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要求。从国际上看,检察院提起民事行政公诉几为通例,在世界其他国家,如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国、日本,英美法系的美国和英国以及前苏联等国家,都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国检察院的性质和体制设置,也适合于承担提起民事行政公诉任务。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也有实行过该制度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基于公法和私法的区别,实践中受人、财、物的局限,检察机关不能过多干预,所以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诉范围不宜过宽,主要应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限。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法律应赋予检察机关对下列几类案件的起诉权:(1)国有资产保护案件及损害国家利益的其他案件;(2)环境污染的公害案件和其他公共利益案件;(3)政府的违法许可、行政救济行为;(4)政府的不作为行为;(5)没有起诉主体或主体不能亲自行使诉权的人身权益性质的案件。

3、 赋予检察院调阅法院原审卷宗的权利。检察机关对法院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就要对案情及诉讼活动有全面的了解,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查看原审卷宗,这是提起抗诉前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只有对原审卷宗材料进行全面地审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如果不调取审判卷宗,检察院的监督权将无法保障,调阅卷宗对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是必要的。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未明确

赋予检察机关调阅卷宗的权力,导致检法认识不一,许多地方的检察机关调卷困难。因此以立法形式明确检察机关调阅卷宗的程序和期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案件调查取证的权力。尽管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并非当事人对所有证据都能举证,如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了证据线索,人民法院应予调查未进行调查取证的,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人民法院应予调查未进行调查取证的等,在当事人举证不能等特殊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必须行使调查权。通过调查取证可以证明法院已生效裁判是否建立在证据充分的基础上,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是否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事实,以充分了解生效裁判的合法性。因此检察机关在民行检察监督中享有调查取证权是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两高对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程序中有无调查取证权,意见分歧较大。因此,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民行监督程序中的调查取证权已成为必然选择。

5、赋予检察机关进行检察和解的权力。民行检察部门在做好抗诉案件的同时,还要重视申诉案件的息诉工作。从数字统计看,自2001年以来的7年间,我院民行检察部门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85件,除对法院裁判不当的案件依法提出抗诉和书面检察建议的以外,对其余70件申诉案件都做了息诉处理,占总数的近40%,所以,息诉处理的案件数量,也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错误的裁判、或者可抗可不抗的案件,要赋予检察机关进行检察和解的权力,通过分析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把握纠纷和争议的核心问题,运用有效的检察和解手段加以处理。对于当事人自愿和解的,检察官应当准许,或者在检察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不再继续执行原审裁判,从而达到息诉目的。纠正法院错误裁判不是目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才是根本。实践中,部分检察院的民行部门只注重了做好抗诉工作,只重视抗诉成功率,却忽视了息诉这项工作,这是不可取的。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这两项工作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只注重抗诉的成效,而放弃或忽视了息诉的功能。因此,赋予检察机关进行检察和解的权力,做好申诉人的息诉服判工作,可以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又可以将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资料:

[1]宋安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十年来成绩显著[N].检察日报.2001-8-22.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 [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3]孙谦.检察论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检察院

第四篇:民行科检务公开工作计划

人民检察院 民行检务公开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践行和全面落实我院检务公开工作,保障申诉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案件办理的透明度,我科室特拟定民行检务公开工作计划如下:

一、针对申诉人不了解民行检察业务职责的情况,将民事行政案件申诉的法律常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申诉案件办理流程、便民维权措施和相关法律条文等内容编印成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宣传手册进行发放。

二、加强民行检察业务的宣传力度,拟每季度至少到县辖区乡镇、街道、社区进行一次法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咨询问题,扩大民事行政检察在群众中的知晓率。

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监督员等参加座谈会或参与到具体案件,公开接受社会多方对民行检察工作的监督,吸收他们提出的有益建议。

四、对于审查案件后做出的决定,一律做到向当事人公开宣布。对申诉案件进行跟踪回访,随时了解案件办理的后续效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民事行政检察科

第五篇: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区院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认真贯彻高检院“敢抗、会抗、抗准、公开、公正、合法”的原则和方针,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主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狠抓办案,加强审判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所办案件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果都有明显提高。该院的

民行检察工作连续六年在全市民行工作评比中名列前三名。该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民行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的重要内容。xx区院在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还努力在做好内外协调,寻求外部监督与支持上做文章。

一是主动把民行工作列入人大的监督范畴。xx区院坚持经常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寻求人大对民行检察工作的支持。对法院坚持错误判决的情况,该院将疑难复杂的民行抗诉案件向人大反映、报人大备案、建议人大对个案进行监督,通过争取人大重视和支持,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判决。如该院办理的彭某商品房购销合同纠纷申诉案,xx区院鉴于此案的复杂情况,在依法提请市检察院抗诉的同时,将此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备案,人大依法对该案进行了个案监督,该案历时四年,经法院两次开庭审理,最终改判,支持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近两年,xx区人大常委会对该院的民行检察工作进行了三次执法检查,并听取专题汇报一次,对该院的民行检察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多请示、勤汇报,主动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该院注意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映、请示,以取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使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三是加强与法院的沟通。民行检察工作是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监督。民行案件抗诉多、改判率高必然会影响法院的工作成绩,改判难是民行检察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因此加强与法院的沟通,统一双方的认识,就尤为重要。该院在工作中主动和法院沟通、协调,积极交换意见,统一对法律和事实的认识,正确面对和处理法院审判活动中存在的违法错误和不当等情况,取得法院对民行检察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调卷难和改判难的问题。

四是加强与本院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借助和发挥本院其他科、室的职能作用,形成民行监督工作的合力,是做好民行检察工作、特别是查办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件的重要方法。该院民行部门在线索移交、调查取证方面,与渎检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沟通,妥善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广辟案源,突破制约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瓶颈”

为切实解决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案源少的问题,xx区院尝试从多种途径拓宽案源。一是在“举报宣传周”、法律咨询等活动中,与控申、渎检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大力宣传民行检察工作,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70多人次。通过宣传,人民群众对民行工作的认知度提高,群众对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申诉有明显增加;二是利用宣传栏,就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性质、任务及相关法律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感到身边有“检察”、处处有法制;三是经常到各律师事务所、乡镇司法所走访,主动寻找案件线索。律师和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是同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法律工作者,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有关人民群众民事行政纠纷的第一手资料,是民事行政检察重要的案源渠道,近几年,xx区院抗诉案件案源有70%是由律师提供的;四是利用检察长接待日,开展法律咨询,广辟案源,向来访、申诉群众发送民行工作宣传资料,并用实际案例进行民行法律宣传,使民行检察法律知识深入民心;五是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特邀执法监督员,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民行工作,宣传民行工作,支持民行工作,从他们中间获取案源信息。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大力提高办案质量

案件质量是抗诉工作的生命线。在抗诉工作中,xx区院严格遵循高检院提出的“敢抗、会抗、抗准”的工作方针,依据民诉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在审查中严格对照标准,认真把好提请和建议提请抗诉关,对符合抗诉标准的坚决抗,对可抗可不抗的一律不抗。2000年以来,该院提抗、建抗案件38件,法院已开庭再审20件,改判17件,已开庭案件的抗诉改判率达85%。

该院重视健全和完善各项办案制度,针对办案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采取了三项有效的措施:一是研究制订了民行检察工作制度,规范干警的办案纪律,让干警在办案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民行案件实行办案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三是全面推行公开审查听证制度,增强民行抗诉审查案件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体现民行检察工作执法的公开和公

正。

为加快提请抗诉案件的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减少案件在检察环节的滞留时间,该院采取了灵活快捷的方法,一是根据案件不同情况,对一些有律师代理的申诉案件,由律师完成部分调查取证工作,使办案人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攻案件的其他问题;二是在办案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邀请上级院民行处同志“会诊”,析疑解难。这样,一方面上

级业务部门可以对具体工作作出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及时抗诉,这样有利于加快案件的办理速度,使疑难案件得到有效解决。2002年,该院审查申诉人上饶县某电池配件厂与被申诉人徐某货款纠纷一案,法院以双方当事人未建财务帐本,均有过错为由,对其中一笔45000元货款判决双方各承担22500元。该院邀请市检察院民行处同志共同召开听证会,了解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贯结算方式,辨析双方提供的证据,采信了申诉人的证据,及时建议抗诉,由于市检察院提前了解案情,很快采纳了建抗意见,该案在一个月内就得到了抗诉。

该院在对判决不公的案件进行依法抗诉的同时,对法院判决公正的申诉案件,依法做好申诉人的息诉服判工作,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形成抗诉、息诉工作并举的格局,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四、积极探索,拓展民行检察工作新领域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的职责。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犯,xx区院把严重侵害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的案件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重点,积极尝试“支持起诉”工作。2002年,该院了解到xx区某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该企业原主要领导利用职权,以变更企业营业执照的手段,用合法形式占有国有资产。该院通过非诉讼方式,督促当事人归还所占有的国有资产,预计至少可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既节约了诉讼成本,又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近年来,xx区院把查办审判人员贪污受贿、枉法裁判案件作为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重点。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中,注意发现和掌握法官贪污受贿和枉法裁判的线索,一经掌握就抓住不放,一查到底。2002年以来,该院民行部门初查了2件法院审判人员涉嫌枉法裁判的案件,已移送渎检部门立案侦查。

五、加强学习,打牢民行工作发展的基础

高素质的是开展民行工作的基础。要对法院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实施监督,就要求从事民行检察工作的办案人员法律知识面广,对法律的理解透彻。为此,xx区院在重视政治学习的同时,狠抓法律知识学习,尽量多的熟悉相关法律,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xx区院民行部门定期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讨论,积极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办案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法律正确处理案件的能力。坚持做到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总结,要求干警做到通过办理一起案件,熟悉一批法律知识,通过对所办案件的总结,提高自身办案水平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几年来,xx区院一直坚持这种做法,民行检察队伍的素质得以增强,促进了民行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六篇:民行科执法作风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望谟人民检察院民行科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以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坚持落实整改,确保作风整顿活动取得实效。

望谟县院民行科以开展“两反”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在强化措施上下功夫,深化干部队伍作风整顿,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征求意见、自查自纠,发现了部分干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

一是把整章建制作为干部教育管理的首要步骤。制定了《检察干警管理六个不准》。二是把加强督促检查作为改进队伍作风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科室检查,干警迟到早退、无故离岗、上网聊天等问题得到了纠正,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明显好转,没有发现干警违规违纪的问题。三是把学习自律作为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广大党员干警认真自学,严格自律,全体干警都能严格做到自警、自省、自励,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以省委提出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推行“阳光检务”,以公开促公正、以规范保廉洁、以清廉赢公信。积极开

展岗位廉政教育、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把深化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成效充分运用到检察工作实践中去,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创优发展。

坚持把深化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转变作风,规范执法,促进发展”活动,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把规范执法渗透到办案流程、环节和案件质量之中,不断细化执法标准、严控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考评,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和科学考评。坚持把深化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与开展“干部结对挂点帮扶”活动,我科按照“下基层,入村社,进农户”的思路,开展挂点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联系乡镇的实际情况,指导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求广大干警要按照“查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带民富,受教育”的要求,深入村组、农户,与产业大户结对子,与贫困户和受灾户结对子,帮助他们定项目、筹资金、解难题、办实事。通过结对帮扶,使广大干警在抓产业、促发展中转变作风,在扶贫帮困中发挥作用,真正达到“作风大转变,活动见实效,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同时,我科室认真查找有关问题,以“三抓”为切入点,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一是抓住典型案例促整改。采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点评,注重查摆问题的典型性,真正使科室和干警从中吸取教训,切切实实在针对性上下功夫。二是抓住重点环节促

整改。结合“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对重点环节进行了重点排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抓住弱点工作促整改。针对集中整顿活动中发现的业务拔尖人才少、培养措施少等弱点工作,及时加强科室队伍学习,并完善和细化队伍建设规划。

望谟县人民检察院民行科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上一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下一篇:美术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