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东大街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12月20日,我校班子成员和教研室相关人员对我校基本情况,内部教育教学管理及日常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方式有突击检查教育教学常态、查阅制度与记录、抽查备课本、听课本、师生个别谈话等。在了解管理常态和有效性制度建设进程、了解教育教学规范化基础上,与学校方面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本次调研目的是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情况,共同探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促进学校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导向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以下从学校基本情况、教学管理有效性、教育规范化和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等方面,反馈调研中了解的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与管理体制

平凉市崆峒区东大街小学原名晨光小学,始建于1945年。位于崆峒区隍庙巷7号,学校地处市中心,占地学校占地面积4533平方米,建筑面积3902平方米。且学风浓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高级教师30名,一级教师25名。具有本科学历者16名,大专学历者35人,占教师总数85%,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32名,占教师总数53%。学校现有学生1100余名,设22个教学班。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建逸夫教学楼、综合教学楼的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我校现教学、运动、生活区域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校设有普通教室、多功能厅、阅览室和微机室。数学、自然教学仪器设备、电教设备均达到国家标准。现有多功能厅一个,语音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卫星接收设备两套,已初步实现了多媒体合一的教学网络,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006年被崆峒区政府授予“标准化学校”。学校布局合理,房屋建筑错落有致,美化日臻完善。

在管理体制方面,学校实行了对教研组进行考核捆绑、目标管理捆绑。

实行教研组考核捆绑制后,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在与教师的座谈会上反映,学校本学期在教学管理上,重视教学质量的导向十分明确,现在教师不仅增强了竞争意识,而且明确了以教学质量为根本的竞争方向。

为了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全面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各校通过“年级捆绑制”的考评办法,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实行捆绑考核,既让教师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又增强了工作紧迫感,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的目的。同时,各校还积极实行年级组长捆绑负责制,大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个人的紧迫感、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大大提高。

目标管理捆绑,当责、权、利三者得到有机整合时,管理效率将实现最大优化。学校是将该管理思路发挥较好的学校,学校每学年均要将各项任务目标下放到年级组上,年级组又将这些指标分解到班上,再下到教师人头上,每学年视各年级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奖金,通过目标管理捆绑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全面推进。

同时,学校还十分关心后进学生的成长,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学校建立了帮扶后进生领导班子,实行校领导包级制,为后进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得以最大限度提升,学校还从练习题的设计、月考试题的分层等方面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真正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特别是经过全校师生“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以来,教学质量逐年递增,还涌现出一批尖子学生。在学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群众、学生和家长期望学校能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各界人士、众多校友也不断支持鼓励学校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迈进。

二、队伍建设与教师成长

学校领导班子设有校党支部书记、校长1名,副校长2名,办公室主任1名,教导处主任1名,教研室主任1名,总务处主任1名,工会主席1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名,各学科教研组长1名。财务室人员2名。

学校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培养提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敢用、善用年轻教师是一个学校成功的基础。为此,该校在管理上非常注重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从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照顾年轻教师。学校行政领导坚持每学期与年轻教师谈话至少一次以上,从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关心,了解教师的心声、倾听教师的困苦,与教师打成一片,让教师时常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心情投入教学之中。与此同时,学校还提出了“一年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优秀教师,五年具备个人风格”的培养目标,采取压担子、老中青结队帮扶、外派学习等多种手段,对新入职教师实行帮扶、指导,给他们无私的关爱,让他们不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点拨、引领和示范,同时在精神上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业务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并迅速成为学校教学能手、业务骨干。

三、教育教学成功经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成功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课堂、作业、考试和环境中做到了五细节 一是备课细节,学校在执行教育局对教案精细化要求方面,取得一定进步。在各校教师教案检查中,了解到规范化备课方面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绝大多数教师备课已经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备课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校就备课的细节工作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还加大了常规检查与督促力度,并将备课工作与年终考核挂钩,做到了常规工作精细化的要求。二是课堂细节,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该校非常重视课堂的监控和指导。要求教师要有时间观念,上课铃响前,教师必须提前侯课,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教师讲课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调清晰,语速平稳,语气亲切和蔼;要求上课有教案,教具的准备。教师上课前必须备好教案,准备好教具,要按设计的教学过程上课,不得随心所欲和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这些细节要求有效确保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是作业细节,为了进一步强调作业的有效性,学校在推行细节管理过程中,除对作业内容、作业量有严格要求外,还非常注重作业的批改、较正,特别是要求教师批改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作业本必须有纠错、有反思,真正落实了做必改、错必究的作业细节要求。

四是考试细节。学校在考试细节管理方面均做到考必阅、阅必评、评必究等要求。考试时要求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肃考风考纪,以良好的考风促学风、促教风、促校风。考试后要填写学生成绩统计表,及时印发给有关领导和教师,重视考后分析,找出失分原因,分析要科学,实事求是,要成文备案。

五是环境细节。学校教育环境是最重要的方面,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对一个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为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举办了很多如“英语每周一句”、“经文诵读”、“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栏”等教育活动,都努力去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有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通过了很多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营造出了一种你追我赶、全体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环境细节的营造,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备课方面还不能按新课程要求陈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没有进行过程化设计、只罗列教学内容要点、教学反思没有实质性内容等缺陷还在一定上存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两种倾向,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新课程教学形式,不重视教学实效;也有一些教师拿着新课本采用旧教法。学校对课堂教学监控力度不够,学校行政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协调较少;有的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状态不佳,上课缺乏准备,备课不认真,用资料代替教案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随意性大、课堂纪律差;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教学质量测评方面,不能做到规范化命题与试卷分析。作业布臵与批改方面,如何做到高效率轻负担,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极少数教师对加强教学常规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命题与质量分析,是教师研究考试改革方向,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方式,但是个别教师认识不到它的作用。当调研组成员诚心诚意地为其探讨教学规范要求时,却态度漠然,甚至抵触。部分学校领导成员作为班子成员在行使自己的教学管理职责时,检查走过场。作为兼课教师,常规落实走在普通教师后面。没有充分注重教师的培养与提升工作,较大地影响到了学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部分年级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协调沟通。

四、整改举措

1.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要在原有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八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考试、认真实验、认真作业、认真计划、认真总结)和两个“四个必”(即学必练、练必实、错必纠、疑必问)的要求,要深化过程管理,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臵、作业批改的检查,做到检查及时,奖惩逗硬,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刚性化。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进一步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研究水平;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中考,每次研究活动必须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以确保教研活动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年青教师的指导、培养与提升工作。

3.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最佳途径。各校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杜绝教学教研“各自为战”的状况,各校行政人员除完成规定的任课、听课任务外,还必须参与到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以指导监控教学管理。

4.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情学情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消除课堂随意性;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不允许以资料代替教案;在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严禁一讲到底满堂灌,每堂课应留给学生思考和自我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5.积极进行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教与学上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个性成长方案,建立学生、家庭、学校齐抓共管、互动共建的育人新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五、学校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基础设施

运动场、体育活动用地1533平方米,生均1.37平方米。没有2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跑道,只有一个篮球场,但场地和设施不完善,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扩建。

(二)教学装备与设备

1、实验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根据学校现有规模,应配备2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电教室,但学校只有1个多媒体教室,且已陈旧。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未达标。

2、图书。《方案》明确规定:“生均占有图书40册以上(电子读物充足)。”现有图书3000多册,生均没有达标,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较差(单一)。

(三)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目前,我校的校园文化设施还非常单薄,给人的感觉就是学校有骨架,但缺乏内涵,缺少灵魂性的东西。今后,学校应量力而行,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建设文化长廊、读报栏、读书园地等校园文化设施。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团结干事的教师队伍。但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急切需求,这支队伍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够高。新课程培训跟不上,有些青年教师短时间内成熟,难度较大。

(五)保障措施和步骤设想

1.加强领导,提高领导水平。学校领导要继续保持校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扬民主,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全校教师的楷模。

2.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并落实常规管理;改革和完善评价标准,建立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和高考评价相协调的科学全面的评价制度。

3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努力创造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的人文环境,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加强教研工作,建立学校教研制度,加大教研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大兴教育科研之风,以研促教。

5.一如既往地抓好学校内部管理,千方百计稳定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减轻学校债务负担,继续推进学校建设进程。用2-3年的时间,再争取资金投入。筹划拟建校园操场;多媒体设备安装1间教室。校园建设文化长廊、读书园地、宣传栏、师生阅览室。

东大街小学走到今天,校园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校的每一点进步,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精心指导,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坚守与奉献。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2

近日, 沈阳市教育局正式启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推进城乡学校之间的全面合作,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实现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沈阳市教育局于2005年9月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城乡手拉手活动。4年来, 沈阳市有144所城区学校与79所农村学校结成手拉手工作合作体, 支教干部和教师总数达到573人, 其中支教干部191人, 支教教师382人。

为巩固城乡手拉手活动成果, 沈阳市启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从原来的单项支援发展为全面合作, 即由原来的校际协作发展成区对区 (县、市) 的全面联合。主要采取了6种合作模式, 即城区干部、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城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 农村干部、教师进城进修, 城乡干部、教师一体化培训, 城乡学校统一教育教学进程, 利用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实现城乡学校全面合作。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03-03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常常会把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视为“小团体”或“小帮派”,认为它的出现是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或行为。过多地强调并高度重视正式组织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功能,对现实中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和影响力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更谈不上对其加以关注、教育引导了。这不仅会弱化正常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正式组织教育管理目标的实施。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含义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两个概念在组织方式与人际关系特征上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是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按照正规的组织制度组成的,具有明文规定的单位名称、目标任务、职责分工、等级结构、人员编制以及各种规范和制度。而非正式组织是正式劳动组织中的一些成员在相互交往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交往关系系统。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不是契约性的,人际互动具有个人化特征,组织的结构是无形的,其成员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即在非正式组织中没有特设的“岗位”,它的存在完全依靠每一个特殊的个人。

两者的联系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体,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式组织首先把单个的人集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非正式组织,也就是说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基础是正式组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超出某一具体正式组织范围内的非正式组织,也可以认定是为更大一级正式组织范围内的非正式组织。

2.大学生非正式组织

据上可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定义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或兴趣、爱好、习惯而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他们不是经由刻意的安排,而是由于日常接触、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相近而发生联系,能满足其成员的某种或多种需求。例如:具有共同的业余爱好,体育、网游、书画等爱好者均可以形成相互联系的小团体;具有相同的追求和认识,考研、考公或热衷于网络论坛的学生也能自发形成小团体;在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甚至同一楼层或宿舍的学生也可能自发形成小团体。自发性、内聚性和不稳定性是它们的基本特征。

虽然这些小团体是一种自发的、松散的、无固定组织系统和严格组织形态的,但一般都能自然形成一个团体领袖。它跨越班级、年级、专业而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一般随年级升高而增多。它具有双重性,既可能对抗常规教育管理,又可能作为常规教育管理的补充。对高校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等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必须将它纳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视野认真加以研究。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主要类型及成因

伴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利益关系多样化的潮流,大学生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不同角度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按成因可将其分成情趣型、地域型和利益型。

1.情趣型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感情融洽,相互了解,相互支持,或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与爱好而形成的。如打球、下棋、CS战队、钻研专业知识等。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极其特殊的群体,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从时代发展看他们是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物质财富优裕的“新新”群体;从年龄段看他们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未完全成熟,富有激情但容易冲动。具有独特的情绪活动但思想上不成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进入大学后,父母的百般呵护暂时缺位,生活上需要独立自理。中学时代的“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缺失,学习上需要自觉。大学自理生活的压力和中学时代相似的经历促使他们在心理上相互理解、情感上相互交融,很容易接受彼此从而形成“小团体”。并且高校的学习压力相对较为轻松,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这给他们在中学时期被压抑的各种兴趣、爱好、特长等充分释放和展示提供了契机。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大学生可以在空余时间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无形中就成了小团体。同年级、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共同语言多,交流机会多,情感更易接近,很容易形成小团体。

2.地域型

由于家庭所在地相近或中学时代就读同一学校而形成的,如老乡会、中学校友会等。

由于多数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陌生感促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就是每个人均需要与其他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或友谊、忠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每名学生都希望成为某一群体中的一员,并能从该群体中获得情感交融,消除独自一人在外的孤独感,彼此间构成关心和照顾。对于来自同一城市或者同一中学的学生而言,原存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容易在新的陌生环境下形成互相照应、团体聚集心理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类似“同乡会”、“校友会”等非正式组织。

3.利益型

因学生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如为某方面的互利而共同对抗其他组织甚至是正式组织的结合。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活跃的、特殊的利益群体。在高校将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抉择。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毕业后将面对市场选择的竞争机制,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成才取向等大的方面,均围绕着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二是“80、90后”的大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和动机,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成才愿望。在面对高校管理规定、学生干部竞选、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时,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或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会有意识地组成互利性小团体。如学校限时供电规定,一些学生认为给自己带来不方便,触犯自身利益,而组成消极对抗的小团体。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主要功能与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障碍

1.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

凝聚功能——非正式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大学生在高校里的孤独感,满足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特殊需求,从而有利于增进他们对高校正式组织的归属感。在非正式组织中,学生个体还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评价和验证自己的形象、威望、地位等,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把握自我。另外,非正式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养成,促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遵从群体规范。

培养领导潜力——在不同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目标是有各式各样的。这样就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能或有机会成为“团体领袖”。也就是说每一名在某些方面有潜力学生均能得到尝试领导职务的机会。其领导潜力和能力得到了挖掘和培养。实际上为正式组织培养和利用领导能力、潜力做出无形的贡献。

减压功能——非正式组织能够减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压力和心理问题,起到类似“减压阀”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辅助功能——相对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构成基础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易于交流、沟通而且较为真实。当正式组织开展的常规教育管理活动目标与其接近时,非正式组织能够帮助和促进该目标的实现,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监督功能——在非正式组织中,每一名学生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组织内每个人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哪一位同学的行为符合组织内约定俗成的规范,就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赞同,易被接纳。反之,则会遭到其他同学的不满和厌恶,就会被其他同学排斥与疏远。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征,约束自我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2.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功能

对高校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目标及其相应的活动来说,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时候带来一定的消极和负面影响,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冲突——当高校的教育管理规定或活动的目标、行为准则、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与非正式组织多数学生的主观意愿、实际需求相背离或相抵触时,会遭到非正式组织“软”或“硬”的反对和抵制。削弱了教育管理效果。

压制冒尖——有些学习成绩不太好或对教育管理逆反心理较重的同学因“相形见绌感”与“酸葡萄心理”等心理作祟,往往会拉拢一部分要好的或“同病相怜”同学挖苦、打击先进生,压制冒尖。视其为“马屁精”或“告密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容易出现部分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甚至失去个性化的发展。

小集团行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的一些学生经常将小团体行为置于正式组织行为之上,当正式组织行为活动与之相矛盾时,散布谣言,诋毁正式组织成效,给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教育管理工作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障碍

首先,教育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障碍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职能关系差异性。为了便于开展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正式组织具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组织目标,强调整体一致性,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以同学之间的情感或友谊为纽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式上与中学时代差异很大,在大学人际交往中,学生间的心理满足是一种重要的需求。仅仅依靠正式组织行为活动是难以做到的,非正式组织恰能起到这方面的功用。致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在非正式组织中开展。

其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主体错位、模式僵化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导向、评价和调控功能。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产生了统一性、理想化、片面化等问题与现象,甚至走向偏执、极端、僵化之路。这也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日常不愿去多关注非正式组织,除非出了很大问题。而非正式组织成员往往对这样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让他们的“自由小天地”受到“干扰”。

再次,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仍囿于“X理论”。多重视发挥正式组织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视非正式组织为校园不安定因素之一。过多地强调教育管理就是一个指挥学生的工作、控制学生的活动、调整学生的行为以满足正式组织(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管理过程中多注重“教与管”,忽视“育与理”。方法简单生硬,多为奖、惩以及严格的管理规定。这种“监督、保姆”的教育管理模式很少能够得到现时代大学生的认同,极易产生抵触情绪或抵制言行。

四、从非正式组织层面解决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正确看待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教育作用

正式组织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其成人成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式组织往往是根据效率逻辑来进行教育,而忽略被管理者的感情逻辑。势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般说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不会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破坏和威胁。一是它仅仅是依靠心理、情感作为学生联系纽带的;二是它的行为规范绝大多数是在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以及高校规章制度范围内的,即使存在极少数消极的带有破坏性的“小团体”,只是一种特例,无法代表非正式组织的性质;三是大多非正式组织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同时,还能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小活动,这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由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不能轻率地全盘否定,应当积极引导、发挥其积极功能。

(二)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具体原因,掌握学生的情趣爱好、思想状况、情绪变化和社会心理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方法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1.对有积极作用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应当保护和支持

一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类组织。不漠视、不排斥。对其组织的有益活动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二是将其“领袖人物”纳入到正式组织中,协助开展有益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三是以社团的名义让规模大、人数多的非正式组织合法化,使之成为教育管理活动有益补充。

2.针对有消极作用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应当积极引导和改造

对待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学生不能简单地批评或斥责,要依据不同性质和不同情况,采取教育说服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改造。促使其理解并围绕教育管理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正式组织教育管理行为与活动。使其能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力助手。

3.针对破坏作用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要采取果断措施

对个别有消极影响或破坏力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只要教育引导及时、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改造成具有积极功能。对经常性影响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次教育引导无效的要采取果断严厉措施予以取缔或打击,否则会影响教育管理工作正常运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爱好、自我兴趣、自我行为对外展示的精力旺盛期。如果高校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合适的展示平台,他们必然就会自己找寻或组织与自身情趣相投的学生伙伴来释放“自我”,进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组织。

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多样、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面向每一名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里创设一种创新环境,使大学生随时都有创新的启迪。让他们的精力与特长、爱好有一个发挥的平台,从而满足他们实现自我的需要,使其均能找到群体归属感。并通过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功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日趋激烈的大学生择业、就业竞争环境,社会现实中负面现象长期积累,给现代大学生带来了一定思想重荷与困惑。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学习与生活的挫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这也是消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因素之一,给高校正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使他们提高认知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和增强抵御挫折能力,不断提高和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

另外,要使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大力发挥出积极功能,补充正式组织活动的不足,仅依靠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同心协力。信息化时代要注重高校网络信息和舆论导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非正式组织成为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又一个阵地。

参考文献:

[1]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97-100.

[2]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9-31.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4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工 作 报 告

旺苍县黄洋将军希望学校 课题组

我校承研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于2012年3月立项(课题批准文号:川教函【2012】422号文件),2012年9月开题,开题以来,在省教科所、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依照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彰显学校个性和办学特色最鲜明的名片,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构成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学生才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适应了学生精神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古今中外,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感染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逐渐形成与校园

文化精神合拍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立德树人”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载体、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渗透在不同学段的德育教学之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民族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伟大中国梦的生命基础。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将继承和弘扬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基本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科学地融入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课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点,也是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建设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2、开发革命老区闲置的红色文化资源,重建师生精神家园的需要 旺苍地处川北山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木门会议旧址、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造币厂、310多条石刻标语(碑廊)、百丈关、黄猫垭等红军战斗遗址,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红色印迹,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旺苍的光辉历程;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共陈列图片、文件280多件;妇女独立师、巴山游击队、红色童子团、水兵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缔造了多个新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可惜的是这些资源长期被闲置,未能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里得到有效的利用。随着

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得不到提升与运用,就有被时代遗忘的危险。如果我们把这些红色资源引入学校,加以提升与运用,使之成为教育资源,让那些经过战争洗礼才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就为培养复兴中华民族的“四有”新人提供了保证。

3、传承将军精神,培育红色未来的需要

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37位将军曾经莅临我校参加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落成典礼,原二炮政委隋永举上将在落成典礼上即兴演讲,语惊四座。235位将军题词作画,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为感恩将军,弘扬将军精神,教育学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报效祖国、学校建造了将军艺术墙、希望图书室、将军书画陈列室、将军艺术长廊。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将军诗词、散文作品,字里行间处处都蕴含了将军的报国、为民、英武、勇猛、勤学、创新、坚毅、雄强、忠义、仁信等思想和精神,体现了当代军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面对生死毫不退却,面对事业不断向前的精神。这些思想与精神必将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学校所特有的育人观、价值观、发展观、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让学生在欣赏将军墨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将军精神的感染与鼓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4、打造具有红色特色的“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觉醒,都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靠文化的发达。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重要意义。深化文化制度改

革,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一些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衰落;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乱,诚信缺失;一些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国家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见危不救、道德冷漠。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价值准则,是个人的生命之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在不断升华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遵循知识传授规律,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人的成长选择最佳育人环境和手段的行为。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向师生灌输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价值标准,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校园有了文化的滋润,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有了校园精神的升华,有了阳光的挥洒,就能孕育师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发展。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从而培育出理想远大、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校园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塑学校形象、铸学校灵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的创造力、软实力和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内涵

红色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传承和发扬革命理想、集体主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群众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文化。构建

红色校园文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坚定地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伟理想,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它代表着学校的一种软实力,是学校优良传统的传承和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它对师生的行为导向,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研究,构建新形势下的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使办学方面更加明确、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升、内涵发展有新突破、办学绩效有新提高,把学校办成文化高品味、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巴蜀名校。

(二)通过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将军精神铸就教师之魂和未来学生之魂,使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材开发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三)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的途径、方法及措施,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

(四)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以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的校园文化体系。使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将军精神得以弘扬,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更新,学校的办学品位得以提升。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改革实践活动,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寻找优化红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达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结合。

2、案例研究法

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发展的典型性,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群体、某些特殊文化现象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提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本质。

3、经验总结法

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重视实践及经验的多样性,认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课题的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方向、重点、目标,完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0月):探寻红色文化之根,发掘红色文化、将军文化资源,研究红色文化、将军文化作品,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可行性、价值性;研究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理论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实施方案等;编写校本课程,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之功,塑学生之形、教师之形、学校之形,铸师生之魂,学校之魂。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成效影响等;研究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隐性文化和环境建设显性文化有机统一的策略;研究红色文化力和将军精神力对师生的成长影响力。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整理研究资料,梳理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申请结题鉴定,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3、成果推广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1)进一步梳理研究成果,形成特色

(2)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聘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推广(3)开展课题的后续深化研究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齐抓共管。学校聘请了以周林、青春为组长,王锡安、马德安、熊顺华为成员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母鑫华为组长,尹翠林为副组长,侯爱民、刘文波、李长城、李海、詹大春、张荣华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和领导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由母鑫华任组长,尹翠林任副组长,李海、李长城、侯爱民、詹大春、蒋文明、李益、强丽萍、赵海蓉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确保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任务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各年级、各学科组结合学科特点,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和任务,以研究方案为指南,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并将红色文化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之间自主开展合作交流,定期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建章立制,扎实开展过程研究。为确保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课题研究制度》、《主研人员职责》、《参研教师培训制度》、《课题成果申报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用制度去规范研究活动过程,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提升理论修养,强化专业引领。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领导小组一是请课题指导小组专家莅临学校作专题讲座,指导课题研究;二是举办专题培训会,由主研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参研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教师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质量;四是引导教师个人自学与反思培养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建立校园研究网站,及时通报研究过程、研究热点、阶段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引导课题研究方向。

4、开展主题活动,强化研究实效。常以理论学习为抓手,开展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教学案列分析会、主题班团会观摩活动、创新实践交流会、优

秀课例评选等主题研讨活动,为参研教师创设学习交流平台,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课题的成果效应

(一)研究成果

1、更新校园文化理念,突出红色文化主题

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川陕苏区的前期首府通江及主要战斗区巴中、南江和后期首府旺苍等地的红军遗址、陈列馆、碑林及当地党史办、县志办,收集整理川陕革命老区的资料,并结合本地红色资源,更新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提出了以“信念、理念、坚强、奋斗”为内核,以当代将军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忠勇仁信”为核心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旨,提炼出了具有红色文脉的办学理念。以“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就信念,拼搏成就人生”为红色文化的方向,以“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活动主题,以打造红色人文特色为核心,精心设计制作校徽、校旗、校歌。并让师生理解内涵,校歌人人会唱,提出了“红色文脉、书香校园、儒雅教师、涵养学生”的办学愿景。

2、优化了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以悬挂肖像格言,举办专题图片展览,打造红色景观文化,用好校外德育基地,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建立“红色之声”广播站等为载体,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积极添加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文化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文化之魂,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刻处处都能受到影响,得到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3、构建起以“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体系

通过走访原川陕苏区的前期首府通江和后期首府旺苍的各处红军遗址及陈列馆,并到县文联、县党史办、县博物馆查阅资料,收录整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名言警句、歌曲等编写红色校本教材。教

材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诵读激情,陶冶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提炼出独特的办学新理念,对“信念、理念、坚强、奋斗”教育的解读,提炼出具有红色文脉的理念文化和精神文化.(2)编写了科学、规范,能指导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标准

(3)开发出了以“红土魂”为主线的系列校本教材

(4)传承红色文脉,创新红色文化

4、丰富校园活动形式,突出红色文化主题

我们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扎实推进,使红色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

(1)活动主题序列化

(2)活动时间常态化

5、以红色文化为底蕴,重塑了师生形象,提高了德育的实效,铸造学校灵魂

(1)教师行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塑造教师育人的新形象。(2)加大了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塑造学生精神形象。(3)强化养成教育,塑造学生行为形象。

(4)以红色理念、环境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改变学校形象,铸造学校灵魂。

(二)成果效应

1、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格调高雅、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辐射功能”,并赋予学校以清新的活力机制,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目标健康发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精心规划,逐项建设,不断充实,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红色育人文化氛围。

2、红色校园文化培育出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顶多就是一个时段的标本永远不可能成长,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的塑造、红色精神的熏陶,培育出健康的师魂、生魂、校魂,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形成了“自主、和谐、文明、进取”的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我校积极采取立“校训”、唱“校歌”、挂“校徽”、创办《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报》、办校刊《红土·绿叶》等形式,既增强师生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珍惜学校集体荣誉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通过抓班集体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明班纪班规,教育学生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管理,消除了学生中抽烟、打牌等不良行为,杜绝了学生校园内外打架斗殴行为,培养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同时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史展览、校友返校报告、校庆纪念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校风。

(2)形成了“敬业、严谨、博学、善导”的教风。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工作作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生观,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作风,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备课能取百家之长,凝精华于

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能积极参加教学大练兵、优质课评比、观摩优质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新课堂;教育科研浓郁,教师能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改革实验、教研活动、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如今,我校教师爱岗敬业,能教能研,课堂教学效益高。在作业批改方面,全批全改,书写整洁,有作业批改记录,批语切实加强了针对性,有切实的鼓励性的批语。加强爱心教育,爱生如子,师生情深,坚决消除轻视差生的现象。近五年来,尹翠林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唐玉蓉老师被评为广元市感动校园“十佳”教师;蒋文明被评为广元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母鑫华被评为广元市农村学校优秀校长。康敏、胡江、王菊华、许咏、尹翠林、詹大春获中考质量单科奖;2010年—2015年中考质量连续获得县中考质量一等奖。

(3)形成了“好学、合作、探究、创新”的学风。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勤奋笃学、孜孜以求、奋发向上。在班级中,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学生人人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个个爱学、乐学、会学。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形式生动活泼,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创造出“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形成了“好学、合作、探究、创新”的学风。

3、红色校园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红色校园文化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内聚红色文化精髓,外显将军精神气质。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属性内化生成学生的自我属性,铸就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学生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和奋发向上 的精神。学生学习勤奋、努力,调查显示,有90%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85%的学生课余喜欢选读自然科学书籍,有95%的学生崇尚英雄。中小学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全县前五位。2013级学生中考勇夺全市第二名,2015级学生中考再次勇夺全县第一名。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课余文化生活已开始向高雅文化转移。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喜欢读武侠、言情小说,80%以上的学生已读过《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红岩》等小说,对真假、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明显提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已没有市场。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的兴趣高涨,初中生的文化活动已向辩论赛、征文等高品位的理性方向发展。柳曼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少年;王怡、杨迈、何庆被评为旺苍县“十佳”少年。近三年学生有187人次在县艺术节和科技节上获奖。

4、创建红色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深化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红色资源”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以课程文化为核心,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在这片红色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实现自我塑造,我校的办学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2013年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组以《心中流淌的西溪》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4年课题研究成果再次被广元市电视台以《花开在眼前》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并获得了广元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后有市内外20余所学校到校内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2012年、2013年、2015年我校都获县中考质量一等奖。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被授予“广元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广元市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广元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广元市教学研究示范学校”、“广元市文明单位”、“旺苍县学科教研组建设先进学校”、“旺苍县普通高中优质生源基地学校”、“旺苍县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广元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旺苍县名学校”。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

萍乡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99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6月与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合并;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的清理整顿,重新核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区内总面积57.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开发区下设15个管理处、10个社区居委会、20个职能局室以及公安、法院、检察、交警、国税、地税、工商、林业、国土、消防等10个市直单位和部门派出机构。辖区人口12万,其中,农村人口3.8万。

2008年,我区荣获全省先进工业园区、全省六大经济指标综合先进单位、全省十百千亿工程突出奖等多项省、市荣誉。目前,落户开发区的工业项目达200余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已形成“三园”“五平台”“八大产业”的良好发展格局。其中,“三园”分别为转型经济园、循环经济园、高新经济园;“五平台”是上柳园非金属材料产业平台、洪山光电产业平台、万新轻工产业平台、白源汽车及配件产业平台、赣西物流产业平台;八大产业为光伏能源、数码电子、汽车及配件、冶金制造、新型材料、服装服饰、医药医械、化工陶瓷。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8亿元,同比增长37%;辖区财政总收入10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6%。

二、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萍乡经济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前身为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文教科,文教科成立于1995年7月。1997年,文教科从社会发展局分开,成立教育办公室。2003年正式成立教育体育局(正科级建制),现有人员30人。内设办公室、基教科、会计核算科、教研室、工会、勤办、招生办、体卫艺科8个科室。

区内现有公办小学14所,均为各管理处原有村小,随村划入开发区,其中1995年划入6所,2003年划入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为辖区原有中、小学合并而成;完全中学1所,为我区新建;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民办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1所。在籍中小学学生7142人,在岗教职工504人;在籍中职学生1600人,在职教工100余人;在园幼儿2800人,教职工200余人。

三、开发区主要履责情况

开发区确立科教兴区战略,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制定、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时,把学校设置放在重要位置,与城镇居民区的规划与建设同步进行,主要领导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经常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全面落实并完善“以区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本地教育经费,校长和教师的人事管理归口教育行政部门。做到教育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任用和聘任,归口管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省核定的教职工编制人数和标准,配好配齐各学校教师;建立教师队伍录用长效机制,根据编制情况和教学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新教师,近三年新补充教师数86人,教师队伍的学科、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新录用教师素质得到保证。加强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工作。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关心支持、全民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局面,改善教育发展环境,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治安得到加强,周边环境得到治理,学校和师生安全得到保障,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对学校的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集资行为得到禁止。

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定编制经费预算,教育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单独列项,优先安排,财政预算中义务教育经费单列。一般预算收入超收所形成的可用财力,以不低于年初预算的比例用于教育。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做到独立帐户、独立运作,建立“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各种教育经费和所有学校财务纳入教育专户由核算中心

集中管理,严格监管学校经费的收支情况。中心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历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其中2005—2009年投入分别为1015万元、1315万元、2522万元、2662万元、3897万元。努力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新建了萍乡七中、登岸小学、光丰小学、江万小学、横板小学、联洪小学等6所学校,改造修缮了三田中学、田中小学、硖石小学、三田小学、鹅湖小学、清泉小学等6所学校;新建台洲小学的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逐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每年投入近300万元为学校添置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语音室,电脑和电视教学系统等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为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区管委会设立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添置。同时,为解决农民子女就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子女享受全额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因开发建设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子女世代享受全额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此外,我区还设立扶贫济困基金会,基金来源于区财政专项资金和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款,每年资助贫困学生 70人次,经费达4万多元。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管委会在土地划拔等方面适当给予优惠,有效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区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义务教育、职成教育、、学前教育的教育体系。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9%。小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抓手,突出特色教育,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校风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成为我区的品牌学校。高中教育不断做大做强,入学率达80%,高中学生数达1620人。萍乡七中已被认定为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高中。学前教育建立了以区中心幼儿园为示范,覆盖所有社区、农村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幼儿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对接区内企业,成立了省级示范的区职教中心,民办职业中学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企业人才需求培养以及失地农民、待业青年的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四、本开发区的教育工作对照《2009年江西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评分细则》,提出以下建议:

1、第1页评分细则中第2点:我区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无乡级政府,且县级政府职能部门不健全。建议删除此项。

2、第2页评估要点第5点:我区未设人大、政协等机构。建议删除此项。

3、第7页评估要点第21点:我区因建区时间较短等原因,并未确定中心完小。建议所有学校按农村小学标准评估。

4、第8页评估要点第24点:因我区范围较小,特殊学生人数较少,且已安排在其它县区特殊学校就读。建议用入

学率的标准评估。

5、第9页评估要点第27点:结合我区实际,该项培训由民办职业学校承担。建议以培训效果和培训率评估此项。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 篇6

尊敬的XX经理: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由于您对我的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几周时间获得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过这几周在公司从事营业店长的工作,使我在这个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公司无论工作环境、团队、压力,甚至个人喜好,我都很满意。但,因为自感工作压力很大,不堪胜任该项工作,我不得不向公司提出申请,并希望能与今年X月X日正式离职。

感谢您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感谢您给了我一个能与一群出色员工一起工作的机会,感谢您在我们共同工作的这段时间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对于由此为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及同事给予的督导与关怀,让我在贵公司工作期间学到了很多经验,感受到了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的团队凝聚力,相互协助的团队战斗力,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依然怀有学习的渴望,我深信知识的力量,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决定融入社会继续深造,以求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贡献。希望公司领导予以支持,特此提出辞职,望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月x日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3

尊敬的XX:

从20xx年初至今,进入公司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公司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公司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公司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公司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公司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公司的过去两年里,利用公司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两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在经过20xx年下半年的时间里,公司给予了很好的机会,让自己学习做市场方面的运做,但由于自己缺乏市场等方面的经验,自己没有能很好的为公司做好新的市场开发,自己身感有愧公司的两年的培养。

由于我个人感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感觉满意,感觉有些愧对公司这两年的照顾,自己也感觉自己在过去两年没有给公司做过点贡献,也由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在公司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自己和公司考虑,自己现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

辞职时间:xx年xx月xx日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4

尊敬的领导:

你好!

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提出正式辞职,虽然我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但我是想把我在公司的感触和想法及对公司的一些有用建议通过辞职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来到公司快一个月了,与才来的时候相比 现在的感触太多了。记得才来的时候,我和徐 明华在软件园门口等了好长时间,在王主任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技术部,成为技术部的员工,私底下我很开。开始感觉公司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和睦融洽,在这里有过欢笑,有过收获,当然也有过痛苦和失落。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然而工作上的技术需要让自己彷徨。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

公司正值用人之际,不断有新项目启动,所有的前序工作在公司上下极力重视下紧锣密鼓进行,离开公司。离开同甘共苦地同事,确实很舍不得,难忘的是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与友善。曾几何时,在梅新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把公司的网线电话线布置好,最让我开心的是学到了不少有用的实践经验技术,极大的扩展了我的视野并丰富了我的阅历,俗话说的好:“学无止尽,实践得之”。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金融风暴袭来,学生求职也遇上“寒冬”?近年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公司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是不言而喻。面对国内外的经济形式,公司采取的“地毯式轰炸”(寻找市场)。说真的,不得不佩服公司,在困难的环境中,让我们对市场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认识,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中“消费”不算太高,尤其是农村的消费市场。

在这特殊的环境下,生产电视电脑一体机的构想和方案相应出炉了!机子的性能音质都较佳,测试工作期间,我们都深深的喜欢上了它,有时都觉得是自己的一部分,好好爱惜和保护。现在不少公司都把这句话当作至理明言:“要把公司当作家一样来爱,时刻为它着想,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先”,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是比较有效的,来时为自己犯得错误而懊悔,但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管理体制比较严明。各部门职责分明,任何任务都完成的有条不紊。很快我就要离开公司了,恳求公司和领导们原谅我的离开。

祝愿 公司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XX年xx月6日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5

领导:

我可能会在月份某个你觉得方便的时候离开公司。自从年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工作。转眼快年过去了,我要重新确定我未来的方向。诚然,论工作环境、团队、压力,甚至个人喜好,我都很满意。但,因为某些个人的理由,我最终选择了开始新的工作。希望你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手接替我的工作。

当然,若你容许的话,我愿意,并且渴望在工余时间,为我们这个团队继续出力,最后,我也不知道可以说什么,只能忠心对你说对不起与谢谢你,并祝愿您和大家能开创出更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

辞职时间:xx年xx月xx日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6

尊敬的孙总、何总:

你们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来到公司已经一年多时间了,我衷心感谢孙总、何总及各位同事对我的照顾与错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各位领导的帮助、教导下,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未接触过的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从起初进入公司时就决定在公司奉献到老。就像孙总说的那样:“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可是,进入后期的工作至今总觉得自己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太浅、太少,以致让领导和自己在处理相关工作的时候都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因此,我满怀愧疚和遗憾。愧对公司领导对我的.期望和厚爱,遗憾自身知识的欠缺;遗憾不能经历公司以后的发展和辉煌;遗憾我什么都没能留下来。另外,因为个人的一些其他原因,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并希望能在7月20日之前正式办理离职手续。

也许我应该提前一个月给您提呈辞职报告,好让公司安排人员接替我的工作,在这里我深表歉意,不过在离开公司前,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做好所有的交接工作。正常上班,静心待您的答复和处理,对于因此为公司造成的不便,我再次表示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公司领导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

最后,我也不知道可以说什么,只能对两位领导说“对不起”与“谢谢您”。并衷心祝愿公司生意兴隆,蒸蒸日上。祝各位领导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日期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7

尊敬的经理:

我可能会在xx月份某个您觉得方便的时候离开公司。自从20xx年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工作。转眼快x年过去了,我要重新确定我未来的方向。诚然,论工作环境、团队、压力,甚至个人喜好,我都很满意。但,因为某些个人的理由,我最终选择了开始新的工作。希望您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手接替我的工作。

非常感谢您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公司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公司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祝公司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公司生意兴隆,发展越来越好!

辞职人:xx

正式员工辞职报告范文8

尊敬和亲爱的老总:

首先致以我深深地歉意,怀着及其复杂而愧疚的心情我艰难写下这份辞职报告,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突然向公司提出辞职,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原因,不能再和公司的一起发展!

其实我已经很幸福,很幸运能在这里工作了近二十年多的时间,在这近二十年中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成长,一起为广缆的发展添砖加瓦。

特别在这六年中,领导给予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做部长,并在过往我工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深表感谢。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和认同深感幸福。在这年六年中,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汗水终得到回报,我们的公司越来越壮大,和市场客户的实际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我很高兴六年来时间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历史印证。

在这年六年中虽然有这样问题、那样的困难,但和谐愉快的工作是这一生一段很难忘的幸福的经历,我为曾经有过这样的open的思想和心态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感到无比的荣兴和骄傲,我想这一定是我人生历程中的一段很美好很美好的经历和回忆。

感谢领导在这六年中对我的培养和宠爱,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对我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无言以表,再次感谢!

因个人的原因和身体健康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请批复!

离开这个曾经是我这一生最爱的工作岗位,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确实很舍不得,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但是出于个人的原因我还是要作出这个最痛苦的决定,我恳请领导原谅我,批准我的辞职。

宁夏职业教育基地正式启用 篇7

10月16日下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一千五百余名师生首家喜迁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新校区, 标志着宁夏职业教育基地正式启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 总体规划占地8.8万平方米, 涉及学校12所, 在校生规模10万人。2008年8月6日, 教育基地暨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开工建设, 首批进入园区的学校有3所, 即依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市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科楼、农科楼、实验实训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办公楼、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 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概算投资6亿元, 可满足6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该校其余学生将根据工程进度陆续入校。

(正式) 学校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发展新态势

整个中餐业的发展呈现出五大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抱团发展。中餐的发展从单枪匹马闯天下,发展到依靠组织谋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海外中餐业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海外中餐从业者逐渐意识到,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依靠行业协会、行业组织抱团取暖,才能得以生存。现在已经有60多个国家建立起行业协会组织,这些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章程,在中餐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回归本源发展。过去中餐迫于生存压力,许多海外中餐馆以适应海外当地者口味开发出西式中餐扩大销量,慢慢偏离了中餐。久而久之,当地华人不喜欢,原住人也不喜欢,回归正源成为趋势。

第三,精细发展。海外中餐企业正从过去以小规模、碎片化、实体经营为主,逐渐向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的方向转变;从单一菜品向多样化发展,就餐形势越来越多样;从过去的粗放逐渐走向精细;从家庭作坊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为了顺应社会分工的发展,中餐很多业务已经开始出现外包,提高效率也增加了合理性。同时,中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从华人聚集区向原住民地区发展。很多有实力的中餐企业开始在海外拓展,也为中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融合发展。海外中餐产业链逐渐延伸,特别向餐饮产业上游延伸,向加工机械、厨具方面延伸,逐渐和旅游业、广告业、房地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和房地产的融合发展,不仅解决租赁成本,还能获得广告收入,是很多中餐企业跨界经营的首选之道。

第五,文化发展。中餐作为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把传统烹饪技艺展示在国外人面前,也把绘画等整合其中,中国文化已成为最大的卖点。

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发展的五个新的态势当中,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从业人员亟待培训和提升。海外中餐从业人员,全局意识不足、研发意识不足、品牌意识不足,影响了中餐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全局意识上,很多中餐企业以自我为中心,打价格战,缺乏有效的专业机构和组织来消除和当地企业的竞争冲突和文化冲突。研发不足体现在对行业的研发不足、战略地位不足、对当地法律环境认识不足,特别在食品安全和就业规定方面,屡屡触犯当地的法律。品牌研发上,由于语言不同,面对个别媒体错误的报道,不少中餐企业选择了沉默,给中餐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影响。

第二,传播的正宗中餐的渠道不畅。一方面中餐技术人员要在技术上提升,回国培训是首选,但是成本高、时间长,很多中餐企业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传播媒介,包括中餐食谱、书籍、杂志欠缺,在国外很难获得信息,建议依托中餐繁荣计划,为海外者提供更多中餐经营信息。

第三,海外的市场壁垒逐渐提高。特别很多国家技术移民门槛提高,从国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漫长的审核,同时在海外短时间又难以培养成熟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海外中餐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使聘到优秀技术人员,人工成本高、流动性大,也不利于中餐的可持续发展。种种市场壁垒并非针对中餐,但却加剧了中餐业海外发展的难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发展理念的欠缺,很多海外的中餐企业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比如说装修、音乐、中国元素,但是对于中国烹饪的核心内容技艺、技法显得力不从心。其二,是如何平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生存是眼前利益,引导消费者吃饱吃好,甚至引导消费则是长远利益。如何做好均衡为中餐可持续发展制定出有规划的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也是在发展中欠缺的整体思想。其三,在发展中政府的引导力量也很重要。我们虽然有各种对中餐的支持,但是借鉴其他国家对于本国餐饮业发展还有距离。对于如何出实招帮助海外中餐企业通过品牌认证、质量认证,维护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声誉,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职能部门来引领,这些都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海外中餐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预计在未来,海外中餐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能力、盈利水平,会有一个相对低速的增长过程。

对策建议

报告最后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解决好政府层面的引导工作,组织行业调研,协调组织机构,实现行业自律,制定出系统的可操作的中餐扶持政策。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制定海外中餐的标准,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正宗的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避免一些所谓的海外协会、国内的一些协会对中餐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加大海外中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培训,其次是技术技能的培训、管理能力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培训,这方面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大有可为。

上一篇:失业保险政策要点下一篇:《昨日青空》的动漫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