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档案服务创新工作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推进档案服务创新工作

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做好高校档案服务工作

摘要: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是提高学校档案工作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好、落实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是顺应社会潮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本文阐述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分析论述了目前推进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与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纸质档案数量有增无减,但纸质档案存在易损坏、占用空间大等固有缺点,为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更高效、快捷为学生服务,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已逐渐被各地、各高校提上工作日程,列入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数字遗产”已被联合国列为新的遗产种类,数字档案作为“数字遗产”的重要部分,其数字化工作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高校日益增多的档案材料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见效晚的工程,因此各高校档案部门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档案数字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结合本校实际有计划地、科学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从而通过网络方式把分散于不同载体档案信息资源化整合利用,实现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一)推动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档案管理的追求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档案工作部门也在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2002年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颁布,自此我国全国各地、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积累了建设经验。我国高校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践场所,是目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二) 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各地各高校逐渐建成“信息化校园”并成功运行,而近几年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资源丰富、优质的网络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办公水平的提高,数字化办公模式在高校逐渐发展起来,这也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档案数字化管理以其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点引起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一是数字化管理将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存储,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有效的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效保存与共享;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减少了档案的空间占用面积,为档案藏馆节省了存储空间, 既有助于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又为高校发展其他项目提供了场地;三是可有效克服传统纸质档案易损坏、查找不方便等固有弊端,有助于进一步延长档案保存年限,利用数字拷贝等方式恢复受损的档案信息,可有效降低降低档案材料丢失、损坏风险。

(三)为社会各界档案材料利用提供便捷服务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将本校丰富的档案馆藏资源转化为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播途径供相关人士查阅,有利于提高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服务。档案材料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比传统档案材料来说,在对档案原件做好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大大方便了人们对资料的获取。数字化档案打破了传统档案材料在利用时受到工作时间、查阅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为社会各界提供快速、有效、快捷的利用服务。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达到共享,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因此,只有不断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快捷、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由于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学管理理念存在差异等,各高校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高校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低,难以与高校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对本校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完整、系统的整理好并掌握好学校发展的各项档案资料,维护学校发展的真实历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高校的快速进步,推动高校管理水平不断进步。但是,由于认识的有限性与守旧思想等影响,部分高校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极少投入经费发展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高校才开始意识到前期及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资料收集、整理、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前期高校并没有对本校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数字化建设,致使部分资料出现的缺失、数据模糊等问题无法通过整理过的数字档案进行核对、审查,使得许多宝贵的档案资料失去了利用价值,档案信息无法充分开发利用,影响档案效益的发挥,进而影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没有全局性意识,工作安排难以协调、统一

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增强竞争力,很多高校都采用了电子网络办公系统,但绝大部分高校的电子办公系统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是有不同的部门设计、维护的。由于这两套系统的设计、维护部门不同,而不同部门间缺乏相应的沟通联络机制,不同部门间缺乏全局性意识,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造成了两个系统间难以形成数据转换、共享,因而使得办公系统的大部分电子文件难以及时完整归档,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录入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三)数字化档案利用率不高,影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

目前部分高校电子文件管理意识浅薄,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陈旧,存有时代局限性,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高校文档的整理、检索等仍然由人工来完成,电子网络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的仅限于本系统的信息交流之用,使用率并不高,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忽视,使得人们逐渐遗忘了以电子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的档案资料,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等宝贵资源,而且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电子文档而造成了双重浪费。同时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信息的共享、交流机制不健全,资源共享水平不高,电子文件的管理不够标准化,各高校间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是适用于本校内部实际的管理标准,缺乏全局意思,无法可能实现资源共享等,共同导致了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滞缓。

三、全方位、多方面建设档案数字化

(一)进一步提供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必备“硬件”设施

数字化档案档案馆以网络为载体,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服务的途径都是通过网络才实现的,因此,只有充分地利用当下的网络环境,才能真正保障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建成。一是整合全校档案,进行集成管理,对全部档案进行整理、编目,使全校档案资料在完成数字化后,统一整理形成一个整体;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向前来借阅档案信息者提供网络检索、查询等多项服务并通过校园网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资料查询服务,提供档案材料的网上查阅、利用等服务,同时利用统一的电子系统,对全校各部分的电子文件材料完成收集、整理、归档,以实现校园内档案资源共享。

(二)不断完善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软件”环境

高校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必须建立在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程序均是由统一的数字化网络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的规定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结合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进展以及本校现存档案的特点,制定并完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章管理制度 ,为高校档案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文件材料定期整理、收集,交有档案管理部门备份、整理的工作氛围,避免出现因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而导致出现的档案材料丢失、内容缺失等问题;再次,在档案管理方面,既要重视、做好数字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又不能忽视对纸质材料的管理工作。由于数字档案的主要载体为非直现性的电子器件,因而在载体选择方面要考虑到数字存储器的可读性、可通用性,防止出现信息丢失、通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对于前期的纸质档案材料也要做好保护工作,注意防潮、防火,针对纸质材料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再次,在档案利用环节,注意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如校园网、公共检索系统等多种途径实现档案材料的共享,通过网络在各部门、各用户之间互传、互换信息,建立起用户资料的共享和传阅。

(三)遵循工作原则,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为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顺利建设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高校在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在进行硬件设施配备时,选择购买设施要根据自身财力等实际情况,选择物美价廉、节约环保的设施,不要盲目地追求高、精、尖产品,结合自身情况,尽量做到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二是关键性原则,高校是我国档案材料最丰富的场所之一,档案材料丰富,因而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若将全部档案材料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费时费力,且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应优先选择利用率高的档案实施数字化,做好工作计划,抓关键,找重点,使得工作有序开展,针对重要材料,在人力、技术以及经费上给与支持,抓住关键;三是安全性原则,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就必然要面对信息安全的问题,为保障档案材料的安全,前期数据整理拷贝时应时时注意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每进行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核查工作,每一步都要保证信息的完整,保证原有档案信息的字迹清楚不失真,保障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按原貌再现”为工作要求,确保信息的完整、真实,保障信息能够长期利用,在后期系统利用时,同时也要不断进行防火墙、防木马攻击的建设完善,设立专门部门不断完善、修复系统漏洞、存在问题,保护系统避免遭受黑客攻击,保障大难、档案材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萍.《浅谈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饶永. 《简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

[3]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档案学通讯,2011(6).

[4]李广建.《馆技术的发展趋势》,图书情报工作,2005(1) 京ICP证040431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作者:赵雪

第2篇:浅谈推进灵活就业人员 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大数据普及应用助推着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在工作实践中,档案管理与高科技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特别是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群体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极大方便,它是档案管理者通过对档案内容经过档案数字化、数据的捕获归档和有效分析整理,以及建立相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使得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沟通,最终生成服务对象所希望的信息数据和答案。为此,高科技时代下灵活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应用要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既要在发展理念、信息化和信息共享平台应用上对标档案大数据服务功能,又要在了解和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后,对海量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收存、分类整理及其相关性逻辑分析,还要实行云技术处理与有效档案数据信息整合,为在共享平台上沟通提供足够信息内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一、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服务特点

灵活就业人员是指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处所、福利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国有工商业或较正规公司就业人员,有的是从国有、集体企业中下岗失业后又以不同方式从事私营或个体工作,有的是自谋职业者;其期限是临时的、不固定的或长期的,灵活就业人员通常存档在职介或人才机构以个人或集体身份缴费参保。这些人员的档案由人才就业服务部门或个体中介托管。分布在不同行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时间和地点不确定,造成管理者在时间与空间上难以统一管理和服务。这种现状有待于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服务双方建立互通平台进行跨时间和空间交流服务。

二、实现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是社会经济时代化管理发展方向和要求,也是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石,要全面准确而便捷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服务,就必须对灵活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云技术和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对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可看出,实行灵活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首要是档案信息化,其信息化应从以下着手实施 :

(一)档案内容数字化与信息化

通过对灵活就业人员档案内容数字化、电子化及计算机扫描图片处理后输入微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形成规范可利用的信息模式,根据灵活就业人员各种需求,再生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使用的信息和图片内容,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和信息化。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在实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不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为宗旨,实行灵活就业人员档案的数字信息资源有效组合及标准化设置,建立起可控制且与时同步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搭建成同类档案利用信息资源,根据灵活就业人员各种需要,进行整合分析,以更好地建立适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支撑。

(三)档案资源个性化整理

通过将灵活就业人员档案资源进行归类或特异性(个人特长、文化内涵)整理,不仅能够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全面、个性的信息资源,而且利于灵活就业人员在检索平台上对其通用性或个性档案信息查询和互动,以满足其通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促进档案机构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互补、吸收和提高,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三、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档案管理部门与服务对象本着协同、平等、互助的原则,在档案管理部门与网络技术部门相互合作配合过程中,经过多种技术方式处理搭建成通用性和标准化档案信息资源,促使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系统也可理解为:为充分发挥档案内容有效价值,依靠信息和网络等技术为载体,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摸式,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与互动;在共享与互动过程中,一方面使档案信息得到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的互动同时发现信息内容、发展方向或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经过修正和创新使得档案信息共享更有利于服务对象需求。

(一)档案政策信息共享职能

其共享职能在于为有效地促进信息开发与利用,提高服务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的透明度。为此要求灵活就业管理部门把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有价值电子文件,包括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性文件和已接收的电子文件等政策信息发布到档案信息共享网上,还要将现行文件信息在网上公布,使档案信息利用“前移”。促进档案信息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二)档案信息平台工作条件

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系统不仅要求在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完善的基础上实施对同级别电子政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在线归档与移交,而且要使服务对象在数字档案信息平台系统上进行档案查询时做到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与政府公开现行文件一站式搜索,采用数字档案信息模式采集、储存、加工和管理,达到网络平台营造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的工作条件。

(三)档案信息平台工作方式

档案信息平台是档案信息对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窗口,不仅要做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大多数通用档案信息库和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库。还要提供档案目录、公开现行文件、全文、多媒体、专题数据并与高科技接轨,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还要经过数字档案管理和高科技进行云计算,在數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数据的集中存储、安全共享、快速检索等服务。

(四)档案信息平台社会化及专业化

从国家或省市档案资源中分离出适合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内容,通过档案信息社会化与专业化拓展档案服务思维,使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和档案服务普及等体现出便捷和及时特点,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化服务,执行一站式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和专业化标准,促进经济社会和灵活就业人员之需。

(五)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

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是灵活就业人员档案工作的前置化的体现,利于档案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在实施自动执行程序、编程和演化系统过程中,应用智能检索、辅助编研、自动控制等功能,以及实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智能感知、自动处置、多元管理和服务之后,来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不仅是对档案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处理,还要联接各个“信息孤岛”,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和系统共同协作。并将档案信息化赋予生命力,使档案信息具有感知、分析与行为决策能力,同时个性化服务是知识经济、高科技发展、信息大数据和信息需求多样化相结合的充分体现。为此,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大数据挖掘、We2.0工具、移动互联等构建个性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智能检索、信息推送、远程服务,实施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越时空的创新。使“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局面,实现为灵活就业人员全方位、集成化和智慧化档案信息需求服务。

四、档案资源共享互动条件

档案资源共享与互动应用系统是把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经过整合,档案资源和技术管理达到档案信息共享互动的标准化和模式化。确保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应用高效率与工作优质。档案资源共享互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档案信息标准化

档案资源共享与互动过程中档案信息标准化,既有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又有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规章,并建立好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还要制订出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标准实施要求。

(二)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档案信息化要求配备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拥有政治素养好和信息技能高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档案业务人才,加强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要求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三)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记载着社会活动的历史,有敏感、保密和受限制的内容,一旦这些信息泄密或被非法利用,会影响国家利益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和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一定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和运用档案信息。确保数字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維护好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库和电子文件归档,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完整和有效,做好内部和使用人员身份认证,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传输安全和畅通。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桥西区就业局)

作者:管建辉

第3篇: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创新

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档案管理的“就档案论档案”、“看门守摊,等人查档”的片面思维,要把科技档案用活、用足、用好。高校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正确处理好开放与控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把提高科技档案工作服务质量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档案事业永恒的主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改变观念,注重实效,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地把科技档案管理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被动查询”变“主动服务”。

高校科技档案工作应树立开放服务意识。确立档案资源共享理念和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整合内部资源,积极推行开放式管理,而不应将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仅局限于“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忽视将科技档案资源的潜在知识价值,而应将档案资源纳入到高校整个事业发展的框架之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扩大宣传,突出服务主题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加大对所保管科技档案的范围、类别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途径的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直接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如为用户提供科技档案原件、复制件,提供有关目录和各种参考资料,提供有关咨询服务,提供计算机检索等等;可以举办一些科技成果的展览,主动向社会传递科技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编研一些科技成果向人们展示科技风采。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服务,可以扩大科技档案信息的影响,集思广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也可检验和推动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科技档案各项业务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原则下进行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成果的推广,加强网络建设,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使科技档案信息不再成为信息的孤岛。

三、夯实基础,丰富服务内容

丰富的档案资源是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的物质基础。只有确保归档文件的准确、完整,才能提供便捷的利用,否则科技档案的利用就成了“无米之炊”。高校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各种科学技术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技术文件材料,这在国家教委颁布的《科研类档案工作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尤其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在原有科研档案管理基础上注意收集鉴定后成果开发推广阶段形成的材料,主动与科研部门、课题组、科研开发部门联系,主动向科技开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使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动态的模式下运行和开展。档案馆不仅要把档案收集齐全,而且要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结构合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服务。在丰富馆藏的同时,还应注意丰富馆藏的标准不是一味讲究多多益善,相反,丰富的馆藏不但要求量的丰富,而且还要质量优良,做到档案接收的完整、科学、合理。

四、强化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定期检查不到位,保管、调阅、审批等随意性较大,无档可查,有档不用”等现象,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全方位实现科技档案的管理创新,具体包括:

1、制度化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①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收集制度,以确保各单位分散形成的科技信息文件材料完整地移交到档案部门;②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保管制度,不断提高保管工作水平,使科技档案处于最佳保管状态,以便能随时开展有效服务;③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科技档案调阅的审批程序,严禁课题组以外的人员未经允许查阅科技档案,加强科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④在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还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根据《技术合同法》和《成果转化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利益分配细则及奖励政策,保护和提高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等。

2、标准化管理。高校科技档案从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其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都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完整,避免漏失。

3、现代化管理。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部门应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行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如扫描、光盘存储、OCR自动识别、数据控制、缩微技术、数字影像技术、OA系统等,不断实现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创新,逐步提高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五、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1、服务内容创新。高校档案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种关于科技档案的特色服务,积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技档案数据和信息。

2、服务方式创新。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努力做好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大力开展编研工作,如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可编成《科技成果要览》、《科研成果目录》等,通过内部或公开出版物、新闻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备在产学研洽谈会、高科技发布会等场合的工作之需,促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可利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实行网上服务与送资料上门,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使科技档案服务积极跻身于高校科研、生产的第一线。

3、服务手段创新。高校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办公系统、校园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利用者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服务。

六、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实现高校科技档案工作新发展新跨越的基础和保证,特别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高校科技档案工作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又要懂得科技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高校除要为档案管理人员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外,还应提出管理目标激励档案管理人员创新,建立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英语、档案专业业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不断发挥科技档案资源在高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要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加强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发展,使科技成果迅速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加速科技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建美:《浅议高校档案人员的创新问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第4期。

2、白润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刍议》,《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阴秀菊、王小宁、汤浪:《加快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服务效率》,《陕西气象》2003年第1期。

4、侯景亮、丁玉华:《科技档案及其意义》,《内蒙古林业》2003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档案馆

作者:朱庆华

第4篇:积极推进信息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事业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市市政府办公厅领导的指示,日前,办公厅信息技术处对7个地州市、16个厅局委办、12个县(市)的政府政务信息工作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息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

一、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政务信息工作环境良好。全市各地各部门领导同志普遍重视和支持政务信息工作,把将政务信息渠道作为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些地州、部门的领导同志对报到市政府办公厅的重要信息亲自把关;更可贵的是,一些地区、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撰写重要政务信息。各地、各部门都明确了一位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分管

政务信息工作,以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

(二)机构健全,政务信息工作队伍建立。各地区、各县级信息点办公室都设置了相应的政务信息工作机构,多数配置了2名以上的专职信息工作人员,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一般由办公室负责,有(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在办公室内设信息机构。市级部门办公室由1名秘书人员兼职或有专职信息人员。

(三)健全制度,政务信息工作管理规范。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试行)》下发后,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进行了贯彻落实。一是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建立健全了政务信息工作管理考核制度,有的地区、部门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了紧急重大信息报送制度、政务信息通报制度、信息约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四)积极努力,政务信息工作取得新成绩。各地、各部门在政务信息刊物设置上,结合实际创办了一些有特色的刊物。如市发改委的《每周要情》,市国土资源厅的《市国土资源通讯》,楚雄州的《每周摘要》,翠云区的《调研与信息》等。在政务信息工作方法上,逐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如一些州市政府办公室通过开展信息调研,向政府领导同志提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各地、各部门还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了大量的信息。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每天通过电子信息传输系统收到的信息在170条、7万字以上,许多重要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厅采用后分别报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领导。一些信息受到国务院领导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上半年,市政府领导对办公厅信息刊物的批示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

二、目前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政务信息工作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政务信息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报送信息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个别单位虽然早与市政府办公厅联网,但很少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电子信息。三是信息报送不平衡,信息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敏感度不够,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较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动态现象信息多,综合分析信息少;经验成绩信息多,(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问题建议信息少;就事论事信息多,深入调研信息少;时效滞后信息多,及时反馈信息少。四是信息工作队伍不稳定,信息人员变动较频繁;有些地方的信息工作人员长期被借调他用,在编不在位,影响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由于各地、各部门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展缓慢,信息工作手段仍较落后。影响到政务信息的传输时效和工作效率。

三、推进政务信息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

今年初,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及办公厅主任会议上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比过去要复杂的多,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从把握全局、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的角度看,从落实本届政府提出的三项基本准则要求来看,从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要求来看,政府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工作。徐荣凯市长数次对办公厅的信息工作作过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报信息工作很重要。办公厅内的信息就要互相沟通,不仅要完成约稿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主动上报。2003年初,新一届市政府成立伊始,厅党组就做出了调整理顺处室职能、整合信息资源的决定。市政府秘书长刘平要求政务信息工作继续开拓创新,分三个服务层次调整整合信息刊物,为政府领导做好服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市政府领导对政务信息工作的定位和要求,结合目前市市政务信息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工作深入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适应形势发展做好信息工作。鉴于目前一些地区、部门对开展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现状,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工作,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各项工作。一是按照《市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信息报送不积极、数量少、时效差、质量低的单位,可视情况不定期向其主要领导通报一次信息报送、采用情况,同时征求对我厅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这些单位改进和加强信息工作。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信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市政府领导对信息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准备近期召开一次全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工作;同时研究部署全市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工作。

(二)立足全局,围绕中心主动搞好服务。一是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反馈。重点对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要电视电话会议及制定的重大决策、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国务院和市政府领导到基层视察工作重要指示及在信息资料上重要批示等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各地、各部门做好信息反馈。二是针对领导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主动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厅内各秘书处室联系,根据国务院、市政府领导的关注点和需求点,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改革发展、经济建设中的新动态、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联系指导,提高信息队伍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二是组织信息人员出市(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考察,学习兄弟市市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三是通过参加各地、各部门信息工作培训,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联系指导,提高上报信息质量。

(四)完善功能,加快信息传输处理效率。办公厅开发的内部OA管理系统和《全市电子信息传输系统》目前联网单位有150多个,目前的电话拨号传输信息方式较为落后。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输效率和处理功能问题,只能依托于建立政府专网及升级改造办公厅现有的OA应用系统。

(五)求实创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水平。一是增强创新意识。根据新的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工作的运行机制、工作手段、服务方式更符合新时期政府领导的要求。二是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在工作中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与有关单位约稿撰写信息;要求各地、各部门上报信息调研题目及调研计划,根据其调研进度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题材与之约稿,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好信息调研工作。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展开调研。调研主题可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领导的信息需求选题,也可从各地、各部门上报的调研题目中选题,通过调研撰写有较高质量和参考价值的信息。四是分层次办好《市要情》、《决策要情》、《信息专报》、《每日要情》、《媒体信息摘要》、《市政务信息》等6个信息刊物。按照市厅领导的要求,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5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南昌国税纳税服务工作新发展

――学习南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市第十次党代会于9月8日隆重闭幕。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人民加快建设美好新南昌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认真总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成绩和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务实奋进,为深入推进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建设,全面开创南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宏伟事业而不懈奋斗。

市局这次专门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使我们对新一届市委班子的施政方略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对今后五年南昌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同时也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作为市局纳税服务工作责任部门,十一前夕我处组织全处同志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并结合当前南昌国税纳税服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二五”是南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是南昌国税和谐迈进、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市纳税服务工作蓄势而发、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对我们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会不断产生,对我们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纳税服务举措,促进民生改善,服务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税收事业仍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税收工作对象、手段、主体呈现新的特点,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结构更趋多元,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拓展,对我们创新纳税服务方式,服务征纳和谐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纳税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服务意识方面,一些单位和人员还没有牢固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服务理念,对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核心业务认识不足,基层领导班子对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依然有限,全员服务、全过程服务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体制机制方面,基层纳税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服务部门职责尚未完全理顺,纳税服务全员参与、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尚未形成;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与考核监督有待加强。在服务内容方面,纳税服务标准化工作流程还不够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办税程序复杂、报表和资料重复报送等纳税人持续关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税法宣传的及时性、纳税咨询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增强。近期相继发生的河南驻马店办税服务厅干部杀人和西安车购税分局办税服务厅干部骂人事件,再一次对基层办税服务厅建设敲响了警钟。而下半年,我市还将迎来总局纳税服务司领导亲自带队的全国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检查组。这些都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下一步全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服务国税中心工作,在强化组织保障上取得新突破。作为新时期税收工作两大核心业务之一,纳税服务工作首先要在组织保障上体现其核心地位。一是要立足于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明确市局纳税服务机构职能,将全市纳税服务工作分为税法宣传、12366服务热线、服务效能监控、纳税人权益保护、办税服务厅管理六大职能板块,各职能板块之间业务对接、相互支撑。二是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推进办税业务“同城通办”的基础上设立市级集中办税服务厅,实行即时办结业务合署办公,限时办结业务属地办理,形成覆盖全市的办税服务实体平台网络。依托市级办税服务厅的强大资源优势,逐步收缩基层办税服务厅窗口规模,抽调部分前台人员到后台从事宣传咨询、权益保护、效能督办、信用管理等工作,使基层办税服务厅由单一的涉税业务受理平台转变为集税收业务的启动中心、行政审批的督办中心、纳税人权益保护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办税服务平台。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服务资源统一调配。确保基层服务部门资金、设备及时到位,建立稳定纳税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交流机制和有效的人材激励机制,配强配齐基层服务队伍。考虑到办税服务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服务窗口岗位轮换的需要,建议借鉴周边兄弟单位经验,按照实际窗口数量一比一点五的比例配置办税服务厅职数。

二、服务南昌经济发展,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受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市外向型经济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面对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对纳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越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大力优化纳税服务,支持纳税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纳税咨询为着力点,利用各种渠道、媒介履行告知义务,使纳税人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成果,推行严格的服务效能问责制度,杜绝少数单位擅自追加涉税报表和办税流程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要认真落实好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力地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在保障纳税人权益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税收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直接面对广大纳税人,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中责任重大。纳税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纳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将纳税服务融入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有效满足纳税人的合理诉求,切实保护好纳税人合法权益。要加快市县两级国税部门纳税人权益保护中心建设步伐,以解决影响征纳关系和谐与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水平;以化解税收征纳纠纷为重点,完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征纳关系和谐融洽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税收秩序安定有序。要加大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纳税服务工作中,切实拓展为纳税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第6篇:论企业科技档案服务创新

第八次华北地区档案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

论企业科技档案服务与创新

摘要:文章对企业科技档案定义进行了阐述,解释了科技档案工作的来源以及重要性;探讨了企业科技档案的现状;从科技档案服务理论概述入手,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原则、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以及科技档案工作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内容和方法;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

科技档案是档案中的一大门类,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不仅具有保存一个企事业单位科技活动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和记忆功能,

[1]还具有其他竞争情报源无法替代的、独具特色的竞争情报功能。科技档案资源对太钢这样

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其竞争情报功能尤为突出。对科技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还有助于太钢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有助于企业了解环境大势,确立企业发展新方向,确定产品或服务创新的新思路。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决定中,将科技创新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包括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更是企业做大、做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谋求到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实施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档案,这些科技档案是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历史积累,是企业科技创新人员智慧的结晶,是企业具有重大价值的无形资产。反之,科技档案能在企业的科技和生产活动中发挥知识储备、依据凭证和情报功能。企业科技人员利用科技档案,能使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总之,科技档案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慧结晶,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企业科技创新是科技档案的内容来源,科技档案是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积累起来的。

但是目前科技档案还达不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程度,我们究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目前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存在原因

(一)、科技企业档案工作中现有的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

现在我们科技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部分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科技信息改革的步伐很大,科技档案工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存在依据标准和实际工作的不和谐。例如有一些企业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基本还是按照过去制定的范围,现在企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的文件种类不断增加,但是,档案部门没有跟上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且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归档。

(二)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

企业科技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目前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很高,但是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将信息分别录入OA系统、TMIS系统、局域网系统、门户网站上等,没有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非常不利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三)科技档案人员配备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的不相称

科技档案人员的配备不同程度地受企业定员的制约而没有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很多只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事务多、头绪杂,对科技档案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不够,因此,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

我国档案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和确定了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在信息时代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安全性原则

虚拟档案馆不同于纸质的实体档案馆,这些虚拟档案的存储位置不定,但是依然归属档案管理控制下。这些虚拟档案的检索、传递以及利用,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来实现,为此,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需要按照网络化的规则进行操作。

(二)标准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如果沿用传统的档案著录方式就会极大地降低效率及准确性。为此,需要采用统一的计算机软件、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档案的标准化建设。

1、档案管理一体化

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源的中心枢纽,对于每一份档案要进行登录、控制、分发直到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在以上环节中要全程跟踪管理及在线服务。

2、档案工作程序化

档案中每一份文件的产生都是相关的用户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著录的,最终进入归档平台,从而构成程序化的档案工作流程。

(三)开放性

档案管理开放性的原则就是继承“档案开放原则”的人权思想以及人本理念,从而确保所有公民均可以获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三、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

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因。科技档案工作者要确保服务获得效益,并做到既搞好服务,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前端服务

科技档案基础工作的源头就是收集。档案的形成过程即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所以要使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为利用工作创造好条件,就必须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做好前端服务工作。

(二)过程服务

科技档案工作的过程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过程服务重在过程管理,是科技档案工作者融入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档案管理,是一种主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企业科技档案、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各方面对科技档案的利用。满足对科技档案的需要,是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从齐全完整、安全、满足利用上下功夫,过程服务正是围绕基本原则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过程服务是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手段,没有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就不可能有科技档案的方便利用。

(三)实体服务

科技档案的实体服务,就是根据需求和库藏科技档案的实际情况提供科技档案实体借阅利用,这是每一个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项基础工作。

(四)开发利用服务

科技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价值,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始终的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但是,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在目前来看是一个薄弱环节。

四、科技档案工作的创新

通过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现状、原则与服务模式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科技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由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创新理念:

(一)理念创新

创新科技档案工作,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全新的档案服务意识,树立档案工作为企业服务的观点。用新的服务方式去取代过去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二)服务创新

科技档案工作服务与创新,关键在于服务人才的优化。随着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主题、手段和方法的变化,科技档案工作领域的拓展,科技档案工作人员角色和职能也将从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的保管者转为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者、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生产者、科技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科技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科技档案信息知识的教育者。这就要求科技档案工作者大兴学习之风,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途径、多渠道地自我学习和提高,形成一支复合型的科技档案干部队伍。

(三)模式创新

要树立效益观,转变过去科技档案工作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求效益的观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优化库藏,把好接收,征集关口,实现科技档案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满足企业各种需要;要加强科技档案咨询服务,科技档案利用服务职能的建设,为不断发展的企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如,建立企业级科技档案信息中心,将档案、图书、情报、标准、技术图纸过程管理一体化管理,即在原有图书、档案、情报、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的统一的信息管理

[2]实体机构。这种组织形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远程服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开展数字化科技档案馆建设,在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增强紧迫感,把网络建设作为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四)制度创新

统一制度和规范非常重要,与管理模式配套,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整合,要涵盖企业所有管理职能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科技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既简化流程又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引入考核监督机制,并保证有经济责任制考核的措施,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职能主要有:要保管科技档案,作为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中心,向各方面提供服务;负责本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工作;编研科技档案信息,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宣传教育等职能。制度创新要就是要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实施节点考核制度,保证档案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管理创新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包含管理业务工作创新和服务机制的创新,要简化繁琐的科技档案事务管理,解放劳动力,主体工作以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服务为宗旨。变过去的单一的科技档案借查阅服务为时间、空间全方位的立体服务。采取科技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现行文件的网上自由传输等服务方式,真正实现科技档案服务方式由实体型向信息型转变。

(六)技术创新

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的建立、TMIS系统的普遍使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给科技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科技档案馆的建设呼之欲出,它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科技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只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科技档案机构的数字化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科技档案信息

[3]资源共享,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从而使科技档案资源

的收集到提供利用都在全新的高技术环境下高效地完成,真正使科技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通过服务与创新,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挡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和谐同步地发展,同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峰.科技档案资源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竞争情报功能 [J].兰台世界:中旬,2011,(12):1l-12.

[2]李菊芳.论科技档案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机电兵船档案,2009,(2):12-13.

[3]毛羽丰.超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实现[J].机电兵船档案,2011,(5):55-57.

第7篇:改革引领发展创新推进服务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专访

采访背景: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银行,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多年来,济宁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植根农村,肩负支持“三农”重任,与地方经济唇齿相依,风雨同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为济宁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是如何支持“三农”发展,又是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呢?本报记者就此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主任您好,去年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济宁市农村信用社的规模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王主任:60年来,农村信用社几经波折,曲折前行,谱写了一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的华丽篇章,这其中饱含着几代农信人奋斗的足迹,可以说六十年倾情“三农”,才铸就济宁农信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勋章。

多年来,济宁农信依托覆盖孔孟故里的11家县(市、区)

1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358个营业网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存款突破500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4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存款突破500亿元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亿元,存、贷款总量稳居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首位。2011年全年实现各项收入34.80亿元,实现考核利润13.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07亿元,各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已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

记者:王主任,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听说咱们农村信用社不仅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您可以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全市一家根植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和服务覆盖任务,全面承担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面向广大农户的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发放,是农村地区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全市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加强营业网点规范化建设,提升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快电子银行发展速度,顺势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加大自助设备布设力度,建立了营业网点、自助服务渠

道、电子化服务网络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的农信服务品牌。

为拓宽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农信银系统、行内汇划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和ATM、POS机具布放力度,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打造良好用卡环境,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已累计布放ATM机215台、POS机3758台,进一步畅通了支付结算渠道。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科技优势,成功研发了适合农村特点、全天候服务的农金通,填补了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打造了农民家门口的“便民银行”,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与布设在城市中的ATM等传统自助设备相比,该设备功能齐全、操作简单,除具备余额查询、取款、转账、修改密码等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惠农一本通、信通卡、活期存折小额存取款、定活期互转、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等功能,能够进行代缴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安装农金通553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结算渠道。

记者:王主任,据了解,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1年推出了“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业务创新手段,“三大信用联盟”的特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

王主任:2011年,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新班子成立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我们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开展以集中评级授信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联盟、商户信用联盟、中小企业信用联盟的“三大信用联盟”贷款营销主渠道建设,并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联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大信用联盟”不仅解决了担保难题,还为信用社拓展了新客户,占领了市场,扩大了贷款投放,降低了信用社的放贷、管贷成本,实现了多赢。为规范信用联盟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并组织全辖信贷人员对„三大信用联盟‟建设操作流程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完善“三大信用联盟”建设,并以集中信用评定为基础的信用联盟作为全市贷款营销的主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信用联盟贷款营销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建立“信用联盟”这一第三方组织,将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盟、客户三方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将小微经济体之间的互助合作由“点对点”模式转化为“点对面”模式。信用联盟将分散的信用个体集结成更为紧密的信用共同

体,实现了信用升级,突破了由于抵(质)押物缺失等因素带来的融资瓶颈。

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组建信用联盟1103个,发展联盟会员42250人,授信金额59.03亿元,用信金额33.14亿元,其中农户信用联盟970个,授信30.37亿元,用信14.55亿元;商户信用联盟103个,授信9.83亿元,用信6.71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联盟30个,授信18.82亿元,用信11.89亿元。

记者:看来“三大信用联盟”确实是咱们客户与信用社实现双赢的创新品牌,王主任,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王广明: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为抓手,按照地域或行业,筛选信用度高、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相互之间了解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组成自律组织,建设“联盟+小联保体”的贷款营销主渠道,让优良客户参与进来,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中发展壮大,将“三大信用联盟”贷款打造成济宁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品牌,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实现信用社、客户双赢。今年计划组建三大信用联盟1500个,总数达到2000个,支持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10万户,新增授信100

亿元,新增用信余额力争达到60亿元。同时,把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自助设备、POS机具、农金通等的布放力度,计划2012年布放自动柜员机110台、农金通317台、POS机7600台。

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8篇:新时期民政档案要在服务与创新上下功夫

为适应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发展需要,提升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扎实、精细、高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民政工作档案,使各项民政工作的资料详实完整,达到既对工作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需求,郧西民政坚持档案力促工作发展,不断在观念、理论、技术和自身素质上创新。做好新时期民政档案主要从服务与创新上下功夫:

为领导决策服务。档案真实记载了过去民政工作的主要过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领导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为重点工作服务。县民政局制订完善了《民政档案管理制度》,有力规范社会救助、双拥优抚、社会事务等重点工作中形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存期限等各种行为,为重点工作服好务;为理论研究服务。民政理论研究任重道远,从档案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转化为科学理论,实现实践向理论升华;为城乡群众服务。婚姻登记、低保、优抚安置、救灾救济、老龄、殡葬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档案是民政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从而力促社会稳定。

观念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开发档案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理论创新。深入思考和创新民政专业档案的内涵和外延、分类体系划定、未来归宿与流向等问题,进一步指导工作;技术创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实施,使民政档案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素质创新。民政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备的身心健康水准、扎实的档案知识和民政业务知识、过硬的新技术操作技能,从而适应新时期民政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第9篇:创新服务模式 高效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使用未经授权或盗版软件,将使公司面临重大的安全风险,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所导致的损失远远大于购买廉价盗版软件所节省下来的成本。这一结论来自于商业软件联盟赞助,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市场研究与预测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在中国独立完成的白皮书《中国企业推进软件正版化进程,消除盗版软件安全风险》,它评估了中国企业用户对使用未经授权或盗版软件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风险。

根据该调查数据,84%的受访企业表示盗版软件可能缺少正版软件的某些关键功能;76%的受访企业表示盗版软件中植入的病毒或木马,可致使企业数据或信息泄露;当系统出现漏洞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时,数名IT员工需要至少1到2天的工作才能还原数据,由此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65万;企业会经常低估因违反版权法所导致的官司和法律风险,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造成客户流失、公司蒙羞,以及对公司的品牌和声誉造成损害。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成本损失,远远大于购买盗版软件所节省的费用。

了解到盗版软件所导致的风险,购买正版软件的必要性可谓不言而喻。相较于以传统方式购买正版软件的高昂价格,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预算来使用正版软件,其成本仅是传统模式的十分之一左右,且软件订购、使用及报障处理等完全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这种低开支、高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正版化软件难题。作为中国在线软件租赁(SaaS)领域的开拓者,风云网络通过自主开发、运营的国内产品最丰富的综合性云服务平台——风云在线(),提供软件以租代购、在线使用的服务,为企业省去数据中心或机房、信息化专业团队、软件一次性购买支出及部署维护等成本,迄今为止,已有20万用户享受到了正版化服务。

同时,风云网络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苏州市软件正版化推进平台”,这是全国首个软件正版化服务平台,今年已成功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以及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为加快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成功开拓了便捷、高效、可控的创新服务模式。

上一篇:参观八一纪念馆有感下一篇:公司网络布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