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通用11篇)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1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3月23日“忻州市全市域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政策暨相关审批事项培训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忻州经济开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4月12日,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大厅召开会议,传达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业务培训等会议精神,开发区政务大厅管理人员及窗口单位共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闫浩主持。闫浩主任从总体思路、试点范围、试点内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忻州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作了详细的解读,提出各窗口单位要对照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完善制度设计,在开发区无审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政务服务中心将不定期召集窗口单位开展座谈,及时总结经验,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开发区政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及窗口单位进驻工作人员通过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要认真研读和落实试点方案,回应企业关切,努力营造优化“六最”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忻州经济开发区投资。 忻州随手拍拍友正在读:山西忻州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2

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兵团电子政务建设从组织管理、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应用推进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兵团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成效十分明显。随着《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兵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还将面临很多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生态。

1兵团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兵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办公厅按照“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类管理、分级推进和注重实效”的发展路径,采取“抓制度规范、强基础建设,抓资源整合、推业务应用,抓信息共享、优服务管理”三步走战略,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应急指挥、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1.1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兵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健全了电子政务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了管理职责,理顺了协同关系,初步构建了决策、管理、执行三位一体、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有人负责、有人承办、有人检查的工作格局,为兵团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各师、各部门参照兵团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相关任务落实到处室和责任人,明确了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工作层次,形成了分工有序、上下统一、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

1.2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兵团通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电子政务内、外网网络和“兵团云”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形成从兵团到师(市)、团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日趋完善,为兵团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3业务应用逐步深入

随着兵团各级、各部门业务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近两年来,按照跨部门共性应用由兵团统一推进、部门配合,部门个性应用由部门自行负责的原则,统筹推进和分级协同相结合,推动了一批共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兵团12333网上办事大厅于2015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全兵团已有2189家参保单位使用网上办事大厅高效、便捷地完成各项社会保险的申报工作共53437笔。同时,随着兵团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监察仲裁、机关事业保险、监控决策、卡务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这八大核心板块和五大公共服务系统功能日臻完善应用日益深入,系统便民、利民、惠民特性逐渐呈现出来。

2“互联网+”背景下的兵团政务服务面临新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不但能简化办事流程,使各项审批业务透明,而且可让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跨平台的方式获取更多信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必然形成政务服务的组织“扁平化”、权利使用的“透明化”和信息资源的“数据化”,这就要求兵团社会治理能力、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

2.1服务理念的创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兵团社会治理就必须要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不断将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提高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水平。

2.2治理手段的创新

要实现大数据分析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收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手工获取信息的手段显然满足不了大数据体量大、及时、多样性和价值性的特征。所以兵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进程中也必须要在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才能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

2.3治理机制的创新

传统政务处理事务是以机关各部门的职能为中心,为公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由于互联网信息能够在“条块”之间顺畅、交互流动,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政出多门”、“管理打架”的现象,“条条”和“块块”管理部门将日益走向一体化。传统机关组织层级中的一些层次将出现冗余,传统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将趋于扁平化。

3加快推进兵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几点思考

兵团网上大厅的简称,整合优化了机关内部资源,有效节约了服务时间和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增进了职工群众和兵团机关之间的服务沟通,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网上大厅的建设是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性的成果也是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但是,兵团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继续加大信息开放和公开程度

依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坚持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扩大政务开放参与、提升政务公开能力。按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3.2进一步提高数据共享的深度

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就必须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通各机关部门的数据壁垒,进行数据共享,才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经过多年来的数据采集和挖掘,兵团各部门已建成213个各类业务数据库,主要职能业务数据库覆盖率约为44.47%。但是业务协同依然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涉及业务数据的共享难度依然很大。只有继续推进兵团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统一规划,统一规范,依托兵团网上大厅构建行政审批共享机制,实现行政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最终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

4积极开发移动平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移动平台的方便快捷普遍被民众推崇。2016年3月23日,兵团公安机关政务微信矩阵正式上线!以兵团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兵团警界”(XJBT-POLICE)为轴心,全疆各师公安局微信公众号为支撑,垦区公安局公众号为触手,集成的45个政务微信号大矩阵,标志着兵团公安机关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正式步入以“互联网+”为引领的公安警务“微”时代。通过移动终端将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好的服务群众,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也是《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移动电子政务必然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结合兵团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兵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程中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的挑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兵团,互联网+,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用“互联网+”探索政务服务新途径访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侯化[J].人民公仆,2015(7).

[2]姚玫玫.“互联网+”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6(2).

[3]戴志国.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政府管理[J].理论导刊,2011,12.

慈利: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 篇3

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由推诿拖延向快捷高效转变

以前,慈利县个别部门管死的办法多,促活的办法少,用慢功办急事,用常规办特事,个别部门的股长、办事员人为设置障碍,雁过拔毛、杀鸡取卵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自去年以来,我县通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变管理为服务,逐步形成了县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县政府办组织协调、县政务中心督促指导、县信息中心技术支撑、县监察局效能办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促使县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一是坚持领导督阵。慈利县四大家班子对于抓政务公开的共识高度统一,为了做好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过程中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到外地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在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进驻单位及事项、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工作要求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先后召开2次县政府常务会和9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每周坐班检查窗口入住和大厅运行情况,亲自过问、统筹安排;县政务中心大厅值班领导坚持每天巡查两次以上,密切指导,深入协调;县纪委、县监察局领导坚持每月督查一次窗口工作作风,及时处理,迅速解决。

二是注重整章建制。慈利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管理的实施细则》、《关于实行政务服务代理制度、部门领导到政务服务中心带班(坐班)实施办法》、《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用语规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制度》、《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7项制度规定,并对政务公开的5个方面、1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制定了《县政府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县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和《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编印了《慈利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导读本》,对政务公开内容及每个步骤、每个程序、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读。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慈利县坚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重新修定了县直单位进驻工作的考评细则,加大分值权重,并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从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特邀监察员、特邀代表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在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公开阵地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投诉举报。县纪检监察、县效能办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考核”等功能,去年共出示红牌2张、黄牌1张。同时,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和发现搞体外循环、让服务对象“两头跑”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及时清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另外,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对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人实施“六个一律免职”的规定》,去年共开展全县性作风督查14次,专项督查8次,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提升政务公开效率,由纷繁复杂向简政放权转变

去年以来,我县借助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按照行政审批要做全省县级层面审批最少的、多服务一点、多监督一点的要求,除国家法律和上级明确规定的事项要管之外,凡是县里自设的审批事项一律撤除,切实做到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杂乱的工作规范化,难度大的工作制度化,真正形成了重商、帮商、留商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政务公开权责清单。慈利县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工作,权力清单共列出44个县直部门3554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2项、承接2项、调整1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6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责任清单共列出部门职责434项,其中,与相关部门职责边界事项有247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有285个,公共服务事项231项。另外,我县积极承接省政府赋予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40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36个市级部门进行了对接,已陆续承接到209项。

二是压减行政手续审批时限。所有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都统一编制办事目录和指南,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确保群众即来即办;对不能即办的承诺件、上报件,推行“一审一核制”,投资报建联合审批由原来的180余天缩短至60天。

三是实行项目审批首办代办。各进驻单位的行政审批股,必须整体进驻大厅,指定首席代表并签订授权委托书,赋予首席代表即办事项的审批权、上报事项的初审权、承诺事项的督办权和并联事项的协调权。同时,积极为来慈投资的企业服务,实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由县商务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城新区管委会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负责代办,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和落实好优惠政策。

拓宽政务公开载体,由信息封闭向互联网+转变

自去年以来,我县以政务大数据开放为基础,对政务公开做了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以实现对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的精准化服务为目标,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构建了“互联网+产业”载体。依托“互联网+旅游产业”,定期宣传推广了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和15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互联网+慈利众创空间”,逐步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依托“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

二是构建了“互联网+政策”载体。县政务中心各窗口单位与进驻单位进行数据对接,编制网上办事指南和办事目录,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舒心。县政府本级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环保、安全等重点领域11大项4000多条政府信息,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载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同时,建立了“慈利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重大政策和组织开展的重大活动,扩大了政策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是构建了“互联网+应急”载体。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构筑“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的社会求助系统,在县政府办开通了“12345”求助平台,全县广大群众可以全天候地直接呼叫该热线进行咨询。深度整合110、119、120、122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了24小时对接其他政府部门、水电气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求助服务分台。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4

【发布文号】国发〔2016〕55号 【发布日期】2016-09-25 【生效日期】2016-09-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6〕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初步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办事,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同时还有不少地方和部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设施,加强集约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促进条块联通,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多方利用。

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出发,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

坚持协同发展。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整体推进,做好制度衔接,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坚持开放创新。鼓励先行先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开放服务资源,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政府、公众、企业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二、优化再造政务服务

(一)规范网上服务事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要依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办事服务事项,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017年底前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发布,并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

(二)优化网上服务流程。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网上验证核对,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研究改进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等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

(三)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四)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逐步形成全国一体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把握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便民服务。

(五)全面公开服务信息。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实体政务大厅,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审查细则、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以及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列明依据条件、流程时限、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章等要求,并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和示范文本。除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

三、融合升级平台渠道

(一)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资源与数据,加快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重复分散建设;已经单独建设的,应尽快与政府门户网站前端整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全国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主动做好对接,形成统一的服务入口。推进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平台间对接联动,统一身份认证,按需共享数据,做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部事项全流程动态监督。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

(二)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加快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做到无缝衔接、合一通办。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实行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在政务大厅与部门之间来回跑腿的问题。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

(三)推动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点直接服务基层群众,要充分利用共享的网上政务服务资源,贴近需求做好政策咨询和办事服务,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领域,开展上门办理、免费代办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加快将网上政务服务向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延伸,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基层全覆盖。

四、夯实支撑基础

(一)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贯彻执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尤其要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互联互通,建设电子证照库和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快整合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梳理编制网上政务服务信息共享目录,尽快向各省(区、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按需开放业务系统实时数据接口,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切实抓好信息惠民试点工作,2017年底前,在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间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向全国推行。

(二)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构建多元普惠的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向城市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提供更加方便、及时、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行精细化运行管理。做好分级分类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及时评估工作成效,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三)建立健全制度标准规范。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的法律效力,着力解决“服务流程合法依规、群众办事困难重重”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编制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平台架构,以及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政务云、大数据应用等标准规范。

(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城乡规划,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地区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大幅降低上网资费水平。尽快建成一批光网城市,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充分依托现有网络资源,推动政务云集约化建设,为网上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五)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安全建设,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明确政务服务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责任,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级测评等工作,建立各方协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监测、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等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提高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查补安全漏洞,做好容灾备份。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对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协调督促,常抓不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务院各部门办公厅(室)要牵头负责统筹推进、监督协调本地区本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明确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建立政务服务部门、信息化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督促指导,开展督查评估,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考核监督。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定期通报并公开工作进展和成效。发挥媒体监督、专家评议、第三方评估等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模拟办事、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务情况,汇聚众智改进服务。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曝光纠错栏目,公开群众反映的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综合评价高、实际效果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三)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把面向公众办事服务作为公职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建立交流平台,加强业务研讨,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做好宣传推广和引导,方便更多群众通过网络获取政务服务,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加强衔接配合,加大财政支持,认真抓好落实。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

国务院

2016年9月25日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5

——习水县政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近年来,我县政务中心紧紧围绕“规范、廉洁、高效、便民”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开辟的新的途径。截止今年6月,县政务中心受理各类办件(国、地税除外)共161630件,办结159046件,办结率98.40%,统一收费9072.25万元。接受各类咨询7000余人次,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115册,发放政务公开手册、宣传单、报纸等资料3000多人次。

一、加强硬件建设,搭建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

政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主要平台和载体,我县各级政府把抓好政务中心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作为政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坚持高标准化建设。2007年5月,县委、政府投入100多万元筹建的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对外办公,24个乡镇(区)也相继成立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2011年元旦,县委、政府重新投入800多万元的新政务中心正式对外办公。新中心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办公面积1200多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50%。目前,中心设有33个常住窗口,3个综合窗口,1个收费窗口。除电力分中心、车管分中心、交警分中心、消防分中心等4个分中心未进驻中心外,地税大厅、房管大厅,社保大厅等全部整体入驻中心。大厅配套

服务设施齐备、布局合理,统一着装,佩证上岗。二楼增加1块5.5平方米电子显示屏,2个触摸屏、音控和电子监控设备。各窗口安装了办公电话,开通宽带网络,并将公安、国税、地税、工商、房管等部门的办公专线接入政务中心,实现部门入驻窗口与原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在线办公与资料传输。大厅摆放有书写桌、等候椅、书写文具、电脑、复印机、传真机、饮水机、雨具、针线包、常规药品等便民设施,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便利。在政务中心正门还摆放整个中心以及窗口示意图,各楼层设置指示牌,方便群众进出。

(二)延伸基层,纵向发展,形成县、乡、村(居)三级联动机制。我县结合服务型党组建设,将党务与政务结合,24个乡镇(区)均设立党务政务中心,210个行政村(居)还因地制宜设立了街道、村居便民服务点、代办点共619处,主要针对涉及群众的计划生育、社保低保、劳动就业、综治调解、残疾证等方面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树立了基层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助民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日常管理,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务大厅

我县政务中心在经过多方考察,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政务中心有关建设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中心开业后,根据服务事项和大厅管理需要,相继制定出台了《习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件管理办法》(试行)、《习水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习水县政务服

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习水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管理办法》等20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使大厅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职责明确,照章办事,规范了大厅的工作秩序。

(二)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大厅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坚持上下班指纹签到、周小结、月考核通报制度,加强中心管理,严格量化考核,落实奖惩措施。通过编发通报、简报等形式及时公布大厅重大事件、表彰大厅优秀窗口工作人员、通报批评违纪违规等信息。认真执行每日值班长巡查制度,对窗口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依法办事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并纳入年终考核。

(三)注重人性化管理。大厅管理人员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全力为窗口人员创造条件,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略高于原单位。各项决定广泛征求群众和全体工作人员意见。当前,大厅已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局面,正向民主型大厅、法制型大厅、和谐型大厅、学习型大厅方向发展。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政务大厅运行的基础。县委、政府按照“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标准,对各部门进驻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审查、选拔,并对正式确定的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随后,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大厅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要文件,大厅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规范、服务要求、仪容仪表、文明用语等知识。

中心还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周边兄弟县市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大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厅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三、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一)狠抓项目入驻,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大厅筹建之处,就把项目进驻作为大厅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必进”的原则,对全县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统计,反复研究筛选,确定了进驻项目。在大厅运行过程中,根据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本作“利民、便民”的原则,多次对进驻中心的项目进行清理和调整,整合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取消无依据的收费。进驻项目由原来561项减少为359项,减少了36.2%,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实现了“办事讲效率,收费有依据,审批按规定”的服务理念,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了防止“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等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法制办、县监察局等单位先后对进驻大厅的单位的办件项目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检查,对有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二)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办理、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县发改局、县招商局、县工商局、县国土局、县政务中心等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办理、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度”。解决需要同时办理的事项由县政务中心牵头实施联合办理,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采用自愿委托、无偿代办的形式进行代办。

(三)推行政务公开,打造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将党务政务中心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务政务中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办事指南、触摸屏、政务公开目录、宣传单、便民手册等形式公开所有项目的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二是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行政审批重要政策法规、窗口最新工作动态,办件情况。三是在中心设立文件查阅点,将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公开目录,办事指南、宣传单,便民手册等集中到一个地方,方便群众查阅和索取。四是设置咨询台,咨询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在大厅引导办事群众,解答办事群众的问题。

(四)建立“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管理,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9项制度,中心按照相关要求,把中心33个窗口都设立为“首问责任”窗口。确保办事群众“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同时,首问责任窗口不仅要回复本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还要为服务对象的其他的咨询提供帮助。

四、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政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督查考核是规范政务服务工作人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政务服务的有效措施,我县政务中心通过强化督查考核工作力度,确保了政务大厅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根据《习水县党务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细则》(修订)的规定,对窗口工作人员每月进行量化

考核,具体考核内容由“出勤情况、行为规范、办件管理、办事效率、群众评议、办件回访、案卷评查等7个部分组成,考核结果作为每月、每季度以及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单月考核分数低于75分的在大厅内部通报批评,连续2个月低于75分的在全县通报批评,一年有3个月考核低于75分的退回原单位,且年终考核评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监督。一是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县所有行政审批系统事项进行电子监察,对违反审批条件或审批程序、超时审批、违规收费等情况及时发出警告信息,同时对每个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杜绝行政审批实施过程的腐败行为。二是对接近办理时限仍未办理的事项,系统以绿色进行警报,对超期仍未办理的以红色进行警报,督查部门收到红色报警后通过办公自动化进行跟踪督查,发出督办通知,要求说明超期理由,并限期整改。三是利用电子监察平台,设置视频监控,对大厅的服务态度、缺岗空岗、打游戏、看视频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提高服务水平。

(三)通过电话回访、现场回访、问卷调查、案卷评查,设置意见簿、投诉箱、投诉电话等方式进行督查。一是了解大厅工作人员在办件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故意设置前置条件,多收或少收办件所需资料,搭车收费,无依据乱收费”;是否按照办事指南中的审批流程、承诺时限办理,对待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是否公平、公正,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态度是否让群众满意等。二是多方面收集

政务服务中心 篇6

2012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2012年第一季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以“文明、规范、高效、廉洁”为服务宗旨,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2年1-3月,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群众7000余人次,受理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2587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000件的32.3%,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办结率为100%,实现群众满意率97%。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早安排部署,确保中心运行

年初,全区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促进会召开后,我们及时召开了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安排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并明确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大政务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利用告知单、中心网站、触摸屏加大各窗口业务受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的宣传,力求达到企业

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二是规范管理机制。坚持一门受理、限时办结;做到“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就是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中心集中;“两到位”就是行政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到位,行政审批授权到位。从而彻底解决办事难、程序复杂的问题。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与进驻部门的联系沟通,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完善工作制度、运转流程和扩大办公场所、创新服务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

四是明确奖罚措施。一方面政务服务中心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争取窗口人员的财政津贴;另一方面窗口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晋升要将其在政务中心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实行奖罚分明。

(二)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

在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及并网市、区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程序工作;启动中心应急预案,顺利度过“2月14日”本年度首个办件高峰日;推动开展各进驻部门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其窗口工作的活动,质监临潼分局局长黎军、区民政局党组书记李俊分别调研了其

窗口工作情况,看望了窗口工作人员;加强与兄弟市、区(县)的沟通交流,接待了咸阳市长武县、秦都区考察交流团。

(三)开展多项活动,创新队伍建设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清明节来临前夕,组织党、团干部参观了罗盛教烈士纪念馆;针对中心女同志较多的情况,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现了政务服务中心广大妇女同志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是积极参加临潼区庆“三八”女干部才艺汇演,受到与会领导与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二是开展妇女维权活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了《婚姻法》相关知识,并安排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婚姻登记的群众面对面的进行普法知识宣传,倡导尊重妇女、关爱女性的社会风气,鼓励广大妇女用法、依法维权。

三是开展健身运动。为缓解长期伏案工作带来的疲劳和不适,提高工作效率,聘请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工间操,使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到了充分的精神愉悦。

四是组织慰问妇女同志。3月8日当天,给全体女同志放假半天,并发放了节日慰问品,让大家渡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四)重点学习传达,做好廉政工作

区纪委十六届二次全会及全区反腐倡廉工作会召开后,中心及时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具体贯彻落实。2012年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为指导,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加大作风效能建设,探索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总之,开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考评办的督促指导下,我们的工作初见成效,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接下来,区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力争全面尽早完成2012年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临潼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政务公开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全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同志担任组长, 副局长、纪检组长林建祥同志担任副组长, 局办公室、网络处、市场处、建设处、监察处的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成立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网络处、市场处、建设处有关人员参加。局办公室负责全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的研究、拟订, 政策法规处具体承办政务公开相关事宜, 专业处室负责本处室职责范围内的政务公开工作。各处室都确定了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人员。管理局出台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政务公开工作办法 (暂行) 》, 对政务公开的工作体系、公开范围、公开方式和程序、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保障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推动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

二、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

五年前, 管理局就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 在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通信行政许可申请, 在窗口公示有关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申报材料示范文本、办理工作时限, 所有许可项目均不收费。在局办公楼内、局政务网站也对前述内容进行了公示。在行政许可材料的受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按法律规定及时要求申报内容不全的申请人补充相关材料, 在办理过程中均切实履行各项告知义务。专业处室完成初步审查后, 局长办公会对行政许可问题统一研究、讨论, 民主决策, 许可决策过程透明、公开, 且主动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行政审批结果在网上公开, 供公众查询。

自去年以来, 四川省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快内部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并对外公开承诺。管理局按照省政府的要求, 作出的时限承诺平均比法定时限缩短30%以上, 均严格兑现, 迄今没有发生一起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投诉。

三、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民主科学决策

四川省通管局切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竞争环境, 促进经济落后地区通信条件的改善, 规范通信市场竞争行为, 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维护健康稳定、有效有序的市场秩序。在涉及制定通信监管政策、行政许可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等重大事项时, 管理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按法定程序办事, 充分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 保障公民、法人或组织的知情权、陈述权、救济权, 由局长办公会议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创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四、丰富政务公开渠道, 完善政务公开的相关内容

四川省通管局在2001年就开通了政务网站, 公开通信监管的有关工作, 接受政务咨询;在2006年将原12300服务质量申诉台改造成政务热线, 24小时不间断受理电信服务质量申诉、提供通信行政审批有关查询服务, 受到社会的好评。

管理局在《条例》实施以前, 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包括建立政务公开工作办法, 编订了合乎规范的政务公开指南、政务公开目录, 并于去年“五一”前在局政务网站专设政务公开专栏, 充实政务公开有关条目、内容。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 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管理和协调, 开发了政务公开与网站信息发布相结合的内容编制软件, 制定了政务公开内容的编制、审核、发布流程, 强化了人员工作责任,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日常工作机制。

“5·12”地震以来, 管理局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人员还及时补充、完善政务公开内容, 展示通信管理局组织全省通信业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抗击地震灾害、奋力保障党政通信指挥畅通、全力抢修灾区通信设施、积极组织开展灾后通信重建以及通信市场监管所做的重要工作, 增进了社会及广大群众对全省通信行业和队伍的进一步了解。

五、大力加强政务网站建设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对外公开的政务网站中的政务公开专栏分为五个板块, 分别是:政务公开相关规定、政务公开指南、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公开申请、政务公开工作意见箱。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分为九个大类、36个子项, 均按《条例》的要求, 结合通信监管的实际工作设置。整个网站实际上也围绕政务公开而设置版面, 不断充实、完善、更新相关内容, 以方便社会各界了解、熟悉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的机构设置、法定职责、政府决策、行业工作动态等方面的情况。网站特别设置了政务服务大厅, 将行政许可项目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及材料格式下载、许可工作流程、工作时限及我局审批通过的许可单位名单, 都归入其中;还将电信资费备案情况、电信服务质量通报、村通工程进展情况纳入服务大厅。这些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受到网站访问者的欢迎。管理局网站还专门设置了社会公众与管理局进行互动的窗口, 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对管理局在通信监管、政务公开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管理局的政务公开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也没有发生因信息公开工作被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

回顾管理局在《条例》实施以来及以前所做的工作, 有一些好的做法, 主要是领导班子重视, 政务公开工作抓得比较早、比较主动;工作体系比较健全, 政务公开涉及的各处室的职责明确, 人员落实, 形成了局内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合力;下大力气办好政务网站这一政务公开的主要窗口, 对原有网站实施全面改版, 全面丰富政务信息, 大量增加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内容, 努力争取网站内容实用性与网站页面美观大方的有机统一。管理局的政务公开工作也还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是信息更新的及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务公开的日常考核、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强化。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8

一、“非典”防控工作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新课题

大部分信息化工作者都知道电子政务的主要核心是“政务”,不是“电子”,而政务体制与行政机制的深化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相信只有在这次抗击“非典”工作后,更多的人才能真正地深刻理解电子政务建设是多么地任重道远,绝不能幻想一朝一夕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次抗击“非典”危机的现实,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政府在某些职能的转变与定位上,在某些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政府对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政府的公信力机制建设;政府的信息披露即政务公开、社情公开的机制建设以及政府对各类政府资源(主要是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动员机制建设等等。恰恰是由于这些政务机制的缺陷,使得尽管北京市和卫生部都有相当完备的电子信息手段,我们仍然不得不以多花了几十倍、几百倍的社会成本去处理原本可用很小代价处理的突发事件。这个教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机制,而只是单纯以办公自动化等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去模拟现存的政务功能,不是真正的电子政务。换句话说,就是电子政务工作中必须要明确政务与电子的主次先后,区分各种体制改革与机制建设的轻重缓急;以社会为本,以民众为本,抓紧加快各项政务改革与建设,以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去实现、促进、完善这些新课题,才能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动性。

二、建设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电子政务的必要内容

这次“非典”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它告诉我们,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率运行的政府,其必需的功能之一就应当对各种灾害性突发事件都能防患于未然。这次“非典”疫情中,为什么上海就能把防范工作做得非常好?因为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应对特大火灾、爆炸、化学物品泄露、瘟疫等灾难性事件的预警及应对机制,政府把能想得到的灾难都事先想到了。如今“非典”疫情一出现,只不过是将这套应对机制启动到位,付诸实施即可,所以才有上海市长韩正胸有成竹的电视讲话,有向全体上海市民立即发布的两个通告十项措施,进而才有上海市上千万人民群众临变不惊、群防群控、效果上佳的稳定局面。

当然,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首先主要是各相关行政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建章立法,但是,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以及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必须要求决策科学化、反应快速化以及信息互动的实时准确化,其预警机制中电子信息网络是极其重要的支撑性技术手段,必须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尽其所能地把一切信息化手段融合渗透于其中,使这类预警机制和应急对策在成形之初就成为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注意在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抓住电子政务的侧重点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国内形势,各类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前提,为适应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政府职能转换不仅仅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或管理服务型转变,还应当主要着力于从优先经济目标向优先社会目标转变。为此,政府应当在就业、社会保障、市场秩序、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尤其从这次“非典”防控工作中,我们已可发现,政府职能定位于优先解决各类重大社会问题方面是一个相当重要、极为迫切的大事。电子政务建设要研究政府的工作重心,跟上改革步伐,以电子技术手段,来推动和加快政府的改革,促进政府迅速提升高效行政水平和电子手段的应用能力。

可以说,如果政府能够如上所述转变管理和服务职能,那么社区信息化建设应当更多地引起我们注意,包含各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行政职能以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治安管理、突出事件预警应急处理等功能在内的社会信息网络及社区电子政务网就会成为社会保持稳定的最直接因素之一,进而成为我们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新的重点内容。对此,我们信息化工作者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决策及研究人员,应当给以更多关注。

四、“政务公开”、“社情公开”亟待引起重视

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公开”、“社情公开”一直是重要的建设目的和不可或缺的建设内容。据悉,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正在由有关部门起草“政务信息公开法”,而广州市政府早在去年就已经颁布了《广州市信息公开规章》,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政府公开其应当公开的信息是义务,否则是违法,以法规形式界定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当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国际国内的经验都一再证明,应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和客观披露,比什么都重要。相反,任何对灾情的瞒报、漏报、少报、缓报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损害和利益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的缺失。

北京的“非典”疫情首发地—中央财大的党委书记李保仁说的好,并因此对“非典”也防控得好。他说:“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做好稳定群众情绪的工作,首先就要让大家知情,知情才能理解,理解才能配合”。

作为电子政务的载体和沟通政府、企业、民众的桥梁,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3月27日上海市发布关于“非典”的第一条信息以来,“中国上海”政府网站迅速推出了防治“非典”的新闻专题和服务专栏,通过政府公告、每日疫情通报等栏目,在第一时间传递疫情的最新动态和政府的最新举措,以正视听,防止谣言惑众。网站还设立了热线电话、专家咨询、定点医院、预防知识、防治处方、消毒方法、预防非典宣传画等栏目,为市民解疑释惑,提高市民防范“非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而医护人员风采、科研攻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局等栏目和子网站,则展示了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以及党和政府领导广大民众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上海”政府网站的防治“非典”专题,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根据4月1日—27日的统计,日点击率最高达62万人次,日页面访问量最高达335万页,日均点击率和日均页面访问量分别比以前提高了44%和20%,为上海市战胜“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比之下,这次“非典”危机也无情地暴露了个别地方的个别部门在落实贯彻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直至中央三令五申之后才有转机。它又一次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政务公开、社情公开确确实实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软肋”,是我们应当大力关注的政务建设“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这一类有形无形的阻力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工作、去克服。如果不能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势必大大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到将要建成的电子政府的民众亲和力,进而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建设大局。

电子政务应当把政务公开、社情公开放在重要位置上,建议优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优先建设信息发布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益处,我们的信息化才有生命力,我们的电子政务才有发展前途。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9

筠连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朝平

筠连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效能办的指导帮助下,深入贯彻“三项制度”,以开展“三新”(新作风、新效能、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加强政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对于加快推进“绿色煤都”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选好三个载体,重在一个“实”

(一)开展好一个活动。我县根据省、市有关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成立了“三新”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名同志到“三新”办集中办公,专门负责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日常工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今年4月下旬开始,在全县部门机关中开展了“新作风、新效能、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重点以查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单位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一些执纪执法干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办事拖拉、作风飘浮、纪律散漫、执行力差等问题。自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干部上班迟到、早退、溜岗、打游戏、聊天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工作更加务实,形象得以提升,得到的来机关办事的群众广泛好评。

(二)打造好一个平台。县委、政府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装修扩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由原来的不足500平方米扩展到1554.3平方米,扩建后的办公大楼在功能上将集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和产权交易为一体,目前装修工作进展顺利,预计春节前可投入使用。二是完善政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从

全县业务目标考核中划出2分纳入政务中心实施考核,并制定了政务中心窗口部门和窗口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每月一次考核,每月一次奖励。三是延伸服务网络。在抓好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政务网络体系向纵深发展。在塘坝乡开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办公,将大调解中心、便民服务站、村三职干部集中到大厅办公。同时,在筠连镇、武德乡开展县、乡、村三级代办试点工作,将服务窗口前移至村或社区,实行全程代办服务。

(三)利用好一个系统。充分利用全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建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协调联系制度、月通报和月分析制度,实行零办件和低效能重点督办制度。到目前为止,已对4个部门20项零办项目进行跟踪督办,组织了联合检查组对8个部门效率进行了检查,对2个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驻不全启动了问责程序。

二、创新三个机制,重在一个“优”

(一)创新“四个一线”机制。一是在“一线”了解情况。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从办公室走出来,深入群众中去,增强调研的深入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二是在“一线”落实任务。全面推进“菜单式工作法”,要求各部门细化并制定每月工作任务“菜单”,建立工作任务执行台帐,定期述职交帐。三是在“一线”解决问题。推行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要求镇乡党政领导每月到村(社区)、企业现场办公不少于5 天,县级部门领导每月到镇乡、村(社区)现场办公不少于2 天,零距离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在“一线”体现效果。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组织村组(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和企业业主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进行测评打分,根据群众测评的公认程度确定班子和干部绩效的优劣。

(二)创新“三个分析”机制。一是由监察部门牵头,围绕项目审批进行流程分析。针对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繁杂、拖沓、停滞等问题,对问题的每一环节进行逐一查摆分析,找出阻碍项目审批的结症所在,依法进行整改和处理。二是由信访和群众工作局牵头,围绕群众诉求进行流程分析。抓住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这条主线,深入分析和查找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围绕执行政令进行流程分析。针对一些乡镇和县级部门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等方面存在的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重点查摆政令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根本原因,切实解决影响效能的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三)创新“四个服务”机制。一是推行“门诊式”服务。在政务中心大厅建立“企业审批协调服务窗口”,从镇乡和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人员在窗口坐班,对企业要求快速审批事项,立即启动联合审批程序。二是推行“急诊式”服务。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制定了工作程序和实施方案,由县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各部门确定一名领导和经办人员专门负责,对企业要求特事特办的事项,各部门启动特色特办程序。三是推行“出诊式”服务。针对离城较远的镇乡和部分企业,通过镇乡便民服务站无法代办,必须本人或企业法人到场才能办理的事项,由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实行上门服务,现场受理,现场审批。四是推行“会诊式”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协调联席制度,由相关县领导牵头,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协调会,对重大项目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会诊,实行现场办公、会议审批、监察督办。

三、突出三个关键,重在一个“效”

(一)突出制度建设,确保管理规范。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工作日志公示制度》、《干部工作笔记调阅制度》、《基层

群众恳谈日制度》、《“两代表一委员”社情民意反馈制度》、《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岗位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和《同岗替代制》等九项工作制度,制定印发了《机关作风及效能建设问题处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二)突出流程优化,确保审批提速。一是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对保留的27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进行逐项会审,做到程序最减、环节最少、时限最短,通过清理压缩,共削减审批环节280余个,减少时限3936个工作日,各部门平均承诺时限普遍压缩50%以上。二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审批速度,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代办帮办、预约办件等快速审批方式。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各项联合审批180余次,为40名服务对象开展预约审批服务,在筠连巡司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审批过程中,积极组织各部门开展代办帮办的做法,创造了筠连历史上重大项目审批的最快记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

(三)突出效能问责,确保监督有力。一是严格“五步”问责制。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定期派出专项督查工作组,采取定点督查、定向巡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扎实开展效能监察。目前,已开展33次,向责任单位发出《行政效能提示书》、《行政效能告诫书》、《行政效能整改书》12张,有26个单位和37名干部被通报批评。二是加强对机关干部的诚信监督。对工作中不诚实、政绩上弄虚作假或不如实提供去向的情况的记入干部诚信档案。目前,已有1名科级干部不诚信被查实,4个单位被亮“红灯”和“黄灯”。三是推行干部卸职待岗制。对机关工作人员、村(社区)组干部不服从组织决定和安排,工作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10

一、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将各部门行政审批科成建制进驻中心,调整整合大厅窗口,根据便民和服务企业两大块内容重新合理进行布局。将纳入行政审批科的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窗,并对进中心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全部重新授权,签订《授权委托书》,保证窗口审批、盖章、文书制作“三到位”。

二、提速审批服务效率。实行流程再造,编制流程清单,清理前置审批条件,简化办事程序。疏理优化联合踏勘流程,畅通审批通道,充分利用全省统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平台,实施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有效提高审批效率。

三、切实推行帮代办服务。到乡镇(街道)、园区和村社区开展调研,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帮代办服务工作。加强市本级帮代办服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帮代办服务水平,完善工作台帐,做到每个帮代办服务都有迹可查,帮助办结。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我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开展网上审批,根据机构改革后行政审批项目调整情况,对xx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许可项目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推进全市审批系统与各单位审批系统的对接,提高行政许可事项上线率,加强电子监察,完善项目监察预警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规范行政权力透明运行。

五、提升市民热线的满意率。加强宣传,完善载体,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采取现场督办、会议集中督办、领导批示督办、媒体全程跟踪等方式,跟进工单办理,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单办理满意率,使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成为连接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渠道、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便捷途径。

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主动公开九大领域的重点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发挥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和市政务服务中心等政府信息查阅点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务中心。坚持“大厅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百姓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更新办公设备,美化中心环境,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务服务中心。

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篇11

一、政务服务中心的基本概念

(一) 政务服务中心成立的背景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息网络技术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再加上“服务政府”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融入全球化浪潮, 在行政管理方面积极吸收各国的有利经验。同时, 我国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政效率低下, 行政成本过高、政务服务条件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行政管理的良性发展。为此, 我国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服务政府”的号召, 部分地方政府在当地陆续建立各种不同级别的政务服务中心, 将政务审批等办理公共事务的人员集中在政务服务中心, 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降低了行政成本, 改善了政务服务条件。

(二) 政务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定位

政务服务中心, 就是政府为了方便民众咨询政府政务信息、办理行政审批事务、投诉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等设立的行政机构。各级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性质基本上是统一的, 即政府将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为民众服务的机构。各级地方政府管辖的政务服务中心名称不一样, 有的称行政服务中心, 有的称政务服务中心, 有的称政务审批中心等;而且同级地方政府管辖的政务服务中心的级别还不一样, 有的属于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有的属于政府直属机构, 还有的是政府领导的事业单位。虽然各种政务服务中心名称和级别不一而同, 但是它们的基本工作机制是相同的。一般的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监察部门。管理部门只是政府派出一部分人管理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但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能左右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是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将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审批许可等具体事务集中放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窗口。监察部门一般是处理民众上访和举报的部门, 同时也监督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的政务服务中心还将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吸收进来, 方便民众办理各种事务。

(三) 政务服务中心的特点

首先, 政务服务中心具有便民性。“一站式”服务或“一条龙”服务是其显著特点。原先行政审批需要在多个部门往返, 需要多位领导签字, 政务服务中心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集中在一起, 方便民众及时快捷办理相关事务, 有的关联紧密的事务一天就能办成, 各个职能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实现了并联审批, 减少民众往返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

其次, 政务服务中心具有高效性。政务服务中心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集中起来, 实行“一站式”服务, 不仅方便了民众咨询和办理行政审批事务, 而且监察部门可以监督各个窗口单位的工作情况, 大大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效率, 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成本。

再次, 政务服务中心具有阳光性。作为窗口单位的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将办事程序、结办时限、收费标准说明、办事结果、后续咨询等信息公开, 便于民众办理, 不仅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 而且减少了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发生的概率, 使得“服务型政府”更加透明阳光。

最后, 政府单位和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评估。政务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不能左右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 却能和监察部门一起监督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情况, 并将年度评估结果报送政府有关部门, 实行政府职能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共同评估业绩的制度, 将二者的综合成绩作为年终各个职能单位考评的标准。

(四) 政务服务中心成立的意义

首先, 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落实, 多次强调要以人为本, 真正把民众放在行政管理的第一位。政务服务中心秉承“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的服务理念, 将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在一个地方便于民众咨询和办理相关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务, 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 保证了行政管理尤其是行政审批的公开性和阳光透明性, 避免了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其次, 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重塑政府形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部分民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印象, 也是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吃拿卡要”是政府工作人员办事的潜规则, 这些现象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政府的形象因此在普通民众心中大打折扣。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后将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中心的窗口单位展现在民众面前, 通过制定服务细则、考评标准使各个职能部门相互竞争, 争当服务标兵, 又通过中心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和民众的监督使得政府职能部门形象大大改善。

再次, 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寻租腐败的发生。民众对国家腐败深恶痛绝, 十八大以来,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 不仅要整治党内的不良之风, 而且要加大政府机关反腐力度。政务服务中心阳光办公减少了政府暗箱操作的寻租, 中心设定的办事细则和收费标准公开明确, 减少了各个职能部门私自设立行政许可主体和项目的现象发生, 遏制了工作人员的“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

最后, 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推动政府角色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是一个服务理念转变的结果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 从管制转为服务, 从微观转为宏观。政务服务中心正是“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的一个体现, 它将执行和监管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服务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实现“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民众的基本权益, 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 政务服务中心权限狭窄, 服务范围有限。

政务服务中心虽然集中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 但是决策权和最终解释权仍在各个政府职能部门, 重大事务并且需要“一把手”签字的事务仍然需要到政府职能部门所在地办理, 政务服务中心只能办理一些简单的咨询和审批事项。由于主管部门没有充分授权给政务服务中心的对应窗口, 因此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还是有限的。

(二) 政务服务中心有的只是“形象工程”缺乏服务意识

大部分政务服务中心在成立初始都特别注意服务态度和服务满意度, 但随着管理和监督的松懈, 一些窗口单位遇到民众办理事情多的时候服务态度开始变差, 在民众少的时候经常擅自脱离岗位, 只见窗口不见办事人员。一些窗口还张贴工作奖惩制度和口号, 这些都成了摆设。有的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电子政务和现场办公结合的方式, 一些民众不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 还有的电子政务完全是摆设, 没有工作人员负责讲解和引导。

(三) 政务服务中心流程不明晰, 民众办事效率仍然低下

政务服务中心在窗口都标有职能单位的名称, 但是第一次来办事的民众大都不知道流程, 有的政务服务中心墙上的流程图很难理解, 没有专门负责引导和咨询的工作人员, 很多民众并不清楚他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下一步该做什么, 有的窗口以完成自己范围内职责为限, 对于民众咨询的下一步该做什么大都搪塞。有的政府机构响应国家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程序的号召, 大量缩减中间步骤, 但是民众对其中关键步骤无所适从。

(四)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利益纠纷, 不利于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工作

当前, 因为政府职能部门掌握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权力各个部门有自身的团体利益, 因此各个部门为了争夺利益相互之间不配合工作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政务服务中心对各个职能部门没有直接管理权, 因此当出现利益纠纷或者矛盾时, 大部分职能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去考虑民众的利益。所以民众的切身利益并不能得到完满的维护。

(五) 政务服务中心行政级别和工作人员归属比较混乱, 不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 政务服务中心名称各异, 前文已提到。行政级别也不统一, 有的属于政府派出机构, 有的属于政府直属机构, 有的属于政府领导下的事业单位, 由此带来的工作单位级别和享受的待遇就不一而同。有的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 有的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人员, 有的属于各个单位借调的临时工作人员各种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不同, 工作积极性也就因“级别”而异了。

三、关于政务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一) 完善制度法律保障, 明确职责和权限。

政务服务中心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制度和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的政务服务中心由地方政府发挥行政自主权, 因此不同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职权不一样, 这就需要国家从全国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相关的制度, 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 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利益进行明确规定的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职责和权限的具体细则。

(二) 设立统筹协调机构, 协调各部门工作

各个政府职能部门隶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 政务服务中心对其工作人员没有约束, 因此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很难协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个政府派出部门, 专门负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和人员分配, 对外属于政务服务中心, 对内属于政府派出机构, 在层级上高于各个职能部门窗口单位, 但是不能干预政务服务中心的其他日常工作, 只是一个协调的机构。

(三) 增强人员服务意识, 深入群众做交流

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行轮岗制, 对于不适合在窗口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调回各自职能部门接受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同时, 可以抽调一部分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下到基层, 走进社区, 走进工厂, 在宣传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理念的同时加深与民众的沟通, 帮助民众了解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流程和规则。

(四)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帮助民众提效率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情况差异比较大, 尤其是东部和西部, 城市和乡村, 有的地方已经具备电子政务的条件和环境, 有的地方还不具备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文化水平。因此, 电子政务需要因地而异, 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电子政务, 并且帮助民众了解电子政务的操作, 更大程度上缓解政务服务中心人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五) 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提高服务的质量

目前, 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过于单一, 只局限于政务服务中心内部的监察部门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应该在原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增加民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媒体单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 这样就能通过各种监督完善中心的日常工作, 帮助减少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建设“服务政府”上逐渐加快了步伐。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政务服务中心, 但是各种政务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定位不甚明确。本文在阐述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性质和定位的同时, 针对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出现的问题提出浅显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务服务,运行

参考文献

[1]庄爱玲.公众满意导向的政务服务中心流程再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0) [1]庄爱玲.公众满意导向的政务服务中心流程再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0)

[2]秦浩, 郭薇.国内行政服务中心研究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 2012 (7) [2]秦浩, 郭薇.国内行政服务中心研究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 2012 (7)

[3]张锐昕, 秦浩.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愿景、路径选择与趋近策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5) [3]张锐昕, 秦浩.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愿景、路径选择与趋近策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5)

[4]陈伟.困境与发展: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趋势分析[J].改革与发展, 2008 (4) [4]陈伟.困境与发展: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趋势分析[J].改革与发展, 2008 (4)

[5]吴爱明, 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9)  [5]吴爱明, 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9)  

[6]王澜明.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J].中国行政管理, 2012 (9) [6]王澜明.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J].中国行政管理, 2012 (9)

上一篇: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下一篇:乡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