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推进工作思路(共12篇)
沪深交易所表示,鼓励支持PPP项目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依法积极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各相关方应勤勉尽责,严格遵守执业规范和监管要求,切实履行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现金流归集、收益分配和风险防控等职责,确保业务稳健运营,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
“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PPP资产证券化框架下的.首单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应该快了,不出意外为环保类项目与物流工业园区。”某接近监管机构的匿名人士对《证券日报》透露。
在流动性中性偏紧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有望成为资产证券化井喷的大年,符合政策引导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更是备受青睐,此外房地产领域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亦潜力巨大。
12月份,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通知》,正式开启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大门,近几个月出现了PPP项目集中上报的火爆情形。据《证券日报》了解,首个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文框架下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有望近期落地,上述人士透露为环保类项目透露为环保类项目与物流工业园区。
在“陆家嘴(23.120, 0.08, 0.35%)资产证券化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认为PPP资产证券化最重大的意义是将PPP项目与资本市场对接,盘活投入PPP项目中的资本,有效提升了资产周转速度、增加了一个新退出模式、加速回收了投资现金流、提前实现了利润、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获取资本市场上的利差。
从以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轨迹可以看出PPP模式产生的前因后果:
(1) 2014年8月3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014年修正) 》, 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三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 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除前款规定外, 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2)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国发[2014]43号) 。文件第二条“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四条规定:
(1) 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
(2)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
(3) 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 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4) 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在此文件中, 首次提出了“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3) 2014年9月23日财政部紧接着出台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76号) 。文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精神, 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 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发展的制度体系。
(4) 2014年9月29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112号) 。公布了全国第一批30个PPP示范项目 (其中:江苏9个;安徽4个;山东除青岛2个外, 其他地市无) 并对各地PPP项目进行督导, 要求各地加快进度, 规范操作。
同一天, 财政部还出台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 (试行) 的通知》 (财金[2014]113号) , 对PPP模式的操作进行了具体规范和指导。
(5) 进入2015年以来, PPP模式呼声很高, 但是落地项目较少, 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为此, 2015年5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5]42号) 。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切实履行职责, 共同抓好PPP项目的落实。
2 PPP项目操作流程说明
(1) 进行筛选, 建立项目库 (项目识别阶段) 。对于符合PPP实施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项目进行筛选, 建立备选项目库。涵盖的领域包括: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
(2) 编制实施方案 (项目准备阶段) 。针对拟实施的具体PPP项目, 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代表政府投资方的确定、对社会资本方的要求、PPP合作方式的选择, 项目总投资及合作各方占比, 社会资本合作方投资收益概算, 合作经营期限, 社会资本退出方式等。
注:PPP合作方式主要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和改建-运营-移交等。
(3) 确定社会资本合作方 (项目采购阶段)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 依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 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社会资本合作方, 并签署合作协议。
(4) 搞好项目公司的运营 (项目执行阶段) 。成立新的PPP项目公司, 每年对项目公司的资金支付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并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 确保资金及时支付保证项目公司的运营。
(5) 项目合作到期后移交政府 (项目移交阶段) 。项目合作到期后, 不再继续运营合作的, 由项目公司将资产移交政府部门, 并做好资产交接验收工作, 项目公司不再具体经营的, 进行关闭清算。
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
3 对PPP模式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1) PPP模式是当前地方政府部门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国发[2014]43号) 规定, “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 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 并在国家规定的限额之内。”
原则上,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权在省政府) , 但由于受国家限额的限制, 以及近期内国家发行的2万亿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主要用于置换当前到期的存量债务, 不可能用于新的融资。唯一的融资渠道就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PPP模式。
(2) PPP模式是当前能够新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 确认为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合法途径。以2014年12月31日为节点, 财政部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以后, 按照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新增债务不予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 以后年度的财政预算也不予列入还款计划。但对于PPP项目形成的债务是个例外, 可以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新增债务。
(3) PPP模式能够延缓当前的财政支出压力, 但会增加总的财政支出金额。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 相应的追求投资收益, 前期社会资本的投入会减轻当年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社会资本投资方要将原始投资和要求的投资收益分年度逐渐收回, 会增加以后年度的财政支出, 因此要统筹规划, 避免以后年度增加的PPP项目还款支出超过财政承受能力。
(4) PPP模式既要稳妥推进, 又要严格控制融资成本。较好的PPP模式应该选取那些政府不具有管理和运营优势, 通过引进PPP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项目进行实施, 这样既可以提高社会资本方的利润空间, 又有利于政府引进社会资本时可以通过较低的融资成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方达成协议。
4 对我县推广和应用PPP模式的建议
(1) 要高度重视PPP模式对今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PPP模式是一种新兴事物, 全国各地包括中央都处在一种摸索探索阶段, 还没有非常成功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 从国家顶层制度的设计来看, 它与国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 探索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模式, 激活民营资本活力, 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等方面, 这是一个目前国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不要把PPP模式简单的看作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而要把它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拓宽地方融资渠道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要高度重视对PPP模式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探索出适合我县发展特点PPP模式。
(2) 要成立PPP模式工作领导小组。
PPP项目涉及范围广, 投资额度大, 运营周期长 (一般30年) , 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单靠政府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或者造成PPP项目质量不高, 有必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并设立常驻机构, 配备专业人员, 或者聘请国内知名的PPP项目运作专家或团队, 提高我县PPP项目的设计质量和运作水平, 以增强地方政府融资能力, 降低融资成本。
(3) 要形成全县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工作制度。
要建设一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够采用PPP模式, 或者创造条件采用PPP模式, 使其获得融资资格和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从项目立项开始, 就设计好一整套完整的PPP模式运作流程, 并纳入省级PPP项目库, 落实好项目资金来源。
(4) 积极稳妥推进PPP项目。
湖南省作为财政部6个试点的省份之一,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部署?进展情况如何?为此,我们专访了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建新。
集中于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领域
《新理财》:湖南作为财政部的6个PPP试点省份之一,请问目前已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郑建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运用PPP模式,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引导调动市场资源,减少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新路径。财政部力推PPP模式,杜家毫省长高度重视PPP项目试点工作,并专门作出指示。我厅遵照家毫省长指示精神,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各相关处室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有效联动,为推动我省PPP项目试点做了大量工作。
具体来说,第一是实务培训,增强认知。在近期举办的全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财税政策专题研讨班上,我厅专门聘请了国内PPP实务操作方面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PPP项目运作实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地方党政领导认为,通过培训基本了解了PPP的来龙去脉,知道了PPP的基本操作规程。同时,在系统内组织了多期务实培训班。
二是多维宣传,舆论造势。包括PPP成功案例、PPP模式简介及专家解读PPP等版块,为推动PPP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通过在网络及纸质媒体上全方位宣传PPP,进一步扩大PPP工作影响范围。
三是精心选点,协同推进。8月20日,由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刘文杰主持召开了PPP项目试点工作会议。株洲、湘潭负责PPP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长株潭三市财政局领导、长沙磁浮工程、株洲垃圾焚烧发电、湘潭九华污水处理厂三个试点项目的负责人均参加了会议。会上确定了两项制度,一个是项目工作旬报制度,要求三市财政局每旬报一次工作进度;另一个是项目跟踪联系人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联系,同时三市也均指定专人与省厅、项目公司及咨询公司对接。
四是对口跟进,确保质量。为将长沙磁浮工程、株洲垃圾焚烧发电、湘潭九华污水处理厂打造成完全符合财政部要求的PPP项目,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确保政府采购质量的基础上,经我厅金融债务处与政府采购处和招标代理机构沟通协调,决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选择PPP咨询公司。最终确定由济邦咨询公司负责长沙磁浮工程的PPP咨询,大岳咨询公司负责株洲及湘潭两个项目的PPP咨询,并要求在9月30日前提交阶段性成果。
《新理财》:目前选定的运用PPP模式的项目集中在哪些领域?
郑建新:目前,我省选定的PPP试点项目集中在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领域,包括1个交通基础设施—长沙磁浮工程项目和2个市政基础设施—株洲垃圾焚烧发电和湘潭九华污水处理厂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的甄选,首先在地域上,优先选择在全省范围内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开展试点,长株潭地区属我省较发达地区,各市选择了一个试点项目。其次,在项目内容上,对于存量项目而言,必须完全是政府主导的或者虽有企业参与但已全部建成的项目;对于增量项目而言,必须是公益性较强、技术较为成熟的项目。
《新理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郑建新:下阶段,我厅将协调三市财政、项目公司、咨询公司做好长沙磁浮工程、株洲垃圾焚烧发电、湘潭九华污水处理厂三个试点项目的PPP咨询工作,深入现场,主动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取在10月中旬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上报财政部。
以长沙磁浮工程为例,该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和长沙县境内,运行线路由长沙南站至黄花机场,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41.95亿元,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通过竞争性比选,确定由长沙市轨道集团公司、湘铁集团、南车株机公司、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PPP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2.8亿元。长沙磁浮工程PPP试点是作为全省重大创新示范项目、产业化项目提出的,做大做强该项目对产业升级转型意义重大。并且试点项目如能成功,将给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建设项目采用该模式带来一定的示范意义。此外,磁浮工程建设期内,社会投资方分担建设投资,将大幅减少政府投资额,改善该项目的负债结构,使基础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由单一的银行贷款,向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资本运作方式,利用项目自身的未来收益的内源融资转变,可以有效化解我省政府债务、推进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系统工程
《新理财》:PPP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您认为推广PPP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郑建新:由于PPP还是一项新鲜事物,推广运用PPP模式,既不能畏手畏脚、裹足不前,又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措施,选择合适的路径,做到蹄疾步稳。
一要转变观念。PPP是政府和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要坚持权责对等原则,该由企业做的,要放手交给企业;该由政府管的,要切实管住管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PPP更需要政府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契约精神”,要充分尊重市场、尊重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
二要稳妥推进。推广PPP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因地制宜,可优先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对全省拟建基础设施项目要进行梳理,尽快建立适合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库,对已有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研究转换成PPP的运作模式。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本省实际的PPP法规体系,推动成立PPP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对全省PPP工作的指导。目前,我厅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推进和管理PPP事务。
三要建立机制。良好的机制是PPP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要逐步建立发起人(建设方、运营方、融资方)、中介机构(规划设计、咨询)等风险共担机制,以及合理定价、利益分配机制等,以约束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合理地分配利益。
四要强化执行。我要求厅金融债务处、经建处、政府采购处等相关处室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PPP项目试点工作,争取更快更好地实现PPP项目的实质性进展。
五要总结推广。从国际国内实践看,PPP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论证科学、重诺履约。要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挑选合适的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PPP模式。
第九期
龙昌镇签发人:韦冲2012年1月16日
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整体推进工作
——龙昌镇全面开展绩效量化管理工作
为打造一支工作作风硬、办事效率高、服务基层好、实绩效果佳的干部队伍,促进干部职工在“争比进位”、“创先争优加速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再创佳绩,确保全面完成好2012年整体工作,实现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目标。龙昌镇把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作为完成全年工作的主要推动力,出台并印发了《关于组建“两办六中心”开展2012年全年工作的通知》和《龙昌镇干部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办法》,根据机构改革设定的编制情况和站所职能情况,打破行业和机构编制的限制,“动岗不动编”,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将全镇干部职工按“两办六中心”进行安排分组,“两办”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六中心”即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综治协调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并明确了各中心的职能职责和全年工作任务。一是推行“3+2”工作法,-1-
实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对干部职工实行“定员”、“定岗”、“定酬”。二是对全镇干部职工实行绩效量化考核,明确绩效考核结果和年终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干部考核等紧密挂钩。明确了督查考核办直接对书记、镇长负责,对各工作组及干部职工工作作风、任务完成情况履行监督、检查、督办、考核等职责,对工作组及干部职工工作完成情况、考勤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记录,为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提供依据。三是增强服务职能,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对干部开展爱民教育,对群众结合“乡风文明,十进农家”开展十好教育,要求干部分组下村寻问题和解决问题。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对每个中心明确专用车辆,安排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副职的领导作用,带领本中心干部完成职能范围内的工作。
在执行《龙昌镇干部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过程中,镇党委针对每位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组的职能职责设定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并采取每月公示绩效量化结果的方式促进“创先争优”“争比进位”。目前,人员调配、岗位调整等各项工作已全面落实,全镇干部职工积极奋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1年,我们在县财政局党组和省、市非税局的正确领导下,进一点落实《湖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财政管理要求,狠抓非税收入征管,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严格推行预警防控机制,切实履行非税职责,把“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作为我们财政新任务。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强化职能,团结协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2011年,我们主要在强化职能、认真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上下功夫,理顺内外关系,形成管理合力,确保了各项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及时汇缴,足额入库。一是加强非税的征收征缴。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收入严格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模式,全县开办了六个银行代收点,改变了分散征收、自主使用的征管办法,并及时与代理银行密切联系,及时对账。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实行直接征收,可以全面掌握相关政策和收入情况,确保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坚持完善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按征管流程办事,由非税局根据省厅有关文件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由执收单位通知缴款人到银行代收点缴款,非税局以“汇缴结算户”为工作平台,集中对本月非税收入进行归集、结算和处理,于次月五个工作日内按收入级次和类别划解国库或财政专户并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三是积极落实省厅“三段式”管理决定,搞好股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011年全县纳入非税专户管理的单位143个,专户管理面和专户管理率达到了100%,全年完成非税收入任务64272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6715万元,国有资产(资源)经营收益3211万元,罚没收入2100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50347万元,其他收入1899万元。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夯实基础。
为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切实做到依法执收执罚,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收费、罚没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三制”,强化收费管理。一方面建立了收费、罚没项目审批制。去年初,我局与县物价局组织专班,对涉及行政许可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了清理摸查,按照省财政厅公布的《湖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逐一核查,对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超标准的,及时予以制止;2011年已取消收费项目31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确保了依法执收。在清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据库,杜绝了乱收乱罚的现象。
二是实行“三统一”,强化综合管理。为了便于管理,我局今年推出新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一方面统一征管模式,规范了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完善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银行代收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统一票据管理,严格“以票管费”。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乱收费,我局在票据发放上严格把关,实行票据领购制,没有收费项目的决不供票;实行票据缴销制,收入没有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决不供票;实行票据稽查制,有违规收费行为的,决不供票,并且票据实行电子化管理,管理到达每一份票据。对单位实行“凭证购买,验旧领新,限量发放”,充分发挥了“以票管费”的作用。同时,统一预算管理,积极推进收支脱钩。2011年我县将县直113户主管部门及二级单位的行政收费、罚没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建立了“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袋子装”的资金运行体系。
(三)、信息管理、加强建设,建立非税征管网络系统。
非税收入涉及面广,实行作息化平台管理,可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管力度,也便于非税信息保存。我们于2010年年底应省财政厅的安排建立由财政部推广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软件系统。
为确保各单位非税收入项目全部纳入非税征管网络系统,首先联合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清理,然后将清理结果向各单位发出确认通知,由各单位进行确认。凡不进入非税系统的执收项目,一经发现,将一律作为私设“小金库”处理。我们及时统一编制单位代码,集中人力和时间,将所有执收单位、执收项目、执收标准等全部录入电脑,建立了非税系统数据库,并根据执收单位和项目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系统与所全县143家执收执法部门、单位以及6家银行代收网点联网,实现财政部门与执收执法单位、代理银行的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
非税收入征管网络软件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单位网上开票,银行网上收款和数据传输,财政网上监控的操作模式。提高了非税收入的安全性,规范了结算、核算以及资金划转的操作流程,使用我县的非税收入征管由传统的模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软件的安装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具有数据连续性,提取信息的科学性,实现数据同步化、查询功能化。依托信息网络,运用系统数据共享能力及数据自动处理能力,对非税收入的征收和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强化监督、加强稽查,完善了重点监控制度
为提高全民监督意识,提高非税收入的监督力度,我局一边加强稽查力度,一边建立全社会举报监督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工作的监督。
一是励精图治,努力打造专业队伍。坚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财会和税法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狠抓行风政风建设,紧紧围绕“科学谋崛起,荆楚齐奋进”主题,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非税队伍。近几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违规事件发生,赢得领导以及各方面一致好评。
二是加大非税收入稽查力度。加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非税收入执收执罚行为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税收入专项稽查,尤其是重点查执收单位的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经营服务性收入。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的收缴分离,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票据使用单位是否按规定购领、使用和核销统一的票据,票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专人负责管理票据,票据使用是否规范,资金上缴财政等方面的重点稽查,以达到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过程的全面监督。
三是部门联动,开展综合检查。我局与财政监督局、会计局、综合股等单位积极配合,对全县非税收入重点单位,从检查票据入手,对收费项目、资金的专户储存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设置财务账户,违规使用财政票据,转移挪用资金,坐收坐支非税收入等问题,严肃查处。通过检查,增强威慑力,有效防止了“三乱”的反弹,为我县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加强财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我们坚持按照“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和要求做好非税收入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实现全口径统计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报表实行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并且坚持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制度。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及时编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为非税收入征收、监管、稽查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xxxx年,区红牌楼商圈发展推进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调迁改造等各项工作。
一、xxxx年工作情况
(一)着力规划引领。一是完成中环-佳灵路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太平园地铁站点空间利用规划研究阶段性成果。二是完成红牌楼商务商贸集聚区内重点片区太平园片区的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初稿。三是开展《红牌楼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总体规划(xxxx-xxxx)》编制和“三图”绘制工作。四是完成红牌楼太平村公交场站地块调规前期工作。五是完成铁路西环线红牌楼站规划站房方案调整、新增费用、框架协议等相关工作。
(二)加快调迁进度。xxxx年,区红推办完成富强汽配城项目、沃尔建材市场项目和永丰汽配城项目的关闭调迁,加快中环-佳灵路内侧节点项目拆迁补赔偿协议的签约。中环-佳灵路内侧节点项目包含永丰汽配城和市城投征后实施地块两个部分。截至目前,永丰汽配城地块拆迁补赔偿签约率已达xx%;市城投征后实施地块已全部完成x户企业和xx户农户的拆迁补赔偿签约。
x月xx日,x市“中优”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永丰汽配城召开。x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市人大副主任、x区委书记巫敏,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带队实地调研永丰汽配城非核心疏解项目。会上,针对x区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工作,x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给予高度肯定,指出:x区勇啃非核心功能疏解的“硬骨头”,在产权高度分割的情况下,实现永丰汽配城疏解项目签约率达xx%。同时要求各区要强力推动全面破题,加力加劲、强力推动,力争非核心功能疏解尽快实现根本性突破。
(三)推动土地并宗上市。为促进地铁上盖物业及TOD商业发展,大力推进x制胶厂片区旧城改造、调迁整理和土地置换等上市准备工作。
(四)精准投资营销。一是开展拜访六类xxx强企业活动。组织赴x、x、x等地开展招商活动x批次,拜访金科地产、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银泰集团等多家企业。二是主办招商活动。在x举办“新规划 新经济 新发展—xxxx红牌楼集聚区产业升级高峰论坛”等招商活动x次。
(五)探索校院企融合。一是分别与x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在集聚区挂牌设置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学实践就业实习基地。二是与x行房地产咨询(x)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是与央企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太平园城市TOD轨道上盖综合体”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投资框架协议。
(六)助推新经济发展。目前,盒马鲜生x首店落户集聚区内的莱蒙都会,GOGO无人超市、超级物种等新零售品牌也陆续在区域内设立网点,丰富了集聚区的商业业态。
(七)高效服务促项目落地。xxxx年红牌楼商圈重点项目xx个,其中竣工项目xx个,加快建设项目x个,促进开工项目x个,前期准备项目xx个,xxxx年计划投资xx.xx亿元,x-xx月实现投资xx.xx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xx.xx%,富临商业综合体、希联妇产医院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二、xxxx年工作思路
(一)科学规划引领,推动土地整合上市。一是完成并深化“中环路-佳灵路片区城市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铁太平园站空间利用规划研究”、“太平园片区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完成《红牌楼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总体规划(xxxx-xxxx)》和“三图”编制工作。三是加快推进x制胶厂片区地块及永丰汽配城的拆迁上市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加快旧市场调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采取“分门别类、一场一策”方法,以“政府主导、街道组织、住户自主、协商搬迁”的方式进行调迁,同时延用永丰汽配城分组攻关调迁的方法,加大调迁力度。根据xxxx年x月x日守成副市长、筱柳副市长专题研究疏解提升“中优”商品交易市场工作会议安排以及区委、区政府对我办工作要求,xxxx年拟完成华德海鲜城的关闭疏解以及红牌楼商业城和红运汽配城两个项目的规范整治工作。
(三)创新招商策略,提升企业和项目服务水平。一是深化“领导小组+推进小组(管委会)+投资运营公司”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的开发建设。二是以集聚区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聚焦主导产业,加大业态引导。三是务实开展招商活动,深入形象塑造、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分析等每一环节。四是深挖轨道交通优势,加快培育TOD商业,实现地上地下两个商圈的共同发展。五是与企业加强互动,及时掌握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情况,做好协调服务。
关键词:PPP模式 基建投资 社会资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基本建设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模式逐步兴起。截止2015年底,全国公布推荐的PPP项目6650个,总投资额达8.7万亿元。但就PPP市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还存在一些阻碍问题,需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一、PPP市场推进不畅的原因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政策法规层面,一是政出多头,层次不高,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二是这些政策法规绝大多数是原则性、指导性规定,操作性不强,例如,至今没有出台关于PPP项目的合同范本,PPP合同谈判处于一个项目一议、一个地方一议的状态;三是PPP涉及财政、税收、招投标、融资、价格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目前政府既有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与PPP项目的对接与专门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PPP政策体系。在管理体制方面,PPP项目涉及环节多、决策链条长,但各级政府没有专门负责PPP项目的管理机构,且PPP项目的立项审批也沿用一般政府投资项目流程,PPP项目运作“绿色通道”没有建立,导致运作过程普遍不顺畅。
(二)社会资本不匹配
基建PPP项目投资大,少则几亿元,一般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如果融资渠道不畅通,单个企业很难有实力独家包揽。但在现行金融体系中,充分吸引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基建PPP市场,存在很多难以化解的矛盾。一是政府公益性出发点与资本的逐利性存在矛盾。就PPP项目合作而言,政府和社会资本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政府希望通过PPP方式减轻负债压力,而社会资本关注的是项目的风险和盈利性。风险较小、预期收益大的盈利性项目,政府一般自己做,不愿意投放市场;纯公益性、预期收益不能覆盖成本的准公益性项目,政府愿意投放市场,社会资本又忌惮风险、非常谨慎。这就造成了PPP市场“雷声大雨点小”,社会资本观望心态严重。二是金融资本的诉求与PPP市场特点存在矛盾。例如,商业银行有着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对PPP这种时间跨度过长、投资额度大的项目融资态度极为谨慎;信托融资成本比较高,在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中很难找到成本收益匹配的项目;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比较适合基建PPP项目投资,但保险资金对项目的担保和增信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中找到与PPP项目高度匹配的资金。三是刚性兑付与项目风险的矛盾。信托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均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刚性兑付要求。而目前PPP项目多为政府回购服务的公益性项目,项目建设能否按期推进,回购资金能否及时到位,都是社会资本忌惮的问题。四是项目期限与融资期限错配的矛盾。PPP项目投资回收期很长,一般都是十年以上,有的还包含特许经营几十年,而金融机构募集的社会资金还款期限很难与之匹配。五是金融机构与央企风险控制的矛盾。央企主导实施的PPP项目,金融机构一般要求央企提供担保或通过远期回购、差额补足承诺进行兜底;而国资委严令禁止央企为PPP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对外担保。
(三)退出机制不畅通
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到政府、实施主体企业、社会金融机构资本等方面。那么,控股与出表的股权关系处理、股东中途退出、项目移交后各方资本退出均较为复杂。同时,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股权交易市场等资本退出平台发展滞后,且PPP项目投资退出审批严格、周期过长,成熟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尚未形成,“进入容易退出难”,导致社会资本对PPP项目顾虑重重。例如,作为PPP市场社会资本方主力军的国资企业,在参股入股项目公司后,项目公司内部股权交易或项目公司解体清算,都必须要进国资委资产评估交易平台,评估时间周期较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二、完善与促进PPP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加速完善与推进有关PPP模式的制度和立法。从审批流程和管理程序方面整体规范PPP项目,明确界定政企的核心权利和义务,设定合同框架和风险分担原则,制定退出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与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国家层面立法增强社会资本的信心。二是修改或修订原有的与PPP模式相抵触的政策法规,使促进政府现行政策体系与PPP项目全面密切对接,形成适应PPP模式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三是制订PPP模式的操作指南。对关于PPP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进行细化,出台PPP项目关键环节的操作指南,提供项目评估、参数设定等方面的统一工具,制定PPP标准合同范本等,促进PPP项目高效运作和规范实施。四是构建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议在PPP市场发展较快地区,在政府内试点建立PPP专门管理机构,对PPP市场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打通社会资本进入PPP市场的“绿色通道”。
(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银监会应制定鼓励银行为PPP项目融资的金融政策,从PPP项目特点出发制定或重新调整风险评估、考核评价规则,使之更加符合适合PPP项目融资的需要,引导银行资金规范流向PPP市场。二是进一步拓宽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领域,允许其把更多的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更大程度的解除保险基金、社保基金投资限制,允许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三是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为更好保护和调动各类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有必要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一旦出现地方政府失信造成的PPP项目损失的现象,可使用担保基金给予相应的赔付。
(三)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
进一步放宽私营部门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准入限制,放宽民营企业投融资领域、登记事项、前置审批等市场准入领域的限制;建立PPP项目产权交易市场和股权转让系统,为企业提供便利的产权和股权流转服务,使各类社会资本在PPP市场中进退有序,避免出现无路可退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曹远征.PPP模式开拓“一带一路”基建新局面[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5)
[2]蔡燕兰.基建新宠儿:PPP模式[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5(3)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7期季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湖南省的PPP入库项目数量为498个,仅次于贵州、新疆、内蒙古、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占全国入库项目数额总量(13554个)的3.7%;项目投资总额为7.731亿元,仅次于贵州、云南、山东、四川、新疆、河南、内蒙古、江苏,占全国PPP入库项目投资总额(16.3万亿元)的4.7%;在财政部推出的700个国家示范项目中,湖南有38个,其中19个项目已落地签约。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省的PPP建设需求极为旺盛,同时也说明了我省以PPP模式推广适用为载体和抓手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值得重视的是,在PPP模式快速推进的建设热潮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规操作现象,各类“伪PPP”“假PPP”项目并不罕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将PPP的功能定位聚集于社会资本的引入,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并未深刻理解PPP模式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活化了国家的经济治理,以“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优化了国家的政治治理,以“公平竞争、平等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规则深化了国家的社会治理,并通过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持续、有效的合作关系成为了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之重要载体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为此,我省各级政府须从微观项目治理与宏观社会治理的双重维度深刻认识PPP模式的治理价值,并坚持构建法制体系、转换政府职能、坚守契约精神、培育合作文化、实现信息公开“五路并进”,以确保PPP模式的良性发展与功能发挥,促进其治理价值的充分实现。
路径一:构建法制体系
PPP模式需要借助法律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来增强社会资本对其的信任度和参与安全感;需要通过法律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边界,约束政府权力,增强政府信用;需要借助立法来改变当前与PPP模式相关的一些政策出自多门、出台频繁却效力弱甚至相互冲突而使PPP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局面;需要通过立法来平衡、调和PPP众多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元利益冲突并合理分配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在PPP法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基于具体的PPP项目运作始终是一种须以地方条件、地方需求为基础的动态、鲜活实践,因而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规制往往具有全局性和原则性特征,地方立法权的行使空间仍然较大。
因此,湖南应在坚决贯彻中央立法原则与基本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省情特征与实践需要,借助多种方式、多重渠道充分吸纳各方尤其是PPP实务界人士的建议,实现相关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协调性与可行性。
路径二:转换政府职能
PPP模式的合作意义在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引入其更加适应市场化要求的项目运营能力,来改变传统政府包揽服务的各种低效弊端。
如若政府不能实现在项目运营阶段的“得体”退出,即便该模式确实是按PPP的标准流程进行运作,也只是冠以PPP之名的“假PPP”或“伪PPP”。事实上,从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来看,能否称其为“PPP”,核心的判断标准便在于其运营任务是否由社会资本负主要责任。为此,政府需要厘清与市场的关系边界,避免发生角色错位,在宏观管理层面注重运用多重规制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共资源的正义分配;在微观项目层面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防控风险、稳定预期、提升项目运营的产出效率。政府职能的转换不仅是PPP模式真实存在的核心基础,也是PPP模式得以良好运作的关键要素。
路径三:坚守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不仅是社会诚信的基本内核,也是社会治理实现的重要基石。一些政府缺乏契约精神,正是导致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些政府将PPP模式视为单纯的融资工具,给予PPP项目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违法违规的担保。这样的担保往往变成“空头支票”,并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与此同时,一些政府还过度理解了PPP合同再谈判机制的功能,因而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物有所值评价与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在“未来的事情可以留待未来再考虑”的心理影响下,对风险预先识别、合理分配工作存在马虎应对情况。比如在我省PPP实践中,甚至出现了某县级政府以一纸声明宣布其以往作出的融资担保函一律作废的案例,虽然这一声明后又收回,但显然已损害了该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对此类现象,我们应着力避免,并加强监督问责。
路径四:培育合作文化
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并且是长期的、伙伴式关系合作,需要大力培育以项目公司为载体、建立在相关各方地位平等基础之上的合作文化。
拥有先赋监管权力的政府需要深刻认知自身与社会资本通过项目协议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事主体间的关系,其先赋监管权力的来源在于PPP项目的公用性与公益性,社会资本并不存在必须简单服从的绝对义务,因此须以“平等”为指向考量监管行为的内容与限度。与此同时,PPP模式牵涉到多方利益的博弈与整合,如果缺乏追求“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支撑,各种“不合作”乃至“对抗”将无法避免。
所以,各级政府应当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成本——收益——风险基本对等、收益分配公开透明等原则基础上,设计、建立能够容纳各方利益诉求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励、维护PPP合作的存续,进而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内培育出有利于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合作文化,打造新型的“亲”“清”政企关系。
路径五:坚持信息公开
PPP模式立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与效率,落脚于民生福祉的改善,必须以信息公开为手段来促进PPP项目各参与方诚实守信、严格履约,推动PPP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与规范发展。
当前,我省PPP信息公开工作正日益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障碍。比如,对于未上市的项目公司而言,某些内部信息具有商业秘密的属性,公开过度可能会对项目公司的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相对静止的公开信息无法实时反映长期合作项目的动态变化特征,由此可能形成对公众的误导;一些法定公开的信息如物有所值评价,其科学性尚不确定,公布价值需要予以认真考虑。有关PPP风险分配的相关信息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创新思路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恐龙山镇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工作材料
县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
2010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恐龙山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责任制为主体,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亮点叠现。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按照省、州、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要求,我镇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镇党委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䏑,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创ဠ性地开展了“双创”、“五创五争”活动,即在村党总支创富裕村,创和谐村;在机关、学校、卫生、政法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뼌争当学习型党员;创建服务型党组细,争当奉献型党员;创嫺改革型党组织,争当创新型党员;创廚示范型党组织,争当模范ဠ
办事得不到及时解决等问题。这一举措为干部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是搭建为民办事的平台。采取在村委会的“回音壁”上设“群众留言”专栏,群众到村委会办事,如果村干部有事外出,可将需办理的事项和要了解的问题写在“群众留言”栏上。村干部返回后及时作出答复,或上门为群众服务。解决了群众“找人难、办事难”的问题,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上门服务”,拓宽了为民服务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搭建了民主监督平台。在“回音壁”上将村委会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村委会近期开展的工作进行公示,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也为群众监督村干部工作提供了平台,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和反应的诉求摆在墙上,时刻促使干部尽快解决和办理,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回音壁”搭建了为民服务平台,方便了群众,监督了干部,提高村委会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推动了农村和谐发展。
(二)设立留言簿。针对镇机关干部下乡外出办理业务工作时间较多,部分时间可能导致办公室无人留值的问题,各部门在办公室门口悬挂了留言簿,公布了各站(所)长、副(站)所长的联系电话,来访人员可在留言簿上留下需办理相关业务的内容及联系电话,待各站(所)有人时,及时办理和及时与来访人员进行联系。同时来访人员也可通过电话直接进行联系沟通,咨询相关业务。
(三)设臵意见箱。在镇政府大院内,设立了政风行
路、制度创新、辉煌业绩、经验做法通过党建党风长廊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党风长廊。同时,配套建设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达到了“群众知情、群众参与、监督权力运行”的目的,成立了村农民服务站,营造了利民、为民、便民的服务环境,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力,为恐龙山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推行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村级事务实现民主决策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恐龙山镇在健全民主决策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在各村党总支(支部)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 工作法,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实施;在自然村推行“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四议”即:村党总支委员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自然村 “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的推行,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创新实践,调动和激发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的镇村管理新机制,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工程建设管理环境。
六、实行“倒置式”民主理财模式,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焦点,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恐龙山镇不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倒臵式”的民主理财模式,建立配套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使民主理财真正成为规 范恐龙山镇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倒臵式”民主理财模式真正取得实效,恐龙山镇各村组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理财”为先。每月月底,村报账员将收集、整理好并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的合法原始凭证交民主理由财小组进行审核(不同意的退回,下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盖章,送村委会主任进行审核同意签字后,送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核把管后,报送镇人民政府镇长审核同意签字后,报账将以上经审核同意并签字的原始凭证送至镇会计工作站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出纳员付款,最后由核算会计记帐。这种“倒臵式”民主理财模式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干部之间因经济利益引起的各种猜疑和矛盾,促进了“两委”班子的团结、协调,营造了廉洁高效的村务工作环境。
一、领导讲话:项目谋划工作时,既要仰望星空,深研国家和省级政策,抢抓宏观机遇,争取将更多的黄州元素纳入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又要脚踏实地,注重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争取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花。
二、如何做好项目谋划,提出五点意见:一要提高认识。要吃透政策,找准定位,强化对接,深谋远虑,做到人人心中想项目,个个手中有项目。二要熟悉路径。先谋,后进,再挑。“谋”就是要敢想善谋,做足商南县项目库量。“进”就是想法设法挤进省、国家项目库。“挑”就是国家从项目库挑选项目安排资金,这是机遇问题。但是,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三要抓住重点。要特别重视自2015年以来国家提出并推进的七个重大工程包。四要彰显特色。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充分挖掘和利用商南的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商南特色产业,形成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格局。五要提质增效。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抢抓大政策、大机遇、大项目,确保措施实、项目实、落地实。
三、商洛市政府召开项目策划务虚会
会议指出,做好项目策划工作,事关商洛长远发展。要深研国家和省级政策,抢抓宏观机遇,争取将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要脚踏实地,结合实际,真正理清思路、把握依据,注重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把规划项目做好做实。要更加注重项目策划生成,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牢牢抓住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跨界投资项目,并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争取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花,做到不断档、可接续,形成滚动发展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强调,为进一步巩固项目策划成果,市上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在市发改委设立办公室和专项小组,组合、归类工业、城建、旅游文化、社会工程类项目,按照可以实施的时序进行总体安排。对于近期可以实施的项目,要立即邀请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具体策划工作,对于中长期实施的项目,要按照程序进行申报。近期要优先做好旅游、工业、特色镇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申报、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要跟踪问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不断加快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落地。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乐山市2010年投资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乐委发〔2010〕3号)文件要求,为切实搞好工业投资推进工作,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工业能源电信推进组投资任务159亿元圆满完成,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就2010年工业能源电信推进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按照“关键在投资、重点在工业、落实在项目”的思路,狠抓项目投资,围绕“增长极、次枢纽、南中心、目的地”发展定位,对接国家、省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快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和核准,持续催生项目,把技改创新作为基本路径,狠抓投资拉动,强力推进“668”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推动我市三大千亿产业加快发展和五大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实施主要工业能源电信项目337个,完成投资159亿元,确保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现价,下同)增长23%,利润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5%的工业发展目标实现。
三、工作重点
1、电子硅材料产业:年度投资计划31亿元。围绕国家硅材料开发及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政策矿帮扶力度,积极促进多晶硅上游化工配套,加快下游太阳能光伏产业及四氯化硅等副产品开发利用进程,推进“国家半导体材料(多晶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增强多晶硅产业发展话语权。重点推进新天源200兆瓦太阳能光伏、永祥二期3000吨多晶硅、福华12万吨有机硅单体、东汽峨半光伏产业园、新光四氯化硅氢化技改等项目,力争东汽峨半半导体材料及光伏产业、永祥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吉必盛5万吨三氯氢硅一期1万吨等项目年内竣工。
2、冶金建材产业:年度投资计划53亿元。围绕打造冶金建材千亿产业,着力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推进德胜100万吨抗震钢材技改、其亚35万吨铝板带箔、西南不锈钢60万吨酸洗退火及不锈钢制品、新万兴1000吨碳纤维及制品、成发4万吨特种纤维材料等项目;加快峨胜水泥五期、德胜水泥公司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嘉华集团100万吨特种水泥二期等水泥项目建设,促进我市水泥产能在现有基础上达到2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90%;推进陶瓷企业通过技改向高档砖和生活陶瓷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发展,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壮大提升“西部瓷都”;搞好冶金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工作,鼓励冶金、水泥、建陶企业利用余热发电。
3、盐磷化工产业:年度投资计划30亿元。围绕打造盐磷化工千亿产业,着力推动盐磷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深加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硅材料配套产品。重点推进和邦15万吨双甘膦和10万吨蛋氨酸、福华12万吨草甘膦扩能、川化250万吨磷矿洗选等项目。大力发展盐磷化工循环利用,搞好福华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4、农产品加工产业:年度投资计划5亿元。围绕畜牧、林竹、茶叶、蔬菜、中药材五大主导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品牌为切入点,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切实抓好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四川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快犍为10.2万吨/年漂白竹浆、吉象木业21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井研食品有限公司迁建和红英食品厂冷冻食品等项目建设进程。
5、能源产业:年度投资计划40亿元。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地方电网的优势,加快电源点开发建设;整合我市电网资源,提升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开展大企业参股电源建设试点。加快建设毛滩、官帽舟、安谷、火谷、枕头坝一级、沙坪等水电站、市中区佛光和五通桥新华220千伏变电站、峨眉龙池和夹江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和邦桅杆坝煤矿45万吨/年二期和一批矿井的扩能与安全改造,增强电煤供应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争取尽快开工新建仁寿—乐山天然气主管线工程。
四、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重点建设突破年”工作的要求,为扎实做好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投资工作,设立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名单附后)。各成员单位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做到组织领导有力、目标责任明确、协作推进有序、工作创新务实,扎实做好一季度工业(含能源电信)投资“开门红”工作,抓好2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工作。继续实行联系会议制、工作专报制、督查通报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组会商确定的重要事项,市政府督办室要实行督查。市经委要做好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工作,拟定定期联席会议事项,每月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每月底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当月工作情况和项目投资情况。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联络人,每月将工作情况报送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办公室,工作有重要进展应及时通报。
2、着力用好用活政策。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向上的衔接和汇报工作力度,发掘生成项目,争取最大支持,使乐山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更多地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财政、国土、科技、税务、环保等部门在执行政策时要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市经委要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落实好对金融、电力、天然气、铁路运输等要素部门的激励办法。做好行业准入、生产许可证换发、淘汰落后产能的引导工作,用好西部大开发、进口设备、购置国产设备以及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国家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及鼓励类产业的确认工作。2009年尤其要集中各项行政资源着力破解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积极构建研发、融资、孵化及服务四大创新支撑平台,提高投产企业的开工率,促进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动工。
3、全力抓好生产组织。重点研究和帮助停产、限产企业尽快复产、达产,对本地亏损大户以及增亏幅度大的企业,要分类排队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销水平等方面研究针对性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发挥限产企业产能,最大限度地扭亏增赢停产企业。狠抓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的落实,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贯彻执行好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做到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生产组织有序,用活、用足、用够省、市、县加班生产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贡献大的企业加班生产。指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住当前产品价格稳步回升、市场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鼓励开展多种形式营销活动努力开拓市场。力争一季度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
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的根本载体和后劲所在,继续坚持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竣工项目抓达产,在建项目抓投产,新开项目抓进度,储备项目抓准备”的思路,把抓项目作为“重点建设突破年”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加快年度投资计划159亿元的337个主要工业能源电信项目建设进程,力争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千方百计确保德胜100万吨抗震钢材技改、其亚15万吨铝合金、中水集团乐山沙湾水电站工程、西南不锈钢60万吨退火酸洗生产线、永祥四氯化硅综合利用等123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完成投资额6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快沙湾不锈钢制品生产线、永祥二期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拓日新能光伏产业园、和邦集团双甘膦、福华集团有机硅、福华12万吨草甘膦扩能等87个在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80亿元以上;力争开工建设峨眉高精铝板带箔项目、东汽集团二期1500吨多晶硅、川南减震年产2000万套摩、汽减震器技改搬迁犍为凤生纸业异地技改搬迁、峨奥4600t/d生产线及余热发电、辉山500kv变电站、科立鑫硫化硅橡胶、有机硅精化学品项目等45个项目,完成投资额10亿元以上;抓好安谷水电站工程、老木孔梯级电站、东风岩梯级电站、五通和邦蛋氨酸生产线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从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导向的我市优势产业中新生成一批重大项目。
5、全力抓好要素供给。资金方面,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多元配置”的思路,突出“向上争、财政帮、银行贷、民间投”四个重点筹措建设资金,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制约。市金融办要金融办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银企对接,增加企业和项目的信贷资金投放,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尽量满足企业生产和建设资金需求,做到早投、快投、多投。力争2010年市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全市担保公司实现担保贷款22亿元以上,其中,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实现担保贷款16亿元以上。电力方面,以电解铝、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沙湾移民工业园区等为重点积极争取直购电优惠政策;支持其亚铝业发挥自备电厂优势,用好直购电政策;切实加大金口河、沙湾区、峨边县新建电站地方电量留存争取工作,力争明年实现永乐电站电量留存地方;积极研究探索岷江电厂与多晶硅和乐电联营,帮扶岷江电厂解困,实现电力资源就地转化;强力推进电网建设,协调解决中心城区供电难问题。天然气方面,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确保仁寿—乐山主管线具备动工条件、和邦集团自用新管线建设投运。铁路运输方面,配合成都铁路局全面完成沙湾站改造,力争夹江站、峨边站改造开工并在年内完成;尽快打通加农—九里、燕岗火车站公路,充分发挥九里、燕岗站的货运能力。
6、增强招商引资创新性和实效性。坚持引进外力、争取上力、激活内力,狠抓大开放、大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开展产业招商,突出集群招商,以大政策引大企业、大集群,重点开展不锈钢下游企业50户左右,加快打造西部最大的不锈钢民生产业园。突出链条招商,重点开展光伏产业链条招商。重点是以乐山应用市场引进物联网射频技术产业集群落户乐山高新区,抓紧推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开展区域招商,尽快融入成都经济区、连接川南经济区、纳入成渝经济区,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友好城市的合作。开展感情招商,坚持“有舍才有得”,发挥大政策“磁铁效应”,招大客商、引大项目。开展环境招商,优化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宜业“三宜城市”。加大项目包装、提高项目成熟度,增强对客商的公信度和吸引力。继续抓好总投资100亿元的44个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到位工作。
7、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两个重点,全方位筹集资金,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园区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高新区、市中区、峨眉山、五通桥、沙湾、犍为、夹江等园区争取在年底前建立园区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全市实施“千亿交通工程”、打造四川省次级枢纽城市的机遇,加快产业园区(集中区)内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努力形成“4+3”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三个省“1525”工程重点百亿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将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纳入省重点,同时把夹江、犍为、市中区工业集中区作为市级重点园区予以重点支持。力争2010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成13.4亿元,增长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04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4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新增开发面积完成10000亩。
8、强化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把项目建设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有机结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工程。推进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严把工业项目节能关。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新节约能源法”和省政府关于水泥、钢铁、铁合金、焦化、平板玻璃等行业结构调整意见,充分发挥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通过行业内整合发展、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严格行业准入制度,继续加大水泥、钢铁、铁合金、焦化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用好落后产能退出和补偿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支持。实施15-20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力争2010年完成节能减排项目投资6亿元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
9、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企业第一”和“理念创新、工作创新、服务创新”的工作作风,弘扬“事在人为、争创一流、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创新型和服务型机关。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实施重大项目代办制和项目并联审批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以优良的政风提升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治理新“三乱”。要对企业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邦助,在政治地位、社会影响等方面给予企业家更大的激励,积极营造鼓励企业家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附件:
1.乐山市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名单 2.2010年度乐山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 3、668重点企业名单
4.国家、省、市支持发展产业简介
5.乐山市2010年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主要项目表 6.2010年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工业部分)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四日
附件1:
乐山市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推进组
名 单
组 长:罗建安
副 组 长:王万锟、童光明、李泽宗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 配合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安监局、乐山高新区管委会、市移民办、市中小企业局、市质监局、乐山电业局、乐山银监分局、市工商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建设银行、市中国银行、市农发行、市商业银行、省农村信用联社乐山办事处、市邮政储蓄银行、市浦发银行、市兴业银行、电信乐山分公司、移动乐山分公司、联通乐山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作思路(党委约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了贯彻落实习党中央的工作部署,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建设美丽南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一)农村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
南宁市以开展“饮水净化”专项活动为契机,大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工程、建设沟渠清淤联通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保障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完成了483个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使得全市农村小型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下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与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据统计,2010-2016年,南宁市共投资4.61亿元,在585个自然村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85套(其中,中央及自治区安排的项目 为279个,市级安排的项目为228个,县(区)安排的项目为78个),涉及89(101)个乡镇(街道办),406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达33万余人。全市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乡镇覆盖率达72%,行政村覆盖率达29.4%,高于桂林市的28.4%,位列全区第一,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行政村覆盖率为10.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总规模达到3.7万吨/日,每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量分别达到约160吨和20吨。治理后的村屯彻底杜绝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象,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逐步建立。在离市区30公里或县城20公里以上的乡镇和村屯,采取“村收—镇运—片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垃圾处理处置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批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逐步完善乡村环卫设施,“垃圾围村、下田、下河”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性好转。
(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
一是发布《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通告》并同步启动了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及相关清理整治工作,规模以下养殖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二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各有关部门制订和出台了多份有关的文件,同时还建立了巡查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巡查和核查,有效减少秸秆违法违规露天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是开展试点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出台《南宁市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试点工作方案》,并在横县和 青秀区开展试点工作,为我市解决废弃农资包装物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示范样板和经验借鉴。
(四)农村各项环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南宁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市、县、乡镇三级均设立有乡村建设工作机构,加强协调,周密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完善了农村环保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运行维护资金,做到设施有人管,经费有保障。目前,5个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和4个城区(青秀区、兴宁区、良庆区、武鸣区)均已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维护,其他城区也在积极筹备委托第三方运维。
(五)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让农民群众“吸上清新气、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住上特色房”,南宁市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村庄规划、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等方面下大力气投资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大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经农村环境试点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农村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整体环境质量优良。
(六)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中,始终坚持宣教先行,动员先行,借助“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使农村环保工作深入人心,营造 出全民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当前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道远
南宁市尽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全区第一,但仍有70.6%的行政村尚未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盖率仅为4.7%,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尚未能满足农村环保工作的需求,在持续推进治理工作时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治理难度持续增大。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同时又要确保项目示范效果,目前项目主要选择人口在200~600人并具备良好实施条件的中小型村庄作为治理重点,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筛选,剩下的村屯或为存在地形复杂、居民分散、村屯散养数量大、位置偏远等问题的“困难村屯”,或为人口多、投资需求的千人以上大型村庄,实施难度较之前的大大增加,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好,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建设经费缺口较大。根据《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央给南宁市下达了5年建成34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任务指标,位列全区前3,而我市2016-1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使用资金均为中央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市专项资金,2017年示范期结束后,后续建设经费在暂无中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将对地方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三是统一规划任务艰巨。由于当前我市村屯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村庄污水处理存在设施及管网布局难、设施建设用地难以落 实等问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要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十三五”时期也是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各项工作非常繁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做好规划和论证,并做好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用地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量非常大。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模式仍需改进
一是治理示范效果有待加强。受规划安排、资金投入、项目选址、项目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十二五”期间建成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各县区缺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规划,目前各县区都以“撒芝麻”、“平均主义”、“落实用地优先”等形式安排项目,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较为分散,“成片”、“成带”的项目集中区域尚未形成,示范效果不够理想。
二是治理目标亟待优化。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已不能再简单的定义为削减COD总量,其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改变村庄污水横流的现象,同时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并达到村庄环境洁净的感官效果,此外,再根据其排水去向、对敏感点的威胁情况以及示范作用等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其治理的目标。然而目前大部分项目均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来一刀切,将会导致建设成本增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上涨,增加地 方财政负担。同时根据抽样监测结果来看,目前的农村生活污水的重点污染因子已从COD转变为NH4+-N和TP,然而在开展项目前期设计的时候,部分县区环保部门和设计单位均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未能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取污水处理工艺,导致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三)农村环境治理市场培育不够
南宁市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走在广西前列,也意味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求日益增大,但目前从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和运行模式主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模式尚未建立,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公司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因缺乏相应的准入门槛,部分无环保技术的建筑公司也参与其中,导致出现低价竞争,难以培育农村环境治理的环保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
(四)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较为薄弱
目前,我市各级环保部门农村环保工作力量非常薄弱,各乡镇没有专门的环境监管机构和环保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设备装备和能力,难以保证有效开展工作,以至于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底数依然不清,农村环境监测未能全面开展,无法及时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情况。
(五)部分治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农村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 活污水与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治理、农村周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虽然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治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尚未得到批复,未能真正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同时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分散广、数量大,往后的保护区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当前我市虽初步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探索,但对农村黑臭水体的情况尚未全面掌握,对黑臭水体治理、小流域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尚未全面启动。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畜禽散养污染情况依然底数不清、秸秆综合利用率依然不高、废弃农资包装物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当前农村环境已得到一定的改善,但部分地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
三、面临机遇分析
(一)国家、自治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
国家层面,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需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环保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深入,措施更为具体,结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自治区层面,结合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各地 市、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就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做了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8年四个阶段的总体部署,不换思路、不调频道、不减力度,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开展。
(二)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国家将北部湾经济圈纳入“一路一带”战略布局,未来将加大投入,加快南宁建设成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我市应该牢牢把握国家、自治区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根据《“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南办发〔2017〕53号)和《关于印发〈“美丽南宁·宜居乡村”活动实施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南办发〔2017〕39号)的有关要求,做好规划,积极争取项目,为我市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四、“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是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切实保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设立隔离设施,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逐步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制定农村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污染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
二是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要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制药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风险防范。优先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消除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隐患。
(二)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
一是大力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开展,逐步拓展和深化活动内容,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档升级。深入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健全完善乡村清洁保洁机制,加强乡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纵深实施清洁田园“十大工程”和推广清洁生产“十大技术”,大力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不断巩固提升活动成果,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开展。
二是重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示范区域的打造。根据各县区资源条件,结合已实施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资源整合、示范优先、线面结合”的空间布局,以已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集中区域为核心,充分结合南宁市美丽乡村建设“一带一环一廊”的总体布局,重点打造2~3个自治区级高标准的农村水环境整治综合示范区。
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技术指导。一是理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根据村屯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产业发 展基础,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制定适宜的农村水环境治理目标。二是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标准,在《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从南宁市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三是提高污水管网的收集能力,加强污水排放管道建设,特别是加强污水集中排放管道的建设,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在有条件的村屯实现雨污分流。
四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抓好垃圾处置。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或山区可采取堆肥、填埋等就地处理方式。加强对县城重点河流沿岸、池塘、沟渠周边及水面垃圾的清理,确保垃圾不再下河下塘。实现100%的乡镇有垃圾转运或处理设施,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三)做好环保扶贫攻坚工作
一是根据南宁市及各县区同级扶贫主管部门确定的扶贫范围,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结合环保规划和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村屯纳入环保扶贫重点范围。
二是以实施环保扶贫项目为契机,加快贫困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展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建设。加快提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贫困村屯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和小流域水环境治理
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水陆统筹联防联治,结合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工作,全面排查各县区示范区域内的黑臭水体和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小流域的污染情况。根据各县区初步确定打造的示范片区范围,以人口密集地区或敏感区域周边为重点,对水流缓慢的沟渠和纳污水塘开展排查,同时,排查和严密监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上游流域的污染源,加强对上游水环境质量的监测。
加强黑臭水体和小流域水环境的生态治理。一是把控源截污作为整治黑臭水体和小流域水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污管雨污分流等措施做好截污工作;二是实施清淤疏浚,并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三是加强水系沟通,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四是积极引入生态修复理念,结合治污设施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护坡、生态河道、休闲景观等,不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五)全面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 一是严格按照划定的养殖区域进行管理。各县区根据划定禁养区进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建设堆肥、沼气、有机肥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和养殖废水处理设施。
二是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科学选取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模式。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周边消纳土地充足的,以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堆肥、生产有机肥等方式为主,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模式;对消纳土地不足的,要强化工程处理措 施,粪污应优先进行干湿分离,固体部分用于有机肥生产,液体部分综合利用或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将周边养殖密集区及散养户畜禽养殖废弃物一体化集中处置。对于养殖密集区域,要采用政府组织、企业牵头、农民参与的模式,统筹考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秸秆等废弃物,逐步构建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结合各地生态农业建设、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土壤有机质提升奖励政策等,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
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辖区内环境敏感点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等,明确养殖场(小区)选址要求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探索实施养殖场(小区)排污许可制度。加强畜禽养殖业日常环境监管,督促养殖场(小区)落实相应环保措施。对禁养区内擅自建设养殖场(小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依规查处。
(六)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农村环保运营管理机制
面对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乡镇环保力量薄弱,企业和农民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的问题,将农村环保需要与“三农”工作相融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运营,推动经济循环、绿色发展。
总体思路是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整合相关资源,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责任,加大农村环保工作力度。充分 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企业的服务主体作用,农民的积极参与作用,构建以“利用”为核心,“治理、利用、保护”有机结合的可持续的农村环保体系。
其中“利用”即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体系和运营机制,对畜禽粪便、秸秆等农村有机废弃物、垃圾污水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源头减量。坚持以”用”为核心,把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用”中受益,在收益的同时履行相应的责任。
“治理”即污染治理,对不能消纳利用的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建立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污水垃圾治理成效,培育壮大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
【ppp项目推进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年度项目总结及推进09-11
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汇报01-14
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6-04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11-20
在项目推进攻坚年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10-14
在全县2021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6-25
ppp项目的项目建议书12-21
ppp项目框架协议05-23
PPP项目盈利模式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