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点亮学生感恩心灯

自从参与了学校“小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我就开始注意对本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引导。我发现,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效果明显。

“团体心理辅导”是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团体氛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产生暗示、模仿、从众等心理效应,获得接纳、宣泄、互相慰藉、互助互学等心理体验,提高心理素质。与个别辅导相比,它以活动为主,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投入,效果较好。

一、放松身心,切入主题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创设轻松、和谐、信任的氛围至关重要。团体辅导初期,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也不明确,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特别是小学生,一开课就直奔主题,会让他们心情紧张。因此每一次的辅导活动我们都精心设计相关的暖身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本次辅导的主题。暖身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歌曲,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小故事。

例如:三年级“了不起的爸爸妈妈”活动开始,全班一起唱歌曲《天下父母心》,然后引导:“我们刚才唱了一首很有趣的歌,有谁能说说,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呢?”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不仅有好爸爸,还有好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好爸爸、好妈妈。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学生进入主题体验活动时就不会感到被动,因此,暖身也称为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不是“老师要我感恩”的。

二、参与互动,分享探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学生在课程中以角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领会必要的知识点、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发展自我的方法。

例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个“生活小剧场”,由两个学生先进行扮演。剧情是:小明课余对电脑的兴趣可浓了,打字、上网查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样样在行。可妈妈一直不同意他的爱好。这天,妈妈下班很累,还要拖地,此时,小明拿着一张单元测验卷回家。妈妈一看成绩,火了,说不让小明再上电脑班了。小明也委屈,大声辩解。于是两人开始争吵,最终互不理睬。这时,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完表演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让妈妈知道小明这次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卷子的难度太大而不是电脑班,而且双方又不伤感情?最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汇报。学生在互动探讨中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在互相商量中懂得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在这个生活剧场里,学生悟出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活动才有互动,活动促使学生展示。通过共享展示,孩子自己去选择,最终得出答案。我们应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在互动探讨中感受、体验、思考,领悟父母的恩情。

三、情感体验,促进内需

心理辅导最离不开的是“情”, 用丰富的情境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可谓行之有效。

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给五年级学生上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我充分发挥语文老师情感渲染的优势,通过配乐朗诵一封母亲的信,引领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然后把家长事先给孩子写的一封信郑重地发到学生手上。学生静静地看着,整个教室相当安静。大多数父母是第一次写信给孩子,孩子们觉得有点意外,信中父母都亲切地称呼“心肝宝贝、亲爱的”,让他们感觉很温暖。其中有一个孩子读到妈妈写的信中提到她平时为妈妈准备便当、爸爸手受伤时自己紧张又心痛的情景,感动得哭了。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此时,正是促进学生内需外现的最好时机。“同学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信纸和信封,你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回一封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和爱。”(音乐背景中学生写信)

这样的情感打动,学生不感到乏味空洞,而是在其心灵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感化,达到了教育无痕的境界。可见,只要将认知转化成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邹韵文

作者:苏绮玲 李文萍

第2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研究

摘 要:目前,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之一,而且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来鼓励创新、鼓励创业。但是基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较大,所以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都是望而却步,而且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也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创业的顺利进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文章就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辅导的内容,促进高校创业教育。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创业;教育

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很多高校也都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鼓励在校学生创业,甚至设立专门的创业园区,为学生创业以及创新课题提供场所。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以及具体的创业指导等方面,而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没有被纳入创业教育的内容。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开拓其创新创业精神才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内容。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形式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与辅导,它主要是通过团体内的个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作用,促使个体在游戏、工作等团体交往活动中进行观察、学习、总结,不断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评价,并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心理辅导形式已经形成了体系。

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相比于社会创业,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较少,创业持续时间短。因为大学生难以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所以创业投资资金较少。而且,有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持续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平均持续时间为13个月,而最大值也仅仅为60个月。受很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持续时间不太长,很多项目在刚起步阶段就夭折了。

另外,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成功的平均次数都较少。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创业成功率低也可能是限制大学生产生创业想法的一个原因。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创业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1.调动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现在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形式上,教师只是讲解一些创业知识和基本的理论,学生则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一些效应法则,以及一些创业的经验,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而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团体活动中,通过情境设定,使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而且活动的内容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团体心理辅导中各个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一个在特定情境下的社交团体。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通过经验分享获得来自其他人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不断地刺激团体成员新想法的产生,而且各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鼓励。另外,提出有价值想法的成就感也会增强成员的自信心。而在团体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锻炼了每位成员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的能力。而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等品质都是大学生创业中重要的心理素质体现。

3.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创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选择,同时选择创业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敢拼搏的精神。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若这种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学生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创业的成功。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舒缓紧张的心情,调节情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而且团体像一个大家庭,可以使成员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

1.创业意识的辅导

创业意识是指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个人思想意识倾向,其主要包括创业目的、兴趣以及创业方向等。大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创业者,其创业意识在其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其创业成败。在创业意识的辅导上,团体心理辅导意在提升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激发其创业动机。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要逐层深入:首先,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活动中让学生说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以及自己参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希望收到的效果;其次,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进行分析,总结进行创业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最后,学生要提出自己的创业构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对策。在此过程中,辅导教师主要进行组织,并在需要时适当地调动气氛,营造和谐开放的活动氛围。

2.创业自信的辅导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对于社会经验尚不丰富的大学生来说,创业过程更是充满了挑战。所以,大学生在创业的团体辅导中应该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创业团体心理辅导应该以增强学生信心为出发点,使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劣势。具体的活动形式中应该设计学生自我评估的环节,每个成员应该欣赏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长处,并且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问题,进行自我调整。整个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会给创业过程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学会挖掘自身潜能,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不利于创业的缺点,学会在困境中调节自己的情绪。

3.创新能力的辅导

创新精神是创业的灵魂所在,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创业精神,提出有创新性的发展想法,使创新项目推陈出新,拥有不竭的前进动力。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辅导与培训,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打破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实现思维的灵活。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锻炼其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大胆提出创业想法,学生思维不必受到任何限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进一步以实物激发学生的创业想法,由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业想法,对学生的创业想法进行可行性方面的评价与指导,不可简单地否定其设想。

五、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在大学生创业难的社会现实下,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該积极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林建珠,程 灵.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训练——创业自我效能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7(1):112-118.

[2]杨 姹.新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171-172.

[3]吴 芳,陈 营,谷建松.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2(13):209.

[4]臧 凯,李 英.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81-82.

[5]王 雪,卜秀梅,崔仁善,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遭受性骚扰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7(9):1411-1414.

作者:于瑛琦

第3篇:留守经历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实效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研问卷、人际信任量表(IT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90项症状清单(SCL-90),以及简版父母教养方式(S-EMBU)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通过实证研究探索缓解该类大学生消极心理状况的机制。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维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症狀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其他(睡眠等)等方面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情绪、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干预前。

[关键词]留守经历 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项目:本研究得到《陕西省留守经历大学生隐性心理伤害干预机制探索》项目的资助(立项号:2017P006)。

引 言

“留守儿童”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群体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对于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则较少。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成因分析,以及在政策水平上,探究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缺乏从实证角度探索缓解留守经历对于大学生消极心理状况的机制。

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干预机制进行探索。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研问卷、人际信任量表(IT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版父母教养方式(S-EMBU),从人口学变量、人际关系、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探索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据此选定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主题,制定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通过连续性的团体辅导干预,探索缓解留守经历对于大学生消极心理状况的机制,为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陕西科技大学为采样单位,选取有留守经历且有一定困扰(主要集中于情绪困扰和人际困扰)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数量相等、各方面因素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实验组21名,其中文科学生5名、理科学生6名、工科学生10名,男生8名、女生13名;对照组42名,其中理科学生1名、工科学生41名,男生27名、女生15名。

2.研究工具

自编基本信息调研问卷:考察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变量以及留守经历情况。

人际信任量表(ITS):考察研究对象的人际交往现状。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包含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两个维度,考察研究对象的情绪状态。

90项症状清单(SCL-90):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睡眠及饮食情况)等10个因子,考察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简版父母教养方式(S-EMBU):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每部分各21个条目,题目相同且都包含情感温暖、拒绝、过度保护三个维度结构,考察研究对象的父母教养方式情况。

3.研究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的前测问卷调查,以考察研究对象总体的心理健康基线水平。实验组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为期四周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包含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对应该类学生群体的主要困扰),以针对性解决实验组学生们的心理困扰。与此同时,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四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们做相同的后测问卷调查,以验证本研究实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对实验组主要运用团体活动、热身运动、分组讨论、行为训练等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心理辅导,主题是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时长为四周,每周两课时。活动过程除采取量表测查的结果评估外,还采取了小组分享、主观评估等过程性评估方法。全部测查评估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人口学变量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1)性别、是否有留守经历、年级、科类、长期生活社区类型、留守时年龄、外出人、留守时长、照顾人、父母回家频率等因子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是否有留守经历、年级、科类、留守时年龄、外出人、留守时长、父母回家频率等因子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差异不显著。

(2)是否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维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3)性别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上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是否独生子女在症状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其他等方面差异显著,均表现为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长期生活社区类型在人际信任症状总分上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显示大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显著高于乡镇、农村;留守时期照顾人在强迫上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显示自我监护者显著高于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主要是进行实证研究,此后的研究可进行更加精确和大范围的数据调查,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2.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显著性的结果分析

(1)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①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的前测躯体化、前测强迫症状、前测抑郁、前测焦虑、前测敌对、前测恐怖、前测偏执、前测其他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②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的人际信任症状总分(p<0.05)、正性情绪(p<0.01)、负性情绪(p<0.01)、症状总分(p<0.05)、人际关系敏感(p<0.05)、精神病性(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实验组正性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为了学生实际收益考虑,本研究实验组中心理约谈筛出的有心理困扰的留守经历大学生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组、对照组的比较。

(2)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①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人际信任症状总分、负性情绪、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其他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正性情绪(p<0.01)、症状总分(p<0.05)、抑郁(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正性情绪低于对照组,症状总分、抑郁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也是由于本研究实验组中通过心理访谈筛出的有心理困扰的留守经历大学生相对较多,即使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所缓解,但由于消极心理状态的基线水平高于对照组,所以造成数据比较的偏差。

(3)团体辅导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

团体辅导干预后,对照组的正性情绪、症状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均显著降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多集中于工科班级,可能本身参与本实验的对照组、群体集中到了一起,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指导其完成实验,四周后再次集合,群体集会可能使他们的某些轻微困扰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缓解,有待进一步探索。

(4)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组内比较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负性情绪、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方面均显著降低(见表1)。这表明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缓解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方面效果显著。

表1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组内比较的差异性检验

分析与讨论

1.留守经历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大学生中的非独生子女更易受到母亲的过度保护和父亲的拒绝,其在症状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其他等方面上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与刘振红、刘霞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非独生子女SCL-90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因素(P=0.007),父母拒绝否认是危险因素。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存在较多心理困扰,可能由于其在家庭中往往被不同程度地忽视,父亲的拒绝和否认,可能使其产生敌对、攻击、愤怒等负性情绪。

父母若能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可缓解其不良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需注重引导和鼓励兄弟姐妹间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健康人际交往技能,温暖融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家庭因素至关重要。该类群体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正尝试探索如何适应社会、规划未来以实现自我价值,家庭成员间的关心、理解、有效沟通所建构的温暖支持性家庭氛围提供了学生探索未知的安全感和勇气,激发其内在潜能,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对于该类群体的心理健康成长作用显著。

2.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克服负性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维度效果显著,对其他维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以实证研究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留守经历大学生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性。

从团体动力学角度分析,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参与者在人际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留守经历大学生由于早年经历和后天经验形成的心理困扰多表现为情绪和人际等方面,团体心理辅导提供其安全释放自身情绪、探索人际互动模式、走出原有认知定势,生成新体验,并将新技能迁移至日常生活,提升其社会功能的机会。此后的研究可以据此深入,以进一步探索留守经历大学生消极心理状况的有效干预机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42-149.

[2]刘振红,苏便苓,李拥军,等.农村高中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个性与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36-338.

[3]张驰,许英美,陈斯琪,等.非独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1102-1107.

[4]劉霞,张跃兵,张国华.家庭因素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536-1539.

[5]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227-233.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作者:杜佳玉 董雪

第4篇: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教案

乙甲小学教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黄旗堡街道乙甲小学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2日下午 活动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组织者:王兆生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游戏,让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终营造团结合作,和谐校园的氛围。

活动准备:小布条(约50厘米长)、吸管(50根)、橡皮筋(6根) 活动场地:学校操场 活动分工:

一年级组:张世门;二年级组:周梅 三年级组:张香臻;四年级组:刘继波 五年级组:贾秀花;六年级组:张炳坤

活动要求:

1、小家家长组织好小家成员遵守活动纪律及要求。

2、在活动的过程中本着“安全第

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1、以小家为单位围成圈,跟随主持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每一个数字口令对应相应的动作。口令“一”做出“微笑“的动作;口令“二”做出“握手”的动作;口令“三”做出“拥抱”的动作,口令“四”做出“帮对方捶背”的动作。

3、主持人每发出一次数字口令,小家成员分别找一个的对象成员做出相应的动作,数字口令每变换一次,操作对象跟随变换。

4、主持人将打乱顺序随机发出数字口令。

(一)活动道具:每人一根20cm左右长的塑料吸管、每组三根橡皮筋。

(二)活动规则:

1.以小家为单位,每小家推荐8人参加活动。 2.每人领取吸管一根,在组长带领下练习3分钟。

3.每个人把吸管衔在嘴里,双手放在背后,扮成“啄木鸟”,口衔吸管传递“虫子”(用三根橡皮筋替代)。

4.每组8人一组,分为4人对4人,相距15米迎面接力传递,只能在吸管间传递,不能用手,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三)注意事项

1.强调不能用手帮忙,如出现橡皮筋掉落的情况,一定在原地由本人捡起后重新开始。

2.提供的吸管可以有多种规格,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等,但各组之间的规格、数量相同,以示公平。

3.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默认具有创造性的方法。

三、团辅活动二:齐心协力

(一)活动道具:50厘米长布条若干

(二)活动规则:

1、以小家为单位,各小家分别推荐4人、6人参加活动。 2.各组领取布条后,将参赛相邻两人的腿绑在一起,布条必须捆在小腿上,并捆紧。

3、各组准备就绪后在小家家长的带领下练习3分钟。

4、每4人一组,齐心协力一起前行,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第二轮比赛逐渐增加每组比赛人数为6人、8人。

(三)注意事项:

1、各组在前行时一起喊口号“

1、

2、

1、2”,如有人摔倒,可以从原地站起继续前进。

2、各组前进的速度要控制适当,在不熟练的情况下不易过快,避免摔倒受伤。

第5篇: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有缘来相识 单元目标: 1.打破僵局,营造气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订立团体契约,培养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 活动准备: 大白纸1张,大头笔1支,彩色卡纸(剪成各种形状不一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一分为二),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 活动程序:

(一)开火车(10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团体氛围,打消拘谨气氛。 步骤:

1、全体成员为一组进行游戏。

2、在开始之前,每个成员要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地名不能重复。

3、游戏开始后,假设甲来自北京,乙来自上海,甲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全体成员一起问:“往哪开?”,甲说:“往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乙就要马上快速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乙迅速地选择另一个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算输了。输者要受到惩罚。( 二)最佳搭档(15分钟)

活动目标: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 步骤:

1、每位成员抽取一张裁好的彩色纸。

2、成员拿着自己的彩色纸在团体里找到与自己同色、同形状的另一半。

3、找到后,两人自由交谈2分钟,互相认识。

4、共进行3轮。

5、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交流分享。

(三)自我介绍(30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轻松的氛围与活动,使全体成员彼此更加认识。步骤:

1、领导者要求成员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标号,如“我是紧张的小明”等。

2、当每一个成员介绍完后,领导者引导大家分别解释为何会得此标号,同时分享感受。

(四)许愿(20分钟)

活动目标: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咨询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 步骤: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四)你我的约定(20分钟)

活动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加强我们的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步骤: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心灵不设防 单元目标:

1、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 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眼罩一个,桌子椅子若干, 活动程序:

(一)背背佳(20分钟) 活动目标:消除组员之间的隔阂,增进组员间的了解。 步骤:

1、先请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然后两个人的手臂扣住手臂。各组成员都准备好后,领导者下达站起来的命令,各组组员依靠背靠背的支撑一起站起来。

2、组员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扣在一起的手臂不能松开,不得借助其他的外力站起来。

3、当两人站起来成功后,将两组合并成一组,一同样的方法站起来。以此类推,直至全体成员共同站起来为止。

4、分享感受。 (二)积极倾听(10分钟) 活动目标:让成员学会倾听。 步骤:

1、每位成员闭上眼睛,用1分钟时间,注意力放在耳朵上,用心去听你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的声音。

第6篇: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活动主题: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活动背景: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团体辅导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小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发展,有效地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扰,使小学生可以在团体生活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感受团队队员之间相互的信任。

三、活动意义:

1.帮助团体成员更好地适应学校团体生活。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在团体氛围中促进自我成长。

四、活动对象:小学生,20人左右

五、活动场地:一间空教室

六、活动时间:90分钟

七、活动准备:眼罩、气球

八、活动内容:

(一)介绍我,认识你(人际交往)

简述:用简单的动作或言语让别人了解你。

人数:全体班级成员。

游戏方法:根据自己的特点,说一句或者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来介绍自己。 游戏示例:我叫***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二)蒙眼走直线(团队信任)

简述:通过游戏过程中心理微妙的变化来体会信任。

人数:两人一组。

道具:眼罩。

游戏方法:

1.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

2.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3.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三)合力吹气球(团队合作)

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

2. 心理辅导员请每组每人抽签。

3. 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九、注意事项

1.注意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注意控制气氛,以免场面失控。

3.适时调整时间,保证活动的完整性。

第7篇:学生自我成长团体辅导

【总体目标】增强自我认识,学会沟通与合作,促进自我成长。

【辅导对象】本校学生(包括高

二、高

一、初二)。

【辅导规模】该团体由10多人组成。

【辅导时间】每周三晚上,共五次。

【辅导地点】团体辅导室。

【招募方式】海报招聘或心理协会活动组成员推荐。海报内容如下: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向全校学生招聘组员。你是否渴望更好地了解自己,你是否渴望有效地与人交往,你是否渴望突破“瓶颈”而健康成长,如果回答是,那请加入我们的行列——自我成长团体,在这里将还给你一个全新的自我。

【辅导过程】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团体形成阶段、团体过渡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大结局

第一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激发组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兴趣;(2)彼此相识;(3)建立团体规范。

2、辅导阶段:团体形成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组长作自我介绍。组长是由心理辅导教师担任。组长对学生到来表示欢迎,再次作简单的自我介绍,着重说明组长团体辅导训练背景及经验,同时说明什么是团体辅导及其团体辅导的意义。

(2)连环炮。

目的:初步相识,并建立团体互动关系。

准备:麦克风(由报纸卷成一个话筒状的棒子来代替)。

程序:以“接龙式”自我介绍访问进行。首先,全体讨论自我介绍应有内容,并讨论当一名记者与被试访者应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指导手持麦克风访问一个成员,再由这位成员访问另一位成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全体都被访问。访问内容主要是姓名、兴趣等关于个人的资料。访问过程中,记者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发问。

指导语:彼此或许还不是很熟悉,那么我们现在就以一种方式来彼此认识一下。

(3)爱心天使。

目的:增进学生对他人的关注,感受别人的成长。

程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写上自己的姓名,将该纸对折数次后扔到地上,堆一起,每个以抽签的方式随意抽取一个纸条。

指导语:如果你抽到是某人,那么就是某人的爱心天使,你就必须在团体辅导中多多关注他或她,试着去了解他或她,看看他在辅导中有什么变化。如果你抽到是自己,你就是自己的爱心天使,在团体辅导中试着去认识自己,体会一下经过辅导自己有什么变化。

(4)用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

目的:通过投射的方式,增进对自我的认识。

程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请他们用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写完之后,进行组内交流。 指导语:写完了,同学们每人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种动物来代表自己。交流之后,最后教师

可以作如下总结——这里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虽然有些同学同时选择同样一个动物来代表自己,但是此物非彼物,都有自己理由。这种活动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反映出同学们的个性、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这样就可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自我认识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5)建立团体规范。

目的: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团体辅导正常有序地进行。

程序:以民主协商方式制定出团体规范,共同制定,一致通过,再加以确定为规范。将该规范写在4k大小的纸张上,并张贴在辅导室。

指导语:俗语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为了便于我们团体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所以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份团体规范书,其内容涉及一些我们应该注意和遵守的事项,如守时、彼此尊重。另外有一些规则是学生难以想到的,这些主要是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的。如保密性原则(在这里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心事,在团体辅导所说的事,不要到团体辅导之外进行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过渡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千千结。

目的: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发展。

程序: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并记住他左手拉住谁的右手,他右手拉住谁的左手。然后松开牵着的手,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到,辅导老师喊停,学生脚步不动,再让学生用左手去位刚才那只右手,用右手去拉刚才那只左手。这样就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最后将这个“千千结”结开。

指导语:你是怎样解开这个结,你在解开这个结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2)自画像

目的:通过自画像,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准备:两盒水彩笔,一叠a3白纸。

指导语:你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绘画出自己。绘画出的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画完之后,请同学各自呈现所画的自画像,解释一下所画的内容。

第三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团体的凝聚力。(2)促进组员对自我的全面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工作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汪洋中的一条船。

目的: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准备:一叠2k的旧报纸。

程序:按“12”报数的方式将所有的成员分为两组。每组分发一张旧报纸,将报纸放在地面上摊开。用报纸来象征着汪洋中的小船,每小组都乘坐在这条船,倘若小组中任何一学生身体任何一部分接触报纸之外的地面,就意味着活动失败。成功之后,然后将报纸对折,“小船”的面积缩小一半,完成如前同样的任务。如果再次成功,然后再将报纸对折,依次类推。再比较两组哪一组“小船”小,较小的一组获胜。

指导语:你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你在完成这任务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中你体验

到了什么。

(2)我的素描

目的:促进组员的自我认识,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审核反省。

程序:之前布置“我的素描”的习作(详见附件一);之后小组内分享与讨论。

指导语:在带领讨论中,下列各项都是值得注意的重点:①组员对哪一个人的看法最为重视?原因是什么?②最难填写的或最少资料的是哪一部分?原因是什么?③对于男生,宜对“父亲眼中的我”一栏加以注意。至于女生,“母亲眼中的我”也是可以注意的重点。④假设组员很努力填写,却始终出现资料贫乏的现象时,辅导老师宜留意其整体性人际关系到底如何?⑤除非有充分理由,对于全栏出现空白的情况时,应作出探索。⑥各栏所填写的,若是协调和谐又具有正面取向时,反映该学生具有统整健康的自我。若不幸各栏出现矛盾时,或资料倾向负面取向时,辅导老师与团体就要努力协助学生面对自我,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第四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团体组员相互信任;(2)学会敞开心扉,自我暴露,同时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工作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信任跌倒。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

程序:按“12”报数的方式将所有的成员分为两组,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让其中一人站到圈中间,眼睛闭上,然后身体直立向后跌倒,其他同学以手臂围住的方式保护要倒下的同学。每人轮流一次。

指导语:站在中间同学一定要相信同伴,其他同学要一定不要辜负对方的信任,务必要做好保护工作。该活动有一定危险性,不要戏弄中间的同学,不要用拳头撞击中间的同学。活动结束后,每人体验一下跌倒的感觉。

(2)走出圈外。

目的:学会敞开心扉,自我暴露,同时也加深了对自我认识。

程序:给每布置“走出圈外”的习作(详见附件二),共四圈,由圈外至圈内,每圈回答一个问题,将回答的内容写在圈中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

指导语:第一圈:自己常常感受到快乐但很少对人讲的一件事。第二圈:每想起就不开心但又很少对人讲的一件事。第三圈:你的个人目标。第四圈:最能代表你个人核心特质的三个形容词。虽然我们程序是从外圈到内圈,但我们涉及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深入,我们心灵也就一圈圈地走到外面。

第五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处理离愁别绪;(2)互相鼓励,获得自我力量;(3)让组员将获得的感悟用到团体之外。

2、辅导阶段:大结局,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爱心天使揭晓。

指导语:第一次团体辅导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心天使。爱心天使职责就是关注他或她,了解他或她,看看经过团体辅导之后有何变化。

(2)礼物大派送。

程序:发张《礼物大派送》(详见附件三),让组员填写。填写完之后,然后将“礼物”依次送出去,接受同学将“礼物”填进相应的表格,并说声谢谢。礼物送完后,再谈收到礼物的感受。

指导语:礼物可以是虚构的,心意却是真实的。赠送的礼物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 结束语:“天下没不散的筵席”。我们在这里体验成长,感受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希望我们同学将这些收获、这些体会带到团体活动之外,带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我们的人际关系,似乎很复杂,而我们在这里却其乐融融,为什么在这里许多同学对此仍旧留恋,舍不得就这样结束了吗。为什么我们在这里会感到舒服,因为彼此都是坦诚的,都是敞开心扉的。

参考书目:

1、 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林孟平著《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第8篇:学生干部团体辅导总结

团总支学生会总结

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学生干部的了解、沟通,培养学生干部应具有的观察力,公正、奉献、责任等品质,培养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XXXX年XX月XX日在____,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学生干部开展了一场令人记忆深刻的团体辅导活动。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开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释放学习和工作中积聚的压力,松弛大家紧张和不安情绪。紧接着,我们对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应该学会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才能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更加有效展开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使大家在娱乐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一、 让同学们了解什么叫“团队”。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什么叫团队,活跃现场的气氛,我们进行了“拍手转身”的游戏。这个小游戏要求动作的一致性。参与成员必须要学会和身边的配合,同时喊出来的口号要洪亮、整齐。首先,我们站成一个圆圈,然后,我们大家要喊出“励志力行,全心全意,做最好的自己”,主持人在圆圈中间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拍一下手喊出“励”字,转向右边,拍一下右边同学的后背,在转向左边,拍一下左边同学的后背;然后拍两下手,喊出“励志”两个字,转向右边,拍两下右边同学的后背,在转向左边,拍两下左边同学的后背。以此进行,直至我们喊出“励志力行,全心全意,做最好的自己”。通过这个小游戏,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同时,友好的身体接触,更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情。

二、 介绍自己做学生干部的经验,和他人进行分享。

游戏过后,现场气氛活跃了起来,然后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我们围绕着“怎么样做好自己的工作,怎么样处理好学生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做一个出色的学生干部”进行讨论和发言。

首先,我们讨论了一些学生干部之间存在的问题: 1.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缺少团队协作精神。

学会合作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学生干部看不得周围的干部工作能力比自己强,不是想方设法弥补自己不足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而是在背后搞名堂,甚至拉帮结派。由于缺乏整体的团队精神,各个部门问各自为政,

1 团总支学生会总结

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工作的成效。

2.工作方法僵化,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工作思路与方法僵化,缺乏新意,这是学生干部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习惯于开展常规性的工作,在内容上往往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组织形式上,也容易照搬原来的组织形式使得组织形式滞后于广大学生的需求,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在同学中不能引起共鸣。

3.学习与工作不协调,学习成绩不突出。

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班级工作或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迟到,经常以学生工作为理由不去上课,该听的课不昕,该做的作业不做,在学习方面没有做到一个学生干部应该做的。

接着,我们讨论了该怎么样去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踊跃发言,去总结别人的长处,思考自己的不足,同时去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 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同学牢记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学生干部的座右铭:励志力行,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让我们去服务别人,锻炼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

2. 有利于同学们学习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干部工作成为帮助学生自己成长、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方式。使同学们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3. 让同学们明确了学生干部应该做好的事情。要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不仅要做好学生工作,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学习。在工作上和学习上都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 让同学们理解了“团队”的含义。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团体的力量。

2 团总支学生会总结

5. 让同学们学习到了不一样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大家通过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对我们以前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发表了自己的心得,这样就改进了我们的思路,有利于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 但是,这次活动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没有理解这个游戏的真正的意义。只是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游戏,所以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放不开。

2.在活动的现场有些混乱,没有使活动活泼有序的进行。

3.活动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刻,比如怎么样更好的处理好传统活动和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团体辅导中一定会得到注意和改进。我相信,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下,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工作会越来越好,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干部们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总结人:XXX

XXXX年XX月XX

第9篇: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辅导目的:

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

⒈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⒉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

⒈活动室要相对大一点。

⒉师生座站图:“☆”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器材准备:

⒈无线遥控扩音设备,如领夹话筒配语言座即可。

⒉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⒊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辅导过程:

一、跟我一起做(约2分钟)

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

(约5~6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主,让同学进—步了解自己)。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虽在—个班级多时,但相互之间不一定都十分了解。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好不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结识新朋友”,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师:游戏现在开始(经过10秒钟左右师叫停,学生自我介绍1~2)分钟,然后再进行一次或二次)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你们都认识了新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谁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请3~4位不等。讲完后让他们抽奖。先拿抽奖纸,活动结束前发奖。注:抽奖纸上写的是师对学生各种鼓励的语言;奖品是练习本和铅笔。)

三、信任之旅(8对~10对)(约20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师:为了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做—个游戏,好吗?

师: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步骤:

⒈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可选几位最不守纪律的、作业常不做的学生在其中,男生、女生数不均等),排到走廊里(这些人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或集中到高一层楼的走廊蒙上他们的眼睛(以上请助手完成,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目的:失去方向感)。

⒉师:(神秘而紧张地语气)同学们:我估计,外面这些同学目前有困难了,而且肯定有很大的困难。谁愿意做好心人,去帮助他们?(选8~10位)要求:在帮助他们时也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

在他一对一结对完成后,进行一段艰难的真正的:“信任之旅”。

附:艰难路线图,可设置在教室里(如能走走楼梯最好)。在他们结对时,教室里快速完成如下的布置:

师:宣布“信任之旅”开始,请好心人帮助“盲人”走好客观存在艰难的历程。(线路可以曲折点,在“信任之旅”活动开始之前,这些障碍不要布置,待参加游戏学生出门后,再布置起来,尽量就地取材,请学生帮忙,同时以最后一对学生到终点为游戏结束。)

⒊情感交流:(围成图(1)状)

师:①先问蒙住眼睛的学生:a、当你蒙住眼睛看不见什么时,心里什么感觉?此时心里最希望什么?b、在好心人帮助下,你说说在通过各种障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c、你对帮助你的朋友满意不满意?(2~4位学生)。②问好心人,a、你看到“盲人”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b、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你的朋友的?b、通过对朋友的帮助,你有什么感受?(2~4位学生)③问观看的学生: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要求教师抓住以下重点去组织提问:当你有困难时,渴望得到朋友帮助;当朋友帮助你时,你要乐意接受;当你帮助了朋友,或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后,心里感到欣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换一批学生再做,再交流)

⒋小结:

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发现大家今天交了新朋友,而且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虽然有的同学没有说,但相信他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地、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你呢就要愿意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你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使你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四、“及时下雨”(约15分钟)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抽到了奖,现在开始发奖品。(请助手为学生兑奖品)

师:你们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紧扣:上好课、守

纪律、做好作业、写好字、好好学习、有责任心等等去谈(5~8位或更多),对说得好的同学,再次发奖。)

五、结束余音(约1~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我很感动,你们好像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懂得了认真上课、完成作业、守纪律等等是有责任的表现,也懂得了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这使我很高兴。相信你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认真上好课,认真完成每一天每一次的作业,做个好学生,你们说是不是?下次我们再来做游戏好不好?好!记住,比一比谁的进步快!

上一篇:医院护理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期末教导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