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推荐8篇)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篇1

目标:理解沟通与沟通不畅的原因,体验沟通的重要性。热身:

1轻柔体操:全体成员围成圆圈,面对圆心,指导者也在队伍中;指导者先带头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不评价,不思考,模仿动作,然后每个人依次做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动作。

2水果家族:指导者给定几种水果,要求每一位成员想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要求成员不出声,仅靠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找到和自己喜欢相同的成员;所有人找到自己的同伴后,各组成员一起表演,向大家展示本组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活动:

1单双向沟通训练:

目的:体会单方面交流和被迫接受信息的困难,从而强化采用互动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

操作程序:

请一位同学背向大家,口头描述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不能有任何手势或动作;其他同学按照描述画图,其间不能提问,一切听从上面同学的指挥;游戏完毕后将图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校对所画的图是否准确。再请另一位同学上台做这个游戏,但这次允许大家双向交流,看结 怎样。

讨论:

(1)当我们只能被迫单向交流时,是否感到不顺畅、焦虑和困难?为什么?(2)即使是双向交流也会有人出错,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3)读图者有哪些有效的表达?有哪些有待改进之处? 总结:

单向交流常常使人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有问题不能问,出了错也不能及时知道,就会让人无所适从,从而错误丛生。单向交流可以说是无效的沟通,有点像父母训孩子、老师满堂灌的味道,最简单的理由是没有回馈,听者对说者表达的内容必有或多或少的误解。因此,在人际沟通时注意双方的互动与回馈。表达者要正面表达自己的意思,减少扭曲、伪装、防卫,体会对方的感受;倾听者要确实“听到”、“听懂”、“听完”,同时,在互动过程中,要澄清自己所听到、所了解的,与对方所表达的是否一致,及时、恰当地给对方回应。只有彼此之间随时保持双向的交流,才能使大家的意见都得到重视,才算是成功的沟通。

2成语新解“疑人偷牛”

目的:进一步理解“成见”对别人的负面影响及“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作用。程序:领导者向全体组员讲述成语新解。

(1)从前有一个人,他很不喜欢他的邻居,为什么?也许是他的邻居得罪过他吧。有一天,这个人的牛不见了,他越看他的邻居越象是偷他的牛的人。又过了几

天,他的牛居然回来了。于是他再看他的邻居,邻居的样子好象又不象是会偷牛的人了。

(2)五人一组。每位成员依次向其他四位成员谈论自己“成语新解”的理解。一人做记录。

(3)小组推选代表向全体做分享。规则:

(1)当别人讲述自己的了解时,要仔细倾听,不要反驳,或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领导者要详细地记录下每位组员的见解。

团体合作

(一)目标:促进人际关系,理解合作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热身: 1突围:

方法:选一位组长和一位助手,其他组员手拉手围成圈,组长和助手在内,向外突围。

选一位组长和一位助手,其他组员手拉手围成圈,组长和助手在外,向内突围。探讨:通过这次活动你想到了什么。

2一“圈”到底

所有成员手拉手围成一圈,在其中两个人中间放入一个呼啦圈;让呼啦圈穿过所有人得身体回到原位,并计时;在活动过程中,只能以语言为工具,相互拉着的手不能放开,也不可以有多余动作;重复几次,看最快用几秒完成。

活动: 1脑力激荡:我的困惑

目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程序:每个成员发给一个信封,若干张纸条(N-1),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将目前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作纸条上,每张纸写同样的问题。然后把写好的纸条发给每一位成员,请他们回答,每人拿到他人的问题条后,都要认真思考,真诚回答,无所谓对与错,回答者不用署名。信封放置在小组中央,写好后装进对应的信封内,每个长取回自己的信封,抽出回条一一阅读,最后,全组集中,每人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2盲人开车

目的:通过游戏建立成员间身体和情感的信任,体验一定的冒险经历,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共感。

活动道具:穿运动装和平低鞋

活动方法:

(1)将学生分成3组,然后在3组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或随机配对,形成2人一个小组合。

(2)搭档中一个人闭住眼睛,闭住眼睛的人是“汽车”,向导是“司机”。向导只能使用非言语指导。因为我们开车的时候不会和汽车说话。“汽车”摆出缓冲的姿势(手臂前举于胸前,手掌向外),司机站在他后面。信号如下:

手放在肩上:停止 手从肩上放下:走 手拍右肩:向右转 手拍左肩:向左转 双手拍肩:倒退

(3)主持人说“开始”时,“司机”开始驾驶“汽车”,当每组学生到达目的地时,转为同组的另一组成员开始,一直到全部成员参加游戏,然后“司机”和“汽车”调换角色,重新开始一遍,直到游戏结束。

(4)如此可以反复多次,等大家气氛活跃后停止游戏。游戏分享体验: 讨论问题:

(1)完成这个游戏你觉得困难吗?(2)在游戏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你们在游戏中你是如何协作的?(4)完成游戏有什么感受?(5)各人在团队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6)你的经历中有类似的情况吗?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团体合作

(二)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体凝聚力。热身:

1镜中人

两人一组;由主持人找一位搭档,和搭档作示范,两人面对面,主持人开始摆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表情,或者是表演自己的习惯动作,请搭档扮演“镜子”,尽量去模仿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两人轮流扮演“镜子”和“照镜人”。

2排排队

主持人将普通纸牌洗乱,牌面朝下,每人发一张牌;主持人要求所有成员根据手中的牌,按次序排队;用秒表计时;排队完成检查准确性,向小组报告时间;再次打乱纸牌,让组员自己设立一个时间目标来完成任务。

活动:

1盲人排队

目的:增进相互了解,体验人际支持的重要性,帮助体会对朋友的珍惜,也可以增加身体的自然接触,更进一步融洽团队关系。

程序:在排排队的基础上请大家挑战高难度的游戏。

游戏要求大家戴上眼罩和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根据主持人提供的信息来排队。每位成员看过手中的纸牌之后记住自己的号码,收好纸牌,戴上眼罩,听主持人宣布,开始团队,当完成排队或时间超过20分钟之后,主持人可以叫停游戏。

讨论分享:

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你在游戏中的表现是怎样的? 你能否遵守游戏规则? 你对游戏的深刻体验是什么? 游戏跟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游戏中的哪些经验你将运用到生活中去?

2解开千千结

目的: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程序:指导者让每组成员手拉手成为一个圈,看清楚自己左手和右手是谁,确认后松手,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叫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动,伸手拉之前自己左右手边的成员,从而形成许多结或扣,不能松手,但可以钻、跨、绕,要求成员设法解决难题,恢复到起始状况。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篇2

应对方式是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以及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教师压力应对策略是指教师面对由工作引起的诸多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它包括认知的和行为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整等一系列应对努力, 诸如直接采取行动、寻求支持、表达无助和怨恨等等。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 调整并改善人际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国内对教师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较少, 且多从组织角度出发。教师群体层次较高, 适宜从个体角度入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本文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从教师心理素质入手, 使他们更多地使用积极应对策略, 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间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教育行政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教师自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辽宁省新民市选取普通小学和中学各1所, 中学教师63人, 小学教师75人。随机把教师分为干预组和控制组, 中学干预组33人, 控制组30人;小学干预组 (40人) , 小学对照组 (35人) 。干预组教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 控制组接受与团体心理辅导无关的业务培训。

2研究方法

(1) 评价工具。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的评估采用症状自陈量表。 (2)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单位共同商讨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选择具体干预措施, 制定辅导方案。团体心理训练内容包括自我成长训练、人际交往训练、压力管理训练。采用的咨询方式为集体讲座、情景模拟、小组访谈、心理拓展活动等, 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2小时, 共进行12周。在实施干预前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陈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施测, 然后进行为期八周的干预训练, 干预结束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施测, 同样每位被试者分别完成以上两个量表。由主试进行团体施测, 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随机分组;控制影响干预效果的其他因素。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

1干预前干预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性检验

干预前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随机分组, 一组为干预组, 另一组为控制组, 为了检验两组被试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对被试的前测分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表明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教师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孕>0.05) , 可以认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这些方面基本上是同质的。

2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的影响

为了考察中小学教师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 将干预前后两组的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分别进行自身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分有显著性提高 (P<0.05) , 而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有显著性降低 (P<0.05) , 控制组中只有自责因子分有显著性降低 (P<0.05) , 其余各因子均有变化,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干预组教师的应对方式有了显著改善, 见表1。

3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了考察中小学教师在接受了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将干预前后两组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各因子进行自身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对照组除焦虑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变化, 说明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 见表2。

四讨论

本研究的干预训练结果表明,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加中小学教师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应对策略,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Griffith等对伦敦780名小学和中学教师的调查问卷表明, 社会支持和有效处理行为的使用都会影响教师对压力的感觉。他们的调查结果突出了两条重要的认识:一是一个教师对于作用于他身上的要求的感受本身受所经历的压力程度的影响, 二是社会支持和成功的压力处理能创造一种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一个教师对同样的“客观”环境造成的压力感觉相对降低。一般来说缓解教师压力的关键是改善使教师产生紧张和不良反应的客观环境因素, 但这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 不是某一位教师或学校所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从个体角度出发将直接行动法与缓和法融合到一起对教师进行干预训练。虽然在某些方面, 我们的干预不能消除压力源, 但至少能够降低个体的压力感受。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提出, 采用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评价方式衡量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不是十分恰当, 目前采用指向问题和指向情绪的应对评价越来越被研究者采纳。同时, 研究还发现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心身健康, 情绪应对在处理压力事件中也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存在着的不足, 一是由于受被试数量的限制, 本研究没有对训练方法进行细化;二是没有对教师的人格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干预, 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飞, 陈龙, 裴华, 等.企业员工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2) :353-355.

[2]沈祖德, 龚钧煜.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SCL—90评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5) :316-317.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篇3

关键词: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问题;探讨

团体心理辅导是目前学校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方法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传入到中国。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教师或辅导人员的带领下,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应的辅导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变学生态度、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一、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尚未向开发潜能转变,而团体心理辅导因其发展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团体中受员之间的相互感染,从而激发自我成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需求。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校辅导员来说,浅层次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近年来,各学校都在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新机制,从政治上、思想上、心灵上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养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塑造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针对多人进行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而且是一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可以满足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二、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几个理论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可帮助小学生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之一,强调在人际互动中促使个体成长。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获取信息,不断感受与体验,从而启动其深层的自我探索。本研究表明,封闭式、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及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小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与其人际关系的状况也直接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应不断规范。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存在着不规范、不完整、不严密的问题。这其中,一些研究只限于理论的描述与探讨,没有数据的支持;一些研究虽称为量化研究,但未考虑对照组的设计;还有一部分研究虽然设计了实验组与对照组,但在对比上并不严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同源性不能凭感觉,需要经过前期的实验论证工作。

3、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首先,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班级中班级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级中的学生都处于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面临着共同的成长困惑,而且比其它年龄段的群体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在班级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有着天然的好环境。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新生进入大学,经历着重要的人生转折,对于自我的成长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再次。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特殊群体教育管理中特殊群体的学生普遍具有共同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开展有目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能够让特殊群体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改善消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培训中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开展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培训,以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竞争进取,团队协作为内容。

三、前景展望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团体心理辅导,其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行为模仿的情境,帮助成员们悦纳自己和他人,提高心理輔导效率。将团体心理辅导与入学教育相结合。抓住入学教育的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适应养成教育。

四、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最深刻的时期。此时立足于发展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正为青年学子所需。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优点在于所提供的类现实生活情境,成员有机会在这过程中通过模仿、体验来学习新的行为,增长新的技能,并易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产生迁移效果。因此,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小学生自我意识及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针对小学生的封闭式、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峰,吕瑶.论团体干预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修正中的作用与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22-124.

[2] 孙美虹.学校学风建设教育及其实现途径探讨———以图书馆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S6):474-476.

[3] 王莎莎.网络成瘾小学生的动机激发式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14):410-412.

[4] 胡凯,等著.小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3

[5] 王卫平.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441-443.

小学中年级团体辅导 篇4

成语大揭谜

人员:三年级学生40人 时间:约二十分钟 目的: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意识

规则(猜一猜:猜成语(四人一组)四个人每个人背后贴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学员转三圈之后,看谁先猜到自己背后的那个字。谁先猜到,哪个队就获胜。)

过程:

一、分组4成人一组共10组。

二、四个人每个人背后贴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学员转三圈之后,看谁先猜到自己背后的那个字那个成语。

三、猜到后报告谁先猜到,哪个队就获胜。

四、贴上不同的成语继续。

瞎子背瘸子

一、活动名称:瞎子背瘸子

二、团体目标:

1、让学生协调合作,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2、培养学生之间沟通配合能力。

三、团体性质:学生

四、辅导者:心理辅导教师

五、团体对象:四年级学生(50人)

六、时间:2012、11、2

七、地点:学校操场。

八、活动 用具:5把椅子,5朵鲜花,汽球若干。方法:

10人一大组全班共5大组,每大组中2人一小组(个子相当)共5小组以(A B代称),每大组同时进行,每次2分钟共20分钟。

A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B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遇椅子,须绕行;遇汽球,须踩破;遇鲜花,须拾起,递给背上学生。(A B)角色交换。

小学生心理团体游戏工作总结 篇5

转眼间,由校德育处安排的心理团体游戏课程,我参与实践教学并完成了六次课程,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合理的活动安排

每次课的三个环节,热身,互动,总结和分享的安排要合理。热身活动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动起来,一两分钟内完成;互动活动要尽量让班级的学生全部动起来,亲身体验,游戏的时间要二十分钟左右;总结和分享让每个小团队都有人说说自己的活动感想,十五分钟左右,尽量让学生多说。2.把握好上课的节奏

老师要想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就要充分的思考好课堂中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包括语速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要做到“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讲课时一些陈述性的内容要快,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就要慢,放慢速度让学生进行思考。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很重要,一个人说话时给人的印象,肢体动作占55%,语调占38%,内容只占7%。所以上课时要掌握好语调,教师的语调如果单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真正懂得学生的老师会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语调,如提问时语调上升,引发学生思考时语调要高亢,布置任务时语调要平稳等等。注重语速和语调才能给学生一个七律齐放、八音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把握好节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做到课堂中有事可做。

3、课堂中少些惩罚多些正强化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斯金纳通过实验表明当厌恶刺激停止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所以惩罚只能暂时的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需谨慎,惩罚式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用处不大。斯金纳还提出正强化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证明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现代教学中更多的老师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老师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试成绩上升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等等。现代老师应在谨慎运用惩罚的基础上,将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课堂中多关注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尽量的少惩罚或者不关注学生的不好行为,就会给学生一个正向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表现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同,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跟着老师走。学生是夸出来的,大声夸奖,悄悄批评,学生会更明白老师的苦心,更加喜欢你的课堂。

4、把爱带进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教师要学会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观察学生的细小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上课之前的一句问候,一个关心的动作,课堂上的一个关注,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相反过于严厉的老师,会给学生很强的距离感,让学生不敢主动的接近,学生就不能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交流,课堂中自然变为被动的学习者。总之爱学生并不难,对每一个学生微笑,和每一个学生交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和每一学生成为朋友,他就会在你的课堂中如鱼得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篇6

1、你勇敢吗?

活动分析: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方式:

1、讲述和讨论

2、角色扮演

3、自我测试 活动准备 :

1、测试卷一份。

2、三个情境小品。

附:测试卷问题: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敢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活动年级:三年级 活动过程:

1、认识、理解“勇敢”。

(1)你对勇敢的理解。

(2)说一说你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3)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勇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2、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大部分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小品三: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她去玩。小红有一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同意让其抄他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

3、学生结合表演和讨论: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古有李时珍,现有解放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性命,保护国家财产,抗洪抢险;警察叔叔与坏人博斗;科学家攻克难关等等。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勇敢。

4、回答测试问题,判断“勇敢”程度

(1)悄悄话

同学们可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互相轻声说一说测试题中的问题。

(2)小勇士解难。

做法是让同学们试着商量如何解决上述四题的问题,如何排除困惑。派一人上台做小勇士为大家解答他是怎么做的。

5、讨论:如何学会“勇敢”,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敢”

教师根据讨论归纳:

(1)自己独处害怕时,分散精力,多想一些开心的事,这称为分散法。

(2)平时多看健康、有益的书籍和电视,并加强身体锻炼,我们称之为健康法。

(3)战胜困难要有勇气、胆量、毅力和知识,我们称它为综合法。

6、同学们自由向老师提问,教师答辩

7、全课小结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勇敢一的面,这很好!任何一个人的勇敢精神都是从小培养的,人不是天生就勇敢的,所以你今天不勇敢或不很勇敢,不要紧!虽然今后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学好知识,学会用微笑对待困难,不急不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相信自己,我会勇敢的!

活动建议: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独生子女,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培养勇敢精神势在必行。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老师先讲了心里话,说明了自己曾有过的怯弱,但正确面对后,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另外采用“悄悄话”的形式,既保留了学生的“隐私权”,又让在这方面有自卑感的学生掌握了克服的方法,而“小勇士解难则是让那些比较勇敢的同学再次自豪地表现了勇敢。

2、我是什么样的人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a)议一议

i.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 ii.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iii.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b)谈一谈

i.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 ii.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 iii.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 iv.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c)说一说

回答,然后同桌交换着看看各自所写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如实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d)请你选择

i.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 1.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2.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3.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

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

ii.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 1.把不满的话憋在心里。2.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缺点辨解。3.与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坦诚相待。)中。

内。

e)采花游戏

朵”采到“花篮”中。其他同学打开书,将你采摘的“花朵”上的字都写在卡片纸上,然后写上你的名字,交给老师。

实践指导 a)演讲比赛

b)老师教你认识自己

i.照镜子 ii.反省自己 iii.参加课外活动 iv.听取别人的评价 v.敢于同他人竞争

vi.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教师总结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 篇7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基础,是提高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突破口。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其中教育环境是学校最能够尝试并改进的。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者与浦东新区某小学7 名教师组成研究小组,从改善教育环境入手,用一年的时间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针对教育环境“三因素”,进行辅导设计

影响学习兴趣的教育环境包括同学之间的影响、学科书籍的影响、教师的影响、班级集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本研究并非在班级中进行,因此主要从改善前三个因素入手,分别进行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和数学是难度最大、地位最主要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意义非常重大。

(一)采用小团体辅导形式,促进同质学生间影响

“小团体”是有共识、有互动的一群人(6~15位),出于自己意愿或追求共同目标而组合成的团体。小团体辅导透过团体内成员的互动及辅导员的催化,而使成员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表达自己、了解他人,进一步减轻或解除自己的困扰,以达成长之目的。[2]

小团体辅导具有多项功能:了解自己与其他成员的相似处;觉察团体成员正向的关怀、接纳与同情;在团体中一致、清晰、肯定地表达自我;目睹成员进行真实、勇敢、开放的情绪表达;在团体中感觉温暖与亲近等。[3]为此,在学校中使用小团体辅导的方式来处理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已受到非常的重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挑选语文和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低下的一年级学生各8 名组成同质的小团体,对他们开展学习兴趣的辅导。对于这些学生,小团体辅导不仅提供了与大课堂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更提供了接纳、温暖、亲近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取精良绘本为学习材料,提升学科书籍影响

在学科书籍方面,绘本具有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优势。绘本是指由图画符号和简单的文字符号,或者仅仅是图画来传递信息、讲述故事的文学作品。绘本具有形象的画面、多样的色彩、鲜明的人物、生动的语言,兼具图像性、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亲和性等多种功能,是适合幼儿及低年级学生的极佳读物。[4]

本研究挑选语文绘本和数学绘本进行精心的设计。语文绘本根据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个块面选择相应的优秀绘本;数学绘本采用荣获2009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童书奖、第十五届NOMA图画书插画奖亚军的《数学绘本》(全36 册,(韩)刘永昭著,长春出版社出版)。

每本绘本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小团体辅导中采用读绘本故事,玩绘本游戏、续绘本结尾、猜绘本内容、模拟绘本场景、学绘本涉及的课外知识等丰富有趣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挑选和培训教师,关注师生互动,提高教师影响

本研究挑选语文学科4 位(一位校级领导)、数学学科3 位教师组成研究小组,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同时,课题负责人为课题组成员提供有关绘本、学习兴趣、小团体辅导等学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定期学习、研讨和培训,将资料中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与消化,保证7位教师不仅能够对绘本进行合理的设计,更能够改变大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和教学方法,准确到位地开展小团体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启发引导。

二、紧随学习进度,实施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要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因此,本研究开展的每一次小团体辅导都是结合当下的学习进度进行设计与实施。

(一)筛选小团体辅导对象

参考相应资料,[5]编订《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和《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实验小学一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结果筛选出参加小团体辅导的16 位对象。

辅导对象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在调查问卷中,第1 题“你喜欢学语文(数学)吗?”里面的选项都是“4 不喜欢”;(2)在调查问卷中,第4 题“请把下面的几门课,按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排列”,将语文(数学)排在倒数第一位或第二位;(3)根据班级语文(数学)教师反馈,该学生确实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且学业成绩比较低。

(二)设计小团体辅导内容

语文绘本分听、说、读、写四个块面精选绘本,具体设计如表1;

数学绘本从《数学绘本》中挑选对应教学进度知识点的绘本进行设计,具体如表2。

(三)开展序列辅导

新学期开学,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确定每次辅导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相应的绘本、辅导教师,每2 周开展1 次小团体辅导,辅导主要安排在中午时间,每次持续25 分钟左右,共开展7 次。

三、回归教育环境“三因素”,考察辅导效果

开展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是为了改善教育环境中同学之间的影响、学科书籍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三个因素,从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应该从这些角度来考察小团体辅导的效果。

(一)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对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地位评估

本研究通过T检验考察学生在筛选标准中两道题目的前后测变化,如表3、表4:

注1:***即<0.001,差异极其显著;**即P<0.01,差异非常显著;*即0.01<P<0.05,差异显著;无*即P>0.05,无显著性差异,下同。注2:数学小组中有一位同学中途退出而未参与后测,下同

语文辅导小组的8 位学生和数学辅导小组的7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其显著的提升,学生对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排序也显著提高,有2 位学生还将语文排在所有学科的第1 位;数学学科的排序也有所提升,只是提升幅度相对较小。

以上数据说明,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语文数学学科的地位评估,有1 位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的80 几分提高到满分,对数学学科从惧怕变成了兴趣满满,并强烈要求继续开展小团体辅导,这都能凸显本研究的效果。

(二)改变了课堂教学中被动、竞争的生生互动,激发出友善、合作、倾听等积极正向的生生互动

单向传输、“秧田式”座位模式,成绩导向的评价方式等,导致当前的课堂生生互动仍然以被动和竞争为核心,良好的生生互动无从开展或难以充分发挥。[6]

本研究采用《活动反馈单》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考察学生对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的反馈与建议。

表5 中数据说明,由于小团体辅导的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生生合作的形式多样,沟通的方式多元,且由于是同质群体,有正向的关怀、接纳与同情,构建了友善、合作、倾听等积极正向的生生互动,因此,学生绝大多数表达了继续开展小团体辅导的期望。

(三)绘本兼具知情意等功能,深得学生喜爱,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科教材提供了良好的补充

本研究所挑选的绘本都是经典作品,很多绘本获多项国际大奖,数学绘本还被墨西哥政府指定为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这些绘本的画面、色彩、人物、语言都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而且趣味性强,连附带的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设计。表6、表7 中的数据显示,绘本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注:课题组中的1位校级领导,因健康问题中途退出,下同。

本研究使用《教师课题反馈单》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获取教师的反馈和研究心得。教师们普遍表示,语文和数学绘本为他们提供了学科教材的良好补充,想将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在研究中改变了学生观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营造了积极正向的师生互动

表8 显示,6 位辅导教师认为小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日常教学方法有比较大的区别,表现在:(1)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渗透学科知识;(2)教师态度亲切,更关注互动;学生少,能够因材施教;(3)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干涉学生;(5)做到快乐教学和鼓励教学。

与普通课堂上学生观的区别表现在:(1)非常仔细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在学科方面的问题,因材施教;(2)不以对错和成绩评判学生,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就表扬;(3)没有应试和考试的压力,像妈妈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

有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鼓励赞扬”等积极正面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而教师也能提升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效果。

四、通过实践反思,优化和提升后续研究

1.语文绘本的选择与设计有待提高。当前市面上成套的数学绘本相对较多,设计也相对成熟完善,但由于语文科目具有比较散的特点,而基本上所有的绘本都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并不直接对应语文的听说读写功能,所以语文绘本的选择还存在散、乱、杂等不足,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无字绘本对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相当丰富的作用,但如何将无字绘本设计得更为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仍需进行深入的思考。

2. 绘本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继续扩大。本研究的小团体辅导选择同质学生,并未在班级中开展,但班集体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大因素,本研究未有涉及。若将整个班级划分为某学科学习兴趣高、中、低三个层次,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选择不同的绘本,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辅导,便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绘本的功能,也能最大程度地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研究主要聚焦在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三个因素,效果显著,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若能够更为系统地改善其他因素,效果将更为明显。虽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改善是个系统工程,但也应该成为将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蕾.幼小衔接研究拉开帷幕[J].幼儿教育,1991,1.

[2][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y5jY6i4J9kavcNMBh_d AQCYOsGwxeKaCFreWHYQobTyya6SzGIlTjAp4jNHGe313Z76Pb2RLHuQoTG633S96WnCkukoLx8Tb38ZS4aDclrK

[4]褚佳男.基于读书治疗的绘本阅读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5]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探索 篇8

【关键词】高职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 实施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1-02

高职新生步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后,将会面对种种大学适应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专业情绪及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做好对高职新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询与治疗以“以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新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为环境适应综合症,外在表现为学业、人际、自我前途发展等方面的困扰,如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受感情问题的干扰,等等;内在表现为心态不稳、有强迫倾向、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神经衰弱等。由于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新生们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到新环境,必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外地学生对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适应。适应过程时间的长短反映出个体身心素质的高低。目前,大学新生以“90后”为主,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们的个性很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情绪易波动,对情绪缺乏有效的控制,从而易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相较于个别心理辅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高职新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如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具有共性,学校可以在高职新生中进行以班级、社团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个案心理咨询,增加了辅导人数,节省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团体心理辅导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咨询的效率。

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团体心理辅导以团队形式开展辅导,朋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向沟通的过程,良好的互动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朋辈互助的作用。每一个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受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

最后,注重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及时解决高职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为高职新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机会,在充满信任、和谐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高职新生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学规律和心理技能。可见,由于体验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实践和运用,因而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时性。

三、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新生提高自我认识。在活动中,成员们能够说出内心的困惑,也让每位参与者都参与解决困惑,在解决困惑的讨论中每位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引导每位参与者正确对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并积极主动去解决。

(二)理论基础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行为与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该理论还认为人们通常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为新生们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将为心理成长有困惑的新生们,提供可以观察模仿的榜样,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三)实施方案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参加对象为新生班级、社团人员,人数60人左右,时间为90分钟,地点一般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多媒体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团体心理辅导开始阶段。开始阶段主要进行如下内容:一是主持者开场白,即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活动形式。二是热身游戏。进行热身游戏能帮助成员提神,营造轻松的团体气氛,消除成员陌生感。如“刮大风”:成员围坐好,领导者介绍活动规则——老师说“刮大风,刮大风,大风刮到(具体某些特征的人,比如说戴眼镜的人)身上”,那么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必须立刻离开自己的位子,重新寻找空的位子。再如,“相识接龙”:围圈站立,待领导者示范后开始游戏。握手(两人同时伸出右手,拇指相对,旋转之后握手,打招呼),然后,两人猜拳,输的人站立赢家身后,双手搭在其肩上跟随赢家。相识接龙后,形成一条长龙,报数分组。

2.团体心理辅导过渡阶段。此阶段主要致力于让成员之间加深认识和了解。可每10个人一组,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规则是第一个人介绍完后,第二个人必须先介绍第一个人再介绍自己,这样可以使全组人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他人的信息。

3.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阶段。此阶段准备好笔、纸、盒子等材料,并切入主题。请学生将进入大学后困扰自己的事情、最想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不署名,折叠好投入中间的盒子。全体写完后,依次随机抽取一张,请团体成员共同思考,帮助提问题的人解决问题。主持者把握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引导学生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方法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同时,团体成员进一步交流,即针对“大家在进大学之前是怎样认识大学生活的”、“进了大学后,和自己以前对大学的认识是否一样”、“现在是怎样过大学生活的”等问题进行交流。

4.团体心理辅导结束阶段。准备笔、心形卡片、水果、录音机、歌曲等材料。进行团体分享和小结:一是了解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心得,并与成员分享,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二是对“在团体中我所学到的三件事情”、“团体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经验是什么”等进行总结,写完后交流分享。填写祝福心型小卡片,“对×××(名字)的祝福”,并选择礼物盒中的一样礼物(如水果),送给右边的成员。此后,指导教师总结并作出归纳建议。主要是采用总结性评估,通过对成员填写的评估卡,进行分析,了解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感受,协同助理员利用参与观察的方式,分析团体互动的情形,评估团体效果。

(四)结论

实践中,上述方案实施后,每个参与者都充分地融入到讨论之中,大家互相帮助,使参与者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团结协作的力量,互相沟通的重要性。从活动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8.6%的学生认为课程太多、无聊、社团太忙、对专业的认识不清,学习、生活和课余的活动产生了冲突。34%的学生觉得大学生活无聊、没有目标,觉得大学生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的就业有点担忧。22.6%的学生觉得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如说话的方式不正确、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往往引起人际关系不协调。11.3%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感情上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主要集中在异地恋、异性之间的暧昧、单相思关系。3.7%的学生在经济方面有困难和对学校的设施感到不满。

四、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高职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的心理成长有着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明晰困惑,消除焦虑,快速融入新环境。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新生获得关于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间接经验,知识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新生明确方向,减少迷茫。由于他们都是同龄人,能在心灵交流中找到共鸣,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摆脱孤独无助的困扰,学会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变化。

其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进沟通和交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合作、互动交流环节,需要参与者积极交往、沟通处理问题,在这些合作和交流中,参与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倾听,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有所改善,融洽的交流,促进认识、相互帮助,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其三,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团结合作。团体心理辅导能让新生在体验到团体合作力量的同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对团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辅导教师、朋辈的帮助下,新生们学会了更客观地分析目前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大学生活的问题,找到对大学的认同感,以便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其四,建立自信心,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团体心理辅导快乐、和谐的氛围,使新生产生温暖、认同、依赖的感觉,明白了自己的困扰大家都有,从而在相似中找到心理安慰。同时活动也帮助新生们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自信、包容、乐观地对待生活。

由上述可知,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可广泛应用于高职新生心理辅导中。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小根.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

[3]李薇,王淑华,徐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4]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8-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浅谈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下一篇:现货电话销售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