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图谱对《情报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与解读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所选取的知识图谱工具软件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所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应用软件Citespace 3.0.R2, 利用这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 分别绘制了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和引文知识图谱, 并基于软件的开发原理对图谱加以分析解读。

1 研究对象

利用国际科学计量学的最新研究手段——科学知识图谱, 来全景扫描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2 数据来源

通过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刘盛博博士所编写的JAVA专用程序 (CSSCIREC) 将下载的数据记录转换为ANSI文本格式, 以便于软件对中文数据的处理, 从而完成知识图谱的绘制。

3 知识图谱及其解读

3.1 作者合著知识图谱

《情报理论与实践》13年中共计有2891位作者 (含第二、三作者) 发文, 2181位作者仅发表了1篇文章, 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710位, 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共有294位。核心作者前十位排名分别是邱均平 (20篇) 、甘利人 (19篇) 、朱庆华 (15篇) 、焦玉英 (14篇) 、马海群 (14篇) 、储节旺 (14篇) 、王知津 (14篇) 、真溱 (13篇) 、汤珊红 (12篇) 、霍忠文 (12篇) , 这些多产作者对引领和支撑本刊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1是利用CiteSpace软件, 选取每2年为一个时间段共7个时间段绘制出的作者合著知识图谱。图中上面横条代表时间, 时间由远至近, 颜色逐渐从冷色变为暖色。节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 节点颜色的变化代表不同年份发文量的变化, 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武汉大学的邱均平与文庭孝、侯经川、任全娥之间;南京理工大学的甘利人与岑咏华、丁晟春、郎诵真、马红梅之间;安徽大学的储节旺与马费成、郭春侠、谢阳群、叶春森之间以及南开大学的王知津与陈婧等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

3.2 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情报理论与实践》13年中共计有1089家学术机构发表文章, 说明该刊收录范围较广, 其中发文20篇以上的机构13家, 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38家。核心机构前十位排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24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14篇)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05篇)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73篇)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70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67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36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35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3篇)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 (33篇) 。核心机构前30位累计发文1019篇, 占全部发文的37%, 说明这些核心机构为刊物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对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见图2) 的扫描, 可以看到没有形成较明显的聚类, 说明跨地域、跨机构的科研合作比较少, 但仍然存在。

3.3 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指通过选择高共被引期刊, 借助一定的算法建立期刊间学术联系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 (见图3) , 可以了解该刊的引文环境以及与其他期刊之间知识流动的关系。13年中, 该刊共计引用了4635种学术期刊、报纸和书籍文献, 引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共被引期刊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情报理论与实践》被引579次、《图书情报工作》459次、《情报学报》455次、《情报科学》376次、《中国图书馆学报》334次、《情报杂志》319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17次、《大学图书馆学报》207次、《情报资料工作》178次、《图书情报知识》175次。该刊的自引率最高, 说明其载文相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同类专业学术期刊中居于领先, 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者重要的参考期刊。研究中发现排名前40位的被引期刊中外文期刊5种, 分别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被引54次、《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49次、《Journal of Documentation》48次、《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46次、《Scientometrics》43次, 说明该刊与外文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仍须进一步加强。从图谱中我们看到形成了四个明显的聚类, 其中聚类1主要由国内图书情报学刊物组成;聚类2主要由《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计算机领域刊物组成;聚类3主要由《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科学学与科研管理领域刊物组成;聚类4主要由情报学、科学计量学等领域外文刊物组成。聚类1中介中心性最高, 构成引文期刊的核心区, 后三个聚类构成引文期刊的相关区, 而图谱中未形成明显聚类的其它刊物构成了引文期刊的非相关区。这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中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布拉德福定律。

3.4 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情报理论与实践》文献共被引时区分布图谱 (见图4) 。图中每个节点都表示一篇被引文献, 节点向外延伸不同颜色的圆圈描述了该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引文时间序列, 圆圈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引文数成正比。13年中, 该刊共计引用文献26119条。在共被引文献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现代情报学理论》 (严怡民, 1996) 被引25次、《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孟广均, 1998) 17次、《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 (缪其浩, 1996) 17次、《信息经济学》 (马费成, 1997) 16次、《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 (张晓林, 2000, 中国图书馆学报) 14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 1996) 12次、《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 (马费成, 1996, 情报学报) 11次、《情报学概论》 (严怡民, 1994) 11次、《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包昌火, 2002) 10次、《文献计量学》 (邱均平, 1988) 10次。研究发现高频共被引文献的作者中绝大多数为图书情报学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 他们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 引领和带动了本刊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还发现在高频共被引文献中图书文献所占比例超过50%, 这说明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教程与经典学术著作是构成该刊的主要知识来源。

4 结语

通过前面分析笔者以为《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始终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 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研究探讨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服务实践和科技信息工作。该刊能够抓住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 刊发出一大批既有理论水平, 又有学术深度的精品论文, 在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摘要:笔者通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收录《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010共13年的题录及引文数据, 分别绘制了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和引文知识图谱, 并通过对图谱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全面揭示了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关键词:科学知识图谱,《情报理论与实践》,文献计量学

参考文献

[1] 王知津, 黄莹莹.《情报理论与实践》学术影响力分析——祝贺《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7) :6-9

[2] 徐婷.《情报理论与实践》1980-2007年发文的被引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7) :20-22

[3] 董小燕, 张俊祥, 屈宝强.2000-2002年《情报理论与实践》载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1) :62-64

上一篇:2型糖尿病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尿酸的临床价值下一篇:城市快速路复合式互通式立交相邻出入口车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