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精选8篇)

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1

[size=4][color=red]从有关网站转载了下面这个有关食品专业的详细介绍,其中的内容有涉及了当前的行业状况,高校教学状况,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方面的信息.已经是相当详细的了.现在把它贴出来,让大家再来重新认识一下专业状况,再一次定位自己.我想无论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都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

[/color][/size]专业概述:

本专业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培养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食品科学类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设计单位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大致有两个方向:大、中型食品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工作;有关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从事经营销售、企业管理等工作。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 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 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 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要学科

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4、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

5、实践教学

包括工艺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0周。主要专业实验:原料预处理。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工学或农学学士。

8、相关专业

生物工程。

9、原专业名

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蜂学(部分)、食品卫生与检验、粮油储藏、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二、专业综合介绍

或许正如一些人戏称的那样,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能让人在生理和精神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专业。

“民以食为天”,本专业研究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吃饭问题,其作用不可低估。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她是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基础,涉及化学、物理、农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治理与工程等各门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和运用化工单元操作,并发展形成食品工程单元操作,从而促进食品工业向大规模、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同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紧密相关,她的发展方向是新包装手段和装备改善食品包装技术,提高食品保藏性能和货架寿命;完善蒸煮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研究合理的节能装置以降低冷冻食品的成本;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最优化、自动化及计算机的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虽然是年轻的技术学科,但她在现代社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比如,科学家正在试图把鱼的基因和西红柿的基因结合,培养一种更富营养的新品种。这的确是一个特别新兴的领域,虽然关于基因食品的利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也有待科学的定量分析,但我们相信这个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使食品工程生产出花样繁多的新新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美化我们的生活。

目前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比如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本专业学生要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发展动态。毕业生适宜到有关食品研究机关、设计部门、检验单位、食品工厂、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当然,如果不想进入具体的生产部门,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虽然可能清苦一点,但是会有很丰富的精神生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1401。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Food Science & Engineering)专业属我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食品专业更是如虎添翼,使人类解决当前的食品危机成为可能。

其实,说起食品加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江南青莲岗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但就其教育而言,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坎坷旅程方初具规模。

最早的古代书院设置的都是“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数,作坊式的食品生产根本难登大雅之堂。发展至后来,“六艺”演变为“天、算、农、医”四大教育方向,虽说有些教“农艺”的技校开设了桑学、蚕学等面向生产的科目,但关于食品的制作加工技艺仍以“传男不传女”的“祖传秘方”或“学徒”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缺少正规的学校教育。上千年来,食品教育只是作为农业教育的点缀若隐若现。地漂浮在历史的长河中。直至1927年,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驱的提议下,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将一些农业技校纷纷并入大学改为农学院,有的农学院初设与食品相关的农产制造科,这才使食品科学在高等教育中崭露头角。而食品科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出现于大学中,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始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发展,产生了对高级技术员、工艺工程师等人才的需求,培养技术类人才的职业教育水平才逐步达到大学本科知识研究生层次。

我国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在1952年的第一次院系调整中,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江南大学等校的食品、农业化学等系合并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即现在的无锡轻工业大学)。这便是我国最早招收食品专业本科生的高校。随后,1958年又进行了一次专业调整,此次新成立的天津科技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也相继开始招收食品科学方面的本科生,其中郑州轻院于1981年第一个开始双班招生。

现如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是举足轻重。它正在各类综合大学、农业院校、轻工院校及商学院中

上演着不同的角色。国家教委最新实施的专业调整使这一专业的口径加宽,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拓宽后的专业培养方向包括食品工程、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食品卫生与检疫、农产品及水产品的贮运与加工、冷冻冷藏工程及蜂学等等。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中国农大、天津轻院、郑州轻院、无锡轻工大、大连轻院、华南理工、浙江大学、华中农大、华南农大、上海水产大学、天津商院、黑龙江商院等在食品专业方面都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等单位也设立了授予硕士学位培养点。华南理工大学和无锡轻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据1993年底统计,我国1075所高等院校中设有食品专业的有83所,其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60所(现今已达76所),其余招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专科生。目前,在校人数达1.7万人。

在众多院校中,无锡轻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尤为成熟,在发酵食品及粮油方面都极具特色:原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粮油食品工业高等学院;同处一地的郑州轻工院则被同行誉为培养烟草专业人才的“黄埔”。华南理工在制糖工程方面独占鳌头。此外,西南农业大学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为全国重点学科,而云南农业大学在蜂学方面独树一帜,建有专门的“蜂学研究所”。因此,偏爱于食品专业某一方面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口味”选择合适的学校。

目睹食品专业的成长与壮大,我们不应忘记为此做出最大的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学术带头人。正是他们将科学的火种一代代延传下去,为我国食品行业不断输送着大量“新鲜血液”,像致力于“食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化技术”研究的前无锡轻院校长丁智霖教授,在“食品亲水胶体和食品多糖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许时婴教授等等。纵观我国食品专业的发展,“教”与“学”的成果都是喜人的。但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3—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同时,全国各地食品人才不平衡,许多县级小厂甚至没有专门的食品技术人员。上述种种都与在全国各工业部门总产值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人才的培养,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NIT)、威史康逊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均设有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系。因此,我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行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不容忽视。

再看全球,食品工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以2.18万亿美元的营业额雄居世界工业霸主地位,超过了汽车、航空、信息等行业。在我国,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在199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加入WTO对食品工业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预计未来20年里,世界人口每年将增加7300万,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这一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庞大队伍,“糊众口该糊己口”,相信不失为明智之选。

四、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五、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生长与健康的第一需要。由于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成败,在全球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里,没有哪一个政府能轻视食品工业的发展。正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工业与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并称为国民三大支柱产业,在我国,食品科学被科技部定为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它的下面,以前曾设有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多个具体专业,但教育部颁发的最新专业目录中,已将这些专业统一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样使得食品工程的专业领域大大拓宽,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培养更多宽口径、复合型的现代科技人才,更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食品工业在国

内外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技术竞争与人才竞争上。食品工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在我国,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或相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少,但大多数集中在轻工类院校、原国内贸易所属院校和农业院校中。在这些高校中,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国农业大学、无锡轻工业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院校均有一定实力和特色。此外,天津科技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天津商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等在食品学科方面也都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这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这些高校毕业生分配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食品科学类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设计单位,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去向大致如下:大、中型食品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工作;有关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从事经营销售、企业管理等工作。

但是最近几年受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及食品工业普遍效益不佳的影响,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陡然增大。根据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直属高校99届毕业生就业率显示,食品专业最大的载体高校——轻工、农业院校整体就业率均不高。无锡轻工业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就业率均不足70%,列45所部属高校的最后二位。著名高校尚且如此,其他院校的情况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同一院校内部,食品专业相对于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而言,也是非常冷清。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热门专业的不少优秀生在大三时已经接到高科技公司的聘用通知,试用期月薪普遍在3000元左右;相比之下,食品行业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待遇较低,让众多充满激情与幻想的青年人感到失望。反映到升学与就业上来,食品科学专业招不到高分考生,生源质量不高的状况一直未能改变;在校生改修其他专业或跨专业考取研究生以远离食品工业,又使不少食品单位难以觅到合适的人才以改善自身条件。由于生源不佳及就业形势严峻,不少轻工、食品类院校纷纷更名,随潮流开设了很多热门专业。这种不利于食品工业发展的恶性循环至今没有改善的迹象。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坦言:“说实话,舍弃学习了好几年的专业我也很舍不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你看吧,一边是信息产业的红红火火,一边是食品单位不断的减员增效,破产兼并。你说我该去哪?”

就目前而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冷门专业,在招生、就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能否因此而认为食品专业已经没入夕阳,不值得重视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在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对食品的需求依然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温饱型逐步向五彩缤纷的精品科技型过渡。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反映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百分比的恩格尔系数,我国城市为44.5%,农村为53.4%,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上40—50%的平均水平。它表明传统的食品制造与食品简单加工在食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营养,并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食品企业不断出现,它们已经创出了很多驰名品牌。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营养保健食品、生物食品、食品的精深加工业将有较大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专业科技人才将有极大的需求。那些学有专长,又勇于开拓创新的食品专业毕业生将会成为这些新兴企业的主角。

其次,现在食品行业所出现的生产不景气,下岗人员较多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所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带来就业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依靠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承包统配,实行高就业低工资的政策。食品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生产短缺消费产品的企业吸纳了大量人员。各地重复建设过多,生产效率低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就业已走向市场,毕业生就业的选择自由度增大,人才流动呈活络畅通的状态,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对食品工业的要求,加快国有食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众多中小型企业积极试验和推广产权重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国有食品企业的运行质量和运转效率,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积极组建若干跨地区行业的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集团,推广现代企业制度,以科技为动力,开展食品精、深加工,增强知识经济,大力开发智力型人才,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可以想象,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各项政策的落实,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会有所改善。

与世界的接轨,使我国食品市场与流通秩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大量引入,为食品工业毕业生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工业也在进行大改革。今后的食品工业,将会摒弃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向着高科技高附加值,向着食品工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毕业后从事一切与食品生产、检测、开发有关的工作:

食品化验员——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工作;

食品生产主管——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管理和协调;

食品研发人员——应用现代营养学知识,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效食品;

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2

一、合理设置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其主旨是为食品生产企业输送技术人才, 直接与地方食品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由于不同食品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 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对高校如何合理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必须对原有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材施教, 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环。模式化教育的

弊病就在于刻板化教育, 不能因材施教。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它要求教育必须有针对性, 在实施一定的基础课教育后, 就要尽可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发挥各自的才智和潜力, 提高其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效率。因此在专业课设置要富有弹性和可选性, 在专业方向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要求, 做到因材施教, 分流培养。对选修课设置要更富有“柔性”和“实践性”、“多学科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 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如果这些方向都要面面俱到, 那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难以讲深、讲透, 造成学生的知识广而不专。因此如何合理设置课程,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多方向性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面+点”的模块式教学。“面”就是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 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点”就是按不同专业方向, 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在该方向上获得深入学习。在“点”的课程设置上, 可以与地方食品行业经济和地域特点结合, 形成各高校的鲜明特色。通过“面+点”的模块式教育, 可以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的同时, 在具体方向上获得深入发展。同时也更能满足不同生产类型的食品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普通高等院校过去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学科性教育, 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的严谨和完整, 因此极易造成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生产脱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旨是为食品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学科性教育模式, 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在教学中有机融合职业教育元素, 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建设为切入点, 增补部分国家职业标准双证课程, 使学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 实现“双证制度”课程互认模式,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突出职业性和学历性, 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 同时获得普通高校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学生质量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重视实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但由于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不可能涉及所有技术、方法和项目的理论和实验。同时, 作为工科专业, 只有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 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 真正感受和感知食品企业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在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并结合在各种实习中的认知, 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 更全面地掌握食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和方法。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 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 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 在传授学生各种工作技能的同时, 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力度, 使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 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 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伴随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 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品质、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 人才培养必须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向现代的复合技能型转变。只有时刻把握食品行业的发展潮流,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 根据社会需求, 合理设置课程, 调整办学模式、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俊、张家年、罗学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 高等农业教育, 2009, 1:54—56。

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3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 工程实践 教学改革 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83-02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一直在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大多高校仍重视理论多于实践。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较小,并且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内容的设定不符合课程任务,缺乏实践的相关资料;尽管实践课程的课时有所增加,但是执行的力度仍不够,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1]。

1.2 实践教学方法不合理,综合性实验比重少

目前该专业的实验课大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综合性的实验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实验课堂中,教师将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学生做实验只需按部就班进行,全程由教师指导。

1.3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长期轻视实践的观念,使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实践课程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素质偏低,教师不愿意去当实验室的专职教师,并且实验教师的晋升机会有限;并且缺少工程技术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例如精密试验仪器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能,导致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出现漏洞[2]。

2 如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1 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实验教学与综合培训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将实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 注重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必须对实验室的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多方向、多元化、多功能的开放式实验平台,不断加快实验教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将“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开设基础性综合实验、分析类综合实验、专业性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要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吸收以及能力的培养为重要思想,设置内容从基础实验到不同难度的实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基本型实验能够直观反映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综合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难,学生须根据教师科研成果的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是以科研训练为主,试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在旁辅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4]。

2.3 增加学生自主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合作学习法和小组学习法为主的实验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实验设计、实行、处理、分析、报告、结果、讨论过程,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意识。进行基础操作实验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类、食品工程类和生物工程类研究型实验项目和内容,并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便于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掌握该研究领域内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设选修实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并且建立网络开放式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实验,对实验进行了解、预习,加强与教师沟通,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试验考核机制,改变以往试验评价报告为主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和能力的评定,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5]。

2.4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紧缺的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校外的实习,聘请专业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将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种途径。为了保证该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平台,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洁,胡文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1):72-75.

[2]鐘瑞敏,黄国清,肖仔君.食品工科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18-121.

[3]李昌文,景建洲,纵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4]陈平,刘晓青.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51-152.

[5]王仲民,姚合环.高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21-122.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4

【专业代码】0814

【内容简介】本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2.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

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5.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工程训练、食品贮藏加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食品新产品开发,一般安排8-10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史 篇5

《漢書》雲:“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上古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蓋天下蒼生,夫禮之初,莫不始諸飲食。老子以烹小鮮喻大國治,融以四歲之齡,讓梨於兄,皆出食禮。吾農業學府,農乃立校之基,農興皆以食觀,故有食精則人昌,人昌則文盛,文盛則致禮一寓,此為我院創立之始願。

甲子大吉(1984年),民多餘糧,慮糧之精進,惟有食宜,是時見機而觸,丙寅(1986年)之年設“農畜產品加工”之業以充畜牧獸醫系,位為我校之東隅(庚辰2000年回遷校部)。越八載,應南巡之風迎市場之浴,順勢時潮,曆吉日乎吾將行,甲戌(1994年)新曆六月二十日,與農業工程系下“農副產品加工”業者並為食品科學系(丙戌2006年更現名)。時年九月複學,首招四年學制之“農產品貯運與加工”本科專業及三年學制之“農副產品加工”專科專業,合青衫六十人,教員一十四名。上官新晨、朱峰皆以副職之名掌全系政務黨務,是為我院開池掘井之源本。

乙亥(1995年)新曆八月三十一日,金永忠拜吾系總支書記;九月十三日,上官新晨擢為主任。屆創系一年餘,我系黨政體制皆俱齊備,金永忠領全系之黨務,朱峰輔之。上官新晨為政務之首輔,魏國維,徐明生,張秋根三人次之。後因發展之變,人員逐一有調。丙子年(1996年),朱峰,魏國維,張秋根三人自系調出;戊寅年(1998年)十月六日,系主任上官新晨授學校副校長位;當月,餘清華任系副主任。乙卯年(1999年),董開發進系副主任。千禧庚辰年(2000

年)餘清華轉總務處職。辛巳蛇年(2001年)五月十四日,徐明生加系主任銜;六月二十日,金永忠調經貿學院總支書記;同年,黃占旺任系副書記。壬午年(2002年)黃占旺兼系副主任。乙酉年(2005年)黃占旺陟系總支書記;王蘭為系副主任。丙戌年(2006年)王蘭移校工會職。庚寅年(2010年)高鵬任院副書記。辛卯年(2011年)王文君進副院長。壬辰龍年(2012年)三月五日,蔡海生升院書記職,黃占旺徙工學院書記崗;董開發改副調研員;當年夏,吳國平任副院長。環自乙亥年(1996年)學院黨政各職充盈不期一年,變易常常,曆十六春秋後才得完覆,雖如此,然其位其崗其責皆順水而行之而未有偏誤。

吾院之發展,重精藝而不苛數量。自甲戌(1994年)招生始,始唯“食”而文。丙子年(1996年)增“食品工程”本科、“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專業。後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庚辰年(2000年)原“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及“食品工程”合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其後業已成吾省特色品牌及重點學科。辛巳年(2001年)謫“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甲申年(2004年)增“食品品質與安全”、“輕化工程”兩專業,與“食品科學與工程”起,相輔相成,你中我存,我中有你,形和諧共濟之格局,皆以培育化學、生物、技術、品質、檢測等為目標之專門人才。自癸未年(2003年)吾院喜獲“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後,丁亥年(2007年)收“農業推廣碩士”之“食品加工與安全”碩士點;校慶七十年際,學院再入一“工程碩士”(食品工程專業)專業學位碩士點;辛卯年(2011年)更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自吾院本碩各專業厚實背景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贛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後,“食品科學

與工程”更晉為我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其教員隊伍譽升省級教學團隊之榮。

梅貽琦大師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今餘人評一學府,盡以教授量為首衡。吾院創立之始,惟一副教授,為舉校高知教員之一百五十二分之一,實乃一布衣小系。然吾院創始之諸君,甚曉人才乃務本之道,縱橫一十八載,無畏路遠之多艱,不懼稼穡之不易,引送相容,屯餘車其千乘。凡全院專職教師三十人整,教授五人,副教授者一十四人;教輔人員六人,其研究員一人,高級實驗師兩人;至碩士者一十四名,執博士之耳者一十七人,學校特聘崗之“未來之星”先後達六人,而此絕非徒其虛表之名也。遙想吾院創業當年苦楚之際,上官新晨旋以講師身份研發之“黑米乳酸飲料”即達國內先進水準。丙子年(1996年)自上官新晨、徐明生諸君對“雙歧桿菌”之研發始,盛得首長肯定為中國最好酸奶之“三康”酸乳。其間,學院開發“森林飲料薏仁汁”、“薏仁乳酸”成果轉至他企;至癸未年(2003年)學院入囊“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前,上官新晨之“葛根品種選育高產栽培及開發應用”、“銀杏葉黃酮工業值提取及產品”、“納豆激酶發酵微生態食品的研製”、“青錢柳綜合利用及產業化”、徐明生之“火腿發酵微生物分離及發酵工藝”、陳衛平之“發酵早秈米琥珀米生產工藝”、“全汁青梅酒生產工藝”、王文君之“不飽和脂肪酸雞蛋的生產”、閔嗣璠之“奈李早結豐產穩產栽培技術”或受省部廳級經費資助、或被鑒定、或受獎勵、或昇華產品,繼激發全院教員之科技動力。眾以博觀約取之態,厚積薄發之勢,苦心求真,揚吾院“求實”之精氣,弘吾校“抱樸”之

靈魂。上官新晨領銜之“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獲批江西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翌年,其“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晉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更有五位教員一舉拿下六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錢柳”的多年推敲則勇摘我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之殊榮。至壬辰年(2012年)仲夏,學院合一十二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一十六項省部級科研專案,科研經費逾八百萬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 篇6

姓 名:

出生年月:1986年6月

毕业院校:郑州粮院

学 历:无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管理科学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9月至6月 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

9月至206月 就读于江苏身运河中学;

专业课程

粮油食品检验技术、粮油保藏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农产品产后理、谷物干燥技术、储藏物害虫与防治、仓储工艺与设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范文

实践经验

大一、大二期间曾多次做过家教、促销、派单员等兼职;

8月在郑州科技馆做讲解员;

9月在中储粮郑州直属库参加生产实习工作;

209月在河南省国家粮食储备库实习。

技能水平

专业知识掌握牢固;

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对计算机较熟悉,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的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

我来自农村,有着对粮食和粮食行业与生俱来的感情、忠诚与热情;更能吃苦耐劳,做事认真,从不推卸责任;性格内敛,但不乏热情,易于相处,能较快地融入集体,团队协作能力较强。

浅谈当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进展 篇7

1 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产品的需求,且与如今食品学科的发展也不适宜。所以,利用科学技术对食品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已经成为了食品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使得食品学科在民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变得更为显著。

1.1 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科技也逐渐受到了科技界的重视,而科学技术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也使科技创新的重点转向了民生科技,比如节能、健康、环保与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规划和民生科技的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这也使得民生科技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食品科学作为民生科技的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使得其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如今人们越来越担心食品学科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因为如果农副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也会影响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引起食品贸易争端,甚至会极大的降低食品企业与政府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而这些所带来的间接损失也是极大的。二是食品问题所带来的营养失衡会给用户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人口健康问题也是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的问题。根据多年的研究显示,尽管职工工资提升了10倍左右,但是人们的医药费用却上升了150倍左右。2002年,全国的卫生资源消耗了6000多亿元,而因病、伤残等产生的损失则高达7800亿元,两者一共使用了14000亿元。昂贵的医药费用不但普通家庭没办法承担,而且也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根据研究显示,膳食因素在保证健康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远远大于医疗因素。所以,促进食品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衣食无忧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创建和谐社会极为有效的方法。

1.2 为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资源保障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并要极大的加强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作为整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给学科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也享受到了学科化所带来的成效,并取得了学科化在资金、装备等方面所给予的帮助,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食品科学的发展应该依据科学技术的改革,对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解决,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取代传统的生产技术,以便对食品产业进行改革 ;利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资源使用率和生产水平进行提升,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与应用,从而确保食品学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由于科学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代表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产业的改革有着极大的影响。分子生物实现技术的创新使营养素与食物对基因造成的影响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这类研究有了实现的可能 ;高效分离技术的应用,为人体从分子水平方面研究食品体系组成和效应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高效发酵菌种的改进与功能食品基料生物加工技术的使用,对促进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变革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食品科学的发展、人体健康的增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食品科学不得不转换角色,也是其在科技舞台上占有了一定的主导地位。

2 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

2.1增强科学技术创新意识

由于国家在食品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战略需求,这使得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规划食品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认真研究食品学科的发展态势,并详细了解食品学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学科建设中,研究人员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以便为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2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

食品学科研究人员要想确保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就需要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因为食品学科具有高度集约的特点,且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需要一定的先进技术给予支持,但由于当前食品学科的研究投入较少,缺乏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且很多研究机构的装备都较为落后,从而使得食品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食品学科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在国家食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地方,建立相应的食品学科研究实验基地或者是工程实验室,并配置必要的研究装备,以便对研究食品学科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提高,从而保证食品学科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原创性。

3 结束语

食品学科作为国家经济主体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具有研究性的生命学科,而且食品学科的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食品学科的发展应该依据学科自身存在的优势,努力抓住发展机会,并对前沿领域进行不断创新,对科学技术进行改革,以便使食品学科能够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一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

摘要:食品工业的发展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为主要理论依据,且这两者都具备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与农学、工学及医学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另外,食品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作用,并对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进行了论述。

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8

[摘 要]课程群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开展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打破教学资源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删除重复和过时的内容,使得部分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得到更新,实现课程群建设的规模效应,这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群的建设还缺乏理论指导,课程的整合多以教学和实验内容为主,主要是减少重复,加强农产食品贮藏加工与品质安全控制的融合,突出畜禽产品、果蔬产品、食品发酵加工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关键词]课程群 高校 目标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7-03

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1]在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大环境下,课程群建设成为近几年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开展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打破教学资源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删除重复和过时的内容,使得部分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得到更新,实现课程群建设的规模效应,这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课程群建设的作用

课程群建设不同于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它属于中微层面的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具有以下作用。

(一)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群的组建需要相应教师共同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知识体系框架范围内对具有共性的知识进行整合,这种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加强了师资力量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断地共同研究探讨,有利于加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知识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又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长期保证。教师们在打破课程壁垒的统一知识体系中各尽其长[2],充分为大课程的不断完善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十分有利于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进而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课程资源的非重复利用和课程群建设中的一些产物如精品教材、课程网络资源等不会轻易流失,极大促进了课程群建设不间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而这些教学资源转变为成果的实质性优化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生的竞争力

适应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是课程群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僵硬地将陈旧、过时的知识一味地灌输给渴望学习真本领的学生,很难满足这一目标。[3]课程群的建设顺应这一需求,在课程知识中不仅仅完善融合多门课程新鲜的知识内容,还加入了充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实践模块。目前,学生的素质已不仅仅由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所评判,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4]课程群的平台和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融合以及教师团队的创新协作,共同为学生广泛素质培养提供优质的土壤,学生在系统的知识学习中,既充分掌握了形象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加强了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的将来夯实了基础。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笔者所在的食品科技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3个系,对应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他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本科教学同时配有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学实验中心和生物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相关专业教师按照专业教授课程,但有交叉和重叠。这样就造成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复,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效率提出了意见。基于此,我们尝试开展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课程群的建设,这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宽基础上的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整合建设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拥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因此,课程群的建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1.课程的有机融合

根据所开设课程间的横向相关性和纵向传承性,对现有课程进行客观有效的知识体系整合。对于陈旧、过时的学习内容,予以删除并重新修订;对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交叉重复的内容,在体系结构内进行深化,使课程之间层层递进,由浅及精,充分提高课程进行的效率,特别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上下游的关系,进行基于知识结构体系的系统整合,并适当地添加适应当前学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知识内容,加以融合,形成最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以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为例,食品科学工程和食品质量安全这两个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食品科学工程的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学和食品营养与化学对于食品中的淀粉糊化和老化这个知识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对该知识点从性质、结构和口感风味再到安全性、营养性各方面进行整合,该知识点可以由简及精,逐步深入,由书本理论知识而深入实验实践,让学生们更为全面有效地了解学习并系统地掌握它。而食品质量安全的仪器分析和有机分析这两门课程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气、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的研究分析,可以对两门课程中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地整合,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简单介绍学习并充分掌握,具体到有机分析课程中进行应用测量分析,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加以课程间知识体系的融合,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课程群的模块分解,突出就业或考研导向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的框架分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其中拓展教育可以跨专业,全部为选修课,同时提出考研建议选修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必修、选修和课外必读选读课程;而在专业教育中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综合实践四个必修环节,这是核心课程群。学生们可以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这样不仅保证了核心知识,还将课程群分解,适应不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发展选择。

食品专业课程的开展中,为了适应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可以适当开设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块,让学生们可以有取向性的选择课程选修模块。不同专业领域课程模块可包含乳产品加工模块、肉产品加工模块、果蔬加工模块、酿造发酵模块等。各模块开设更为专业实用的课程,并建立相应实习基地,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充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5]对于有志考研的学生,规定必须选修一到两个模块内的难度较大的课程与训练,例如: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包括实验),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RT项目)等。

备课的时候,课程相近的老师可以集体备课,打破不同课程间的框架束缚,深入探究,充分满足开展教学的各方面需求。例如:对于农产加工(植物原料),可以从“原料学—食品机械—加工工艺—食品工厂设计”这样一条路线进行备课;对于特色与优势的肉品加工、质量与安全控制模块,可以类似的从“畜产品原料学—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角度备课,学生选择此模块后可以较完整地掌握肉品加工知识。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群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学科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应充分体现该学科的发展规律、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南京农业大学的食品科技学院,在肉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酿造发酵、食品安全检测等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可以突出特色与优势,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在大学二、三年级,组织学生参加“江苏高校食品论坛”、学校的“明日工程师”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开发新产品,提出研发和产品营销推广思路,以团队的形式,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对于参加国家、省、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根据其结题成果,在保研、就业时给予推荐。在大四学年,我们只在上学期开设了必修课(4.5学分)和选修课(6.0学分),并开放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使其尽早进入毕业选题。鉴于就业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学生毕业实习,鼓励学生进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先后与中粮集团、雨润集团、康师傅、江苏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洋河集团、今世缘酒业集团、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卫岗奶业集团等建立实习基地,推进双导师毕业论文(设计)。对有志继续深造的学生,我们重视科研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科方向设计实验项目,将实验教学从各门课程中抽离、整合到课程群主干课程中,以综合大实验(有时集中一周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开设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训练阅读文献资料、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热点、写作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为了能及时了解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实施情况,学校还需对课程群的建设进行系统评估,因此,建立一个详细的评估体系也是课程群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建立课程群的评估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群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二是建立评估体系,根据检查结果的反馈数据对课程群的建设评分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在评估系统的监督下,充分保证课程群系统的高效运转和实施。[6]

课程群的检查可以是定期阶段性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设立期中检查和终期检查。在期中检查时以网络评价与听课的形式,由学生意见、教学督导、教师代表意见等广泛意见组成,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而在终期检查验收时可以通过建立的评估体系进行合理评分并对课程群加以评价或验收,给予必要的奖励,充分发挥课程群的效能。在评估体系中,各类评估指标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加以确定,一般来说,评估体系的框架与课程群的建设框架结构基本相似,一些主要的评估指标如课程改革、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课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很详细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相应更为具体的评估指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确保课程群建设评估的质量,充分保障课程群建设的高效实施,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课程群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其运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群的建设还缺乏理论指导,课程的整合多以教学和实验内容为主,主要是减少重复,加强农产食品贮藏加工与品质安全控制的融合,突出畜禽产品、果蔬产品、食品发酵加工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各课程衔接性和渗透性不足,实践水平与企业要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等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去完善和提高。

[ 注 释 ]

[1] 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3):139-141.

[2] 王俊.当代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特点与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14-15.

[3] 张剑,李梦琴,冯勤,艾志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6):50-52.

[4] 张轶,任海伟,赵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4):81-83.

[5] 屠康,马龙.美国和德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3(3):49-52,65.

[6] 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25-27.

上一篇: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下一篇:城管执法队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