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精选11篇)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1

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环境科学 02(全日制)环境工程 03(全日制)环境生态学 04(全日制)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化学 或 816环境微生物学 或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科目为污染控制工程(内容包括: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学)。815化学科目主要考查对现代化学基础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工科四大化学的有关知识,不考查统计热力学、结构化学等知识。

四、参考书目 815化学

《现代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

816环境微生物学

新祥旭www.xxxedu.net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忠鲠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环境规划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怀城等

马中

周德庆 王家玲等

顾夏声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程声通

曾思育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

新祥旭www.xxxedu.net

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2

一、丹道是中国古代人体修炼的系统工程

中国古代道家探索如何运用自然之道使人得以长生不老,青春常驻,并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得以整体升华——“成仙”的途径。道家文化通过数千年的道理探索和实修实证而形成的控制人的生命和健康,激发人的潜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统称为丹道。

丹道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关于以气功导引为主要技术的人体保健一延命一提能的系统工程。丹道区分为外丹丹道和内丹丹道。

(一)外丹丹道。外丹丹道是中国古代道家关于从自然原料“丹砂”中冶炼出使人保持青春和延长寿命,激发人的潜力的外丹(“金丹”、“神丹”或“仙丹”)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虽然对外丹丹道的探索对于现代化学的奠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外丹丹道的目标反馈评价,其实证结果是失败的。

(二)内丹丹道。内丹丹道是道家关于通过人的意念控制和“服气吐纳”之术(导引术),使人自身体内形成保持青春、延长寿命和激发德智体潜能的“内丹”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对于内丹丹道的目标反馈评价,其实修有果的似乎不乏其人。但是,对其进行科学实证却缺乏研究。内丹丹道是人体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材料。

虽然内丹丹道的理论体系采用了外丹工程学的模型以及技术术语,例如:筑基、安鼎、生火、采药、还丹、火候等语言范式,但是,内丹丹道却具有与外丹丹道完全不同的炼丹材料——人体自身,以及完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服气吐纳”和“意念导引”,并具有不同结果——“内丹”。

武当山发掘整理的《心性图》(《玄机心法图》)、《修真图》(《修真图》)、《内景图》(《内经图》),是古人进行丹道实修的工程图和体验示意图。

二、现代人体科学为丹道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人体科学”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院士20世纪80-90年代提出建立宏伟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子系统之一。钱学森认为,可以在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人体科学。关于人体科学的设想,不仅为丹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研究和政策科学的支持,而且提供了研究现代化的途径。

(一)人体科学的基点:“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钱学森认为,人体科学设想的实现,将是中医现代化和医学的革命①,甚至很可能是一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②;它不仅为改造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提高人的智慧并“创造新人”。

建立人体科学体系的基点是,“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③。关于“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是一个关于人体研究的创新思维。它同时构成运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理论进行人体研究的前提。

对于人体复杂性的认识,是受人体特异功能、气功和中医三个方向研究信息回流的结果,而系统科学为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现代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及其复杂性研究也为当代丹道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判断,既为丹道修炼的目标及其结果提供了可行性论证,又是对丹道进行研究必要性的理论根据。同时,现代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方法,复杂性研究理论也为探索这种古代的人体修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新的表述概念、方法、理论、模型和技术,它将为推动丹道工程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和技术的支持。

(二)人体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钱学森定义了“人体科学”的内涵,并用排除法和列举法界定了人体科学的外延范围。

1、人体科学的定义。人体科学是研究人体功能及其保护并发展人体潜能的科学。它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的功能,发挥人的潜力④。

2、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4个方面,即中医、气功、特异功能和其他⑤。因此,对于与丹道相联系的“道医”,“呼吸吐纳”和“导引”气功,以及与丹道修炼人所出现的各种异于常人的特殊功能等等,应包括在人体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3、人体科学研究范围不包含思维研究、“生理科学”;“人学”的研究范围超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的应用技术包括非生命的内容。因此,“人体生命科学”的表述不准确,不加“生命”为好⑥。

(三)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

钱学森以科学前瞻性眼光将人体科学纳入他提出的创新型现代科学体系,其中包括现代科学技术11个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人体科学以及文艺理论)。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一大部门。

在“人体科学”这个大部门中,人体科学的哲学概括是“人天观”。“人天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互动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通过“人天观”指导人体科学研究;“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人天观”来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钱学森强调,在新的科学体系中,人体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平起平坐。因为“人体科学确实是了不起的,因为人体科学就是研究人”⑦。

(四)人体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钱学森认为,人体科学研究既要警惕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倾向,又要抵制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方面的进攻。

1、警惕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倾向。这是因为在一些自然科学技术部门,由于受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很容易犯机械唯物论的错误。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太死心眼儿,看问题简单。

2、抵制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方面进攻。(1)防止犯政治思想错误。(2)有效抵制两方面的干扰:如果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那说我们是唯心主义的,他自己必定是机械唯物论者;说我们是机械唯物论的,他自己必定是唯心主义者。

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意见,对于当前丹道工程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丹道人体科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代中国“丹道”科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制约因素

当代中国“丹道”研究,在资料整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实际修炼也不乏成果。但是,对于这些资料和结果的科学研究却进展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1)我国丹道研究者缺乏现代科学知识。(2)现代一些科研工作者缺乏丹道实修的知识,且简单地拒绝对这种知识的研究。

(二)当代丹道研究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当代中国丹道研究所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在于:(1)发源于20世纪末并波及本世纪初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所提供的新的研究方法论;(3)关于人体科学的设想,为当代丹道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现实可操作性的路径。

(二)丹道面临的现代化研究的挑战

当实施现代科学研究的路径时,丹道也面临一些现代化研究的挑战。

1、关于丹道修炼的目标的实证性问题。关于丹道修炼的目标,可以简略归结为四种,即成仙、得道、长寿、健康。这四个方面不仅需要接受数千年的实修身证,而且又不得不面对现代科学的实证性检验。

2、关于丹道修炼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现代诠释问题。尽管钱学森提出建立“唯象气功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指出了方向,但是,建立既能为现代科学所接受,又能为当代民众所理解,还不能失掉传统丹道本质的现代丹道修炼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3、实修环境的缺乏和实修人群的不足问题。

4、丹道核心实修技术保密性所造成的困难。20世纪80年代至今,虽然各类气功,如体育养生气功,医疗气功等,在社会层面开展了广泛的推广普及工作,但是,由于丹道核心实修技术的保密性和教外不传、教内单传的限制,对其学习、推广和深入研究造成了困难。

5、政策和法律管理困境。对于气功、中医和特异功能的立法政策和管理理念需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科研工作的落后,是造成对气功、中医和特异功能的不确定性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对于气功、中医和特异功能的存在与否以及真伪性方面的判据困难。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大自然探索》,1983年,第3期。

[2]钱学森:《人才》,1983年,第1期,第5-7页。

[3]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在中国人体科学学会首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1990年6月28日),《自然杂志》,9卷5期。

[4]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载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9年,第15-33页,转载: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第15卷第3期。

[5]钱学森、陈信:《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自然杂志》,11卷5期。

[6]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载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9年,第15-33页。转载: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第15卷第3期。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3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需求分析

1.新时期高等教育环境专业发展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1950年,我国仅有高校193所,在校大学生13.7万,在学研究生1261人;到1977年,高校增加到500余所,报考570万人,录取27万人;1999年,我国高校数量发展到1071所,在校本科生340万人,在学研究生23万人;随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高校2941所,在校本科生1494万人,在学研究生179万人。所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是高校数量还是本科生、研究生人数都得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高校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协同育人。通过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和“卓越计划”,整合科研、行业、社会甚至是国际方面的资源,扎实推进了高校与国家部委、行业企业、地方厅局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同育人工作。二是资源共享。63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65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于高校教学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大批教师团队在“爱课程”网等3个网站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时以“中国大学MOOC”为代表的慕课也正在兴起。“爱课程”网、网易、央视网3个网站课程页面浏览量累计1.27亿次,课程访问量超过3852万,“互联网+高等教育”正在迅速发展。三是强化实践。目前全国已有6000余家企业与高校签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其中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626家。同时,新建了一大批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实施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实务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专业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我国环境问题并不突出,环保意识较淡薄,只有少数学校开设环境保护相关课程或专业方向,1977年开始有7所高校开始环境专业招生,可以说该时期是环境专业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由于环境问题开始显现,社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成立了环境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我国环境专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治污需求日益迫切,开设环境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环境专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着部分高校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的问题。随着环境问题复杂性不断增加,我国治污工作任重道远,环境专业建设步入深化阶段,专业日趋完善和成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学科在推进理工交叉的学科建设、环保人才培养和环保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下,国家对培养环境学科高端人才提出新期待。

3.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高端创新人才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重在人才驱动。最近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同时,我们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重在育人,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4.环境学科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端人才保障

环境学科涉及理、工、农、经、管等多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环境学科的重要特色。同时,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污染过程、污染效应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生态、健康等问题的渗透、交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广泛性,环境污染防控目标和方法的多样性,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端环境人才。

5.环境污染治理需要高端人才支撑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需要铁腕治理。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要相继出台。

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迫切的环境治理需求,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是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美丽中国愿景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6.高端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二是分析理解能力全面,三是处事能力成熟,四是应对挑战能力突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机制,培养出更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尽一致

自高校扩招以来,环境专业培养规模急剧扩张,人才培养数量增速较快,培养的人才类型多偏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尚待设立。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2.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匹配

大学在我国创新体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水平高影响力的论文和成果较少,学术大师、一流学科较少等。

另外,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原本并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尽管我国高校师资队伍持续增长,但生师比仍较高。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3.57万人,比2013年增加3.95万人;专任教师153.45万人,比2013年增加3.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68:l,逼近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不超过18:1的合理标准。而美国生师比小于10:1的学校达90所,加州理工学院生师比只有3:1。比较起来可以发现,我们的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大,带的学生较多,有些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

3.培养模式机制与高端人才培养要求尚不完全相适应

偏重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学生的教学投入、工程实践、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培养等方面有待加强。

4.监管评价体系与高端人才培养要求不相协调

有的学校过于把论文、专利、项目经费等作为考核硬指标。这一做法有助于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但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往往会使工科理科化,一味强调科研经费往往会导致理科工程化。

个别学生受到求新、求奇、求快、求利的思想冲击,还存有抄袭、剽窃、造假等不端行为。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由此引发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的思考。

三、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再创新的思考

1.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作为教育发达国家的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不是被动的跟随者,而是积极的引领者。研究型大学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坚实基础。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造性贡献奠定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智力支持作用。

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经历了从通才向实用人才、全面人才、创新人才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培养拥有“精深的专业造诣、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具有批判和变革的勇气”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其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一半以上(53.12%,我国约30%),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数理化生构成通识教育的主体,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专业教育课程则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工程设计能力,非限制性选修课程涉及方向多,学生选择空间大(见下表)。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例越大,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就会宽一些,研究领域也会广一些,我国学生在此方面尚显不足。

总体看来,在教学方法上,美国研究型大学多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提升实践能力;在培养模式上,以学分制推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以导师制推动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以产学研协同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在评价体系上,将教学研究成果与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师聘用、晋升、终身制和工资等级直接受到教学记录的影响,同时重视学生多元能力发展,开发相应的评价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我们: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

2.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1)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要完善评价标准,注重师德、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二是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方式,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评价的公正力和公信力。

(2)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不仅限于教师、家长等外部力量,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诊断。评价的内容要由重视结果到重视动态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需要实现多元化,以达到对学生特殊能力的关注。

3.提升高校育人能力

培养高端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人才培养必需的系列精神品质。大学应该成为有灵魂、有眼光、有胸怀和有脊梁的大学。

同时,要弘扬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更精湛的业务、更高尚的师德、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

4.推动学科创新建设

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发展其学科创新能力。环境科学与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交叉学科的创新建设同样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需要由具备工程实践或科研经验的教授及高工担任;二是科学研究需要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开展前沿创新活动;三是工程实践的高校任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或科研经历;四是要鼓励师生定期参加国际交流,掌握学科前沿。

5.创新“产学研”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产学研”教育对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产学研”培养模式,需要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6.重拳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是教育界一项重要的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适合本领域特点的科研诚信规范;健全法规制度,使学术不端行为投诉举报、调查核实、监督监察、公开公示和惩戒处置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落实法规执行力,将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落实到位,违者必究。

7.培育高端人才创新素养

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与过去不同,选择面更宽了,但素质贵在平时培养。一是坚守信念、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韧劲。在科研的道路上,经历了失败的人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取得成功的人,必定经历过许多失败,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奋斗精神。二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动力之源,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兴趣。三是同甘共苦、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科研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团结协作。科技创新没有相互支持、集思广益的和谐环境,没有众志成城、携手拼搏的协作精神,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无从谈起。四是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留学,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不要忘了“我是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8.几点建议

笔者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有几点建议:

(1)强化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端人才培养须立足国家治污战略需求,适应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整合教育培养资源,体现培养模式的整体性、科学性、操作性和执行力。

(2)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统筹协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统一性和人才培养方案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继承、借鉴和创新,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体现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4

实习时间:2009年12月28日--31日

实习地点:抚州市污水处理厂、抚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杨兰兰

班级:080322学号:08032224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王学刚陈泽堂

实习内容

摘要

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大学里的第一次认识实习。这次实习主要有四个场所:抚州市供水公司、抚州市垃圾填埋场、抚州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深的了解了环境工程对社会的作用,更具体地了解了本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以后的学习确立了更明确的方向。

报告主体

一、抚州市供水公司的实习

12月28日早上。在王学刚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荆公路水厂实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水厂的生产工序,了解了工作原理及工厂的历史和在抚州的作用。

市供水公司有四座水厂,即荆公路水厂、南区水厂、抚北水厂和钟岭水厂,其中荆公路水厂、南区水厂、钟岭水厂以抚河为取水水源,彼此管网连通、负责中心城区主城区的供水。本次实习的地点为荆公路水厂,地处荆公路130号。水厂始建于1959年,从1960年开始运行,迄今已有48年的供水历史。水厂原产水量为5000吨/日,1980年扩建后为2万吨/日,现供水能力为5万立米/日,是抚州市供水公司主力水厂之一,主要负责抚州市老城区的用水。

在公司经理和厂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水厂的主要场所,了解了自来水生产的各个流程。该水厂总共有三个工序:取水、净化、输水。水厂的水源是抚河,通过泵房的水泵将河水汲取上来。提取的是河中层的水,为防止沙石的进入,取水管道可以根据水位调节高度。在水泵后装有水立阀,水泵停止时,能阻止水回

流。净化工序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要对象,下文将重点讲解。输水过程是将成品加压后通过水泵向市区供水,厂内建有出水泵房,出水泵的功率为700瓦每小时。

净化设备占了成个工厂的大部分面积,净化工作也是自来水生产的主要环节。净水主要流程为:原水-混合(加混凝剂)-絮凝沉淀池和澄清池-滤池-加消毒剂-清水池。将水从水源汲取上来后先加混凝剂混合,使泥沙等杂物絮凝并在在絮凝沉淀池沉积,上层的的清水从角度为60度的斜板过滤流出。过滤后的水中加氯消毒,杀死水中的藻类,再加矾沉淀。春夏季节由于水中藻类较多,故在反应池中就加氯以提高杀毒效果。氯用量约为每吨水0.6毫克。由于氯有剧毒,所以厂内安装了防氯报警装置,每月手动一次,平时调为自动挡,自动检测氯气泄漏情况。若发现有氯气泄漏,自动启动喷射氯化钙吸收氯气。消毒后的水流入清水池反应。然后到二级泵房准备输送给用户。整个过程大致如此。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保持水源清洁人人有责。

二、污水处理厂的实习

12月30日,在陈泽堂老师的带领我们去了抚州市污水处理厂。该厂建成于2007年,是目前抚州市唯一一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工厂占地面积为109亩,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日处理量为6万吨,二期工程还在建设当中,建成后日处理量为6万吨。目前日处理量为9万吨。该厂采用BOT技术处理污水。下文将重点介绍该厂的污水处理流程。按污水处理程度不同,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主要采用截留、沉降、隔油等物理方法。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学处理方法。三级处理又叫深度处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的技术方法,如吸附、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氧化等。从城市下水道流出的污水先在集水井中收集,然后用高11.5米,栅隙20毫米的回转格式栅清污机(粗格栅)清除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将剩余污水用提升泵提升15高度进入下一工序。在提升过程中需用搅拌器搅拌,防止沙泥沉积。提升的水进入栅宽1.7米,倾角75度的曲面格栅(细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小漂浮物,并拦截直径大于6毫米的固体物以保证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进行。从细格栅出来后,污水进入砂水分离器将泥沙和谁分离。分离砂泥后,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池主要靠培养活性污泥,用污泥中的细菌消耗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由于细菌繁殖需恒定环境,故生化处理池窑注意保持环境的稳定。池采用奥贝尔氧化沟技术,用转盘转动将空气中的氧气带

入水中,提供细菌生长和分解有机物。经生化处理后污水带着活性污泥进入45X4..5的二沉池沉降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体积小,粘性好,易在池中沉降。二沉池运用周进周出原理,污水从四周进入沉积池,又从四周流出。污泥在池中沉降,再有底部的单管吸泥机吸出打入泵房并在脱泥机房中加药浓缩脱水。最后污水紫外消毒池消毒后排出。整套工序大致如此。通过去污水处理厂的实习,我们认识到污水处理的意义和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性。

三、垃圾填埋厂的实习

12月31日,在陈泽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位于抚州市展评乡的抚州市垃圾填埋场实习。,该工程于2005年5月正式动工,计划2007年4月底全面竣工。该项目在全省率先采用水平防渗工艺,可防止垃圾填埋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该生活垃圾填埋场起始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30吨,最高垃圾日处理量为650吨,总库容量为400万立方米,占地面积633亩,总投资为7826万元,服务年限为19年。工程建设资金采取以国债、贷款、政府配套相结合方式,目前已到位资金5098万元。

目前对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燃烧和综合利用等手段。抚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主要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方法处理垃圾。填埋的主要设施是填埋场。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对垃圾进行卫生处理,使其能有效的避免其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的人、水、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抚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主要工作是防渗。防渗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水平防渗是阻止渗滤液填埋场周围渗透扩散。垂直防渗是确保地下水与垃圾污水隔开,避免污染地下水。抚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通过三大系统确保污水不会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一是统一的把污水收集起来,通过管道送到渗滤液处理站,再通过USAB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净化。二是用隔离板将污水隔离防止深入地下水。生活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污染物的高浓度废水,其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存在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不能直接排放,因而渗滤液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得非常复杂。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就现有的处理工艺来看,主要是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化学氧化、混凝吸附等。如何把现有的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和较底的处理成本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是国内同行们反复研究探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抚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的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实施几环保监测结果成功实现了这个目的。渗透液先流入配水槽中稀释并调节

PH,再由下二上地进入厌氧污泥反应场消耗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的气体中主要有沼气,若量多可收集使用,但由于该厂沼气量少故可直接点燃。反应后的水进入反应沉淀池,以及沉淀池加石灰,二级池加浓硫酸反应。之后进入氨吹脱系统,通过物理化学法将水中的氮反应生成气态氮吹脱。经脱氮处理后的水再进入鼓风曝气池和气浮消毒系统最后排出。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认识到垃圾处理的复杂性,其实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以减少垃圾的排放。同时垃圾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充分重视。

四、校内中水处理示范工程

12月29日,在王学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学校的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消毒装置→中水贮池→中水用水系统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曝气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膜分离的水经过快速混合法氯化消毒(次氯酸钠、漂白粉、氯片)后,进入中水贮水池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本一体化生物反应器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有以下功能:

·膜生物反应器全过程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大大减少了运行管理费用。

·当生物反应器内水到达高水位时,提升泵停止运行,当水位降至低水位时提升泵自动开启。

·根据中水贮水池水位自动开启、关闭循环泵。

·自动开启、关闭加药泵,加药量可根据需要调整。

·自动运行膜清洗、消毒程序。

·电机设有过流、过载保护。

目前已建的中水回用工程普遍存在中水回用处理效果欠佳、中水回用运行费用较高、中水回用设施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中水回用处理设施运转不理想。因

此我国的城市中水回用处理事业迫切需要开发经济高效适用的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

总结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5

题目:论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姓名: 孙鹏文 班级: 工程管理1202班

学号: 201231010216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

土木工程环境是以土木工程学与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球土木工程的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主要包括:大规模复杂工程所涉及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土木工程所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矿山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本篇论文着重研究交通土木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并以青藏铁路为例研究对其环境、生态的保护措施及正面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问题,交通土木工程环境,青藏铁路,生态保护

1、前言

1.1土木工程与环境问题 1.1.1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

人类开始面临自身活动对自我产生的挑战,这可能是前人未能料到的。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果日益严重。人类直接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包括:

1)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造成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速与盐水入侵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2)不恰当的工业作用或工程作用在成岩土环境的失衡,如道路建设、采空区、大面积滑坡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3)若干老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工程环境问题,如西安市区的地裂缝和武汉等地的地面塌陷;

4)间接地破坏还包括与人为排放物造成的温室效应有关的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1.2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1)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桩基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工程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与城市地下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等。(2)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占用土地、改变生态环境、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等。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铅污染等。4)造成的岩土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堑工程和桥隧工程影圈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3)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主要介绍地铁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1)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地铁工程全线拆迁房屋,施工中绿地被暂时破坏,并有多处道路、电力、电信线路、给排水管线改移。在施工中需占用车道,造成交通拥挤,打乱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给沿线部分地区的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但这些影响只是临时的。

地铁辅助车辆段将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在自然保护区,有国家濒危保护的动植物。由于绿地的占用,人为扰动的增加将是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2)噪声、振动环境:

地铁在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对沿线环境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都有一定影响。但是地铁建成后对改善城市交通噪声,其效果也是明显的。地铁开通后,可以分流28%的客流,从而减轻交通噪声污染,根据计算可减轻交通噪声约1~2dB(A)。3)大气环境:

地铁建设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作用十分显著。地铁开通后代替了地面部分公交车辆的运行,相应减少了各类车辆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5)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

废弃物的处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城市废料,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各种废纸、有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

2)工业废料,主要包括废钢渣、矿渣、粉煤灰、废油、废塑料、废酸、废碱等;

3)建筑废料,主要包括开挖余土、废淤泥、废混凝土、废沥青、废木料等。(6)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名胜古迹的建造时间早,对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和勘查不足,许多名胜古迹建造在不均匀土层上。另外,当时的地基处理的技术较差,地基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破坏。如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中国苏州的虎丘塔等都是因为不均匀沉降导致塔体倾斜。

2)过量抽取地下水与古建筑沉降

这里的古建筑沉降主要是指并未引起建筑开裂或倾斜,但由于沉降幅度过大而对古建筑的一种破坏。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沉降,其基础将接近甚至下降到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将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另一方面,基础下降后,有一部分建筑物将沉入地下,同时又要遭受地表降水的影响,使得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

3)岩体风化、滑动对名胜古迹的破坏

世界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建在岩体上的,有的则是建在山体或悬崖上,这就必然要遭受岩体风化、滑动等带来的破坏。

2、问题的研究:交通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十世纪中期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

2.1交通建设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首先是有的施工单位未按施组操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以及将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混凝土、其它建筑材料采取就近丢弃的办法。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指标也未能很好结合实地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路线布设,致使深挖路堑、高填路基普遍存在。三是弃渣场的设计,未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设置。2.2公路建设及运营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占用土地

高速公路占地范围 大致为宽50m的带状地带,对土地资源的占有是永久性的,有些甚至是良田,据公路环评调查的中国公路占用耕地的统计,若以省为单位计算,一般不超过1%。但在农业发达的省份,有的村庄被占用的耕地可达20%~30%。对土地占用比例较大的局部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和对农民的影响是很大的。

2)改变了生态环境

山区公路某些路段在施工时大填大挖,或取弃土处置不当,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植被破坏,局部地区引起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干扰地表和地下水流,破坏了生态平衡。3)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

如果公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的附近地区,有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损坏了某些珍稀植物,影响了生物多样性。(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1)空气污染

汽车行驶中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汽车行驶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导致空气中TSP超标,此外,沥青拌合场的沥青和粉尘也造成了空气污染。

2)噪声污染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中,运营期交通噪声是污染最严重、居民最难以忍受和反映最强烈的污染。由于最近几年来,许多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汽车专用公路陆续投入运营,使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全国80%左右的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3)水污染

在公路施工,尤其是公路桥施工时,施工废水,高速公路营运期生活服务区洗车污水和生活污水,如任意排放,将造成水污染。公路经流水对饮用水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4)土地铅污染

汽车使用的含铅汽油排放的铅微粒逐渐沉积在公路两侧的土地中,长此以往,会引起土壤铅污染。但随着中国无铅汽车的推广使用,铅污染的问题将逐渐减少。

2.3交通建设中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公路的技术标准越高,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在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确立生态公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1)为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等级标准和适宜的技术指标,对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千方百计节约土地。

2)对深挖工程量艰巨的地段,可考虑用隧段,尽量避免山体深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对于部分地形复杂的山区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应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布线方案。

3)交通噪声是目前公路运营期最严重的污染,通过环评,对在公路两侧受噪声污染的学校及重要的环境敏感建筑物,有的予以拆迁,有的采用噪声防治措施,如建造公路声屏障。

2.3我想从青藏铁路这个例子来着重说明我对于交通与生态这一问题的看法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铁路建设的设计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工程方案的决定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青藏铁路设计的基本理念,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如原设计路线要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了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经过多方论证,决定选择经过羊八井的线路方案,绕避了黑颈鹤保护区。对于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如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在设计中进行了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工程保护对策,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调查研究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的基础上,在不同地段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分布在可可西里的国家濒危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7月都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拔掉让藏羚羊警觉和恐惧的彩旗,确保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去繁衍生息。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法,仅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就为此专门设置了累计13公里的桥梁。

西藏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西藏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3、总结

通过完成这篇论文,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并对其中的很多研究性问题也有自己的很多见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否带来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神需求也要提高,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及夜晚施工带来的光线等困扰人们休息的因素就要尽量避除。在这里,我认为,除了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责任重大以外,该工程的项目管理者也同样肩负重任,他们不但要考虑以尽量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在将来将会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各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贾颖绚 宋宏伟 《土木工程环境》

【2】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12.7)

环境工程与导论 篇6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及环境污染情况加重,相较之前的酸雨、沙尘而言,近几年,气象上空气污染监测又增加了PM2.5这一项。由于各地相对于往年而频发的雾霾天气,使的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并熟知这一新兴名词。自大众关注以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PM2.5的帖子、文章及监测网站。

所谓的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天津近几年也同样遭受到了雾霾天气的侵袭,给不少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天津是个工业化城市,位于津京唐工业区,人口较多,工业化程度高,其PM2.5的来源有以下几点:

一、工业源,如火电厂,工业燃煤,污染气体排放等;

二、交通源,汽车尾气;

三、裸露的土地、山体、建筑工地等;

四、相邻地区相应污染源扩散。其组成有:烟尘颗粒物、沙尘、液态颗粒物、海洋飞沫等,主要成分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说到治理,我觉的应根据其根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法。我们知道,天津的PM2.5来源一是工业源,天津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城市,较多的工厂及国际化公司驻扎于此,它们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天津的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工厂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天津的电力系统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而煤的燃烧不仅产生二氧化硫,也同时产生大量的烟尘,尤其秋冬季节,是用电高峰季节,也是雾霾天气多发的季节,夏季由于气温湿热多雨,吸收了空气中较多的悬浮颗粒,因此,几乎不产生雾霾天气,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酸雨。此外加之冬季常刮起西北季风,来自北京及唐山大量的高PM2.5的空气,袭扰天津,因此,天津产生如此现象,追根到底跟工业有很大关系。所以,治理PM2.5,地方政府需鼓励绿色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一些能效落后产业下达整改条令,鼓励企业、工厂节俭能耗,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产业升级,逐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继续坚持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尤其是风电及光电产业,天津目前已实现部分风电及自发电并网供电,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相较于强大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即使如此这也是治理的一步。鼓励相关科技技术的研发与探讨,达到科学治理。

其次,对于汽车尾气这个源头,则首先鼓励绿色出行,采取限号通行。其实这些都是些不得已的办法,高速化的生活节奏,不便而稍显迟钝的公共交通,加之收入及汽车工业的发达,使得自驾出行更加方便自如。所以,需在汽车燃油技术及燃料的研究投入,给予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支持,在公共领域,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坚持城市绿化投入,扩大天津市周围地区树林覆盖率,有效地绿化带及水系,这样有助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阻挡及净化。

综合来看PM2.5现象,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地破坏大于保护而造成的,污染物的排出对于吸收不平衡。治理是长期坚持才会有所成效,毕竟污染是长期累积起来而近几年“发作”的,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弃现有的舒适与便利,地方也不希望看到经济倒退的现象。如果只是短期的治理,可能会的到一时的青天碧水,就污染问题并未根治的时候大行经济发展大道,那么,污染问题就将长期困扰这个地区。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7

1 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

1.1 工程环境监理试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 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的环境管理。对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破坏进行有效控制, 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推行与完善。2002年10月, 我国环境保护局与有关部门共同确定了“西气东输”、“青藏线铁路新建”等十三个重点工程项目环境监督管理试点。十三个重点工程项目试点, 包括了铁道、水利、交通、石油等各部门, 都是一些涉及范围广、工程规模大, 并且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生态影响工程项目,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

1.2 环境监理试点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期间, 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 环境监理工作还不成熟, 缺少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资料, 更没有形成一定的技术规程, 虽然在环境监理过程中做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监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2]。

第一, 与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相比, 工程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在内容、方法和程序上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管理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第二, 有些工程项目业主以及工程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环境监督管理认识, 导致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第三, 一些工程建设单位缺少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 在环境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责任;第四, 环境监督管理单位权利具有局限性, 在工程环境与工程项目进度发生冲突时, 往往是环境监督管理做出让步。

2 工程环境监理与环境评价关系

2.1 环境报告书应该明确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在工程环境报告书中要对工程环境监督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资质、招标合同、工程环境监督管理原则、工程环境监督管理程序、工程监督管理要求、环境监督管理阶段几个方面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确保工程环境报告书能够有效指导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3]。

2.2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监理的重要依据

环境监督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环境报告书当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管理的各个阶段, 要根据环境报告书中的环境预测和解决措施进行管理工作。对环境监督管理范围进行确定, 制定环境监督管理内容。对于环境监督管理范围, 通常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和工作项目影响区域。主要范围有:工程施工现场、工程施工人员施工营地、工程施工道路、工程业务办公区域和营地、工程项目附属设施等范围内施工队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区域。环境监督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审查工程项目设计图中环境保护落实情况、审核招标文件以及工程项目合同、在施工各个阶段对环境报告书中要求、标准进行验收、记录工程项目环境监督管理情况、制定环境监督管理计划等[4]。

2.3 工程环境监理与环境评价可以互相促进提高

从工程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情况看, 我国环境评价部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大部分环境报告书中的施工期限与环境保护措施与实际不符, 缺乏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通过环境监督管理系统对工程环境监督管理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把环境监督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环境评价过程中进行反馈, 可以大大提高环境评价报告书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提高工程环境评价水平, 有助于工程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两者之间相互补充、促进、可以有效推进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5]。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我国工程事业日益发展繁荣, 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程环境监理在工程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成为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工程环境监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及其与环境评价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从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和工程监理与环境评价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希望能为工程环境监理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凡, 程胜高.长江堤防工程环境监理若干为题探讨[J].人们长江, 2010, 02 (12) :123-125.

[2]单云贵, 李阳红, 杨金平.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环境监理特点与方法[J].人民长江, 2011, 02 (14) :250-253.

[3]张涛.湖南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认识和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 06 (05) :150-153.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S].环发, 2012, 01 (12) :120-130.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8

关键词:基坑工程;地下工程;安全;环境影响;控制

1引言:因为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所以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近年来关注的焦点。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逐渐在向更深的方向推进,例如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1]。本文通过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并针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地下隧道变形、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2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分类

我们通过国内外地下工程以及基坑工程施工中自身安全稳定问题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把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分为如图1所示的三类,分别是施工引发变形及其环境影响、局部破坏与连续破坏引发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引发的灾害[2]。

(1) 第一类。由于地下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灾害。对于变形问题,常规的地下工程分析理论与方法、渗流与固结理论、本构模型、数值分析等都可以适用。

(2) 第二类。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局部空洞、塌陷、腐蚀以及水土流失等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灾害。因为其设计到土、水、以及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常规的分析理论与方法、现有的本构模型、数值分析以及渗流与固结理论都不能适用。

(3) 第三类: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局部破坏、土体局部剪切破坏、基坑渗漏等原因引发的基坑与隧道的损坏以及引发的大范围塌陷和连续破坏。国内对这种非线性的大变形以及多场强耦合动力问题研究较少。

3基坑工程的控制

3.1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及控制

回灌主动控制技术被作为控制降水引起形变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通过在基坑和隧道间建造回灌井进行地下水回灌,可以使由基坑建设以及降水导致的坑外土体变形得到有效的限制,沉降速度明显降低[3]。这种方法充分的证明了回灌方式对降水引起的基坑变形起到很大作用。

3.2基坑施工引起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

3.2.1隔离桩控制。隔离桩作为一种被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或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造成的破坏,它通过隔离软土地基大面积荷载下应力的传播而减小对附近建筑设施的破坏。将隔离桩合理的设置在基坑围护装置和隧道之间,能够使基坑施工过程中坑外土变形传递有效地减少,从而起到控制基坑或者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造成的影响[4]。

研究还表明,隔离桩还能够在阻止坑外土体以及隧道平移时起到隔离和牵引的作用,当牵引作用比较大时,反而会加大一定深度区域内的隧道和土体的水平位移。基坑施工中坑外位移区最容易出现卸荷效应,如果将大部分隔离桩放置在该区域内时,隔离桩产生的牵引效果最为明显。而通过改善埋入式隔离桩的桩长以及桩顶埋深,可以使其牵引作用减弱而隔离效果增强。相同情况下,隔离桩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越短,隔离效果越好。

3.2.2隧道内注浆主动控制。微扰动袖阀管注浆方式是对隧道不利变形进行纠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隧道病害治理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浆初期可以通过对管片转动的影响,使隧道接口的张开量减小;随着泥浆的不断注入,隧道横向收敛不断减小,但由注浆造成的隧道侧向位移以及接头错台量则逐渐增加。

3.2.3基坑外注浆控制技术。在基坑开外过程中,如果被动控制不能控制基坑外隧道向基坑方向的位移,可以采用在隧道和基坑之间设置竖向袖阀管注浆的方式来控制隧道变形,在注浆过程中,可以通过产生的水平力以及竖向力来迫使隧道发生设计好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从而使基坑工程中产生的基坑外隧道变形得到良好的控制。

3.2.4钢支撑轴力液压伺服主动控制基坑变形。当基坑与车站以及地铁相邻时,基坑的变形很难用常用手段进行控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在基坑水平刚支撑两端与地下连续墙连接处放置用于液压伺服控制的千斤顶,根据基坑以及基坑外隧道的实际变形情况,通过动态调整支撑轴力的方式有效的对隧道变形进行控制。

3.3基坑工程连续破坏的控制设计方法

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高,已经发生的较多事故表明,其发生重大连续破坏工程事故的概率可高于結构工程,同时基坑工程连续破坏事故的影响程度和破坏程度也不亚于结构工程,其破坏类型如图2所示。通过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典型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下几点增加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冗余度的方法,来防止连续破坏的发生。

(1)间隔加强法: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对支撑体系以及维护桩进行加强设计;(2)增加传力路径: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置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支护体系的传力路径; (3)保证延性:确保支护结构的构件以及节点都拥有足够强度的延性;(4)保证节点强度:加强支护结构连接点的强度,可以使支护体系的鲁棒性和整体性得到提高;(5)增强横向连续性:通过安装强度较高的梁体使支护结构水平度上的冗余度得到提高,这种方式在外凸形支护组织平面中效果最为明显。

3.4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变形控制

在对盾构法隧道进行施工时,由于其千斤顶推力、土仓压力、盾尾注浆施工参数以及盾构机姿态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盾构隧道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图层中,施工单位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精度,这回很难做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地的表沉降。尤其是如果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物密集,管线复杂,盾构法隧道施工具有很高的环境敏感度,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道路、管线,其抗变形能力大大降低,很难承受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剧烈反应,因此需要高要求的精细化控制施工中的各项参数。

3.5盾构隧道连续破坏的控制

(1)控制破坏范围:在容易发生连续破坏的区域设置加强环,如果发生局部破坏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防止局部破坏发生:通过加强隧道中容易发生破坏区域内的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螺栓、设置临时加固措施、进行隧道外土体加固等方式来防止局部破坏的发生(3)防止连续破坏:在容易发生破坏区域内设置隧道加强段来防止连续破坏的发生。

3.6地下工程漏水漏砂灾害的控制

(1)通过坑外快速降水来控制地下工程漏水造成的灾害,这项措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降水速度(2)通过控制孔洞或缝隙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灾害的产生。(3)如果采取的措施都不能奏效,那么最后可以采用向地下工程灌水的措施是控制灾害的持续发展。

结语: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不断进步。通过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的安全以及环境影响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地下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为我国地下工程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明,秦灏,朱祖熹. 上海轨道交通 9 号线盾构区间隧道抢险修复工程介绍[J].中国建筑防水,2007,27( 1) : 27-30

[2]尹光明.城市隧道临近建筑物超深基坑支护理论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D] .中南大学,2012.

[3] 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D] .西南交通大学,2012.

[4] 李曙光,方理刚. 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饱和粉细砂层中掘进事故实测分析[J]. 铁道建筑,2005( 12) : 35-37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篇9

当今社会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竞争力的关键.文中分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实验教学及工程设计环节、实习环节到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作 者:祖波 蔡庆 祖建 周富春 Zu Bo Cai Qing Zu Jian Zhou Fuchun 作者单位:祖波,Zu Bo(重庆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74;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蔡庆,Cai Qing(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30)

祖建,Zu Jian(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四川,南充,610502)

周富春,Zhou Fuchun(重庆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74)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10

【专业代码】0814

【内容简介】本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2.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

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5.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工程训练、食品贮藏加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食品新产品开发,一般安排8-10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问题与措施 篇11

关键词:现代工程;环境价值;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30

现代工程在社会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是多元的,工程的价值大多数是在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方面尤为明显,这是工程功利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而在现代工程中,工程的环境价值则表现的更加突出,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科技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此起彼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由此,大力开展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研究已成为现代社会迫切的要求。

1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内涵与特点

工程是负载人类价值取向的建造活动,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关注工程价值的角度也不同,必然导致工程价值之间存在非平衡性,在这种基础上就不能很好的把握工程、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真实反映工程的价值。因此,为了平衡各种工程价值,有必要重新树立工程的价值体系,确保工程各种价值真正的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1.1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内涵

在现代工程建造过程中,现代工程最能体现现代人类的智慧,然而人类智慧也是具有无穷的摧毁能力,任何工程只要被建造,它就会有意或无意的对自然界产生一定的作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由其是在现代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任何现代工程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环境问题。因而,必须了解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内涵,才能进一步认识现代工程的其他方面。现代工程环境价值是指现代工程及其成果能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满足人类对各种环境的需求,即为现代工程环境价值,这种现代工程环境价值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另一个是现代工程自身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价值。

1.2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特点

(1)全局性现代工程是各种科技的集合体,具有全局性的特征,现代工程所发挥出来的功能和效果远大于各种技术机械的相加所发挥的功能,在环境价值方面也是同样如此,虽然现代工程都会考虑环境因素,在每个技术要素中都会涉入环境价值的因素,但是他们发挥出来的效果却不是全局性的效果,只有把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他们所发挥出来的环境价值才是最大的,才会出现1+1>2的效果。现代工程的环境价值才能在全局性的角度发挥它的功能,让人类受益。

(2)不可度量性由于环境价值对现代工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程度有大有小,人们可以感受到环境价值给人带来的作用,但是,却是不能度量的,人们无法用测量工具测量出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具体精确值,因而,它是定性分析的而不是定量分析的,我们只能感受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效益。

2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人类越来越依靠现代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代工程也不例外,现代工程在环境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使人们必须重视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些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2.1 追求利益建设。忽视环境建设

在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各种现代工程会把经济利益放到首位,而环境因素虽然考虑,但其作用只能屈从于经济利益,这就会出现许多违背环境建设的现代工程。一些现代工程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废弃物则是随便排放到周围,造成环境破坏,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一切都是人们基于利益的考虑,而忽视环境建设的结果,才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工程建设中环保机制不健全

工程建设中之所以会出现许多环境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现代工程建造者认识方面的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约束和保障工程建设,在现代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为了实现工程环境价值的最大化,让社会成员实现对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的最大利益,这不仅要靠工程参与者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而且也需要一套强制力的机制来保障环境建设,才能实现现代工程的环境价值让所有人类共享。

2.3 工程生态科技落后。监督力度薄弱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考虑功利性因素比较多一些,而相对的非功利性因素不会被重视。现代工程也是如此,人们更多的是投入一些产出更多经济价值的高科技,而在现代工程生态领域的人、财、物的投入则是有限的,相应的现代工程生态科技建设方面就会比较落后。另外,在生态监管方面,财政支出较少,导致监管队伍人员较少,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较弱,这都会对阻碍现代工程生态建设的步伐。

3 现代工程环境价值研究中采取的措施

现代工程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类也越来越依靠现代工程带来的各种效益,然而,现代工程环境价值方面虽给人类也带来了诸多的利益需求,但是其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是让人越来越担忧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3.1 加强环境建设。淡化利益追求

在今天,人们由于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经济方面的利益关注的比较多,而其他方面的关注度就会少,现代工程同样如此,人们把聚焦点都放在现代工程的经济方面,而现代工程的环境建设方面则关注较少,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工程价值观,平衡功利性价值和非功利性价值,加强现代工程的环境建设,淡化现代工程的功利性价值。

3.2 完善现代工程环保机制

现代工程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不仅仅是现代工程自身以及现代工程建设者的问题,也是现代工程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环保机制做保障,国家也出台一些关于现代工程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在宏观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微观到具体的细则上,这些法律法规则是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现代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在宏观上起到作用,更应该落实到具体的细则方面,让现代工程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起到作用,切实保障现代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真正做到一切工程环保机制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3 加强工程生态科技建设。强化监督力度

我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环境问题也是此起彼伏,在现代工程领域的环境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国家应该加强现代工程在生态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现代工程生态科技的人、财、物的投入,建设有生态科技元素的现代工程,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工程的生态建设理念。另外,要加强现代工程生态队伍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综合性的科技人才,提高整个现代工程生态科技人才的整体水平,强化生态科技人才的监管意识,提高现代工程生态科技人才的监管能力。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现代工程生态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约束和规范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做到不乱监管,不懈怠监管,依法监管。在现代工程生态环境考核方面,要量化各种生态考核指标,保障考核渠道的畅通,加强现代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监督考核等。

4 结语

上一篇:精选小学励志的谚语下一篇:必看20部心理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