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标准大学英语》的优势以及相关改进型建议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随着教育部加快对大学英语改革的步伐, 有关大学英语的相关教材也在此基础上层出不穷。为了满足“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为了适应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了使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校于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新标准大学英语》的讲授工作, 在经过两年的实验论证之后, 笔者总结出来了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在使用该教材之后的体会, 以及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一、《新标准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特色

在《新标准》的学习过程中, 每个话题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对于异国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与本国进行文化差异的比对,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新标准大学英语》的创新型教学理念

笔者在对《体验大学英语》和《新标准》讲授之后发现, 《新标准》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网络开放式教学和学生主体型教学。

在网络开放式教学方面, 《新标准》按照《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有关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所需的立体化资源。在网络平台中,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兴趣以及个人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进行与课程有关的练习,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的资源进行知识的进一步补充。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作业安排、参加测试、练习、在线交流等体验功能。在信息时代的英语自主学习上, 《新标准》领先《体验大学英语》等教材一步。

在学生主体型教学方面, 《新标准》坚持“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进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以“导”为主, 通过背景常识介绍、重点单词讲解、课文疑难句分析来构成教师的职责定位。而“学生主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在背景常识介绍过程中, 笔者会穿插一些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其次, 由于每个单元的话题鲜明, 笔者在教学中力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 笔者会根据该单元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作业安排;在每节课上, 学生会按照教师事前布置的话题进行PPT展示。

三、对于《新标准》的三点改进型建议

一是内容过于繁杂。该套教材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过于丰富, 如果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部讲完, 基本是不可能。另外, 该套教材所提供的电子教学软件虽然在音频、视频方面都很具有实用性, 但过多的文字内容也会让课上的讲授出现枯燥的局面。笔者认为教材编写方如能在改进版中对每册中10个单元进行适度删减, 能在电子教学软件中加大音频和视频的内容, 并减少大量文字的阐述, 将会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减少学生的倦怠感。

二是课文梯级程度的设置不太合理。目前来看, 从第二册到第三册过度时, 存在跨度很大的问题, 不仅表现在单词上, 同时也出现在文章里。笔者发现, 在经过大一的学习之后, 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 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增长了不少, 但到了大二, 面对更多的词汇, 更复杂的句子, 更晦涩的背景, 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而在第三册到第四册过度上, 很多词汇的难易程度都已经超过大学英语6级的水平, 文章更加难懂。笔者认为, 在第三册和第四册的文章选取上, 其实可以更加贴近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一些, 可以更加口语化一些, 编撰方应尽量缩小第三册与第二册、第三册与第四册的难度, 形成科学合理的过度。

三是单词手册词汇解释过于简单。在与《综合教程》相配套的单词手册里, 对于每个单词的解释太表面化, 除了在文章中的解释外, 编者还应该对每个单词所包含的其他词性的词义进行说明。另外, 单词的解释也只用汉语而非采用笔者认为的英英的方式, 这对英语习得者培养英语的思维方式并无好处。

结语

《新标准大学英语》在经过笔者试用之后, 已经逐渐在我校推广开来。一本教材在它的形成阶段, 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适应性问题, 但对于一本有着很好潜力, 有着很高效能的教材来说, 在其成长、成熟的阶段势必要经过不断地修订来满足二语习得者的不同能力的需求。笔者希望,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下《新标准大学英语》能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材的领军者, 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

摘要:在目前的教材市场上, 各类教学书琳琅满目, 对于高校来说, 如何选择一本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 变得极其重要。而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新标准大学英语》在纷繁的教辅材料中脱颖而出, 以清晰的教育、教学定位和灵活的课堂表现得到业内的认可。本文将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解析和探讨该套教材优于其他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教师如何在该套教材下转变各自角色, 同时也提出了有关《新标准大学英语》需要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标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4

[3] 张永敏.浅议《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1.11

[4] 于博瀛.整合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发展路向探析[J].外语电教化教学, 2010.11

[5] 闫树平.从学习者角度评价《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硕士学位论文, 2011

上一篇:实践创新以完善数学教学——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认识与教学探索下一篇:离子色谱法测定典型家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