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精选8篇)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1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上和内容框架上的区别和突破。首先学习现行大纲与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区别和突破:

新的美术课程目标在方向上与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致的,课程目标涵盖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并有更大的突破与扩展。大纲对目标的表达内容主要为学科知识。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二)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大纲的这种教学要求虽然具体明确,语言简明,但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活动与之结合,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茫然无助,教学要求与实践脱节。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还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主要理解为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这就使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角度表述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二)述中既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现在具体学习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内容框架上的区别和突破。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大纲的这种划分虽然有利于体现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的系统化,却忽视了教学的人文审美目标。而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从美术学习方式可划分为四个领域:1“造型·表现”、2 “设计·应用”、3“欣赏·评述”、4“综合·探索”。从美术教学大纲的三大课业到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构成的一大突破。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例如、从用过的纸杯、纸盒引发联想,进行造型,使它改变形象,成为一件艺术品。“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如、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欣赏建筑经典作品、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等。这是课程标准中的前三种领域。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现在就“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具体分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例如,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等。那么在初二的美术课程中我就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日记、作文配上插图。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可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探索。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再如、还可以结合集体过生日的班会活动,全班一起布置教室,分别设计与制作互相赠送的礼品、生日卡,设计、制作面具,举行化装舞会。活动过程中可以穿插学生设计的海报、服装等等。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2

体育用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砷、铅、汞、镉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等,导致消费者使用安全的案件有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国家标准中加大了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标准,作为衡量、控制体育用品安全或合格与否的关健技术文件,其水平高低,参数指标是否控制有效,可直接影响我国体育用品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保障。本文就现行国家标准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方面的指标和规定进行梳理,为完善体育用品标准体系,清晰地分析现行体育用品标准中对体育用品安全性的覆盖和控制作用提出意见。

2 现行体育用品标准安全指标覆盖率

根据GB/T23868-2009《体育用品的分类》(不含体育场馆)规定,体育用品分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个人运动防护用品、体育辅助用品、运动食品饮料、体育出版物七大类。其中运动服装属于纺织品范畴,GB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已明确控制;运动鞋(体育用品类)在已发布的3个鞋类国家标准中无规定,轻工范畴的鞋类标准中无统一的安全技术规范,只有GB/T15107-2013《旅游鞋》有规定;个人运动防护用品、体育辅助用品、运动食品及饮料3类安全要求分属于各个门类,此处不做赘述。现着重分析运动器材类体育用品安全性标准的分布及指标分析。

GB/T23868-2009《体育用品的分类》中运动器材分竞赛器材(运动项目器材、运动通用器材、裁判器材)、训练器材、其他运动器材三大类,现行标准中只有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中有害物质限量做了明确规定,还有一个即将发布的文体用品国标对VOC做出了规定,其他产品均没有对有害物质的种类及限量做规定。

作为国家环保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大量的体育用品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检验无安全标准可依,但检验需求却极大,几乎所有进行委托检验的客户都希望做安全指标,以此证明自己产品或自己使用的产品是环保的,我们只能对广大客户推荐参照其他行业类似标准,由此造成了体育用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使用杂乱无章,检测方法没有针对性和可比性,检验数据重现性差。

由此可见,现行标准中体育用品有害物质限量指标覆盖率极低,基础性安全标准亟待出台。

3 与相关行业产品标准相关性分析

运动器材按使用的原材料分为木制、铁(合金)制、塑料、橡胶、塑胶、皮革等;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可分为切割、胶粘、喷涂(油漆)、喷塑等。将原材料和加工方法和工艺综合归纳起来,存在有害物质的可能可分为四大类即:(1)复合木、竹制品;(2)表面涂层类(喷漆、喷塑);(3)塑料类、塑胶(橡胶)类;(4)皮革类(真皮、合成革、人造革)。

按此方法分类基本上能涵盖90%以上的现有体育用品和即将开发的新产品。这些接触皮肤的材质在生产过程或者后期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化学残留,这些有害物质的残留如果过量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由于影响运动器材安全性指标的主要因素与其组成材料、加工工艺及美观装饰材料的安全性有关,而这些特性在相关行业的相关标准有限量要求。以下对相关行业标准安全性指标进行梳理(见表1),确保体育用品与其他行业同类产品同类指标的兼容性和协调性。

(1)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5.2.6条款中明确了中有害物质限量,检验方法引用了以下4个标准:1)SJ/T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2)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3)SN/T1877.2-2007《塑料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4)SN/T1877.4-2007《橡胶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2)运动器材表面涂层类产品,喷塑类主要喷涂的是塑料粉末,所以限量也应与塑料和涂料的相关标准兼容。

(3)色漆和清漆的可溶性重金属限量值在现有的建材标准中GB24613-2009《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和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涉及此项目,在充分考虑到儿童为运动器材的弱势使用群,因此若参照24613-2009《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于加严了本项目的限值。

(4)聚氯乙烯塑料类运动器材的限量可在参考GB18586-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同时,结合GB28481-2012《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增加了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的限量规定。

(5)皮革类游离甲醛和禁用偶氮染料可参考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中B类限量值,因为室内健身器材不涉及到婴幼儿,所以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可以作为参考,并且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适用于日用皮革产品,室内健身器材也属于日用产品。

(6)皮革类可迁移元素在HJ507-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皮革和合成革》标准中已有明确设定,可参考引用。

(7)聚氯乙烯人造革的限量可参照GB21550-2008《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设定。

4 体育用品(运动器材)基础性安全标准亟待出台

由于体育用品(运动器材)产品种类繁多,并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基础性安全标准出台已刻不容缓。从以上标准的梳理和分析中可以看出,现有体育用品(运动器材)标准安全指标覆盖率极低,大量的现有体育用品和新产品参照相关行业相关标准势必造成体育用品(运动器材)产品安全质量稳定性差,由于检验方法标准不统一,产品间安全指标可比性差。另外由于体育用品与建材、轻工等行业的产品使用目的和环境不同,限量值的设定和检验方法的确认还应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论证确定,例如:体育运动器材有室内和室外之分,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标准制定方向为室内;运动器材塑胶类配件无安全标准可依,总之体育用品(运动器材)安全标准制定的紧迫性已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管检验检疫总局.GB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2010.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差异教学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普通的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差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差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差异教学”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实施差异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差异教学中根据需要,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2、对学生分层次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注意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差异教学”

(1)注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差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注意课前预习要有差异。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注意课堂教学要有差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4)注意布置作业要有差异。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三、“差异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中注意到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环节的差异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差异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差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差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差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差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差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3 冯德雄 章明富。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4

工作加班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规定的加班费,不同的工时制的工作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劳动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高先生对于自己工作的加班费计算有些疑惑,高先生是名操作工,工作按照小时计算工资,几乎需要天天加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加班费都按平时工资1.5倍发放。高先

生的加班费是否合理呢?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区分休息日

劳动保障热线的工作人员介绍,不同的工时制加班费的计算也有差异。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工作制属于标准工时工作制。

《劳动法》中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

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则不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当劳动者在一个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周期内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间时,单位需要按照150%的标准支付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区分休息日,所以没有休息日加班支付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规定。

特殊工时工作制需劳动部门审批劳动者维权需保留证据

此外,劳动保障热线工作人员还表示,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及其他特殊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部门申报,经劳动部门审批后方能实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说明该工作属于何种工时制度。

劳动仲裁调解员陈女士表示,若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班而不安排倒休,或不支付法律

规定的加班费,劳动者应保留有力的书面证据进行维权。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5

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2012.08.01 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2011.07.01 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2010.12.01 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2015.05.01 0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2009.07.01 06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 2004.08.01 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2008.05.01 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GB 50045-1995 2005.10.01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2010.07.01 1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2012.06.01 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2011 2012.06.01 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2011.10.01 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84-2001 2001.07.01 1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 2001.10.01 1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2009.04.01 16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12-2013 2013.05.01 1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1999.06.01 1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13 2014.03.01 19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34-2004 2004.08.01 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2005.10.01 2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2009.05.01 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 GB 50150-2006 2006.11.01 2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2011 2012.05.01 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2008.03.01 2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 GB 50168-2006 2006.11.01 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06 2006.11.01 2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2012 2012.10.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84-2011 2011.12.01 29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 2012.10.01 3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1993 1994.08.01 3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1-2012 2012.08.01 3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2002.05.01 3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11 2012.05.01 3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02 2011.08.01 3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2002.03.01 36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6-2002 2002.07.01 3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12 2012.10.01 3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11 2012.10.01 3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10 2010.12.01 4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2001 2002.03.01 41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2-2002 2003.03.01 42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 50214-2001 2001.10.01 4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 50222-1995 1995.10.01 4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2008.07.30 45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24-2010 2011.02.01 46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1-2009 2009.10.01 47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2002.01.01 4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 2002.04.01 49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252-2010 2010.07.01 5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1-2005 2005.07.01 5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2007 2007.07.01 5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2009.05.01 53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5-2010 2011.02.01 54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8-2010 2010.12.01 55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1-2006 2006.11.01 5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2014.06.01 5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2002.06.01 58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0-2002 2002.06.01 5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2007.10.01 6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10 2011.06.01 6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GB 50327-2001 2002.05.01 6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 2002.08.01 6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2003.10.01 6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2004.06.01 6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 2012.10.01 6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2001.12.01 6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2005.07.01 68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54-2005 2005.08.01 69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01-2007 2007.07.01 70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4-2007 2007.09.01 7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2007.10.01 72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GB 50444-2008 2008.11.01 7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50496-2009 2009.10.01 7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 2009.09.01 75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 50500-2013 2013.04.01 76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2010 2011.02.01 77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575-2010 2010.12.01 78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 50585-2010 2012.12.01 79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591-2010 2011.02.01 8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1-2010 2011.02.01 81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617-2010 2010.06.01 8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 50618-2011 2012.10.01 83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28-2010 2012.10.01 84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GB 50656-2011 2012.04.01 85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 2012.08.0

18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2012.08.01 87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93-2011 2012.05.01 88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702-2011 2012.08.01 8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 50720-2011 2011.08.01 9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38-2011 2012.05.01 9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 2012.05.01 9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55-2012 2012.08.01 93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 GB 50829-2013 2013.05.01 94 建设工程分类标准 GB 50841-2013 2013.05.01 95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GB 50843-2013 2013.05.01 9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 2013.04.01 97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847-2012 2013.04.01 98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4-2013 2013.04.01 99 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6-2013 2013.04.01 100 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7-2013 2013.04.01 101 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8-2013 2013.04.01 102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GB 50870-2013 2014.03.01 103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125-2010 2010.12.01 104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52-2012 2012.08.01 105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79-1998 1999.06.01 106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GB/T 50315-2011 2012.03.01 107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 50319-2013• 2014.03.01 108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6 2006.12.01 109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 50328-2001 2002.05.01 110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2014.07.01 111 木骨架综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 50361-2005 2006.03.01 112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50430-2007 2008.03.01 1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T 50375-2006 2006.11.01 114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50430-2007 2008.03.01 115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502-2009 2009.10.01 116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89-2010 2011.06.01 117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621-2010 2011.06.01 118 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768-2012 2012.10.01 119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772-2012 2012.12.01 120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 2012.12.01 121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 GB/T 50844-2013 2013.05.01 122 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 GB/T 50851-2013 2013.05.01 123 建设工程咨询分类标准 GB/T 50852-2013 2013.04.01 124 安全帽 GB 2811—2007 2007.12.01 125 安全色 GB 2893—2008 2009.10.01 126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2894—2008 2009.10.01 127 烧结普通砖 GB 5101—2003 2004.04.01 128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5144—2006 2007.10.01 129 安全网 GB 5725—2009 2009.12.01 13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份:总则 GB 6067.1—2010 2011.06.01 131 安全带 GB 6095—2009 2009.12.01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 2004.01.01 133 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 2009.12.30 134 电梯用钢丝绳 GB 8903-2005 2006.07.01 135 施工升降机 GB 10054-2005 2005.12.01 13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GB 10055—2007 2007.10.01 137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 10060-2011 2012-01-01 13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523—1990 1991.03.01 139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GB 12524-1990 1991.03.01 140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GB 13544-2011 2012.04.01 141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 13545-2003 2003.10.01 14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 13955—2005 2005.12.01 143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1-2008 2008.09.01 144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国家标准第一号修改单GB1499.2-2007/XG1-2009 2009.09.01 145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 15831-2006 2007.03.01 146 高处作业吊篮 GB 19155-2003 2003.11.01 147 建筑卷扬机 GB/T 1955-2008 2009.02.01 148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1-2008 2008.11.01 149 高处作业分级 GB/T 3608-2008 2009.06.01 150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 2006.06.01 151 特低电压(ELV)限值 GB/T 3805-2008 2008.09.01 152 塔式起重机 GB/T 5031-2008 2009.02.01 153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 5972-2009 2010.07.01

154 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规则 GB/T 26471-2011 2011.12.01 15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 2010.12.01 15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 146-1990 1991.10.01 157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 CECS:7194 1993.03.01 15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001-2008 2009.03.01

15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1部分:防火玻璃 GB15763.1-2009 2010.03.0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6

我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解读,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7

1 名词术语定义

在GB 7251.4—2006 标准中“母线干线系统”和“成套设备内部的通道”不适用,在IEC 61439-4:2012标准中,删除了对“母线干线系统”和“成套设备内部的通道”的不适用说明,同时删除“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兼容系统( 可以互相连接以形成一个成套设备或成套设备的一个部分的ACS)”的定义。

在GB 7251.4—2006 标准中对ACS的定义为“为建筑工地使用而设计和制造的组合装置。该组合装置是由一个或多个变压器或开关连同其控制、测量、信号、保护和调节以及内部电气、机械连接件和结构件而组成”。IEC 61439-4:2012 标准中将“为建筑工地使用而设计和制造的组合装置”改为“为室内和室外所有建筑工地使用而设计和制造的组合装置”。在GB 7251.4—2006 标准中对封闭式ACS的定义为“所有各面都封闭的ACS”。IEC 61439-4:2012标准中对封闭式ACS的定义为“所有各面都封闭或者其安装表面提供了相应的防护等级的ACS”。

2 接口特性

IEC 61439-4:2012 标准中需要给出的接口特性包括电压额定数据、电流额定数据、额定分散系数(RDF)、额定频率(fn)、制造商制定的功能、外部设计、移动能力、防护等级、安装方法、人身防护措施、耐腐蚀、特殊使用条件以及电磁兼容(EMC)分类。相较于GB 7251.4—2006 标准增加了额定分散系数(RDF)、特殊使用条件和电磁兼容性(EMC)分类,删除了外壳的形式、内部隔离形式、功能单元的电气连接形式。

IEC 61439-4:2012 标准中将ACS的额定电流由原来的“ACS的额定电流是制造商根据进线电路的额定电流确定的”改为“ACS的额定电流为进线电路电流”。ACS的额定电流的确定更准确明了。

增加的额定分散系数(RDF) 的定义为:ACS的额定分散系数是指成套设备制造商声明的ACS假设负载下的输出电路或输出电路组。当制造商没有给出RDF时,可参考表1。ACS的温升试验可根据额定分散系数(RDF) 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法。

3 铭牌

IEC 61439-4:2012 标准规定铭牌中必须显示的数据增加“确认生产日期的方式”和“质量( 如果一个单元的质量超过30 kg)”,同时对ACS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进行了说明:如果ACS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可以在ACS其他部位找到则不用标注在铭牌中。

IEC 61439-4:2012 标准中可以在电路图上或制造商的产品目录等相关的文件中给出,不必标在铭牌上的数据也做了修改,包括删除“特殊使用条件、为ACS所设计的系统接地形式、质量、内部隔离形式、功能单元的电气连接形式、耐腐蚀”,增加“额定操作电压(Ue)、额定峰值耐受电流(Ipk)、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cw) 及持续时间、额定限制短路电流(Icc)、额定频率(fn)、额定分散系数(RDF)、所有声明的其他分类和特点的必要信息、短路保护设备特征”。

4 使用条件

IEC 61439-4:2012 标准增加对周围空气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具体规定: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 ℃,在24 h一个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 ℃。最高温度+25 ℃时,相对湿度短时可达100%。其在IEC 61439-1:2012 标准中为户外成套设备使用条件[3],由此可以看出所有ACS的使用条件都要达到户外成套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污染等级增加规定:如果外壳的防护等级至少为IP5X且可以避免冷凝则微观环境污染等级可降至2 级。增加严重大气污染环境使用条件。对ACS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构要求

IEC 61439-4:2012标准中对ACS的可接触器件、ACS的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电击防护等的规定做了修改。

在GB 7251.4—2006 中规定如果ACS的可接触器件( 在不使用钥匙或工具的情况下,只有插座、操作手柄和控制按钮可以接触) 可以承受防腐蚀和机械强度试验则可以不必置于配备活动面板、盖板或门的外壳内。在IEC 61439-4:2012 中规定所有可接触器件必须置于配备活动面板、盖板或门的外壳内。ACS的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如果可以承受防腐蚀试验和提升试验则可以不必置于配备活动面板、盖板或门的外壳内。

在新标准中对用来防护的外壳或挡板的防护等级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其至少为IPXXB,且增加对于不高于安装地面1.6 m可触及的外壳水平顶部表面的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XXD。将全绝缘防护的外壳防护等级由旧标准中的IP3XD提高到IP2XC。大大提升了ACS的安全性能的要求。

6 设计验证

在IEC 61439-4:2012 标准中增加了耐紫外线、提升、电磁兼容(EMC) 等试验项目,修改了防腐蚀试验项目,具体如表2 所示。

1) 对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外部部件,应按照IEC 61439-1:2012 标准中10.2.4 条款进行耐紫外线辐射验证。对于被其他IEC标准覆盖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外部部件( 例如插座、操作手柄、按钮等),这项试验可以不用做。

2) 增加对ACS的起吊和装卸部件的试验要求,依据IEC 61439-1:2012 中10.2.5 条款试验方法测试后,要求ACS经正常视力或没有附加放大设备的校正视力目测没有可见的裂痕或永久变形,其性能也没有受到损害。IEC 61439-4:2012 标准相较GB 7251.4—2006 标准对ACS所配备的起吊或装卸设备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和性能上的要求。

3)IEC 61439-1:2012 标准中增加了针对含有电子元器件的ACS的电磁兼容(EMC) 试验,试验方法见IEC 61439-1:2012 标准中J.9.4。

4) 在GB 7251.4—2006 中防腐蚀试验包括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耐腐蚀能力的验证和在严重污染大气下的耐腐蚀能力的验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耐腐蚀试验如下:将整个ACS放置在气候试验室中暴露于变化的温度和湿度下,并使之处于要求的安装和固定位置。试验进行三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4 h。如果ACS达到下述条件,则视为满足了要求:在内部和外部未发现任何腐蚀的痕迹( 锐利的边缘除外) ;用GB 7251.4—2006 中8.2.2 规定的试验进行验证,在电气装置中未发生由于凝露造成的任何损坏。在严重污染大气下的耐腐蚀能力的试验如下:次试验用来检查工业大气诸如二氧化硫的腐蚀作用,整个ACS应连续暴露于此气体中10 天。按照IEC 60068-2-42 规定对整个ACS进行试验。如果ACS达到下述条件,则视为满足了要求:在内部和外部未发现任何腐蚀的痕迹( 锐利的边缘除外) ;ACS从实验室移出24 h后,用GB 7251.4—2006 中8.2.2规定的试验进行验证,电气装置未发生任何损坏。在IEC 61439-4:2012 中规定耐腐蚀试验需要在严重污染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用来检查工业大气诸如二氧化硫的腐蚀作用。整个ACS应连续暴露于此气体中10 天。按照IEC 60068-2-42 规定对整个ACS进行试验。如果ACS达到下述条件,则视为满足了要求:在内部和外部未发现任何腐蚀的痕迹( 锐利的边缘除外) ;ACS从实验室移出24 ~ 36 h后,用IEC 61439-1:2012 中10.9.1 规定的试验进行验证,电气装置未发生任何损坏。如上可看出新标准中对ACS的防腐蚀试验的严酷等级提高,不再区分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防腐蚀试验和严重大气污染条件下的防腐蚀试验,所有ACS的防腐蚀试验均按照严重大气污染条件下的防腐蚀试验进行。

5) 撞击试验的原则中“完整的ACS( 以及所有内装元件)”改为“完整的ACS( 包括所有的内装元件以及ACS的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增加对工地建筑机械操作设备的撞击试验。

7 ACS的特性

ACS的一般要求和功能中增加:“根据相关安装标准IEC 60364,浪涌保护器SPD应该考虑对过电压的防护”。

ACS的进线单元中在“如果成套设备是由其他装置供电并具备足够的保护,则不需要配置过电流保护器件”后面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应向客户提供如何正确选择供电设备”。

在LV/LV单元增加补充说明“如果不符合b)项条款,只要所用变压器通过电缆与壳体外部接地端子相连则可不必为隔离变压器。该电缆可以标注在壳体内与之最接近的端子旁。同时a)、c) 和d)条款适用”。

在出线单元增加对条款b) 的特别说明“该条款中的ACS包含可以用钥匙或工具关闭的门( 工作结束后关闭),该门在工作时间处于开启状态”。在“一个保护器件可以保护多个插座”后面增加“用于保护多个插座的保护器件不适用于IT系统”。

8 结语

IEC 61439-1:2012 标准作为IEC 61439-4:2012标准的基础标准,相较于旧标准在试验方法和要求上有了较大的改变,ACS的试验方法和要求也必然做出相应的修改。IEC 61439-4:2012 标准中针对紫外线、严重大气污染等户外恶劣条件以及智能化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等条件,从而增加了ACS试验的严苛程度。

GB 7251.4—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 部分: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 的特殊要求》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预计2015 年底完成。可考虑在国家标准GB 7251.4—2012 的正在修订的版本里增加上述差异,以便更好地完善ACS的性能,推广标准的应用实施。

摘要:介绍了IEC 61439-4:2012和GB 7251.4—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部分: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的标准差异。对比分析了两标准在名词术语定义、接口特性、铭牌、使用条件、结构要求、设计试验、ACS的特性等方面的不同点,并对新增的耐紫外线、提升、电磁兼容(EMC)等试验的规定进行了阐述,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差异 篇8

关键词 希腊 印度 女性人体 差异性

同样作为世界雕刻艺术中的瑰宝,希腊与印度女性人体雕刻呈现出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并且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一个神圣的国度与一个神秘的国度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特质与不同的审美理想,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刻艺术展现出了美学特征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阐述希腊与印度的文化差异、对待女性人体态度的差别、女性人体审美标准的差异,从而对两国女性人体雕刻在美学品格方面形成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希求更好地解读两国的雕刻艺术和美术文化。

一、造成差异的根源:文化

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人文主义。希腊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主义精神,希腊的艺术创作体现了对自然界、对人类纯朴的人本主义思想,并把人本身视作真善美三者统一的结合体。第二,理性主义。希腊文化的理性色彩比较突出,希腊人的理性是在哲学与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在雕刻艺术中则是追求和谐的比例、真实的再现。第三,理想主义。希腊人在崇尚自然,摹仿自然的同时,追求一种人类普遍接受的理想美。第四,神人同源。希腊神话中神性和人性是相同的,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决定了希腊人完全是按照人的形体来塑造神的形象。第五,崇高性。这来自于希腊人的公民意识、英雄主义意识。希腊艺术是希腊文化的精确反映,因此形成了古典型的人体美标准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豍的审美理想。

印度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发祥地,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巨大。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多民族性。印度素称“人种博物馆”,不同的民族带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促使印度的文化形态极其复杂多样。第二,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这些宗教无不渗透着对宇宙生命崇拜的精神,形成了印度文化的本质和灵魂。第三,多样统一。印度虽然民族众多、宗教纷繁、语言不同、风俗各异。但印度文化极强的包容性使各种因素融合统一,寓杂多于整一,形成了多样统一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使其女性人体雕刻艺术特征呈现多变而整一的特性。第四,神秘主义。这一特点依从于印度文化的宗教性,宗教为印度的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表现在艺术中就产生了抽象、象征的艺术形象。印度文化多样统一的特性在其艺术的造型特征中得到了精确的反映。如果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印度艺术则带有抽象思辨意味和超验哲学的象征主义。

二、对女性(女神)人体态度的差别

“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豎,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和探究。“神人同形同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观念,这使得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遂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这一观念对希腊雕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希腊雕刻中表现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众多的女性人物雕刻都清楚地表明了一点,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女神的形象,集中体现女人的美,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体现的也是人本身。希腊艺术赋予了女性(女神)以重要地位,能够得心应手地雕造女性人体,他们把女性人体看成是纯洁和理想美的化身。女性人体作为希腊雕刻表现的重要题材,使希腊雕刻走向了和谐完美。

而印度雕刻艺术与希腊雕刻艺术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一种女性特质,对生殖和女性性力的发现是所有其他艺术文明概莫能比的。首先,这要追源于其几乎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热带大自然景象,使得印度人对生命的饱满和永恒的繁殖有深刻的感受,于是他们对存在物的创造性产生了深深的信仰,这种信仰贯穿了印度文明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并通过体察自身内部神性,被移植到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中。其次,印度雕刻素来就追求肉感之美与宗教之魂的相互融合,因此人体成为印度艺术表达宗教情感的最佳途径。由此也决定了女性人体在印度雕刻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成为了雕刻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而且是其表现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信仰的最佳途径。

三、不同的女性人体美学标准

“雕刻给我们的一贯印象总是与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生物躯体——相依为命。没有任何艺术形式更像雕刻这样适合表现人和人体,也没有任何主题比人和人体更适合于用雕刻来表现。”豏由此可见,一件成功的雕刻作品必然会把欣赏者的注意引向人体本身。

在希腊古典型文化的影响下,希腊人以古典的姿态审视着一切。他们把所有美学观都建立在以人体为审美对象的基础之上。没有人体美观念,也就没有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希腊女性人体雕刻从僵硬古拙到舒展自然,再到高贵单纯的风格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古希腊女性人体美标准,即古典型人体美的标准。它有着外在比例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以直线为主,讲求直线与曲线的匀称和谐,重风度的高雅、端庄、健康自尊,静穆亦表现出动态的神韵,用温克尔曼的话说,即“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古典型人体美符合黄金分割率的人体美类型,在希腊女性人体雕刻中表现出写实性、现实性、单纯性、和谐化、静态性的特征。

而印度女性人体雕刻最直接、最终的目的就是表现女性性力和生殖崇拜的理想,所以其女性人体美被夸张地表现在胸部、腰部、臀部三段位置,其动态、比例和形状尤为重要,相当于现代所谓“三围”,是衡量女性人体美的重要尺度。“三屈式”的曲线把女性人体美夸张、集中地凸显出来,因而收到了最佳的视觉审美效果。这种“巴洛克型”人体美恰恰是与古典型对立的人体美,在印度女性人体雕刻中表现出抽象性、象征性、装饰性、程式化、动态性的特征。

注释:

[德]温克尔曼著,邵大箴译.论古代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41.

[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校.徐坚译.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08.

黄宗贤.中西雕刻比较[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40.

上一篇:市公安局的通知下一篇: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