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精选11篇)
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对新课程标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开始变得有些茫然。通过参加教师培训班,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认识了新课程,决心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下面将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精心备课、精留作业,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直接的方法。
3.新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着要精选课程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课程标准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4.新课程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总地来说,概括为八个字:实践、参与、互动、合作。新课称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掌握这一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5.新课程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的课程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偏重定量和结果而轻视定性和过程。评价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性而轻视情意要素,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新课程评价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向度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就教师而言,要求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评价的参与,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学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而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高昂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员,家长的代言人,学生心理的咨询师。总而言之,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多种社会角色,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情境下对我们教师的不同要求。
关键词:《尘肺病诊断标准》,X射线胸片,矽肺,职业病
2009年发生了张海超“开胸验肺”及深圳“尘肺门”等很多与尘肺有关的事件,使尘肺这一职业病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也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相关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同时也暴露出在尘肺病诊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2009年11月1日起,我国新的《尘肺病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是我国第四次对尘肺病诊断标准的修改、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真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本文结合对新《标准》修改情况和相关背景的了解,以及多年基层医院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1 新《标准》与2002版《标准》比较
新《标准》与2002版《尘肺病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旧《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1)增加观察对象,在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删除“无尘肺”,包括删除“无尘肺0”和“无尘肺0+”;(2)在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删除Ⅰ+、Ⅱ+、Ⅲ+;(3)将原标准Ⅱ+中的有小阴影聚集和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改为:有总体密集度Ⅲ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或有小阴影聚集者可诊断为Ⅲ期尘肺。
应该说新《标准》较旧《标准》执行起来简单一些,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减少了一半,也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标准片是尘肺病诊断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达难以用文字表达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在尘肺病诊断中,小阴影的形态和密集度的判定必须和相应的标准片对照。标准片共23张,其中全肺大片16张、组合片7张。在全肺大片中“无尘肺”1张,“观察对象”2张,“Ⅰ期”5张,“Ⅱ期”5张,“Ⅲ期”3张,主要示范尘肺各期小阴影密集度与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将原来的组合胸片(序号为022)改为全肺大片的Ⅲ期,上方示范“典型大阴影”、下方示范“巨大阴影”的形态和表现。在组合片中,有6张分别表达p、q、r、s、t、u 6种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标准密集度,即用各级密集度的中点0/0、1/1、2/2、3/3表示。另1张组合片是胸膜的4种不同影像的组合,主要示范正侧片胸膜斑和胸壁、纵隔及膈的钙化胸膜斑。
2 设立观察对象的必要性及处理原则
2.1 观察对象的定义和必要性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肯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设为观察对象。同时删除了“无尘肺0”和“无尘肺0+”的表述,旧《标准》中该项表述,易引起病人“到底有没有尘肺病”的误解,删除后,可以解决病人与诊断医师之间由于认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因为任何疾病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为了密切观察,在旧《标准》中出现的0+、Ⅰ+、Ⅱ+、Ⅲ+的表述应该说都是客观和正确的,它强调了对这一人群要加强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的理念,也是医师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逻辑推理及分析过程。但在实践中则很难让对方或非专业人员理解,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给行政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新《标准》删除了0+、Ⅰ+、Ⅱ+、Ⅲ+,将把这些概念逐步和健康监护结合起来。
2.2 观察对象的处理原则
鉴于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故早期轻度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及演变情况可能需要一定的医学动态观察期才能确定诊断。通过动态观察,主要是确定其形态学改变是否是病理性的尘肺病改变以及小阴影密集度的改变。观察对象应在有可疑尘肺病小阴影的基础上,至少有2个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达到0/1。可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适当缩短观察对象健康检查周期。观察期限最长可为5年,即观察5年仍不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则按一般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
3 尘肺病与其他肺部疾病诊断的不同
在新《标准》中,增设了观察对象,取消了原来的“无尘肺0”和“无尘肺0+”,应该说这2种情况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说法的改变让普通大众更易理解。尘肺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又有所不同,旧《标准》“无尘肺0”和“无尘肺0+”和新《标准》的“观察对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日常医疗工作中的“疑似疾病”(不是《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对于一般的“疑似疾病”来讲,没有一个人希望被确诊,而对于尘肺病(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职业病),人们总希望确诊为尘肺病,这里则涉及赔偿问题。尘肺病是终身赔偿性职业病,因此会出现劳动者“索要诊断”“闹诊断”及用人单位“赖诊断”的现象。所以说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医师对像尘肺病这样的职业病进行诊断时要有清醒的认识。
3.1 认识疑似职业病病人和观察对象的异同点
《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中有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描述,但是疑似职业病病人与观察对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他们的相同点是暂时都不属于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是在职业病诊断之前的情况,而观察对象则是在职业病诊断之后,因不符合诊断标准而没有进行诊断的情况;疑似职业病病人的确定主体是医疗卫生机构,而观察对象的确定主体则是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对这2种情况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医师在工作中就能够给病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2 尘肺病的X射线诊断,胸片质量是关键
尘肺病病人影像学检查为摄取标准的胸部后前位高仟伏X射线片,如果X射线胸片不合格,那么不是漏诊就是误诊,因此一次性拍好每一张胸片至关重要。在新《标准》中规范性附录,即要求强制执行的附录共5个,其中有关胸片质量的就占了2个,即附录C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附录E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只有严格逐条执行这些要求,拍出的胸片才会胸廓完整、位置正确、黑白适宜、清楚锐利、无污无伪。每一名医师都必须认真学好这2方面内容,并且真正落实。对达不到要求的X射线片不能勉强诊断,应要求重新拍摄,直到达到质量要求为至。
3.3 影像学检查可以作为补充或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但不能作为尘肺病的唯一诊断标准
目前比较先进的CR、DR、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都不能作为尘肺病病人X射线的诊断依据。虽然这些技术都可以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使图像质量有所提高,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更多的尘肺小结节影,但是只能作为尘肺病诊断中的一种补充或鉴别诊断的依据。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很多,例如CT在检出尘肺圆形小阴影的敏感性较胸片高,而HRCT又较CT高,特别是在检出直径<1.5mm的圆形小阴影上更有优势[1]。目前,虽然还没有矽肺的SCT(螺旋CT)诊断标准,但SCT表现有助于提高对矽肺的认识及早期发现并发症,但确诊仍需严格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2]。有学者统计了100例煤工尘肺的胸内淋巴结情况,淋巴结钙化或淋巴结肿大或两者并存的占到了92%[3]。尘肺病病人肺内出现了团块状阴影,是尘肺结节的融合团块,还是肺癌肿块。此时需要鉴别,尘肺Ⅲ期的融合团块,具有双侧对称,块的长轴与后肋垂直、块周有气肿带、动态观察块的后置内收等特征;周围型肺癌的肿块有分叶毛刺等特征。除根据因块状阴影的特征进行鉴别外,通过测量纵隔肺的淋巴结肿大,其短轴一般<2cm,若>2cm则为可疑癌肿,若>3cm则肯定是癌肿[4]。MRI检查对于尘肺不典型的大阴影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5]。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CR、DR、CT及MRI尘肺分期(类)诊断标准。
3.4 准确把握诊断原则
诊断标准中“诊断原则”可以理解为一个根据(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并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一个主要依据(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一个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个排除(在参考的基础上必须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一个对照(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诊断和X射线分期)。这5个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没有可靠的职业史不能诊断,没有合格的胸片不能诊断,没有把握排除肺部其他类似疾病不能诊断,不对照标准片不能分期。
3.5 必须做好鉴别诊断
由于尘肺在X射线胸片上的改变不具有特异性,也就是说有的疾病也可以有同样或相似的X射线胸片改变,再加上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在诊断过程中,有必要做好鉴别诊断。主要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肺结核病、肺癌,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微石症(组织胞浆菌病、胸膜间皮瘤、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转移瘤)等。
综上所述,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和原则性都很强的技术工作。正确执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准确诊断、处理职业病病人,是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职业病诊断工作,不仅要求医师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还要熟悉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350号)的精神,各级尘肺病诊断医师必须经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培训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申请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从2004年4月开始举办全国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班,到2009年9月已举办了近20期。目前,取得全国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依法规范尘肺病诊断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尘肺病诊断程序,保证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是尘肺病诊断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技术层面上,要求每一名尘肺病诊断医师严格按照法律和规范的要求,客观、公正地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及其规定的诊断程序进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2]程留慧, 吴恩福, 李迪豪.Ⅲ期矽肺的螺旋CT表现[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8, 26 (10) :624~625.
[3]潘纪戍.煤工尘肺胸内淋巴结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0, 24 (6) :360~363.
[4]马大庆, 关砚生.煤工尘肺肺门和纵隔淋巴肿大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34 (8) :543~547.
在我国,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有的把它理解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有的把它理解成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就我的工作体验来讲,我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围绕自己
的教育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人员合作编制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它是以课程编制为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行为,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二、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开发使用校本课程的意义
当今这个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国家的统一课程安排设置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校本
课程就此应运而生了,正好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实际上,我们学校也正在利用自身周围的资源,开发和使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在我校的周围有着丰厚的校本教材教学
资源,例如:史书记载,大禹治水从冀州始,衡水湖便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迹。冀州号称“天下第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通过我们的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对我校的发展与进步、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的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向纵深
发展。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培养知识型的学生,更要培养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校本课程的出现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在培养
学生个性上的缺憾,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点开设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课程。
我校东面紧邻衡水湖,学生也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对周边环境很熟悉,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校本教材,不仅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使他们的个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做到学以致用。我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如:生物校本课程:生物教师带领学生亲自来到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记录栖息于此的鸟类以及周边的植物,搜集相关材料写研究报告;历史校本课程:历史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后面袁绍和曹操曾经交战的地方参观老城墙回顾历史,到孙敬园了解历史伟人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选择性,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还有部分的权力决定“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是开发者和研究者,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抓住时代的契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点问题。
我校的实践证明,在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教师们正在
不断地进行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加强学习,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切实落实文化文化意识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教学大纲的理解,我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认识:
一、着眼点不同。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在实现学科素养的课程目标等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规定。而教学大纲着眼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重点是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
二、课程目标不同。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完整的目标结构组成。而教学大纲则以知识序列为主,是单一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不同。
新课标倡导和要求学生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具体的说,有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综合式学习等。这几种方式有时常常结合采用,比如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大纲注重的则是接受的学习方式。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一个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一个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积累性。
四、双基的内涵不同。
教学大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内涵是学科知识系统化之内的双基。而新课标所说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指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双基。
五、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同。
新课标要求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上。换句话说,老师把面对整个班级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知识单向传授式教学,改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个学习小组进行互动指导式教学。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给老师的角色带来了必然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了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
六、课程评价不同。
新课标的课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目的是为了每个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修改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教学大纲注重结果评价,突出评价的选拔功能,目的是为了少数精英,以及在此掩盖下操作者管理者的急功近利。
新课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而教学大纲采用一无化的评价方法。
七、对老师素质要求不同。
教学大纲规范教师教学,注重老师课堂口语表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注重吃透教材,教好教材。要求老师在本学科教学中具有口语表达基本功,分析处理教材、设计知识教学的基本功、板书演示的基本功等。而新课标则要求老师一专多能、有综合运用能力。据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诱导、学会鼓励、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体验、学会评价、学分研究、学会微机、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等新的基本功,具有适应使用新课标教材的优良的整体素质。
经过新课程陶冶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加强,而且具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这是坚持《标准》导向,且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更看重后一点,因为此现象不仅具有长效性,更重要的是此现象蕴涵的学科素质要义:改革的确作用在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种自主发展虽然表现在能力方面,但如果持续下去将会作为培养现代生活态度的基石,并有助于形成一种现代公民理应获得的民主生活方式。
课程功能的变化、课程内容的主题处理方式,促使教师更强烈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变化,做反思型教师正在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据此,带动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变化,并延伸到教研活动方式,使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教研活动出现了新气象,其中反思教学成了其中最抢眼的概念和行动。教师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使自己进一步专业化。课程改革得以继续推进的动力之一,也源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往“两本书主义”的教学模式,在丰富的课程资源面前完全被打破,教师们已经学会从哪里去找资源,运用资源的意识可以用“自觉”二字来形容。资源开发的结果有三:多样性资源使课堂不再呆板;在不同资源的展示和运用中,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使教学突破了“教课本”的照本宣科做法,通过对材料来源的认识以及材料的理解与阐释,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要重新理解学校制度越全越好
中小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规范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当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靠制度管人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制度越全越好。但事实上学校的各种框框条条, 到底有多少得到师生的认同?学校的角角落落、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细化的规章制度, 校长忙于督查, 各处室忙于考勤、统计和解释, 效果到底怎样?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对这种管理方式重新认识, 赋予制度管理以新的内涵, 管理效果也许会发生变化。
1.要科学运用管理理论
近些年, 在中小学的管理者心目中, 学校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要引进严谨、规范和理性的科层制组织理论。现在可以说, 每一所学校的制度触角都伸到了各个角落。学校表面严谨了, 但书香氛围淡化了。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发现, 学校并不是一种科层制组织, 学校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一种松散的结合, 呈现出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如学校组织的目标不完全是具体明确的, 有时候是相当笼统和抽象的;加之学校管理中运用的各种技术是模糊的, 参与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这些都使学校具备了更为随机的特征。所以, 在学校管理中抄袭企业管理办法, 而忽视了学校组织具有的模糊和非理性倾向, 制度越全、执行越严效果越好的管理思路受到实际管理效果的质疑, 制度一时的作用掩盖不了产生的大量缺陷。
2.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近些年部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方面下了较大功夫, 但学校发展不佳, 家长认可度低, 归纳原因, 就是药不对症。新课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强调的都是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强调的是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使他们确实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感到自身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是有机联系的。这样, 以教师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为核心的原动力就会真正调动起来。
3.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教育理论早已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过描述。但在强化制度管理思路影响下, 管理者低估思想教育和教师的情感交流作用, 采取事事量化、时时量化的管理办法, 管理集中体现出的就是“不准”。现在, 这种忽视教师职业隐含性、创造性、连续性等特点, 片面化、庸俗化的管理办法还在很多学校流行。教师如何家访?如何备课?如何和学生个别谈心?自古以来, 人们都认可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 量化管理能解决“良心”的问题吗?新课改要求校长把教师和学生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人, 而校长只有从这一点出发, 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要重新理解对学生越严越好
目前中小学日常管理基本处于一种“闭门办学”的状态, 这种严格的管理取向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极不匹配, 也悖于新课改倡导的价值取向。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而封闭状态的教育教学环境, 是无法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将来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任务, 学生也很难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判断, 无法增强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1.要推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从教育的本真目标出发, 就是让一个人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 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主创造。而这种社会性选择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 恰恰是通过指导和实践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中小学为了安全基本取消了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 每一所学校的集体活动都要经过批准, 一些已经被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 这对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 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本质和当前现状, 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管理和保护自己, 拚弃学校管理中的短视做法, 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任。
2.要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施的管理主要看学习成绩和校内表现, 对学生校外的状态了解甚少。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参加的学校管理框架, 由于家校之间沟通的障碍、学校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复杂, 使学校承担了很多不应有的责任。学校只能在校内做文章, 营造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极难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新课改要求开发和利用好校外的课程资源, 如果我们不解决好教育合力的问题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要重新理解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新课改则主张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系, 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以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探索新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改变师生关系现状,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才能体现出新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
1.校长要重新理解教师
现实的学校管理中, 有些校长将“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本”, 只要师生之间发生矛盾, 舆论指责的多半是教师, 校长批评的也多半是教师。剥夺教师尊严的事经常发生, 教师威信下降, 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减弱。新课改倡导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主要是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失落了尊严的教师是很难做学生平等的朋友, 很难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 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所以, 只有校长善待教师, 教师才能善待学生。
2.教师要重新理解学生
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 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探求新知的愿望, 有学习的积极态度, 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 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变化, 不断变幻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增强沟通交流, 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社会要重新理解教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师锻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是受各种条件影响的。不能学生出现问题都在教师身上找原因, 人为地把师生关系割裂开来, 使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社会舆论客观地对待教师工作, 为教师创造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使他们无忧无虑地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健康成长。
摘要:中小学校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层制组织, 学校管理引进适应于企业的科层制组织理论进行管理, 忽视了学校自身特点, 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重新理解部分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反思其利弊, 对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生活的数学;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关键词】 有趣;生活;活动;探究;思考;愉快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通过近几年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有趣――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
我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人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只有“数学好玩”四个字.数学家的话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有位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老师也笑着关掉收音机,说:“哪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人人举手,都要求讲,老师指名让一名学生讲,他站起来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名同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老师就问,为什么不讲了?这名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重复说这几句话.老师接着说:“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二、活动――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体现活动的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可能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每位成员从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并记录颜色(每组袋中球的数量和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活动发现数学问题:为什么每组摸出的球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猜测和球的数量与颜色有关,随后他们把各种情况分为“只摸到一种颜色的球”和“摸到两种颜色的球”两类研究,学生们推理验证发现:袋中只有某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一定是这种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如果既有这种颜色的球,又有那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可能是这种颜色的球,也可能是那种颜色的球.在摸球活动中,学生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了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三、探究――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
四、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时,“直线是无限长”这一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在初步认识了直线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多媒体演示),学生认为第二条直线长,我幽默地说:“第一条直线可不服气了.”将第一条直线向两端分别延长了一些,这时学生又认为第一条直线长,我接着说:“第二条直线也不服气了,它也向两边分别延长了一些.”让学生再次比较,这时学生似有所悟,思考着,议论着„„“哎!不好比,无法比„„”这时,我紧紧抓住时机,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好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直线是无限长的,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无法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在质疑问难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思考的火花不断闪烁.五、愉快――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对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现愉快的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紧密相关.因此,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老师要多用“你讲得真好!”“你真爱动脑筋!”“你真行!”等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以保持他们的成功者心态.原来数学学习是这么愉快的事情,又何乐而不学呢?
湖州中学 叶盛
今年高考是浙江省继海南、广东、山东、宁夏(2004年)和江苏(2005年)五省区先行进入课改实验之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第一个年头。在这转折性的一年,如何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工作迎接高考,并争取创造优异成绩,这既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期望的工作,因此,这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今年的高三教学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这一届民办学生整体上学习底子薄弱,和湖州其它直属学校同类竞争学生在中考时就有一定差距,(2006年中考分数线:浙北高级中学 554,湖州二中择校 582,菱湖中学 567,湖州一中 558,吴兴高级中学 572,湖州五中 544,南浔中学 550)。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十分欠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这样,如何推动其努力学习,如何扶优补差兼顾两头抓中间就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程在理念、内容、体系上相对于已经十分熟悉的老教材而言做了很大变动,这会导致对一些知识点在深度、广度、整合等方面的把握上造成一定难度。
三、今年是浙江省文科综合首次独立命题,因此研究高考,如何把握其命题思路十分重要。
针对以上情况,本人特别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先学再教和边学边教结合,突出复习有效性,避免教学盲目性。
要突出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在新形势下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
作为身处新课程第一年高考的一线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指导意见和新教材。目前对我省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本,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外,还有《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简称考纲)和《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这些文本在我省范围内均具有政策性的指导作用。认真研读这几项文本对于历史课程各模块和各专题的要求,才能正确地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和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深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期达到复习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实施复习有效性策略的首要。
在此基础上,本人从教材处理和充分利用指导意见、合理安排复习轮次和时间、精挑细选试题掌控知识与能力难度、提高解题能力和有效度、充分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分层教学等方面,针对高三历史总复习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性复习,以达到提升总复习效益的目的。
具体情况如下:
二、在教材处理上不主张“两个叠加”,充分利用“教学建议”中的归纳性补充资料。
所谓“两个叠加”即“不同版本教科书知识的叠加”和“新旧课程知识的叠加”。本人的策略是:根据指导性文本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明确要求,将教材作为体现显性知识的载体,指导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其研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对将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和新旧课程知识进行简单叠加。
在诠释《课标》的要求时,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选材时会选取不同的历史素材作为教科书的知识点。如在对“新航路开辟”这个历史知识点的复习中,岳麓版教科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亨利王子、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的航海活动,而浙江省用的人民版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材仅用了一幅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和一句“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一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地理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浪潮”的表述。在2009年考试说明中以“新航路的开辟”一句作为考试内容,没有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如何在高三的复习中把握复习尺度,我们依托的省颁《指导意见》中的“教学要求”将其具体化为:“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从地区交往、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殖民扩张和掠夺等方面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作为高三历史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应用和整合有效的文本和地图等资源,针对“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不能简单地将两个版本的历史素材进行叠加,更不能将旧教材中的观点和知识点强行叠加到新课程的复习中。
要认真研读《指导意见》中“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栏目的有关文本,以其中提供的归纳性的补充资料为纲,以教科书的史料为素材,重建和拓展知识结构,以达到复习的有效性。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针对《课标》的有些相对模糊而宏观的表述进行基础知识的取舍时,会出现知识结构和要求上没有交叉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建议”栏目中提供了归纳性补充资料,这些归纳性补充材料对于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效把握复习的内容与要求,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性依据。
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指导性文本的归纳性补充资料,是在反对不同版本的知识简单叠加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益的有效策略。
三、合理安排复习轮次和时间,注意三轮复习的链接和连续性。
从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这个具有规律性的高三复习过程看来,长期以来采取的三轮复习的策略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高三复习的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安排是否合理而有效,还得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等因素,三轮复习的策略应该遵循“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学制宜”的原则。这一届学生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我在每一轮在时间、内容和难度的安排上相对于以往的高三历史教学做了相应的调整。
第一轮复习:重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计划的重要环节,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下一轮复习的成效。高考历史科目的试题分配是选择题12题,每题4分,共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为52分。其中必修内容的分值约占90%,选修内容的分值约占10%。,通过对《考试说明》后附样卷的研究和分析,12道选择题中政治史3题、经济史3题、文化史2题,综合题2题、人物1题、战争与和平1题,比例合理。但是从样卷中看,组合选择共有六道(当然,组合选择的题量有点不正常,一般为2道,但说明了今年高考的一种趋势,也就是基础性强),主观题中,中国史与世界史各一题,然而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史占了9题、世界史3题,这说明中国史将是今年高考选择题的重点,而且对基础知识的考核目的可能会非常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的学情实况,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是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根源,没有基础,学好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本人从第一个学期(从暑期)开始到2009年3月底一模前,在内容上将复习重点放在了三本必修教材上,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从09年高考卷上看这部分分值比例在100分中占了88分。
具体做法上以双基为突破口,以章节复习为切入点,将功夫化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上,切实做到“全、精、通”,历史的基础就是史实记忆。对于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由于考试范围比较广,牵涉到古今中外众多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总是复习到哪一段,就记住那一段,等到再复习下一部分时,前面的内容又忘的所剩无几,包括一些基础较好平时学习也很勤奋的学生,遗忘率也非常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帮学生总结历史记忆的方法,在复习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尽量以点带线带面,把能关联到的知识都落实到位,让学生养成反复记,记反复的习惯。在抓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复习的实效,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默写和抽背,及时默,反复默,在第一轮复习中特别是后半阶段我经常组织默写和抽背,做法是提前一星期告诉学生默写的具体范围,并明确说明题目全部出自教材。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养成经常自觉看书的习惯,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虽然时间长久后会有所遗忘,但总体来说学生记住的知识点总是积累的越来越多。从最终效果而言比较令人满意。第二轮复习:大通史加小专题兼强化性训练。
时间安排在全市一模后二模前。
09届高考是浙江新课改以来的首次高考,与旧高考相比自然有许多新的地方,其中最大的新,就是新课程的教材是按照专题的方式,通过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分别呈现,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可却忽视了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时序性。学生在记忆时,完全按照书本的顺序,脑中形成的是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而不是一条线,一个面,他只知道历史事件的本身,而不知道这件事之前,这件事之后分别是什么,没有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就需要高三教师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把复习顺序颠倒一下:第一轮还是按照书本的专题进行复习,而且特别强调细致,扎实,因为教材是学生认知的载体,学生在解题时所需的知识必然去映射书本,没有书本的基础,以后的复习都无从谈起。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我采用的是通史专题的方式。什么叫通史专题的方式呢?即根据考纲要求,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几个复习的模块,每一复习模块内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纵横交错和融会贯通,把通史和专题结合起来,适当的打乱专题的结构和书本的顺序,以通史为线索,以历史阶段为依托,把书本中的考点按时间顺序而不是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一一对应到阶段中去,然后再归纳本阶段内的专题。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专题体系,也就是说,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对于一个考点,就可以迅速的给它定位,并且可以“瞻前顾后”,连贯的掌握知识,这样,形成知识体系就顺理成章了。
高三教学一个非常现实的任务就是高考,因此,考试,特别是善于考试仍是每个考生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要想有效提高应试能力,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大幅度的强化训练,这个阶段应安排在考前的两个月左右。所以第二轮复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能力提高和解题训练,着重训练学生应用第一轮复习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以实题的方式来进行解题训练,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解题能力以应对考试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
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入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第二轮复习阶段应该是最辛苦的,采用通史加专题方法备课量大,同时要精选试题,自己也要做大量的试题,并且这个阶段也是分层教学(扶优抓中间)的关键时刻。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并穿插热点。
这个阶段,针对学生情况,我把重点放在回归课本进一步夯实基础。对照《考试说明》与《指导意见》,根据考点,采用回忆教材内容的方式进行复习,回忆教材内容。如果回忆不出,就及时翻阅教材。越临近高考,就越要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复习,学生对教师的复习安排要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一阶段,我强化了对学生的默写和抽背,基本上是每星期两次,每次提前三天确定范围。
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复习每册教材中自己感到比较生疏、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注意每一册教材的最后一个专题,因为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及在复习中比较忽视的地方(因为在上这些内容的时候,往往是马上要进行考试了,教师往往上的速度比加快,学生自然很生疏);另外要注意的是史实性知识点很多的专题。如政治史中“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经济史中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演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表现;思想文化中如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欧洲启蒙运动、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选修1A《战争与和平》的最后两节内容。
最后几天我指导学生重点看本学期历次文综试卷,主要看那些自己考试时候错的、而概括性比较强的试题,特别要关注那些材料型选择题,重点放在主观题上。主要目的是看主观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因为概括性强、跨度大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往往能够成一个专题线索,极有可能这些知识点在试题中会有体现。另外,这几天,最好每一天能做10道左右的简单的选择题并看道附有答案的主观题,目的是保持考感。
另外在第三轮中我也注意穿插讲解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热点,主要指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情境性材料(历史与现实)与某些重要时政的结合点。类似的试题在某一省区首次自主命题时往往有所体现。如2008年海南历史卷“东盟题”就呈现了这一特色。就浙江地方特色而言,要特别关注有关经济、文化(思想)类的情境性史料,如唐代越瓷(手工业)—明清城镇(商品经济)—民族工业(资本主义企业)—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如一些城市发展的状况,绍兴(越国都城)—杭州(南宋都城)—宁波(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浙江经济发展的模式典型代表:宁波帮创业上海与开拓香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代表——温州发展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还如浙江省历史名人: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心学)、黄宗羲(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文化名人——蔡元培、鲁迅等。
四、精挑细选试题,掌控知识与能力难度。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 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针对以上所述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本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网上(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和课辅中精选试题,以期达到精练之效果。
在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握上,我的做法是:认真细致地研读有关文本中特别《指导意见》对于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行为动词,充分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知识难度的界定与定位,把握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的难度与深度,对教学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给学生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掌控复习过程中对知识与能力的难度定位。
作为教科书,在知识结构、史料选材和分布、对历史因素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必然有其相对均衡的要求。但对于高三的复习课而言,简单地依靠教科书对知识的均衡性表述是不足以支撑考试要求的,应该根据上述指导性文本的精神,认真研读文本中对知识与能力的行为动词,以确定和掌控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难度。
一般而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常采用“知道”、“了解”、“列举”、“例举”、“概述”、“归纳”、“理解”、“认识”、“分析”和“评价”等行为动词,以区别对知识的学习要求的深度和难度。如《指导意见》中“教学要求”对必修Ⅰ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表述是:“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中“列举„„史实”、“了解„„内容”和“概述„„事迹”属于相对显性和浅层的知识的重述与再认的要求,“分析„„主要影响”在能力方面有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体会„„精神”则体现了高中新课程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特点。
五、提高解题能力和有效度。
我的策略是:以实题训练的方式重新梳理和再现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有效“链接”,注重的良好解题习惯和答题规范的养成,力求提高解题答案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1)在复习中呈现试题,在解题中再现知识。
对书本知识的复习是为了储备一定量的基础性的历史知识,以应对解题时理解材料和解题答案的应用之需,然而我们在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时常常发现一个现象,即学生未能有效地把已经通过“背书”而掌握了的历史知识有效地应用到问题的解答中。拙以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在知识的记忆与解题能力的应用二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
这方面我的感受是,首先自己要储备一定量的习题,并具备一定的命题能力,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复习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点衍生出试题,进而指导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学会主动发现和捕捉命题点和命题角度,长此以往,知识的记忆与解题答案之间的链接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自然形成。同样,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的问题,一样能以此链接取之于记忆中储备的历史基础知识,由此产生的书面化的表述语句对于答案的准确性和得分的有效性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材料题的答题有效性
现行高考试卷中的非选择题(主观题)基本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较为密集的史实堆积和多问题的并列设问,是学生解题时常常出现的思路不明、仓卒下笔、答案模糊或答非所问等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总结出的三步解题的建议,通过典型习题向学生强化解题步骤与思路:
第一步:粗读材料,找题眼。所谓题眼者,即材料的核心,简而言之即几段材料能够并列成题的核心内容。以上题为例,题眼应该是“家庭观念和家庭模式”。这个题眼可以作为大部分答案特别是开放性答题的主语,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离题。
第二步:细读问题,找关键词。明确问题的关键词是有效解题的基础,认真研读每一问,明确问题的关键是问原因、影响,还是要你归纳特点、列举现象等。
第三步:带着关键词,细读相关材料。不建议一次次地细读所有材料,而是带着每一个问题的关键词细读相关材料。
通过以上的解题步骤,基本能够在立足于不离题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科语言,进行有效地解题。
六、充分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时间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如对薄弱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后辅导中尽可能地提出那些主干知识有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一定提高后,再逐步加强能力方面的其它要求。平时也积极向他们传授如何记忆、如何理解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中上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一方面让学生们在已有知识体系上学会发现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所学知识学会自我整理。对待解决问题中的失误,对薄弱生采用为他们分析失误原因,提示答题技巧。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让他们自觉找出失误所在,然后共同分析解决,另外在细节问题上强调关键点,在解决问题上更要细致,不可疏漏。
以上是本人对2008学年浙江省实行新教材第一届高考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策略和实践的思考,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仁指导。
罚款是一种对轻度错误行为的惩罚措施,作为制度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单位团体之中。我公司今年实施的罚款指标工作,极大地震动了管理人员的神经,相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的准确性,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这足以证明该措施的及时和有效性。该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应该继续大力推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加大了制度的执行力度
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强,员工对工作范围和运行程序的理解和认识不统一,督促学习和执行制度是加快思想统一的保障。
二、提高工作准确率
北京电子城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求员工们高度负责和认真的态度。
三、提高工作效率
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速度一般都会快些。
四、强化互相监督的力度
减少工作间人情化的有效手段。
五、评选先进的依据
阶段时间内受罚最少的员工应该首先进入评选范围。
对于我本人来说,可以遏制时常态度欠严肃、欠仔细、作风懒散的不良习惯,因此我认为此措施应常抓不懈。
1. ISO9001:2000版标准考虑到小型企业的特点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
方面增加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及对过程的控制要求而加以灵活处置的内容。
(1) 2000版ISO9001标准不同于94版ISO9001标准20个要素中的17个要素的第一段都要求建立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其它三个要素也间接提出了文件化的要求,这样小型企业在实施该标准时就会不知所措,而新版9001标准仅在六个条款中提出要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其它过程的控制是否需要编制文件则根据ISO9001:2000 4.2.1d)及4.1c)所确定的原则来决定,这样就给了小型企业在文件编写方面的一个极大的弹性空间。比如对一个仅有三个人的小型企业每个人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他们每个人对采购、生产等过程非常熟悉,即使在没有文件的情况下他们都能确保组织的采购、生产等过程得到有效的策划、运作和控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织就不必编写用于采购和生产控制的文件,其它的过程亦是如此。另外,即使需要编制文件,由于小型企业通常产品和过程简单,同一工作仅由一个或几个人完成,便于沟通,所以文件也就简单。此外小型企业有时会采用样板、照片、光盘及电子媒体的方式来代替书面的文件。有些小型企业将六份形成文件的程序及其它文件都写入质量手册或将六份形成文件的程序写到一份文件中,这都是可以接受的。
(2) 2000版ISO9001标准在文件表述方面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多处使用了规定、建立、安排、方法、准则等。例如:规定职责(5.5.1)、建立沟通过程(5.5.3)、产品要求得到规定(7.2.2)、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7.2.3)、按策划的安排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确认(7.3.6)、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应予以规定(7.4.1)、确保规定的要求是充分的(7.4.2)、“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作出规定”(7.4.3)、“应规定确认这些过程的安排”(7.5.2)、“组织应建立过程”(7.6)、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应予以确定(8.2.1)、“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可行时进行测量”(8.2.3)、“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计划安排”(8.2.4)。这样除了4.2.1所提到的文件类型可以简化外,上述13处可能产生文件的条款通过使用规定、安排等文字,从而增加了文件表述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可以采用组织结构图、产品流程图、过程图、检查表、样板等文件方式,对过程进行控制,这无疑增加了标准的广泛适用性。
2. ISO9001:2000版标准在条款的要求方面注重要达到的目标及结果有效性,而不对达到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样便于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94版的4.18条款提出“明确培训需求并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培训”。这里显然未注重该条款的目标或结果的有效性(即该条款想达到的是能力)而只注重获得能力的方式,即通过实施培训而达到。而ISO9001:2000版的6.2.2则规定:先识别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的能力需求(这是要达到的目标)再通过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方式各异)来满足或达到这种需求。显然新版的这一条款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方式。
3. 小型企业理解和实施ISO9001:2000版标准时要考虑的几个主要特点
● 4.1 总要求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本条款的应用主要是看结果。如对同一活动(或过程),如果询问不同的人,回答是一致的,说明这一过程已被识别,如果他们的操作也一致,说明过程也能受控,这时可能就不需要给出成文的准则和方法。小型企业由于人手少,不同的岗位或质量活动可能都由同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对人员的各方面要求较高。而小型企业资源有限,故通常较多的小型企业是通过使用外部资源来弥补这一不足,这样对外包的控制对小型企业就至关重要。
● 5.4.1质量目标
一般小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产品较为单一,质量活动较少,这时制定一个或几个能实现和可测量的总目标也是可以的,但内容应符合要求,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7.1产品实现的策划
5.4.2条款对大企业来说是属于战略决策式的策划,而对小型企业来说则主要从结果上判定。标准虽然要求必须做策划,但并未要求要形成记录,故企业可采用会议记录的方式等作为证据,如果企业能有序地实现了目标,则说明是实现了预先的策划。
7.1是产品实现的策划,是操作性的策划,也可以说是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一部分。大型企业通常可以用质量计划,工艺流程图来表示。而小型企业则表述方式各异。如果对生产定型产品的小型企业,对同一过程的运作和控制,不同的人,不仅回答相同而且做法也一样,则就说明该小型企业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策划,而且在运作中也实现了这一策划。
●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由于小型企业人员少,组织结构简单,可能出现一人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责,还会出现采购、检验、生产和产品交付由同一个人完成的情况,这时判定的标准是,该人员在作为不同的角色而履行其职责时的情况如何来决定,只要不是自己审核(内审)自己的工作就行。
另外小型企业管理人员少,所以管理者代表最好由该企业的经理亲自担任,这样便于最高管理者掌握体系的运行情况,同时对体系持续改进也有好处。
小型企业由于人员少所以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非常简单,如碰头会,布告栏甚至电话沟通等只要效果好就行。
● 5.6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并不要求一定要有程序,对小型企业通常部门少、人员少也可能领导只有经理一人,故可用碰头会或其它的方式来进行,这里最主要的是看管理评审活动已实施的证据,所以必须有记录。
● 6 资源管理
小型企业在实施这一条款时与大型企业的资源充足不同,小型企业可通过分包或通过聘用兼职人员、招临时工、租用或租赁设备等方式来获得资源和技能的补充。
另外小型企业通常一专多能,岗位交叉,所以对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对培训或获得能力的其它措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的小型企业也通过外包来满足这一要求。
●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小型企业的销售合同形式可能多种多样,如书面订单、口头协议或电话定货等,评审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如:可记录订货的细节并向顾客复述,获得顾客的确认,也可将记录传真给顾客确认,对定单的评审由于生产量小,人员少故可采用经理在定单上签字作注释的方式完成。
● 7.3 设计和开发
小型企业由于设计人员少,产品也单一,所以设计和开发的策划不必太复杂,可以通过绘制一个设计的流程图并规定设计的步骤、职责就可以了。由于上述特点小型企业可对一些简单产品的多次设计评审合并为一次即可,也可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评审(如在图纸阶段),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确认(如经过试用后的样品或产品)合并、或简化一并进行。
5. 其它可作简化处理的某些条款
●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ISO9001:2000版标准在最初制订时原打算将这一条款列入第八章,后又考虑到对纯服务行业及某些小型企业等会有删减的情况出现,故现在将其列到了第七章之中。对某些小型企业这一条款可以删减。
● 8.2.1 顾客满意
由于小型企业顾客通常较少,所以调查顾客对产品的满意情况可采用更直接和全面的方式,如:面谈、用户座谈会、走访调查等。
●8.2.2 内部审核
对一个小型企业来说,员工对日常工作非常熟悉,审核的记录不宜太复杂,记入日记本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小型企业由于人员少,整个管理层可能只有一两名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可采取请合作方人员相互提供内部质量审核的方式来完成内审。
●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由于小型企业人员少,设置专职的检验人员并不现实,所以生产人员可以检查自己的工作,每道工序的生产人员在确认自己的工作无误后再转到下道工序。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推荐阅读:
课程标准学习体会06-10
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1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9-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0-2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9-19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9-28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07
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20
党员标准的认识和理解10-25
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心得体会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