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共8篇)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1

选择题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举行。

A、悉尼

B、雅典

C、巴黎

D、北京 2、2004年的欧洲杯在()进行

A、德国

B、比利时

C、葡萄牙

D、荷兰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年在希腊举行的A、1894 B、1896 C、1900、D、1890

4、脊柱一般至()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A、18-19 B、19-20 C、20-21 D、21-22

5、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用了()。A、12″40

B、12″45

C、12″50

D、12″60

6、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制。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7、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左至右的颜色为()A、蓝、黄、黑、绿、红

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

D、红、绿、黑、黄、蓝 9、1984年()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过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 A、郎平

B、许海峰

C、李宁

D、黄志红

10、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1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A、一大、二小、三高

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快

D、一小、二小、三快

12、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场就可决出冠军。A、10

B、11

C、12

D、13

13、《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4、走和跑的区别在于()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A.气质、性格、动机

B.气质、性格、需要 C.兴趣、动机、需要

D.能力、气质、性格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93.10.31

B、1992.10.31

C、1994.1.1

D、1986.4.1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A、1992年3月

B、1993年3月

C、1994年3月

D、1995年3月

18、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

A、给予行政处分

B、解聘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承担民事责任 19、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是第29届()奥运会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排球比赛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获得发球权的队,6名队员必须按()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A、逆时针

B、顺时针

C、任意

21、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

A、礼、乐

B、乐、射

C、射、御

D、御、数

22、掷标枪的扇形区内角度约()A、35度

B、45度

C、29度

D、34度

23、马拉松跑全程为(),属超长距离跑项目。A、41.195千米

B、42.195千米

C、43.195千米

D、44.195千米

24、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项目是()

A、足球

B、篮球

C、乒乓球

D、排球

25、掷铁饼、铅球的扇形区内角度约()A、35度

B、40度

C、29度

D、34度

26、《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时间是()A、1981年9月

B、1982年9月

C、1983年9月

D、1984年9月

27、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体育教研组长

D、体育教师

28、运用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时应该()

A、以练习为主

B、以预防为主

C、以讲解和练习为主

D、以讲解为主

29、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

()A、不间断进行训练

B、循环进行训练

C、反复做同一练习

D、控制练习的间歇

30、《全民健身计划刚要》颁发布的时间是()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31、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

A、定量评定

B、定性评定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D、因人而异

32、奥林匹克精神是()

A、更快、更高、更强

B、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C、团结、友谊、进步

D、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

33、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A、师生的双边活动

B、一般在室外运动场上进行 C、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D、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结合

34、身体练习在贯彻渐进性原则时,要遵循()A、认识事物的规律

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35、最早提出体育教学法的是()

A、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D、瑞典体育教师W·斯卡斯特罗姆

D、美国教育家杜威

36、嗒嗒球运动是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项体育运动

A、羽毛球与跳跳球

B、乒乓球与羽毛球

C、羽毛球与排球

D、键球与乒乓球

37、弯道跑时,右脚用()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38、逆时针弯道跑时,身体应向()倾斜 A、右

B、左

C、前

D、后

39、最合理的跳高过杆技术是()A、剪式

B、跨越式

C、背越式

D、俯卧式 40、在弯道跑时,左脚应以()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D、前脚掌

41、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采用()方式助跑

A、直线

B、弧线

C、直线加弧线

D、弧线加直线

42、背越式跳高身体过杆后,以()先接触海绵包 A、头部

B、肩部

C、背部

D、臀部

43、背越式跳高身体在杆上成()姿势

A、弓形

B、水平

C、背弓

D、坐立式

44、背越式跳高起跳时,摆动腿屈膝内扣向()方向摆动 A、起跳腿

B、内

C、上

D、异侧肩

45、背越式跳高的8步丈量法,为了便于记忆,可叫做()A、4、5、6

B、5、6、7

C、6、7、8

D、4、6、8

46、终点冲刺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

A、耐久跑

B、途中跑

C、加速跑

D、快速跑

47、背越式跳高应()横杆起跳

A、面对

B、侧对

C、背对

D、斜对

48、跨栏跑时,摆动腿过栏后积极下压,()落地 A、全脚掌

B、前脚掌

C、双脚

D、脚后跟

49、挺身式跳远的技术中,()是最重要的

A、助跑

B、踏跳

C、助跑与踏跳的结合 D、落地 50、挺身式跳远在空中成()姿势

A、跨步

B、腾空步

C、弓步

D、弓箭步

判断题

1、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2、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3、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4、健身锻炼与适度的控制饮食相结合,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科学的减肥方法。()

5、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6、我国是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国资格的。()

7、一场足球比赛受到红牌或累计二张黄牌时,受罚者应罚出场外,但仍可参加下一场比赛。()

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9、篮球运球变向时手应拍击球的上部。()

10、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11、当体育教师仅仅是运动知识传授者(教练)的时候,体育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有运动知识者替代的;唯有当体育教师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时,体育教师的职业才是不可替代的。()

12、在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上,《标准》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

13、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育学习也不例外。()

14、新的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规定:在体能成绩评定中不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5、教学的学生主体观,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表现为

学生的尊重与全面的认识。()

16、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或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项目,那些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完全可以不选择。()

17、在高中阶段运动技能是体育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体育学习失去了运动技能作为支撑就不再是体育了。()

18、《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课程并没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只是

如何达成学习目标提出了一些教学内容的建议。()

19、终身体育应该是人一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量的总和,而学校体育只是终身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它只是活动总量中的一个分量。()20、教学中只有教师才能称为教学的主体,因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教室里(操场上)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

()

21、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不可参与。()

22、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

23、《标准》

教学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24、《课标》课程评价主体转变了教师主体的单一模式,设计了多元化评价主体,他评、自评、互评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25、在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上,《标准》建议,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只有教师参与()

2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样样运动项目都要学习()

27、《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8、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课程()

29、新的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建议是:评定应采用绝定性标准与相

性标准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0、新《课标》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体育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师从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

31、普通高中《标准》中规定,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

32、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33、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

抗性的球类游戏。()

34、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

35、台阶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36、现阶段初中阶段每周每班应安排3节体育课。

()

37、追逐跑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方法。

()38、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秦皇岛举行。

()

39、跨越式跳高助跑倒数三步的比例是大、中、小。

()

40、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10-13岁。

()

41、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都属于身体形态项目。

()

42、排球比赛发球时可以在球场端线后任意一点进行。

()

43、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跳箱前方。

()

44、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背面示范授课。

()

45、田径项目比赛中,竞赛项目的距离应从某起点线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46、根据科学研究,糖是你运动时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47、测量安静时脉搏一般在安排在上午比较好,年龄越小,脉搏越慢。

()

48、田径比赛规则规定,第一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应给予警告,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

49、排球规则规定,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一场比赛一次,替补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而且他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

50、新课程强调S

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2

从教以来, 我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我觉得,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上, 一些方面, 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替代, 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理念与行为习惯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外在表现。更新观念, 提高素质, 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改革, 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 导致教学行为的落后, 而习惯的教学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也习惯于听老师指挥。因此, 我们首先应从课程理念和行为习惯入手。

课程理念是对课程的“理性认识, 理想追求、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的体现, 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 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验, 我们对新课程有了很大的认识, 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仍着存在一些片面和模糊的认识, 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和判断。

我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 就是要从“三维健康”观出发,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三维”中也应突出重点, 不能包揽一切, “身体健康”应是首位, 兼顾好其他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并非“以学生为中心”, 迎合放任学生, 有人说:“把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 但不能轻“教”只重“学”, 否则就失之片面与教条而背离课标精神。其实在新课程下, “教与学”更应该得到加强, 即重“教”就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教”, 在教学内容上不但有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 同时还有真、善、美的情感价值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学习方式上发挥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探究与发现的精神, 突出学生的“发展”, 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价值;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不是投其所好, 否则体育课就成了兴趣课, 就无所谓“教学”可言了。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以达到最终目标;在关注“差异”上, 我们更应该尊重差异, 赏识差异。教学中“差异”总是存在的,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但是差异不是距离, 而是个性的丰富多采。我们应积极了解和分析学生这些差异, 并以此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与价值追求。因此,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出发, 全面把握新课标精神。

二、正确把握角色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不但理念到位、意识到位, 角色更要到位。理念属于精神范畴, 而角色具有现实意义。合作与交流、组织与管理是体育的重要特性, 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更应该注重角色到位。

(一) 是学习的合作与交流者

体育最讲求合作与交流, 没有交往, 缺乏互动, 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合作与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 课堂交流与合作是师生间以理解的方式共享知识经验、分享思想情感与成功的过程, 也是不同观点的交锋, 使学习者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以弥补个体上的不足, 也是人际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只有学生喜欢的教师, 学生的学习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 作为教师, 应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 “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 做一个积极的合作与交流者。

(二) 是活动的组织者

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育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 突发因素多, 学生差异大,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课堂氛围、调动与协调上下功夫;与学生平等合作、交流对话, 也要强调“有序”地学习, 否则体育课就成了“放羊课”, 其不测因素就有可能发生。因此, 没有组织就没有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组织者。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是我们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也是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激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师生的情感交流才能通畅, 教学才能有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 优生要爱护, 后进生更要呵护, 否则, 我们就很难得到全体学生的支持。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 还要学会激励他们, 体育练习有时是很枯燥和很累的, 但面对学生的努力, 教师应大加赏识。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 教师应积极支持, 面对学生的失败, 教师应热情引导与激励, 这样, 让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与赏识的气氛之中, 只有把这种关系把握好, 他们的求知欲与练习的积极性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摘要: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教学方式要求等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要适应这种变化, 我们应从思想和行为上修正自己。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改变行为习惯;二是积极进入新角色, 不但理念到位、意识到位, 角色更要到位;三是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相处, 公平相待, 不断反思, 发现规律。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能力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新体育课程改革带给体育教师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对新理念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将新理念循序渐进地融入体育教师的实际操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为保证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1 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切实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1.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而不是要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如果我们照搬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来训练学生,那对学生的健康实际上是弊大于利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1.2树立“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学生发展为中心”,重点关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愉快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身体活动和学习技能的过程当中来获得这种感受和体验。

1.3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目标,但体育课程有别于其它的课程,它与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兴趣对于体育学习尤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运动爱好,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体育,并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2 新體育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选择要求合理

新体育课程标准首先是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在教学内容上直接体现为,要包含营养、安全、环境等全面的健康知识;还有在五个课程目标中除“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之外,教师还要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熟悉。再次,新课标在所要求的目标上给教师创造、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体育课程标准在各个年龄段都是五个目标和六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目标要求。

2.2 课堂教学组织要求有效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度。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3 教学评价手段要求多样

新体育课程标准力求教学评价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态,强调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最突出的变动是体育教师应采用定性评价。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定性评价很难具体量化,因此教师对学习评价会陷入两难选择的境地,对有好的学习态度却又没有好的体能、知识、技能技术的学生的情况评价很难把握。据很多体育教师反映,现在有的学生抓住了没有定量评价的漏洞而滋生懒惰的心理和行为。

3 新体育课程的特点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体育新课程改革无论在教学认知能力方面还是操作能力方面,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尽快转变观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把新课程理念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之中。体育教师必须走出旧的教学观念的圈子,才能更好走进新课标。笔者认为,根据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体育教师应重点发展以下教学能力:

3.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课标的实施使得许多体育教师感到体育教学失去依托和方向,无所适从。自新课标实施后,体育教师只能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在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较开放的前提下来开展教学,课程资源的提出也让教师感觉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丰富的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中加以选择。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

3.2 加强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蓝图,体育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事先紧凑有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不能死板、过分程序化,创新应该成为新体育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另外,体育课程标准要淡化运动技能技术的教学并不表示不要运动技术。新课标理念下的竞技运动项目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竞技,而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其规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而运动技能技术和运动技能技术教学就是这个“载体”和“途径”。

3.3 增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很多人认为组织和管理是学校行政人员的责任,其实管理是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活动。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担当一个组织管理者的角色。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思考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怎样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师的决定性作用;课堂的开放不是无秩序,而是需要更稳定的秩序;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兴趣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独立。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总之,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是教师要坚持的理念,因为体育课程始终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传承优秀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质功能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曾美英,马万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其结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9)

[2]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1

[3]王颖.21 世纪初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1

[4]陈邦权.师范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4

(一)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

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 C、变革

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基、本 C、必要

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

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27、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3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3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3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

A、教学方法的变革 B、教学过程的变革

C、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D、学习方法的变革

40、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

A、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 B、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

C、家长、教师、工厂 D、自制教具、校园草坪、阅览室

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43、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4、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4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48、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9、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0、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1、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53、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4、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55、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56、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57、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5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9、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①课程目标、内容 ②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③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④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0、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B、①②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61、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A、信息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经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30、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2、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63、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4。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4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6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6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7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7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7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7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7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76、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78、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9、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83、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8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85、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86、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7、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88、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89、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90、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2、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9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9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9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A、工业经济时代 B、知识经济时代

C、网络信息时代 D、农业经济时代

97、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

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98、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99、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10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B)

A、人民当家作主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3、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领导

104、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5、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

①整体性 ②实践性 ③开放性 ④生成性 ⑤自主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A、兴趣化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07、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

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108、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12、“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5、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原则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11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117、英国在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18、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

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

119、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发现法

B、演示法

C、指导法

D、实验法

120、“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式 C、学习观念 D、学习过程

1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2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2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2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2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2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2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12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 D、8

129、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30、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A)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3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32、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3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D)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34、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35、“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36、(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37、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38、“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39、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40、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2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7、(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BC)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A BC)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BC)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

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 C、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5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61、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

3B、2/3 C、1/2 D、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7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D)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C)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8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82、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3、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4、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85、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D)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86、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7、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88、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89、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9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91、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92、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A)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B.①②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A)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101、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0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C)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B)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108.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B)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B)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C)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5、(A)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D)次。

A、7 B、4

C、5 D、8

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A)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1、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D)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3、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4、“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5、(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27、“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9、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 C.对话的D.互动的

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3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138.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40.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41.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4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5

推荐答案

时间120分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标准篮球场的中圈直径长 3.6 米,标准女子排球网高 2.24 米。

2、《学生体质建康标准》的必测项目有3项,分别是身高、体重 和 肺活量。

3、女子100米栏共有 10 个栏架,起跑点至第一栏 13 米。4、08年甘肃省对高考体育专业考试项目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后一般身体素质包括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 和 原地推铅球 三项。

5、短跑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三磷酸腺苷(ATP)。

6、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 和 落地 四个部分。

7、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8、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叫 运动技能。

9、弯道跑技术要求左手臂摆幅 小,右手臂摆幅 大,重心向内倾斜。

10、田径运动包括田赛、径赛 和 全能运动。

11、篮球跳起投篮时,应在身体至 最高点时使球出手,中远距离投篮球出手后,应使球向 后 方向旋转。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孔子关于为人师表的名言。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铅球场地落地区的角度是。

A、40度 B、29度 C、35度 D、30度

2、一次标枪比赛中,共有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运动员可跳 次。

A、3 B、4 C、5 D、6

3、国家规定,在校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体育活动 小时。

A、0.5 B、1 C、1.5 D、2

4、下列不属于动力性力量的项目是___________.A、田径 B、游泳 C、吊环 D、球类运动

5、___________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A、耐力运动 B、有氧运动 C、无氧运动 D、恒常运动

6、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

A、起跑 B、起跑后的加速跑 C、途中跑 D、终点冲刺和撞线

7、灵敏素质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十字变向跑、滑步跑等。A、50米 B、100米 C、300米 D、折线跑

8、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___________,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A、冷敷 B、温敷 C、凉敷 D、热敷 9、1895年,由 国人 发明了排球运动。

A、美国 詹姆士.奈史密斯 B、英国 詹姆士.奈史密斯

C、美国 威廉.基.摩根 D、英国 威廉.基.摩根

10、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0秒钟的脉搏数一般认为 次较合适。

A、20――24 B、22――26 C、24――28 D、26――30

11、正规的排球比赛每个队有名队员在场上比赛。

A、5 B、6 C、7 D、8

12、足球比赛中,攻方队员触球出端线,由守方在球门区内(任意地点)踢

球。

A、球门球 B、角球 C、任意球 D、掷界外球

13、接力跑中的接力区长 米。A、10 B、15 C、20 D、25

14、运球是下列 运动的技术。

A、篮球和排球 B、篮球和足球 C、足球和排球 D、篮球和乒乓球

15、跑和走的区别为。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无腾空 D、跑时步幅大,走时步幅小

16、下列几种练习,属于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是。

A、引体向上 B、仰卧起坐 C、坐位体前屈 D、连续直腿

17、用右手投掷铁饼,铁饼出手后的旋转方向为。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顺时针和逆时针均可 D、不旋转

18、下面哪种不属于氧运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A、呼吸系统 B、血液 C、神经系统 D、心血管系统

19、“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是身体锻炼原则中 原则的要求。

A、全面性原则 B、经常性原则 C、渐进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20、针对在校学生体质部分体能指标持续20年下降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对促进校园体育的广泛开展作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该文件一般称号文件。

A、5 B、6 C、7 D、8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你认为对的打“√”号,错的打“X”号)

1、推铅球时必须掌心触球。(错)

2、排球比赛中后场A队队员跳起扣球,裁判判其违例。(错)

3、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对)

4、足球比赛中只有双方守门员可以有意用手触球。(错)

5、《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对)

6、快速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对)

7、足球比赛规则规定直接接到界外球者没有越位限制。(对)

8、背越式跳高是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的。(错)

9、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对)

10、体育课按时间先后顺序一般可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对)

11、奥林匹克的口号是“和平与友谊”。(错)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其中6――9年级为水平3。(错)

13、行进间“向左转走”时,转向后先迈右脚。(错)

14、篮球比赛时进攻方将球投进后,可以马上要求暂停。(错)

15、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基本配合方法是由前排3号位队员担任二传,其他五名队员都将来球垫(传)给二传队员由二传队员组织进攻的进攻战术。(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编排出有5人(或队)参加的单循环比赛的轮次和每个轮次的场次(即对阵形式)。

答:共有5轮,分别为: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0-5 0-4 0-3 0-2 0-1

1-4 5-3 4-2 3-1 2-5

2-3 1-2 5-1 4-5 3-4

2、写出箱上前滚翻(纵放器械)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及其作用。

答:保护与帮助:保护主要防止学生由侧面落地。帮助可分两手支撑时和在箱上滚动时两部分:前者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托腹部,帮助弓腰提臀;后者一手托背,另一手压小腿,帮助滚动防止展体过早。落地时防止靠器械太近,身体前扑。

3、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

答: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

4、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一般有哪几种?(写出名称即可)

答: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

5、篮球比赛掷界外球时,该队员脚采边线,但没有踏进场内,试判断该队员是否违例,并说明理由。

答:不为例,因为篮球场边线属于界外。

五、写一份内容为学习耐久跑呼吸技术的训练课时计划。(回答时间:2010-10-8 20:50

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 篇6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终身体育

2.体育教学目标 3.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4.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5.重复训练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①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 ③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 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

①教育学科 ③社会学科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①健身功能 ③教养功能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①体育课

②体育现象及规律④体育课现象及规律②综合性学科④自然学科②教育功能④促进个体社会化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运动训练 ④体育竞赛 5.(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材内容 ④传播媒介 6.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是()

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发展学生的体能 ④培养良好品质 7.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多用()

①正面示范 ②侧面示范 ③镜面示范 ④背面示范 8.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充足时应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①分组不轮换 ②两组一次轮换 ③三组两次轮换 ④先合组,后分组 9.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①体育课密度 ②体育课综合密度 ③体育课一般密度 ④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 10.写好体育课教案的首要问题是()

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②钻研教法

③安排课的内容 ④合理安排各部分时间

11.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时,一般先构思()①开始部分 ②准备部分 ③基本部分 ④结束部分 12.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

①体育教学 ②课外体育锻炼 ③课外运动训练 ④课外运动竞赛 13.下列未列入课表,成为学校作息制度一部分的锻炼形式为()①早操 ②课间操 ③班级体育锻炼 ④体育节 14.下列属于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之共同点的是()

①训练成绩的表现性 ②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③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④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1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

①掌握战术知识 ②培养战术意识 ③培养战术能力 ④实践战术行动 16.下列哪一种训练方法应严格控制间歇时间()

①持续训练法 ②间歇训练法 ③重复训练法 ④变换训练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何时起施行()

①1995年9月10日 ②1996年9月10日 ③1995年10月1日 ④1996年10月1日 18.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是()

①全国人民 ②中老年人 ③残疾人 ④青少年儿童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①增强学生体质 ②健康第一 ③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发展学生个性 20.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途径是()

①自学 ②短期培训 ③参加学术会议 ④函授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设立(),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

7.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主要有()、()、()等。

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个学习方面。

10.全民健身计划以()为实施对象,以()为重点。11.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等。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

2.毛泽东于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3.“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4.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5.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性的要素。()6.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时数。()8.发展学生体能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9.指示是以较简明的语言,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10.侧面示范一般用于显示左右运动动作。()

五、辨异题(每题7.5分,共15分)

1.隐性教材与显性教材

2.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课外运动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七、实践题(共40分)

主教材:鱼跃前滚翻。请你设计该教材适合的水平与年级,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准备活动,示范方向,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易犯错误,教学步骤,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考核优秀标准,课后小结内容。

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答案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6.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7.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素质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表现出一个发展的最佳期,称之为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5.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③)

①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 ②体育现象及规律 ③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 ④体育课现象及规律 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②)

①教育学科 ②综合性学科 ③社会学科 ④自然学科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①)

①健身功能 ②教育功能

③教养功能 ④促进个体社会化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①)

①体育课 ②早操,课间操 ③课外运动训练 ④体育竞赛 5.(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②)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材内容 ④传播媒介 6.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是(③)

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发展学生的体能 ④培养良好品质 7.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多用(③)

①正面示范 ②侧面示范 ③镜面示范 ④背面示范

8.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充足时应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①)①分组不轮换 ②两组一次轮换 ③三组两次轮换 ④先合组,后分组 9.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④)①体育课密度 ②体育课综合密度 ③体育课一般密度 ④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 10.写好体育课教案的首要问题是(①)

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②钻研教法

③安排课的内容 ④合理安排各部分时间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设立(体操科),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主要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等。

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4.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等。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正确,)

2.毛泽东于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6.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时数。()10.侧面示范一般用于显示左右运动动作。(-)

五、辨异题(每题7.5分,共15分)

1.隐性教材与显性教材

显性教材主要指写在课程标准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习与练习内容。

隐性教材主要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不写在课程标准中的那些因素。例如,教师的态度、课堂常规要求,教学场地、器材的设置。在教学中应认真处理好两类教材,既不应取代,也不要偏废。

2.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六、简答题(共10分)

课外运动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竞赛规程是课外运动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学运动竞赛日程计划的细则,是课外运动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方法等);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报名办法(各项目参加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等);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等)等。

七、实践题(共40分)

主教材:鱼跃前滚翻。请你设计该教材适合的水平与年级,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准备活动,示范方向,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易犯错误,教学步骤,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考核优秀标准,课后小结内容。

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水平四初一体操技巧内容:鱼跃前滚翻。本课教学目标:

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方法,65%学生能基本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35%学生能努力做到鱼跃腾空有一定高度和一定远度,并腿前滚翻自然、协调,团身滚动圆滑,方向正。

通过鱼跃前滚翻练习,增强学生两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发展灵巧、柔韧、协调和定向能力,增强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发展平衡能力。

培养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精神等优良品质。

1.准备活动:

队伍慢跑成一圆圈(半径9米)

行进间徒手操:上肢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踢腿运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头颈、手腕。

2.教学步骤

完整示范一次(学生站在海绵垫两侧,教师做侧面示范)

讲解动作要领:双脚蹬地跃起腾空,两手撑垫迅速屈臂缓冲,及时低头,团身滚翻快,沿直线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可简单地概括为蹬、摆、撑、滚四个字。

完整示范一次(学生站在海绵垫两侧,与第一次方向相反教师做侧面示范)

讲解教学重点:蹬地跃起腾空有一定高度、远度。

难点:及时屈臂缓冲滚动圆滑。

学生练习一:复习前滚翻(小组长带队到指定的练习场地,)教师提问:前滚翻与鱼跃前滚翻的区别,学生在练习前滚翻后和观察鱼跃 前滚翻示范的基础上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练习二:远撑前滚翻;学生练习三:站在高处(30-40厘米箱面)做远撑的前滚翻 教师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半屈腿站在练习者手撑垫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和低头向前滚。

学生练习四:跃过实心球的前滚翻逐步提高学生的腾空跳跃能力

教师巡视,辅导、点拨、提示、激励,学生互学、互帮 学生练习五:跃过一定高度和远度的障碍(实心球、横绳或横竿)前滚翻 学生练习六:学生独立完成动作

老师找一组同学成果展示,给予掌声鼓励。作出简要评价,集体分析动作、纠错。老师讲解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腾空低或没有腾空动作,屈臂低头不及时,滚动不圆滑。腾空后团身过早。

学生继续练习:互学、互帮。

探究教学:教师提问:鱼跃前滚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遇紧急情况摔倒等,可以用鱼跃前滚翻来自我保护。

分层教学:设置6组不同远度要求的练习小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进行 练习,学生积极体验新的远度组,大胆尝试,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找一组动作完成最好的同学示范,师生来评价动作技术 教师讲解鱼跃前滚翻考核标准:

优秀(8.5-10分):鱼跃腾空重心不低于髋关节,空中屈体不小于145度,并腿前滚翻自然、协调,团身滚动圆滑,方向正。3.结束部分

课后小结内容:本课教学目标的效果,影响教学效果的其他因素。

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信息反馈。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篇7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篇8

一、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是余姚中学高一年级为实验班, 1—5 班282 人,其中男同学 148 人、女同学134 人。6—10 班 275 人,其中男同学 151 人、女同学124 人为参照班。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内外谈话、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情况进行调查,并且运用选项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结果

1.实施兴趣选项教学,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各项指标明显增长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以后,实验班男、女同学身体形态、机能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班的学生,特别是胸围水平和肺活量水平差异均呈非常显著水平。这说明,实施兴趣选项教学比传统内容顺序教学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2.实施兴趣选项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显著提高 。 教学实践后,实验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参照班,差异呈非常显著性水平(P﹤ 0.01),特别是男生的1000 米和女生的 800 米跑,其差异也呈非常显著性水平(P ﹤ 0.01)。

3. 体育课兴趣选项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教师的事情。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他性。通过主体参与,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课堂充满热情、气氛活跃,师生双方会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最好享受。因此,兴趣选项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4.我锻炼能力指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活动能力。培养学生会学,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而自我锻炼能力的高低往往是衡量学生会学本领的有效标尺之一。通过选项教学,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安排锻炼时间、自我调控、克服困难进行锻炼等方面进行训练。在以往的“走马灯”式的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学生很难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选项分组教学在学生心理满足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数量,让学生学懂、懂学、学会、会学,此外,在教学中安排理论学习、裁判实习、教学比赛、主体互动和具有创造性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快乐感、成就感,学生必然会喜爱体育,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三、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根据本校特点创编的“拔河比赛”“球类跑接力赛”游戏等。通过这些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言艺术的优美应用 。体育课的学习,虽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但教师的教还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同时富有艺术性,有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力争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觅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请这位同学出列为同学们做一下示范”等礼貌用语;又如上前滚翻课时,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动作,教师要用“别紧张,想想动作要领,你能行”等鼓励性语言,并亲自给予保护帮助,以减轻其紧张程度。整体教学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更要鼓励、诱导,不能使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哪怕只有一个动作细节做的好,也应给予赞扬。要让学生感到教师谦虚可敬,平等待人,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3.要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点 。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时心态好,积极性高,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备课时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尽可能做到学习游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尽量做到分解。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要求。让学生尽快掌握,然后逐步提高。学生对所学技术掌握越快、越好,心理状态越好,能够使学生经常在良好的心境下体验体育,学生就能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4.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制定了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的建立有效克服了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弊端,有效提高了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有的学生先天素质较差,经过一学期的体育课锻炼进步很大,但他的成绩离优秀学生的成绩还有距离,用新的评价制度来评价这类学生,他们的成绩就会很高,这样就会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5.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尤为体育课上,因为它是运动性的课程。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四、结论

上一篇:用电申请书委托书下一篇:读神奇的太阳花女孩有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