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通用14篇)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1

一、填空题:

2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3者。

4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强盗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二、简答题

1、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3、新课程标准中“理解”的含义是什么?

答: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新课程标准中灵活应用的含义是什么?

答: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三、论述题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2

一、新课程标准下试题考查的基础

作为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其主要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相互结合, 以促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 这一指导思想的落实更为突出。在新的教育时代的背景下, 对于知识要求的层次和高度都比较高, 同时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是当前教育践行过程中最为注重的问题和要求。新课程标准中, 增加了几何证明、定积分、三视图等重要知识, 同时包括了对数学知识技能应用的相关内容。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作为终身教育, 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同样也会在今后的高考中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两项基础要求。目前, 高考数学命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要求, 并在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能力应用的考查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具体来说, 把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作为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制订的数学试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高度, 同时对于创新性内容的要求也是比较的高。通过这样的设定, 借助高考对人才进行选拔, 将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试题中, 基于三视图进行立体几何试题的考查, 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生能力的基础, 而知识与技能作为考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通过有效的结合, 可对高考考生的综合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 而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命题的基本内容, 同时也是促使中学数学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下试题对数学思想的强化要求

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借助数学的知识及体系思想, 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与数学相关的各项活动和内容。学习数学的根本要义就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进行训练和培养。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能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囊括, 所以数学思想的强化尤为关键。这也是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坚持的重要目标。数学学习, 是人们通过数学工具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数学的教育至关重要。借助对数学思想的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和逻辑形式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解决, 并对所要了解的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实际上, 数学学习, 学生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根本没有得到快乐, 而没有愉悦感地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就有一定的难度。对此, 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通过身心的深刻体会去学习数学、认识数学, 将是数学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教师在这其中, 必须不断学习, 丰富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 促使教学水平有效提升。

三、知识交汇是促使命题创新的重要内容

高考考试内容对“知识交汇”的强调非常突出。学科内有联系的知识和内容, 通过一定程度的整合使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出现在考试内容的设计和命题当中, 而当中形成的网络交汇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

事实上, 以知识交汇处设定命题, 也就是通过有限的内容, 对学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考查。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创新”一直是人们注重的问题。高考命题的设定也应注重这一原则。同样, 新课程标准对内容的创新具有较高要求, 其中笔试的内容对于创新水平的注重是非常显著的。当然, 试题需要创新, 就需要拥有推动创新的环境, 而“创新”的平台可以通过“知识交汇”的形式来提供。在命题中, 创新的应用具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 命题手法上的创新;其二, 命题背景及内容的创新。将两个方面进行结合, 就要通过“知识交汇”来实现。为了促使新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就会有所增加。另外, 通过知识的不断增加, 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也会更为丰富。而这也就进一步说明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 学生只有在全面的知识学习中, 对重要基础内容进行概括, 才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 去面对高考及问题处理。

四、理解数学概念, 促使应用意识的提高

数学学科体系的要素是由概念组成的, 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够灵活, 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就会有困难。同时, 概念作为整个数学逻辑系统的基础, 整个试题中都存在对概念理解的考查。由此可知, 进行数学学习, 其必要条件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其中对于知识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数学的高考试卷中, 对知识应用的考查非常普遍。对于学生而言, 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运用。所以, 知识考查就是对一道试题进行解决, 同时通过基础概念的应用, 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解决, 即理解和计算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这一点看待数学试题的制订, 可以得知概念的应用与知识交汇同样重要。

五、对知识难点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展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维护考核的同时将难度降低, 已经成为高考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某个省份的新课程高考, 其数学试卷的考核难度首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一方面, 考试试题要求对知识点的涉及范围要更为广泛, 增加的数量也比较多, 在加大复习范围的环境下, 试卷的难度就会有所平衡;另一方面, 部分被降低要求的内容不会在考试中出现或有所减少, 其难度也会进一步降低。对此, 依据难度适中、平稳过渡的重要原则,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的重点也会有所变化, 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识。

1. 数学学科作为一种逻辑系统, 是由命题和概念共同组成的, 其规律性比较强

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专题知识的总结和理解, 提高知识命题的前瞻性和精炼性。对此, 学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 借助对规律的认识, 对难题进行求解。

2. 重点章节的内容是命题的重点

对于支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被考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其中包括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在内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珍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体会[J].华章, 201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 篇3

【关键词】新教法;观念;兴趣

一、用新教材的基本理念来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因此要深刻的认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三、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的一题多解的例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课题研究,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的研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四、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来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初中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在教法改革中,我们还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努力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纵向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收集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参考文獻:

[1]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2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

双重性质。

2、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以、、、和

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3、重视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和。

4、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有、、、、。

5、正确地开展课外活动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超越的纽带”,有利于激发       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      的机会。

6、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       角色、角色、角色。

7、日常教学之余可以组织的课外活动形式有、英语读书报告会、、英语晚会、组织各种。

8、学生的经验是一种,它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

为基础。

9、文化意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的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项中不是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现的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趣味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下列选项中不是英语课程评价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促进功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原则的是()。

A、激励性的原则    B、教师主导性的原则

C、简单易操作的原则  D、公平、公正的原则。

4、下述各选项中:①独立性 ②选择性 ③调控性 ④创造性 ⑤自我意识性,属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对于社会语言情景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是真实的社会语言情景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以及语言创设的社会语言情景;

B、二是话语范围,如正在进行的溢于言语活动的范围,包括语言活动的功能、话题和语言知识点等;

C、三是话语进程,谈话的参加者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激起在思想表达中的关系;D、四是说话方式,是通过口头交际还是书面交际的形式,是对话、问答还是叙述等。

6、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分级标准  B、课程内容  C、课程思想  D、课程理念

7、教师应切实提高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有下列几种说法①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②课堂与情景密切结合的教学原则③外语教学过程现实化的原则④利用各种游戏和小组竞赛⑤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8、学生的情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不正确的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C、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携手合作,共同开发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

D、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三、简答题

1、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9分)

2、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12分)

3、英语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了哪些建议?(15分)

四、论述题(18分)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学生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3、工具性、实用性

4、交际性、自觉性、直观性、功能—情景性、口语领先

5、课堂教育范围、学生学习外语、外语实践

6、激发者角色、观察者角色、咨询者角色

7、短剧表演、英语角活动、竞赛活动

8、课程资源、已有的经验

9、尊重、平等;真实、实用;兴致、趣味;实践、互动;比较、融合二、选择题

1、D2、C3、B4、D5、C6、A7、D8、D

三、简答题

1、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的持续性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2、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3、英语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了哪些建议?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四、论述题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学生为本?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又如在写作的练习中,一些老师给出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圈子很遥远,或中是学生不愿意触及的事物,这样学生无论是在思考还是在练习过程中都会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在设置一些对话或是写作的情境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调动学生兴趣的主题或是背景来作为题材。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面向全体学生,这看似是一个很宏观很难驾驭的问题,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注意一些小细节来达到照顾到全体学生的效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上岗考试题 篇5

初中《物理》

一、解释(10分)

1、物理学:

2、课堂日志:

二、填空(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

2、物理学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 两部分组成。

4、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 部分。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了近代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2、《标准》提供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互相补充,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

3、教科书应该全面体现课程理念,要为实现《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服务。因此,它不能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担负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这是考虑教科书编写时的出发点。()

4、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5、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简述(24分)

1、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3、物理课程中构建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般要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一堂本学科教案。(30分)

六、谈谈你对学科培训中的研究课的心得体会。(16分)

参考答案

一、解释

1、物理学: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课堂日志:由教师和学生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

二、填空

1、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

2、实验 理论

3、科学内容

3、能量

三、判断

1× 2√ 3√ 4√ 5√

四、简述

1、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造新的评价体系。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的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4、(1)评价的功能上

(2)评价的内容上(3)评价的形式上(4)评价的主体上

五、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广河四中

马国荣

通过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一、内容系统化

新课程标准将初中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划分为5个方面,对于各学段的的学习内容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及活动建议。可概括为: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据处理与概率统计。

二、教材编写设计

教材内容编排: 混合编排,有序展开;

内容呈现方式:情境导入,活动穿插;

内容处理要求:直观引进,说理明白。

三、新课程标准也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实践,不断总结。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实践情况来看,数学概念的教学相比其他内容来讲难度要更大一些。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产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教学中如何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形成的每一个步骤,而不仅仅是在字面上逐字逐句地再现概念,如果没有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往往很难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2、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都具有生活背景和意义,这需要教师教学中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抽象问题的本质,进而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问题的实质。比如“有序数对”的提出就来源于生活,可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还必须进行数学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这样学生学数学,对数学本性会有更深的认识。

3、在解题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提炼、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又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中,就可以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如点与坐标、两点间距离公式、直线的代数表示形式、用坐标变化描述点的运动等都表明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当然初中数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也是很丰富的,任何一个数学思想也不是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就能落实到位的,有一个逐步渗透、贯彻、落实、领会的长期的过程。

4、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的背景可以千变万化,而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相通的。学习数学重在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意义和具有迁移价值的、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策略性”知识,注重问题间的类比,使解题反思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有例及类、解一题通一片的目的。

四、学习的点点滴滴心得。作了以个简单的总结。

1.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2.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基础,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学法研究 篇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教师的行为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因此重视学法是很有必要的。

学好数学,学生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学习。

1. 满怀信心地对待数学学习,不轻言放弃。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不能遇到困难就没有信心,就想放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习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走上胜利之路。

2. 专心地学习和耐心地训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学习不能这样,要专心。只有专心、投入地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很多知识学生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所以不能认为这是重复劳动而心浮气躁,要有耐心。

3. 虚心对待每一个问题。

有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时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那么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1. 预习和听课阶段的具体学习方法。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知道哪些地方有疑问,在听课阶段自然就能把握住主要矛盾了,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做好预习工作。而听课呢,是不是谁都会呢?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听好课呢?其实学生还是要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听课的具体要求:(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与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5)听好课后小结。认真做好预习和听课工作,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要求。

2. 课堂中的学法。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要抓课堂学习效率,围绕老师的授课展开思考,听老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做笔记。数学学习需要做笔记,特别是很多重难点和典型例题学生都需要记录下来。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学生应有选择性的记录。做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4)记课堂小结。在学习中,学生还要多动手,有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法解决,如“图形与几何”中的很多问题,比如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会是几边形之类的题目,动手去做直观清晰,比空想实用。

3. 看书和做作业的方法。

看书需要好的方法,很多同学有很多的缺点:看书没有目的,拿到书就看,从头看到尾,结果什么都没有记住。应该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带着疑问去看书,带着目标去看书。学习数学不能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很抽象,机械性记忆没有用,换个说法可能就不会了。正确的方法是先理解后记忆。而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知识点掌握是否牢靠,因此学生要认真地对待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必要的,如果边翻书边做作业,效率就降低了。正确的方法:认真看好书,掌握了知识点后再去完成作业,这样就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了。如果掌握得不好,还可以去弥补,巩固知识点。

4. 睡觉前的总结和反思。

一天的学习结束后,要有个总结。睡觉前再回顾一下学习的内容,很有意义。通过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不同的学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大家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学生努力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习,通过交流,才能发现哪种方法更好,这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78-0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研究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試”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

二、数学教学探索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进行薄纸的旋转)。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对旋转现象进行更广阔的了解。

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4、充分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9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学作为初中的必学科目,必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地适合学生。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毕竟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得非常轻松,也非常快乐。但到了初中就不同了,或许在刚开学的时候,学生很难适应初中生活,毕竟初中和小学相比压力太大,而且学生将面临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大型考试:中考。因此老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数学作为学生从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学习的一门科目,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初中数学的难度或许会让学生讨厌数学,所以老师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要因材施教,让自己班级的尖子生表现出来,让差等生的成绩提上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必行性与可行性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就流传的教学方式,但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老师却少之又少,分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和因材施教是一样的,都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所有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尖子生和差等生的区别,这样会导致尖子生的优势得不到发展,差等生的成绩无法提高。再加上每个班的人数都很多,老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中照顾到所有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尤其是对数学这门课来说,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的,如果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那他就会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清楚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试想一下,如果老师讲的数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无法理解的,那学生是否会认真听讲,肯定是不会的,相反,如果老师讲的基本都是学生可以理解的,那学生肯定会认真听讲。所以数学老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分层两字,分层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好坏,也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因此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避免因自己不了解学生而造成重大失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来源于现在非常流行的素质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应试教育一直被老师重视,很多学生被应试教育所摧残,新课程改革后应试教育被摒除,素质教育广为流传,分层教学也因此诞生。同时老师也要给差等生解释好这个问题,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要放弃他们了,否则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因为自己错误的认知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分层教学的原则是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也要以学生为主,要尊重学生。老师可以在自己进行分层教学之前让学生轮流到办公室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行列,同时也说一下自己对学生的认识,让他们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队伍。当然,老师也要在最后得到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做一下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然而,老师在分层次的时候也要注意水平相近的原则,尽可能的多分一些层次,如果说一个班级只分两个层次,好学生一层、差学生一层,这样的结果和不分是没什么区别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水平进行分层,让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方便老师的教学。其次,老师要控制好班级,毕竟每个层次要求学习的知识不同,如果老师不加以控制的话,很难治理好班级。因此老师在课堂是要以引导为主,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要尽量控制好每个层次所教授的时间,做到公平对待。

三、组建与实行

虽说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但是这对老师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尤其是在实行之前,它要求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备课;同时老师还要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毕竟初中是学生叛逆心理的高发时期,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做的不合理,就很容易造成师生矛盾。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将教学目标分为多个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后作业自己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课后题,也有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但是,毕竟一节课只有几十分钟,初中数学知识又很多,老师不可能在这几十分钟内把所有?W生的问题都解决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找优等生帮忙,让他们帮助自己教一下差等生,当然这些都是在优等生学会自己该学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

为此,老师可以在给学生安排位置的时候,让优等生一排,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后面,不过老师要让差等生知道这样安排位置的目的,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同时老师也要和优等生打好招呼,让他们理解一下自己。当然这个位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定期给学生换位置,不能让他们感到厌烦,不过这个原则是不能改变的。初中考试虽然不像高中那样频繁,但也会时不时地进行考试,老师要在每次考试后分析每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时的给他们变换层次,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在某种程度上变换学生的学习层次会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从优等生行列进入中等生的行列,学生的自尊心会激励学生不断的学习,从而让他重新进入以前的行列;而如果学生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生也会因为想让自己一直留在该层次而不断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提上来了,毕竟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初中数学不感兴趣,那老师做再多的努力都是不够的。

四、结语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10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与代数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初中数学中代数部分相比,新课程标准在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应该按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数与代数”及其教学进行认识,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1、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价值

1.1 培养学生现实应用的能力

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1.2 提高学生创新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1.3 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科学的数学观念

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方与开方、变量与常量、精确与近似等对立和统一,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也充满己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等对立与统一。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1.4 陶冶学生情操,形成良好品质

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数与代数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品质;数与代数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新课标下“数与代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标准》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不再是习题和试题的编制者,而是拥有先进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和合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

2.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改变集中体现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应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多样化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3、新课程标准下“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

3.1 现实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对现实背景的感受和体验中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具体地理解数的意义。

例如,对100万的认识,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量,感受其大小,以形成对100万等大数的认识。“贵州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有100万,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可节约多少粒大米?重多少克?”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或者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或者先称出1千克大米,再数一数粒数,利用比例的知识很好地估计出了100万粒大米大约是21千克重。这样,学生对100万这个大数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3.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符号感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应创设空间,逐步渗透,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一些困惑,“如果字母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那又为什么要用这么多a,b,c ……”,实际上这就像我们讲到这个人和那个人一样,学生不理解a怎么能等于b,你可以告诉他a与b不一定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最本质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知道字母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表示相同的东西。

3.3 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只有不拘泥于教师提供的案例,而能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可以说,主动寻求新知识的实际背景,是增强应用意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强调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主动寻求知识的应用领域,开辟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数学应用教学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安排,把抽象的概念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吕世虎,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吕世虎,石永生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孔惠玲.初中代数教学中的数学情境与问题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2,1l(4).

初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数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科学教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种情况依然广泛的存在于很多的初中数学课堂。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割裂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比较泛化、教学形式呆板、教学层次的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等。这些造成了学生们课堂状态低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弱,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低下。课堂的教学缺乏活力,学生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们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但仍是“新瓶装旧酒”,把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运用到教学中,导致教学的效果仍和以前一样——燥、单调、死板、繁琐。

二、科学组织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以生为本,组织有效教学内容

教材上的重点内容,需要经过教师对其整理和提炼重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板书反映出来。教师这样把重点内容和知识结构介绍给学生,可以起到节省时间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弊端,就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课堂知识系统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使用相同的学习材料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对知识自行整理会形成不同的结果。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应该考虑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更应该思考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进行指导。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其建构知识系统的角色。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这一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原来我们已经学了关于幂的运算法则(正整数指数运算),现在把指数的范围包括了全体整数,那么以前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还适用吗?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知识,相互启发思维。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其不断的思考,来激活课堂的气氛。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定的理论和基本经验。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很多知识的引入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实现的。所以,在课堂上精心的创设情境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断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怎样才能达到最大?这样的思考题对于初中的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理解长方体的容积求法,加深其对长方体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法则等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做记号,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多在启发引导,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大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准确的阅读。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学生迫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的心理,引导其在书中寻找答案,认真读书。如果学生看书找不到目标,教师应该给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知识重点,解决难点,扩展思维。课本上的例题都是为理解和运用新学的概念而设计的,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例题都做完,并引导其分析例题中的条件以及使用了哪些概念、法则和公式。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习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能力的独立思考能力。

科学的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一定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2006(9B).

[2]陈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篇12

一、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1. 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活动, 情感传递活动, 以及思维活动都是数学活动中的关键, 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因此,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2. 课堂教学目的是提高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生学好学懂学会最终是要教学生怎样自学, 会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直接与教材接触, 阅读教材, 从教材中获取基础知识, 教师对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作必要的引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引导者。

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及时点拨, 恰当引导,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公式等,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 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然后自己描述角平分线的概念, 再引导学生发现这条线有两个端点, 从而得到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这样,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角平分线的知识, 还了解了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而且它把某一内角平分, 这样就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自主探究, 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 要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 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 完成探究活动, 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 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 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这种教学, 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 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 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 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 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 教师引导, 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师生合作, 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鼓励质疑, 激活思维

1.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 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 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 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 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 就会学习热情高涨, 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 , 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 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 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 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 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3. 巧编习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 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 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 改编教材上的习题, 使之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2) 设计开放题 (题目的条件不充分, 结论有多种性) , 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 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 全方位观察思考, 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 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 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 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3 篇13

课标知识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判断。(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选择。(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A、建构主义理论; 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C、多元智能理论;

四、据第四学段对阅读目标的要求连线(5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

阅读古代诗词 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科技作品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

阅读浅易文言文 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 专业知识:

请你边答题边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这些题型,你是怎样评价学生的?怎样向学生推荐积累知识的?又是怎样指导学生答题的?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

一、阅读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5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可以提炼的观点:(1)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2)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3)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4)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5)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名著填空(5分)

(1)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

A观世音甘泉活树 B荆棘岭悟能努力 c青面兽北京斗武 D木仙庵三藏谈诗 E武行者醉打孔亮 F孙悟空三岛求方 G汴京城杨志卖刀 H锦毛虎义释宋江 J梁山泊林冲落草 I急先锋东郭争功

示例: J——G

(2)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_______”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_______》中的“_______”(绰号)吴用等,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学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__________。

三、口语表达(10分)

1、名言交流——推荐一则有关“责任”的名言__________

2、补写事例——请你写出一则有关“责任”的事实论据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发表观点——说说你对 “责任”看法。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四、成语溯源型经典名句(5分)

1、“百废俱兴”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出自《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3、“老骥伏枥”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4、“妄自菲薄”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源”是根据_______的散文《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6、“曲径通幽” 是根据_______的古诗《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五、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有人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山东省文联,你能够解读一下对联所蕴含的深意吗?(5分)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叹仲尼,高山仰止; 下联:整本孟子论礼仁,思子舆,亚圣儒学。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你的思考:(10分)

感悟课标(15分)

1、结合课标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几点有效做法。

2、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设想。

3、你是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答案: 课标知识

一、填空。

1、工具性、人文性

2、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3、学生、教师、文本

4、理解、感受

5、观察、思考、表现

6、倾听、表达、文明和谐地

7、合作、策划、组织、协调

8、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探究性、实践 10、260

二、判断。

1、√

2、√

3、× 4√、5、×

6、√

7、×

8、√

9、√

10、×

三、选择。

1、C

2、A

3、A

4、B

5、B

6、A 7、8、9、10、四、略 专业知识:

一、⑴找准实现目标的正确途径比明确目标更重要。

⑵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话

⑶除了指明方向以外,还要教会人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⑷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考虑对方实际

⑸办事不成功,不要一味责怪别人,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1)F——A B—D I一c E——H(2)借箭(或“舌战群儒”、“木牛流马”、“三气周瑜”等);水浒(水浒传)智多星 知识就是力量

三、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示例:20世纪初,罗迪成立了一家小小的银行,吸收移民存款。一天,三个蒙面歹徒将银行席卷一空,从此罗迪家一贫如洗。罗迪为了还债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还发动大一点的儿子上街卖报,帮人搬货物。罗迪只要有了一点钱总是先给最困难的储户。有些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刊登广告,寻找存款人。直到银行被抢31年后,罗迪还清了250位储户的所有存款。当最后一笔债务还完时,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始终对他们负责。”

3、略

四、成语溯源型经典名句

(1)范仲淹 岳阳楼记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曹操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4)诸葛亮 出师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5)陶渊明 桃花源记(6)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篇14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

2、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3、自主学习是--------------------的重要特征。

4、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与--------------的协调统一,强调---------------评价与---------------评价并重。

5-----------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二、选择题

1、下面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中,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2、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列选项中,那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A.支架式。B.探究式。C.讲授法。D.操练-反馈法。

3、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A.学生搜集信息能力。B.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生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D、学生创新能力

4、以下是关于李老师使用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一般情况下采用课堂观察法来考察自己和学生在课上的交流情况,以期日后加以改正。B,采用测验的方法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课上的重点、难点

C.在考察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市和教学内容的时候采用问卷调查法。D、找一些学生进行面谈,希望学生当面指出自己教学中的缺点。

5、如果让你反思某堂课的教学质量,以下不应考虑的因素是()A、学生是否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不同表现方式。B、是否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媒体技术。

C、学生是否积极地回答问题,参加讨论活动。

6、请选出下列描述中属于情感目标的选项。()A、复习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知识。B、掌握氧化反应概念。

C、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知识来揭示生活实践的习惯。

7、教学目标书写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是()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8、下面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其中正确的观点时()A、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往往是一致的。B、教师备课时的难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知识的复杂程度而言的。D、教学时要把难点的突破放在首位。

9、以下教师评价的指标中,不属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指标有()A、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科语言的应用能力。B、知识与能力要求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C、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合理。D、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

10、相对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主要用来判断学生的相对优劣。在下面的表述中,属于相对评价的是()

A、小明的期中化学考试的了90分。B、小明的化学成绩在班里排第3名。

C、小明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班集体的孩子。三

判断题

1、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但无效的学习方法

()

2、化学实验不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

3、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但不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

4、纸笔测试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

()

5、在评价学生时,只需重视教师及其他人的评价,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四

简答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哪些目标?

2.科学探究涉及哪些要素?

3.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哪两种?

5.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哪些方面的课程目标?

6、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涉及哪些要素?本《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7、化学研究的内容?

8、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应该起什么作用?

9、《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哪些部分?

10、《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1、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12、化学课程内容有哪五部分?

13、《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哪些?

14、这些学习情景素材有哪些作用?

15、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的标准什么?

16、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问题要达到哪些目标?

17、化学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哪些危机做出积极地贡献?

1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在哪两方面?简要说明。

19、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20、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1、我们在评价学生学业是,应采用那些评价方式?

22、我们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从那些方面去教学?

23、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篇:3-4岁睡前故事下一篇:小动物的观察日记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