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成长方案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专业教师成长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专业教师成长方案

《青年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摘 要:课题所指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主要研究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青年教师教育理想、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培养为研究目标;最终达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青年教师;不同阶段;策略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1.作为待迁学校,未来几年内,海滨社区周边将新建硬件良好、资源配备完善的配套小学,这对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各级部门提供了多渠道、多平台的培养举措,让我们对学校队伍建设成长模式和丰富队伍建设的路径有了新的启迪。

3.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队伍年轻,外聘较多。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怎样促使青年教师获得更快的成长,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青年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专业成长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力争立足实际,基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现实发展的需要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的培训研讨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根据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最新出台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重新修订》

教師的发展过程,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起点,成为磨合适应型教师为第一阶段;由适应型教师发展成为合格和提升型教师为第二阶段;由知识型和经验型教师发展为成熟和引领型教师为第三阶段,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四、研究目标和策略

(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读学生的基本功、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变革课堂基本功)、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日常反思、校本教研)的实践为研究

1.入职阶段:以“入格”为目标

对象:教龄1~3年磨合适应期的青年教师。

2.能力形成阶段:以“升格”为目标

对象:教龄4~6年合格提升期的青年教师。

3.热心成长阶段:以“特色”为目标

对象:教龄6年以上,成熟引领期的青年教师。

(二)以青年教师教育理想、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培养为研究

1.培养目标

①确立教师职业目标,树立专业理想。

②“教育反思”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③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阵地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④在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2.培养策略

①新手型教师主要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参与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使新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表现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②在继续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强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技能的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③“教育反思”是在自然情境下对教师教育工作、生活的日常运作进行思考,要求教师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这种考察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校35周岁以下(含35岁)的全体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拟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采用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人员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建立教师个案及专业成长的群体个案的跟踪分析以便检测研究的实效性,保证研究质量。

研究中后期,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成果,反思调整策略,并力争成果推广。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1.理论成果

①课题研究实验报告、结题报告。

②研究论文以及个案分析、叙事研究、教学案例、成长心得等课题研究文集或专著。

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文字及图像资料)。

2.实践成果

一年适应(成为入格教师)三年成型(成为合格教师);

教龄3~6年教师成才,20%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2~3名教龄7~10年教师成为校级名师或区级名师培养对象。

3.实验成果展示

主题班会、教改公开课、专题论坛、学术研讨等。

参考文献:

朱玲,朱成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

作者简介:许俊莲,女,1987年1月生,本科,四川省成都市海滨小学,研究方向: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You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Xu Junlian

Key words:young teachers;different stages;strategy

编辑 孙彦君

作者:许俊莲

第2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确立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明确了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面指导。幼儿园教师应按《专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对此,笔者体会较深。

我园对于新人职教师都会要求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工作实际,制定一份专业发展规划,以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幼儿园则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反思自己将近10年的从教经历及专业成长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制定适宜的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实践努力达到目标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与专业发展需求,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

刚入职的我,对3~6岁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仅止于《幼儿心理学》中的文本内容。《专业标准》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入职初期,我将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确定为通过一日活动了解3~6岁幼儿的年龄以及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紧紧跟随我的师傅蒋老师,学习制订计划、备课、创设环境、与家长交流……逐渐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入不敷出,于是,只有大专学历的我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自学考试。本科自学考试科目多、难度大,只有稳扎稳打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才有可能通过考试。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四年规划”,即每年至少要通过四门课程,争取四年内通过所有科目。就这样,我平时正常带班,利用晚上或者休假时间参加考试科目的辅导班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四年后如愿拿到了本科学历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能够更好地为孩子、为家长服务的知识、经验。

我喜欢唱歌、跳舞,但是喜欢并不代表擅长,有时带操的动作还显得有些笨拙,于是幼儿园为我提供了向专业儿童艺术团团长学习儿童舞的机会。我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起跳,逐渐掌握了儿童舞的一些技巧。此外,我又参加了江苏艺术剧院舞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获得了江苏艺术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舞蹈教师资格证。有了这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的教学基本功日趋扎实,曾在参加南京市玄武区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时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南京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正因为有兴趣这个内驱力,我确定了自己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的目标。至此,我的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目标初步形成。

二、依托研究团队,促使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我把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设想向园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园领导的极大肯定和支持。就这样,在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的热情帮助下,我确定了先模仿、再创新的专业发展思路。所谓模仿,就是由我模仿组织实施由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设计的经典的教学活动方案,如“熊与小鸟”“锄草”等。在模仿组织实施这些经典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原方案设计教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选择音乐,如何设定目标及设计活动过程,如何把握教学环节中诸如演唱或者做动作的要领等。通过模仿,我无论是选材能力,还是教学技能技巧、方法策略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我在音乐教学上形成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模仿是为了创新。近些年来,我尝试独立设计音乐活动。我设计的“餐具交响曲”“洗澡啦”“玛丽摘香蕉”“解救公主”等活动多次向来自省内外的幼教同行公开展示。根据这些音乐活动所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两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我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开设有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讲座,获得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一粒健康的种子只有在一片沃土中才能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我深知,自己所获得的点滴进步都得益于我所在的幼儿园这个充满探究精神的团队。正是这个研究团队给了我专业的支持,从而促使了我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通过学科整合,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发展的内涵

随着整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课程理念的出现以及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对韵律、节奏等的关注。有些音乐活动是从故事情节导入的,因此我逐渐对语言活动产生了兴趣。每当了解到有幼儿晤言教育专家或幼儿图画书推广专家的讲座,我都争取到现场聆听。随后在园语言教研组教师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语言教材的实验工作,参与设计了“兔子先生去散步”“小木匠学手艺”“拍花箩”等活动,并多次向全区幼教同行展示。近年来,我园语言教研组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不断获得有关幼儿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获得了很多特别的感悟。经过我园语言教研组教师们的精心指导,我设计的语言活动“青蛙卖泥塘”获得第五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一等奖,并在研讨会期间组织了公开展示活动。

正是整合课程理念将我从单一的音乐教学特色逐渐向音乐和语言教学特色整合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学科的整合丰富了我的专业发展规划内涵。

四、运用前瞻理念,拓展自己专业发展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专业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终身学习的理念促使我们在原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与进步。现在,我又承担了0~3岁亲子班的教学任务。为了获得职业资格,我参加了育婴师培训,取得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新的领域,新的天空,在幼儿园亲子部研究团队的支持下,我希望通过网络、书本以及实践工作尽快掌握0~3岁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据此每学期设计4~8个亲子活动方案,以及和活动方案相匹配的玩教具。我相信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一定会在亲子教育这一崭新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而拓展自己专业发展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扩充。这正如一颗健康的种子,需要耕种者根据天时地利不断地耕耘浇灌,才能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徐雯雯

第3篇:专业阅读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最核心要素。从区域管理的角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学校拥有更多优秀师资,是各地在教育管理中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海淀区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师阅读工程”项目,走出了一条通过“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之路。

“教师阅读工程”推进的途径

在“整体设计、榜样带动、分层实施”策略引领下,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

(一)分析教师阅读需求,准确定位实施目标

海淀区有李希贵、窦桂梅、刘可钦等一大批外来的教育名家,也有刘彭芝、李晓风、王春易等众多在本地成长的教育、教学大师。在同样的专业成长环境中,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快速成长?通过分析名教师、名校长的专业成长历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热爱思考而且勤于笔耕的人。他们热爱教育,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完善愿望。在他们完善自我的道路上,阅读和写作就像梯子和拐杖,伴随着他们行进在越来越高远的专业发展之路。这种以内部驱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成长路径,摆脱了对外部刺激的依赖,能够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持久和自觉。那么,普通教师的阅读状况和名师的阅读有什么不同?从区域管理的角度,如何改善普通教师的阅读状况,从而促进更多教师在专业上提升呢?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寻找推进教师专业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普遍高度认同阅读的价值,把阅读与反思看作是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是,教师和学校都对教师阅读本身缺乏理性认识,希望能够得到活动方法的支持,在区域内形成交流平台和管理工作机制。有了学校与教师对阅读的价值认同做基础,有学校和教师的阅读需求做指引,海淀区的“教师阅读工程”定位也变得逐渐清晰。在区教委的统筹安排下,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希望通过阅读工程的实施,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培养阅读习惯,交流阅读收获,提高教师素养。阅读,从此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洒落在海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活中,渗透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思考中,浇灌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之树。

(二)建设学习型学校,点燃教师阅读的内驱力

只有阅读的动力来自教师内心,教师才会在阅读中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才会有把阅读所得用于改善教育教学的企望。如何才能把更多教师变成持续的学习者呢?除了通过建设校园环境、丰富师生活动、健全管理制度等外部措施,打造自己的“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发挥文化对学校成员的滋润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型文化融入个人意识之中。追求个人发展,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望。只有把个人学习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个人发展的持续动力。学习型学校发挥对个人学习的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把学习、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让学习成为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在学校中的每个人意识里都注入读书促进发展的基本观念。

(三)推荐精品好书,丰富教师阅读内容

为了让教师阅读持续有效地进行,我们借助各种活动,把好书推荐给教师。

在区域层面,我们展开教师阅读的研究,精心选择能够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书籍,推荐给全区教师。每年向全区教师推荐50本精品书,详细介绍图书的作者和内容,供教师们选择。推荐书目源自对教师阅读书目的分析,例如通过对教师征文分析,把教师认可度最高的10本图书推荐给教师。区域层面的图书推荐活动已经进行了6年,累计向教师推荐300本图书。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在学校里就能读到需要的书,我们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扩大学校藏书量和更新速度;指导学校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科研、人文素养等专业书籍或杂志,进行人文化管理。这些努力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也使更多教师直接受益。

(四)推广经典阅读,帮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从经典阅读入手,组织教师阅读经典的集体活动,帮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教师阅读教育经典的兴趣,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指导小组启动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教师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读好书、诵经典,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成为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的内容之一。各学校在推广经典诵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诵读形式。教师读书社、读书俱乐部、读书沙龙和读书交流时间等名字各异的读书组织在海淀区的中小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组织活动时间或灵活、或固定,参与人数或部分、或全部。教师们边阅读,边讨论,对教学的认识角度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五)评选区域读书人物,为教师介绍读书方法

为了以真实人物带动教师阅读,我们以示范学校为主,面向全区评选“海淀区教师读书人物”;每年都召开阅读工程总结表彰会,推广读书经验,分享教师阅读成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景小霞、窦桂梅、刘可钦等一批优秀教师被评为“教师读书人物”。我们组织他们把自己的成长历程、核心阅读书目、读书方法、选书心得、读书感悟等写成平实生动的文章,并且编印成书,供全区教师借鉴。他们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渊博、谦逊与深厚,深深触动了教师们的心灵,使教师在自我发展与专业阅读之间建立了一条感情的纽带。每年评选的海淀区“十大读书人物”成为许多教师的精神榜样,一大批读书先进人物应运而生。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征文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引用刊登。

(六)丰富交流反思渠道,提升教师阅读效果

教师职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运用阅读获得的思想来解决实践中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反思,形成经验智慧,进而促进专业进步与成长。基于阅读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的过程。“教师阅读工程”注重集体阅读,突出合作与交流。在教师之间开展阅读交流,能促进教师积极思考,启发思维,催生思想火花,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从他人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师阅读工程”实施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教师阅读的引领,使教师能够成为实践型、反思型教师。

区域的教师阅读交流平台有每年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的读后感征文评选、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我们把学校的阅读交流平台也纳入区域平台之中。教师借助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打开了专业视野,提高了阅读的层次和水平,从他人的阅读中汲取了智慧,同时又启发了别人。通过阅读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领会到“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而文化的滋养令教师们人文素养和专业修养的底蕴不断深厚,有力地提高了全区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

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的主要成效

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已成为新时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新的“增长点”,日益得到了学校与教师的普遍认可,对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一)区域教师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5年来,“教师阅读工程”从全区的角度组织了大量阅读活动,主要有专家讲座、阅读工程现场会、阅读征文、阅读人物评选等。这些活动对学校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海淀区曾经请朱永新教授对全区教师做“读书与教书”专题报告会。会上朱教授推荐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随后,就有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共读了这本书。每年海淀区面向教师进行的读书征文活动已经成为不少学校固定的读书活动之一。在海淀区中小学,读书已成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教师通过开展深层次、专业性的经典教育理论阅读,学习名家教育智慧,在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教育实践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智慧,进而实现了自己的专业进步与成长。

(二)教师的阅读环境大幅度改善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面对中小学普通教师展开了教师阅读状况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认为学校定期组织读书活动的教师只占39%,2011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82.4%,绝大多数学校已把教师阅读工作常规化。79.7%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资源得到较大更新,77.2%的教师认为阅读工程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与2007年相比,2011年读书数量在5本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从37.0%上升到62.1%,提高了25%。教师在学校中能够过有组织的图书生活,能读到好书,也能及时交流读书收获。

(三)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教师阅读工程”在学校开展得比较普遍,在教师层面已经基本得到普及。在阅读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把学习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形成了“以读书促教书”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自觉地通过读书提高教学质量,在工作中领悟阅读的快乐和教书育人的真谛。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热情也得到激发,在“读书—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调查显示,通过4年阅读工程的开展,94.4%的教师了解了“教师阅读工程”;77.2%的教师对阅读工程的成效非常肯定,普遍认为阅读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师阅读工作已经融入学校发展

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也使得多数学校推广读书成为常规内容。2007年,认为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读书活动的教师只占39%,经过4年的工作推进,这一比例提升到了82.4%。多数学校已经把教师阅读工作固化下来,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部分学校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师阅读工作机制。海淀区许多学校建立了各种阅读工作室,为教师提供阅读的场所,更多的学校把精力放到教师阅读活动的组织上,部分学校能够做到固化活动形式,同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的典型经验

(一)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教师阅读工程”顺利推进

在阅读工程启动前,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由区教工委副书记领导,教委人事科、教科所、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办公室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工作。学校各个处室之间也密切协作,各部门工作统筹安排,使得阅读工程在学校和全区顺利推进。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位教育专家的支持。我们还注重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阅读氛围,《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海淀报》等都大篇幅报道过我们的阅读工程。《海淀教育》杂志设立“一卷书屋”专栏,专门刊发“教师阅读工程”的优秀读书征文。

(二)把教师阅读和继续教育管理结合,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教师阅读工程”启动之初,我们就通过政策推动将教师阅读纳入了继续教育管理体系,赋予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并研发出“教师阅读工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6年来,通过阅读工程展开全员继续教育,促进了教师主动学习,使教师的学习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灵活性,满足了不同职级和学校教师的需求。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常规制度,在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操作和管理体系。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成本较高、有时教师在培训中还比较被动等。阅读工程丰富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弥补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单一的不足,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切性,为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的多元培训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坚持以阅读促教学,提高“教师阅读工程”的时效性

“教师阅读工程”应着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组织者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和提倡教师广泛参与阅读活动,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形成开放的阅读交流渠道;在鼓励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倡导职业性阅读,实现阅读价值的多元化;引领教师将阅读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阅读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阅读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素养;开展阅读活动应特别注重实效性,在引导教师结合阅读进行反思、指导实践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确保阅读的效果。

(四)坚持全面引导与重点推进结合,实现“教师阅读工程”普及性

海淀区开展教师阅读活动的策略是全面引导,重点推进。以试点校形式推进“教师阅读工程”,引领学校将教师群体阅读、专业阅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教师阅读工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在30所试点校首先开展教师群体阅读活动,总结和分享活动经验,引领、带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教师阅读工程”。试点学校都以校为本,制订和实施了本校的工作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校本阅读活动,比如,教师讲述读书故事,开展读书朗诵会、读书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等,让教师们通过阅读、交流、分享,产生对教育职业和教育生活的热爱。试点校的经验及时向全区发布,打消了个别学校实施“教师阅读工程”的畏难情绪,提升了一般学校实施阅读工程的效率,最终实现了“教师阅读工程”在海淀区中小学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五)立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增加“教师阅读工程”可持续性

“教师阅读工程”不是单一的读书活动,而是涉及教师素养提高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整体性的眼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养成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

在海淀区中小学,读书已成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教师通过开展深层次、专业性的经典教育理论阅读,学习名家教育智慧,在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教育实践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智慧,实现了自己的专业进步与成长。

实践证明,“教师阅读工程”,能够焕发教师更强烈的教育激情,碰撞出更多彩的教育智慧帮助更多教师通过阅读实现幸福的教育人生。

作者:张干萍 方丹

第4篇: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方案

随着本学期接近尾声,整个本学年的工作也即将结束。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妨把下一年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年。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活动。

学习培训是重要的手段。本学期我们也派出了部分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下一年还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让老师开阔眼界。当然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这一点做得很不好,下一学期要加强。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师找到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否则这种学习培训就不是系统性的,可能这次是学习这个,下一次就成了学习另外一个,而能否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是未知。所以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入手,要从每一个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就是教学基本功。从教态、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的调控等各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一个质的提升。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细致地打磨。不仅仅是出示一节公开课,也不仅仅是评评课就完事了。要针对每一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细致地打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不要说有人听课是一回事,自己上课又是一回事。要坚持这种改变,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继续给老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学期部门老师在读书方面进行了展示,但是还很不够,展示的不够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肤浅。要让老师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除了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才艺方面的。而这种个人才艺的展示又会激发出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更融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在下一年中让自己、让学校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提升。

第5篇:教师专业培训成长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依据全县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新裕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赐禄

组员:全体教师

五、具体发展要求

(一)30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胜任型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上岗未满三年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三年内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

(二)40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0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

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指向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独立设计承担。

4、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

5、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6节。

6、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

(三)40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每学年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争做专家型教师。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加强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的培训,积极支持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同时把培训内容和心得与青年教师做交流,定期开展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结

对教师对青年教师要认真指导,教研组要关心本组的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基本功训练,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期中与期末分别召开青年教师教学反思座谈会。

(二)以读为本,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深入开展以“师生共读书,同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一是继续大力投资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及时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深度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积极邀请专家为教师和家长举办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举办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四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

(三)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每天都会碰到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同时我校将利用学校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

课”、说课、常态课等作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自我分析、自我反省、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四)互为良师,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洋兴叹。因此,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论资历,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师傅。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五)科研内化,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我校的科研原则是:关键的教学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我们的工作理念是:研究的价值不是成果,而是获得成果之前的经历;研究的目的不是人的新成就,而是成就新人;研究的关键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彻底打破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对成果的“敬畏感”,将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

题研究中来。以期真正实现:备课时,能进行二度开发,教师是研究者;上课时,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室要有“第三只眼”;下课后,教师就是反思者。

(六)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学科为单位的公开课、评课、研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支持奖励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获得的成果。

第6篇:初中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学校各科室、教研组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现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由于我校骨干教师每年在全市流动较大,因此,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来抓,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实施课程改革,推进学校跨跃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依据市实施意见精神,确定以校本研究为根本方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格为核心,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实际能力,进而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每个教师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师德高尚、业务成绩突出的教师作出重点培养,为他们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能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校教师中大力提倡学习、研究之风,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在市、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教育名师团队。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全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到2013年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根本性提高,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1.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2.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

三、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紧紧围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主题,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幸福观教育,正确认识理解当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现实,用辩证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师德月考评制度,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形成有效的奖罚机制,推动教师职业理想与人格修养的进一步完善。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于各种原因,广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专业水平难以快速提高。为此,学校将通过各种措施加大教师培训。一是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通过研修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等形式,吸引

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开展专题式研究。通过实行“教师导师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科教学研究等活动,进行专题式研讨和课题式研究,把研究与促进教师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开展活动式教研。主要是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常规教学”和“优质课教学”的“教学双优”活动,通过教学常规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新课程研究三个层次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构建起发展的台阶。四是外出参观考察,扩大教师视野。根据学校的需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和参观学习,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对口考察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考察报告。

在实施校本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教师等人力资源,使广大的青年教师和新教师,都拜师学艺,实行定人、定时间、定目标,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整合和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一是以老带新。让新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老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拜师学艺,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结对子。通过研究课、观摩课,让教师自己研究在授课中的长处与不足。使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迅速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骨干。三是聘请名师指点。为骨干教师聘请省市区知名教师为指导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和专家的指导,使他们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

3.个案剖析,反思教育。

通过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利和不利方面的深刻比较,总结教育教学改进的措施,得出教师健康成长的规律,指导教师成长。反思教育,就是通过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剖析,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指导实践操作。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批判,提高自反省、自我调控的能力,

4.增强教师知识优化能力。一是制定教师进修深造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学历水平,三年内使专任教师学历提升率达20%。二是通过“读

书节”活动,促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三是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四是参加全区专业知识考试,将成绩纳入职称评聘。

5. 开展“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 为了加快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决定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学习活动月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要读一本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或课程论著作,献一节优质课,作1万字的读书笔记,参加一项科研教改实验研究活动,撰写一个精品教学案例,制作一个学科教学课件,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力求使学习活动工作化、生活化、日常化。

6.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构建高效课堂。一是在内容上,把教师的常规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有机结合,实施“问题教研”。在观念上,立足课堂,立足课改,建设“高效课堂”。从教师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主题。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7. 落实青蓝工程。一是实行接对子、拜师傅等形式,学校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落实好师傅,并明确师徒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捆绑考核。二是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新分配的教师加大指导和培养力度,通过随堂听课、同步备课、指导教法等形式,帮助他们度过教学适应期,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做出成绩,三年成为骨干”。三是积极观摩名师讲课,通过观摩,使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递给新教师。四是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

8.培养名师团队。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荆门市教育局关于“荆门名师评选”的实施意见》,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9. 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系列活动,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10.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和不同要求。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个人实际,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且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同时,为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络的作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辅导学生,学校鼓励全体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备电子文档教案,提倡无纸化备课,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

11.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书香办公室”创建评比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开展全校联合大教研活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开展“八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上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

组 长: 王安斌

副组长:陈玉华

成员: 别刚熊卫朋各教研组长

2、提高认识,增强学习意识。

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关系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大事,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解决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学习费用。

3、建立学习型组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

(1)各年级组、各教研室(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发动教师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3)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研讨会,组织跨学科教学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实现现代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4、加强过程管理,切实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督促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加强对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等与实施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凡在规定期内按计划未完成学校所给任务,不能评优选模,不能晋级升职。

5. 加强宣传和交流。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在做好区内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基础上,拉长宣传链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各教育新闻媒体多联系、多沟通,使宣传工作有深度,上高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定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从物质上、精神上支持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第7篇:三岔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

播州区三岔镇三岔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学校结合实际,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素养。学校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现根据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学校教师的现状分析及分层发展目标

(一)教师现状分析:

学校共有教师63人,其中女教师45人;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43人,区级及以上名师2人,骨干教师7人。作为镇级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名教师不多;虽然教师平均年龄35岁以上,但近年来都有新进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可塑性强;学校传统固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各学科间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均衡;学校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多,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每个学科都有1-2个专业水平相对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二)我校教师专业分层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七彩阳光 朗朗岔小”的办学理念,努力追求“做朗朗教师、育朗朗学生、建朗朗校园”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发扬“团结奉献、敬业爱生”精神,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

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三、具体发展要求

(一)新教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老教师学习好经验,使其较快地成长为一名胜任型教师。

1、40岁以下的非骨干教师,必须拜师。

(1)青年教师自主与骨干教师结对,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1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5节。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4000字。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不断进行反思,课课有反思,一学期至少1次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反思参加学校的评选活动;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每年至少上交1篇经验文章。

5、做胜任型教师并向特色型发展。

(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成长为区、市乃至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

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每学期自学笔记不少于4000字。

3、每学期提交一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一篇经验文章)。

4、骨干教师结队帮扶1—2名青年教师、非骨干教师,指导帮扶对象备课、上课、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文章等,对帮扶情况做好记录。

5、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5节。

6、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

7、做特色型、专家型教师。

(三)40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每学年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做特色型、专家型教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学校策略和具体措施:

1、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督促教师转变观念,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认真开展“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1)认真开展全员培训,以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为基础,开展校本培训。

(2)扎实推进好各级各种学科培训、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在职学历提高培训。

(3)继续深入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

3、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课堂“六步教学法”主流程,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 1)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制作导学案或教学设计案,共享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互助、资源共享。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②开展“全民阅读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赠送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③举办现代技术信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实现教育信息化。

(2)抓课堂教学有效性:

①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 ②实行走廊听课,引导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③建立学科听课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④开展微课、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⑤举行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3)促交流:

①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常规机制,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

②邀请专家、学者作教育形势和学科前沿信息报告;有计划谴派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研讨,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③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

④实行年轻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⑤依托校际交流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互助活动。 (4)倡反思:

①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二)教师自我行动策略

策略:教师根据学校专业分层发展目标,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主管理,全面提升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体措施:

1、自我诊断和剖析,确定发展目标。每个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同时结合自身

现状,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2、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管理,定期总结并积极展示自我专业发展成果,争取形成并推广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

3、认真参加“十三五”继续教育学习。

播州区三岔镇三岔小学 二0一八年一月

第8篇: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龙山县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和《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整合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战略目标,基于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并为每个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别化成长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针,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为基本手段,全面实施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引导广大教师点燃教育激情、树立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修炼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体验教育幸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构建学习共同体,为每一个教师创造无限发展可能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善于人际交往、亲和力强,善于教育管理、业务精通的好教师,为培养更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三、参与对象

1、全学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2、鼓励和支持超龄教师参与本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短期发展规划。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我校成立“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管理、指导、评价等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工作。

1、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彭长书

副组长:彭志祥、彭小华

成员:王平、翟杨琴、宿坤

2、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小组

组长:翟杨琴

副组长:王平

成员:姚小伟、彭军、肖敏、宿坤、彭海燕、庹得茂、彭玉梅、刘赐

五、实施策略

1、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由校教科室全面负责,组织教师学习并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以深化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制定好学校的实施工作方案。组织教师开展形象大讨论,提高师德修养。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教师的远大理想,帮助教师制定并完善个人专业成长设计方案。

2、规范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学科组、备课组的工作重点,实践“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校本教研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注重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加强教学反思,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每学期写好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论文,反思等。重视过程服务与管理,有效地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构建学习共同体。师徒结对,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同伴互助、骨干引领、勇于创新的学习团队,传承教学文化,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

5、完善教学展示与比武制度。深化各项校本教研活动,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教师自主申请上示范课,教科室期初做好统一布置。争取一人一堂公开课。

6、建立学校行政深入教学调研制度。一是班子成员要参与校本教研,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二是校领导的常态课调研,坚持每周2节,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校行政的教学调研,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便于更好地为教师工作提供服务,便于更好地完善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从而逐步实现并形成规范化、合理化的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

7、组织学习观摩,促进交流沟通。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绝不放弃任何一次让教师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求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并写出学习体会,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与周边学校的业务交流,坚持为教师的学习、锻炼搭建平台。

8、建立评价体系。积极研讨,精心策划,逐步建立新的评价教师体系。努力改变以他评为主的,少数教师参与的评优现状,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参与的,促进自主发展的评价,给教师以平等和自主,给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给每一位教师成为好教师提供发展的可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20

11、7)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以此提高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20

11、8)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2011.9—2011.12)

第四阶段:议课、评课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常规评课为平台,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常规评课以教研组组织本组老师,以本组讨论为形式。 利用校本培训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论文等评比,把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评比,装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七、机制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校长主抓工作的落实;教科室主任负责学习安排、师德建设、课题指导、校本研修和课程开发;教导主任负责课务、考试、成绩分析、教研教改、常规落实。同时要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专业组织,每个组织要有明确的校本研修活动规范和任务。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内溪九年制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3、经费保障: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学校在经费上都给予充分保证。

八、实施要求

每位教师要根据学校专业分层发展目标,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同时结合自身现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进行自主管理,定期总结并积极展示自我专业发展成果,主动争取学校推广教学个性和特色。每年都必须完成上面规定的72个学分,五年完成360个学分。

内溪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2011-06-12

第9篇: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快速、和谐、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根据各级教育精神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师资队伍现状

1、教师自身正气不够。长期以来,学校虽然一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锻造师资队伍,完善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但个别教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思想意识不够到位,主人翁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未能自觉地抵制和纠正从教过程中的“小”腐败和不良行为。

2、教师工作锐气不够。学校现有教师23人,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中高级教师中“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意识比较严重,认为“高级上了,小中高不可能,特级教师没指望”,教学上尚认真负责,但缺少了一股锐气,缺少了拼、钻的犟劲,却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没有真正做好“传、带、帮”的工作,与新教师“手拉手、结对子”没有真正发挥“师傅”作用,对新教师理论指导、教学点拨等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级教师认为高级教师职数少,难争难上,排不到自己头上,也缺少了斗志。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艺的有效手段,每个教师应在培训中不断吸纳新鲜的知识,塑造自身的素质。学校虽然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精神和各分科课程标准,观看各个课改专家专题讲座以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录相课,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但效果欠佳。教师没有真正走进课改实验区实地考察别人是怎样做的,别人是怎样推进课程改革的,怎样构建与课程改革相吻合的,富有生命与活力的课堂,从而束缚广大教师的视野;另外,几年来的校本培训也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要各级各类教研中受益非浅,对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思想,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更深、更理性的理解和把握,但如何在这个层次上有更进一步的飞跃,如何在理论上有质的提升,都没有很好地找到突破口。也有部分教师,缺少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正,学习不深入与自觉,素质显得不高。

4、拔尖教师数量不够。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一所学校品牌的打造与构建,可以带动一批教师,引领一批教师。从而影响到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及各个学科的引领。

二、教师培养目标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促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1、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培养和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建设起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和具有精湛教艺的研究型教师群体.

2、具体目标。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需求——具备童心、母爱、智慧。努力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和关怀,感受成长的喜悦,做一个导师型教师;

(2)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充实自己,焕发生命活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事业型教师;

(3)具有积极的团队精神——发挥个体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团队做贡献。能和同伴合作、分享,能主动做好家校联系,做一个合作型教师;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既专且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5)具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有策略地驾驭课堂教学,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6)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3、相关指标。一是教师合格学历保持100%;二是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是致力培养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及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教学新秀、教坛新秀;四是95%以上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五是95%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正气。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建设,“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加大力度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一是机制引领。制定、完善《沙庄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二是机制激励。把师德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树立身边典型。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每年评选十名校级“感动校园师德标兵”,举行一次专项师德演讲比赛,利用《瓷都少年》分两期宣传10优秀教师,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具体化、形象化。

3、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二)提升专业水平,炼师能。

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引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和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新格局。

1、观念引领。在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做“优秀的学习者”、“勤勉的实践者”、“清醒的研究者”。

2、人文熏陶。成立教师教学研究室,名师工作室,建立教师博客阵地,在学校博客上开展行政及骨干教师网上好书推荐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沙龙等形式,引领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文、史、哲类书籍,提高人文素养。

3、策略跟进。一是职业规划。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指导制定基于教师个人实际并适度超前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中期和期末对照检查,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促进自我提升。二是学历提升。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学历进修。三是整合研究。大力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究。通过日常化的学习、制度化的培训、合理化的整合和多样化的活动,以及激励性的考评制度,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让细节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四是创新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月制度。利用每月一个半天的时间,将骨干教师沙龙和青年教师沙龙相结合,帮助教师不断思索,在头脑风暴的经历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五是对外交流。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邀请名家、名师到校作讲座、上示范课。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比赛、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4、技能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有关规定,对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多媒体电脑技术,网络与教学,电子表格与教学,电脑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等。

5、成果考核。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一篇教学案例。建立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定期出版教师案例、随笔集以及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

(三)打造锻炼舞台,注活力。

加强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和效应的品牌教师及教坛新秀,激活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竞争机制。

1、实行名牌教师培养制度。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定期选派教师外出短期学习、培训。进行充实和完善,加大对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校内的示范、辐射作用,每年举办一次高级教师教学比武,一次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从而塑造名师、培养名师。

2、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注青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及每年一次的教学比试,一次现场论文大赛等活动;开展一个高级教师与一个一级教师、行政人员与薄弱班级结对帮扶活动。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举行优秀教师教学研讨会。挖掘校内优秀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策略和智慧,作为学校值得继承的传统和积淀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每年开展两届各级优秀教师(包括各级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等)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优秀教师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素质优秀、业务精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部门、全体教师要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力争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教师专业化成长方案

首羡镇张集小学

2014.9

上一篇:绿色学校创建情况下一篇: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