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推荐6篇)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篇1

―――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在区教育局暑期读书会之后,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发展标准》和《方案》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我校教师实际,制定了《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并通过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发动并开展工作。下面就我校近段时间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向领导和各兄弟单位作以汇报和交流。

一、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健全组织制度建设。

1、高标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在学习发展标准的基础上,由教科室对每个学校的教导主任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并对各校教师根据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要求,由各校教导主任根据要求指导各校教师剖析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三年的发展,并认真填写发展档案。中心小学对每位教师提交的档案表及教师的学历、获奖证书、论文、教学反思及学校运行的教师教学评估档案融为一体,装入每位教师的档案盒,作为教师的最初材料进行专档管理。在此基础上,教科室组织人员根据每位教师的档案基本材料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整理,实行动态管理。

2、健全组织制度建设。活动开始之初,学校成立以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科室和各校负责人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规范了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运行做好保障。(1)学习培训制度。引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习惯,组织教师参加长期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与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形成5000字以上的学习记录(指教学日记、读书笔记、研究论文或报告等)。平时要勤于翻看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努力拓宽学术视野,加强知识的储备和理论的武装;(2)完善教学调研制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制定推门听课制度、跟踪听课制度,加强常态课的绩效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教师关注每一节课,培养教师的质量意识。我们采用随机与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领导的课堂调研,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二是学科组的课堂调研,要求学科组根据本学科教师的情况进行听课指导,课后进行诊断式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为使校本教研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规范了学科组、备课组的职责,确定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要求各组在活动前制定好计划,教研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突出教研的实效性。

二、研训一体,创新形式,引领教师共同发展。

在完成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方案的制订以及教师对自己发展目标的确立后,我校确定了以研促教,研训一体,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探索。

1、落实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保障研训工作高效进行。

一是处级学科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共同体。二是校级和分片研训,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三是分年级(备课组)组内教研,建设教师同伴互助的小家。这三级研训网络从教师的师德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材开发到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问题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全处兵团到年级小组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校本研训工作得以高效进行。

2、努力创新、探索校本研训新形式。

校本研训中我们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为首,师能为主,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将理念和专业的引领与行为的跟进有机结合,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统一,将课题研究与问题研讨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了以学代培(教师读书行动中自我研修、集中交流)、以赛代培(各类竞赛课、综合能力比赛、教研课的说、研、听、评)、以结对代培(师徒结对)、以研代培(主题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研讨)的校本研训形式。

(1)以学代培:教师的个人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书香校园实施方案,期初要求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教研室和教导处都认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纳入教师量化考核。

(2)以赛代培: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每个学期都会有各级竞赛课进行,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契机。我们抓住每一个竞赛机会,认真组织校内选拔,选定人选后再组织老师们集体听课、研课、磨课。同时,本学期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先后开展了有效课堂观摩课、读书研讨课、多课型示范课及计划举行的学科基本功竞赛,以实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3)以研代培:以研代培是指做好校本教研中的科研工作。即以“教育科研”为主体,通过活动这个载体,以研代训,以研代培,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实效性。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做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以结对子代培: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年轻教师迅速成熟,造就一批新的骨干教师,我处继续开展“导师制”活动。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人力资源,积极推进“导师制”,加快我校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具体采取结对子、拜师傅的形式,分别从备课指导、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其中,指导教师的示范课不少于两节,徒弟的研究课不少于四节。除此以外,徒弟每月还拟写一份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送指导教师师审阅。在彼此的互动中,不仅提高了徒弟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指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3、构建交流展示平台。

(1)、网络平台。学校利用网络设施及技术优势,构建了傅庄中心小学网上交流平台。开设了“课改论坛”、“教育信息”、“教学案例”、“课件展示”、“教学反思”、“论文交流”等栏目,让老师们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广泛交流,我们把教师之间的直接对话和教师网上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交流、教学反思交流、教学问题研究、知名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对话等活动,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展示平台。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新秀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教师成功发展的体验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即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奖励和处罚教师,不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为此我校想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上做一点尝试和探索。

(1)完善“积分制”评价体系

“积分制”评价是指教师个体根据自己的三年规划和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工作实绩,根据量化评估标准获取积分的办法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设计的评价,这一评价的主体以各校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为主,是一种以定量为主的评价,这也是现在我校主要运行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评价上我们根据教师的建议继续完善和改进,同时我们尝试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2)积极构建教师自我增值的发展性评价。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篇2

从调查表的前三项可以看出, 经过通识培训, 教师对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 第四项却明显地反映出, 教师在把这些新观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存在着很大矛盾, 这些矛盾即是传统与现实的矛盾, 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为了解决使用Go for it!教材和制约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笔者开始积极寻找对策。然而, 传统的讲座式、经验介绍式、评选式等比较教条的教研方式满足不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灵活、复杂的问题。新课程和新教材需要教研员走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走进教学第一线。

研训部门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研究和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建设平等民主、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组织, 建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 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推进校本研训, 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队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即, 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和校本为研究的主体;把教师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 作为共享资源, 为全市的英语教学服务。因此,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笔者所在的研训部门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是校本研训和集体研训连锁互动的系统, 它可以发挥研训部门的辐射力, 架起学校研究和区域研究之间的桥梁。在校本研训活动中, 教研员应深入学校, 有重点地引领一批典型学校研究一些有影响的、共性的和瓶颈性的问题, 为全市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集体研训是定期组织全市英语教师之间联合开展的研训活动, 旨在使他们掌握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动向, 展示各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寻找解决对教学困惑的答案。通过这种“面”上的工作, 达到全市初中英语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和智慧共享的目的, 使校内研训更具实效性。通过校本研训将研究根置于学校、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体研训形成研究的区域性合作, 合理分配研究布局, 共享研究成果。下面通过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在进行“课改”实验第一个学期的期末, 笔者所在的研训部门计划组织一次全市统一的教学评价活动, 教研员均深入到第四中学, 以校本教研形式, 组成英语评价方案制订和期末考试题开发两个小组, 与有关领导商定, 制订了以下程序 (见图1) 。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 这次校本研训产生了以下成效。

1.制订了《英语学科学习评价表》, 以衡量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和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

1) 学生成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参与者。

2) 家长积极参加考试和学期评价活动。

3) 教师在评价与考试命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2.规范课后练习, 达到学习过程与评价考试的统一。

3.把口语实践列入评价与考试, 形成《口语考试操作方案》和《口语考试样题》。

4.听力考试体现“信息差”, 笔试突出课程标准新理念。

[理念1]试卷设计体现在特定情景中的语用过程。

[理念2]试题导言体现人文情怀。

[理念3]试题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理念4]大量选用插图体现,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理念5]语言知识语境化、情景化。

[理念6]阅读理解体现运用英语获得信息的能力。

[理念7]注重语篇理解, 学习捕捉信息。

[理念8]积极营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氛围。

[理念9]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

[理念10]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

5.对全市的初中英语评价起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英语学科学习评价表》规范了全市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试题则让全市师生体验了新课程期末终结性评价的精彩样例。

一位参与活动的骨干教师《在策划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自我提高》中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的:锦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期末评价与考试采取市教研员同骨干教师共同命题的方式, 一方面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的研训新理念;另一方面, 也加强了教师业务培训, 这种培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了教师整体驾驭教材的能力;明确了新课程考试改革的方向及命题的指导思想;考验了教师的素质, 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进取心。虽然这项工作责任重、很辛苦, 但却可使教师获得提高。

根据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 通过与基层学校协商选题, 本研训部门的研究人员制订了相对统一的实施校本研训的意见和安排, 这样既可以保持“校校有特色”, 又可以促使学校之间进行分工合作, 运用这种连锁互动系统解决本地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资源共享, 尽快扫清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确立二个中心

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全新变革。因此, 在课改工作和课堂教学中难免会产生许多新的困惑与问题。如果在校本研训选题时不分轻重,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所有问题当成研究对象, 或者随意选择研究对象, 不但会加重教师的负担, 而且还会因主要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影响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 教研员应以课程改革实施和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 选择对课程改革实施和教材使用有影响的题目进行校本研训。

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课程实施总的纲领和指导性文件,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把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载体, 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托。如果能够把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理念和《新目标英语》教材操作过程的问题解决好, 教育教学就不会出现大的障碍。因此, 研究人员应正视矛盾,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矛盾, 针对研究中心从确定到执行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使用《新目标英语》教材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困惑进行研究。而教研员在这个环节起的作用是多渠道搜集问题。其中搜集问题的渠道有:深入教学实践, 充分调查, 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征集各校拟报的校本教研题目。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 教研员可以与中心组成员共同按类归纳、分项筛选, 帮助学校确定进行外语校本研训的选题。下面是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帮助初中英语学科所确定的校本研训研究选题, 供大家参考 (见表2) 。

对教师使用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有利于教研员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有利于教研员有充分准备地进行专业引领;有利于引领教师拓宽视野, 选择自己关心、自己喜欢、自己擅长、自己亟需的题目进行研究;有利于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此外, 它有利于全市优势互补,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系统, 资源共享, 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加速教师专业化的进程。目前, 不少学校都把以上问题作为自己校本研训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实现三个突破

(一) 教研和培训研训一体

教研与培训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两个业务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性:目标相同, 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对象相同, 都是中小学教师。它们之间的差异仅在于工作方式和课程类别。从工作方式上看, 培训采用类似学校教育的方式, 教研采用岗位研究的方式。从课程类别上看, 培训多采用学科课程, 教研多采用活动课程。在校本活动中, “研”和“训”很难截然分开。活动的内容是教育教学能力, 活动的载体是英语教学实际工作, 活动的场地是课堂。在进行校本教研的活动中, 可以采用教研和培训同时进行的方式, 在教研活动中培训教师, 同时也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培训。

(二) 对话、交流、互动有机结合

校本研训是一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研员的角色不再是“教练”和“指挥”, 而是积极的示范者、参与者。教研员应该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创设宽松的环境, 使互动式、参与式研训走近教师。

可以采取如现场作课研讨、互动评课 (以教师为主, 教研员为中心点评) 、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对话、互动、交流, 教师普遍反映:听到的容易忘, 看到的不一定理解, 只有做过的才刻骨铭心。

(三) 变教学评比为教学展示

传统的教师评价经常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说课、评课进行。这种评价教师的方法一方面只注重了教师成长的结果, 忽视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只是为少数人划等级、贴标签, 对促进大多数教师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校本研训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自我的反思与研究, 激活教师的实践智慧, 使教师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 学校的校本研训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需要合适的载体, 而“教师教学过程展示”正是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和向实践、向经验、向他人学习的良好载体, 有利于教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有利于推动学校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篇3

一、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

学校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整合教学、教研、培训等,从组织机制上联结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围绕课例研究,建立研讨型的教研常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集体备课: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共同体。集体备课是开展课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求各年段学科备课组每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备课过程,其他教师给予补充,共同研讨课时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推动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的有机统一。

听课评课:倡导多元反馈的常态课研讨。听课评课是深化课例研究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听课教师端正教研态度,积极参与课前、课后的讨论交流,关注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师生互动的展示过程、学习评价的激励包容,逐渐生成效果与特色兼具的常态课研讨风格,形成领导调研式、课题研讨式、同伴互助式、校际交流式和家校沟通式等听课制度。

典型研讨:探索有效教学的关键性策略。典型课例研讨是探索有效教学关键策略的重要途径。各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典型课例研讨,鼓励教师主动承担课例研讨任务。在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指导下,授课教师精心准备,认真施教。课例观摩后学校还组织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评价,共同探讨改进与完善课例的有效办法,以追求典型课例的优化,为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范例。

二、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关注焦点。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经验型的成长向自主型的自觉成长转变,学校必须激发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

关注教学:促进新手型教师的成熟发展。 教学能力是新教师的关注焦点。为此,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案》,以撰写教学日记、随笔等教研形式为基本手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师徒结对及专家指导,帮助新手型教师树立教育理念,提高师德素养,使之潜心育人,提高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求“一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成才”。

关注任务:加强熟手型教师的专业提升。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熟手型教师的关注焦点。为此,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以课例研究、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教研形式为基本手段,创设平台,提供机会,促使“骨干”教师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具有人格和学识魅力的教师楷模。

关注效应:发挥研究型教师的资源优势。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既是校本研究的主力军,又是校本培训的重要资源。学校注重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培养青年教师中的带动辐射作用,以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等科研形式为基本手段,致力于学校的研究,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促进这些研究型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指导中不断深化。

三、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体性

只有张扬教师的个性,才能使教师具备专业魅力,最终使学生和学校洋溢生命的灵动气息。为此,必须尊重教师对课堂的独特理解、对教材有创意的处理、对教法的自主选择,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拓展空间,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个性,实现教师在团队中专业成长的自主性和多元性。

自主学习:引导教师实施自我发展计划。学校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把教师的主动学习纳入常规工作来规划。每学年初引导教师深入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之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制订适合自身成长的学习与发展计划;学年末学校把每个教师自我发展的实现情况纳入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基本内容。

强调反思:鼓励教师进行全程教学锤炼。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锤炼。“全程锤炼”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前,反思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学习状况、课程资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设计符合实际、风格鲜明的教学方案;教学中,反思教学设计的不足,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教学过程的成败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生成应对的灵活性以及纠正完善的意向等。

四、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性

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并非线型的、单向的活动,必须在领导、专家、能手和广大教师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对话机制,形成浓厚、融洽的研讨氛围,在多元互动中进行经验交流、思想碰撞、实践评价,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专家引领:组织对话式的培训,开展任务型的研讨。教育科研和教学研讨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学校通过承办“广州市语文学科深化素质教育现场汇报会”、“市教研室的集体视导”、“市级课题结题会”等多项教育教学专题活动,聘请区发展中心教研员和培训部老师开设有关课程改革实践讲座,邀请市、区专家就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系列任务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沙龙研讨等,为教师创造与名家对话、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同伴互动:开展制度化的活动,搭建交互性的平台。近年来,学校的制度化活动有:“教师读书会”“教师教改沙龙”“教师基本功竞赛”“典型课例研讨”“ 班级管理实践经验交流会”和“科教研论坛”等。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进行实践评鉴、观摩学习。学校还编辑校刊《春蕾》《鲲鹏展翅  奋力■飞》《课改优秀课例光盘》,汇聚优秀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开辟平台,以实现教师学习和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篇4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近年来,我镇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本镇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 者:周培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水口镇中心学校,广东,茂名,525346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09“”(7)分类号:G45关键词: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篇5

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是激活教育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的关键。

一、营造研训氛围,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在当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求人们尤其是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学习”看做是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会学生以学习为己任,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开展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师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培训的成功和高效。

1、转变教师观念,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知道,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由外部力量如争取工作表现更出色、晋升、加工资、学历文凭等引发的教师学习愿望是不长久的,必须激发教师自身学习的愿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广大教师在目前的现实中往往存在“要我学”的情况,就必须通过培训来改变这些思想,促使学习向人本身内在的动机──获得自尊、更多的认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等转变。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活动很多,只有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自主学习活动才可能更容易进行和得到保证。

2、通过参与过程,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责任感。

教师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和调节。所以,在校本研训过程中突出教师的参与性,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主动学习。

3、注意关注个性,满足教师主动学习差异性。

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和学科等不同使教师对主动学习的态度也不一样。教师培训中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充分关注教师的个性。在制定校本研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使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到研训之中。学校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讨论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了解每个教师的发展需求,与教师一道共同制订个体发展的目标,并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融合到整体的校本教师研训之中。这样,校本研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中每个教师个体的需要,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和最大化的效果。

二、丰富研训方式,注重过程管理

1、专家式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撑;通过组织教师看光盘,观摩课例,分析个案,拓展多种渠道,让教师们接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引导教师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提供思想准备。

2、结对式培训,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赢得青年教师就赢得未来。”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今后的发展,所以,学校必须重视新教师的成长,这既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良师益友”结对的形式来进行,达到以老带新,以优补劣的效果。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培训,学年结束对青年教师和师傅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奖惩范围之内。

3、课题式培训,关注教师的拓展性

课题式培训旨在通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研究课题产生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学校在校本研训过程中,要根据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需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进行研究,不断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成长为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4、网络培训,促进自主发展

为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学校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教师自主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学校历年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和目前正在实施的部分课题阶段性成果,以及教师发表的高质量教改论文实现网络共享,推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研作用,要求每位教师要积极上传课件、教案、说课稿件、教学论文、教育随笔、资料转载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

三、完善评价方式,确保研训发展动力

学校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校本研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学校评价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从教育理论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培训成果等方面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答卷、查看档案和笔记的方式进行,以督促教师主动完成研训任务。

2、教师自评

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变行政的“硬性”管理为人本管理,让教师有自我评价的主动权。教师“业务档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堆积器”,也不是放在学校展室里的展览品,它是教师个人成长轨迹的有形载体。业务档案又分为专任教师“业务档案”和班主任“业务档案”。内容有:我的学习、我的班级、我的课堂、我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闪光点、教学启示、教学遗憾、点滴录、我的成绩等栏目。

3、教师互评

同伴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打分互评,以考核每位教师在贯彻新课改理念和校本研训中表现。

4、学生评价

校本研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种参照。为此,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作为校本培训评价的一个维度,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校本培训效度的测量,使评价体系相对更加完善。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有效地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研训氛围,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要建立形式多样的研训方式,加强过程管理;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确保校本研训的实效性。实践证明,校本研训能有效地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 篇6

营造氛围,达成共识

规划职业生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并把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愿景统一起来,学校引导教师从自己的性格、特长、弱点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制订个人专业化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营造研训文化。学校努力搭建教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积极创设自主学习、主动研讨的教研氛围,以“人人参与,人人主讲”为原则,以解决平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研究区校教学工作重点,以及以练习基本功、共研一节课为内容,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小而实的教研活动,发挥群体优势,使研究更加务实。开展精典文章大家读、校园征文、教师演讲等活动,培养师生读书的良好习惯。

系列活动,促进发展

学术沙龙。为更好地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在开始阶段,由学校选定主题、指定人员,目的在于向教师展示沙龙的形式、方法与过程。随着大家参与意识的增强和热情的高涨,学术沙龙活动开始由表演示范走向唇枪舌剑,由邀请指定走向自觉自愿,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过程更重视不同观点的交锋,结果更注重创新思想的形成。

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可以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凭借课例的载体,我们要求教师在课例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深度反思,反思行为、反思差距,要求所有三级课程12个学科教师人人做课,对任课情况进行诊断。

同伴助学。学校有效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让善教学、懂理论、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和教学干部,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建立“学校讲师团”,开展骨干教师开放课,不断完善校内师徒挂钩制度,使骨干教师更好地发挥校内的辐射作用。

名师助学。学校坚持“有效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方针,认真落实“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先后聘请市、区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参加教学研讨并进行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指导;关注学生发展,有效驾驭课堂,先后聘请特级教师、教研员参与学科教研月活动,开展跟踪研训,使专家与教师近距离对话。学校创建研训“教研日”,每月进行两次专家跟踪指导上课—评课—反思—阶段小结,每一个环节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真正落实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校本培训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面对挚爱的教育事业,他们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平淡,多了几分激情;少了几分苍白;多了几分色彩……一支思想观念现代化、业务能力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技术现代化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上一篇:师讯网推荐—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小花小草要喝水》下一篇: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