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尊严撑起教育事业的蓝天》。
古往今来,有多少绝美的词语形容教师伟大,有多少崇高的称谓歌颂教师的神圣,当夜深人静,仰望灿烂星空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教师不就是那无数颗星星吗,平平凡凡,默默无闻,敢于寂寞,敢于清贫。用无言的大爱和尊严共同撑起教育事业的蓝天。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想首先要对教育怀揣着一份挚爱。热爱我们所站立的三尺讲坛、热爱我们所面对的全体学生、热爱自己手中所捧着的那个课本、热爱自己所在的单位和所相处的同事。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读书学习,从书香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历练自己的品味;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世事练达皆学问”。对自己的教学更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和更高标准的追求。
一、尊严来自于读书———提升素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复杂性。教师要受人敬仰,必须提升素养,读好三类书,丰厚底蕴,“慧中”才能“秀外”。
一要读好教育艺术类书籍。这是“激扬”之本,为潜力。在读这类书的过程中,教师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获,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主张,做好自己的专业规划,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业成长意识。读这些书,教师才会大气、有书卷气,提升自己的品位、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教师养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杯清茶,灯光映窗,漫卷诗书,一旦读书有所悟,落笔成章,其畅快之情不容言表。
二要读好学科专业类书籍。这是“咬定”之本,为实力。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者的根基是教师读书,唯有读书,方能达到“教”有活力,“学”有张力,“研”有功力。在读书过程中,把本学科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法、前沿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学》里的名师课例,通过学习,引导他们揣摩名师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研究名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经验,挖掘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帮助他们寻找教学规律,积累学习心得,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以阅读的方式度过空闲的时间,虽读得有些憔悴,但心灵却成熟坦然,教艺却日臻完善,教师的教育人生,将有很多梦想能够实现。
三要读好文化修养类书籍。这是“超越”之本,为魅力。我们可以让教师读一些教育名家传记,在了解名师成长的历程中,教师就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在读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实践感悟,在读作者的人生况味和精神风貌。书籍中名师那激动人心的豪壮情,催人奋进的崇高情,怡神养性的美好的情愫,会使教师的感情特别丰富和细腻,特别饱满和高贵,从而唤醒教师心中的激情,促进教师永远不满现状、不断进取、大胆创造、革新自我,追求那种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消除“职业倦怠”,实现教师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二、尊严来自于师爱———关爱学生
师爱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砝码。师爱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一位专家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反馈的情况是:友善的态度,“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人舒畅;公正,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等。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首先,崇高师爱是尊重的前提。“师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学校中那些草根名师,他们成功的经验都是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以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其次,行为优雅是尊重的基础。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是相当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教师优雅的言谈举止是气质美的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化,是行为美的标杆,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不好,教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既有家长的溺爱,也有教师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如穿着随意、写字潦草、上课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位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享受,使教师成为学生粉丝,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品质陶冶是尊重的核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教会学生做人”,要求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学会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三、尊严来自于实力———锤炼教艺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课堂是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有位大师说过:“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我们呼唤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呼唤有教学品质的教师,呼唤有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应该始终坚持教师发展的立足点在课堂,生长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念,课堂上,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有风趣幽默的交流,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有解答问题的欣喜,使教师在教学能力的发展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教学水平的提升中形成有威望的教师。锤炼教艺要做到:
一是教材解读个性化。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教师能否正确地、深入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就必须要求教师解读教材、分析学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练习。其实解读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在解读中遇到困难,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就进行学习、探讨、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前期准备。
二是教学方法独特化。“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至理名言。为了让学生习得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得渗透学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学案导学”法、“朗读体验”法、“阅读表达”法、“阅读批注”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应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来进行筛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三是教学研究课堂化。学校教科研是由学校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工作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在学科研究中,只有让教科研走进课堂,走近学科,亲近教师,把研究背景设置在课堂,把研究之根植于学科的“本土”中,才会使学校科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教科研课题应该来自于教学一线,其指向应该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让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的解决,用现在时髦的提法就是“问题课题化”。如在小学一年级如何关注学生大量识字,到底是用归类识字好,还是运用字理识字见效快,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了解汉字美;小学生如何做好习作起步的工作,这些都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我们就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达到教研的作用,研为教服务,教为学服务。
1.“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这是语文老师私底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能引起共鸣、最被认同的一句话。那语文成绩打哪儿来?很多老师认为,要靠学生自己从小多看书,和老师教什么、怎样教没什么关系。确实,从小爱看书的学生在阅读分析、写作上比一般学生有优势,但这种说法却完全抹杀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妄自菲薄,达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共识,那还有谁来认真备课,认真教课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长此以往,恐怕真的会变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2.“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
“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这是语文老师经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甚至是所有的科目老师心里都默认的一句话。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海林教授就举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刚调到某校做校长时,一个语文老师找他临时请假,学校安排不了人手,眼看要上课了,李校急得要命,后某位副校得知,很淡定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们的历史老师就能上。李校说,这怎么行呢?副校回答说,这有何不行,此历史老师已帮好几位语文老师代过课,而且学生很喜欢他呢!李校默然,我也默然。撇开此副校的心理不说,那几位被代的语文老师心里肯定也是认可的,他们觉得身为语文老师的自己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已经完全抛开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3.“语文高效课堂有统一的模式”
近年来,高效课堂模式是每个以教育著称的市县的共同口号,每个市县都出台了统一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此推出了很多样板课、示范课,要求所有的课都要按照统一模式上。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演化成了“车间”,成了“流水线”,这样还不够高效,还要变成“高铁”,准时准点,那才是高效。这种所谓的高效课堂,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索的渴望以及原创品质都剥夺了,语文老师想要追求高分,就去过多地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功利课堂;到真正考试时,学生只会老师教的答题套路、答题模式,却对美文欣赏不了、分析不了,写作时又缺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导致得了低分,这种课堂最后倒真成了无用课堂,从而有了“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的荒谬结论。
以上所说的三种现存现象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们已把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剥夺殆尽。我们不禁要深思,如何才能维护并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一.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
1.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人文素养
如今很多教师备课过于依靠网络,上课过于依赖课件。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习惯于不阅读、少思考;课件的大量使用,又使得教师习惯了不范读、不板书。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要求,从而无形中失去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感。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演绎的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名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位有魅力的教师。这里所说的魅力既包括知识修养,也包括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睿智,而要成为一名睿智的语文教师则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具有渊博的知识,“学高为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名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功底。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关爱学生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教学表情和身体姿态,使自己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2.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谈起语文教学,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把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方法就像是过河的船或桥,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实,比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方法,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普遍被认可的教学理念是“一切围绕高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是一种极其功利、极其短视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支配下,老师不是“传道者”,而是“教材的传播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要成为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使我们的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体察学情、秉持师道、耕耘人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敬畏学生,敬畏语文课堂里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要视学生为一名和你能够平等对话的个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表现在要把学生的学业教得有多优异,而是要把不同的孩子都培养成一名有着健全人格的人。语文老师是所有科任老师中最具人文情怀的人,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如此的重任,要利用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课堂上的你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的确立者、人生的引路人。你要让你教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担当……这时的你就是一位谁也替代不了的合格的语文老师,你的专业尊严感自会油然而生。
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1.让课堂回归语文的本真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是这样诠释语文课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已经矫枉过正,迷失了本真,很多老师把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课堂成功的重要标准,却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从而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在最流行最受好评的课堂模式就是小组争论、模拟法庭、课本剧等等,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演示课、辩论赛,美其名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其实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沉静比活跃更为有效。这种课堂模式其实质是用“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来掩盖教学的真相。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尽可能地用语文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例如文本阅读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了什么”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所绘之景、所记之人、所述之事,“为什么写”是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怎样写的”是启发学生了解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2.让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
语文课本身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享受美,在语言文字中审视美,用语言文字构筑美。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是功利课堂,是一种只是单纯为考试而组织教学的课堂。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语文课上的老师们都变成了车间主任,他们教学生,什么地方该装什么,什么时候该检测什么,充斥着机械化、程序化,他们把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为中国首夺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小学读到五年级就辍学了,对莫言而言,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假如莫言在我们现在这样的高效课堂接受教育,经过我们现在这样的严格的车间流水线,那么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原创的独一无二的东西还会有吗?诺贝尔奖还会对他青睐有加吗?当下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课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良好品德渗透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借助于书本、多媒体、生活实践等一切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回归语文的本真,回归到她的人文性,要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审美的光彩,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因为为考试而教,孩子们只会受益一时;为学生而教,孩子们必将会受益一世。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7位教师正式出版了他们共同的著作《做有智慧的教师》,7位教师组成了“叶晓龙博客”团队,并使这个博客成为厦门网上的一个知名教育博客,形成一定的影响,阅读这本书中的近百篇博文,笔者颇有感触。
一、借助博客平台,养成反思习惯
在实践中反思,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在反思中升华思想,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是通过这样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的过程,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正在进行福建省规划办立项课题《和谐发展、培养有效教师》的研究,这对于通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成为有效教师,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教师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写博客为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7位优秀教师都从事繁重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进行思考,用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实践中思考和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在反思中学习,在实践中深化思考,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改变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这些博文,就反映了他们教育思维品质提高的轨迹。
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
二、基于教育叙事,讲述鲜活故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在反思中都会迸发出新的智慧,并从中捕捉到科学的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读《做有智慧的教师》的教育叙事,我深切感受到,教师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需要解决新问题,每天都有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发生。这百篇的故事既有对“孩子,你是幸福还是悲哀?”、“要强扭这颗孩子的‘瓜’吗?”等培养学生方面的冷峻思考,也有“帮助孩子告别网瘾”、“给孩子们一个网络上的家”的呵护与关爱;既有“当老师,你幸福吗?”、“教师,你有良好的习惯吗?”的教师人生自我考问,也有对“给台阶后,再拆台阶”、“情中育人,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的探寻……
这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了7位教师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凝聚着老师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经验,它闪烁着老师们思考的火花。
这些具体鲜活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优秀教师就是这样不断积累大量生动典型的案例,逐渐形成了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这种实践智慧积累得越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越快,教育教学也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三、打开交流窗口,多向互动交流
打破教育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获得四面八方的教育、教学思想营养,教育博客是当今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善加利用,就会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博客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沟通交流的新形式。“叶晓龙”这个教育博客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多向互动,参与博文交流、回复评论的,既有学生和家长,也有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校的老师。
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让更多的校外人士走近教育,关心校园生活的丰富多样,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学习教育子女的策略方法,感悟教师人生的真正价值。
与校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真诚切磋,热心研讨,经常进行有效和深入的互动交流,必将促进更多的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与校内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氛围,开展深度探讨。网上交流消除了拘谨,使得交流更加深入、理性和完善,它是校本教研的必要补充,也能够使教师获得成长的不竭营养源。
这本书是7位教师精神家园的缩影,是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成为了考问自我、敞开心扉的空间。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这本《做有智慧的教师》就是他们的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厚重的铺路石。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资料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异常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忙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忙,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我”,“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教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提高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想想自我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明白。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坚持心理平衡。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顺着这样的.启发让我想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应该如何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呢?思考许久,总结了几点:
一、夯实专业技能
“画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素质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美术教学将更多地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多动手、多实践。为了激发、引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必要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的适当示范。因此,美术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美术绘画创作,平时多动手画画,抽时间多练练自己的内功。树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工作时理念。培养自己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此来保证自己在给学生示范时能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率。
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今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善于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自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它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思考。它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
林老师在《请为你的褒奖报歉》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赏之有法,赏之有度,赏之有时”。其余的老师在随笔中都时有创见,如叶隽老师《给台阶后再拆台阶》、《批驳,在孩子获得好成就之时》、陈斌老师《犯过错的“价值”》……吕淑彩老师的《放松是一种境界》:“放松不是放荡,更不是废弃,而是蕴含着一种踊跃心态,蕴含着一种从容,它是一种平凡心,一种尊敬心坎的机灵,这种机智让教育者污染本人,让咱们的学生在放松的状况中内化,往往让我们的教育发生预料之外的成果。”
四、尝试教学研究
教师要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应该将教学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试验和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反思和研究中逐渐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书中黄老师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仔细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并从中捕捉到科学的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黄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的过程,才促进了其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成为名师。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仅仅“学高为师”已难以满足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想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这本书,收益匪浅,我才真正明白了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的真谛。
有智慧的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有智慧的教师要有创造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在课堂教学中,有智慧的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快乐学习,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对所学知识是感兴趣的。有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对学生真诚地表扬,热情地鼓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的指点。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能坦诚地尊重。
有智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有智慧的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防止学生盲目地创新,一味地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组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诱导。
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
那么,如何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底气?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等形式,都能使教师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有的还能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先是上公开课而“一炮走红”,然后是被重点培养,最后是“功成名就”,或走上所谓的领导岗位。显然,这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的一条普遍的培养模式,但这条路太深、太窄,这样的机会只留给了极少一部分人,也可以说是留给了一些“有准备”、并且“有机缘”的人。而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职业尊严,走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在前进中积累点滴,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的专业精神的生长,并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
谈教师的专业技能,当然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大多热衷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因为这样有“有形的果”;很多教师都拘泥于教材教参、拘泥于名师教案、拘泥于权威,从而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要知道,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智慧的教师才能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地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同时,幼儿园是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第一驿站。幼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给幼儿以真、善、美的启迪;为幼儿展开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让幼儿在健康、快乐、勇敢、智慧的起点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既要做幼儿游戏中的“玩伴”、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导师”,还要做幼儿矛盾纠纷中的“法官”,更要做幼儿情感上信赖依恋的“妈妈”。幼儿教师将高尚的师爱、伟大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懵懂初开的幼小孩童,引领他们踏上人生的起跑线,而自己甘做永远的护花人。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多重角色定位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幼教工作。那么,幼儿教师须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
首先,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前提条件。文化知识修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基础知识是指语文基础、数学基础以及科普基础;专业知识是指对《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的系统学习和对各科教学法的熟练掌握;艺术修养是指对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综合艺术,包含艺术表现力、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保证教育活动在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正常开展和健康发展。
其次,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条件。“弹”“唱”“画”“话”“跳”“写”“做”七项幼儿教师基本功,即张嘴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讲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能唱悦耳动听的童谣歌曲;动手能画形象逼真的儿童图画,能随手制作美观适用玩耍教具,会书写规范标准的粉笔字;见到曲谱能奏响优美的旋律;听到音乐可翩翩起舞等。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娴熟地掌握以上基本功,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从事神圣的幼儿教育事业。
然而,只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知识技能只能证明你具备幼儿教师资格和能力,要想在幼教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干出一番成绩,还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历练。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内外兼修,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上进心。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只有将幼教工作实践与自我素质提升完美结合,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大家应该知道幼教工作的细微、琐碎,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是一场脑力与体力的比拼。长期从事这种难度大、强度大、压力大的工作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幼教,坚持不懈地培养好更多的儿童?那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满爱心、永葆童心,在忙碌中体验幸福,在平凡中感悟人生。所以,永葆童心、充满爱心、保留平常心是从事幼教工作的根本条件,也是职业理想永不蜕变的“保
鲜剂”,正是幼教职业的基本素质。如果把幼教工作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是舵;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上进心是帆;那么永葆童心、充满爱心、保留平常心则是推进风帆的动力。有了舵,撑起帆,开足马力,我们就可以驾驭这光辉事业的船乘胜前进了。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个性
现代社会要求人是现代个性化的人,现代个性化的人需要现代个性化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题习惯性的个性化人才,但在实践上,却是那样艰难。身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个人意图、行为,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要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是有个性的教师。
一、语文教师的个性表现
(一)独到的审美
中学语文教学在审美上往往呈现单一认识的倾向,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大同小异,对文学的审美被统一化了。把语文课等同于自然科学课,把一篇篇文笔优美、充满情感体验的文章切割成若干部分,并以标准化的讲授。人文性的语文课完全变成了技术课,语文课越来越索然无味。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文学性课文中所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有机地转化到自己个体的文学审美体验中,从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体验和认识。
(二)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的范围比其他任何学科都丰富,没有勤于学习的精神,勤于探索的习惯,只能空手而归。有些老师反复观摩、学习那些课堂教学成功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形式,甚至借鉴他们的讲稿,采用他们的教学步骤,模仿他们的课堂谈吐、举止,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学习不是追求形似,而是不断总结、反思,把学到的“神韵”融入自己的个性、审美体验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有特长的知识结构
中学语文教师要讲字词、语法、修辞,各个时代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等,一些老师往往把自己的知识积累像撒胡椒面一样,平均地用在各个方面,几乎不考虑自己的特长。一位著名播音员曾说:“非常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他朗读课文非常好,从那时起,我才爱上了朗读。”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妨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特色,因为老师在讲授自己拿手的知识时,也会表现得特别出色,学生也一定会印象更深刻,思路更开阔。这样,小学、初中、高中诸多语文老师合起来,既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培养有个性语文教师的策略
(一)提高文化素质,具有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关于人的文化性,包括人性、人的存在意义、道德、价值、文化传统等方面。”中学教师往往把自己封闭在几百人的校园里,如井底之蛙,文化视野越来越狭窄。除了技术性的教学外,很少关心学术界、文化界发生了什么。学习的不过是形而上的上课技巧,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大量参阅对某一文学课文的讲读赏析文章,然后想方设法使板书工整,表达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等。甚至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而准备大量习题,然后挖空心思把它们解释清楚。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压制了人文思维,语文老师成了机械操作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老师了。”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缺乏对文学的兴趣,缺乏文学感动与文学悟性,缺乏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又怎能指望在每节课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文学感知力与文学悟性呢?
(二)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具有创新精神
当前语文教学用大统一的评判标准评价教学效果,用单一的尺度要求老师,扼杀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独创性。假如语文教师能对语文教材反思,就会形成一种合力对陈旧的教材有强烈的抛弃欲望,就有了改革的要求。但我们的老师,依然在传统守旧的圈子里徘徊,把语文课作为一门技术课,脱离真、善、美,甚至把自己中学老师的教法直接搬到课堂上来,把充满鲜活的生命形态的感情丰富的文学作品切割得面目全非。什么是创新?著名特级教师澄清这样说:“创新,就是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由此看来,创新总是和个性相联系的。一个教师,只有孜孜探索,投身于语文教育改革,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才能具有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善于反思自己,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生命的尊严作文06-18
为了生命的尊严06-24
尊严的一面作文07-07
有关尊严的格言警句06-24
【精华】维护尊严的作文06-28
什么是生命的尊严10-04
关于尊严的故事初一10-28
生存的尊严作文700字06-28
尊重尊严的优秀作文12-11
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