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精选13篇)

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 篇1

您好!

教师节到了,我先祝您教师节快乐!

回想一下,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相处一年了。初一刚开学,我第一眼见到您,一脸严肃,不怎么笑,还有一头长到腰下的头发,我还以为您会和一般的女班主任一样,只注重学习成绩,有点不讲理,还凶巴巴的……可是后来我却发现,您很特别。

您是我见过的最敬业的老师,普通的老师不会做到像您这样的。您能细心的帮我们整理好每一课的知识点,您能准确地提醒我们考试的重点,您能耐心地教我们古文中的难点……您虽然是语文老师,却也从不允许我们偏科,您总是会去找教别的科目的老师咨询情况,也不断提醒我们一些副课的重要性,不能无所谓它们的存在。不仅在学习上时刻给我们敲警钟,您也懂得培养我们生活中的常识于做人的道理。

以前,我从来不把教师节看得很重,因为每当教师节来临,不要说我们学生会有什么强大反应,就连老师们也就像平时一样,没有喜悦,没有自豪,更没有所谓身为老师的幸福感。上课,下课,一天就过了,谁还记得有这么个值得人们敬重的节日?直到去年的9月10日,刚开学不久,教师节那天,要不是您,我还从来没感觉到教师节这么有意义。当我们全班站起来祝福老师,当再严厉的老师也会绽放笑容的时候,我觉得很感动,其实每一位老师都很可爱。

有时候,我真的会觉得您是女超人,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事业,带病也要上课,再累也要工作,因为您实在太优秀了,还有市里的讲师团什么的活动要参加……似乎什么都缺不了您。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班竟可以什么活动都第一,不管是体育方面的——校运动会,文艺方面的唱歌比赛……最重要的学习成绩,样样都有好成绩,真是全能班了,再下去其他班级还真要嫉妒了呢!您还教我们争取各项比赛的机会,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更好的表现自己。哈哈!说到这呢,我还想告诉您,每次和我爸爸妈妈朋友们或他们的子女们,哦还有亲戚们聊天时,我总会忍不住自豪地提起您哩!

说了这么多关于集体的事,我也想说说我自己了。您重视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总会和他们谈谈话,交流一下,我也不例外。您真的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当我成绩下滑时,您不是着急地找我训话、批评,反而着急地找到我,帮我打气、鼓励我不灰心,耐心寻找失败的原因。后来,您一直在帮我找原因,您告诉我,可能我上课时的听课效率不高,我也发现了,我有时确实上课会走神,我知道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谢谢您,上课总是会用各种方法提醒我,我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的。

我本来在写这封信时我并不想用称呼为“您”,因为我觉得这样太严肃庄重了,其实您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我们尊敬的朋友,我们的“挚友”。我们可以共患难,我们更会共分享,我们能互相鼓励前进,也能互相批评、教导……艰难险阻不会击溃我们共同向上的路!飞扬!

我说了很多,可是我还有更多的想说……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快乐幸福!

您的学生:

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 篇2

一、形成自主发展意识,完善教师个性

科学发展观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把人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意义。自主发展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学历史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取决于自身,其中自主发展意识尤为关键。因为“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和愿望是内在的,这种需求和愿望是根据自我意识,基于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愿望和目标而产生的,是自我超越的内在依据和动力,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容具有个体性,是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意义上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发展状态,是基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自我超越活动”,教师只有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才能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只有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才能不断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挫折,不断前进。自主发展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立奋斗目标

中学历史教师形成自主发展意识后,就要确保自己在教育改革方向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因而必须制定相应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的蓝图,既能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引导和监控,又能够为教师对自身专业的发展的反思提供一个参照。教师的专业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目标的确立、策略的拟订,等等。其中自我分析要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特长。教师只有对自己有准确而充分的认识,才能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历史教师不能只满足能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能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应该追求把历史学科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体系中,形成历史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进而影响身边的每个人,使他们在学习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只要历史教师有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就能主动自觉地战胜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三、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1. 不断积累、拓展知识。

“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学背景知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要融于体验历史的过程中,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只要掌握好历史学的知识就可以教好学生的观念。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中学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一定要积极努力地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2. 积极进取,提高能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教师不仅是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有源头的活水”,为此,教师仅依靠入职前的培训和原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具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很关键的能力。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有创新意识。首先,历史教材处理的创新,要根据当地人文资源、学校条件、学生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其次,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如投影、音像、计算机等应用于历史教学,就能集图、形、声于一体,既能增强教学的直观和动感,又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观念,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历史,体验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积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同时还要努力实现专业发展,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尽情地挥洒,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2.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

给新老师的一封信 篇3

你好:

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远见。那么,你在初中会有什么作用?是教会的execution子手,是圣洁的牧师,还是卑微的,照亮别人的蜡烛?我希望你不是一个凶猛的execution子手,但用蜡烛精神和圣洁的牧师与完美的人结合。

六年的小学生活在过去眨眼,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到来。我希望初中生活不枯燥。但充满活力。在过去六年里使用得太多了,我只想在未来三年内快乐。

给新接班家长的一封信 篇4

发表时间:2009-08-05 20:25:08 [查看原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孩子回到家后,肯定会告诉您一个消息:语文老师换了!是的,根据学校的安排,从新学期开始,咱们班的语文课将由我担任,非常荣幸能成为您孩子的老师。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吧。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未曾谋面,但当我在键盘上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像跟老朋友谈心一样,心中倍感亲切。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孩子教育好。我相信,我们会在今后的接触中,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了解到了解,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有三年时间,我更希望咱们一起把这个过程演绎得精彩而难忘。

今天在教室我和孩子们相处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听课习惯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一定和老师及家长平时的培养和要求密切相关。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点与转折点,学习难度提高了,成绩自然跟一、二年级不好比较。而且,孩子心理方面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会像以前那么听话那么自觉。今天,冒味地给大家写这封信,有两个想法:一是相互沟通,彼此了解;二是共同探讨学生在学习上的相关问题。

先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期望与您达成共识。

一、“海量”阅读不可少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知道爱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孩子的性情。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而孩子一学期仅仅学会一本语文书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阅读上下足功夫,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打算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如果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会更好)。如果您愿意——请跟我一起来。

我希望孩子们能每天抽出半小时读书(假期至少要有一小时),阅读范围不限,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都可以让孩子去涉及。如果您有时间,能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孩子们读了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您都可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孩子阅读以后可以与您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新一轮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增进您与孩子之间情感。当然,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孩子阅读的指导工作,至于什么时间读一些什么样的书,我会随时和您沟通的。接下来我会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书,开学后还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作为假期阅读生活的一个总结汇报。高品位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重点。如果您有信心并能坚持下来,相信您的孩子会走在前面的。

二、良好习惯早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直截了当地把养成良好习惯提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来加以强调,可见其意义非同一般。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的优劣基本因素,往往就在于习惯的好坏。这一点,大家肯定早就认识到了。良好的习惯涵盖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自己收拾书包;先作业再玩耍;早睡早起;爱劳动;不随地吐痰;见人主动打招呼;做事不拖拉„„正所谓“生活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些习惯看似简单,但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由于孩子年纪尚小,每一个习惯的培养开始的时候都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且要认真检查落实。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认真检查了,让孩子感觉到家长要求的严肃性,才能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引领孩子走上成功的快车道。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养成教育”的有心人吧。

三、轻松写作有信心

提到写作文,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不喜欢,孩子们一提起来也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是觉得没什么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害怕写、不愿意写作文了。面对这两大难题,作为家长,首先要增强信心,要把“写作文很简单”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对于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其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因此刚开始写作文时不要苛求质量与篇幅,当然,我会精心创设每一次写作情景,让孩子有话写、乐意写。您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说写博客的事了。尤其是在假期里,如果您能及时把孩子的作文上传到博客里,不但我会在第一时间点评孩子的作文,也会有更多的人来点评与指导,让孩子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欣赏也好,提建议也罢,孩子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作文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耐心地陪同孩子们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行走。孩子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创造中来,凭借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写出一手漂亮字 让孩子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相信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中年级是孩子最能练出字,也是最有时间练字的一个阶段。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的是:

1、您要特别提醒孩子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

2、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一旦发现孩子不认真书写了,你就可以让他重写,不要以为这样会累着他。

3、不用专门让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练字,而应该让孩子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每一个字、每一次作业,都应该认认真真写好它。

4、针对孩子写得漂亮的某个字,及时鼓励,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

各位家长朋友,以后的时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将一路同行。今天这封信,权当是我们的第一次握手吧!想和您探讨的东西很多,限于篇幅,不能详尽叙述。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能及时与我沟通,让我们一起打造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更精彩,更快乐,更出色!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此致

祝幸福安康!

您的新朋友 李玉萍

总经理给新员工的一封信 篇5

首先祝贺你经过桑菲公司严格的筛选,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桑菲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代表桑菲公司向你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你选择桑菲,选择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献给桑菲。

桑菲公司早期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和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现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桑达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是一家集先进的研发设计中心、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健全的全球营销服务体系于一体的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移动通信企业。

作为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桑菲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借鉴世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博采各家之长,融合提炼,学习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桑菲的愿景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移动通信产品与服务供应商;桑菲的是使命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股东长期价值,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桑菲的战略定位是以飞利浦手机为核心,专注于移动通信互联终端与服务,以国际品牌ODM产品为补充,面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在产品、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持续开拓和创新,成为国内外主流的移动通信互联终端与服务供应商。桑菲经历创业初期从生产有绳、无绳电话到1997年开始生产科技含量很高的手机,从飞利浦在中国的加工厂到飞利浦手机的全球唯一生产基地,从为飞利浦单纯生产手机到自主研发设计飞利浦手机等多次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变革,但是公司一直激流勇进,视难关为机会,战胜了各种挑战,完成了相应变革,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和持续发展,并形成了“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企业精神。

桑菲人坚信,谁拥有一流的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你的到来将成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与资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合理、自由的发展空间,为每一位员工打造实现自我价值、展示自我风采的完美舞台。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家文化,打造主人翁文化,争取让每位员工都有强烈的归属感,以桑菲为家,与桑菲同呼吸,共命运。

本手册中的工作准则与规章制度,是公司全体员工学习和工作的行为准绳与遵守依据,每一位员工都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桑菲人,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桑菲的形象,每一个桑菲人都应该积极维护桑菲务实高效、团结进取、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我真诚地希望你将今天作为我们奋斗的起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桑菲公司这一广阔的发展平台上,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给新教师的一封信! 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 篇6

一、开展案例研究的意义

1. 案例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会有许多困惑和喜悦, 会经历许多解决教学矛盾的深刻体验。用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 实际上是对教学生涯中闪光点的记载, 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 通过案例研究, 可以反映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深刻认识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案例反映的是教师头脑中印象深的、感到迷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些事实材料常常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这些事实材料的梳理过程, 实际上是在帮助教师强化对这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

3. 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教学案例记录的是教师的思考, 留下的是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工作的回顾、反思、评点和分析, 从而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案例研究是教师分享经验、加强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案例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 它可以促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 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案例研究也使其他教师思考同样的问题, 假如我面临类似的问题, 该如何处理。

5. 案例研究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案例的素材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这些问题和困惑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通过案例研究, 启发广大教师思考同样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困惑, 有助于集思广益。

二、开展案例研究的特点

案例研究的特点是要让教师感受到“花小力气, 有大收获”, 实现“以小见大”。

1. 以小见大, 经济实用

应该说, 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 颇有价值、有意义的“案例”可谓“俯拾皆是”。一句导语, 一行板书, 一个问题, 一种表情……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所以,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可谓“左右逢源”。再也不会像过去写论文那样为寻找一个题目绞尽脑汁了, 再也不会担心教学研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了。案例研究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强度, 能使教师克服畏难情绪, 轻装上阵, “减负”而“提质”。

2. 以小见大, 便捷及时

一般来说, 教师在撰写论文前往往要积累比较多的材料, 积累比较多的感性认识, 从而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乃至上升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工程的确比较庞大, 因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由于积累等待的原因, 使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失去了及时的意义。而案例研究则由于以小见大, 轻装上阵的特点, 就能够像新闻记者一样比较及时地反映教师的动态过程, 及时捕捉到“转瞬即逝”的“闪光点”, 及时定格宝贵的心得和启示。所以, 案例研究具有便捷及时的特点, 符合了教学工作是动态过程的实际特点, 符合了教师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特点。

3. 以小见大, 源于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案例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 来自教学的实践过程, 源于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 所以, 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唾手可得, 俯拾皆是”。相反, 某些所谓的研究活动, 总是求大、求全、求“高深莫测”、求“一鸣惊人”, 总是搬来庞大的理念, 搬来先行的主题, 搬来“大而无当”的教条, 最终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远离了教学实际, 脱离了广大教师。

4. 以小见大, 指导实践

案例研究以小见大, 从小小的特殊的“案例”中, 归纳出一般的典型意义, 归纳出指导教学实践的规律。通过对“案例”的反思, 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一次新的质的飞跃”。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论、结合理论、运用理论, 把实际工作的得失由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 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 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实践, 许多教师养成了写案例的习惯, 但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开展案例研究, 特别是起步阶段, 不能要求教师过多, 要求过高, 只要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一次感动、一个意外、一次失误、一个微笑, 都可以记录下来, 提醒自己, 告诫他人, 或经验、或警示、或放弃、或创新。

2. 案例研究关键是要能够捕捉研究的切入点, 讲究的是科学方法的运用, 还在于教师的真正体验和反思总结。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7

假期中逛到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叫做《给新老师的建议》,一时间很好奇它到底会告诉我什么。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不久的教师,心底藏着很多未知,却又不知道怎么;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希望改进却又无从着手。于是买回家来,细细地读了一回。

这本书里的文章与其说是给新老师的建议,不如说是各个优秀教师作为教师的各种感悟。第一大板块谈到教师的基本素养。其中有的提到阅读对教师的专业及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有的则是强调撰写教育心得、教育随笔的重要意义,有的探讨师徒对结对新教师成长的重大贡献,有的则阐述了对教育职业的感悟。第二大板块涉及到师生关系。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学会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善待孩子的每一次求助等我们能做到的关怀学生的方式。我们应该用爱、理解和同情伴随他们健康成长。第三大板块讲课堂教学。其中提到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的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反思。第四大模块提出了一些有关修身养性的建议,包括良好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说明了一个合格的教师不能只具有合格的专业水准,还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篇篇美文,充溢着人文情怀,体现着教师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启发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份职业,应该怎样去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怎样去挥洒,去奉献。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前我的任务就是踏踏

实实干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的工作,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争取快速成长,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功迈进。

首先我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踏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做到:一.严肃备课。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扩展点。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推动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还有助于对自身知识缺漏的修补。备课的关键在于为课堂实践提供了教学轨迹,即使不完全按照教案走,也不会偏离太多。因此,坚持写好教案是我必须做好的第一步。二.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带着笑容和激情讲好每一次课,是我的目标。把每次课堂实践当做练兵场,不断打磨,不断修正,不断追求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把握学习的脉搏,在反思中求得教学的长进。三.要加强课后反思的实践。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都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反思自己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反思,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四.要广泛听课,虚心学习和借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向前人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坚持听课将是我未来三年不变的选择。五.不能放松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充。知识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也要跟上步伐。要走在时代的前沿,随时关注专业领域的新动向,以便把握主动,与时俱进。

第二,平时要加强其他领域知识的扩充。我的教学科目是英语,这是一个开放的科目。语言本身就保罗万象,因此作为语言教育者,必须了解世间百态,课堂上才有足够的补充知识带给学生,从而让课

堂生动有趣。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的研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爱看的书和电视节目。贴近学生,也能为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还要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当好副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迈进。要将德育工作细化到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熏陶应该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而不是念念叨叨。要多向班主任讨教,平时工作中也要多观察学生,并善于总结。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才能领导和管理学生。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8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如何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篇9

目前, 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一) 专业意识淡薄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提出教师是专业性职业, 是一种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专业”。这就要求他有一种自觉的专业发展规划意识, 结合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 并付诸于实际。

而现实中又如何呢?给别人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很多人把知识渊博程度当作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唯一标准, 诚然学高为师是做教师的必要条件, 但这并非唯一条件, 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同样重要。但不少教师却把从事的教师事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 缺少专业精神和职业追求, 甚至有的中老年教师年龄大了, 没有更多追求, 只是等着退休的到来, 缺少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的执着, 少了老当益壮的精神。

(二) 专业发展的基础薄弱

西藏教育从“普六”“普九”到“两基”国检, 师资在“量”上有了飞跃, 但缺少“质”的提升, 紧缺一批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这既有西藏初中 (尤其是各县中学) 教育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缺少老教师的原因, 也是各校缺乏形成骨干教师机制体制造成的。另外, 现有中学教师中非师资占有一定比重, 而由于教师分配时专业不当, 也导致了很多教师专业不对口, 这些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缺失, 都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

此外, 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持有本科、专科的毕业证, 但总体文化素质偏低, 有学历没有学问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是不争的事实, 需要教育界人士反思,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 专业发展的风气不浓

一是现在的校园里少了一些书卷气。教师专业的发展, 不仅得益于自身的力量, 还依赖于其身处的环境。但现在的校园环境却不甚理想, 办公室里除了教参、教科书及工具书以外, 其他书少得可怜, 且教师写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教师缺少团队精神。从集体备课例子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教师合作精神还有待加强, 现在很多教师单打独斗现象严重, 合作与协作精神还很缺乏。三是教育局、学校对对科研兴校认识不足, 投入不到位。质量立校认识非常到位, 但科研兴校认识还有待提高, 没有教师必读书目, 没有专业理论素养的刊物, 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科研, 教师日复一日的教学, 失去了工作热情, 阻碍了专业的发展。

(四) 专业发展的机制不全

一项好的机制体制, 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好结果。现在我们的教育中缺少形成“千百十” (千名骨干教师、百名名教师、十名名校长) 的制度, 制度大多体现在文件里, 缺少落实。各校对教师评价体系及评优评先, 很多还留在盲目的民主投票上或轮流坐庄, 甚至领导说了算的层次上, 根本没有形成让广大教师心服口服的评价体系。这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挫伤了他们的锐气, 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了纸上谈兵。

二、解决措施

教师专业的发展困境是主客观相互牵制的结果,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 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建立健全教师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法宝, 是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人事制度的核心。乍一看教师专业发展跟评价体系没有直接的联系, 其实不然, 一套奖惩分明的评价体系能使教师干事有奔劲, 教学有热情。反之, 领导说了算, 有了一定随意性;全体教师投票的办法貌似民主, 其实掺杂人际关系, 机械的项目打分难以达到精确度, 很难操作;有的甚至轮流坐庄, 这种“老好人”之举, 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此, 我们应该根据有关教育法规,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出一套让大多数教师满意的可行性评价体系, 发动广大教师参加, 认真听取意见, 以做到补充完善。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 人人平等, 多劳多得, 教师的积极性高, 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二) 引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李嘉诚先生曾用鸡蛋作比, 他说过:“从外部打破鸡蛋, 鸡蛋成了别人的口食, 从内部打破鸡蛋, 鸡蛋诞生了另一个生命。”这个比喻非常生动, 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外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也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阅读当今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文化视野、扎实的科学伦理、教育理论功底, 不断超越自己, 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这才是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重塑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在无形中给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创造条件;二是各校应重视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让广大教师多一些书卷气, 少一些烟酒气, 各方面素质获得良好发展。

(四) 要热爱教育事业

成长比成才重要, 我们要铭记爱不一定是教育, 但教育一定需要爱, 正如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旺堆巡视员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带着真挚的爱, 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办好”。我们只有对教育一腔热血, 对教育有不懈追求及奉献精神, 才可能成就教育的未来, 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

总之, 教师有专业素养, 才会有专业的地位, 让我们把专业水准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专业的教师。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指出了现实中对教师专业的模糊认识及当今西藏教师对专业认识的不当, 并对症下药, 针对西藏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为西藏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6.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0

最近阅读了李镇西的《给新教师的建议》,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李镇西校长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对教书育人的独特见解,并给予了很实际的建议,没有苦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一个个生动的实际事例和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好书是对读者可以产生影响的。读了这本书,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一、用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学无止尽,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心。新教师更应该有这种意识。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善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是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就像书中所说我们的教育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深切的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的教育应该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着眼于未来。就像我的科学课,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我们一生的学习生涯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来说,培养兴趣更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师傅一直引领我的方向。所以在课堂上,我都尽可能地让孩子亲手做实验,尽可能地让他们观察真实的事物,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从生活去发现科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就像书上说的“让生命因课堂而精彩。”

二、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自己静下来思

考,我们的备课的确是在为我们的孩子设计人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倘若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和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在备课时一定要树立兴趣比分数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的思想。

精心两个字说得很简单,但做起来未必能面面俱到。“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作为新教师一定要独立钻研文本,凭借认知结构、生活经历研读教材,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进入教材,依照学生的认识结构去估计学生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是书中对新老师备课的意见。总之,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把功夫下在课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中锻炼,在课堂成长。

三、要善于化批评与表扬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因此榜样的力量未必无穷。但表扬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只要这表扬是真诚而符合实际的。从表扬中,我们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我的科学课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里,上课经常性讲话,习惯很差。但是在上狗尾巴草的这一课中,他由于自己的兴趣在这一堂课中表现的特别好,那堂课我狠狠地表扬了他,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从那节课后,他在每堂课的表现都很不错,一直到现在。同时在我表扬他的同时,在全班的常规调节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所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如果能够达到教育目的,我还是尽可能多地选择表扬。

四、合理安排工作,保证阅读时间。

什么东西性价比最高?一本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来说更加重要。不读书,观念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已有的知识水平就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我们在大学里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良好的阅读习惯,幽静的阅读环境。走上工作岗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摆在了面前,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搞好教学上。“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我太累了,没有精力读书!”平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抱怨。其实工作和阅读并不矛盾,关键是看你如何处理。面对繁杂的工作,我们要把学校的工作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把业余时间留给自己。奥斯勒,一名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书中介绍了他如何化整为零地挤时间读书。他每天规定自己必须在睡前抽出15分钟来阅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他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读书效果进行过计算: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字,一星期可读3.15万字,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如果一本书以7.5万字计算,一年就可阅读20本书。其实我们书读的多了,就能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更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

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读《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有感 篇11

潞水学校 袁旭兰

看完《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教育学生是很重要的.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艰巨繁难,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学素养是很难胜任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在学校尽管学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但由于没有经验理论和实践很难联系起来,专业知识也没去加以提升巩固,教学时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工作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如此建议老师。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对知识渴求的心,充实自己,为教育好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师德

不知不觉,我在三尺讲台上已走过了一年,一年走来,我经历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更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身为人师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淡,也彻底感悟了看似轻实则重的两个字——师德。“每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规范的老师,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鹜,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绝对不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对不要让污浊之风吹进我们脚踏的这方净土!也许我们有不顺心的时候,当我们挑灯夜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并不高,眼神并不渴望;当我们真心投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发现那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如此种种,我们不能妄言斥责,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因为如果你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伤了学生的自尊,你毁掉的将会是他的一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看到其不足时,更要发现挖掘其闪光点,给学生多些微笑、赞美和鼓励。永远不能违背良知和师德,永远不能违背对学生该有的爱!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如果说尊重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给他们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他们舞台。在学习中孩子们会出现很多错误,这需要教师的尊重和宽容。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不妨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教育的目的。

“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不知不觉中,你的灵魂也得到升华”。

三、教学要因材施教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得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课堂,爱上学习。因此课前一定要备好课。

在备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还要深刻而周密的考虑到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回避这些困难,怎样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的道路。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感觉,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产生满足感,获得知识的健康疲劳感。这样很多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强烈起来,认识到学习是如此快乐,如此美妙。

对于学困生,要制定较小的目标,让他们经过努力就能实现。比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把要求放低一点,一般学生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也要放低标准,只要有进步就给高分,错1题2题也可以打“优”,这样不致于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对一些优等生就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难题,给他们挑战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学生只有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后,获得成功才是快乐的、诱人的,这样的学习才会变得自觉自愿。

督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篇12

一、督学概述

督学一般是由政府聘任, 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事务两方面发挥作用的人员。在我国, 由于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制影响,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一直是作为督学工作的重心, 学者们一般也从这个角度解读督学,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陈孝斌指出, 督学是代表同级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检查、督促、评价、指导工作。[1]然而, 随着人们对学校质量的日益关注, 对于学校效能、教师专业发展等督学需求开始显现, 督学的作用的扩展也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在国外对这两者通常有比较明确的区分, 比如法国就有行政干部型督学和专家型督学之分, 而专家型督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见, 督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同样有积极的意义。

其实, “督学”的身份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的聘任, 也不一定通过组织或某种资格证书来证明其合法性, 更多的是一种功能上的界定, 即能够帮助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人。其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督学、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 也可以是学校的校长、行政人员、教育专家, 甚至是教师, 因为上级指导、专家指导、同事指导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从这个宽泛的督学概念出发, 探究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督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

(一) 遵守督学道德

这里所指的督学的道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品质、遵从社会规范的道德水平, 而是指假如督学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在实际效果上似乎却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道德, 因为它浪费了自己和教师的太多时间。[2]督学通常的做法是在课堂进行听课或者对教师的教案、计划等进行例行检查, 但对于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这样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活动,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显然很难做出正确、完整的判断和指导。因此这样的不道德情况就出现了:教师和督学对于督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这件事情, 都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都只是把其作为必须完成的法规或规章所要求的事情, 这确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 是道德的对立面。[2]

督学要想真正使教师专业发展变得有效, 就必须遵从道德, 即双方必须以坦诚的、信任的方式进行交流。一方面, 督学者应该被视为教师中的一分子, 是教学的伙伴和协助者, 他们大量的参与教学活动中, 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活动被教师视为互惠互利的过程。另一方面,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用通用的评价量表显然不足, 因为它没有将教师与教学活动、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应该事先协商来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使之与教学紧密结合。比如以学生作业完成的具体效果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 教师感到督学是在对其教学和专业发展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 而不是对教师本身进行评价。

(二) 提高学校效能

在多元时代, 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性日益受到重视, 督学也意识到了这点 (比如临床督导的广泛使用) , 他们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越来越多地结合教师本身的经历和情况进行指导。然而, 事实上, 目标是多元的也是一元的, 且始终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当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就必须要考虑这种多元的认同问题, 也就是多元中的“同一性”问题。[3]

督学一方面要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努力,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就是要提高学校的效能。学校效能的提高是学校和督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也就是多元中的“同一”。因此, 督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个更大的框架就是始终不忘学校效能的提高, 将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效能得以提高”的模式转变为“学校效能提高—教师满意度和动力提升, 反过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实现一元发展下的多元发展。

三、督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式

(一) 创造专业权威的学校氛围

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指导计划之前, 首要的是对学校氛围的变革, 因为一个强大的组织氛围、一套共有的价值观, 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方法起指导和启发作用, 对学校和教师都有深远的意义。以往督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俯视态度, 是一种官僚式的指导, 这样的专业发展使得教师表现顺从, 实际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使他们的行为变得狭隘。而督学本身也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标准方面费时费力, 精疲力竭。

如上文所说, 督学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 学校氛围的创建也是基于此。应该创造一个以专业为权威而非官僚的氛围, 毕竟, 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产生于教学实践中, 专业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以专业权威为基础的督学, 就是要创造公认的专业价值观和教育信条的氛围和机会, 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时候会自我拷问和相互问责, 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更加自由, 发展的舞台也更加宽广。

(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独立与个人主义, 教师单兵作战或与其他教师进行竞争的不良倾向, 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提倡合作教学、打造教师共同体的呼声日益高涨。诚然, 教师共同体能够使教师彼此分享、互相协作,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能够起到巨大作用。然而, 在实践中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是由于在观念上人们容易与传统的集体主义相联系, 这种集体主义倾向于集体目标而抑制个人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具体实践中形式主义的存在, 往往因为上级指示而成立一个团体, 但一个团体并不一定是一个可以促进教师发展的共同体。[4]

督学要消除以上两个方面的阻力, 形成真正良性的教师共同体, 就要消除传统集体主义的倾向和促使教师自愿形成。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形成的共同体, 不是基于完成某项集体的目标, 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教师间的差异和多元是这种共同体形成的基础, 因此督学要从观念上引导大家, 并以合作教学、合作班主任、合作教研室这些现实中已有的成功范例进行引导。同样的, 教师自愿地参与其中, 一方面要靠督学如上观念的引导, 另一方面则依靠已经营造的专业权威的学校氛围, 使教师明白这个共同体既不是上级部门搞的形式主义的噱头, 又可以在平等、交流、共享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 帮助教师形成专业道德

督学在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时候, 往往集中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似乎这样教师就与“专业人士”相匹配了,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算完成了。而教师在被“认可”为专业人员之后, 也就相应拥有了专业的权力, 比如教学中对学生的赞扬或批评。实际上,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维度, 还有专业品德的维度, 教师要保证其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得以正确的、善意的使用。督学的责任便是要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与专业道德两者结合,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有很多因素, 最重要的是督学要帮助教师形成责任与尊重。督学要帮助教师树立责任意识, 让教师明白自己对学生的各种才能要负责, 这样教师就不会对学习失败的学生归咎于学生的贪玩、注意力分散等原因, 而是因为自己没有结合学生的经历和背景找到让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样教师就可以更主动地进行探究, 以此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尊重, 即对学生保持敏感的接近, 是一种包含道德的认知。督学要让教师明白, 对于学生的了解和探寻不能粗糙的简单归类, 而是对其多样化才能的分析与发展, 而且随着社会的愈发多元, 儿童发展的模式愈发多样, 尊重的认知就显得必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因为专业水平和知识的不断累积, 便产生了知识使用不当的危险, 教师用其刚刚学会的方式方法去教授学生, 未必是合适和成熟的, 因此在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的发展过程中, 通过尊重让教师的行为变得谨慎, 是十分必要的。

(四) 在职培训与职业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在让教师快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方法上是有效的, 也有利于政策的大规模实施 (比如新课程改革) , 但是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它以讲授和灌输为主要方法, 主动权掌握在上级或督导手中而非教师手中, 忽略了教师的实际需要, 更有甚者, 它更多地是满足某些行政官员的要求, 而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收效甚微。

当然我们不能就这样摒弃教师的在职培训, 只是要适当缩小它的比例, 更多地采取督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督学与教师一起探究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并进行分析和实地调查, 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某方面的知识、技能更新,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五) 指导教师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显示出其效率和效能方面的不足,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教育技术知识,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首先要求督学要成为专业的人才, 成为本领域的专家。督学不能仅仅限于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 像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人也应该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督学的队伍中来, 分工的专业化将大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和针对性。

教育技术方面的督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大大节省成本。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 可以打破以往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网络研修为主的开放性发展模式成为可能。[5]国内现在已经有部分地区的教师在应用诸如Google Docs办公套件、Word Net认知语言学英语词典、B/S诊断性测试系统和Diigo等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 但受众群体有限。通过发展教育技术的督学, 则可以将这些最前沿的教育技术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方式进行传播, 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大大提高, 教师自己在掌握较多技术的同时, 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动机、潜能, 是天然存在的, 以往教师发展中的无效往往是由于督导者的行为所导致。督学在促进教师发展中, 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实践方式, 让教师向着提高学校效能的目标努力, 并最终成就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托马斯·J.瑟吉奥万尼, 罗伯特·J.斯特兰特.教育督导:重新界定[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俭.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哲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3) .

[4]马玉宾, 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日本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研究新探 篇13

一、现代日本教师专业标准

早期日本教育界人士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虽然没有具体化、体系化,但是他们却从宏观上对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探究并试图给出抽象的界定。其中,战后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大村滨曾经对教师的专业性作了如下概述:教师应该在很好地把握孩子状况的前提下,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教学指导。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教师专业标准重新定位,提出了“今后的教师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应该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具有丰富人性的生存力,并将此作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另外,教师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品、见识。这一点是在多变的时代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前面几点是作为教师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当然,教师还需要具备与教学相关的多种专业能力。日本将教师的专业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为以下几点。第一,有立足于全球化视野的教学资质能力,如能够对关于地球、国家、人类等相关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丰富的人性,具有在国际化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资质能力。第二,有作为社会人在多变时代生存所需的资质能力,如有解决课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有教师教学所必需的资质能力,如对幼儿、儿童、青少年教育方针等相关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对教师职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热情,并引以为自豪,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以上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新定位反映出新时期日本教师的时代性,其特点一方面表现在强调教师的专业性的同时,提出21世纪教师应该具有国际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专业标准中提及的教师解决课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间接引入了教师的管理性职能。

二、日趋成熟的日本教师专业标准——以信州大学研发成果为案例

在日本,虽然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教育实践家有很多,但是,迄今为止,针对教师专业标准有规模、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案例则非常有限,仅仅局限于个人或小范围的团体小组研究之中,日本信州大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日本信州大学参照美国INTASC(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的教师专业标准,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划分,独自开发出了一套教师专业标准,在日本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具体内容如上页表格所示。

信州大学从教师的专业性、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技能、社会性这四个维度将日本教师专业标准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专业性主要偏重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与学生、社会的互动,这在日本以前提出的教师专业标准中没有明确。另外,信州大学的这套教师专业标准,还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对作为教师专业标准之一的“教师应该对人的成长和发育有深刻认识”这一点上,信州大学在新标准中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向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而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这反映出教师不再是在学校里传播知识的行为载体,而应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变换各种角色,指导学生规划他们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

其次,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也在新标准中被提出来。这一点也表明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需要通过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结合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来不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最后,作为教师需要具有健康的伦理观。这条在信州大学的专业标准中也被具体化,同时,信州大学还将教师的同事关系作为标准之一引入。教师作为专业人士,也是社会人群中的一员,其社会性在教学实践中直接对学习者个体产生影响。事实上,教师的同事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在有关教师同事关系的调查中,多数在职教师表明自己的职业成长受益于同行的前辈。

信州大学独自开发的这套教师专业标准,较之以前的标准更加具体化、系统化。但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标准对于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是否适用,值得我们思考。通过反思和评价固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但是必须有一个阶段性专业标准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评价,尽管这个标准是相对的,但是这对于教师个体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参照性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狼王梦教案下一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典礼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