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精选8篇)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篇1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关于“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有效推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特别是学校转轨发展的初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主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调查目的为了全面了解九龙地区教师队伍状况,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本课题组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本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九龙农村地区几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为有针对性的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采取匿名制问卷形式,对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全体教师、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共有28道选择题(50个选支),1

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五大块来开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收回的69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男教师38人,女教师31人,其中科组长15人。年龄30岁以下的占7.7%,31-50岁占87.1%,50岁以上5.2%。高级职称仅为6.5%,初级职称为12.6%,中级最多,占80.7%。教龄不一,有个别是刚毕业的,5年教龄以内的占14%,5-15年教龄的占73%,15年教龄以上的占12%。

被调查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中师的有2.3%,大专的有14.2%,本科最多,占84.5%,经过函授或自考等途径,现在所有教师的最终学历100%达到本科以上,其中取得硕士学位的2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资的主体部分是具有中长教龄的教师,其中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下,教龄超过5年的占有85%。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较为年轻,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部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学行为)趋于定型,要作出改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学历层次看,教师中以本科学历居多,其中有2人为硕士研究生。对于高中和初中学段来说,这项数据表明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只能算是基本达标。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总体偏低,这给初级职称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了困难,也把“如何保持初、中级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面前,教师群体中,中高层次的拔尖人才仍然缺乏。

(二)教师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分析

80以上%老师都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能比较适应课改要求,少数几位老师对新课改的学习应用充满信心、游刃有余,也有个别几位老师表示不太适应。

九龙地区虽然是农村地区,但是作为有效技能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还是被广泛应用,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施普遍较好,绝大部分老师能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有4个老师表示很少使用。

在个人优势方面,几乎所有老师选择学科知识广博,教学技能娴熟以及善于思想工作,但无人选择教育科研成果多。

(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析

对于开设公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约99.3%的老师开设了校内公开课,有24人开设过萝岗区区级以上公开课,5人开设市级公开课并获奖,这说明学校的师资在萝岗区和广州市内的影响力尚不够,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积极争取机会。

从问卷调查看我校老师论文发表情况,20人从未发表过,45人发表过1至3篇,2人发表过4至6篇,2人发表过7篇以上。这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给予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台阶。

(四)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分析

在自我评价目前的发展调查中,31位老师认为自己正处在平稳发展中,8位老师认为自己停滞不前,30位老师认为自己处于迅速上升期,无人感觉略有下降。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改革,所有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半老师做过尝试但效果不理想,35%的老师取得不错的改革效果,约17%的老师想进行改革,却还不知道如何实行。谈到老师在业务上的最大发展期望,80%的老师选择了改进教学实践,10%的老师希望提高理论水平,另有10%的老师选择提高学历,没有老师把成为学科带头人当做目前业务发展的最大期望。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全体老师的58%是通过参加进修培训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其次是通过互联网以及阅读书籍杂志报刊,少数几位老师是借助与校内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在专业发展上,一半以上老师认为从同事那里得到比较多的帮助,另外,46%的老师认为学校为老师的发展在业务上提供的有效帮助是教学研讨,40%的老师认为是业务进修,约17.4%认为的名师指点,只有四位老师认为是课题研究。

五、调查结论和建议

因为本课题中期验收的时间仓猝,针对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未能及时回收,目前所得数据全部来源于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以一校情况当然难以涵盖九龙农村地区中学青年教师全貌,只有留待后半期回收到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再进行集中统计,在课题结题前做完综合分析。

但就目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想呈现出良性态势,被调查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关注自身专业的成长。他们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在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在困难面前不断的反思,在实践中成长。

但是,以上数据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需要行政、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队伍总的来说专业化程度很低,这也许是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重视课堂教学与高考成绩、不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造成的后果。

另外,教师的科研素养也令人担忧。多数教师科研探究能力不强,教科研的力度不够,许多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对教科研方法的掌握仍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而在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科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想象,缺乏科研素养的老师是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甚至有效的教学,如此教学质量出就难以保障,这种状况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目前数据表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还须加强彼此之间在业务上的交流与分享,从而真正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对教师而言,感觉较为有效的是“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

鉴于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其次,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定

期举行片区教学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再次,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2、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3、要“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要针对老师的实际需要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培训,而且需要长久持续的坚持。要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

4、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

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学校师资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开展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为优秀师资的涌现积聚力量;同时,要对 “好苗子”加强培养,加速他们的专业成熟,尽快催生出拔尖人才。必须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课题组

执笔人:刘堂兵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篇2

学校教育的老一代教师, 或多或少有过务工、务农、从商的经历, 他们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确实毋庸置疑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生养的土地, 在最艰难的时候撑起了农村教育, 因为知识使一部份人改变了命运, 切实改善了农民生存现状, 也给国家培养了一些栋梁之才。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们缺失了工作的激情, 抱怨、责备、无奈、犹豫始终伴随左右。这一代人更关注的是自己及儿女的生活环境, 对于学校的工作只有本份使然, 自己的事大于学校的事, 这样的教师在学校里只是少数。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 可现状是什么?大部分安于现状, 得过且过, 坚持不懈一年又一年的做教书匠, 教教材的教书匠, 不思进取近乎麻木的生活, 就一点就可以证明:除了教材以外的书籍, 一年你能读几本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的教师别说一年读几本书, 就是几年读一本书的老师也不多, 用麻木这个词我看不过分。新生代教师, 因为网络的因素, 视野开阔了, 但缘于经历的因素, 表现过于感性, 很容易患得患失。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大于对教学的反思, 谈论到社会头头是道, 可谈论起教学却道道是头, 没有出路。对前途的忧虑大于对教育的担忧。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根本中的根本, 农村教育解决了, 我国的教育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看看农村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学校的学生比例就什么都不用解释了。一个部门的管理的关键在于他的软肋, 找到了最弱的部分管理, 把弱变强, 那么强者更强, 整体不就上去了吗?

2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2.1 学习专业知识, 树立教育理想

我们的农村中学教师大部分一生做教书匠, 一天天围着一本教材转, 我们学校有一位考上研究生的教师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学校的教师头十年事青年教师, 再十年事中年教师, 三十年后是老年教师, 有的教师不老心也老了。”这句话有道理, 这里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我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到现在有多少老师研读过第八次教学改革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毕业以后到现在你研究过教育学心理学吗?研究过中学生心理学吗?你能吧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串成一个整体来把握吗?比如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 想到它和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了吗?是啊我们很少做这些工作, 可恰恰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知识不断的在更新, 我们就要不停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 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 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 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 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经验型教师, 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 不为职称, 不为荣誉, 只为这我的乐趣本身。”教育家魏书生为了当教师, 费劲千辛万苦, 在长达6年之久的奔波中, 历经150多次申请, 才走上教师岗位。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和对教育孜孜以求的精神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教育生涯。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 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2.2 让读书成为习惯写反思成就梦想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书是逆境中的慰籍, 书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生命的禅堂,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早霞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在学习中取得知识, 在战斗中取得勇气。知识就像砂石下的泉水, 掘的越深, 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 那么就会不断在减少。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 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 还怕有什么做不来呢!”书是知识的结晶, 写一本书一个人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有的书要耗掉作者一年几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 而我们只用几天多则几十天的时间就归为己有, 这是多么划算的事啊!何乐而不为呢?读书是快乐的, 当你苦闷的时候读书, 你会变得快乐;当你快乐的时候读书你会更快乐。我建议老师一个学期读三本书:一本教育类专著, 一本哲学类书籍, 一本艺术类书籍 (最好读本名人传记) 。不出三年你就会发生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变化。要坚定不移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想加一句:“思而不写则费 (浪费) , 就是说不把你思考的东西写出来就浪费了。”我想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自己的东西, 那表现形式就是写成文章传达给别人。写教育日志, 写教学反思, 在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中你就得到不断的进步。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提倡读书, 提倡教师写教育日志, 实际上就是反思自己的教学, 自己 (下转第117页) (上接第106页) 的生活。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2.3 要培养高尚的师德, 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才喜欢这门学科”这是许多学生、家长、老师说的话!“亲其师, 信其道”这是师德的力量, 在教学中, 师德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怎样衡量师德也没有具体的框架, 这些东西都表象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比如:我们和学生见面的时候通常学生礼貌的问候一声老师好或叫一声老师, 师生的见面就结束了。各位老师想想在学校师生路遇学生给你说两句话的时候有吗?如师生问候完之后, 学生再问一句:“老师你去做什么来?”等等。也许很少, 可当你有的时候就说明你和学生达成一片了, 这是师德的力量。

做教育要有定力, 对教育要有崇高的信仰, 做教育要持之以恒。用心去管理我们的学生, 我想把教师管理学生分成三种境界, 也可以说成三等:三等教师用体罚, 我们现在禁止体罚学生, 因为体罚及解决不了问题有和学生之间产生敌对;二等教师用说教, 这是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一等教师用眼神, 能用眼神管理学生。这眼神便是心灵的碰撞。当我们用心爱我们的学生, 爱我们的学校, 爱我们的专业, 当我们的爱形成对教育的大爱时, 那时学生就会和你心灵对接, 你的眼神学生就能领会, 就能按你的眼神行事。

高尚的人格造就高尚的道德, 师德也是这样, 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会有高尚的师德, 当然人人都会遇到困难, 就看你面对困难的态度。高尔基在《海燕》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 困难就像乌云, 大部分人对待乌云的态度是埋怨, 是指责, 是发牢骚, 那有什么用啊?乌云还是乌云, 困难还是困难, 关键是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只有找到了穿透乌云的天梯, 才能站在乌云之上, 也才能把困难踩在脚下, 那时你抬起头, 看到的仍是灿烂的阳光、蓝蓝的天!

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篇3

1.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较差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4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思想品德科目。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要求

历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包括师德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我认为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历史学科专业素质是指对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的专业素质,历史老师必须具备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需要的历史知识,能驾驭中学历史教材,同时还需具有比较广、较深的通史性知识和专题性和断代史、国别史的专业知识。二是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究的成果,具备能参与历史学术问题讨论的基本能力;三是要具备与历史有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历史老师的专业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

1.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历史的渠道;

7.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好历史教学,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目标的前提。所以在新课程标背景下历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 基础,教学中既要关注共性,又要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借助课堂搭建平台,对文本进行再开发,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第三,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以关注过程、侧重发展素质,增强能力的评价观。

(二) 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思想品德、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等。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国培计划给了我们提高的平台。。

(三) 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 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反思教学的进度和步骤,增强计划性,确定适合学生或课堂具体情况的学习策略以及完整的实施方案;二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情况,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并得以维持;三是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情况,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采取有力的变通措施;四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堅持及时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五)同伴互助,共同实际研究和提高

一方面,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小组或结对进行教研和学习,进行共同实践研究和提高。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请他们给历史老师们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评点年轻教师,提高全体老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新课程改革激励鼓舞着历史教师,只要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农村中学教师现状研究 篇4

[摘要]:农村中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农村中学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农村中学教育特别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农村中学教师正受到传统观念及市场经济两方面带来的猛烈碰撞。本文在对中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村中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索出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现状

一、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教师的概念

所谓农村中学是指镇中学、乡中学、村中学和村教学点。

农村中学教师,指在各类农村学校从事初等教育的专任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一般而言农村中学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由学科教师选拔而来,且大多在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仍兼任一些教学任务,所以这里的“教师”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非行政人员的学科专任教师,但不包括那些不担任教学任务和管理职务的普通工作人员。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30509794

二、农村中学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普遍缺少中坚力量

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两极分化的特征,缺少学科有力的中坚力量。师范类大学生毕业以后往往选择了留在城市教书,回到农村中学的不多。留在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大多是在上一级城镇读的师范类中专学校或是大学专科毕业生。此外,农村中学教师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直留守下来的老教师,使农村学生很难有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老教师虽然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老教师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运用上,与学生沟通方式、还是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都是与年轻教师存在很大差距的。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农村中学的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会制作课件,也不去主动学习运用这些电教设备,使仅有的一些电教设备也成了摆设。

(二)农村中学教师总体素质不高

农村中学教师总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认知感。农村经济发展欠发达,少数年轻农村中学教师还缺乏长期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教育的精神,一些年轻农村中学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出发点不是从自己内心坚定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听从父母的意见或出于对就业压力过大,无可奈何先找个落脚点等方面的考虑,从而导致在学生与家长中间的满意度与认可度普遍不高。第二、利用教师职业之便,不择手段谋求个人利益。农村中学教师以家访的形式向家长索要礼品,送礼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当上班干部和在课堂上获得更多被提问的机会,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送礼少或没送礼的学生在班上只能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有的学生甚至会被孤立,这就容易给本来就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第三,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缺乏进取心、创新精神,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很难适应新时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的农村中学教师对于一些培训学习的态度只是走走过场,应付结业考试,使这种学习充电的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农村

中学教师心思不花在如何搞好教学上,天天围着酒桌、麻将桌转,甚至有的教师在几近酒醉昏睡的状态大笔一挥还批改着学生的考卷。长此下去结果只能是其进取心消磨殆尽,误人子弟。第四,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思想比较保守,持有三六九等的学生观和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评价观,教师只单纯的相信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也不会是全面发展的。阿瑟•阔伯斯就在谈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2]P191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根据家庭条件、人情关系和学习成绩划分学生等级差别,偏爱尖子生,冷漠中等生,歧视后进生;有的农村中学教师为了在年级中争优,认为后进生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时常挖苦讽刺后进生。

(三)农村中学教师编制短缺,工资低,待遇差,压力大

在农村,随着留守儿童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也随之增多,农村中学教师不仅要肩负教学工作,而且还要负责寄宿生吃住、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后勤管理工作,农村中学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当学生的家长。但是农村中学教师编制问题却制约了正式中学农村教师的数量,使得农村中学教师短缺,农村中学教师的负荷加重。有的农村中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更是兼任几个年级的课程,教师进行着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一些农村中学无法开齐全部课程,无法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学生的上课质量无法保证。

以住房为例,农村教师住房存在着政策盲点,国家现行的住房改革政策未能惠及到多数农村中学教师。这就导致农村教师一家几代同堂挤在一个屋子里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农村中学的教师宿舍是由一些八十年代修建的教室改造的,条件十分简陋,但就是这些几平米的小单间,教师往往仅仅只有使用权,而在退休后还要把房子归还给学校;有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常年得不到改善,患上了关节炎等疾病;有的农村教师因为没有住房,需要“走教”,影响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另外,以办公条件为例,有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很简陋,办公条件数十年如一日没有多少改善,全校的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几个桌子,几个椅子,就构成了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由于都挤在一个办公室里,桌子不够用,一个教师往往也分不到一个抽屉。桌子上堆的都是收上来的学生的作业本和复习资料,地上也被资料所占据着。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条件十分落后,他们仅仅能领到几个教案本和圆珠笔。和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教师还停留在使用传统粉笔,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写写擦擦数次,手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沾上了一层粉笔灰,年复一年,教师们不可避免的“吃”了很多粉笔灰,对教师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中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012年3月5号,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要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农村教

师生活负担重与经济收入偏低的矛盾,切实减少农村教师强烈的心理不平衡感,从而建立他们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应有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其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度,促使农村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对工作和环境的抱怨。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教师住房和工作条件等,为改善教师生存环境提供经费保障。为年轻的农村中学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留住年轻教师,使他们发展成为未来农村中学教育的中流砥柱,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改变老教师“等退休”的观念,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后一分余热,老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讲座的形式把积累多年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

(二)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农村中学教师队伍

在农村中学教师内部建立有效的机制,例如激励机制、聘任制等方式,优化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提高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方式相结合,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劳动付出给予肯定,适当的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可以采取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补贴等方式,调动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一些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再教育与培训,增加农村中学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交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农村中学教师的信心。切合实际,从学校的领导班子抓起,能者上,弱者下。市级教育局、教育厅相关人员要多深入农村中学调查,对农村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给予提拔,对教师当中滥竽充数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抓龙头,要对误人子弟的教师给予处罚,对积极向上的教师给予表彰。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教育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也自然的对教师的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有了更规范更标准的要求。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保证这些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利益,解决好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解决民办教师的遗留问题,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利益。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规范教师的师德,更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清农村中学教育的基本现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立一整套的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制度。扩大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基本利益,培养教师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上才行。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下,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把农村中学教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薪酬制度,对于一些义务办学的留守学校、希望学校,政府应该统筹兼顾,组织牵头,整合规范这些教育资源,把本来就紧缺的师资力量利用起来,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留在农村。使农村中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农村中学的教育制度,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教师自己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使命感与神圣感,使其更主观,积极的规范自身,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使职业道德建设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着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促进新时期农村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篇5

苍山县兰陵镇韩塘初级中学是欠发达地区一所农村初中,拥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35人,人,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也缺乏相应的软件建设,不少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科研意识达不到预期层次。有一部分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差,课堂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效率无从谈起,效,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和谐,在长期的苦耐穷磨中职业倦怠严重。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没有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大部分学生不是学习差或不会学,而是根本不学习。因此,从“为学奠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角度考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为着眼点,我校确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从根本上丰厚学校的底蕴,切实整体办学水平,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策略研究》课题,自2011年9月开始设计方案、来,在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和局领导的具体指导、关心与支持下,于2011年11月被确立为山东省教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2年4月12日,苍山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省级课题开苍山县第一中学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科研科朱成广科长、教科研专家王立华李娜、苍山县教体局党委刘金广书记、县教科室刘德勤主任、苍山一中黄友忠校长、各中小学教科全体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任俊法作了开题报告,评议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论证,并提学的、合理化的建议。全体研究人员决心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借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课题会议之后,经过课题组人员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近两年的努力,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务,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教师是振兴教育事业的根本,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质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化发国农村中学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特别在当前教育形势背景下,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促进教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情况却不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亟待转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处处为人师表,但部分老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不加强自身且又受社会、家庭和农村风气的影响,变得工作懒散,责任心和事业心大大降低,上课应付,缺乏主要精力用于家庭种地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只顾吃喝玩乐;有的平时不想干工作,评优树先时无理取点点小事稍不满足便会和领导或其他教师产生矛盾、说三道

四、说话不文明,甚至大打出手。

2、文化水平急需提升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不低,但多数教师因上学时成绩不太好而未进过正规师范院校,学历是通过函授等方式拿到的,这些教师本身文化素质不太好,毕业后又不能加强学习、认真钻研他们文化素质低下,现学现卖,学生不认可,严重影响了个人素质的发展。

3、专业知识理应补充

除文化素质较差的老师专业素质也较差外,农村中小学一些正规院校的毕业生因适应学校缺老跨专业代课。今年代这一科,明年又改另一科,哪科都能代,哪一科都干不好,专业不对口,导致差,不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4、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未进过正规师范院校而导致教学能力差;有的教师在正规院校学习时未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能力差;一些教师毕业后不加强学习,不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导致教学能力差。他们有的懒漫;有的上课敷衍了事,不令学生信服;有的基本功不好,三字一话较差;有的死板教条,缺乏教的组织和管理较差,班级一团槽;有的业余爱好少,什么也不会,师生关系不融洽,长期以来不受自然成绩也不理想。

5、创新能力需要培养

大部分教师思想比较落后,因循守旧,创新能力差。他们业务思路仅仅停留在老传统,老思路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不加强理论学习,不想从事教学研究,甚至连听课、评课、学习也不想于一知半解,停滞于现有水平,靠经验、靠习惯、靠传统生存,备课、上课疲于应付,无创新无发生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

总之,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的师资情况不太理想,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尽人意。在新的时代背课程改革的需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道德的引导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也就是说,新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确立了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策略研究》课题,希望在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有所突破和收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教师专业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关于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起点较晚,文献较少。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先后对不同地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拓展了本研究的理论视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国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所在。管理策略的研究也之处,拓宽了本研究的思路。但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多侧重于从外部条件来论述,在理想化的层面,至于是否切合于农村学校实际,有无可行性,如何落实到农村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入。学校管理对策的这个外因终须通过教师自身的内因作用才能切实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如何引导身专业素质,促使教师主动发展,这些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这也是本课题准备解决的问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农村中小学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师培训计划,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推进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使之制度。

2、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指导。《中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课施,向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要求教师全面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3、教育学依据。教师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他需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乃至世界观,内化为自己的智能、情感、世界观。并通过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身的德性、人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

四、课题的界定

1、课题核心概念与界定

关于“专业化”的概念: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一般来讲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一个普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侧重于过程;个职业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何种状态和水平,侧重于性质。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较高的教育学识、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的界定: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是指地址在欠发达地区的镇、乡、本乡镇学生为主要来源,学制为义务教育阶段七到九年级的初级中学。

2、对本课题的界定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是指立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学伍现状实际,从学校管理和教师自主发展层面探索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并形成体系中教师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要求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目前,大多数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都是城镇学校走在前头,而位于偏僻的农村学校由于受到师资落后等问题影响却停滞不前。研究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寻找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专迫在眉睫,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验的进一步基础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由教学情境的“支配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话者”、知识的“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信息闭塞,学校很多软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业化成长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教师水平。同时社会、群众以及学校自身都向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

3、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需要。综观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我们确教师的专业技能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教师普遍感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点困惑,使教师早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

4、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农村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师的将带动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初中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发生根本性变化。

苍山县兰陵镇韩塘初级中学是欠发达地区一所农村初中,拥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35人,人,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也缺乏相应的软件建设,不少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科研意识达不到预期层次。有一部分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差,课堂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效率无从谈起,效,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和谐,在长期的苦耐穷磨中职业倦怠严重。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没有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大部分学生不是学习差或不会学,而是根本不学习。

因此,从“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角度考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为着眼点,我校确定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丰厚学校的底蕴,切实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感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向,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参与能力、反省和计划性等方面,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实现教师的专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研究,基本形成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体系。

3、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明显提升,产生市、县级教学能手和科研能手若干4.通过研究,使我校教育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力争进入全县中上游行列。

5、通过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形式和研究模式,以利于我校乃至周边农村学校借鉴和共享。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容研究

(1)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

加强“专业化成长”的宣传教育,并在“专业化成长”方面尽快形成共同的理念和总体的重点围绕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内容,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教师自我完善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2)拓宽培训内容

教师培训,必须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在培训的内容上进行拓宽,坚持以师德培训为先导师培训为重点,以教育技术培训为突破口。同时特别注重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实施素要。培训力求做到小专题,大容量;薄教材、厚激发;老问题,新视角。

(3)突出培训重点

一是落实青年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使青年教师学艺有导师,练功有课堂,学习有楷模。同拔青年教师带专业课,当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当“说课”主讲人,上“教学成果展示课”,参加校学比赛,培养一大批教学精英。二是促进教研队伍的壮大和提高。以教育管理中心为龙头,发挥专员、学科骨干老师、青年优秀老师的作用,对各教研组、课题组实行业务垂直领导体制。加强实行人、优秀青年教师等骨干教师的管理。

(4)把“学习-实践-反思”作为教师发展的基本方式,努力探索“以校为本”、“以组为本”本”的“三本”教研新模式。

(5)创设网络教研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传统教然发展方向。

2、研究在新课程下如何促进教师谋求自主发展。

①研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激励机制。

②研究建立促进教师开展自修自研的长效机制。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机制研究。

①实行目标管理

教师培训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实行年初定目标,年终搞考核。

②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教师专业和个人素质差异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努力克服培训工作中的“重集训,轻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不断优化培训方式。

③实行优先投入

拓宽经费渠道,保障优先投入。教师培训科研经费由校统一预算,学校校每年用于骨干教师培训低于2万元。④建立激励机制

县、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在任期内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不能发挥作用的,经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取消其称号。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校本研究法:以本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改状况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法:针对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实际疑问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初步研究、划、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六个步骤,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的研究方个案研究法:是指选定我校教师中典型的个体、案例,通过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弄清研究对状态及其形成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苍山县兰陵镇韩塘初级中学全体任课教师 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选题、调研、论证。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进行相关的调查、调研和前测工作;题论证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是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到2013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重点在构建网络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建设、构建支持教师自主发展机制、培育教师人文展开研究;重点在基于校本、系于行动、始于个案等策略方面展开研究;

第三阶段是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梳具体工作为: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汇编《案例(个案)集》、《论文集集》等;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为了确保研究的有序、有效,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的主要措

1、调查分析,有的放矢。

重点围绕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广大教师对专业化成长培养的需求,以及其他学校教师专业的成功案例及剖析,进行座谈、专访、测试,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督察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效性;写出分析调查报告,力求使报告所揭示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主流倾向,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实可行。

2、宏观规划,明确目标。

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成各阶段,每阶段的成长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中,把教师的发展计划列入学划中,对青年教师提出三年出成绩,六年成骨干,十年出名师的三级发展目标。一级目标为前三年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主渠道,扎实练好教育教学基本功。二级目标为后三年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教实践中提高,逐步成为骨干教师。三级目标为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力争有所建树。这样通过目围建设、成才机制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个人的才能及内在活力得以充分发动学校持续发展原动力。

另外,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年龄特征、身体状况、专业特点和发展愿景,具体制定适合自己规划。做好教师专业规划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环节。使每位教师学会自我规划,自我设计。

3、树立意识,更新理念。

强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追求,会使一个教师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精雕细刻,因此首先要引导教师要尽快树立专业意识,排除杂念,正视现实,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于教师这个骚动的心并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日复一日的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去,就会从生活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另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动过程。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会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改起适应新课程的专业意识,不断得更新教育观念,与新的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4、立足课堂,提升质量。

对教师而言,每天都在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他们教学、生活的主要部分,他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简便、捷径的途径。所以,我们要求教真进行教学设计,课后及时反思和总结。具体采取以下策略: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伴进行结对观察。同时,要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收集资料转写教育论文或体会。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在课堂,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的最因此要立足课堂,在“三五X”教学策略的指引下,打造高效课堂,在实践与反思中关注自身的专使每位教师学会研究,积累成果,体验成功。

5、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当好一名好公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要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模范。

二是每一门学科确立了1至2名带头人,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学科内密切协作合作精神,把本学科教改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凝成课题,及时组织课题协作研究。

三是积极倡导行动研究,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研究。

6、层层联动,强化培训。

为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特实行“校级——教研组——教师”层层联动的三级培训网络。校级培训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培训(包括专家来校作讲座或县级学科带头人来校指导期组织两次次面向镇或片的公开课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

教研组培训活动。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至少一次专题教研活动。专题教研活动活动记录上报教导处并装订成册。

教师个人自主培训活动。每日至少一小时读书活动。每周至少一篇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训)。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公开课,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改论文。

三个层面的培训做到定期、定址、定人、定内容,并有相应的计划表、过程记录和活动总结。用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式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与学期中培训相结合,外出学习相结合。

7、健章立制,保障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一所学校如果动力机制不完善觉得没有奔头,没有发展的机会,从而严重影响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为因此学校要健全机制,给教师提供发展保障。

首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有相应的制度,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纳入教师档案,作为评先树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其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中反映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目的地加以指导与帮教,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第三,学校用人唯贤,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不讲背景,不讲地域,只讲德才兼备,为每位平的发展平台,把优秀青年教师安排到毕业班去大显身手,或提拔为学科组长、中层行政干部。这人才,也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8、健全档案 体验成功。

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主要渠道,可以使每位教师学理、自我负责、自我评价、展示自我,分享成功。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是以收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学习成就,以及显示教师进步(或退步)表现作品及评价结果及其他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的分析而进行的对教师发展状况的评价。它可以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努力成果,价提供真实依据;有利于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不断发现并诊断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教师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进步;还可以为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的教育思想,成为名师、教育家打下夯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个人著作、建立自己的网页、网站积累丰富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在教师发展和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效较深的社会影响。

(一)、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上有了突破:

1、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是校长的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领导,要不同的情景将自己的价值观变成群体认同的东西,利用各种情景,利用各种方式和形式去渗透这种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群体中去,逐渐变成群体的价值观。

2、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促进教师专驱机制,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是建立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机制,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眼于发展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第三,强调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由内到外、3、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是教师的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于教师的东西,而是教师过好职业生活内在的需要,是教师享受职业生活的需要。其主要的生成渠动的场。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什么圣人般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平平实实,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包括观察、反思、研究,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等过程构成的。

(二)、初步形成了基于校本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运行机制。

1、形成了完整、通畅、有效的培训机制。组建了各种教师培训班,通过任务、考核、奖励等专业引领、校本教研、课题研讨、专业学习、成长规划等策略,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和计划性等方面,建立了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班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帮助并促进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建构了多元、合理、宽舒的平台机制。搭建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的多重平台,帮助教师展的技能、体验教育教学的经历,使我校教师在公开课比赛、基本功竞赛、整合课评比、论文交流评获成功与喜悦。

(三)、较好地实现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主体的基本目标。

1、学校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确立教师与学校办学理念,稳步提升办学水平。两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苍山县文明单位、苍山县职业教育先进学图书报刊发行先进单位、苍山县教师基本功大赛先进单位、苍山县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苍山县读书位等荣誉称号。

2、教师成长

通过本课题研究,一大批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素养不断提高,首先表现为专业发展水平和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规划,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能与同事相互合作交别人的先进经验整合到自己的经验结构中,有专业扩展能力,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充新的知识。其次表现为参与学校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很多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有针对性的问题,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既不被动盲从,也不会不顾实际的盲动。最后表现为教师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教师们普遍意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长的地方,学生成长要依靠教师的发展,发展中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真正鲜活生命力的学生。教师在不仅是付出和奉献,而且是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课题实施近两年来,全校教师在《读与写》、《读写算》、《沂蒙教育》等各级各类报刊章近10余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优异成绩:市县级讲课比赛获奖11次,论文、教学设计、教奖11次,省市县级教科研成果获奖19次,16人获市县级优秀教学成绩奖,10人获县级综合荣誉为教学能手,六人被评为苍山名师。课题负责人任俊法先后被评为临沂市教育科研能手、苍山县优者、苍山县劳动模范、苍山名师,其教科研成果分获省级一、二等奖、市级三等奖、县级一等奖,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三篇。

3、学生进步

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其中,在县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等级和获奖比例等不少指标成效显著。近一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在校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学科成绩逐年提高,特别是七年一直保持着全县农村中学领先水平。

十二、反思与体会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事实证明了在农村初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可能性,用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提鉴的专业成长途径。

1、在农村普通学校搞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寻找到点。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是很规范,还显得“稚嫩”。但我们始终认为,这种将教育教学常规工研”的视野里来“打磨”,带给老师不仅仅是“课题研究”本身,而是使老师们找到了“朝什么方“怎么发展”的路径,我们认为其实践意义和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

2、在农村普通学校搞课题研究必须拥有合作的研究团队,在互动中寻找到科研的增长点。“是基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3、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问题,寻找到“提升自身专“形成自身专业特色”的交互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有许多未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中必须在提素养的同时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专业”与“非专业”的交相辉映中走向成熟。

十三、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课题的不断改善和完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争取更大的成绩,还要走。

(一)、不足之处:

1、如何健全完备课题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探索,课题的统筹管理还有待于加强。课题的经费投加,由于经费原因,不能派更多的成员外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开阔视野。在课题的实施中指导,有时研究时显得有些茫然。

2、一线教师的培训有待加强。课堂上反映出骨干教师对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把握的比较自如,师有运用的意识,但效果还不太理想。这说明自主课堂的理念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要训,使课题研究成果让其他老师也尽快尽多地受惠。

3、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如何提高师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使用的意识还有待培训件和软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诸如教学媒体素材的收集,课件制作的培训,学习网站的建立等验提供切实的保障。

4、虽然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但还是有极少学生厌学,导致学习后,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求课题组优秀教师多上不同课型的示范课,多与各兄弟学校交流,充的积极性,使课题成果更好的推广。.(二)、今后的设想

1、全员参与。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一条融合“专业引领—同伴互展”的有效载体,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通道。

2、长效管理。要扎扎实实、始终如一的理智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变革管理方式:依赖青年教师研更自觉的规范管理——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

3、示范引领。引导青年教师对课题有信任感,认识到课题研究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为名利,而己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通过引领、培训,及时的反馈,选取最优化的最具操作性的研究方式,努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突出发展性评价,让青年教师拥有成就感:从课题研究中确实收获成功

4、强化意识。青年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意义远不止课题本身,其中最为可喜的则是青年教师在研思维方式的转化,科研意识的确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挫折,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深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今天,本课题的研究虽然说是结题了,但我们课题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这次结题活动只是一个我们课题全体成员在研究实践中,体验了丰收的喜悦。因此,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把这个课一段落,并且把它视作为一个更高的起点,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延续下去,继续坚持我们当初研究本“课题研究贯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服务教育教学”。我们课题组成员深信,有专家的引领和相关给我们的研究工作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在各级领导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下和课题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后续的研究工作将会更富有成效。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立项(滚动)课题——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2、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 究 报 告》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篇6

罗光荣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430016E-mail:lgr1528@163.com电话:***)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肩负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创新意识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知识面不宽,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已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为了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

一、制定目标与计划,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为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目标和计划才能把握好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才能避免走弯路,也才会有积极学习、探索的动力。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发展的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专业成长计划,围绕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把专业成长的目标再进行细化,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成长。教师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分成球类、武术、体操、田径等项目,依次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按计划再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观点、新方法,平时还应注意多观摩、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发现问题要谦虚地向老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二、狠抓专业素质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全新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体育教师制造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班,狠抓体育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分层开展体育教学创新基本功竞赛和专项测试,狠抓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基本技能培训;倡导体育教师立足岗位,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自主钻研教材教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狠抓体育教师的岗位提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统一考试,核定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并把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作为教师专业

素质考核、职称评定和选聘使用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体育教师自觉实现自我“充电”,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教研活动,真正将教科研根植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力与价值,才能有效地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即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1]。因此,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 进行研讨、交流,促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型团队活动的推进, 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 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让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使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达到使体育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从而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四、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明显标志。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课改理论学习与新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利用专家名师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参与体验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引导教师解读新课标、解析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体育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开展“我与新课程同行”系列体育教学竞赛活动,给体育教师提供展示教学创新能力的平台,让教师尝试成功的体验,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实现“小成功→大成功→再成功”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秉承“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原则,分层组织以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创新教学技能为目的,以“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新手段”为核心内容的声势浩大的“五新教学之星”竞赛活动。通过层层竞赛比武、科科示范观摩、人人体验实践,激发体育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增强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的自觉性,并采取现场观摩与说课评课、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这必将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能高效地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时代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无数的体育一线教师在其中获得了专业的觉醒与发展。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博客圈、体育教学

杂志论坛、体育与健康课程网论坛等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3] 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无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发展空间。

为了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许多体育教师以博客(blog)为信息载体,利用博客具有双向互动、传播周期短、动态更新、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在线共享等技术特点,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发布、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生成过程,突破了传统教育研究封闭、静态的弊端。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环境中,大家共享研究者提供的信息,相互交流并反馈意见或提供相关资料在博客上,彼此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一个僵化的模式中。为了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体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博客,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评课报告、体育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对话、成长记录、典型范例、教研论文、多媒体课件及时记录并上传到网络日志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论坛。通过在线交流,积累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4]

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体育教师进行自我审视、创新教学、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使体育教师持续的专业化发展得以大力提升。

六、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在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列出自己专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表以及内容,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后,学校应积极创设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机构,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学校教科处,负责学校教师发展规划、专业引领与措施落实,通过教研活动、定期交流个人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与阶段性的验收等路径,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使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往往更愿意按照一种早已熟悉的、习惯的、不变的方式行事,当教师学习、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应该使用加强学校管理与引导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教科处应适时为体育教师建立电子档案袋,要求体育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引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感,把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生涯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让体育教师在学校日常生活中

获得完整、全面及持续的专业发展,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

七、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践证明,教师全部自觉自愿地接受继续教育,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关教育的立法工作进展很快,《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

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关于教师终身学习的法规还很不明确,特别缺乏教育行政部门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由此也造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上“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体育及体育教师的偏见,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加强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规范管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制,是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和体育教师质量的客观需要,从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6]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实施体育新课程革改,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中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丰富知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地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渺一,殷波.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J].体育教学,2009,(6):64

[2] 吴登听.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6):101-103

[3] 黄小平.网络教科研一一学校体育教科研的新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6,(8):22-23

[4] 林东.探索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J].世纪桥,2008,(20):87-88

[5] 孙荣辉.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9):112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篇7

1. 程度低

当前,农村语文学科专业化整体程度低。中学语文教师有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师抽调上来的,有的是非专业出身。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范院校期间的学习,二是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有不少农村语文教师自离开学校大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没参加过任何进修学习,缺乏学习和积累,只满足于“吃老本”。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全部,把课本资源作为语文课的唯一资源。习惯于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笔者有一次教学视导,听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作文课,还停留在知识讲解,照本宣科层面,参考书籍陈旧泛黄。课堂没有多媒体的运用,内容简单枯燥,没有新时代气息知识的传达,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一节课下来,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学生感受到的只是茫然。

2. 发展难

农村语文教师学科专业化发展难,至于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等,他们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多语文教师总是感到越来越忙碌,没有时间搞研究、反思、研讨。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有抵触心理,认为那些都是“花架子”,最有效的还是传统教法。

二、教育科研领域下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用课题研究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具有学科专业特点,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架构,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且语文学科又是极平凡及普通。语文教师要落实专业化,务必要实现学科专业化。语文教师要达到专业化,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专业化意识。从事的活动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中学语文教师不是其他学科教师可以兼任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要求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进行各种教研,可以是省级课题,市级课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中国语文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样自己在课堂上信手拈来。语文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使学生从语文教学中得到涵养,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

2. 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同步提升,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应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工作的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使得教师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面对全球交流所带来的人类知识和信息总体的加速增长和更新,教师应理智地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不应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也不应该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学习能使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师职业,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以海纳百川之气度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

3. 用课题研究加强对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培训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加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培训。从培训内容上,应更贴近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培训农村语文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有市级县级课题比如《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研究》《作文教学反思研究》等。通过课题培训语文教师,先分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培训,九年级语文教师要求对整个语文知识体系把握,从知识的积累到理解和运用,有知识的层级培训。还可以对语文教师进行课堂专题教学培训,分写作单元、阅读板块等,内容全面具体,让教师真正提高。定期召开语文教育教学教研专家座谈会,邀请各地专家对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第二,加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我县所有学校都使用统一的语文教材,统一的教辅资料。但各学校有各自的特点(地理条件、教学条件、经济条件、师生自身条件等不同),并能结合本校特点进行教学研究。比如杉板中学有课题《用好用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策略研究》,通过加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能结合自身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和标准,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更是对农村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有力考验。学校真正大胆尝试校本教材研发,对农村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行为艺术技巧是一个极大地促进,只要把这项工作落实,一定会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教育科研领域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科研的滞后阻碍了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讨提升农村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改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发展现状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16-01

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个关键因素。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其质量与素质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而中学教育又是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人的终身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意义十分重大。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深入了解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专业训练,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逐步提高从教素质,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1. 教师专业理念滞后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淡薄,专业角色模糊,大批不具备教师专业合格资质的充斥其中。特别是在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教学网点中,仍聘用大量的代课教师,他们是与正式教师有差距的。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维持自身生计的一種手段,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师专业理念。

2. 教师的专业知识、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不理想和职后专业教育发展乏力;而且他们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相对较弱,一方面,由于农村生活的拮据,丧失了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惯于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不强,只是局限于简单照搬和执行专家意见及教学参考资料等,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锐意的创新精神。

3. 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差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经费保障,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学校硬件建设,有些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上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创造激情,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 注重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有更宽泛的专业知识背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大杂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有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的教学技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语文课堂充斥着人文性。

2. 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是指对学校教师的现状及潜力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进行自行规划或是通过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等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农村教师参训的经费问题,积极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践的教学研究。农村中学要开发培训课程,建立相对完整的支持系统。

3. 政治和制度上加以保障

政府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创造有利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成长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确保教师的物质保障,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体系。

4.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交流机制

建立校内外大型专业活动组织,建立所有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都能参与学习的各种专业组织网络和有效的交流运行机制,增强教师间的合作。如建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机构的内部交流体制,举行定期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实施行之有效考核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反馈机制。

四、结论

因此,我们要从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中尽快出来,这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 森.教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上一篇:餐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下一篇:地铁安质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