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建制度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的功能。制定这个制度有很多预防措施,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两新组织党建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两新组织党建制度

推进“两新”组织党建走向全覆盖

最近几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形覆盖进展很快,但客观而言,“两新”组织党建的有效覆盖还不够。在繁杂忙碌的事务面前,“两新”组织往往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组织生活。2012年2月,李源潮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上强调,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一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没有党组织活动的问题,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也给“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两新” 组织党建取得很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覆盖率皆达到95%以上。客观而言,虽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形覆盖很快,但有效覆盖还不够。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各方纠结点,以服务为突破口,协调维护各方利益,进一步细化组织职能,才是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历程和现状

“两新”组织已经吸纳半数以上城镇就业人口。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2001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新社团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城市社区中党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又对中组部开展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在继续抓好组建党组织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和总结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经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2年2月,李源潮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上强调,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一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没有党组织活动问题,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历程

“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8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0.2%增加到74.8%。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个体经济平均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近450万个,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加量的60%以上。同期,新社会组织也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9月,全国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41万。其中,社会团体22.97万、民办非企业单位18.24万、基金会1597个。目前,新社会组织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组织体系,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破茧而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如何引导、帮助、监督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1979年到1997年,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各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非公有制经济艰难起步。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1981年,由邓小平同志组织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地位,并在1982年12月通过的宪法中加以法律确认,由此引发了个体私营经济的第一次发展浪潮。到1987年底,全国有300多万个体户,22.5万户私营企业,雇工总数360万人。1987年底,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明确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和发展,并在1988年修改的宪法中加以法律确认。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初步实践。1982年,在浙江的外资企业中,有14个党组织相继建立,这是党的基层组织最早进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1986年,福建省晋江市委率先在晋江恒安公司建立泉州市第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党支部。1991年,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了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了搞好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福建省委批转了省委组织部《关于切实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此阶段,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长期困扰思想界,不仅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了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党建工作的重大思想障碍。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大规模探索。1990年至1993年,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3次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外商投资企业中党的工作的一些指导性意见。1992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中党的工作水平。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议》,再一次强调了“在其他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中,都要加强党的工作。没有党组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开展党的活动”。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始引起党内的高度重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探索也从自发进入了自觉阶段。

非公有制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在1998年的宪法中予以确认。党的十五大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从党内法规来说,《中国共产党章程》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第一次就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明确界定。从国家法律来说,2005年10月修订、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为党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一次把公司制企业支持党建工作的要求,明确写入法律条文,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历史沿革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此后,各地党组织普遍将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提法。1998年,中组部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8]6号)。随后又于2000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从5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明确的阐述。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社会组织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发展也进入了快速扩张期。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两新组织”被认为是社会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同时要求,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十七大代表中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3岁的律协专职会长孙发荣以“新社会组织”代表人物的身份,得以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新社会组织也就是这样经历了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的过程。2008年以来,深圳市对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由民政部门登记制度,对社区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突破了双重管理的体制障碍,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深圳社会组织的数量从2008年初的3034家发展到2010年的4110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新的水平,社会组织发展和建设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社会组织,明确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根据中央精神和相关法规政策,2011年11月,广东率先推出《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包括字号权限的下放,广东省是全国第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向全覆盖迈进

2011年6月24日,中央组织部在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两新”组织最新的党员和党组织情况。2010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13.1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3%;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8.3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7%。截至2010年底,全国54.8万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54.7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99.7%;全国1.47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中,1.42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6.8%。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党员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从2003年起,党对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符合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进行了试点。在试点期间,共吸收了226名私营企业主入党。到十七大召开时,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达到286.3万人,占当年党员总数的3.95%。2010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13.1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3%,比2009年增加4 000名;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8.3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7%,比2009年增加1.1万名;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0.5%,比2009年增加530名。

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全国75.07万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中,74.96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99.9%;20.27万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公有制企业中,20.26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99.9%;54.8万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54.7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99.7%,比2009年增长0.2%。

在地方上,北京2010年同比2005年新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300余个,新覆盖非公有制企业3.6万余家,组织覆盖率提升了30个百分点。云南通过向非公有制企业派党建指导员等有效措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江苏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56.8%,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规模以上和从业人员8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共有党员38.2万人,建立了32337个党组织,覆盖企业66154家,2011年以来,全省又有10271家非公有制企业新建了党组织。另外,浙江省在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已经建立近4000个区域性党组织活动中心;全省16031个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全部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中律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全覆盖

全国1.47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中,1.42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6.8%,比上年增长5.7%。1.93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1.89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8%,比2010年增长1%。律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党组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不仅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在地方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的不断壮大是近年来党组织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天津在不断巩固提高国有企业、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大在新建项目、新社会组织、商务楼宇等领域组建党组织的力度,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全社会覆盖。上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办非企业1555个,其中建立了党组织的1275个,覆盖率达81.99%。新疆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362个,其中建立了党组织的361个,占99.72%。

把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上海、成都等地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果显著。江苏红豆集团公司党委、江西资溪县面包行业协会党委等5个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非公有制企业与民办团体党建经验,为各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地方“两新”组织:上海、成都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以地方为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区域化的实践,把党建工作区域化和党员管理、服务、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上海通过布点划片、整合资源方式,实现党的组织“面”的覆盖并发挥其作用。另外,在扭转“两新”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等问题上,四川成都通过“五有五服务”党组织标准建设,有效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建规范化水平。

上海:“两新”组织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

上海“两新”领域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要求,努力扩大组织覆盖,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完善党建保障机制。至2011年底,上海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7万家、党员25万名,“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15.3%,基本实现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加强领导,落实党建责任。各区县积极加强“两新”党建责任落实,根据“两新”组织实际情况分解组织覆盖目标。长宁区将“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目标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体系中,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金山区以数字化清晰党建目标,提出“一镇一指标、一镇一契约”措施推动双覆盖。徐汇区、虹口区依托统战、民政、工商、招商、房地、城管、公安、物业等方面资源,健全“两新”组织党建覆盖工作联动机制。青浦区巩固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加强重点工作的指导。

布点划片,创新组织设置。浦东新区深化楼宇党建,通过依托楼宇、市场、产业链、商业街建党组织,并把它们升格为片区党组织,辐射更广的区域,管理和孵化更多的 “两新”组织。闸北区深化“布点划片”覆盖战略,将社区分划为若干片区,在片区上建立联合党支部,实现片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嘉定区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村建立“新村民党支部”,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中心建立 “公寓社区党支部”,在各类专业市场中建立“市场党支部”,在外来建设者集聚的企业建立“来沪公司党支部”。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各区县、系统普遍重视党支部书记、专职党群工作者、党建志愿者队伍建设。大部分区县坚持每两年对支部书记轮训一遍。闵行区通过专题培训、岗位轮换、换届改选等方式,把“两新”组织中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佳的骨干充实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杨浦区通过“亮工作职责、亮完成情况、亮存在问题、亮努力方向”,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制度。黄浦区积极加强党建志愿者队伍培训,有效地促进了组织建设。普陀区因应“两新”组织的特点,开办网上党校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网上党校培训班。

整合资源,加强党建保障。各区县建立了党建经费投入机制,宝山区加大对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明确党建经费要适当向“两新”组织和其他财力相对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奉贤区、崇明县积极建设完善的党员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基层党建网、“两新”互动网和区县党建网的服务作用。加强指导和谋划。市社会工作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区县社会工作党委专职副书记季度例会,通报双覆盖情况,研讨推进遇到的困难和对策。各区县社会工作党委定期召集“两新”组织党建专职人员工作例会,交流双覆盖工作情况,分析难点和对策。各区县努力完善党建规范化制度,静安区制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标体系、社区(街道)综合党委工作规范、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规范,推进“两新”党建考评体系建设。松江区专门举办学习贯彻《三年行动计划》专题研讨班,对“四条基本原则”、“六大工作体系”、“七项具体目标”和“九项主要任务”进行解读,提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

四川成都:“五有五服务”标准规范化 提高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四川成都市着力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相适宜、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等问题,以“五有五服务”为目标,广泛开展规范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成都市结合党建工作现状,明确提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五有”标准,即:有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鲜明的活动载体、有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组织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面争创。建立功能齐全、吸引力强的党员活动室,着力打造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目前全市涌现出120家拥有一流党员活动室的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先后分级培训党务工作者1600多名,同时编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南,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采取公开招聘、机关选派等多种方式,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成都市还探索了适合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五服务”工作方法,即: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服务所在地党委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市广泛开展党员示范行动和服务队活动,先后组建各类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服务队共790个,设立党员示范岗(窗口、车间和班组)9300个,有力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科学发展。

另外,成都市组织部门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组织考核,通过授牌认定的方式,在2012年以前,使全市80%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达到“五有五服务”标准,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科学化水平。

新经济组织:三大经济组织破解“两张皮”难题

从实际情况看,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利益各方对此普遍都存在着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提升不到位的问题。江苏红豆集团公司党委等三大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在公司党组织建设工程中,坚持政策导向,以党的政策作为企业发展机遇,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积极转变。

江苏红豆集团公司党委:把党建深深根植于企业发展之中

近年来,红豆集团党委经过党的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两张皮”难题,努力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特别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红豆集团党委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党建工作,提升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把企业党建根植于企业发展之中,使企业党建更加科学、规范、持续、有效。

推行质量管理,从机制上创新规范企业党建。在民企党建工作中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是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手段创新,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举措。推行这一做法,有3个特点十分鲜明:一是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程序;二是过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方法,使每项工作都能持续改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三是培养一批既懂党的管理,又懂生产经营管理的干部。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红豆集团党委严格按照ISO9000-2008标准要求,扎实推进,制定了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编制了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并确定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红豆的发展优势”的党建质量方针和“建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政治核心,打造红豆产业行业标杆”的质量目标,向各党支部(总支)分解。

在党建工作推行先进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同时,红豆集团党委推行了党建工作“绩效导向”模式。红豆有句话,“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要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要先做到”。这就要求所有人不仅要提高思想觉悟,而且要有好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更要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同时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凝心聚力。党组织更是如此,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组织创先进带动本单位创先进,以党员争优秀带动身边群众争优秀,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治保障,这也是在企业设立党支部、发展党员队伍的主要目的。企业发展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党员干部最可靠。在红豆,各个条线业绩第一名的基本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做到条线冠军的,如果不是党员,红豆就吸收他们入党,逐步建成以党员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试行公推直选,使党委班子更有基础和威信。按照传统的照法,民营企业的党委班子往往是由上级党组织通过考察而直接任命的。这种传统做法,对提高党内民主、增强党委班子的群众性和责任性不利。自2005年1月红豆集团率先在江苏省民营企业中试行党委班子的“公推差额直选”以来,至今已连续3届坚持实行“公推差额直选”。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地民主选举,3次成功选出了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等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这种“公推直选”形式,不仅在1000多名党员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在2万多名员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也增加了党委班子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使他们深深地根植于企业员工之中,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和认可。在此基础上,红豆集团党委在企业形成了“一核心、三优势”的党建特色。党委作为政治领导核心,必须与“三会”融为一体,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的主要负责人进入党委。“三会”相互制衡是现代企业的本质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党委不干涉,充分支持;党委主要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为了防止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两张皮”现象,红豆党委在企业部门领导和党内职能部门领导的任用上,采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做法,就是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对应的党内相关职务。比如人力资源部部长就兼任组织部部长,品牌文化部部长就兼任宣传部部长,集团安保部部长就兼任人武部部长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证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不会产生冲突和扯皮。兼职而不是专职,不是为了党建而党建,而是要切切实实促进企业发展。

努力全面覆盖,把党支部建到最小经营单位。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成功创立了把“支部建到连上”的建党强军理论,对现代企业来说,也只有“把支部建到最小的经营单位”,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全面覆盖,才能保证党建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党建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保证企业发展。根据整个集团不断扩张、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经营区域不断增多的特点,红豆集团党委及时对集团本部和子公司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二级公司全部升格建立了党总支,三级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避免以往多单位联合组建党支部,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从而实现了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健全。红豆集团自1997年成立无锡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以来,党员人数已发展1007名,拥有7个二级企业党总支部,90个二、三级企业(部门)党支部。即使在柬埔寨的红豆经济园区,集团也及时创造条件建立了党支部,成为第一个中国民企境外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从集团总部到产销一线的全面覆盖。

在内部全面覆盖的同时,红豆集团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党建工作“向外覆盖”,通过对外统筹共建拓展活动效应。红豆集团党委选择了一批长期合作往来的重点外协单位统筹共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先后与无锡海关党委、108家外协单位党组织、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党委和无锡市国税局机关党委开展“深化统筹共建、结对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与外协单位的统筹共建,在共同提高党建水平外,也提升了双方的管理水平,并在红豆的经营管理中产生了良好效果。

坚持政策导向,以党的政策作为企业发展机遇。“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寻找企业发展机遇”,这是红豆集团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关键做法。从本质上讲,党的方针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也是企业发展的先导。只要也只有认真吃透党的方针政策,企业才不会走弯路,才能准确把握并赢得发展先机。多年来,红豆集团正是准确吃透了党的方针政策,先后率先实现了乡镇工业扩张、整体转制、股票上市、产业转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时,红豆集团党委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研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危”中觅“机”,果断作出加快“三大转型”、“两个提升”的战略决策,即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从资产经营型向产融结合型转变、从国内经营向跨国发展转变,提升产业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红豆集团党委结合当前形势,召开“转型升级促发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各项主题活动,包括专题学习、开展征文、优化年度工作目标、开展创先评优活动等,教育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坚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收效非常大。在2011年3月,集团党委组织开展的挖潜月主题活动中,共收集合理化建议5987条,采纳1384条,节支降本3861.02万元。可以说,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上,是红豆党组织的强大作用,才有红豆的今天。

纵观红豆集团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红豆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就是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事实证明,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是不矛盾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应该成为“两张皮”,只要方法措施得当,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就能真正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广东昭信企业集团党委:党建、工建、团建一体化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近年来,昭信集团不仅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还创造性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爱心基金会,搭建与员工沟通的平台,企业更自觉地以党建促工建、团建,发挥工会和团组织作用,企业上下团结一心,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与和谐发展。

非公企业的一面旗帜。2010年初,企业成立了党委,截至2011年7月,有党支部8个,党员88人,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重要岗位上,都有党员在发挥带头作用。并且有计划地发展壮大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党员,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昭信集团党委实现了“三个坚持”。

为了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团员青年、广大职工的智慧力量,激发所有职工的生产战斗力,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并实现党建、工建、团建一体化,在党委的领导下,企业还分别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昭信集团团委。在党委的带头下,昭信集团工会、妇工委、共青团也积极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

创先争优助推企业发展。在2010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员工生产创造积极性,昭信集团党委制定了主题为“创先争优党旗红,科学发展当先锋”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是“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开展岗位奉献活动,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永续经营、价值立企活动,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和讲和谐、重关爱活动。随后,9支有专项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分队成立,全部由党员担当分队带头人,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各个攻关难题,集中技术业务各项骨干人才逐项进行攻克。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成为整个昭信集团发展的助推器。

党员带头齐建和谐“小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昭信集团党委认识到,只有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经过研究讨论,昭信集团党委决定,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爱心基金会的方式,创新党企共建。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共接待员工3000多人次,切实解决员工工作、生活、社保、家庭等问题近70项。而党员爱心基金会一年多来共筹集爱心基金近20万元,为西南旱灾、集团企业急危家庭、助学等捐出近3万元,不同程度地为困难员工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面的沟通以及爱心基金的帮助,不仅创造了平台使员工有机会直接与企业高层诉说问题或建议,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党员爱心基金所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更让员工感受到党组织和企业的温情与关爱,企业氛围更加和谐,企业的发展更加顺畅。

湖南开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创先争优常态化 “三个结合”显特色

近年来,开源集团先后获得“中国诚信示范单位”、“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湖南省直文明标兵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开源集团党委深深地认识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深深地感受到开源集团带头开展活动的示范效应。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体现到民营企业中,最终目的应该是“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同时,集团也认识到创先争优活动是一个经常性的实践活动,要坚持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重实干、求实效。为了贯彻落实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开源集团成为一种经常性工作,实现常态化。其主要经验是结合开源集团的实际,着力抓好三个结合,力求活动出特色、有成效。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党建、发挥作用结合起来。开源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党建工作。企业成立之初即同步成立党支部。2006 年6月,经省直工委批准、省委组织部备案,成立中共湖南开源集团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代管业主单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党员113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在全国首倡的党员“双培”(已发展成“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工作,把党员派到关键岗位,把艰苦(难)工作交给党员,让党员接受锻炼,对集团骨干加强政治理论培训,自身加强政治修养,涌现了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骨干员工。集团的党建工作实现了“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先进性体现到哪里”的良性循环。目前,集团理事会、总经理室、各分(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100%为党员,集团169名自然人股东52%为党员,集团部门经理以上的人员78%是党员。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证,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结对共建、回报社会结合起来。近年来,开源集团响应“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号召,相继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和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对接,通过建立合作社、农业公司,以 “公司+农户+市场”、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当地种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等模式,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党委进一步扩大了“村企对接”规模。

一是将蓝田新村和象鼻嘴村纳入集团创先争优活动计划,并资助两村各2万元用于更好地开展活动。

二是计划在黄兴镇蓝田新村建立九道湾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投资总计2.6亿元,包括建设九道湾乡村旅游度假酒店、九道湾农耕文化旅游博览园、3个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精品园,已完成投资3100万元用于扩建九道湾生态农庄、建设精品苗圃花木基地、高标准的甲鱼养殖基地、艺术创作基地等。

三是投资9000万元,在汉寿经济开发区建设湖南省豆类产品研发产业园和全国豆类产品研发中心。目前,项目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建立了豆类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两个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会带动项目所在地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对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大“扶贫助学”、“扶贫帮困”力度。集团党委成立了“湖南省光彩基金——开源集团感恩慈善基金”和“湖南省光彩基金——开源集团党员奉献基金”,累计捐款已达130多万元。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党委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慈利县象鼻嘴村、长沙县蓝田新村、仙人市村巩固“结对子”帮扶82户贫困家庭、107名贫困学生成果,并计划加大扶持力度,更多地解决当地贫困家庭生活难、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经营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结合起来。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离不开经营管理这个中心,还要注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集团实际,提出了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企业理念。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在整个集团形成树正气、学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321”人才发展战略。每年拿出50多万元经费用于党建“双培”工作,鼓励员工、特别是党员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凡取得国家认证的相关证书的,学费由公司全额报销,并纳入公司人才培养的后备队伍。整个集团公司形成了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为集团凝聚人才、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在集团党委的统一组织下,集团工会、团委每年组织公司员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到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员工在放松心情、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加对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的认同感。

四是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2011年集团已两次提高员工工资,并为所有骨干员工解决相关劳动保险问题,解决住房问题;为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家庭发放每月180元的感恩费等。通过这些措施,真正让员工以开源为家,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新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党委架起党委政企之间“连心桥”

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好新社会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江西资溪县面包行业协会党委以 “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的指导思想,创新载体,严格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面包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吉林抚松县露水河林区商会党委积极协调政府,对下密切联系会员企业,在政府与会员企业之间充分发挥了新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作用。

江西资溪县面包行业协会党委:300余名党员带领3万余名面包师做出超30亿元的大产业

资溪县是全国闻名的“面包之乡”,全县12万人中有3.6万多人在外从事面包行业,其中有党员302名。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双带”作用,资溪县面包行业协会党委确立了服务于产业、服务于面包生产企业和个体户的宗旨以及“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的指导思想,不断拓宽领域,健全组织,创新载体,严格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面包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拓宽领域,建立健全协会党组织。协会党委从建组织、强班子入手,着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采取“点”、“线”、“面”三种方式设置基层党组织。目前,已在杭州、南京、成都等地建立了22个党支部,40个党小组。二是坚持“思想正、作风正、人品正,精通社团工作、精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心强”的原则,选好配强党委班子成员。三是以“政治素质高、面包烘焙技术高,致富能力强、帮带能力强”为要求,选举支部书记。

改进方法,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一是以“四有三能”为目标,改进教育方式。培养“有正气、有朝气、有锐气、有骨气,能创新经营、能开拓市场、能建设家乡”的党员队伍。行前,通过组织谈话、召开座谈会、发送有关资料等形式进行教育。行中,进行跟踪教育,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思想的机会。行后,对党员进行一到两次集中培训。二是以“四大管理、限时报告”为重点,改进管理方式。三是以“四位一体、共同负责”为格局,增强工作合力。确定县委组织部、协会党委、各乡镇党委和民政局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自工作职责。

创新载体,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一是建好一个基地。建立了全龙艺术蛋糕培训中心和建生艺术蛋糕培训中心,聘请烘焙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为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目前,已培训面包人才6000多人,其中党员820人。二是构筑“两帮”体系。建立就业帮助体系,先后发布就业信息20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4600多个,完成劳务输出3700多人;开通了“分忧解难热线”,帮助面包户解决权益纠纷143起,提供法律援助121次。三是开展“三服务”活动。即服务中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面包大户回乡投资;服务基层,指导基层组织加强党员管理,通报党员信息和情况;服务党员,积极创造条件,使党员能经常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保证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能及时得到贯彻落实。

突出特色,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一个宗旨,开展“六个一”活动。始终围绕“服务产业,服务面包户”的宗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发出一封慰问信,开好一个动员会,争创一家党员示范店,帮扶一户面包困难户,资助一名贫困生,当好一面流动的“旗帜”。

开展“双找”活动,实现教育活动全覆盖。坚持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活动。首先,对各支部党员进行补充登记,对已改变了经营店址和联系方式的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其次,对部分流动党员进行组织关系接转。对改变经营店址后,与原属党支部距离较远、参加学习活动不方便的,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到距离最近的党支部,方便其参加活动。

开展“三送”活动,提高教育活动学习质量。开展以“送资料、送党课、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采取邮寄、网站发布、专人送递、请人捎带等多种形式,给流动党员送去学习资料;由挂点县委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挂点党支部上党课、做辅导;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员面包大户、烘焙技术专家等深入各面包店,开展送技术、送资金活动,帮助面包户提高技术水平。

掀起“四争”热潮,推动面包产业快速发展。即争做人才培养先锋,做面包品牌推广先锋,争做延伸面包产业链先锋,争做回乡创业先锋。流动党员致富不忘乡亲,纷纷带头回乡创业。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余户党员面包户回乡创业,投入资金近千万元。

富民兴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面包产业不断壮大。协会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创新经营理念,带头实行品牌化经营、连锁经营、综合经营和企业化经营,完成了资溪面包品牌商标注册。2011年,全县有65%的面包店扩大了经营规模,实行品牌化经营的面包店有420余家,连锁经营的有100多家,综合经营的有390余家,企业化经营的有18家。推出了一批面包品牌,其中“麦香园”、“开口乐”等在全国烘焙行业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据统计,到2005年底,资溪面包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0亿元,是当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倍,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面包产业。

提供了致富和创业平台。通过党员“双带”活动,带领农民走出大山,致富奔小康;带领下岗工人闯市场,实现再就业。据统计,2003年以来,党员共援助资金500多万元,传授技术370余次,帮助297人新开了面包店;全县下岗工人中约有25%开办了面包店,约有35%外出为面包大户打工。艺发食品有限公司、协旺食品原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均超5000万元。

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几年来返乡投资创业的党员和面包大户已达100多人,新上生态旅游等项目20多个,共投资5350余万元。县城面包一条街建设已初具规模,各乡镇的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小城镇建设。他们还积极支持家乡的交通、水利、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先后捐赠资金790余万元,加快了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面包产业强有力的牵动下,县域经济总量得到了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县内存款余额达10.74亿元,居民人均储蓄9000多元,位居全省前列。原本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如今成为享誉全国的“面包王国”。

吉林抚松县露水河林区商会党委:在政企之间架起“连心桥”

抚松县露水河林区商会党总支成立以来,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了党的形象和威望,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商会党总支不断巩固党组织在商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着力在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党员形象上下工夫。建立健全了《党组织活动制度》等8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党组织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会员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争当先锋促发展”为主题,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一名党员一面旗”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党员当先锋、做模范。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组织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做到科学承诺、扎实践诺、民主评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培养、树立、宣传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组织开展“十佳杰出青年企业家”、“百名技术革新能手”等评选活动,先后选树企业典型2个,有5名党员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企业副总经理,8名党员担任车间主任,11名党员担任了生产车间重要岗位的班组长。在2010年的特大洪灾中,会员企业文德特种野猪繁育场受灾严重,商会党总支得知情况后,及时组织党员投入到猪场的灾后重建中,义务献工100多人次,把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在党组织引领和党员模范作用的感召下,先后有200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比商会党总支成立前增加了50%。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经营者排忧解难。商会党总支把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作为第一责任,把维护会员权益作为首要任务,不遗余力,不打折扣。近两年,国家实行严控木材加工政策,商会有30余户中小加工企业处于被关停的范围,近千名员工面临下岗失业。商会党总支先后30多次协调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向上级党委争取政策,最终争取到政府的支持,为弘成木业制品有限公司等23户企业续办了木材加工许可证,使这些企业重获新生。针对企业缺少资金、无法扩大规模的难题,商会党总支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贷款指标和额度,先后为三森木业等28户企业协调贷款2 800万元。商会党总支常年聘请2名法律顾问,对企业和协会进行法律事务指导、监督和管理。2008年,某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拿着早已被取消的收费标准文件,到露水河林区商会的会员企业收费20万元。商会党总支根据国家政策据理力争,保护了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几年来,累计为会员企业解决法律纠纷20余起,规范用工合同300余份,处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100多件。

重视加强沟通协调,在政企之间架起“连心桥”。商会党总支对上积极协调政府,对下密切联系会员企业,在政府与会员企业之间架起了管理与配合密切、支持与理解共融、帮扶与效益并进的“连心桥”。商会党总支将一些事关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及时传达到各会员企业,同时将企业经营者的所想所盼和合理诉求反馈到政府部门。康华木制品厂负责人过去总认为自己缴的税费不合理,商会党总支主动为其一笔笔讲解、核算,现在这个厂每年6万元的税费都能按时足额上缴。由于会员企业均属私营性质,在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上始终不积极、不主动,商会党总支了解情况后,积极引导企业认真贯彻相关条例和政策,先后使19户会员企业为近600名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金。协商有关部门出台了20条安置下岗职工优惠政策,提高了会员企业安置下岗职工的积极性,先后安置24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针对资源紧缺、承包费上涨,林蛙协会养殖户面临经营困境的问题,商会党组织与当地林业部门交涉,提出把林蛙养殖户培养成义务护林防火员和森林管护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不但没有提高收费标准,而且承包费由每条沟系1500元降至500元,147户养殖户得到了实惠。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而言,“两新”组织的党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形覆盖很快,但客观而言,“两新”组织党建的有效覆盖还不够。“两新”组织中现有的较为健全的党组织网络,在繁杂忙碌的事务面前,往往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团体与企业中的作用。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各方纠结点,以服务为突破口,协调维护各方利益,进一步细化组织职能,才是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

化解各方纠结点,明确定位组织职能

对“两新”党组织的基本职责与主要功能的科学定位,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但又是一个难以准确予以正解的现实课题。虽然中央相关文件对此已经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因“两新”组织内部,大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属受雇于“两新”组织者,其人事、经济及工作岗位均依附于业主等情况,业主也因担心党组织的工作会影响发展、党组织参与决策又担心有“接管”嫌疑,使得组织建设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首先要着力于化解业主和员工等各方的利益纠结点,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党组织基本职责与主要功能加以定位。

“两新”党组织是“宣传员”。“两新”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按照“参与不干预、协调不命令、民主不决断、引导不强制”的办法,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寓于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具体活动之中,寓于对“两新”组织的改革发展与中心工作的政治导航之中,寓于对“两新”组织董事会、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受聘的科研及一线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具体服务工作之中,并通过对“两新”组织业主和董事会班子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和个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情况的监督,确保“两新”组织的发展既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又不会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既强调学习宣传与教育引导的主导性、渗透性,又注重实现政治引领和思想带动的服务性、灵活性。

“两新”党组织是“参谋员”。“两新”党组织的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两新”组织的改革发展,并保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是积极而不是消极地、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自觉而不是自发地要参与到对“两新”组织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之中去。其重点工作任务就是要积极寻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结合点,致力于“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要求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共同点,通过宣传引导、建立机制等工作,认真收集、广泛听取、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广大党员和员工对“两新”组织发展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业主和董事会进行深入沟通,直接为“两新”组织作出科学决策和正确决策出谋献策,把群众的集体智慧变成“两新”组织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具体目标,进而帮助业主和董事会实现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两新”党组织是“调解员”。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依靠工会等群团组织和私营企业家协会等自治组织的通力配合,既耐心细致地做好维权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又教育广大员工正确对待出资人、经营管理者的自主产权和经营管理自主决策权及收益分配自主权,正确处理业主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关系,把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于“两新”组织维权工作之始终,建立和推行“两新”组织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汇报交流制度、党组织与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制度、员工工资集体讨论制度,拓宽员工的诉求渠道,综合运用思想、民主、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外处理好“两新”组织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关系,对内重点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劳资纠纷的协调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创造内部平等友爱、外部合作和谐的发展氛围,增强“两新”组织实现和谐发展的活力。

减少“空白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

由于“两新”组织党员存在量少、分散、流动性大,党员数量先天不足等原因,“两新”组织中组织建设的“空白点”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单独组建、条块组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促建,以及诸如“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支部建立在项目上”、“支部建立在车间里”、“支部建立在楼宇中”、“支部建立在市场上”等模式,尽可能实现党的组织覆盖。

二是在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要创新工作方式,可以尝试通过设立党员服务中心、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党建工作社区化管理、党建工作编组等方式来提高党的工作覆盖面, 有效消除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存在的党的工作的“空白点”。

三是整合社区、群团政治资源,积极拓展“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联系组织、接受教育的组织渠道。目前无党员、无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居多,除了党组织要不断扩大自身工作覆盖面外,还要进一步整合好工、青、妇、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优势,通过社区内的结对共建单位、联合工会、经理联谊会、青年联合分会、工商联合分会、物业等载体,以各类学习、活动吸引,以服务凝聚,培养、吸引、影响、凝聚更多的“两新”组织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如争创文明单位)等活动,使“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不论是资本运作的经营者,还是从事个体经济的业主或者普通员工都可以找到交流沟通的渠道,接受组织上有意识的渗透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达到多途径地“选苗”、“育苗”的效果。

克服缺钱少时问题,着力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在“两新”组织中,根据成本核算规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不能进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业主就无法单列党组织活动经费,而有的企业主为了减少经费支出,也就没有考虑这笔经费。在确实需要开支一定经费时,只是靠业主的施舍和协调,经费不足使“两新”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从制度上保证足额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探寻把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积极争取从企业财务计划中列支一定比例的活动费用的同时,也可以将“两新”组织党员交纳的党费全部返还或部分返还等,切实解决“两新”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

另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无论独立地开展活动还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开展活动,都要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两新”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员工要利用业余时间顾及家务或知识更新,很难集中时间过组织生活。因此,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企而异,根据活动主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并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潜力,让党员个人从组织活动中源源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真正“转起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资料学习,即对“两新”组织党员中有固定地址和详细联系方式的,相关单位以电话、书信、辅导资料等方式与他们进行及时联系,及时做好服务;并要求组织成员一定期限内向所在党支部进行学习、工作、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汇报,最大程度确保组织成员学习不落下。另外,灵活安排时间,通过座谈、授课、观看教学光碟等方式让成员集中在一起过组织生活等方式,也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可以尝试的有效方式。

第2篇:加强创意产业园区党建工作拓展“两新”组织党建新领域

[摘 要]上海市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创意产业园区党建工作,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改善园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氛围,创意园区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关键词]上海创意园区;党建工作;实践与探索

[

上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将市中心一批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和仓库,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注入新的产业元素,激发新的活力,形成了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个重点创意产业,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增加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附加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目前,经市有关部门授牌的创意园区共有89家。同时,上海市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创意产业园区党建工作,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改善园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氛围,创意园区党建已成为上海基层党建的新亮点。

一、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随着创意产业逐步壮大并集聚成产业园区,各级党组织加强创意园区的党建工作,纳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截止2012年底已在创意园区建立党组织428个,党员4100多名。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党员教育管理为抓手,保持党的先进性。园区党组织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时政大事,积极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建设学习型支部,不断提高党员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园区党员在园区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如长宁区时尚园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做到重大党内外活动党员先知道。结合天山街道综合党委的学习计划,做到“四个一次”,即每年每个党员专题培训一次、外出参观和座谈一次、听专题讲座一次、与社区群众交流一次,时刻提醒党员保持党员意识;建立党小组活动网络,推举具有一定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党员担任负责人,党员管理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分工落实、信息畅通;建立党课制度,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及先进人物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建立思想交流制度,保证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负责人每年与所属党员进行一至两次谈心活动,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送上党组织的关心,让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温暖。

二是以社区党建为依托,实现党建联动。园区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紧密相连,增强了园区党建活力。园区党员融入社区党建活动,既拓宽了园区党建活动空间,又为社区党建注入新的力量。如虹口区的绿地阳光园以社区党建为依托,实现园区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动,充分利用园区党员的知识特长,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党员,提高园区党员的成就感,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与社区党组织、人才交流中心以及公安、劳动、民政与社会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做到及时受理园区企业的咨询,为园区党员、创意者提供有效服务和帮助,促进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园区党员基本信息登记制度,动态掌握园区内流入和流出党员的基本情况、日常教育管理情况、生活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等,提高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把党建工作与园区企业员工培训结合起来,减少企业员工培训成本。

三是以服务党员为着力点,打造党建平台。如绿地阳光园把支部建设成党员之家,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员,加强园区内外交流互动,把党员之家打造成为园区党员思想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通过学习宣传、信息互通等,为园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学习空间,组织社区及社会人员参观园区,举办园区内外艺术作品的交流、研讨,以及室内运动会等活动。普陀区的M50为园区党员提供组织归属,提供组织关系接转、党务咨询等服务,协调落实党员组织关系。建立园区党建指导员联系制度,通过党建指导员轮值走访,了解掌握工作现状,听取园区党员、创业者的建议意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政府传递呼声和要求,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为党组织、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以信息化网络为阵地,推进组织生活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大部分企业经营的都是富有创意的业务,从业人员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由于企业生产任务重,时间紧,党员分散,因此大部分创意产业园区把党的组织生活搬到网络上,实现组织生活网络化。如创智天地党支部加强支部网站建设,启用专人维护更新网站,把党员之家搬到虚拟的网络上,让广大党员在网上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互相交流思想与学习心得。开设书记博客、笃志博文、聚焦世博等特色板块,网站内容不仅涵盖时事新闻和学习资料,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民俗风情等诸多内容。党支部通过网上发布公告、邮件和短信通知等方式,实现支部日常工作正规化。通过网络化党员活动和组织生活,保证了创意产业园区所有党员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保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初步成效

一是党组织建设日益加强。许多创意园区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具备独立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相继建立了独立党组织。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采取与相邻地区、相关单位建立联合党组织。园区党组织通过在助推企业发展,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参与园区公益事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园区企业的认可。

二是党组织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创意园区党组织积极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如针对社会热点定期举行报告会、讨论会等,定期开展思想交流、交流心得的互动活动,丰富园区党员和职工的工作生活内容,取得党员组织生活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基本形成了企业需要、业主支持、党员欢迎、群众参与的创意园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在丰富党员组织生活的同时,定期组织园区企业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

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凸显。园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宗旨,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机融合,赢得了企业的支持。园区所在地党组织结合招商、人员招聘,将党建工作从企业入驻园区第一天开始及时融入,做到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实行入驻企业员工党员身份登记制度,及时和党员取得联系,提高了党员对自身的要求。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渐得到园区企业的认可和广大员工的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四是园区的工作生活氛围日感温馨。园区党建工作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出发点,立足服务园区党员和职工群众。由于园区党员人数相对较少、流动性较大。园区内企业虽然较多,但单个企业员工较少,不同企业员工之间又互不往来。创意产业园区把党建活动覆盖到园区的所有职工,让职工在园区的大家庭中快乐工作和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扩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员工中的影响,一批高学历的优秀青年被吸引到党组织周围。

二、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大多数创意园区由老厂房改造、改制,从地域上看,均属于某个街(镇)社区,但由于资产权属多元、改造投资的多元性,形成了创意园区行政隶属关系、资产体系的多样化,给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调研情况分析,创意园区往往由一家公司投资经营,如果投资公司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所在的社区党组织就很难介入,党建工作就难以落实。创意产业园区建立独立党组织的比例不高,即使建有独立党组织的创意产业园区,也主要依靠园区的管理公司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各项活动,党建工作的重心也主要在管理公司,园区党建覆盖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多数园区党组织缺乏相对专职或稳定的党建工作人员,而大部分党组织书记都兼有业务或行政工作,往往无暇顾及党建工作。

(二)党员流动性大,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企业变化大,有的党员干脆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成为“隐性”党员。有些党员已经离开了园区企业,但其组织关系还留在园区,出现在册不在位的现象。园区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的现象也比较突出,由于创意园区人员流动快,培养一个新党员的周期至少两三年,有时刚培养成积极分子,由于工作变动离开了园区企业。

(三)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党建活动的难度大。园区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私人企业或者个人工作室,有的还在初创和起步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般很难拿出较多经费来开展党组织活动。有的党组织是由园区管理公司牵头组建党支部,由相关人员兼任支部书记,能拿出经费支持园区党建工作的也有限。由于创意园区中企业的差异性很大,党员和职工很难凑到一起,园区党组织只能举行一些小型的活动,很难组织开展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活动,党建工作很难上新的台阶。

三、加强创意园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撑保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创意园区党建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创意园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创意园区上级管理部门有党组织的,由该上级党组织负责,社区党组织负责指导和服务。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的或难以明确责任者的园区党建工作由社区负责,实现属行业党建、属资党建、属地党建的互动、互联、互补。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从经费、人员、场地、时间等方面保障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党建工作的经费,要列入区县、街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的范围,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园区工作经费的预算,从园区开发建设中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充实党建经费。同时,各企业要为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上级党组织和园区资本方、投资方都要创造条件,建立相对固定的党建活动场所,保证园区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和党员培训学习的场所。建立园区党建指导员联系制度,由区县、街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群工作者,指导帮助创意园区开展党建工作。

(二)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要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的要求,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凡是有3名以上党员、条件成熟的企业都要及时建立独立党支部;有不足3名党员、不具备建立独立党组织的建立联合党支部。园区党组织要加强对园区内所有企业党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即使组织关系不隶属园区党组织的企业党组织,也应积极参加园区的党建工作,接受园区党组织的指导。对没有党员的企业,园区党组织要加强对他们的工作覆盖,努力做到“党的方针政策有人宣传、发展党员有人关心、业主有人联系、党群工作有人负责”。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结合国际、国内、地区时政大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认知和认同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定期开展党课教育,通过园区的报刊、支部网站等形式来拓宽园区党员受教育的渠道。要加强园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的创新,通过明确党员责任目标、树立优秀党员典型、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号召党员在企业内部、园区内承担一些公共事务活动,让广大党员在园区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对党员和园区党建工作的认可度。加大排摸流动党员的力度,了解园区企业情况和党员情况,特别是要摸清“隐性”党员和流动党员情况,做到所有园区党员都能够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凡在园区工作超过6个月的党员,都应将党的组织关系接转入具体工作单位的党组织或园区党组织。要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大对园区青年员工的培养力度,吸纳高层次人才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四)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推动园区经济发展。按照“业余、小型、多样、务实、有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党的组织活动的适应性,增强党的组织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感召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发挥网络传递信息的优势,帮助所有园区党支部组建自己的网站,建立网上党员之家,让不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通过网络共享组织生活内容,完成学习、培训等相关党建活动任务。加强组织活动与企业发展的互动,组织党员调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帮助园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五)明确定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急企业发展、和谐企业建设之急,努力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优势。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群团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建设企业文化、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开发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方面的优势,认清工作定位,从整个园区的层面,积极组织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充分展示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

■ 特约编辑:古 悦

作者:童强 欧晓明

第3篇: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路径研究

摘 要: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柳州市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机制、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制度供给、确保“两新”组织党建的可持续性、激发“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内生动力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党建引领;“两新”组织;治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07

[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亦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 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了7 00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占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了90%[2];201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6.6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7.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7万个[3],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囿于大部分“两新”组织投资主体多元、规模小、经营周期短、人员流动性大、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特点,治理能力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也难以有效应对未来复杂的局势。在这一背景下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水平的提升自然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世界经济朝着更艰难方向发展,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频发。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探索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4],实现“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推进“两新”组织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这其中不仅有大量人员从公有制企业中离开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就业,还包括大量新增就业人群进入其他新生企业中就业,其中还有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等。截至2019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数超过4.5亿人,占我国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5%[5]。“两新”组织本身具有主体多元化、经营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等特点,这些变化使得党在群众基础、党支部和党员构成上和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来适应社会结构、人员流动和商业模式的变化,让党建向“两新”组织延伸和扩展,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党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大变化,基层结构也发生剧烈变动,社会结构分化、要素流动性大等特征愈发明显。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对国营企业放权让利,使劳动力、资本、原材料、技术等生产要素不再单一地受国家和政府统一控制和分配,更多受到了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了各种利益主体的发育和壮大,社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的这些变化给党治理国家和社会增加了难度。为适应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创新原有的治理方式,应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

(三)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数量接近700个,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和规模的都市圈,区域间分工交流、合作变得更加频繁,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在经济贡献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还会继续提升,城市常住人口将会继续增加,在“两新”组织工作的人数总量也将增加,“两新”组织的工作业务更多呈现出跨省、跨区域的形态,长时间的跨区域工作已成常态,这种跨区域工作、跨区域交流呈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的态势。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满足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活跃度,更好发挥“两新”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柳州市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柳州市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态势好,“两新”组织发展迅速。目前柳州市“两新”组织数量达7 000多个,范围涵盖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民办学校、医院、律师和会计事务所以及其他类型组织,未来发展后劲足。但柳州市“两新”组织也呈现出规模小、经营周期短、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柳州市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

(一)以制度化协同推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两新”组织党工委组织架构。2015年底,柳州市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全部挂牌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2019年机构改革时增加编制,共配备58名专职骨干人员和105名“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员开展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有章法和人员保障。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柳州市编印《柳州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案例》和《柳州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办法》,从制度层面微观指导“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各县区以及市本级“两新”组织主管单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三是完善投入保障。除了区、市、县三级给每名“两新”组织党员每年“3个100元”活动经费补贴之外,还对新组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给予2 000元阵地建设启动经费,市级每年还专门列支近100万元经费预算作为星级党组织奖励,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提供保障。

(二)从单向模式向多元思维转变,提高党组织覆盖范围

一是聚焦特定主题,开展“两新”组织党建攻坚工作。2016年,围绕“规范”开展“七一集中整建月”活动;2019年,围绕“软弱涣散”开展“集中整建行动”。通过持续发力,柳州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出现园区、商圈等“集聚式”组建、行业企业“归口式”组建、小型分散企业“网格式”组建等模式,提升了党组织覆盖率。二是实施单独组建“清零行动”,推进应建尽建。2018年,围绕“提质”开展提高单独组建率“清零行动”,推进党组织单独组建工作,每月定期上报党建数据报表,实行“零情况”汇报,实现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零盲区”[7]。三是推进行业党委组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市委专门召开市本级社会组织党建座谈会,了解“两新”组织党建的现状、存在的困难,研究制定提高“两新”组织党建的覆盖率和覆盖质量的方法措施。通过采取深入一线探明情况、上门帮助解决困难、下拨经费、配备党建工作组织员等方式,有力推进全市社会组织行业党委组建工作。

(三)党建覆盖串点成面、连片发展

一是打造“一园一品”龙头带动。坚持将园区党建与“产城融合”统筹推进,以东部汽车、西部机械和北部循环经济三个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在11个园区成立联合党委(党总支),投入近千万元打造11个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担任站长,指导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形成园区联合党委(党总支)——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工作格局。将园区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发挥辐射示范效应,推动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从规范化向示范化迈进,带动了园区内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落地生根[8]。二是开展“星级评定”创星活动。2017年出台《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示范点建设的方案》,2018年出台《柳州市“两新”组織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先后有243个党组织被评为三星级党组织,129个党组织升为四星级,166个党组织升为五星级,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各项建设不断规范[9]。

(四)抓品牌提内涵,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一是成立“红色学院”,打造柳州特色“两新”党建培训新模式。为解决“两新”组织长期以来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管理保障难、系统培训无阵地等问题,2018年柳州市成立““两新”组织红色学院”“非公企业家讲堂”,每周一班次、每月一讲堂、每季度一论坛开展各类培训,截至目前,共承办各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班170多场、培训学员12 800余人次;承接各市、县区党组织参观交流98场,累计5 170余人次。二是打造“党建联盟”,破解新时代“两新”组织党建新问题。结合柳州市产业特点,联合柳东新区内6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成立了全区首个“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党建联盟”,使联盟内的各示范点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商共建、抱团发展。三是建设“红色摇篮”,推动党组织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孵化中心”,为“两新”组织提供组织孵化建立、党员教育、品牌打造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发展等实操教学课程25次,培训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1 200余人,推进党组织各项制度标准化规范化。

三、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面临的问题

柳州市推动“两新”组织党建水平提升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党建积极性不高

“两新”组织一些党员和党务干部政治意识相对较弱,对“两新”组织治理能力重视不足,开展党的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有的认为自己的组织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影响范围小,抓不抓党的建设于国家的大局无碍;有的认为本组织的目标就是实现盈利,实现经济效益,开展党建工作不能实现企业盈利就不去开展;一些党员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在党组织活动中,存在选择性参加,或没有物质奖励的活动不参加等现象;一些党员不关注党和国家的时事政治,不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对党组织活动缺乏参与热情。

(二)党建资源较为缺乏

必要的资源是开展活动的前提,“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经费、人力、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的支持,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恰恰是由于相关党建资源的缺乏,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展开。柳州市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充实党建资源,但“两新”组织数量多,仍难以实现全覆盖。柳州市成立2年以上被评定为三星级以下的党组织,每年党建活动经费不足2 000元的占比超过80%。“两新”组织没有充足的经费、场地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仅能在工作时间外临时选定一些公共场所开展组织活动,导致党建活动开展不正常,致使“两新”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相关规定不够明确

随着“两新”组织在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中影响力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但一些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加上部分“两新”组织党务人员和党员对文件领悟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显著。其次,“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存在多头管理现象,运行效率低。“两新”组织由于登记部门不同、行业性质不一,发展阶段不同等原因,党组织的上下隶属关系复杂[10],如存在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私企协会党组织、属地管理和多部门协作管理等归口不一的管理模式,有的根本无明确隶属单位,这些情况影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以适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四)党建工作力量薄弱

首先,柳州市“两新”组织数量达到7 000多个,全市社会团体和协会等达2 000多家,但由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和精力有限,每年能选聘的党建组织员仅为60人左右,即使加上50名左右选派到“两新”组织挂职的机关干部,仍然无法满足“两新”组织党建需求。其次,新招聘的党建组织员多为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开展党务工作难度大。同时,职业前景不明朗,福利待遇缺乏保障,导致这些新进党建组织员难以长期留任。再次,“两新”组织负责人在内心深处将党务岗认定为利润分配岗,而不是价值创造岗,因此,党务岗位的隐性价值难以得到认可。

四、以党建引领提升对“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的路径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未来“两新”组织将会继续繁荣发展,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加紧迫和繁重。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两新”党组织的党建方向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进一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重点解决“两新”组织政治认识不足、党建工作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让党的大政方针在“两新”组织落地。二是从内部解决思想不到位问题。通过组织观看党建知识讲座视频、党课宣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方式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政治站位。三是从外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思想工作。由社区、街道办党委牵头从各行业和各单位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党建顾问,成立专门宣讲机构,定期开展宣讲工作,协助“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二)完善党建资源供给,确保党建工作开展

一是配齐“两新”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基层党建服务点的活力,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建服务点的载体和平台功能。探索党建示范单位向“两新”组织共享党建资源的方式,引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上轨道。二是促进楼宇和社区党建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优化“两新”组织党组织场所建设。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鼓励引导“两新”组织的党建资源相互开放,破解党组织开展活动受场地和资源限制的难题,从外部和内部共同确保党建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筑牢“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物质根基。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两新”组织黨建制度供给

一是在宏观上根据全国“两新”组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从整体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等指导性文件,确保开展相关工作有遵循的依据。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精准化、可操作化和可实现性充分融入其中,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微观上积极探索完善“两新”组织治理结构的实现路径,推动党建工作写入“两新”组织的章程和组织目标中,助推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法规在“两新”组织顺利落地实施。

(四)强化服务意识,激发“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内生动力

开展生产经营是大多数“两新”组织的中心任务,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两新”组织的核心目标,“两新”组织员工也追求着个人合法和正当利益。各级党组织在协助“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寻找到能够促进政治和经济职能融合的平衡点。要突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注重做好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矛盾化解等方面工作,赢取“两新”组织对党建工作的认同。“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探索更多的灵活多样且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党建服务活动,以党建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优质服务获取“两新”组织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五)增强“两新”组织专员力量,提升党建岗位价值

一是加大对于“两新”组织专员岗位价值的宣传力度,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力量加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充实“两新”组织党建力量。探索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党务工作能手补充“两新”组织组织专员力量,充实“两新”组织党建力量。二是拓宽“两新”组织专员晋升空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两新”组织要在待遇留人、职业晋升留人等方面下工夫,形成一系列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晋升途径。对组织专员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培训、指导和帮扶。三是积极引导“两新”组织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激活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更好发挥党建岗位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明伟,宋姝茜.新时代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探究[J].新视野,2019(5).

[2]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2(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20.

[4]王可园,齐卫平.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J].党的文献,2019(5).

[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0.

[6]高云龙.去年非公企业对新增就业占比贡献超过90%[EB/OL].(2018-03-06)[2020-09-10].https://news.youth.cn/gn/201803/t20180306_11475576.htm.

[7]覃伟立.柳州全力推进“两新”党建示范建设[N].广西日报,2018-09-05(12).

[8]谌贻照.柳州城市基层党建发力“三区” 统筹社区商区园区,以点成线以线带面联动融[N].广西日报,2017-07-26(07).

[9]李斌.多点发力 柳州两新”党建全面提质增效[EB/OL].(2019-06-03)[2020-09-10].http://mini.eastday.com/a/190603183627409.html.

[10]张筱丹.新时代民营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南[J].经济研究导刊,2020(7).

责任编辑:任淮南

作者:覃宇冰 罗玉华 杨誉彬

第4篇:两新组织党建制度通知

两新组织党建制度通知 各镇乡街道党委(党工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党组(党委):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两新”组织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根据**委发[2007]7 号、**新发[2007]5 号、9 号和开委发[2007]29 号文件要求,经县委同意,决定建立党员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把我县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独具特色的生态滨湖城市,重庆统筹发展的移民开发示范区,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建点单位 党员县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 1-2 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见附表)。

三、主要任务 1、帮助、指导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党员

联系员工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长效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发挥方向保证、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2 、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要求,指导联系点党组织积极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

3 、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能定位、工作方式以及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如何适应“两新”组织人员的流动变化,做好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员 工作,探索发挥党员作用的办法和措施;探索“两新”组织中党组织与投资者、经营管理层、工会等其它组织的工作运行方式,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4 、联系领导每年要为联系点的党员干部上一次党课,帮助联系点解决 1-2 个实际问题。

第5篇:“两新”组织党建题材:新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呈现新格局

推行“四个坚持”,倡导“三个优先”------开放前沿党旗红改革浪尖唱大风

“两新”组织,即新经济企业和新经济社团的合称,包括非公企业、民办事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等4种形式。

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要"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

要求,根据新经济组织的特点,在中共南汇区委的指导下,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新场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机制,特别是两新组织中的党支部在为企业服务、为党员服务、为职工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我们推行“四个坚持”、倡导“三个优先”、签发“两书定责任”的新机制的规范运作下,一改以往这些党员渐渐脱离党组织管理、使得部份“两新”组织成为党建工作“空白点”的不利局面,把党的工作渗透到“两新”组织中去,使过去的“空白点”逐步成为了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我们将总结并推广这个“新路子”,在全镇范围内不断开展并丰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容和特色,在

年基本消除两个"空白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坚持长效管理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据统计:至2004年11月,已建立党支部个(其中独立支部个,联合支部个),共有党员人,覆盖企业家。

(一)全面推行“四个坚持”

1、基础不牢地动摇,支部建设是个宝

党组织坚持发挥在企业中的渗透引导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整个组织的力量来源于基层,而企业党组织正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的重要组成部份。企业党组织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之中,渗透到服务职工的具体过程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浦东高分子(上海)有限公司是日商独资企业,拥有员工260名,投资总额995万美元。公司多次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是上海市农口级文明单位,南汇区十佳三资企业,总经理两次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

1994年1月公司成立初期,就建立了联合党支部,但由于员工身处特殊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特殊地带的党员们对外资企业是否需要党组织,如何过组织生活,如何发挥党员作用等问题感到迷茫,还担心外商老板对党员会抱有成见,甚至敌对态度。当时,5名党员两次召开党员会议,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赢得外商的信赖和尊重。在初期的困难日子里,抢着干重活的是党员,加班加点毫无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怨言的是党员,无私奉献团结员工的也是党员,他们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优良的品质早已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日本总经理被共产党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折服了,高分子公司的共产党员们以自身行动为党组织开展工作赢得了空间。高分子公司从联合党支部发展到独立党支部以来,逐步做到了“三个公开”,即:公开建立党组织,公开党员的政治身份,公开党组织活动,公司党的工作逐渐步入了健康的轨道。公司外方管理人员盛赞公司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党员中有5名为中高级管理人员,1名是车间管理人员。9名发展的党员中现平均年龄31.5岁,都是高中至大学本科文化。他们年纪轻、觉悟高,精力充沛,充分利用管理企业的合法地位和便于同外方管理层相互沟通的优势,把党组织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变为董事会的决策,使董事会的决策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有效确立。

如今,公司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党建工作逐步完善,不断提高。从94年1月成立党支部,到2001年3月建立独立党支部,党员人数由最初的5名,发展到目前的14名和积极分子4名。党组织制定出“一点三为”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即以“三个代表”作为工作的基本点,实现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为广大职工维护权益,为民族精神赢得荣誉。党支部被评为南汇区“四好”党支部,是南汇区新经济组织中第一个党建示范点,曾多次被评为新场镇先进党支部。切实发挥了党组织坚持在企业中的渗透引导作用。

2、苦练内功兴业绩,经济发展硬道理

党组织坚持发挥在企业中的服务帮促作用

以经济工作为舞台,发挥党建工作的威力,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把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完成生产任务突击出力、为经营活动牵线搭桥、为资方业主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龙桥塑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共有职工400余名。公司于2003年12月建立了党支部,10名党员分布于公司的管理、开发、技

第6篇:“两新”组织党建

我的亲历——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十年回眸

我是一名大学实习生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学校上党课的时候我对上海“两新”组织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建立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两新”组织在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两新”组织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会上指出,上海将继续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力度,力争新增基层党组织不少于1000家,党的组织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会议还提出,本市今年将重点推进园区(开发区)、楼宇、商业市场、外资金融企业、枢纽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完善党的工作体系,着力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已拥有党员26.27万名,党组织17613家,组织覆盖率达16.4%,50人以上非公企业中88.2%有党员。这足以表明我市对“两新”组织党建的重视力度。 在我已经在单位实习了近一年时间,对待工作我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用心完成领导交给我的每一件事情,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初入大学校园的我有幸担任班长和纪律委员,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我自知有很多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考虑不够全面,时常出现一些错误 , 通过学习我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做好班级事务。第一学期我就向党支部书记汇报思想,递交入党申请书,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我组织春游活动,同学们时常发生意愿上的分歧,对于分歧我当初也不知

道该怎么做,最后决定投票或少数服从多数,但这样造成有些同学独自春游,脱离了班集体。通过对“两新”党建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我当初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一个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会使我们受益终身;同样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我组织了共青森林公园活动,使我们同学之间更加了解,增进我们班的友谊,但有的同学提出了异议,我告诉全班同学,我们班是一个班集体,组织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去游玩,是为了增强我们班的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增强班级的友谊,使我们同学之间互相了解,让我们的班级更和谐更融洽,最终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实现了班级活动的意义。 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根本所在。“两新”组织有效的为单位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带领单位员工共同努力,为单位服务,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两新”组织竭诚为党员服务,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扶持机制,增强对党员的关爱,为党员办好事,办实事,帮生活困难的党员实际解决困难,使党员与党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两新”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心上并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这样群众会信任、爱戴和拥护党组织,愿意听从党组织的,愿意跟着党组织走。

我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服务和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如果没有“两新”组织党建知识的学习,我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会认识到‘集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更不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章程,自觉接受党的教导,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7篇:两新组织党建计划

×××社区

2009年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社区党组织建设,扩大社区党建的覆盖面,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和镇党委的指示精神,切实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结合我社区实际,制订了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社区党总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创新、有为社区为目标,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二、年度目标

通过一年的努力,努力健全驻区内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使社区内的所有达到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成立党组织,真正形成社区内“资源共享、责任同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工作局面,使社区党建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向每个“两新”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

在社区指导下每个村设有“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二)建立“两新”组织联系点制度、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每月定期到联系点了解情况,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把帮助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为其发展鼓足后劲。

(三)切实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

不断创新党组织的组建形式,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原则上要单独建立党的组织;

对人数较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为基本单位分区划片联合建立党组织,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在党组织组建过程中,具备条件的要同步建立共青团、妇联组织,依托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增强群众的联系,积极做好在群众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四)加强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1、建立“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打好基础。

2、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理清流入流出党员。做好流入流出备案。

3、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和网络技术,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提高党员岗位技能。

(五)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积极引导社区内“两新”组织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两新”组织党员按照个人专长和职业,加入社区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党员服务计划,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载体,发挥“两新”组织党员的力量,充实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要在市委、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社区“两新”组织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承担起具体工作责任,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3月24日

第8篇:两新组织党建专干

入职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是XX社区的“两新”组织员。走上“两新”组织岗位的两个月来,在街道、社区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我认真履职,自觉服从组织各项工作的安排,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现将这两个月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工作情况

1、加强学习,尽快熟悉业务。查看“两新”组织台账,初步了解辖区内的两新组织。采莲社区有6个两新组织,共覆盖了54家非公企业。其中走访了XXXX第一联合支部,所覆盖的9家企业都没有党员,部分企业主思想认识不足,觉得企业规模小,没必要开展党建工作,所以党组织活动难开展。

2、注重实践,认真做好服务基层工作。负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按时按量完成远程教育课时学习;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维护辖区内道路的清洁卫生,对非机动车规范停放整治等,认真负责完成各项创文工作任务;协助社区完成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台账;协助社区党总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以及党建工作台账的整理。

二、“两新”组织存在的问题

“两新”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两新”组织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比较困难,在工作的开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员流动性大,规范管理不到位。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影响,给党建工作的发展增加难度。一些党员不愿意亮明身份,成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使党员管理难度增大。

2、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足。企业管理层和业主对“两新”组织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现象,对党组织有戒心、有抵触,这种思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

3、党建活动难开展,活动效果难体现。一是阵地建设不全,党组织缺少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二是缺少活动时间,“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大多数利用工余时间,时间短、次数少,有的甚至不活动。三是形式单一。有部分党组织开展活动还是采取老一套,“念一遍文件,读一段报纸”。

4、组织机构难设置,阵地覆盖难全面。两新”组织有规模小、分布广、流动快、变化大的特点,按传统模式组建困难大,有大量的“两新”组织游离于党组织的管理之外,党

建工作始终跟不上“两新”组织的变化速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建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2、走访辖区内的“两新”组织。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业主态度、员工情况、党员思想等方面,摸清企业的有关情况,有助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与非公企业的沟通与交流,转变企业主的思想观念。加大宣传,消除业主“添麻烦、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等错误认识,为党组织的建设扫清障碍,潜移默化的引导企业主及员工向党组织靠拢。

4、重视流动党员,加强党员教育的管理。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5、灵活组建党组织。按照“有条件的单独组建,暂不具备条件的联合组建”的方式,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

作为一名“两新”组织员,基层经验缺乏,工作方法简单,自身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结合实际,不断

积累和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稳步进行。

感谢大家的聆听,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9篇: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既是基层党的建设的新领域,又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两新”组织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作用凸显的新形势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大势,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切实增强“两新”组织党

建工作的实效,为“两新”组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消除空白点,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

组建党组织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和长期任务。要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要求,加强组建工作,提高组建质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用灵活方式抓组建。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社区、园区、行业协会、商务楼宇等,采取单建、联建、派建、统建、挂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党组织,优化党组织布局。用扎实基础推组建。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大力实施“递进培养”计划,重视把工作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把党员工作骨干培养成高级管理人员。加大对“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的清理力度,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关爱服务,引导他们主动亮明身份,接转组织关系。用得力措施促组建。向“两新”组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分发挥其指导、督促、服务的作用。

二、紧扣根本点,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适应“两新”组织基本特征和独特个性,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从党员角度,紧紧围绕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永葆先进性设计和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结对帮扶”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党组织角度,紧紧围绕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提高战斗力设计和开展活动。通过实施“素质培训工程”、“共建和谐企业”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把握关键点,在建设书记队伍上下功夫

要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工作稳定、管理有序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来抓。要解决有没有人干的问题。针对当前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单

一、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的特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采取上级委派、内部选拔、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建立一套符合“两新”组织特点、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需要的书记队伍配置机制。要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学习交流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精心打造一支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欢迎、为党员群众所满意的复合型书记队伍。要解决愿不愿干的问题。坚持把激发工作热情与解决后顾之忧、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政治待遇、保障经济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正当权益等措施,切实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工作的“内动力”和荣誉感。要解决干得好不好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检查督促、业绩考评、勤政廉政等责任考核制,统一实行建档管理、及时进行跟踪管理、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强管理,做到管住、管好、管活。

四、围绕着重点,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下功夫

“两新”组织是流动党员分布集中的领域。要按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狠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教育要经常化。立足于增强党员意识、永葆先进性,灵活务实地开展学习培训、“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性分析等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管理要动态化。适应“两新”组织党员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合理划分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管理职责、改革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办法、探索试行党员证“一证通”等多种措施,形成城乡一体、网络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效的党员管理新格局。

五、找准结合点,在统筹各方正当利益上下功夫

“两新”组织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两新”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必须立足以人为本,体现业主、员工和党员共同的价值取向,融合各方正当需求,紧贴各方实际开展工作。要紧贴“两新”组织实际。党组织要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协调业主与职工关系,调动职工、党员积极性,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两新”组织做大做强做优。要紧贴员工实际。党组织要扎根职工之中,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疾苦,把握职工脉搏,反映职工诉求,体现职工意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紧贴党员实际。党组织既要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对党员真正关心、真情爱护、真心帮扶。

上一篇:工程师职称评定要求下一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