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为现代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全面加强高职生的技能素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社会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运用,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引起了职业流动性的加快、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 使大量原有技术人员和现行技术人员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受到冲击。现代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单项技能或知识叠加型人才, 而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学习技能的、能很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人才。

高职生作为未来的技能型人才, 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这种需求, 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技能, 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 唯有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职业变化中“以变应变”, “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国际职教界对高职生技能问题的普遍共识。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这就决定了对技能人才的高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中指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1], 这说明我国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可谓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下, 我国的职业教育目标必须与国际接轨, 才能适应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 在综合了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这四个国家对高职生技能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我国高职生的现状, 我认为我国高职生必须具备下列八种技能:

一、专业技能——即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包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技能包括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 认知与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时间意识、工作完成后的卫生意识等;专业技能是从业者的首要技能和核心技能。

二、学习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各学科和各知识领域的

学习方法并自觉、主动地在课堂上和课后学习、探究知识, 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判断能力和知识选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学习技能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有着“终生学习”愿望的人所必备的重要技能。

三、创新技能——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或日后工作的过程中

能够创造性地、批判性地思考, 将原有的知识创新, 或在日后工作中将工作方法创新, 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四、解决技能——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检查其实效的技能。

五、计算技能——即解释、呈现和运用数字材料的技能。

六、信息技术技能——即应用信息技术从事一系列日常工作 (如文字信息处理、模型设计等) 的技能。

七、交流技能——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交际技能、合作完成任务的技能, 其中书面交际技能又包括阅读理解技能和写作技能。

八、心理调节技能——即要求学生能够在人生的顺境、逆

境和平常境中合理调节自己的心态, 做到“顺境中不骄傲不停滞, 逆境中不灰心不丧气, 平常境中学习和追求不放弃”, 避免失衡心态、扭曲心态等不正常心态。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始终拥有健康正常的心态, 保证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以上技能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职生所必备的综合技能, 这些技能需要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生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和加强。对高职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完成, 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和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用整体的力量来进行培养。根据我国高职生所必备的八项技能, 紧紧围绕“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并加以思考、创新, 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方法和模式, 主要如下:

一、全体教师通力合作,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专业理论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来共同完成。专业理论学科的各位教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1], 根据学科实际情况确定该门学科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出有效的考核标准, 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切实掌握该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并通过作业、测验、考试、考察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以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和检查学习效果。本门学科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考核标准客观判定每个学生对该门学科的知识掌握达标与否。对于未达标的学生, 教师要通过再次考核, 直至达标为止。例如,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设计、制造、维护、维修产品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这些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理论学科来获得。为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和掌握本门专业的理论知识, 这几门学科的教师需要确定本门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考核标准。具体来讲, 机械制图的学习目标根据就业实际可确定为:能够正确识图 (零件结构和产品装配图) 、绘图 (零件结构和产品装配图) ;机械设计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具备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工程力学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能够对机器的各个构件在各种运转和受力情况下的性能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选材, 并能解决生产中的设备故障问题;机械制造工艺的学习目标为:具备分析和解决工艺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学习目标确定之后, 教师就要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 一般来说要综合考虑平时作业、测验、课程设计、考试等一系列环节的成绩, 并按一定的百分比来折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 以最后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该门学科学习达标与否。 (对于不达标的学生要通过补考的方式来帮助他最终达标。) 这种考核标准能够完整地反映出一个学期以来学生对该门学科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避免了学生用“考前大突击”、“临时抱佛脚”等方式来争取“过关”。利用这种标准来考核, 能够促使学生平时在教师的精心教学下认真踏实地学习, 从而真正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由此可见,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要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离不开本专业内各门理论学科教师的教学, 单独靠本专业内某一门学科的学习, 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的。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了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在实习教学中学校要安排每个学生进行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能的实习。在实习中使学生充分训练相应的技能。实习指导教师要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实习考核标准, 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真实严格的考核, 真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多种技能, 为学生日后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专业理论学科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充分的训练和真实有效的考核来引导、帮助每个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社会下, 知识作为一种新陈代谢速度极快的可再生资源, 时时在更新、发展和变化, 人们想要获取知识创造财富, 必须坚持终生学习。“活到老, 学到老”这一古训必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或培训已经不可能为学生储备好终生享用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时,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学科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养成“课上认真学习, 课下主动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主动地去探究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具体来说, 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给学生出课后思考题、开展课题研究、课程设计、学习讨论、召开学习总结会等方式调动学生自学本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练习和思考中去主动地、有效地获取更多的课堂以外的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技能会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 教师在教授机械制造工艺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时, 要给学生提供多下工厂、多实践、多试验、多讨论的机会, 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工艺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多做练习题和思考题, 重视课程设计, 使他们着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通过以上学习方式, 学生会逐步掌握本门学科“在实践中学习, 在思考中学习, 在练习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学习技能自然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中充分利用讨论法, 培养学生的解决技能、交流技能

讨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现代教学方法, 旨在发扬教学民主,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在答辩中有利于发展智能, 训练表达能力, 提高口头交际技能。各门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运用提问、谈话、专题讨论这几种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解决技能和交流技能会逐步得到提高。

(一) 教学中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提问, 培养学生的解决技能和交流技能

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精心设计的问题是扣启学生思维大门的敲门砖, 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开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决技能和交流技能。例如, 在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中, 每次课前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关问题后请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如在讲到“批复”这个与“请示”相对应的文种时, 教师设计了如下比较性问题:批复的特点与请示的特点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将这一问题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在阅读完“批复”部分的内容后回答。学生在阅读中结合前面所学过的“请示”内容思考这一问题。学生阅读完毕后, 教师提问个别学生, 结果这个学生不仅回答出了要点 (批复和请示的特点的相同点是双向性和单一性, 不同点是批复的权威性和请示的祈请性、批复的可行性和请示的期复性) , 还对要点进行了较清楚的解释说明。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加以必要的补充讲解, 使全班同学印象深刻。这一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是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独立解决某个问题的, 关键在于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问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 但是提问不能随便问, 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准确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回答, 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技能和交流技能。

(二) 利用谈话的讨论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

谈话是介于提问和讨论之间的一种方式, 是沟通信息渠道、融洽感情、不断调整和强化教学的措施。谈话形式不拘, 谈话内容多种多样, 围绕中心, 师生都可共同提问, 共作解答。谈话法比较亲切, 容易发扬教学民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 当讲授到一些与学生思想观念、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内容, 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金钱观、心理现象等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谈话的讨论方式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谈话中要通过提问或回答的方式把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去, 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 教师要做好本次谈话的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明确认识,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谈话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会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 利用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

讨论是提问、谈话基础上更高层次、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选择比较重要的典型论题, 并设置一定坡度, 组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中, 教师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重要的典型论题, 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例如, 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讲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时, 可选择“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张华为救一个掏粪的农民而献出生命, 这到底有没有价值”、“杀人大学生马加爵的人生观是否扭曲”、“的哥开车追赶劫匪过程中撞死劫匪, 是否可以轻判”等典型论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角度、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思考问题, 讨论后教师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寻找问题答案, 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中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新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局面, 需要我们不断作出新概括、新办法、新对策, 这就对高职生这一未来的技能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学习、研究和未来的工作中, 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新的观念、设计付诸实践, 就能实现创新。例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结合当今社会形势理解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社会上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既获得自己的经济收入, 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同时又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鼓励学生现在刻苦努力学习, 将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就是对知识的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是靠胡思乱想、突发奇想或胆大蛮干, 而是“首先要脚踏实地, 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 勇于开拓, 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 努力从事探索活动, 在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3]各门学科的教师可结合学科实际, 布置一些新课题的研究任务, 工科类的教师可布置一些具创新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大胆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思考, 在思考中去探究, 在探究中去创新,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五、在应用文写作课上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技能

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写作技能, 即书面交际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应用文体的例文并思考, 根据材料写作合乎规范的各种应用文的训练机会, 以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技能。例如.教师在教授通知、报告、请示、批复、函、计划、总结、感谢信、启事、合同、起诉状、答辩状、自荐信等在工作和社会中常用的应用文文种时, 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 而是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中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及例文并思考, 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再加以补充讲解, 之后通过学生动笔写应用文——集体讲评应用文一一修改应用文的环节完成对整个应用文体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始终以教师为主导, 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写作技能为主线。在大量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中, 学生的书面交际技能会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这为他们日后在工作和社会中的书面交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利用思想辅导和心理健康课及相关讲座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技能、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一向被认为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 然而, 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许多大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 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据统计, 大学生中因心理健康问题退学的人数占整个退学人数的30%左右, 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 心理健康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 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 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避免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疾病的发生,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技能, 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的学生马加爵因为心理严重失衡而亲手杀害他的四位大学同学的校园血案令社会震惊, 令教育界警醒:在今后和以后的大学教育中, 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技能也显得至关重要。在高职课程中可增设思想辅导和心理健康课, 每周一次, 由精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兼思想辅导员, 采用以讨论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碰到的某个问题与教师 (思想辅导员) 交流、谈心。利用这一简单而又灵活的方式, 辅导员可以利用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建立对某个问题的正确认识, 摆正心态, 从而消除思想上的症结。总之,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说 (烦恼) ——教师 (思想辅导员) 听 (烦恼) ——教师 (思想辅导员) 说 (道理、心理学知识和化解烦恼的方法) ——学生听和想 (道理、心理学知识和化解烦恼的方法) ——学生说 (烦恼减轻、思想轻松) 的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友谊观和就业观, 帮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看问题, 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等自身内部原因而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感到有些灰心丧气。如果学校安排有思想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的话, 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教师倾吐他们的烦恼。教师在此时就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原理帮助学生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使学生学会从自身找根本原因, 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 关键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吸取教训, 争取下此成功”。这样, 学生既从考试中吸取了教训, 又树立了再次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学生的心态在与教师交流、谈心的过程中又调整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利于他们以后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 以便随时掌握学生心态和思想状况, 对心理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试想当初马加爵如果能够有机会在每周一次的思想健康和心理辅导课上向教师一吐自己的烦恼, 教师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从自卑中走出来, 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在人际交往中克服认知情绪和人格障碍,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弱点, 改变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 那么他也许就不会走上杀人的犯罪道路, 他与他的四个大学同学都仍旧拥有着各自的青春年华。

在课堂上同学之间也可以自由谈心、交流, 这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互相帮助、提高, 在心灵上互相沟通和关心, 从而逐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思想辅导和心理健康课之余, 学校应根据教师了解到的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适时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 “如何控制情绪”等, 在讲座上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或资深的心理学教师向学生传播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 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 学校通过思想辅导和心理健康课及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将课堂和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技能和交流技能、解决技能。

七、结合时势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和班级文体话动, 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

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结合时势组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例如, 在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开展“节约一滴水, 节约一度电”、“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我的小发明”竞赛、“我的小创造”竞赛等活动;在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在每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每年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展“重温革命史”、“我爱新中国”等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每年十二月九日这天开展大型文艺汇演等形式的纪念“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班主任要引导班干部组织开展有益的班级活动, 例如开展演讲、讨论、表演、辩论等形式的主题班会和兴趣小组等活动, 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沟通, 培养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学校学生科和各班班主任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 可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 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技能和解决技能, 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八、在计算机课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要在计算机课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 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技能, 即掌握从图书馆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 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软件的灵活使用方法。2、主动获取信息的技能, 即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现代媒体去发现信息或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3、善于处理信息的技能, 即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4、使用信息进行学习的技能, 善于充分运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九、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创新技能和解决技能

数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数字”概念。传统的“数字”概念就是简单的计算, 而新的数字理念是要通过对数字进行计算、检验、呈现解释和交流, 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 效果是很好的。例如, 在讲导数概念时, 除了举出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汽车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 还可以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在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可以介绍关于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用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 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拓宽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讲数学模型时, 教师可列举一个有趣的事例:哥尼斯堡有一条普雷格尔河, 这条河有两个支流, 在城中心汇成大河, 河中间有一小岛, 河上有七座桥。18世纪哥尼斯堡居民很多人想一次不重复地走过这七座桥, 再回到出发点, 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教师在列举这个事例后让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 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 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来解决, 结果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技能、创新技能和解决技能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字, 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可通过大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字与自然、社会的联系, 探索数学规律, 构建数学模型, 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综上所述,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应该在教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注重培养高职生各方面的技能素质, 遵循“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 即紧紧围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这一核心, 灵活采取多种培养方法和模式。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地提出了培养高职生技能素质的一些方法和实践。各门学科的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按照“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 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高职生的各方面技能素质, 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适当改革, 力争为现代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以实际行动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下, 我国高职生必须具备八种技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教育实践, 本文详细论述了培养高职生八种技能的具体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培养,高职生,技能,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 (2005) 35号) [OL]教育部网站, 2012-06-27.

[2] 吴树青, 陈占安, 田克勤, 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0年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罗国杰, 夏伟东, 唐凯麟, 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0年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OL]中国网, 2010-03-01.

上一篇: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的探讨下一篇:重视课堂设计,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